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们走过的日子散文

关键词: 分教点 花山 从教 小学

那些我们走过的日子散文(精选7篇)

篇1:那些我们走过的日子散文

那些我们走过的日子散文

好久没你的消息了,高考是分界线,将你我天隔一方。

接到你的电话真的很意外,我以为我已经放下,但在那一刹那我觉得我们并没走远。miss瞿,你说我们会回到原点么?

高二的分科使我们成为很好的朋友,甚至无话不谈,刚开始时,你生硬的跟我说:“秋霞,一起吃饭去。”你知道么,当时的我受宠若惊。一路走过,我们没有说话,一路上静静的。也许沉默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你在前,我在后却也能走到一起。后来你说你们家也很穷,也许就因为这样,我觉得你可亲。

我们两走在一起,你是花我是叶,追你的男生很多,意外的你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还不了,丢了又可惜,于是我就是垃圾中转站。想想那些日子,我觉得那么遥不可及,但那真正存在过,就如我们的渴望本就属于曾经。

那些我们走过的日子有时觉得很荒唐,有时又觉得很快乐。

我们穷但我们都很有志气,穿得寒酸,但也忘不了去逛名牌店,因为你我一致认为看不是错,买不买由我说了算,看着那些衣服,我们会对视着说,为这件衣服我们都得奋斗。其实这不是互相安慰,是因为我们都想长大,能够出人头地。穷人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角色,只是我们都想爬高一点而已,虽说没有穷人就没有富人,但穷人从来都不成有过尊严。

逛街是我们的乐趣,有时你会说:“秋儿,你送我一块钱吧。”有时我也会说:“miss瞿,你请我吃东西吧。”我们心里彼此都明白,互相索取是想我们走得更近。我还记得你在我床下偷偷塞纸条,我在你的`本子上信笔涂鸦,可你从来都不会生气,最多说一句:“秋霞,你在考验我的极限迈?”捕捉对方的信息很重要,这样可以适可而止。

我们吵架不是对诗,而是沉默,熟视无睹的感觉太可怕了,我学着慢慢长大的同时,也学会了冷漠。到了大学依然不能原谅,你打电话说你妈妈出车祸了,我才发现你依旧把我当成你的知心好友,只是我们谁都不愿跨出那一步。

那些走过的日子不能忘,当成回忆,但只能存在内心最深处。

篇2:那些我们走过的日子散文

四季悄无声息地轮回着,秋季悄然挥手作别,冬季正慢慢地迎面走来。坐在调控操作台前,回想迎峰度夏的那些日子,顷刻间:就像与他一起拾起的满地落花,却又散落在尘埃里一样,有忧伤又有欣慰,因为那些日子我们一起走过......

清晰的记得,那段对于我来说,灰色的日子。“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我(7月4日)从药都集控站到调控中心监控班工作。的夏季特热:太阳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柏油马路都被烤化了,滋滋啦啦地粘着车轮,路旁的垂柳像开水烫过似的痛苦地耷拉着头。供电负荷多日连创新高。在那段日子里不必说新设备、新班组,也不必说负荷重、信号多,单就倒负荷就足够忙了,又加上电压调整,实在是应接不暇。若遇刮风下雨,又要处理跳闸的、接地的,那工作的繁忙情形,可想而知......当班的4小时、6小时、14小时(调控班是三班倒)内像陀螺飞转。一直被誉为乐观派的我,那些日子累得笑都没了力气,真后悔自己选择了调控中心的监控班。

脑海里总也无法忘记,那令人快要崩溃的季节。我无法改变当时的现状,无奈只得适应环境,那就优雅从容地,改变自己吧!我忘却了劳累和痛苦,每天拿着小本子,密密麻麻的记下异常信号、变位信号、以及各种与现场设备不对应的`信号,自己不懂的咨询有经验的值长、班长。那段时间,年过四十的我就像是读高三的学生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冷静处理,严格按规程操作。那段日子里,晚峰到来时,公司领导也亲临指导,等晚峰负荷稍下去时,公司领导才走,此时我抬眼看时间,已是凌晨一刻......我把各种信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梳理、总结,在工作实践中渐渐理出了头绪,虽是又苦又累,我却乐在其中,因为工作中,能收获“快刀斩乱麻”的爽快曼妙。公司领导对调控工作的重视,是我最需要温暖时候的适时春风,是我最需要滋润时候的滋心甘露。我们收获了省公司对亳州公司迎峰度夏的嘉奖令。从此我改变了心态,又重新变得自信乐观了......

篇3:一起走过的日子

当编辑邀我针对杂志创刊十年应有“文字表示”之时, 我一时惊诧:十年了?眨眼间, 我们共同创刊的“孩子”已满十周岁, 惊, 喜!怎能一言概之。

时光恍如昨日, 没来得及梦中留香, 却早已拓出抹不掉的记忆。

始终不能忘怀的是来自专家给我的触动。当我以编辑身份采访行业泰斗何克抗教授时, 曾三进其家, 看到国内第一位信息技术学博导的家竟如此简陋, 心中敬意顿生。而手捧被何教授用近似正楷的小字修改得密密麻麻的稿件时, 我心底更有了难言的触动。其间无论是内容的修改, 还是勘误措辞, 甚至每一个标点的纠正, 都被何教授做了认真的标注, 我的心被彻底打动了。半个月的接触中, 我领略到了一位学者的治学严谨。

记忆犹深的是对山东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地采访。近两个月的行程中, 我和阮滢等一行4人走遍了山东的1 7个地市。从校长到普通教师, 从市教委领导到区信息中心主任, 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线真情的呼唤。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淄博桓台实验小学张校长的一番话:“我从教这么多年, 还第一次遇到这么认真到基层来了解一线的教育媒体, 我们欢迎更多的媒体走下来了解真相, 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听别人谈经验唱颂歌……”是啊, 我们太需要“沉”下去了。杂志应该是一座连通上下的桥梁, 承载起开拓视野、引导思路、发现问题、启迪创新的责任。

由于工作变动, 我离开杂志社五年了, 但那些曾经让我感动的人和事, 那些让我灵感喷薄、使我奋笔疾书的场景却历历在目。

在杂志社工作的日子是快乐的, 更是美好的。衷心祝愿杂志越办越好, 祝福我的朋友们一路安康!

曾经一起成长的日子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刘向永)

人生之中, 往往因为一件偶然的事就有可能改变一生, 到北京工作以及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实习就这样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进入杂志社的时候, 我只是一个身处象牙塔的在读硕士生, 之后我利用采访、约稿有了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一线教学和教师, 有了更多直观和真实的感受。记得, 2 0 0 3年策划《信息技术教育风雨2 0年》专题, 当时我们三位编辑一丝不苟地细致访谈并且收集了大量资料后, 反复酝酿推敲撰写而成。就是这期精心策划的专题成为了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不可复制的经典, 后来许多教育技术杂志和专著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历程时都将其作为引用和参考。

专题是本刊自创刊之时起就一直坚持的特色。通过专题栏目, 杂志发出了媒体人的声音。之后编辑们集体创作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理性反思》获2 0 0 3-2 0 0 5年度全国教育报刊优秀新闻作品评选一等奖、《走过十年》获2 0 0 8-2 0 0 9年度中国教育期刊优秀作品编辑专题类铜奖、《改革开发三十年:历史见证基础教育信息化巨变》获2 0 0 8-2 0 0 9年度中国教育期刊优秀作品编辑策划类铜奖。一本专业期刊, 获此殊荣, 当属不易。

爱之深, 念之切。真心地希望杂志能够成为专业领域的精品期刊, 超越过去, 开创新的辉煌。

为何我要把你如此珍藏? (湖南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肖焕之)

自2005年以来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一直被我珍藏在两层书架里。为何我会将她如此珍藏?

因为一些记忆, 保存自己对岁月的感怀。当年, 我作为一名从农村普通中学调入城市省示范性高中不久的信息技术教师, 第一次看到来自专家和同行写的文字, 激动、兴奋之余爱不释手。之后, 是她一路相伴, 帮我消解喧嚣浮躁、让我回归和煦平静。

因为一份情感, 寄托自己对学科的热爱。我经历过专业领域的多年飘荡与迷茫, 更懂得这份杂志对一线教师专业指导的重要性。她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交流会所、知识宝典、专业导师和心灵家园。

在创刊十年的特别日子里, 我该如何纪念呢?打开书架, 我翻阅一本本期刊中的旧文章, 让她在漫漫岁月中流淌着她特有的清香、恬静;我擦净一叠叠期刊上的灰尘, 让她在风烟俱净中澄澈得如一汪清水, 时而让人回味沉醉、时而让人静心小歇。纪念是为了释怀, 释怀是为了能盛满下一个十年的辉煌……特别的日子里, 我期待她继续保持前瞻性视野, 用鲜明的主题策划、新锐的课程建设和开拓的技术应用等方面文章来润泽教师的心灵。

思想的传播机 (广东华南师大附属小学吴向东王继华)

从2007年在杂志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我们懂信息技术吗》开始, 到目前为止, 我们在这本杂志上共发表了1 2篇文章。正因为得益于杂志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及其他学科教师中的影响力, 我们的思想观念和做法才得以更好地传播

2010年1月, 我们关于“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第一篇文章发表时, 杂志联络了国内一些知名的教师、教研员和学者进行专题讨论, 激起了不小的反响。随后, 我们又把“儿童数字文化创作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成系列地发表在杂志, 不断直接或间接地回答读者提出的质疑。一年过去了, 还有老师在不断地围绕这一话题与我们交流。这些交流无疑加强了思想的碰撞。正因为杂志的学术气质, 才吸引了这么多的教师来阅读、来撰稿。

一份教育杂志的生命力在于她对教育实践的尊重, 和她对从教育实践中生长出来的理论思想的扶持和传播。这本杂志做到了, 而且做得很好。衷心感谢!

走近名师只因有你 (广东佛山市禅城区南庄中心小学谭瑞贞)

我有幸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走过快乐而充实的十载春秋。杂志最吸引我之处就是专题策划。由于某期策划, 我认识了一位名师, 还有幸与他面对面交谈。

杂志2011年第2期推出了《“电子书包”:小荷又露尖尖角》专题策划。我所在的学校是广东佛山禅城区“智慧校园”的示范性学校, 2011年底建设智慧教室, 电子书包即将进入课堂, 因此我本身对电子书包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但苦于没有亲身体验它的功能, 对于操作、管理、维护、应用等问题更是无从知晓。通过阅读这期专题, 我了解了电子书包的发展状况, 其中上海七宝中学陈圣日主任所撰写的《“电子书包”服务体系的初步建立》让我印象深刻。要是能和作者见面畅谈, 该有多好呀。

机缘巧合。2 0 1 1年5月, 我参加香港第四届资讯科技展示活动, 陈圣日主任也到会演讲《电子书包在移动教学上的应用》。知道这个消息后, 我高兴得快要跳起来, 心情很激动, 我终于有机会可以见到这位上海名师了。会后, 我主动向陈主任请教, 陈主任言语真诚, 娓娓而谈, 谦虚随和, 令我茅塞顿开, 醍醐灌顶。陈主任还鼓励我多学习、多实践, 以后在电子书包应用方面多与同行交流。

此时回想此事, 心存感恩。感谢杂志, 让我了解新知, 开拓视野, 有幸聆听名师教诲, 有幸与志同道合者携手共进、风雨同程。

你!改变了我的选择 (江苏如东县栟茶镇浒澪小学周建峰)

信息技术老师这样一个角色, 曾经让我一度找不到方向, 深感茫然, 甚至想转岗。制作课件、做网站占用了我大量时间, 学校里几乎与“电”扯上关系的事都会找上我, 甚至某班教室日光灯不亮了, 都打电话给我……我终日操劳于日常的琐碎, 俨然勤杂工。然而, 开学初的一天, 我照例翻阅新来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0年第9期) , 看到了《9月, 与幸福“不期而遇”》这个专题, 其中的很多事例何尝不是我的真实写照, 特别是《找回自己的心灵家园》这篇文章, 给我的启发最深。从那之后, 我开始将自己日常工作梳理顺畅, 把自己从琐事中解放出来, 不再事必躬亲, 于是就拥有了更多的自我空间来提升专业素养。伴随着个人提升, 各项成绩也纷至沓来。2011年5月本县《如东快报》刊登《“电脑专家”周建峰》一文, 介绍了我的个人事迹。享受了成功的愉悦之后, 我日渐寻得了自我, 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那种独有的幸福。

如今的我, 依然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 但因为你——《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改变了我的选择!我不再为自己的选择而徘徊犹豫, 我的脚步铿锵, 目光如炬。

年轻就是希望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李典学校鞠福云)

2009年的一天, 同办公室的一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捧着一本刊物在读, 一边读还一边说:“不错, 不错!”是什么好刊物?我一看, 原来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乍看刊名与我所教的语文课不对口, 所以我看了便往回走。那位信息技术教师拉住我说:“你别走, 上面有你看的东西呢, ‘教育博客’和‘课程整合’栏目办得绝对好, 不信你可以看一看。”是吗?我接过他手中的刊物, 将信将疑地看起来。

记得当时读的是王晓凤老师写的《这位学生在乎》。在阅读过程中, 我和作者一样被深深感动着。紧接着, 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教育博客”和“课程整合”上的所有文章, 因为我发现, 上面的文章大多来自一线教师, 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

看多了便有了写作冲动。2010年, 我也开始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感动写下来, 向杂志投稿, 并得到了栏目编辑的悉心指导。

在此, 我并不想对刊物作过多的溢美, 因为她今后的路还很长。她是年轻的, 难免会显得不够成熟甚至有些稚嫩, 但年轻代表的是热情、是朝气、是希望。

如今, 编辑们创建的“书苑—教师书吧”Q Q群规模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进来, 这难道不是对杂志最好的肯定吗?有了广大教师的支持, 她的前景岂能不光明?

让我们一起加油吧!耶!

十年启示录 (江苏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包士娟)

今年也恰巧是我工作的第十个年头, 我是迎着新课改, 在刊物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信息技术教师。

2010年第3期边楚女老师写的《用语言打动孩子的心》, 让我感同身受。学生上课开小差是常有的事, 但边老师却应对自如。一位学生在上课时经常望向窗外, 边老师笑着对他说:“你在看窗外的风景, 我在读你的心情, 风景那边独好, 我的心情因你而变。”这段充满诗意的话逗得学生笑了起来。边老师的做法让我眼前一亮, 我将她的方法用于实践, 效果立竿见影。让我不得不深深地感谢贵刊, 潜移默化地给我的工作带来了无数的改变。

贵刊的成长, 也见证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和壮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我会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祝明天更美好!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福建宁德师院附小肖克成)

2003年暑假, 在城里教书的滨给我打来电话, 告诉我城里一所学校需要招收一名信息技术老师, 我符合条件, 同时还寄来一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 让我好好准备, 把握进城机会。

这是我当时看到的唯一一本与信息技术教育相关的杂志。开始, 我只为了进城考试而读。慢慢地, 我发现书中的内容不仅能够解决许多我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还让我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我如饥似渴, 从阅读中一一找到答案。怀揣着希望, 我报名参加了招聘考试。不负所望, 我顺利通过了说课、实践、面试三关, 这段经历我今生难忘。

我心存感激, 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让我从“摸着石子过河”走向专业成长。如今, 这份杂志伴我走过八年教学生涯, 让我开拓视野, 博采众长。

篇4: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题记

每每忆起你,我的嘴角总会泛起甜甜的笑容。那些年,与你一起走过的日子早已深藏在我的心底,无法忘怀。

你的脾气不大好,可对我却是如春雨般细腻温柔。记得那次元旦晚会,班里要表演节目,可我的服装却不知被谁给误拿走了。正在我手足无措时,你将自己的服装递了过来,温热的指尖触及到我,带给我无限的温暖。面对老师的责骂,你一声不吭地低着头,那一刻,愧疚与温暖同时浮上我的心头。我刚想站出来告诉老师是我的问题,你却笑着摇摇头,表示自己一点儿也不在意。

上体育课时,800米的长跑让本就体弱的我无法再坚持下去。是你,陪着我一起跑,在我的身边鼓励着我,唤起我全身的热血。如今忆起,那一刻的温暖仿佛就定格在昨日。

而这么一个如同天使的你,偶尔也会因为我的几句气话而感到悲伤失落。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做游戏时,你好像故意针对我似的,让我上台出糗。

下了课,我顾不上别的,就冲到了你的面前,恶狠狠地跟你吵了一架。

那一刻,我们形同陌路,而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诚心诚意地向你道了歉,我们随即和好如初。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直到毕业的那天,临走前,我们相视一笑,感受着彼此的眼眸中所看不到的东西。即使相信“之后就算相隔甚远,只要彼此心意相通,就能够在一起”的话,可内心却依旧存留着浓浓的不舍。

如今再次回首往事,才發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那些温馨的过往,点点滴滴都印在心底。我只盼望,在多年以后,你还能笑容粲然地向我打招呼。

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早已成为我一生永不褪色的记忆。

(指导老师:雷碧玉)

篇5:那些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冷风卷着枯黄的叶片打在教室的窗户上,窗户里是54个奋笔疾书的身影。太阳已经西斜,在天边染出一片惊心动魄的红。

期末考试,中考成绩,年级排名,升学。

凭什么才初一的孩子就要背负上这样沉重的包袱。我恨恨地捏着笔,盯着眼前似乎永远不会写完的习题。三分钟前,校长用和蔼可亲地口气说,只要现在认真起来学,一定能考好。放轻松,拿出最好水平??这次考试关乎三年后的中考,好好考。嗤,都关乎中考了还轻松。虚假。

离纸张太近,眼前细细密密的文字有些重叠。我揉揉眼睛,转动僵硬的脖子看挂在后黑板上的钟表。已经5点50了,老师那里还没有任何要放人的意思。学校缩短午休用来上课,后果就是下午的课上的昏昏沉沉,加上空调的热气,几乎就要睡过去。连平素最吵闹的x班最近都像打霜的茄子,空气里都弥漫着压抑。不过x班这全校最不听话的头衔不是白得的,终于有人撑不住开始摔本子。全班巴不得有人起哄,一有人带头,大家都放下笔东一句西一句的开始发牢骚。平常不熟悉的人在这压抑中都觉得亲切了好多。

大家都是在小学几十分钟就能写完作业的美好生活中宠出来的,哪里承受得了几乎实体化的压力。

我索性也不干了。班主任教英语,便在考试前几周开始见缝插针的利用自习课给我们补习英语。卷子一发就是一堆,我看了一遍,每张卷子几乎都是在反复练那几个东西。烦的要命。

同桌成绩不算太出众,早就被这摞起来都能当砖头使的卷子逼的麻木了。对着一道说的很复杂其实很简单的英语题直发愣。半晌,对我说,“你听过一个笑话么?有一个老师,点评一个学生的作文。作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我的窗帘是蓝色的’。老师说,蓝色的窗帘代表了作者当时沉重、抑郁的心情。那学生在底下就说,‘我的窗帘就是蓝色的’老师又说,这是一个反复的句子,表达了了作者当时强烈的心情。那学生郁闷道,‘我的窗帘真的是蓝色的啊’。我觉得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没什么意义的一东西,就是想太多了。”说着写下了那道题的答案。

我慢吞吞地写完一个单词,哼哼道,“很哲理。就是比喻的不大好。”

前面的人估计听到了我们的对话。不过他头也没回,只向后伸出一只手,抓起我面前的练习册,闷闷道,“同感。借我看下。”

同桌看到,有些吃味,郁闷道,“我写的比你多,为什么不看我的。”

“因为我的对题率高啊。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共勉。”我懒洋洋地说。掏出数学本子开始写数学。

入秋了。只有窗外的柏树还默默的陪着我们。大家都一样,慢慢熬吧。我想。伸手打开了窗户。冷风顿时刮进了教室,冲在头上感觉清醒了好多。屋里的人显然都感觉到了冷流,但没有一个反对的。我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关上窗户。虽说能让人清醒,但开久了也会招人骂的。

唉,谁都一样,纵使再怎么苦,亦是能熬过去的。谁不是熬过去的呢。

“好怀念小学。”不知道谁说了这么一句话,有人小声附和着。

我倒是没这么觉得。现在觉得小学好,因为受过更大的苦了。那时候也觉得难熬,因为没受过比那更大的苦。除非你是穿越回去,否则还不是一样。

想到这里,心里便有些释然。看到周围都是和我一样发牢骚拼命的人,不禁觉得,这样同甘共苦的感觉真不错。我再接再厉给自己打气,怕什么,我们都一样。

不知道刚刚想东西的样子是不是太可笑,同桌闲的慌,用笔使劲戳我,说,喂喂,想什么呢,赶紧做题啊。

我不甘示弱地加倍戳回去,说,做心理运动。找点动力。

他不屑,揉着被戳痛地地方。揉着揉着又莫名其妙地笑。我道,你抽风了哈?笑个甚。

他笑的更灿烂,突然又正儿八经地说,一言难尽。要一起加油啊。

嗯。我随口答应着,嘴角却上扬了一个弧度。突然前面有作业本飞过来,前桌奋斗的男生转过来,挑眉看着我们,浅笑着说,怎么能只有你们两个加油,还有我咧。

啊?你听到了?同桌敲了一下他的头。

笑的跟杀猪一样想不听到都难。

同桌的脸色突然变得很难看很难看,半天挤出了几个字,“??去死吧??”

我拍拍他们两个,正色道,别闹。呐,说好了哦,期末考一起加油!

“嗯??加油加油!”三个人小声说,不由自主的会心微笑。

几周之后,考试结束。成绩是在几天后领到的。我排在年级前150。虽说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坏。至少英语考的很好,生物地理政治也出乎意料的不错。除了语文和历史有些失利,其他都勉强算得上好了。那三个人也都不错,前桌顺利地挤进了前100。

又是太阳西斜的时候,窗外地柏树依然是那样静静地看着我们的或喜或悲。

再怎么样,熬过去不就得了。跨过去再看,也就不过那样嘛。

你一定是知道的吧?不然你怎么能这样默默地陪着我们走过。你一定是知道的。

请你以后还这样陪着我们吧。

篇6: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诗歌

高举这晶莹的夜光杯吧

今夜,我们不醉无归

那些曾经共历的青春风雨,搞笑点滴

轻易地击穿了我们这些年

垒积的防备与庄重

眼影湿润,花月迷离

频频举杯吧

为我们昔日共许的誓言

雄心壮志,亦或平淡的梦想

频频举杯吧

为我们那段最好的年华

无悔的.青春,亦或久远的等待,凝视

今夜,我们扭转时空

今夜,我们不醉无归

今夜,我们星汉灿烂

我们可以笑,亦可以哭

为我们再聚首与再别离

匆匆那年,刻骨的离别

我们也曾放声高歌,也曾

醉眼迷离,也曾含着泪水

微笑轻语着各奔东西,山高水长

蓦然回首,我们

又回到最初的起点

轻轻地漫步熟悉

又陌生的校园路

我们在学弟,学妹身上

感受着青春的掠影,那些年

我们也曾脚步飞扬,也曾意兴阑珊

也曾雨中欢跃着无羁,也曾踏雪无痕地落寂

凤凰木堆起一团团跳动的火焰

往事嘀塔,嘀嗒,嘀嗒

篇7:那些我们走过的日子散文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就要毕业了,可往事仍历历在目:第一次入学;第一次参加学校的运动会,第一次站在学校的国旗下……这些记忆色彩斑斓,在我的脑海里编织出一幅幅精彩绝伦的画卷,成为我们永恒的眷恋。也许长大后的某一天,你会再次回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我记得入学第一天下午,爸爸妈妈没有按时来接我,老师让我们在保安室里等家长,在保安室里,还有几个同学。望着渐渐冷清的校园和陌生的同学,六岁的我难免有些惊慌。这时,在我旁边的几个同学可能看出来了我的心事,于是他们便鼓励我,说一些逗我开心无关痛痒的话。渐渐地,我们成为了好朋友,仿佛找到了各自的知己,说话也说得很投机,甚至都忘了妈妈来叫我的声音。在入学的第一天,我就交到了好朋友,收获了纯洁的友谊,让我觉得学校和家一样温暖。

除了珍贵的友情,让我更难忘的是老师对我的教诲。在四年级时,我和许巍宝常常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吵架,班主任汪老师得知后,让我们双双写检讨。我很不明白:我没有错,为什么还要让我写呢?汪老师给了我这样的回答: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只想别人,你难道一点错都没有吗?我无言以对。仔细想想,老师说得没错,我也确实有责任,同时,这句话也像一个深深的印记,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从此改变了我待人处世的态度。

感谢你,亲爱的老师,您就像点亮我人生希望的.明灯,您那每一次孜孜不倦的教诲将是我人生改变的转折点,让我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最大的启迪。

感谢你们,亲爱的同学,是你们常让我分享到幸福和快乐。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让我们永生不忘彼此,让真挚的友谊地久天长!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那些年温暖相伴作文800字 下一篇:备考选调生的那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