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1“闻鸡坐欲驰”的豪情壮志
文天祥自幼受父亲文仪的熏陶感染。公元1256年, 文天祥参加科举考试, 20岁的他考取了进士第一名。可天不随人愿, 因其父亲病逝, 为遵孝道, 不得不守制三年。公元1259年守制期满, 文天祥被朝廷任命为承事郎、签书宁海节度制官厅公事, 自此开启了他光明正义而又艰难坎坷的仕途生涯。
此时文天祥也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 他怀揣着满腔的热情和雄伟的志向。其《夜坐》中“终有剑心在, 闻鸡坐欲驰”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抒发了立志报国、勤勉不已的豪情, 率真地表达了自己“簸扬且听箕张口, 丈夫壮气须冲斗”的雄心和为报效祖国建立不朽勋业的抱负, 可见忠肝义胆、气宇轩昂。但因时事艰难, 宋朝政廷软弱无能, 自己的直言忠谏一时又不能被朝廷所接受, 加以得罪朝中权贵, 一时难酬抱负。但其奋发有为的思想、立志报国的志向一直没有变, “惟有一腔忠烈气, 碧空长共暮云愁”, “铁石心存无镜变, 君臣义重与天期”。
正由于其满怀豪情立志报国的雄伟抱负, 使他即便在兵败被俘的日子里都能始终抱定“将以有为也”的信念, 跟元军作不懈的斗争。
2“饿死真吾志”的铮铮铁骨
公元1274年6月, 元首忽必烈率20万大军大举进攻南宋政廷, 南宋顿时陷入危急境地。此时的文天祥再也按捺不住了, 要跟元军作坚决的斗争, 于是他四处征集义军, 招纳英雄豪杰。至公元1275年4月, 文天祥已集结义军一万余人并开赴临安准备抵御元军的进攻, 以保大宋江山。由于元军攻势猛烈, 江西义军虽作战英勇, 但最终还是未能挡住元军锐利的兵锋, 临安危急。
后谢太后派文天祥出城与元将伯颜谈判, 企图与元军讲和。不料, 文天祥到了元军大营却被扣留住了, 元帅伯颜企图诱降文天祥, 但文天祥软硬不吃, 坚贞不屈。后行至镇江, 文天祥借机冒险出逃, 历尽艰难险阻, 到达福州。因其不满张世杰专制朝政, 文天祥离开朝政并辗转各地继续联络抗元义军, 坚持斗争。至公元1278年冬兵败被俘, 于公元1282年底在柴市慷慨就义。
“饿死真吾事, 梦中行采薇”, 文天祥此时被俘北行途经南安军, 如不被俘本能回到故乡庐陵, 所以诗人只能发出“归乡如不归”的感叹, 可见其心情悲苦。想想自己身系拘囚, 不能再为朝廷尽忠尽力, 于是就决心饿死以殉国, 表示了誓不投降的决心, 读来尤其感人肺腑。展现了一个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形象。
3“眼看胡马泪痕多”的幽愤情绪
在南宋末年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文天祥的诗歌还表现出深深的幽愤情绪。眼看南宋政廷一步步走向衰亡, 加以自己的豪情壮志一时又难以实现, 文天祥的心中不免生发忧虑和惆怅。在得罪权宦董宋臣被贬瑞州事, 文天祥不由得忧心忡忡, “修复尽还今宇宙, 感伤犹记旧江山。近来又报秋风紧, 颇觉忧时鬓欲斑”, 虽身处异地, 但仍然念念不忘要收拾旧山河。
在兵败被俘、身陷囹圄, 南宋政权被元军步步蚕食直至灭亡的那段“非人世所堪”的日子里, 文天祥这种悲伤幽愤的情绪在其诗歌中时有体现。可在目睹偏安江南一隅且软弱无能的南宋政权在遭遇元军大肆进取中原而显得手足无措节节败退的情景时, 文天祥不由得悲从中来, 心中的忧愤一时难以释怀。
又如“诸老丹心付流水, 孤臣血泪洒南风”, “独自登楼时柱颊, 山川在眼泪浪浪”, “江山有恨销人骨, 风雨无情断客魂。泪似空花千点落, 鬓如硕果数根存”, “犹是江南佳丽地, 徘徊把酒看苍天”,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这些诗句无不包含着诗人那对祖国命运前途的忧患。
而这种悲伤幽愤的情绪, 也正是文天祥忠贞爱国情操的重要体现。
4“以身殉道不苟生”的耿耿丹心
其实贯穿文天祥诗歌始终的内在情结是其对祖国的一片赤诚、耿耿丹心。在其词《酹江月》中“镜里朱颜都变尽, 只有丹心难灭”, 可见其对祖国山河的挚爱和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至死不渝的忠贞。
这种愿意舍身殉国的大气魄, 在其代表性长诗《正气歌》中有着最为集中的体现。他饱含深情的笔墨极力歌颂历来愿“以身徇道不苟生”的英雄人物, 文天祥也更愿意以身效法他们, 为追求“正气”而舍生取义, 并且认为这种“正气”“当其贯日月”。因而, 他把生死置之度外, 可谓义无反顾。《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同样“感情充沛, 笔墨酣畅, 具有深沉刚健、悲壮凄凉的艺术风格, 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的英雄气概。”
还有, “挽眉北去明妃泪, 啼血南飞望帝魂”, “诗书礼义圣贤徒, 竭心磬志尽匡扶”皆展现了一位爱国诗人坚贞不屈的威武形象。而且这份忠心从未改变, “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为收复山河, 尽忠朝廷他显示出了“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概, 可谓“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虽然在我国诗歌史上, 文天祥的作品并不占有重要地位, 但他始终是一位铁骨铮铮、忠肝义胆、顶天立地的英雄。他那心忧天下坚忍不拔“是气所磅礴, 凛然万古存”的民族气节, 构成了我国爱国主义思想宝库极为珍贵的一颗光耀千古的璀璨明珠。
摘要:文天祥是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 各种矛盾交错复杂的南宋末年。文天祥的一生有过很多波折坎坷, 但作为封建士大夫, 他渴望有所作为, 以一展宏图。忠君爱国是其最主要的精神品质。细读其诗作, 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又表现为:豪情壮志、铮铮铁骨、幽愤情绪、耿耿丹心。
关键词:文天祥,诗歌,爱国主义情感
参考文献
[1] 王思焜.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1]王思焜.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程[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
[2] 贾文昭, 徐召勋.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欣赏[M].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0.1.[2]贾文昭, 徐召勋.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欣赏[M].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0.1.
[3] 邓碧清.文天祥诗文选译[M].巴蜀书社, 1990.6.[3]邓碧清.文天祥诗文选译[M].巴蜀书社, 1990.6.
[4] 张玉奇.文山诗选注[M].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6.12.[4]张玉奇.文山诗选注[M].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6.12.
[5] 张晶.中国古典诗学新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12.[5]张晶.中国古典诗学新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12.
[6] 王先霈.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8.[6]王先霈.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8.
相关文章:
关于交友的名言诗句02-02
关于父母的名言诗句02-02
关于母亲的诗句名言02-02
观象牙塔里的蜕变有感02-02
关于孝心的名言诗句02-02
关于参加培训心得体会02-02
关于心态的名言诗句02-02
关于母爱的名言诗句02-02
文天祥是属于哪个朝代的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