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 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修养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要全面坚持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我们社会目前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提升和培养, 以便于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所服务, 同时也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和现代化经济建设以及青年的未来发展而做出的正确举措。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实状况
当代的大部分大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在生活中关心他人, 在工作中认真负责, 在社会中主动承担起社会义务, 投身于公益事务与国家的建设中去。中共中央相关文件明确指出要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态度端正的具有正能量的进步思想, 多次的研究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以积极进取的主流政治思想为主的。在我们的社会交往过程中, 我们不难发现在很多的公共场合都能感受到大学生的文明待人、热心帮助他人的优秀品质, 这些都可以表现出大学生优秀的品质修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 还有一部分学生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 没有领会到我国礼仪之邦的魅力和精髓, 对于社会中的事物持冷漠的态度, 致使其社会责任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日益淡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 我们的生活方式日新月异, 随之带来的是各种经济利益的诱惑,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 大学生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而出现一种追逐利益、心态躁动的现象, 由于缺乏具体的规划而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迷茫和困惑的情感, 使其社会责任感逐渐走向淡化。现实状况中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淡化大致呈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过分重视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 当出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情况时往往会选择个人利益, 不具备集体精神;第二种是以实现个人的理想为中心任务和目标, 一部分大学生贪图物质享受而逃避自己在社会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第三种情况是以自我意识为中心, 忽视社会的价值, 在社会生活中更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 压力过大致使大学生逃避承担社会责任
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行业间的竞争也愈加激烈, 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参与到社会主义的建设浪潮中去, 为了不被这个现代化社会所淘汰和遗弃, 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对自我进行提升, 这就是每个社会成员所必须经受的社会压力。高强度的社会压力致使社会成员的思维意识更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未经社会磨炼的大学生在初步踏入社会的大门时, 他们所承受的过大的压力使他们很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尤其是当自己曾经的美好计划与残忍的现实相对比时, 许多大学生可能会产生意志消沉等负面情绪。
二、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一) 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大学生在其思想品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培育, 有助于提升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 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正面的影响。第一,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社会责任感的强弱, 如果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过低, 那他可能会缺失社会责任感, 在社会生活中逃避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致使其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是为了让青年大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对于他人、社会、国家、民族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第二, 有助于大学生实现个人追求和个人理想。个人理想的实现离不开个人对于国家、社会以及他人所作出奉献, 大学生要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主动承担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 为国家的发展进步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实现个人的理想。第三, 有助于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要承担的责任, 树立崇高的理想,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时代青年。
(二) 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如今这个时代, 青年大学生除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前大学生群体存在社会责任感淡化、因为压力过大而逃避社会压力等现象, 还有部分大学生因为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集体利益的情况。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同时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大学生这个主体脱节的问题, 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低的问题。面对种种问题, 高校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使学生明白自己是社会的主人, 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使他们可以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在社会中奉献自我。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需要, 是高校发挥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
(三) 是时代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今,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为之而不懈奋斗着。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人才力量, 在他们的身上具备着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理论文化知识, 他们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坚实力量。但是有部分大学生逃避社会责任, 他们将拜金享乐等负面词汇作为标签进行自我标榜, 并以此为荣, 他们不愿意到基层为人民谋利益、谋幸福, 不愿意到偏远地区为老百姓服务, 不愿意承担自己本肩负着的使命和责任。培育和涵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是将青年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与国家的发展相统一, 使他们能够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为国家和社会奉献自我, 用实际行动来展现自我的价值, 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校应当重视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以保证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影响。
三、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一) 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影响作用
家庭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三字经》中有云:“养不教, 父之过”, 这些都表明了父母的行为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与价值观念的形成包括在其以后的人生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综合素质都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虽然孩子踏入大学的校园后与父母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在减少, 但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力仍不容小觑, 特别是在目前这个信息通讯和交通比较发达的年代, 子女除了在假期中与父母相处外在学校中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 父母的思维方式、为人处世以及价值理念仍会对大学生的思维意识产生影响。因而在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环境的影响作用, 家长应当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建立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 并且以身作则,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为孩子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首先需要态度积极、思想豁达的父母, 父母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素养, 要具备主动承担社会义务、主动为大众服务的精神, 作为一个优秀的榜样去引导孩子、熏陶孩子,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二) 重视发挥高校的培训教育作用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的发展、科学文化知识的储备在学校中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必须重视加强对大学生意识观念的引导和教育。高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 教师以身作则, 为学生树立榜样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教育的过程是老师对学生影响的过程, 教师只有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才能以自身的魅力和人格去熏陶学生。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 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 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教师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 首先要提升自我的社会责任意识, 在其处于的每一层社会关系中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家庭关系里, 关心家人, 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在社会中, 乐于助人, 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在学校中, 教书育人, 以身作则, 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带头示范作用。
2.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融入社会责任感的内容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影响我国公民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主阵地, 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注入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的内容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 民众言论的发表趋向自由化和多元化, 大学生越来越热衷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 网络是把“双刃剑”, 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有消极影响, 目前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 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可能导致其社会责任感淡化。在课堂上教师注重传授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与此同时,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的习惯,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树立责任意识, 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 重视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作用
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存在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建设良好的社会氛围是相当重要的。首先, 利用互联网技术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使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 互联网为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供了然而网络是把“双刃剑”, 有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有消极影响,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导致了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 大学生在网络上浏览信息的时候很容易受到负面消息的错误引导, 不仅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起不到正面的帮助作用, 还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 对于网络环境的治理迫在眉睫。十八大以来,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 我国的网络环境焕然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 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在党的十九大、“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中, 互联网发挥了积极的传播作用。其次,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党中央和政府应当重视对网络环境的管理和监督, “天下之事, 不难于立法, 而难于法之必行。”2018年4月份以来, 针对网络上的违法乱纪问题, 我国实施了谈话、整治和下架等一系列措施, 有效地净化了网络空间。网络平台应当积极主动地传播具有正能量的事迹或故事等, 减少消极的事物带来的负面影响, 使大学生能够受到正能量的感染, 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个充满爱与温暖的社会, 从而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利用良好的网络环境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摘要: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民族的进步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密切的关联。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推动者, 他们是国家建设的后备军, 承担着社会主义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重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与研究, 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富强与繁荣。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行分析探索, 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并根据问题制定有效的对策, 以便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孝峰.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N].人民日报, 2000-10-12.
[2] 石云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基本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 (3) :46.
[3] 李正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原则[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5) :16.
相关文章:
煤矿瓦斯治理体系02-03
煤矿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02-03
项目稳定回报论证报告02-03
给员工的拜年祝福语短信02-03
高收益理财投资排行榜02-03
陈四楼煤矿瓦斯综合治理考核办法02-03
煤矿瓦斯治理制度汇编02-03
PLC技术在煤矿机电中的运用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