2017--2018--2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关键词: 心理品质 指导 心理健康 教育

2017--2018--2心理健康教育计划(通用4篇)

篇1:2017--2018--2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2017--2018--2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黄金峡中小 杨世峰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学科性和实效性,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工作目标:

1.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2.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

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

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

四、采取的措施:

1、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要多和学生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4、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各门学科产生兴趣,热爱学习。

5、要平等待人,尊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人格,要使自己成为这些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6、努力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7、积极加强心理教育的班级管理的研究。利用周会课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开展健康有益的主题班会。

8、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游戏、讲故事、猜谜语、讨论交流等。

9、与家长密切配合,帮助家长提高心理辅导水平,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心理辅导合力。

10、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疾病)的学生,要多关心,多交流,多照顾。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

篇2:2017--2018--2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我叫努尔麦麦提.伊卜拉伊木,我在本学期服从校领导的安排,每周授9年级的 节体育课,一学期授

节课,以及担任了8年级

(二)班的副主任工作,还担任了宿舍管理员工作,还担任了学生会工作, 学校食堂管理员等工作.为做好以上的工作,制定了以下的工作目标:

我在本学期备

节课,听课

次,写一篇论文,上一节公开课.1.政治思想工作方面:政治思想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开展民族团结活动,搞好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搞好学校值班工作。2.专业方面:(1)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认真学习课程表准和课程解释。(2)认真备课,保证按新课程解释教学要求备课。(3)在上课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讲课生动,让学生感兴趣,重视上课的效率。(4)及时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到学校的温暖。

为实现以上的工作计划,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对学生的德,智,体,美方面的培养工作,在课外时间进行训练,经常与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学生的心里状态,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努力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实现以上各项计划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为完成各项计划,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认真授课,要及时进测验,对学生经常鼓励他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认真授课,认真备课,按时上课,按学生的实际情况,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启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对学生热情对待,避免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民族分裂教育,避免不备课,授课时不认真的现象,做好各种工作.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努尔麦麦提.伊布拉伊木

篇3:颅底骨折患者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1 环境人员介绍

在患者入院2 h内由责任护士及护士长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治疗作息时间、病室设施的使用方法、同室的病友、主管医生及护士的姓名、科主任及护士长的姓名, 使患者尽快进入患者角色, 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

2 疾病介绍

2.1 颅底骨折是颅骨骨折的一种类型, 颅底由前向后分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

颅前窝骨折黏膜瘀斑在上下眼睑、球结膜下, 可伴有嗅神经、视神经的损伤, 脑脊液鼻漏;颅中窝骨折瘀斑部位在颞肌下, 伴有面神经及听神经损伤, 脑脊液耳漏;颅后窝骨折瘀斑部位在乳突区, 可伴有舌咽、迷走神经的损伤, 无脑脊液耳鼻漏。颅底骨折因脑脊液耳鼻漏而确诊, 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如何确定有脑脊液漏呢[1]?早期耳鼻的血性脑脊液漏易与耳鼻道损伤的出血相混淆, 可将标本滴于纱布或吸水纸上, 如见血迹外有月晕样淡黄色浸渍圈, 且干后没有变硬的现象, 则可判定有脑脊液漏。

2.2 颅底骨折的患者要卧床休息, 并要维持特定的体位。

颅前窝骨折患者意识清楚者给予半坐卧位, 昏迷者给予抬高床头30°, 借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硬脑膜破裂处, 有助于局部粘连而封闭漏口。中、后窝骨折者卧于患侧, 保持引流通畅, 维持特定的体位至停止漏液后3 d~7 d。颅底骨折防止颅内感染至关重要, 枕上垫无菌巾, 鼻前庭或外耳道的漏出液应及时用无菌棉球吸附, 保持局部清洁, 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 保持大便通畅, 以免鼻窦或乳突房内气体被吸入颅内导致气颅或颅内感染。严禁从鼻腔吸痰或留置胃管, 禁止做耳、鼻滴药、冲洗、填塞, 及时清除鼻前庭及外耳道的结痂及分泌物, 防止液体逆流。要注意保持个人手部及口腔卫生。

3 心理指导

3.1 颅底骨折多为意外发生, 病情急, 当患者出现脑脊液

外漏及颅神经损伤症状时, 患者及家属大都十分恐惧, 加上住院治疗期间, 需长时间卧床, 日常活动受到限制, 治疗费用高, 往往出现焦虑, 情绪不稳定, 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尤为重要, 应指导家属务必让患者时刻感到被关怀、理解、支持, 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应告知患者颅底骨折伤后1周内漏口常能自行愈合, 不必担心, 如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保持良好的心情, 正确地配合好治疗护理工作是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3.2 对于一些症状轻微, 耳鼻漏很快停止, 无颅神经损伤的患者, 应加强预防耳鼻漏复发方面的教育。

举一些实例, 拿书面资料让患者看, 因为这类患者轻视自己的病情, 对护士的健康教育不予重视, 只重视用药。

4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每一种药物的用药目的、用法、注意事项、副作用, 在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切不可随意调节静脉用药的滴数。

5 饮食指导

应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软食, 勿暴饮暴食。多吃香蕉、水果, 适当摄取蜂蜜等油脂食物, 以利通便。避免烟酒、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勿饮浓茶、咖啡、可乐等兴奋大脑的饮料。当自觉抬高头部或端坐时头痛加重, 应及时补充大量的白开水。

6 出院指导

6.1 出院后遵医嘱服药, 勿自行停药或减量。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物, 多饮水, 预防感冒。勿熬夜, 保证充足的睡眠, 每天8 h以上。勿挖耳、抠鼻, 用力排便、咳嗽、擤鼻、打喷嚏。多食芹菜、菠菜、芝麻、香蕉等粗纤维食物, 以保持大便通畅, 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6.2 对伴有面瘫的患者, 应告知患者预防耳后部受风寒, 并注意保护角膜, 可配合针灸治疗。

对伴有吞咽呛咳的患者, 指导患者进食时要缓慢, 勿平卧时喝水、进食。

6.3 劳逸结合, 可进行散步、慢跑等有氧运动, 以不感到头痛、头晕为宜, 出院半年内勿行重体力劳动。

保护好头部, 避免外力的碰撞, 如有头痛加重、头晕、耳鼻流水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篇4:浅谈计划免疫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557-01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最为有效、经济而方便的措施。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的四分之一是由疫苗可预防的疾病造成的。现在,每年可通过免疫拯救200万到300万人的生命。免疫是最为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

1 建立预防接种证

孩子出生后一月内在孩子户口所在地或居住所在地接种单位为孩子建立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是孩子预防接种的有效证明,在孩子入托入学及出国均要查验本证,请各位家长妥保管,如不慎遗失,在原接种单位补证,每次预防接种均应携带本证,并按照预约时间按时接种,接种医师凭证接种,并准确记录。

2 疫苗种类及分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目前第一类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

3 接种严格遵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

因为计划免疫程序是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科学试验而制定的,在孩子身体健康适宜接种的情况不要随意的更改。例如,宝宝出生时注射卡介苗与乙肝疫苗,2个月时服用脊灰疫苗,3个月时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8个月时接种麻风乙脑疫苗等,不要漏打或少打。只要我们坚持这样完全可以避免接种疫苗的某些副作用而尽收其利,保护孩子免受传染病之害。在孩子去外地旅游或者居住时接种,请家长带接种证按时接种并准确记录。返回本地时及时回接种门诊核对登记。

4 接种疫苗前需要做准备工作

三天之内不宜给宝宝洗澡,尤其是接种局部--以免发生局部感染;让宝宝多休息,不作剧烈的活动--尽可能进行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如:让宝宝坐着看画书、给宝宝讲故事、玩拼插玩具等;多饮水.尽可能多的为宝宝提供清淡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接种当天不给宝宝提供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鸡蛋、鱼肉、虾和其他海产品等,少吃或不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葱、姜、蒜和辣椒等;如果口服的是减毒活疫苗如糖丸、轮状病毒等疫苗,至少应在半小时之内不吃热的东西--如:热奶、热水、热食,也不宜喂母乳,以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5 在哪些情况下暂缓接种疫苗

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防接种。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患有皮肤病时。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射乙脑和百日咳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也不能接种任何预防疫苗。腹泻孩子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

6 儿童预防接种后需要注意哪些情况

孩子接种后在现场观察30分钟方可离开接种疫苗以后,由于个人体质原因,会发生过敏反应,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任何一次接种,都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大多发生在半小时之内,发生过敏性休克之后,如果不在医务人员监护范围之内就容易发生危险,所以接种现场必须配有医生和急救药品,主要是防止意外发生。如果家长怀疑自己的孩子接种疫苗发生了不良反应,就应该及时向接种人员咨询或报告。

7 疫苗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疫苗事件增多,直接原因是疫苗接种数量和接种剂次的增加。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可自愈或仅需一般处理,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症状。不会引起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仅有很少部分人可能出现异常反应,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我国每年预防接种大约10亿剂次,但是经过调查诊断与接种疫苗有关且较为严重的异常反应很少,发生率很低。疫苗在获得注册前都需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疫苗在上市使用前都要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都有完整的、科学的、规范的要求,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8 疫苗接种后效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全国2018年10月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下一篇:2018电大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1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