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特产介绍

关键词:

宜昌特产介绍(精选5篇)

篇1:宜昌特产介绍

合肥有什么特产_合肥特产品介绍

特产介绍

麻饼

在北宋时代,合肥就生产一种形似铜钱大小的实心饼,名“金钱饼”。元末,朱元璋起兵反元时,合肥人张德胜,也是朱元璋的水师将领,为了筹办干粮,派人到合肥定做一种大“金钱饼”,特制的这种大的“金钱饼”,就叫麻饼。

麻饼形如月饼,表面金黄,圆边浅黄,表皮芝麻颗粒饱满,分布均匀,食之后皮松软香甜,内馅甜而不腻,具有橘、梅等果料风味。

长丰草莓

长丰草莓不仅是合肥特产,更是安徽省代表特产之一。其产地长丰县是国家无公害草莓生产示范基地。草莓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的维生素C ,有帮助消化的功效,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咙。过年往往吃得油腻,可以买些草莓带回去。

巢湖毛鱼和银鱼

巢湖毛鱼,学名湖鲚,又称毛刀鱼等,成鱼一般长约80毫米,肉细嫩,肥而不腻,可以鲜食,也可以晒干,晾晒干后的毛鱼,酌放辣椒酱、蒜、盐,用油煎炸,肉脆骨酥,是一道亦素亦荤、人见人爱的下饭小菜。鲜鱼不好带,带点鱼干回家还是可以的。

巢湖盛产银鱼,体型小而细长,通体无鳞,呈半透乳白色。银鱼虽小,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烹制各种美味佳肴。

五香辣味牛肉干

这是肥东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通过对牛后腿肉进行煮、炒、烤,在制作过程中添加多种配料,牛肉味浓香辣,并在咀嚼时具有味甜的特色。这种牛肉干可以当零食吃,孩子应该比较喜欢。

三河茶干

这是肥西县三河镇的特产,其形薄如纸(厚度约0.1公分),具有色彩纯正,香味悠长,口感细腻富有弹性,回味悠长的特点。“麻、辣、酸、甜、咸”五味俱全,越嚼越有味,感受五味滋润。很容易买到,据说正在走出三河,销往海内外。这个比较适合买回家吃,不错哦!

下塘烧饼

“干葱老姜陈猪油,牛头锅制反手炉,面到筋时还要揉,快贴快铲不滴油。”这就是下塘烧饼的特色,长丰县下塘镇的特产,干香扑鼻、外焦内软、酥酥绵绵,具有“香脆酥软、鲜美肥嫩”的口感。除了合肥,国内其他地方也有下塘烧饼的身影。虽然好吃,不过烧饼不太好带回家,比较麻烦。

烘糕

烘糕始于北宋末年,具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烘糕采用用糯米制成的米粉,佐以白糖、化猪油、饴糖熬成的糖汁,将米粉与细砂糖混合,用木制擀筒擀均匀,再放入锅内蒸至不软、不硬、不散的程度,切片即成。烘糕的主要特点是香、甜、酥,具有润肺消喘的功效。

寸金

寸金有笔杆子般粗细,长约一寸,故名寸金。寸金的特点是表层脆而芯酥软,粗细匀称,全身白净,软不粘牙,入口香甜,具有橘饼、桂花的特有香气,脆、甜兼得。

白切

“白切”的含义: 白,没添加任何调味材料;切:一种刀法运用。白切是用精致糯米,只拌有芝麻、白糖,压紧,用刀切片,白切的特点是乳白透明,片薄甜脆,因拌有芝麻,故香、甜、脆三味俱佳,而成为优质名点。

相关阅读

合肥旅游景点

包公祠

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南门外包河中的香花墩小洲上,是包河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与逍遥津、明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名胜古迹。 包公祠正门的门楼并不显赫,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就像宋代一户普通人家,平淡而朴实,只是门前凸起的石鼓,门楣上“包孝肃公祠”五个金字,彰显着包公曾经的地位。 这“孝肃”二字,是宋仁宗赐给他的谥号,是对他身前美德的嘉奖。他是一个孝子,父母身体欠安,他便在前端水送药,极尽孝道,一度弃官不做。 据《庐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外濠中,是包公青少年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有一座小庙,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字克明)见小洲环境风景幽雅,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 公祠”。

景点类型:历史建筑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 附:合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四季可游,自然风景优美,古址遗迹众多,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至10月。

李鸿章故居

李鸿章故居是晚清军政大臣李鸿章的家宅,位于合肥市繁华的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布局整齐,结构严谨,雕梁画栋,是合肥市仅存的规模最大的名人故居。 故居前厅布置了“李鸿章生平展”,该展览用大量的珍贵图片与实物展示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即“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中厅和小姐楼则采用复原陈列的形式展现了李家接待客人和家眷们的日常起居生活情况,充分表现了江淮地区的建筑风格。东面的“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的展览”,则是在丰富李鸿章生平展的基础上开放的,充分揭示了这个晚清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实力的集团――淮系集团在李鸿章的领导下,对近代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国防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故居自开放以来,以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游客,成为合肥市的“十大景点”之一和市民心中的首选景点。

巢湖

位于安徽省中部,濒临长江,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山环水秀,风光迷人。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人墨客给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灿烂的诗文,与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溶汇成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820平方公里的巢湖,烟波浩渺,帆影迷离,山色湖光,交相辉映;湖中央有姑山、姥山两个岛屿,被誉为“两颗宝石”。矗立于湖心的姥山岛,面积0.86平方公里,古有望儿塔、圣妃庙,今建娱乐城、度假村,来此游览犹如进入“虚幻梦境”、“世外桃源”。中庙傍湖凌空而建,与姥山岛隔水相望,称“湖天第一胜景”。湖四周有半汤、香泉、汤池三大温泉,有太湖山、鸡笼山、冶父山、天井山四个国家森林公园,称“四块翡翠”,还有仙人、紫薇、王乔、华阳、伯山五大溶洞。 巢湖地区环湖襟江,经过几年来的着力开发,目前全区已建成并开放10余处旅游景区、景点,隆重推出“”巢湖水上浪漫游“”、“”糊岛娱乐休闲游“”、“”温泉保健度假游“”、“”牡丹花观赏节“”等特色旅游项目。

到达与离开:机械船票45元;快艇船票60元。

景区类型:城市

最佳季节:4-11月适宜游览。春秋两季最佳。合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四季可游,自然风景优美,古址遗迹众多,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至11月。

徽园

徽园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区南部,是为欢庆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而建设的大型安徽纪念园。 传徽州文化之神韵,创徽派建筑之新秀。东部皖北园区采用皇家园林建筑风格,西部皖南园区以徽派建筑皖南水口园林为主要思路,中部有极具现代建筑风格的世纪桥和世纪广场,全省17个城市在相应的区位均建有代表各自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既相对独立成园,又与相邻各园及整个园区相隔益彰。 徽园是一座融展示安徽、观光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纪念观光园。 徽园气势宏大,古朴典雅,曲径通幽;粉墙黛瓦,错落有致, 雕刻精美。并按照老街“前店后坊”、“底层店面,楼层住房”等式样构筑店铺街 面。主体建筑有:仁和楼、得月楼、茶楼、惠风石坊、徽园第一楼、得意楼、春风楼、过街楼、古戏楼、莲池玉带桥、万金灵龟、九龙九凤壁,以及镶嵌其间的古色古香商品住宅楼房百余间。

景点类型:公园

最佳季节:四季皆宜,气候温和,阳光充足。

建议游玩:3-4小时

[合肥有什么特产_合肥特产品介绍]

篇2:宜昌特产介绍

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北岸。地处长江上游与中游的结合部,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历史上是“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重镇,故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

2面积人口

面积2.16 万平方公里,居住人口以汉族、土家族等民族为主。宜昌市总人口约四百万(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

3气候

宜昌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寒旱同季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平均气温16.9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41.4摄氏度(7月),极端最低温度零下9.8摄氏度(元月)。年平均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5200摄氏度以上,持续天数达250天。无霜期250~300天,年平均辐射量100.7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538~1883小时,日照率40%。4历史沿革

宜昌历史悠久,有着2700多年的历史,从秦将白起攻打楚国开始,史书便有了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宜昌号称楚之西塞,是楚文化和巴文化的发祥地。在1994年,宜昌被国务院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在长江经济带中宜昌东接武汉,西连重庆,是东部经济科技与西部丰富资源的结合部,是西部大开发的东大门,也是湖北大角战略的一个支撑点。

如今的宜昌是全国新兴的工业和旅游城市,是全国知名的水电城,宜昌下辖五县(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三市(宜都、当阳、枝江)五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猇亭区),市内有三条主要干道,东山大道,夷陵大道,沿江大道,自北而南贯穿整个城区,市内横跨长江两岸。

5称号

夷陵:一是根据“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陵就是丘陵的意思,这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长江三峡有三个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瞿塘峡两岸山峰陡峭,海拔1500多米,而江面很窄,最宽不过80米,有一种“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之感;巫峡的神女峰海波1300多米,西陵峡800多米,而宜昌则200多米,因此“山至此而陵”。“水至此而夷”,夷就是平缓的意思。大家都知道西陵峡有三大险滩——泄滩、青滩和崆岭滩。清朝何人鹤,就有诗写到:“青滩石出利如刀,行船非要行家手.”意思是青滩的石头如刀子一样厉害,行船必须是行家和能手,不是行家你连船上的竹篙都不要碰它。李白在第二次过三峡时也写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是说早上从黄牛岩出发晚上宿在黄牛岩,走了三天三夜,还是在黄牛岩这儿。过了南津关下面就没有什么险滩了,因此“水至此而夷”。所以叫夷陵,又因为宜昌这儿处于边远之地,因此也写作繁写“彝”,二是在很久以前宜昌

西北十五公里有夷山,因此得名。后到了清朝雍正13年,为适应天时,宜于昌盛而改为宜昌。

水电之都:宜昌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宜昌拥有长江、清江等大小99条河流的重要河段,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3000万千瓦,是我国乃至世界水电资源最富集、开发前景最好的地区之一。在以宜昌城区为中心的方圆100公里范围内,目前已建的有三峡、葛洲坝、高坝洲、隔河岩和水布垭等5座大型水电站。由宜昌水电站发出的电力,按1000公里输电半径,已经输送到南至广州深圳、东至上海江浙、北至北京天津、西至成都重庆,可以说照亮半个中国,宜昌因此堪称“世界水电之都”。

宜昌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大水电基地,是全国供电能力最强、供电质量最好的城市。充足的电力、优惠的价格和稳定的供电质量,为外来投资者在宜投资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在中国水电建设和长江水资源开发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大坝,都位于宜昌境内。水电已经成为这座滨江城市享誉华夏的闪亮名片。“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这是当代诗人郭沫若对宜昌的咏叹。

主要河流有:

长江:自秭归县破水峡入境,经宜昌至枝江县鸭子口出境,在本市境内流长237公里。清江:发源于恩施利川市齐岳麓肖家塘,全长440公里,在宜昌境内153公里,即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盐池入境至宜都市陆城注入长江,是本市境内长江的最大支流。

香溪河:因相传王昭君在此浣纱而使河水生香气而得名。发源于神农架林区的骡马店,流经兴山县,在秭归的香溪镇注放长江,全长110公里。

沮漳河:在当阳市两河口以上分为东西两大支流,西支为沮河,发源于保康县的卫家大岩,全长226公里:东支为漳河,发源于保康县的黑林,全长199公里。沮河、漳河在两河口汇合成沮漳河,全长88公里,于宜昌与荆州分界处注入长江。

黄柏河:东支发源于宜昌县樟村坪乡的黑良山,全长126公里;西支发源于宜昌县的武郎寨,全长70公里。东西两条支流在宜昌县黄花场附近汇合成干流,长32公里,经宜昌县县城小溪塔注入长江。

历史名人

嫘祖 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宜昌远安的西陵山中有雷家冲,为嫘祖故里。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她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旨定农桑,法制衣裳。

每年农历3月15日,是嫘祖的生日。这一天,宜昌远安的荷花镇会举办沿袭数千年的“先蚕节”,以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母亲。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秭归乐平里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一生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情怀。

屈原是《楚辞》的奠基人。其今传世之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招魂》等计26篇。他的作品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他的崇高精神千百年来感召着中华儿女。中国民间5月5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是源于对他的纪念。

昭君 名嫱,字昭君。西汉皇妃。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其父王穰(rang)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

公元前36年王昭君进宫后,因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昭君便被贬入冷宫3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便赏给她锦帛二万八千匹,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王昭君肩负着汉匈和亲之重任,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

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和睦团结的使者。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存有昭君墓,名“青冢”。董必武,“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历代战争

由于宜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从古至今一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在古城漫长的二十多个世纪里,它以“川鄂咽喉”、“蜀道三千,峡路一线”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兵家必争的军事要镇称于世。这里发生的一次次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战争,使它的城镇史与战乱兵祸难舍难分:

白起烧夷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ying)、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籍。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浑身都是胆的白袍将军赵云,字子龙,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在华夏大地家喻户晓。当刘备等被曹军追赶得丢盔弃甲,逃到长坂坡(当阳市),刘备的妻儿走失,许多兵将死的死、伤的伤,被困的被困。赵子龙却单枪匹马杀入重围、往来冲突,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杀死不少曹军兵将,救出许多刘备的谋臣军卒,以及刘备的甘夫人与刚满周岁的儿子阿斗。

张飞在三游洞擂鼓督战

张飞是蜀汉猛将,也是刘备桃园三结义的三弟。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二十多万人攻占荆襄。刘备率残部逃奔当阳(当阳市),曹军穷追不舍直逼长坂。张飞将20骑断后,他据水断桥,横予立马,环眼圆睁,吼声如雷,使曹军丧胆,不敢逼近,刘备等得以安全脱险。

诸葛亮黄陵庙撰碑

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帮助刘备攻取四川,曾途经三峡,留下了不少遗迹与传说:黄牛山麓的黄陵庙(宜昌境内)前,至今立有《黄陵庙记》碑,其碑文相传说是诸葛亮撰写,称武侯碑; 传说诸葛亮入川时,曾把兵书宝剑世藏于峡中,神奇的兵书宝剑峡(宜昌境内)便由此而得名;巫峡中一块岩壁上,还有所谓“孔明碑”供人凭吊;奉节河滩上,还传说诸

葛亮当年曾在这儿摆八阵图使陆逊被困,至今留有遗迹。

关羽宜昌城点军

这位常秉烛夜读《春秋》的蜀汉名将,在清代被奉为“关圣帝”,全国各地均建有关庙。但是这位骄傲的将军,由“威震华夏”最终得到“败走麦城”的悲壮结局。建安十九年,刘备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可能就是这期间,他曾来夷陵(古宜昌城)点视军马。今宜昌城区大江南岸点军坡,传为关羽当年点兵处,现存“汉寿亭侯点兵处”石碑,为清光绪十一年宜昌总镇罗缙绅所立。

关羽兵败回马坡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魏将于禁投降,华夏震惊。不想吴军乘机偷袭荆州,使关羽腹部受敌,大意失荆州,兵败逃往麦城(宜昌境内),后又与儿子关平欲取道罗汉峪沟,向西北突围,退回蜀汉。当关羽人马突围逃到临沮(当阳市),行至罗汉峪中的一个三岔路口时,发觉吴兵在此设下埋伏。他正准备回马寻路,却已晚矣!!赤兔马已被吴兵的绊马索绊倒,关羽也束手就擒。回马坡因此而得名。对于关羽的忠义宣传及他悲壮的遭遇,在民间影响很大。相传他遇害后,阴魂游荡到玉泉山(当阳市),高呼“还我头来”,得到了在玉泉山结庐的普净法师的点化,至今玉泉山有“关云长显圣处”石碑,玉泉寺也由此香火日盛。今日当阳市境,还留有规模宏伟的关陵、关羽部将周仓之墓、麦城遗址等。长阳县境也有点河兵、马回溪等传说中的关羽遗迹。

蜀吴夷陵之战

被称作枭雄的刘备,平定四川后在成都称帝,是为蜀汉先主。吴军偷袭荆州,他二弟关羽在临沮(宜昌境内)为吴军所杀,他誓为关羽复仇,遂于章武元年举兵顺江而下,首先占领了秭归(宜昌境内)地,相传秭归即为刘备征东吴时所筑。蜀军乘胜东进,分兵围夷陵(古宜昌城),主力直抵夷道亭与吴兵相拒。到第二年夏,蜀军疲困,终为陆逊所破,败逃四川。章武三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这段历史,演变产生了火烧连营、烧铠、断道、白帝托孤等一系列关于刘备的故事与战争遗迹。

文化特色

女儿会:每年的农历7月12日这天,是传统的“女儿会”,从幽静的山径小道前来赴会的男女青年总在万人以上,他们利用赶场的机会挑选意中人。

这一天,青年男女穿戴一新,前往赶会。凡欲择婿的女孩儿穿滚有多道花边且衣袖又短又大的左襟大褂,下着八幅长裙,衣分多层,内长外短。以便让人看到所有的好衣裳。赶会时,捎带一些土产山货,伪装赶集售物,欲觅对象的男子则身背空背篓,假装购物,看中哪位姑娘,便上前“购物”。在“讨价还价”中,各显才智,增进了解。若讲不下来价,表明姑娘不答应,小伙子应知趣的走开;反之,则表明姑娘有意相许,于是双方退出闹市,找一僻静处自订终身.相传,该节日源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女儿会”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有一首民歌这样唱道:“天无柄,地无环,土司有个初夜权;谁家姑娘要出嫁,他要先睡头三晚,土家妹妹哪个愿?”土家族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土司统治时期,土司制度是最为残暴和丑恶的奴隶制度。“女儿会”是土家妇女不甘忍受土司的蹂躏,为保守贞操,争取性权利而自由自发斗到底逐渐形成集合斗争的形式,这一时期相当漫长。随着“改土归流”,在封建制度的影响下,土司制度彻底瓦解,“女儿会”又成为反封建活动的表现,更为强烈,这是“女儿会”活动达到完全成熟的时期。

土家人长期生活在山大人稀交通闭塞的环境,男与女交往的圈子狭窄,形成近亲繁衍的陋俗。突出表现就是“姑表亲”,流传的婚俗歌“姑家女,伸手娶,舅家要,隔河叫”,“老表、老表、撞到就搞到”。娃娃亲、童养媳之类的婚约,束缚了青年男女的婚姻,“女儿会”却扩大了男女青年的交往,通过对歌,相识达到相交,私定终身,抗婚逃婚,情人幽会,偷情私奔,演出了许许多多的人间悲喜剧。这些被封建礼教视为大逆不道的行为,却在“女儿会”这种民间习俗中变得合法化。这个民族避免近亲繁衍造成 恶果,保持强盛,“女儿会”有其不可磨灭的功劳。

“女儿会”在土改时期曾一度达到高潮,即“女儿会”的第三个鼎盛时期。随着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女儿会”在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文革时期却被极左的方式横加扼杀,遭到禁止。然而,有生命力的事物是不可能摧毁的。“女儿会”已完成了妇解放的历史使命,现在正以崭新的姿态进入文明朝代……

宜昌地区当地特产总汇 ■五峰名茶

宜昌地区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长江水体调节力度大,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18摄氏度,常年云雾缭绕,碧峰林立,阴晴相宜,雨量充沛,这符合《茶经》上的“阳崖阴林”的说法。加之宜昌地区土壤一般是以风化比较完全的“烂石”土壤较丰,而少有质地粘重,结构差的“黄土”土壤,具有得天独厚的茶叶生长条件。

“茶,发于神农,而兴于周”,茶的最早出现地,就与宜昌有着不解之缘,且巴人善制茶,巴楚文化交融的宜昌,有适宜茶生长的气候和土壤,茶文化源远流长。

人间珍品处处有,最难忘却五峰茶。五峰是中国名茶之乡。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地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县内海拔最低处150米,最高2320米。山间终年云雾环绕,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形成了五峰“云雾山中出好茶”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五峰是一个古老的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的西晋时期就有“武陵七县道出茶最好”的记载。古之武陵七县道即包括今之五峰、长阳两县之地域。公元758年陆羽所着之《茶经》,一开头就有:“茶者,南方之嘉禾也,一尺、二尺及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州有两人合抱者”。据考证,唐代的巴山峡州称为峡州夷陵郡,它包括五峰(唐代称巴山)、长阳、宜昌、远安、鹤峰等县。两人合抱的大茶树就是生长在临溪两岸的大茶树。这表明早在2300年前五峰境内就有自然生长的茶树。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长江河谷气候特征,土壤富含锌、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十分适宜茶树生长。有道是“高山云雾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地理天赋,自然底蕴,造就了五峰盛产上等名茶好茶。

早在18世纪后期,英国商人直接到今天的采花乡和水尽司等地设立茶社,经营茶叶,其金字招牌“英商宝顺合茶庄”至今仍保存在湖北采花茶业有限公司。

此外宜昌的当阳、长阳、远安、秭归、宜都、夷陵区(特别是邓村)等地,也出产茶叶,主要为:春眉茶、峡州翠绿茶、茉莉春尖茶、宜红工夫茶、鹿苑茶、仙人掌茶、峡州碧绿、邓村绿茶、丝棉茸茶等。■土家人三峡苕酥

以鲜红苕、优质糯米、鸡蛋为主要原料,由于用料考究、配方科学、工艺独特,口感集土家民间风味的酥、香、脆于一身,保留了鲜红苕熟后特有的香气和风味,入口即化,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百里洲沙梨

沙梨是宜昌市下属百里洲镇特产,“大如拳、甘如蜜、脆如菱”,1995年注册“百里洲”沙梨商标,市场公认畅销品牌、星火计划名优产品,2000年被授予“中国沙梨之乡”等称号,2001年经农业部食品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结果为鲜梨优等品。■宜昌柑桔

宜昌出产柑桔,历史悠久,屈原的《桔颂》,证明至少两千多年前,宜昌就已栽培柑桔。由于宜昌地理气候环境优越,现在宜昌栽桔,远非“千树”,而是居全省之冠,1991年产量达13万吨以上,且有着众多的优良品种。

脐橙:因果顶生一小次果,随实膨大,开裂呈脐状,故名脐橙。又名抱子橙,无核橙。果实成熟呈圆球形,大则橙红,肉脆芳香,味甜汁多,嫩而无渣。港、澳外,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

宜昌红橙:从锦橙芽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其特征是:果形端正,果色橙红,皮薄肉嫩,酸甜可口,品质上等,11月中旬成熟。主要产地为宜昌县三斗坪太平溪一带。曾获湖北省科技成果奖。

桃叶橙:叶片狭长似桃叶。1959年开始,从众多甜橙中筛选出的优良品种。果面橙红、光滑、皮薄、籽少、质脆、甚甜、清香、汁多。

远安西河鱼:西河鱼出自宜昌远安县的西河中,此河河水清澈,天然鱼类资源丰富,有很多少见的鱼类珍品。西河鱼味道醇美,最值得一提的是,西河鱼多肉少刺,甚至被外地人成为“无刺”,价格在当地鱼类中也是最昂贵的,高出其他河流中鱼价格2到3倍。西河的玲珑峡AAA级景区建成以后,西河鱼更为有名气,大多数外来游客都会买上一些带回品尝,也刺激了当地人民的经济收入。

饮食文化

懒豆腐 又称合渣,是土家族的传统小吃。其制作方法十分简单,黄豆洗净用水浸泡数小时,然后在石磨上磨成豆浆,煮开后,再放入切碎的新鲜萝卜菜叶,再煮开后就制成了乳白带绿的合渣,加入适量油、盐和其他作料即可。合渣的制作比起制作的、豆腐要简单得多,不用过滤,不用压榨,所以土家人又称合渣为懒豆腐。合渣的营养搭配也很科学,黄豆中的蛋白质与萝卜菜中的维生素、无机盐配在一起,达到了合理的膳食效果。

金包银 鄂西土家族有“金建始,银利川”之说,是说建始盛产包谷,利川盛产大米,土家人把这两种粮食混合起来做的饭就是“金包银”。其做法并不复杂,先把大米煮成半熟,滤出米汤,掺进适量包谷面粉,再蒸熟即可,这样做出来的“金包银”,饭香可口,营养丰富,是现在“农家乐”流行的健康饮食。

炸广椒 土家人爱吃辣椒有“辣椒当盐”的说法。有俗话说:“三峡人,吃的怪不佐辣椒无好菜。”土家族也有民谣:“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像猫儿抓,走路脚软眼发花。”相传过去生活贫困,农民无钱买盐,就用辣椒下饭,于是,用辣椒做菜就出了名堂,炸广椒香辣可口,特别下饭。其做法也很简单:先将红辣椒洗净切碎,掺和少许包谷面粉,再加上适量食盐、味精等作料,放进泡菜坛里储存,过段时间即可取出,蒸熟或炒熟均可食用。宜昌肥鱼长江肥鱼是最具宜昌特色的鱼类,鱼类中最能影响宜昌饮食文化的也是长江肥鱼。清蒸肥鱼,曾获湖北省第三届烹饪大赛团体金奖。长江肥鱼也叫鮰鱼,是我国名贵的淡水鱼类。它肉质细嫩,肉味鲜美,光滑无鳞,含脂量高,膘特别肥,故宜昌人称之为“肥鱼”。宜昌肥鱼主要产于长江三峡的入口处西陵峡,因为修建了葛洲坝和三峡大坝两个水电工程,水坝把我的的长江肥鱼阻隔在这38公里的流域里,使得它显得更为珍贵。因雨中不含肌间刺,有骨而无刺,也适合老年人和幼儿食用。真正的长江肥鱼其价格也高,肥鱼高蛋白,脂肪也很丰富,维生素含量也比较多,是营养佳品。肥鱼的滋味和口感都相当好,但是肥鱼不是很好做,做不好就会腥。在宜昌各地酒楼都可看见长江鱼为特色的招牌广告,有一道招牌菜你可一定要尝一下,那就是肉质嫩滑、鲜美无比的长江肥鱼。

民族风情

湖北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是湖北清江流域中游地区土家的一种祭祀歌舞。“撒叶儿嗬”即跳丧或“跳丧鼓”。每有老人去世,停灵柩于堂前,亲属邻里前往吊唁。入夜,众人“打鼓踏歌”,通宵达旦,以增热烈气氛,谓为亡人解寂,慰亲属节哀。跳丧的特点是手脚同边,舞姿豪放,动作平稳、舒缓,唱词以歌颂死者生平事迹,歌唱其对子女的抚育以及死者生产劳动方面的内容为主。

“撒叶儿嗬”不仅是一种精彩的歌舞,一种艺术化的风俗或者风俗性的艺术,同时还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蕴涵着深邃的哲学意义。它的声腔歌调是一种古老的特性三声腔,这种歌腔仅存于清江迤北长江三峡北岸的兴山部分地区,在其他歌种已成绝响,却在跳丧时

原汤原水地保存了下来;它的历史渊源有文献记载的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其源头可以从《巴渝舞》和武王伐纣时的巴人军阵舞中找到关联;它的豁达、通脱的生命观念直逼庄子,非同等闲,而“撒叶儿嗬”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学术价值,为清江土家所独有。

巴山舞起源于素有歌舞之乡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是在土家族传统民间歌舞“跳撒叶尔嗬”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的 一种民族舞蹈。

从跳丧到长阳巴山舞,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次有益尝试。巴山舞大胆地把跳丧从死人那里解放出来,变祭礼性舞蹈为群众自娱性舞蹈,赋予它新的生命。在结构上,打破原始跳丧许多旧程式和流行区域的界限,吸取各地精华,通过提炼实行综合利用,重新结构而成,组合成“巴山摇”、“半边月 ”、“四合”、“风摆柳”、“双龙摆尾”、“喜鹊登枝”等六个种类。其动作姿态各异,但都具有身体上下颤动和胯部左右摇摆的特色。

土家风俗原有“女人跳丧,家破人亡”的禁忌,但巴山舞适应自娱性集体舞蹈的特点,要求男女成双成对,男女动作略有区别,这不仅使舞蹈气质发生了新的变化,而且增加了新的色彩。特色巴山舞在音乐上为去其丧味,只保留了原始跳丧鲜明的节奏和有特色的鼓点,选用了当地人们所熟悉的与舞蹈情绪相吻合的山歌、民歌为基调,适当加以发展,并加进了弦乐伴奏,舞蹈音乐仍具有浓郁的民族 特色和地方色彩。

巴山舞的编创把握住群众自娱性舞蹈所具备的群众性、科学性、自娱性、随意性的基本特征,所以它来自民间,又回到民间,象早春的燕子飞旋在千家万户,象七彩的阳光融进了新婚的洞房,象熊熊的篝火,燃旺了土家的欢乐,而且正如一位舞蹈学教授预言的那样:“巴山舞或许会作为富于民族特色的集体娱乐舞蹈,而与世界优秀的民族娱乐舞蹈媲美。”

哭嫁

“哭嫁”,亦称“哭出嫁”、“ “哭轿”等。是汉、土家、藏、彝、壮、撒拉等民族的传统婚姻习俗,即新娘出嫁时履行的哭唱仪式活动。

篇3:河南二特产介绍

钧瓷是中国四大名瓷之一,产于许昌之禹州市神后镇。禹州古称夏禹国,启大诸侯于“钧台”,以“钧台”命名,窑曰“钧窑”。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所产钧瓷观之如景,叩之如馥磬,瑰丽夺目,浓艳晶莹,加之烧制难度,往往“十窑九不成”,故钧瓷成为连城之宝。人们将它和玉器、金银并列,被形容为“钧与玉比,钧比玉美”“黄金有价,钧无价”,被誉为国之瑰宝。

新中国建立之后,经反复研究和科学实验,在古钧瓷工艺基础上创造出了众多的钧瓷产品,“进窑一色,出窑万彩”。

品色最出色悦目的有朱砂红、梅子青、鸡雪红、胭脂红、丁香紫、玫瑰紫、茄皮紫、葡萄紫、葱翠青、天青、月白等,且红里有紫,紫中有兰,兰中泛清,青中透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更使人叫绝者,钧瓷经过“窑变”,铀面上自然出现一幅幅神奇画卷,有的高峽飞瀑,翠竹生烟,仙台琼阁;有的如晨星满天,烟火怒放,龙凤飞翔等。

产品中“云林层出,高山瀑布,河山相映,老者过桥”窑变色彩图案的双龙瓶、双龙虎头瓶等世谓珍品。

所产名贵钧瓷出口美国、日本、法国、英国。

开封 汴绣

汴绣,古称宋绣。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东京(今开封)设有“文绣院”,专为帝王嫔妃及达官显贵绣制衣服及其他装饰品。“文绣院”主要绣品有绣画、绣额、珠帘、绣伞、绣毯以及皇室用的御袍、龙旗等,具有工艺精细、生动逼真等特点。

当时民间刺绣也很盛行,相国寺是东京最大的绣品交易市场,有“近佛殿占两廊皆绣姑卖绣作”之场景。饭庄酒楼也是“珠帘绣额,灯光晃耀”,到处是“彩楼相对”“绣帘相招”“锦绣交辉”的景象。

汴绣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和《百骏图》等。《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将700多个不同形态的人物、20多只破浪行驶的船舶、90多头牲畜、500多座古代建筑,惟妙惟肖地体现在绣制品上,使绣品上的人物、动物、建筑物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浓厚的民间色彩。

另一幅代表作《百骏图》,长216厘米,宽29.5厘米,采用了汴绣传统的疏悠针绣百马、创新接针绣松树、滚针绣柳树、细乱针绣草地、蒙针绣小树等八种主要针法,使画中草地、河水、古松、翠柏多姿多彩,百骏栩栩如生,充分表现了草原上浓厚的生活气息。

篇4:介绍家乡特产作文

说起新丰姜,远近闻名,它的用处很多,烹饪、佐餐、配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它。

我们全家对新丰姜有特殊的感情。爷爷早先是开姜行的,他对姜的知识懂得很多。每年6月开始种姜,9月下旬,姜便可以从畦里挖出来。一到10月,便有大量姜货运往外地。这时,小小的新丰镇上,街道两侧摆的都是姜,新姜、窖姜、嫩姜、老姜,应有尽有。姜家客商,你买我卖,十分热闹。

姜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它辣味喷香,味道鲜美,烧鱼、煮肉、除腥、去暄,都离不了它。在丰收节的河蟹家宴上,各家各户都在餐桌上备有一小碟姜粒子普油,这才使河蟹的味道更加鲜美。

爷爷还常用嫩姜浸腌美味清口的“紫姜”。这也是本地传统的名优产品:把刚挖出的嫩姜洗干净,用盐拌一拌,去了卤水,把嫩姜浸人酱油中,放些糖,过两天便可食用。它不论过饭,还是过粥,都能让人胃口大开。爷爷爱吃“紫姜”,我们全家也都爱吃。

听爷爷说,新丰老姜在《本草纲目》中便有记载,它可以配制健胃祛寒的良药。

记得我小时候,常常发寒热,有时卧床不起,当时去嘉兴大医院也不方便。妈妈便将老姜切成片,煮成汤,放上红糖,端到床前,让我一饮而尽。这花不了几分钱的姜汤,还真灵,喝下去,一会儿,便出了一身热汗,第二天下床,便觉得精神清爽。

去年冬天,我手上生了冻疮,怪痒痒的,我涂了好多种冻疮药都没能治好。爸爸拿半截子老姜在痒块上擦了几次,慢慢我的冻疮便消肿了。

篇5:介绍家乡特产作文

来到商店。你就可以看见那盒装的姑嫂饼。那盒子漂亮极了!拆开盒子,你就可以看见一个个姑嫂饼。它是一个个像象棋一样的圆形小酥饼。颜色有点淡灰色,其中还夹杂一些黑色的或者是白色的小点子,那是芝麻或者糖的细小颗粒。这时,会有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香得你口水直流,非要马上吃一个不可。放到嘴里,你不用咀嚼,只要轻轻一辨,它就可以融化。你就会觉得有一股咸甜适中的味道进入你的口中,这时你会觉得它不油腻,充满乡野滋味,但不粗砺。品尝过姑嫂饼的人都会连声称赞,说姑嫂饼好吃,还会多买一些带回去馈赠亲朋好友。

关于姑嫂饼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很早的时候,乌镇有一家家庭作坊,专门制作一种甜味小酥饼。因为配方独特,制作精心,味道出奇好,深受乡民的青睐,生意十分兴隆。主人为了保持独家经营,就制定了关键技术传媳不传女的家法。年深日久,做女儿的就不乐意了,对嫂嫂的嫉妒之心与日俱增。终于有一天,乘嫂嫂不备偷偷地往配料中撒了一把盐,想看嫂嫂出丑。不料,这一把盐撒得恰到好处。出炉的小酥饼中甜中带咸,味道更好,卖得比以前还快。店主知道了原因,大为激动,索性将错就错,用小姑的新方法改良制作。这一来,小酥饼的名气居然传遍了江浙一带。人们还给这种饼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姑嫂饼”。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宜昌实习报告 下一篇:宜昌乡村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