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政治课 新教材 课堂教学 学生

随着初中年级政治课教材的全面改版, 一本本图文并茂, 详略得当, 体现以人 (学生) 为本的新教材, 呈现在学生和老师面前,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促使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已经探索出许多适应素质教育的方法和形式, 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最有效的一个手段, 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 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1 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必要性

2 1世纪是以创新为灵魂的知识经济的时代, 新经济时代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长期以来, 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 他们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 因此对思想政治课越来越没有兴趣。传统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学生实际因而收效甚微。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 作为教育载体的教师, 如果不更新教育理念, 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仍然抱守“一支粉笔、一本书、走上讲台说半天”的教学方式, 其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必将岌岌可危, 也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

新教材的教学任务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育人育德, 重道德思维发展;由重道德认知学习转变为重道德情感学习和道德行为学习。它为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了契机和再创造的空间, 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多媒体教学集声音, 图象, 视频, 动画等于一体, 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外部特征, 它以声、文、色、形作用于人的眼、耳、脑等多个器官, 使知识的容量增大, 内容更充实, 形象更生动。使一些抽象, 难懂的理论变得具体, 生动, 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它所创设的教学情景, 具有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展现认知过程的潜在功能, 为思想品德课的愉快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 也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 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手段, 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2.1 漫画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漫画具有一般直观性教学手段无法具备的幽默和夸张的特点, 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把知识融入漫画之中, 用漫画的形式来再现知识比单纯讲解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 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时, 我引入“狼来了”和“人来了”两幅漫画, 在鲜明的对比中, 学生马上就认识到了当前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2.2 动画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动画是当前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的一种媒体表现形式, 在思想品德课中适当运用动画可以迅速把学生引入动画情境, 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 在讲“思想道德建设”时, 我选择了“道德建设, 从我做起”的F L A S H动画, 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具体要求与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使思想道德教育回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己去感悟道德, 提高道德认知和道德素质。

2.3 视频资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国外研究表明, 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 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 5%;利用声光同步设备, 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 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 5%。因此, 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视频资料, 可增强教学效果。如, 在讲“环境问题的危害”时, 我直接在课件中播放沙尘暴天气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的录象资料, 以及我国当前土地沙漠化状况的录象资料, 无须多言, 学生就已经认识到了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以及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2.4 音乐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他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能陶冶高尚的情操, 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 音乐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能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受到感染, 逐渐地理解知识, 认知世界。如, 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时, 让学生欣赏歌曲《天亮了》, 再配上这首歌曲创作的由来, 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感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在讲“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时, 让学生欣赏《春天的故事》, 使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而认识到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3 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注重生活化

道德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因此, 道德的培养也不能脱离生活。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把学生置于生活情境之中, 让教材真正回归生活。为此, 就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创设生活情境中的优势, 使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道德, 去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去理解知识, 提高能力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2 注重情趣化

传统的教学习惯于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操作, 习惯于在给定的大纲、教材、甚至在给定标准的“问题”导引下教学, 这当然有碍学生的发展, 而且还使学生养成了不善于提问、寻求唯一标准答案等不良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每一个学生来到学校的时候, 除了具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 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世界。因此, 教育必须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 才能达到最为和谐的师生关系, 才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与“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趣, 以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 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3 注重交互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而不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和能力的培养, 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了“颈部以上的活动”和没有情感的参与, 导致学生个性的束缚和潜能的压抑, 使他们的眼中只有黑板上的板书, 不关心周围的世界, 不关心他人的感受, 这种僵化的教育, 最终导致学生的情感冷漠, 人格扭曲。因此, 多媒体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整合中应注重交互性, 多媒体不仅是展现教学内容的手段, 更应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手段, 整合中应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 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启示

4.1 明确主辅, 切忌本末倒置

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 应是为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而服务的。整合中要根据教学目的, 学生的实际和自身教学风格, 恰当地选择多媒体运用的数量。

4.2 要注重多媒体信息之间的有效搭配

在整合过程中应克服认为只要是多媒体教学环境就一定比单媒体教学环境效果好的片面想法。同时, 也要尽可能避免无关的或互相矛盾的多媒体信息的同时呈现。

4.3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在整合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把握和满足学生合理的情感需要,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政治课中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应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媒体教学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浅议地理案例教学 下一篇:修辞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