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总值班中质量管理论文

关键词: 质量 患者 护理 管理

【摘要】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针对中夜班护理人员少,年轻护士多,针对中夜班急诊、危重病人多,为提高护理质量,为了加强夜间及节假日护理质量控制和督导,我院实施24小时全日制护理总值班制度,有效解决了临床护理疑难问题;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护理总值班中质量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护理总值班中质量管理论文 篇1:

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在心外ICU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研究对心外ICU术后患者进行规范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年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心外ICU手术108例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4例。一组对心外ICU术后患者采用规范护理质量管理,作为观察组;一组对心外ICU术后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ICU谵妄、医源性损伤、非计划拔管、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气管插管的留置时间及留住ICU的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外ICU术后实施规范护理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患者受益良多,值得临床交流推广。

【关键词】心外术后 规范护理质量管理 ICU谵妄

根据现代心脏外科医疗技术的发展,在保证手术成功率的同时,术后恢复护理在心外ICU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心外ICU的监护水平如何,设备是否先进,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规范护理质量管理是一种促使护理人员工作系统化、正规化的科学管理,管理过程中围绕着人的价值,是有章可循的法制化管理[1]。对此笔者所在医院通过选取近两年心外ICU术后患者108例实施规范护理质量管理,通过进一步研究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4年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心外ICU手术的108例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已排除以往及现在有意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患者。其中男50例,女58例;年龄20~60岁,平均(35.84±5.96)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心外ICU术后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心外ICU术后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规范护理质量管理。具体规范护理质量管理内容如下。首先强化以人为本的护理意识。笔者所在医院给予ICU术后患者充分的人员配备,随时备有护理人员支持,根据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安排弹性值班,使夜班护理人员休息时间充足,关心护理人员生活,从而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其次对ICU患者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并积极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学术教育交流等活动,强化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理论知识,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给护理人员搭建良好的质量管理平台,加强护理人员管理意识,改进护理人员实际工作中的不良状况,对护理人员实行激励制,培养提升优秀的护理人员,为其创造良好的护理管理平台。最后,从患者角度思考,实施规范护理质量管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的不同,采用有利于患者接受的方式。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使患者能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2]。

1.3 观察指标

ICU谵妄诊断评价主要表现为反复波动或急性发作,注意力涣散,思维混乱以及意识变化程度(如除完全清醒以外的意识状态,嗜睡、昏睡、昏迷等)。护理并发症主要有皮肤压力伤、肺部感染、腹泻、泌尿系统感染以及深静脉置管引发的血行感染。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医源性损伤、ICU谵妄、护理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比较;如表1所示。

3 讨论

因疾病或创伤、生活环境及方式的改变、担心手术及麻醉效果等,心外ICU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还能够更好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应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记录工作;其次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纠正患者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很多患者在手术之后因为疼痛不敢咳嗽、排痰等,家属不敢让患者进行活动等,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及患者家属掌握正确的自我护理方法[3]。再次是做好患者的生理护理工作,注意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及时更换敷料,避免伤口发生感染;最后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身体状况为患者建立相应的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并通过饮食和运动促进病情的康复[4]。保持病房的安静和清洁,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养病环境有利于协调护患关系

根据试验结果中的各项数据比较显示,規范护理质量管理能够使护理质量有效提高。观察组医源性损伤、非计划拔管、ICU谵妄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规范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使护理安全有效提高。规范护理质量管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患者ICU留住时间、气管插管的留置时间。总之,通过两组试验结果比较分析,规范护理质量管理在心外ICU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确保了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减少医疗护理资源使护患获得双赢,可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积极应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莫其日.强化细节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05: 167-168

[2]黄丽君.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4,05:129-131.

[3]张楠,罗义伟,张丽君. ICU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J].医药与保健, 2014,22(07):119,130.

[4]王欣然,韩斌如. ICU专科护士临床思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23(02)57-58.

作者:董丽华

护理总值班中质量管理论文 篇2:

浅谈我院实施24小时全日制护理总值班制度在护理质量中的评价

【摘要】 护理质量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医院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针对中夜班护理人员少,年轻护士多,针对中夜班急诊、危重病人多,为提高护理质量,为了加强夜间及节假日护理质量控制和督导,我院实施24小时全日制护理总值班制度,有效解决了临床护理疑难问题;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总值班制度在护理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护理总值班;24小时;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35

1 具体做法

1.1 专人负责 护理总值班由护理部统一安排,全院护士长轮流值班。

1.2 时间 24小时全日制值班,时间08:00-次日08:00。

1.3 制定职责制度 明确目标及职责依据我院工作制度,结合我院护理工作特点,制定了护理总值班制度,明确了值班制度及值班员职责,制定了《我院护理总值班记录单》,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各科室。

1.3.1 制定值班制度按照护理部统一安排,对值班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抽查,协助、指导值班护士解决护理疑难问题;值班员手机24h开机,保证随叫随到;值班情况记录于《我院护理总值班记录单》,交护理部保存。

1.3.2 明确值班员职责负责值班当日的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1] 监督护理人员及服务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对科室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抽查;检查护理服务准备及服务保障工作;协调、指导科室护理疑难问题的解决。

1.3.3 制定《我院护理总值班记录单》记录单包括查房重点、查房情况、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情况、科室值班护士签名等内容,要求记录真实、客观、全面、详细,并统一交护理部保存。

1.4 实施值班查房制度

1.4.1 检查一级护理、病危、病重、当日手术以及有病情变化的抢救病人的病情观察、治疗处理、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给予必要的协调与技术指导。

1.4.2 督导病室安静、安全管理,麻醉药、抢救器械的使用,加强陪护管理等。如遇有大型抢救,要亲临现场协助院领导组织、指导,并参加抢救。

1.4.3 掌握护理质量标准与病区管理要求,查房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反映晚夜间各病区工作状况,对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者,应当面指出予以纠正。

1.4.4 每次查房前,护理部根据短期工作特點及重点,并结合上次查房发现的问题,确定下次查房重点。

1.4.5 查房时,遵守值班制度,自觉履行值班员职责,依据重点内容检查指导,发现问题马上指出,并提出整改意见,由科室值班护士签名。

1.4.6 查房结束后,及时总结此次查房的情况,并记录在《我院护理总值班记录单》上,交由护理部统一保存。

1.4.7 情况反馈及整改护理部在汇总查房记录的基础上,每月在护士长会议上进行一次情况反馈,将好的方面以及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整改意见。

2 体会

2.1 进一步加强护理安全防范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发生的重要环节[2]。或节假日科室护士长在位率低,再加上近年来招收大批合同护士,她们大都是初级护士,工作经验相对较少,护理安全存在隐患。实行24小时护理总值班制度,填补了护理安全检查的缝隙,使护理安全监督责任、目标、措施具体化,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时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提高了值班护士的工作标准实行24小时护理总值班制度,对护理服务质量实现了持续、连贯的监督,值班护士对自己的工作要求明显提高,严格落实工作制度,主动发现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整体形象。以前有护士穿戴不整齐的情况,经过落实总值班制度以后,这种情况未再发生。

2.3 提高了护士护理服务满意度实行24小时护理总值班制度以来,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对病人提出的要求、问题能及时作出反应,并予以解决,遇到重大问题、棘手问题时逐级上报值班员,值班员进行协调处理。如遇到入院高峰时,有效监督了护士入院接待的完整性、连贯性,对值班护士把握不准的问题予以指导。

参考文献

[1] 贾淑华.夜间护士长总值班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3):5556.

[2] 张静.护士长管理中的安全意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7):535-536.

作者:朱彩霞

护理总值班中质量管理论文 篇3:

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人在乡镇卫生院从事护理管理工作18年,对乡镇卫生院在护理管理体系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护理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及对策。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护理管理

护理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工作的核心[1]。其中护理工作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本人在乡镇卫生院从事护理管理工作18年,对乡镇卫生院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1 存在问题

1.1 管理体系方面。

1.1.1 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乡镇卫生院一般分门诊输液室、住院病区、手术室等护理单元,只有病区设有护士长,却没有设护理部及总护士长,无专职护理管理人员,护士长同其他护士样,从事着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同样倒班,还要协调各方面关系及承担一些琐碎的后勤事务,他们往往会重心偏移,没法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上的。

1.1.2 护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特别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落实不到位。质量控制管理标准不规范,质量控制活动流于形式,使护理人员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给护理工作和患者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2]。全面质量控制不能做细、做实,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无追综落实。

1.1.3 医院感染管理落实不到位。存在潜在的院内感染问题,一是护理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无菌技术操作时未戴帽子、口罩,伤口换药或拆线在病房内进行;二是病房不洁、陪人多、无人管;三是特殊保洁区域如手术室、供应室、治疗室、分娩室布局、流程不合理;四是医疗废物处理不规范

1.2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1.2.1 临床护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基层卫生院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临床一线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加之重医轻护的现象,造成护理人员严重缺编。20多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床位与护士比1∶0.4的编制标准[3]。

1.2.2 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基层乡镇卫生院护士年龄存在两极分化,一小部分40岁以上还在从事护理工作知识结构滞后,多年工作的不规范习性都直接影响工作质量。30岁以下护士占60%以上,其中一部分是学校分配新生,缺乏临床工作经验,职称过低,中级职称护士少。院内科内不组织培训学习,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机会极少,无法更新观念,更新知识,业务水平很难提高。

1.2.3 护理人员的情绪不稳定。医院对护士专业重视不够,聘用合同制护士占比例大,达到护士总数的一半多,又由于乡镇卫生院条件差,设备落后,待遇及地位低,护士们都想尽办法跻身于县级条件好、设备先进、人员多的医院,已多年培养出的护理骨干陆续离开。护理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1.2.4 护士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文件不全,基本操作不严谨,非抢救时执行口头医嘱,证据保全意识差。甚至无护士执业证人员单独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1.3 护理质量管理方面。

1.3.1 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体温单描记不真实,缺项、漏项,签名不规范或代签名,医护记录不一致,尤其是一些重要时间:入院、抢救、用药、病情变化、出院等,护理记录太简单,缺乏连贯性,记录内容上忽视非操作性护理措施,如巡视病房、主要的指导内容及告知性的护理措施等。

1.3.2 护理安全管理不到位。住院患者管理差擅自离院现象较普遍,甚至有少数一级护理及需要监测血压的病人,医生也默认其离院;目前老年住院病人多,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又无人照顾,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住院病人安置不合理,多病种患者混住容易出现交叉感染;患者身份查对制度不严格,床单位无床头卡,患者没有手腕带。还有陪人和病人在病区吸烟,床旁吸氧装置用后无及时取走,长期安放病房。

1.3.3 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一是观念陈旧,对护士角色认识偏差,相当多的人员只注重执行各项治疗与分级护理要求。观念仍未更新,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偏低,不能正确认识护士角色的多元化,教育角色偏差,给护理开展教育活动带来了一定困难。二是知识受限,缺乏教育能力,知识接受能力差,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不了解病人教育的基本程序,不知如何施教。

2 对策和建议

2.1 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卫生院要高度重视护理工作,成立护理部,实行院科二级护理质量控制组织

2.2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护理核心制度。针对护理质量、安全问题,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制定可行护理工作流程和指引,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开展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质量控制模式,让质量控制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人人有职责、事事有人管,并使各项工作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形成一个质控循环。加强护理人员对核心制度的学习,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3 合理配置临床护理人员。国家规定医疗机构床护比例要达到1∶0.4比例,主管部门及领导要高度重视护理人人员的合理配置,逐步实现以实际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理配置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改变护士缺编现象,如通过科学排班、弹性排班,高低搭配、强弱搭配以改善临床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的现状。

2.4 稳定护理人员的情绪。医院应根据工作风险程度和工作量分配奖金,提高夜班补贴和节假日加班的补贴,提高护理人员福利待遇,医院政策应该向临床一线倾斜,稳定临床一线护理队伍。在晋升聘用上,对临床一线的护士给予政策倾斜,切实提高病区护理人员福利待遇,使临床一线人员安心工作,以达到稳定护理队伍、避免人员流失的目的。

2.5 加强住院病人的管理。对新入院病人发放入院须知表,严禁病人擅自离院。要认识到住院病人管理的重要性。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士,她们在值班巡房时,假如发现病人不在病床上,会先到洗手间察看,到病人可能活动的地方察看,做到对所有住院病人的动态和病情的掌握心中有数,尤其重视夜间的巡视。在日常的病房巡视中,护士应养成敏锐的安全触觉和随机安全宣教的能力。此外,适时对病人进行防滑宣教和防盗宣教,也是确保住院病人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郭燕紅.贯彻《护士条例》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全面履行护士义务[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5):390-391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3] 郭燕红.贯彻《护士条例》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全面履行护士义务[J].中华护理,2008,43(5):390-391

作者:许利芬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 下一篇: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