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情绪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情绪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对于广大高职学生来说,其生理机制逐步发育完善,但是心智并没有发育成熟,对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由于巨大的就业以及学业上的压力,高职学生很容易引起自卑、焦虑以及多种负面情绪的爆发,本文主要对于高职学生情绪管理以及情绪教育方面的经验进行了讨论,希望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以借鉴和参考。
第一篇:情绪管理论文范文
跨越情绪彩虹—初中生情绪管理教学设计
【摘要】本课通过引导初一学生学习合理的情绪方法,找出负性情绪的积极意义,从而消除学生对负性情绪的不合理认知,避免学生因负性情绪造成新的情绪压力,帮助学生学会接纳情绪,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 接纳情绪 教学设计
活动对象:初一学生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目标:
通过给四种基本情绪涂色,让学生了解自己对不同情绪的接纳程度不同,知道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的含义;通过自我开放,让学生理解负性情绪也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活动,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帮助自己和同学找到负性情绪的积极意义;通过引导和小结,让学生认识到情绪没有好坏、要接纳自己的情绪。
教学方式:涂色游戏、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彩色笔筒,4*10cm长的小纸条每人一张,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的心情
师:上周的公开课,有位同学说自己进入初中后,情绪变得急躁、易怒了。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如果有请举手。
约半数同学举起了手。有位同学刚刚被班主任批评,我特意问到他的感受,他答:“没感觉,一点感觉都没有。”他表现了在面对负性情绪时的常见的“否定”态度,这正是这节课要解决的关键。我笑了笑,继续下一个问题。
师:在你们剧烈的情绪平复之后,你们又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后悔、觉得自己太冲动。有的说,担心,觉得自己不正常。还有的说,讨厌自己这样。学生们的反思,是多好的改变契机啊。
师:首先恭喜你们长大了,青少年时期神经系统飞速发展、特别容易兴奋,是造成了我们情绪变化急且剧烈的一个原因。剧烈的情绪变化很容易伤人、伤己,让自己事后深深的自责。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节课,我们一起跨越情绪彩虹,进入情绪管理的第一步:接纳情绪。
学生们先是很开心、很认真地听着,当我说出“接纳情绪”四个字时,他们全都睁大双眼。有的开始嘀咕,“接纳情绪?什么意思?”
PPT投影:跨越情绪彩虹及各种表情的图片
二、游戏:制作情绪彩虹
师:你们知道人的四种基本情绪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给情绪涂上色彩。
游戏规则:请学生把纸条分成1厘米宽10厘米长的四等份,写上“喜、怒、哀、惧”四个字,再分别涂上代表对应情绪的颜色。
请学生展示纸条。学生们纷纷扬起手上的纸条,“老师,你看我涂的对吗?”
师:大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情绪,我发现除了彩虹中的色彩外,还有一些颜色彩虹中没有,比如黑色、灰色、棕色,你们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
学生们分享。有的说,夜晚是黑的,很恐惧。有的说,灰色不好看,不喜欢,就和我不喜欢伤心、害怕的感觉一样。还有的说,愤怒像火,是红的。
小结:情绪分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如喜悦、兴奋、欣喜、甜蜜、感激,这些都属于正性情绪。而悲伤、恐惧、愤怒、紧张这些都属于负性情绪。负性情绪让我们感到不舒服,所以我们不喜欢它们、用灰暗的颜色表示它们。如果那天我们有负性情绪,我们的情绪彩虹就会有灰暗的颜色,不如自然界的彩虹那么美丽,是吗?
PPT:正性情绪负性情绪灰暗色填充的彩虹图片
师:灰暗的彩虹也很美丽,负面的情绪也有它的积极意义。我和大家说一个自己的经历。上午接到电话,说下午有人要来检查工作。听了之后,我有点紧张。于是下午很早就到办公室将资料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刚才接到马上进行检查的通知时,我很轻松。为什么?
学生大笑着说,你准备好了啊,所以不担心了。
师:紧张让我重视这件事、提早准备,这就是紧张的积极意义。如果我当时不紧张,会是什么结果?
学生想了想,担心地说,那也许你就不会准备,然后检查的时候被校长批评。
师:那我们一起来找负性情绪的积极意义吧!
三、学生活动:跨越情绪彩虹,找出负性情绪的积极意义
活动要求:在纸条反面写出自己近两周的负性情绪及引发事件,小组交流,找出它的积极意义。
学生开始回忆、思考。写不出的同学,不做强行要求。有的写学习引发的负性情绪,有的写朋友交往的困惑。经过引导,都能找出情绪后隐藏的积极意义。
师:大家通过分享和交流,帮助同学找出了负性情绪的积极意义。感谢分享的同学,你的分享让我们的课堂更生动和有效。情绪是与生俱来的,在情绪的生理功能是帮助我们更好的生存。比如,你看到父母很开心,就会想要接近他们,而和父母亲近,有利于自己更好的成长。而当你看到野兽时,你会恐惧,你就会逃离它,避免危险。所以正性情绪能让我接近对我们有利的人或事物,而负性情绪会让我们躲避可能的危险。
PPT: 正性情绪让我接近有利的人或事物,负性情绪让我躲避有害的人或事物。
四、游戏:给情绪彩虹涂上新的色彩
游戏规则:对刚才制作的情绪彩虹再涂色
师:现在我们对负性情绪有了新的认识,那我们是不是要给它们重新涂一涂颜色呢?
学生涂色、展示,分享感受。学生用喜欢的颜色来表示负性情绪,笑容满面。
师小结:情绪无好坏,情绪有正负,情绪需要我们的接纳。在我们出现负性情绪时,可以抱抱自己(动作演示),告诉自己,你可以伤心、可以愤怒、可以恐惧,情绪是我们的朋友,它可以提醒我们的不足,也会和我们一起成长。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怎么样合理的表达情绪。
学生尝试环抱自己、笑起来。这时,我特别问到开头那位拒绝负性情绪的同学此刻的感受。他红着脸、微笑着说:“现在觉得舒服多了。”
五、作业:搜集描述情绪的词语,并尝试按照喜、怒、哀、惧分类
反思:本课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原因有:1、主题契合学生心理成长的实际需要。2、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涂色游戏帮助学生体察自己对情绪的不同反应。课件中用大量形象的图片让学生对情绪有更直观的体验。3、教学事例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4、教师在教学中的自我开放
不足之处:1、语言可以更平实、生动。比如“情绪的积极意义”,改成“情绪给我们带来的礼物”。2、过多的关注了“负性情绪的意义”。某些同学可能确实没有负性情绪的体验,如果要求他们找一找自己的正性情绪体验及意义,课堂内容更丰满、主题更完整。
课题项目:《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方颖 叶柏青 许林海
第二篇:关于高职学生情绪管理和情绪教育
【摘 要】对于广大高职学生来说,其生理机制逐步发育完善,但是心智并没有发育成熟,对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由于巨大的就业以及学业上的压力,高职学生很容易引起自卑、焦虑以及多种负面情绪的爆发,本文主要对于高职学生情绪管理以及情绪教育方面的经验进行了讨论,希望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学生 情绪管理 情绪教育
引言
高职学生面临着比较大的学习与就业上的压力,并且由于其认知水平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存在欠缺,因此无法有效掌控情绪,往往表现出焦虑不安以及消极悲观的态度。做好情绪管理与情绪教育不能够一蹴而就,必须在长期的管理中加以完善,充分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培养高中学生树立全面认识问题的整体能力,这也是整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高职学生所面临的主要情绪问题
(一)认知水平不高
高职学生在生理能力以及心理发展之间面临巨大的差异,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对学习经常存在负面情绪。而且高职学生在认知情绪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并没有意识到负面情绪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危害,自身心理状态发展不健全,经常会出现高职学生室友之间发生摩擦,学生经常会出现低落、焦虑或者容易暴躁的情绪,必须将这种情绪归结为不正常的情绪管理能力,如果不注意进行情绪控制就很容易引发比较严重的冲突。
(二)对自我的控制能力比较差
高职学生由于自身年龄处在青春期,因此身体运动能力上比较活跃,在情绪管理上也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因此自控能力较弱。面对一些较为突发的情况,高中学生很多表现不知所措,如果情況难以掌控,那么就容易出现情绪崩溃。而且高职学生对自身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很容易将负面情绪带入学习与生活中,影响自身学习与生活的稳定性。
(三)对于情绪协调的方法不熟悉
在进行情绪协调过程中,需要调动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对于负面的情绪进行转化,不良的情绪对学生的整体认知和行为都存在相应的影响,如果自身影响能力较差,不善于转化矛盾,那么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导致消极的情绪不断恶化。
二、对于高职学生进行情绪管理与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完善心理指导课程
高职院校一般都具备完整的学科体系,因此作为影响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的心理课程也要建立健全课程体系。应该在高职院校中广泛推广心理课程教育,这对提高高职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与情绪控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学校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重视高职学生的情绪管理工作,完善心理课程的教育。在心理课堂中需要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培养高职学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高职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保障。比如说可以在高职院校为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系统性的课程引导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丰富学生对于自身心理变化活动的认识,调节学生的负面情绪,增强正面能量的教育。
(二)设置心理咨询室
学生学业与就业的压力比较大,因此学生需要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进行释放。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积压在内心,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心理障碍。因此必须要科学管理情绪,引导学生将不良情绪进行释放。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时,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其自身情绪教育以及情绪管理上的缺陷,对于突发事件自身心理处理情绪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对学生不良情绪的疏导工作,加强建设学校内部的阳光心理的咨询室,利用咨询室来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相应的调节。高职院校应该对于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咨询和心情的调节,对于一些有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心理辅导,增强其把控能力的水平,提高其情绪管理的能力。
三、营造轻松的氛围
如果长期处于压抑的环境之中,人的情绪管理能力会弱化,负面情绪会局部积压,严重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整体智力水平的提升,并且注重情绪的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开情绪调节活动,丰富学生情绪调节能力。比如说可以通过团体性的情绪调节活动,拓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情绪发泄的渠道,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与工作中能够放松自己的心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忘掉负面情绪所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四、结语
综合来看,高职院校自身心理发展水平与情绪控制能力还比较差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高职学生由于面临学业与就业上的双重压力,使得其负面情绪容易高度积累,情绪控制管理能力差的学生对于外在的情绪控制具有一定的缺陷性,无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自身情绪波动较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学生的情绪管理教育能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展开定期的辅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英彦,曾瑞 .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情绪管理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 .
[2]陈轶.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一位班主任的情绪管理感悟日记[J].才智 ,2014(16) .
[2]黄炜.高职生情绪管理探讨及其对策思考 —— 以摄影课程为视角引入[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11)
作者:詹玲玲
第三篇: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
【摘要】父母作为儿童的主要照料者,其情绪管理能力可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对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1)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历的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多子女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高于独生子女父母。(2)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的总体水平只与儿童对发泄策略的使用呈显著相关。(3)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对中班儿童的影响大于大班儿童,尤其体现在对儿童认知重建、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的运用上。
【关键词】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儿童;情绪调节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儿童出生后即有情绪表现。影响儿童情绪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如儿童的生物特性、身体特性、气质类型、认知发展水平、家庭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1,2〕
家庭作为幼儿最早接触、接触时间最长的环境在儿童教育尤其是儿童情绪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儿童的主要照料者,父母无疑在其情绪发展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外大量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情绪表达、交流及其对儿童的情绪反应都会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3〕
父母可能从三个方面影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一是遗传因素,二是榜样作用,三是教养方式以及亲子互动质量。可以说,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影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4-6〕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了解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并创设消极情绪情境以观察儿童对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与运用情况,探究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如何影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以期为家庭的儿童情绪教育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上海市某一级幼儿园120名中、大班儿童及其母亲(或父亲)为调查对象,接受调查的儿童均无严重躯体障碍,且智力发育正常。共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被调查儿童的年龄性别构成见表1。
(二)研究工具
1.量表
本研究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 Intelligence Scale, 简称EIS)对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进行测评。该情绪智力量表是美国心理学家Schutte等人在1998年编制的一份自陈问卷。量表内容涉及情绪知觉、自我情绪管理、他人情绪管理和情绪利用四个维度,共计36道题目,采用5点计分制计分。我国学者王才康于2002年将此量表译成中文,并验证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α系数为0.84)。研究者对本量表作了局部调整,每个维度保留6道题目,共24道题目。经统计检验,调整后的量表内部一致性较高(α系数为0.7003),提示具有良好的信度。〔7〕
2.情境测验工具
办公室一间,内有桌子一张,椅子两把,摄像机一台,一元硬币3枚,玩具若干(不倒翁娃娃、小汽车玩具、哆啦A梦公仔、毛绒手机座、甲壳虫玩具、建筑工人人偶、毛绒小熊)。
(三)施测程序与方法
主试在一相对独立的空间内对被试进行一对一的测试。
施测前主试先与被试聊天,以让被试熟悉环境和主试,并对镜头不再有好奇感。待被试与环境和主试较熟悉后,开始测试。
步骤一:主试问:“这里有几件玩具,你最喜欢哪一件呢?”被试选择后,让其自由玩耍所选玩具1~2分钟。
步骤二:2分钟后。主试问:“你很喜欢它对吗?想不想把它带回家呢?你如能完成一个任务,老师就把它奖励给你,好吗?老师这里有三枚硬币,你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它们全部立起来(示范一枚),老师倒计时数数,计时结束的时候,如果你能让它们全部立着不倒,就可以把这个玩具带回家,你想试一试吗?”
步骤三:主试宣布游戏开始,儿童独自尝试立硬币。在还有一枚硬币没立起时,主试倒数“5、4、3、2、1”至“停”,宣布游戏时间结束,并说:“很可惜,你没能完成任务,所以玩具不能带回家了。”
步骤四:主试说:“你最喜欢的玩具没能带回家可真遗憾,但是老师可以再给你一次机会,你想再试一次吗?”若儿童选择再次尝试,重复步骤三。若不愿意尝试,则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宣告儿童不能将玩具带回家后,按下摄像键,录像时间为两分钟。摄像停止后,主试进行提问以再次引发儿童负面情绪:“真可惜,你没能完成任务,不能把玩具拿回家了,你觉得难过吗?”儿童回答可能分为三种:(1)难过(或点点头),(2)没有反应,(3)不难过。回答不难过的,追问不难过的原因。追问与前面的录像时间合计为3分钟左右。
步骤六:对录像中儿童的行为和语言进行编码和统计分析。
(四)编码和计分
本研究中,对于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既采用结构性编码,又使用功能性编码。将儿童情绪调节策略分为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发泄、被动应付和自我安慰六类,其中前三类为积极的调节策略,记1分,发泄和被动应付为消极的调节策略,记-1分,自我安慰不计分。在主试询问时,回答“难过”或不说话的,不计分;回答“不难过”的(无论真实与否),记1分。将儿童对“为什么不难过”的回答归入以上六类调节策略进行计分。三项分数的总和为该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综合得分。
对儿童的行为和语言进行频次统计。对于行为,每隔5秒进行一次编码(其中自我安慰行为持续5秒以上才计分,以此剔除一些随机行为)。对于语言,编码不受时间限制,即对每一句话都进行编码,对于内容不同但功能相同的语言,进行重复编码,例如“这个任务有点难,但玩了游戏也很开心。”记“认知重建”两次。此外,对于同一时间段内同时采用的策略,进行多重编码,例如:幼儿一边哭泣一边试图再立起硬币时,记“发泄”一次,“问题解决”一次。
(五)数据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将问卷调查结果以及编码后的数据输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
用相关分析考察父母情绪智力量表得分与父母年龄、学历以及家庭中孩子个数的关系,结果见表2。
由表2可见,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与其年龄有显著正相关,与其家庭中孩子的个数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在四个维度中,情绪利用与父母年龄和家庭中孩子的个数有显著正相关;情绪知觉与家庭中孩子的个数有显著正相关,与父母年龄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他人情绪管理与家庭中孩子的个数也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学历虽与父母情绪管理的整体水平相关不显著,但与情绪知觉和情绪利用两个维度均有显著正相关。
(二)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用相关分析考察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及其四个维度与两个年龄段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及其对六种调节策略运用的关系,结果见表3。
从表3可见,中班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总分与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分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无显著相关,但父母情绪管理的总分与中班幼儿对发泄这一调节策略的运用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此外,父母自我情绪管理能力与中班幼儿对被动应付策略的使用有显著负相关,与中班幼儿对发泄策略的使用有显著正相关;父母的他人情绪管理能力与中班幼儿对认知重建策略的运用有显著正相关;父母的情绪利用得分与中班幼儿对发泄策略的使用有显著正相关。
大班幼儿对六种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及其情绪调节能力总分与其父母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无显著相关。
四、讨论
(一)父母情绪管理能力
对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其年龄、学历以及家庭中孩子个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情绪管理能力有显著发展,尤其是情绪知觉和情绪利用水平有显著提高;高学历的父母比低学历的父母拥有更强的情绪知觉和情绪利用能力;家庭中孩子的个数与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并突出体现在情绪知觉、他人情绪管理和情绪利用三个方面。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经历越丰富,积累的人际交往经验越多,识别自我和他人情绪的能力会越强。学历对个体情绪管理能力的影响与前人的研究(陈瑞丽,2011)结果比较一致。学历教育并非纯知识的教育,个体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情绪智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孩子能为父母的情绪实践提供机会。当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时,父母不但要面对孩子自身的情绪问题,还要面对孩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在情绪识别和他人情绪的管理上,多子女的父母相对而言水平更高。
(二)父母情绪管理能力与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父母自我情绪管理水平与中班幼儿对被动应付策略的使用呈显著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父母做了榜样示范,让孩子习得了比较积极的情绪应对方式。自我情绪管理水平较高的父母在面对负面情绪时,可能更多地采取某些行动(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方式)来改变当前的局面或自我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被动的等待或应付,因此,自我情绪管理水平较高父母的孩子,就更有可能习得这种积极的态度,在面对消极情绪时,会更加积极地寻求摆脱消极情绪的方法。
父母的他人情绪管理能力与中班幼儿对认知重建策略的运用有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他人情绪管理能力较高的父母,能更好地应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比如,当儿童出现负面情绪时,这些父母可能会跟儿童讲道理,帮助他们分析当下的情况,教导儿童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经常接受积极引导的儿童在独自面对消极情绪时,也就更有可能“自己开导自己”。
研究结果显示,中班儿童对发泄这一调节策略的运用与父母自我情绪管理水平和情绪利用水平都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情绪管理能力的总分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父母情绪管理能力越强,儿童反而更多地使用了哭泣的调节策略,这与测验的预期并不相符,研究者认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对儿童情绪调节策略进行编码和计分时,研究者根据前人研究中的分类和计分方式,将发泄列为消极的调节策略,并记负分。但事实上,发泄策略中的某些手段,比如哭泣,可能并不是完全消极的调节策略。有研究显示,哭泣这种发泄方式能够将负面情绪的强度降低40%,哭泣可以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人降低痛苦从而获得平静。还有研究表明,情绪型眼泪中含有儿茶酚胺成分,反射型眼泪中则没有,儿茶酚胺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在体内积蓄太久,可能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常常不被允许哭泣而压抑自己负面情绪的儿童,更容易积蓄压力从而引发健康问题。心理学家威廉·弗莱甚至推测,流泪可能是一种特殊的排泄行为,它能够排除人体由于情感压力造成和积累起来的激素或者生化毒素。所以说,哭泣或许与其他(如摔东西、用力踢桌椅、哭闹等)发泄方式不同,它并不是以一种极端的有破坏性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绪,而是积极地响应某种心理和生理需要,降低自己的悲伤等负面情绪程度,从而摆脱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因此,研究者认为,是否应该将所有的哭泣都归为消极的情绪调节策略,仍有一定的探讨空间。〔8〕
调查显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与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总分以及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无显著相关,可能有以下原因:
与认知重建相比,问题解决可能更多地跟儿童自身能力有关,这种能力的个体差异很大,影响因素也有很多,如儿童认知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等等。与认知重建(如,以模仿的方式“开导自己”)不同,问题解决不仅要求儿童有主动调节情绪的意图,还要求他们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次测验中,这种能力可能具体表现在:寻求更多完成任务的方法,与主试老师进行“交涉”以达到得到礼物的目的,甚至是锲而不舍完成任务,等等。如果儿童因为自身动手能力的限制,认为立硬币的任务是无法完成的,而又不具备足够的与主试老师沟通(以得到礼物)的技巧和信心,那么即使儿童有意识想要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应对心中的消极情绪,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也将会困难重重。因此儿童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运用程度不仅仅受其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还取决于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替代活动作为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又可以较好调节自身情绪的调节策略,其实质是注意力的转移,它可能是儿童最先学会且在一生中都会运用的情绪调节方式,也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情绪调节方式。与发泄相比,替代活动不具有破坏性;与问题解决和认知重建相比,替代活动对儿童认知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的要求较低,需耗费的心理资源较少;与自我安慰和被动应付相比,替代活动又更加积极,更加富有建设性。因此,替代活动对于各种发展水平的儿童来说,都是比较容易被选择的调节方式。
大班儿童对六种调节策略的运用及其情绪调节能力总分与父母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及其四个维度的得分均无显著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大班儿童在各方面都比中班儿童更加成熟,如认知水平更高,交往能力更强,交际范围更广,他们已经形成了更加复杂和稳定的同伴关系。幼儿园教师、同伴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对大班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了更重要的影响,大班儿童更可能从教师的指导、同伴的反应以及真实情景问题的解决中学习对情绪调节策略的选择和运用,而非单纯地模仿或听从父母的行为及指示。因此,父母情绪管理能力对大班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五、相关思考
从研究结果来看,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确实对儿童尤其是小年龄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自我情绪管理和他人情绪管理两方面。父母的情绪管理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榜样示范,儿童会在日常生活中观察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并在日后相似的情境中模仿运用。因此,父母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以及调节儿童情绪的能力,对于促进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在自身情绪调节问题上,父母应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和场合,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示范。其次,父母平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儿童使用较为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再次,对于儿童的消极情绪,父母应采取正视和疏导的态度,而非忽视或指责,以为儿童创造宽松的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的空间。〔9,10〕
参考文献:
〔1〕梁宁建.心理学导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52.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69-171.
〔3〕王殿春,闵慧男.家庭结构对儿童情绪状态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1):99-103.
〔4〕强清.家庭功能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作用〔J〕.心智与计算,2011,(42):42-47.
〔5〕仲宁宁.家庭情绪实践对儿童情绪能力发展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2):21-23.
〔6〕李燕,等.父母对孩子消极情绪的反应方式及其与幼儿社会技能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33(2):452-455.
〔7〕郑显亮,等.“情绪智力量表(EIS)”的概化理论分析〔J〕.心理科学,2009,(1):181.
〔8〕冯帅南.人类为什么会哭泣〔J〕.家庭医药,2007(12):29.
〔9〕H RUDOLPH SCHAFFER.Key concepts i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0-141.
〔10〕DAVID R SHAFFER,SAHENSCH,KATHERINE KIPP.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M〕.Linkedin:Cengage Learning,2006:388-396.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Parents’ Emotional Management Ability and Children’s Emotional Adjustment Ability Development
Jiang Xu, Qian Wen
(Depart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
【
作者:姜旭 钱文
相关文章:
情绪和情绪管理的论文题目有哪些02-05
情绪智力研究管理论文提纲02-05
如何管理情绪论文题目02-05
工作中情绪管理论文02-05
情绪管理论文题目参考02-05
健全情绪管理论文题目02-05
初中生情绪管理论文02-05
员工情绪情感管理论文02-05
幼儿教师情绪管理论文02-05
儿童情绪管理论文提纲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