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写喜欢的美食作文 风味蟹骨酱

关键词: 爸爸

三年级写喜欢的美食作文 风味蟹骨酱(通用3篇)

篇1:三年级写喜欢的美食作文 风味蟹骨酱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美味:北京的烤鸭,西安的羊肉泡馍,内蒙古的小肥羊,云南的过桥米线,山西的刀削面……从宴会上的正餐大菜,到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可我最爱吃的还是寿司。

第一次听说寿司是在一本书中,我看了之后十分嘴馋,非缠着老妈做给我吃。老妈“被逼无奈”,只好去网上找来了攻略,一展身手。

寿司是圆柱体,里面加鸡蛋、黄瓜、火腿、蟹肉、香菇……外面裹上一层优质的海苔,这样寿司吃起来又好吃又抵饱。这种寿司外面可以裹一层面包粉,然后放在装满油的锅里炸,几分钟后,寿司就炸好了,闻起来香气扑鼻,吃起来又香又脆,我给它起了个很好听,而且让人听了之后很想吃的外号――黄金卷。

寿司现在已经成了我最爱吃的小吃之一,甚至我现在都不怎么吃蛋挞而改吃寿司了。妈妈说我一天不吃寿司,晚上在睡着后嘴中还不停地说着“黄金卷”“黄金卷”,她说我吃寿司已经着魔了。

“民以食为天”,我以“黄金卷为地”,已经成了我最常说的口头禅了。“寿司,我爱你!”“黄金卷,我爱你!”

篇2:三年级写喜欢的美食作文 风味蟹骨酱

我很喜欢吃螃蟹,听到”蟹骨酱”这三个字,更是迫不及待。只见爸爸先拿出三只鲜活的白蟹,然后切好少许姜末、蒜末和葱花,准备黄酒、生抽、老抽,还有白糖。爸爸先把螃蟹洗干净,再切成小块。告诉大家,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爸爸还曾被螃蟹的大钳子夹伤过呢,痛得爸爸在厨房大叫!

蟹骨酱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跟我到厨房来看看吧!首先在锅中倒入适量的油烧热,把姜末和蒜末炒香,倒进切好块的白蟹,铺平煎定型。爸爸告诉我要防止蟹肉散开,需定型后翻面再煎。然后喷一些黄酒去腥,撒上少许生抽和老抽上色,一小勺白糖提鲜。等螃蟹熟后淋上适量的淀粉水,翻炒均匀,酱就有啦。最后淋上些明油出锅,撒上葱花。看!一盘鲜香美味的蟹骨酱就做好了。

篇3:如何引导三年级的学生写好作文

一、触动心弦、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具有强大的动力。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 首先要让学生对写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于每一单元的作文教学, 我都能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实物、表演以及运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2. 赞赏、鼓励激发兴趣。

对于学生一开始写的作文, 老师批改时尽量多留少删、多留少改、多表扬少批评, 同时就像拿着放大镜似的寻找学生的文章中的精彩处, 不要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 并大加赞赏, 然后再用鼓励的话语指出他在写作中需要努力的地方。这样, 学生不仅乐于接受, 而且自信心会大大增加, 越写越想写。

3. 结合刊物激发兴趣。

无数事实表明, 成功是培养自信、激发兴趣的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学校有个校报叫《芳草地》, 我鼓励学生积极投稿, 学生们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刊登在上面, 一个个欢呼雀跃。同时, 我还把学生中更优秀的习作向省、市级刊物推荐。如王一朔的作文《捐一份爱心》在《新沂校园文学》上发表了, 他开心极了, 写作兴趣剧增。别的孩子看到了羡慕不已, 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自觉主动地拿起笔来, 写作兴趣大增, 写作热情高涨。

二、融入生活, 练习写作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想要写好作文, 必须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因此, 我经常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参观, 到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 并和家长沟通, 让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就带领孩子去旅游, 陪孩子做些小制作、小实验、游戏, 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增长知识, 受到教育, 得到启发, 再让他们自主地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写他们自己能写、愿写、爱写的作文。

三、积累语言, 读写结合

1. 在阅读教学中积累语言, 练习写作。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我们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布局精巧, 值得学生好好阅读、品味、模仿。在阅读教学中, 我既让学生把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好篇摘抄在一个专用本子上 (这个本子我叫它《采蜜本》) , 并让他们经常拿出来读读, 背下来。又对学生进行写作知识的传授。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 文中对于珍珠鸟的外形是这样描写的:红嘴红脚, 灰蓝色的毛, 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 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我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冯骥才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珍珠鸟的外形的?学生讨论后得知是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来写的。课后, 我随即安排学生也用这种方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这样, 给学生提供了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 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 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2.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 练习写作。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 多读才能写得出。《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因此, 我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规定每天读书时间不低于1小时, 即中午半小时, 晚上半小时。读的书目有《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中国成语故事》等, 并随时把与所学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文章、书籍或所学课文作者的其他书籍推荐给学生阅读。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同时, 我还鼓励他们随时把阅读中的好词好句好段也摘抄在《采蜜本》上, 并适当地写上自己的读书心得。这样, 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 培养了语感, 还锻炼了思维, 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坚持不懈, 勤于动笔

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文章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可见, 除了多读书还必须多练习写作, 作文能力最终是习得的。孩子们也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能慢慢提高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因此, 我规定学生每天都要写日记。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什么都可以写, 字数不限, 能坚持下来的就给予表扬。对于学生写得特别好的日记, 在班上读给其他学生听, 并让学生评价。还定期把学生好的日记整理成册, 在学生中传阅, 大大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热情。

总之, 在学生三年级时, 只要教师能够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并让他们多观察、融入生活, 多积累语言, 让他们“多”管齐下地练习写, 他们定能厚积薄发, 写作能力定会慢慢提高, 再也不会害怕写作文。

摘要:三年级孩子开始学习命题作文, 内容主要是写好一段话, 进行连句成段的作文训练。所以, 三年级是过渡年级, 是孩子小学学习的转折期。三年级孩子写好作文, 对他们将来作文水平的提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我最喜欢的古诗作文600字 下一篇: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