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我们检测了35例长期白大衣高血压 (white coat hypertension, WCH) 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左室结构指标, 并与同期体检血压正常者1∶1配对比较,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近几年确诊的WCH患者, 纳入标准: (1) 符合白大衣高血压诊断标准 (体检血压≥140/90mmHg, ABPM白天平均血压<135/85mmHg或全天动态血压<130/80mmHg者) 。 (2) 初次确诊为高血压病。 (3) 确诊时间≥3年。排除标准:确诊高血压患者。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体检血压正常者, 并除外WCH组排除条件。2组入选对象按下列条件1∶1配对: (1) 性别相同; (2) 年龄相差不超过3岁; (3) 体重不超过3kg; (4) 身高相差不超过3cm。 (5) 职业相同 (体力或脑力劳动者) 。
1.2 方法
1.2.1超声心动图左心结构检查项目及测定方法超声心动图使用心脏彩超仪, 探头频率为2.5~3.5MHz, 扫描帧频≥60帧/s, 扫描同时记录Ⅱ导心电图, 检测前受试者先休息数分钟之后左侧卧位, 常规检出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 在彩色TVI条件下, 根据心电图R-R间期分别取得左室长轴和四腔心尖切面的3个完整心动周期动态图像, 停帧后以电影回放方式传入Echopac6.2工作站内储存, 并在脱机后处理分析。使用OTVI的定量分析功能读出下面指标:左室结构指标: (1) 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 ; (2) 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 ; (3) 室间隔厚度 (IST) ; (4) 左室后壁厚度 (LVPWT) ; (5) 左室重量 (LVW) 根据Penn公式计算:LVMI=1.04[ (LVEDd+IVSd+LVPWd) 3LVEDd3]~13.6g; (6) 左室重量指数 (LVWI) =LVM/BSA。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超声心动图左室结构指标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用t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试,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配成35对, 其中男21对, 女14对, 2组对象超声心动图左室结构指标比较见表1。
3 讨论
WCH是指患者仅在诊室内测得血压升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的表现, 又称诊所高血压。随着高血压诊断技术进展, 一些学者[1~2]发现, WCH在正常人群中并不少见, 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仍然有争议的是WCH是否对心脏靶器官产生影响, 一些专门对WCH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报道结论并不一致, 有些学者未发现WCH患者心脏超声心动图数据异常, 但多数研究还是检出了WCH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 他们建议WCH患者需要服药治疗。本研究入选对象均为诊断3年的WCH患者, 确诊条件为国内通用诊断标准, 并使用年龄、性别、体质量、职业等配对条件来研究WCH和血压正常者的超声心动图左室结构指标, 这样无疑增加了对比的严密性和可靠程度, 本文发现WCH者远较血压正常者有更多的左室结构指标 (LVEDd、LVESd、IST、LVPWT、LVW和LVWI) 改变。另一些作者[3]使用心电图及胸片为研究手段, 也得出了与我们相近的结果, 他们发现在持续性高血压 (SH) 中左室肥厚发生率为64%, 而WCH患者中仅19%。一般认为[4], WCH导致左室结构指标异常机理有二。 (1) 长期小动脉管腔变窄引起周围血管阻力升高是左室肥厚的主要原因; (2) 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 (去甲肾上腺素等) 可刺激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 而RAS系统中AngⅡ、Aid等物质除可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外尚可使心肌细胞问胶原支架增生。
摘要:目的检测35例长期白大衣高血压 (WCH) 患者超声心动图左室结构指标。方法选择确诊3年以上的WCH患者与体检同龄血压正常者 (对照组) 按相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1:1配对, 比较左室结构指标检查数据, 包括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 、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 、室间隔厚度 (IST) 、左室后壁厚度 (LVPWT) 、左室重量 (LVW) 和左室重量指数 (LVWI) 。结果共配成35对。WCH患者的LVEDd、LVESd、IST、LVPWT、LVW和LVWI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0.01~0.05) 。结论长期WCH患者超声心动图左室结构各项指标数据明显偏高。
关键词:白大衣高血压/长期,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左室结构
参考文献
[1] 冯小智, 车晓宁, 毕四锐.白大衣高血压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34) :151~153.
[2] 施珍, 方宁远.白大衣高血压研究[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5, 26 (1) :8~10.
[3] 李静, 华琦.白大衣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2, 18 (6) :573~575.
[4] 朱雅萍, 方宁远, 陆惠华.白大衣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心血管分册, 2003, 30 (4) :223~225.
相关文章:
6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医分型与IgE、CD3、CD4相关性的临床研究02-10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策略02-10
妊娠合并糖尿病产妇正常分娩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02-10
肝硬化血小板指标检测02-10
探讨脾脏术后血小板变化规律与治疗02-10
侧钻井修井施工问题分析及预防02-10
50例精神病患者伴发糖尿病的护理探讨02-10
重度子痫前期/子痫30例护理体会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