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关键词: 利处 互联网 引言 人们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存在, 对于互联网来说, 其带个人们较多的利处, 帮助人们将生活便捷化、知识简单化、其接触的世界精彩化, 但是对于互联网技术来说, 其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同时也存在一定更多弊端, 首先在互联网中虽然信息为实施传播, 但是由于目前互联网的监管力度较小, 所以无法对其思想观和价值观做到正确的评判, 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的思维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存在的重要思维之一。但是对于高校的思想教育活动来说, 其给其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使得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无法全面的展开,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提高。

二、互联网思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启示

(一) 借助互联网平台, 构建全新的教育平台

对于高校的政治教育活动来说, 其是培养高校学生思想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 但是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活动中, 存在较为重要的一点问题即是教师无法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主要的原因为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 其存在一定的难理解性, 所以高校学生对其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 较为严重的会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一定的排斥。所以在目前的环境中, 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需要全面的融合互联网方式, 同时引入互联网思维方法, 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达到互动的作用, 构建交互参与的育人机制, 使得高校学生真正的参与到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来, 只有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建立真正的学习机制, 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 “注重用户体验”实施精品政治教育

对于互联网模式来说, 其最为主要的一定就是关注用户的体验效果, 对于用户的服务感受做到真实的了解和改变, 但是在目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教育工作者将其当做一份工作, 对于高校学生的接受情况不做重点的了解, 使得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时的质量不高, 因此在目前的教育活动中, 教师需要增加“服务意识”关注学生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受情况, 将讲解的知识精品化, 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 只有学习体验提升了, 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 借助互联网思维, 构建高校思想教育新生态

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中, 为何较多的人细喜欢在互联网的空间中活跃, 其较为重要的一点即是在这里人人都可以得到尊重和重视, 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同时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的, 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和完成教育工作, 其对于处在“90后”的高校学生来说, 让他们的个性无法得到发展, 所以使得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一定的排斥心理, 因此在借助互联网平台的情况下, 学校可以建立全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 同时开放言论等通道, 鼓励学生对于热点时间进行评论, 同时对于评论要做到积极的回复, 使学生感受到获得关注, 提升他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积极性, 学生参与积极性的提升有利于学生长远的学习。

(四) 借鉴互联网思维“社会化思维”的特点, 构建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机制

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化的思维方式, 是一种讲求协作和共赢法则的立体式思维、协同式思维。在这种思维模式下, 思想教育要突破单一的“一个课堂、一所学校”的传统模式, 要通过共享校际资源, 共享周边高校乃至全国高校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 来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 可以尝试依托微信、微博、网站等载体, 实现高校教育、管理、服务的“一校式”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教育主体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积极顺应互联网思维, 借鉴当下成熟成功的互联网企业的服务模式,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中去。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因此也全面的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对于会联网技术来说, 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但是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一定的问题, 因此在此阶段, 高校需要全面的解决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并且借助互联网技术全面的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效率, 以此来完善和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整体质量。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信息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因此互联网技术也到了全面的发展。在目前的现状中,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活动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开放性、参与度高、重视用户体验的特点得到了人们广泛的拥戴。对于社会来说, 高校学生是未来重要的生产力, 但是对于高校学生来说, 良好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对其日后的影响至关重要, 但是在目前网络快速发展的过程中, 给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所以如何良好的利用网络资源, 对高小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 对于高校的思想教育活动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参考文献

[1] 伍堃.互联网+”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 (5) :77.

[2] 陆志伟.“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实践[J].教书育人 (高教论坛) , 2018 (6) :101.

[3] 刘晓芳, 张艳梅.互联网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其对策[J].法制与社会, 2017 (19) :80.

[4] 宋培莹.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 29 (16) :59-60.

[5] 孔胜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探析[J].采写编, 2016 (1) :210-211.

[6] 何振华, 孙学通.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2015 (36) :63-6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吉林省农产品销售模式探究 下一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人帮项目”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