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社团是以高校的专业性、学术性为背景依托, 依据大学生共同的生活理念、业余爱好、专业兴趣、学术观点或其他方面的共同追求而自发结成的学生组织。它具有相对固定的成员和特定的活动范围, 有着既定的努力目标和活动规范。它既是创新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也是传承和培育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更是学生自我实现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还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有力抓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加大对高校学生社团关注力度, 进一步明确新时期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及功能, 不断探索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新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 促使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最大化、最优化。
1 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社团的组建和发展既有时代大背景的需要, 也有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及广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 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中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它既受到不同年级、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的学生的欢迎, 又成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表现形式, 对营造高校良好的校园氛围, 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 高校种类繁多、主题各异的学生社团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的积极参与, 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成才提供了舞台。
近年来, 各高校学生社团依靠外部环境的改善和自身的主观努力, 工作优势日趋明显, 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一是数量增多, 学科覆盖面广;二是学生参与更加广泛;三是社团发展更加务实、规范;四是社团活动的奉献性增强等。当前各校的社团建设整体趋向是积极的, 但还存在些问题。归纳起来大概是诸如社团发展不平衡;社团发展所需资金、硬件设施缺乏;社团继承与发展不够;社团活动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社团自身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社团价值体系不健全等等。这些问题中有一些是因为学校本身原因造成的, 认识到了就可以克服掉, 但大部分是属于共性问题, 如不从深层次加以剖析和解决,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就不能有新的的突破, 就不能满足高标准的育人要求。
2 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1 高校学生社团是创新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
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群体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 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 开展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寓教于乐的活动, 把大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 引导大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 高校学生社团是传承和培育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促进了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一所高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加以传承, 这是因为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把大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 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展示, 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3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实现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社团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功能, 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舞台, 也调动了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4 高校学生社团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有力抓手
学生社团以其具有的群众性、民主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 在成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载体的同时, 也逐步成为高校团学组织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和阵地。
3 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3.1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
党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 是建设和繁荣学生社团的关键。一是思想领导。要把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摆在对社团成员要求的第一位, 在遇到思想矛盾和问题时, 积极疏导, 警惕和抵制错误思潮对学生的误导。二是组织领导。党团组织要把握对社团组织的审批、考核与监督, 并明确学生社团的主管部门, 同时将学生社团的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的工作轨道。
3.2 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社团的规章制度是实现社团规范化管理的保证, 也是学生社团活动得以蓬勃开展的保证。学校要通过制定政策来建立社团的管理体系, 理顺各方面关系, 整合多方面资源, 明确日常管理部门, 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 对学生社团的成立、审批、考核、基本原则及学校的基本要求等加以明确规定, 使学校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有章可循。
3.3 重视发挥社团骨干的作用
学生社团干部是社团的骨干力量, 在社团成员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在工作中既要把学生看作教育的客体, 又要注意发挥他们的教育主体的作用。要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座谈会、户外活动等, 加强与社团骨干的联系与交流, 增进感情, 掌握情况, 改进工作, 完善管理。
3.4 坚持双重导师指导
学生社团属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团体, 但并不意味着学生社团就不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和老师的指导。学校必须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和指导, 实行双重导师指导制度, 选拔部分德高望重、教育有方的教师做社团的业务指导导师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 在指导社团开展特色活动的同时, 有效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5 注重培育精品社团
高校学生社团已发展成规模不小的“社团群”, 想让所有社团以同样的速度齐头并进、并驾齐驱似乎是不大可能的。要支持、引导社团之间的竞争, 搞社团排行榜, 进行社团星级评定, 对有价值和前景的社团给予重点扶持, 有意识地培育几个精品社团, 在社团中树典型、立榜样。
3.6 不断创新载体拓宽工作思路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 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既要观念创新, 也要方法创新。学生社团发展中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如网络社团和网上社团活动、跨校社团和跨校社团活动、学生社团刊物与宣传活动等, 如何在管理方式和方法上创新和完善, 更好地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 有效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是必需考虑的问题。
摘要:本文立足于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背景, 从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高校学生社团提出的新要求入手, 探讨剖析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探索高校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的途径和措施, 思考构建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健康有序良好发展的新体系,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2004.
[2] 发展大学生社团的意义及对策.中国高教研究, 2001 (8) :47~48.
[3] 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4] 王保义.论社团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 2002 (2) .
相关文章:
创建市级卫生重镇 营造最佳育人环境02-07
创建文明礼仪校园打造和谐育人环境02-07
优化校园环境,发挥育人功能02-07
教学反思写作方法02-07
改善育人环境总结02-07
加强校园科学管理营造和谐育人环境02-07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营造和谐育人环境02-07
创建平安校园 优化育人环境02-07
环境育人特色阶段总结02-07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路径探索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