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基本县情

关键词: 羊绒 黑龙港 东隔 清河

清河基本县情(精选2篇)

篇1:清河基本县情

清河基本县情

清河地处冀东南黑龙港流域,东隔卫运河与山东交界,县域面积502平方公里,耕地51万亩,辖6个镇322个行政村,人口37万。改革开放以来,清河“敢”字当先,先人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形成了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具有较大影响的羊绒、汽摩零部件、合金、耐火材料等特色产业,由河北省贫困落后县一跃跨入经济强县行列。近年来,清河紧紧围绕“创建次中心城市”总体目标,不断强化措施,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先后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列入全省首批扩权县、全省“十一五”时期重点培育的中等城市行列,部分享受地级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亿元,财政收入3.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56元。

(一)交通区位富有前景。清河地处环渤海经济区中心地带,北京、天津、济南、石家庄、郑州、太原等大城市拱卫辐射内外,发展战略潜力巨大。清河交通便利,距石家庄机场、济南机场只有150公里路程,距天津港、青岛港、黄骅港均在350公里以内;京九铁路在清河设有二级站;青银高速、邢临高速、308国道和肃临线、邢清线等纵横穿境,大广高速在清河西部擦边而过。清河已成为冀东南鲁西北地区的交通物流枢纽。

(二)特色产业优势凸显。清河是全国最大的羊绒加工经销集散地和全国重要的羊绒制品产销基地,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之誉,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羊绒纺织名城”称号。作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河国际羊绒科技园区已入驻和批准入驻企业140多家,总投资60多亿元,先后荣获“全国十大效能开发区”、“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等称号。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清河羊绒制品市场,已有鄂尔多斯、恒源祥等210家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成为我国最大的羊绒制品批发市场之一。一年一度的中国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已成功举办十五届。清河还是全国最大的汽车密封件、汽摩钢索产销基地,全国最大的再生

硬质合金产销基地,耐火材料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

(三)金融行业健康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4亿元,比年初增加7.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6.6亿元,比年初增加8.6亿元。为进一步促进我县金融工作开展,县委、县政府年初成立了县金融工作办公室,成为银行和企业的纽带;出资一千万加入了邢台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成立了助保金管委会,为中小企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县政府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帮助县金融机构清收不良贷款,优化了我县金融生态环境。清河县民间资本活跃,民商小额贷款公司、鑫达来典当有限公司和信诚、天信、华荣等三家担保公司的相继成立以及正在积极筹建的村镇银行,对缓解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保证金融行业稳定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人文历史底蕴深厚。清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博大宽容的运河文化造就了清河人亲商重商的优良传统。清河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是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中许多故事的背景地,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中国武松文化之乡”、“中国金瓶梅文化研究基地”。清河是中华张姓起源地,2009年5月28日—30日,汇聚全球2800名中华张氏精英的世张第四届恳亲大会在张氏祖源地清河举办,中华张氏始祖挥公享堂落成,清河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中国张姓文化之乡”和“中国张姓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五)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清河城区以青银—邢临高速公路连接线为轴心,以北部生态贸易重工业区、中部行政文化商住区和南部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构筑起“一线三区”的基本框架,正在全力打造以羊绒纺织为特色的新型工贸园林次中心城市。城区规划面积35.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1平方公里,已建成“八纵八横”、“三桥一环十九路十七街”,现有干支道路59条;城区供排水设施齐全,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已投入运行;建设滨江、亿力、甘泉、金海等高档住宅小区10个;城区建有县级医院3家、中小学校17所、大型超市6座、3星级宾馆3座。清河电力供应充足,县内拥有1座220千伏、3座110千伏、8座35千伏变电站,拥有热电厂1座、供电能力可达

3.3万千瓦/小时,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可达80—90吨/小时;清河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被评为“河北省重点要素市场”,年供劳动力6万余人次;规划建设了以武松文化为主题的武松公园、以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清凉江生态园、以羊绒文化为主题的新世纪广场和三羊广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23%。清河县城先后荣获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全国环境优美城镇、省环境优美县城、省级卫生城、省级文明县城等一系列称号。

(六)政策环境宽松优越。清河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发展环境建设。2010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在已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又制定出台了优惠力度更大、优惠范围更广、对外吸纳力更强的最新优惠政策,对落户清河的企业和项目给予宽松、优越的发展环境。

篇2:清河基本县情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杨主任一行莅临筠连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筠连基本县情向杨主任一行作简要汇报。

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北界高县,东接珙县,南靠云南省威信、彝良县,西邻云南省盐津县。幅员面积1256.35平方千米。辖9乡9镇,共设243个村民委员会1574个村民组,14个社区131个居民组。至2010年12月底,全县有汉族、苗族、彝族等27个民族共415924人。

一、自然资源情况

筠连煤田已探明地质储量为35.82亿吨,占四川省煤储量的1/3,煤矿建设规模设计为740万吨/年。全县森林面积85.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22%。全县水资源总量为10.5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1.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能量42760千瓦。至2010年12月底,已开发33810千瓦,占可开发量的91.8%。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66.6亿元,比2009年增长27.6%。GDP总量是“十五”末的3.6倍,增长258.5%,“十一五”年均增长19.8%。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户,其中煤炭企业达到49户。全县工业总产值96、4729亿元,增长-1-

64.12%,是“十五”末的5.5倍,“十一五”间年均增长40.4%。2009年、2010年,我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

我县按照建设“煤海之都、山水之城、活力筠州”的城市定位和“延伸主轴、拓展两翼、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建设总体思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旧城改造实现拆迁30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拓展2平方公里。共计修建天筠路、河西一路、煤都大道二期等返安房45万平方米。城镇化率从2006年的21%提高到2010年的31.7%。完善公交线路,新投放的14辆公交汽车在试运行期间市民免费乘坐。

四、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十一五”期间,完成通乡水泥路10条,总长215公里,实现乡乡通水泥路;完成断头联网路86公里;完成通村水泥路243公里,惠及75个村。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再造一个都江堰”的骨干水利工程王家沟水库项目正在开展建设。中国烟草大型水源工程后沟水库项目已基本落实。全县基本完成了农网改造。建成覆盖全县18个镇乡的程控电话网和宽带互联网,电信通讯已实现“村村通”。

五、新农村建设情况

按照《筠连县新农村建设百村工程规划》,集中连片打造新农村示范片,百村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深入推

进21个市级示范村建设。新农村示范村腾达镇春风村受到省委刘奇葆书记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宣传推广。

六、民生事业发展情况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清河县五中家长会邀请函 下一篇:2016植树节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