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催产素

关键词: 无痛分娩 分娩

微量催产素(精选十篇)

微量催产素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无痛分娩的11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干预组) 55例和观察组 (常规干预加微量催产素组) 55例。对照组的55例产妇中, 年龄20~35岁, 平均年龄 (28.3±4.6) 岁, 孕周37.8~41.8周, 平均孕周 (40.7±1.0) 周, 其中初产妇40例, 经产妇15例。观察组的55例产妇中, 年龄21~35岁, 平均年龄 (28.4±4.4) 岁, 孕周37.7~41.9周, 平均孕周 (40.8±0.9) 周, 其中初产妇40例, 经产妇15例。两组产妇均无妊娠期并发疾病, 且在年龄、孕周及生产史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产妇均进行无痛分娩。对照组产妇于宫口开至2~3cm时进行硬膜外穿刺, 以利多卡因注入, 然后进行观察, 至阻滞平面达到胸10左右后再以镇痛泵接入, 再以罗哌卡因和芬太尼混合液持续稳定注入。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以微量催产素注入, 以2.5单位的催产素加入5%GS中静滴, 滴注至宫缩间隙在2~3min, 持续时间在40~50s时可停用或减少用量。然后将两组中初产妇和经产妇的各个产程时间及转剖宫产率、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 其中产后不良情况包括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方面。

1.3 评价标准

新生儿窒息采用1min Apgar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其总分范围为0~10分, 其中8分及以上为正常, 5~7分为轻度窒息, 4分及以下为重度窒息[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的两类数据分别为计量资料 (年龄、孕周、初产妇和经产妇的各个产程时间) 和计数资料 (经初产妇构成、转剖宫产率及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 , 其均以软件SPSS14.0进行相应处理,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中初产妇和经产妇的各个产程时间比较

观察组中初产妇、经产妇及所有产妇各个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地短于对照组的产妇, P均<0.05, 两组产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详细的数据见表1。

2.2 两组转剖宫产率及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的转剖产率及各类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妇, P均<0.05, 两组产妇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详细的数据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产妇对生产疼痛缓解需求的提高, 无痛分娩在临床中的应用也不断提升, 临床众多研究认为其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因此对其的临床肯定性研究不断增多[3]。另外, 近年来临床对于无痛分娩患者的产程促进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 其中催产素是研究中较多的一类, 其通过促进子宫收缩来达到促进产程的作用, 另外, 其还可有效对抗镇痛药物引起的宫口扩张速度降低的情况[4], 但也有研究认为其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极为必要, 以了解其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中我们就微量催产素静脉滴注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 并与采用未应用微量催产素的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微量催产素在促进初产妇及经产妇三个产程及总产程中的效果均十分突出, 因此其转剖宫产率也大大降低, 同时各类产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 而这均与催产素促进了有效宫缩, 从而缩短了产程有关, 宫缩强度的增加是防控产后出血的重要基础, 另外, 产程的缩短则大大降低了新生儿发生宫内窘迫的发生, 而这即是新生儿窒息防控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5]。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微量催产素静脉滴注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可明显缩短产程及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

摘要:目的 探讨及研究微量催产素静脉滴注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于本院进行无痛分娩的11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常规干预组) 55例和观察组 (常规干预加微量催产素组) 55例, 然后将两组中初产妇和经产妇的各个产程时间及转剖宫产率、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初产妇和经产妇的各个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转剖宫产率、产后不良情况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5, 两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微量催产素静脉滴注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可明显缩短产程及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

关键词:微量催产素,静脉滴注,无痛分娩,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素杰.微量催产素静脉滴注在产科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医生, 2011, 39 (9) :40-41.

[2]韩梅.无痛分娩加缩宫素应用于产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 5 (11) :98-99.

[3]潘彩云, 陈建芳.静注缩宫素对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 2012, 19 (10) :23-24.

[4]Rijal H, Manandhar R, Pradhan N.A randomized study comparing intravaginal prostaglandin (PGE2) with oxytocin for induction of labour in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 at term[J].Nepal Med Coll J, 2012, 14 (3) :199-203.

催产素使用知情同意书 篇2

姓名: 年龄: 床号: 住院号:

诊断:

因妊娠分娩需要建议使用催产素,现将催产素使用原因及其危险性交待如下:

【适应证】

1.催产素引产(如宫颈未成熟,须使用小剂量催产素促宫颈成熟,引产过程中有可能需要行人工破膜,观察羊水状况)指征:第()条

⑴.孕周>37周,胎膜早破超过6小时尚未临产。

⑵.妊娠周数超过41周。

⑶.羊水(相对)过少(AFI≤8.0cm)。

⑷.某些妊娠并发症或妊娠合并症经治疗效果不满意,继续妊娠将威胁母体和胎儿生命,需终止妊娠者,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等。

⑸.胎儿畸形、死胎。

⑹.母亲处理的需要,胎儿处理的需要,家庭社会需要等

⑺.其他:

2.催产素催产(催产过程中有可能需要行人工破膜,观察羊水状况)指征:催产的目的是预防和处理滞产,对协调性(原发性或继发性)宫缩乏力,排除梗阻性因素后即可采用催产素催产。

3.催产素激惹试验(OCT试验)适应证:凡是可疑胎盘功能低下或无应激试验无反应型(如Fischer评分6分)均可行OCT试验。

【危险性】

1.母体方面:

⑴.精神负担(恐惧或忧虑)。

⑵.引产失败及最终需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⑶.宫缩乏力或产程过长。

⑷.对催产素敏感性过高者可出现宫缩过强或强直性宫缩导致急产,产道损伤,甚至子宫破裂。

⑸.胎盘早剥和产后(子宫迟缓性)出血。

⑹.检查、操作、破膜时间长有可能增加感染机会。

⑺.极少见的情况有羊水栓塞以及催产素过敏。

2.胎儿方面:

⑴.人工破膜的危险性:破膜早期是有可能造成脐带脱垂,破膜晚期是破膜时间长有宫内感染可能。⑵.对催产素敏感性过高者可出现宫缩过强或强直性宫缩,从而诱发胎儿窘迫或者加重胎儿窘迫,及继发性损伤。

⑶.新生儿低钠血症、新生儿黄疸发生机会有增加可能。

了解催产素使用过程中危险性以及可能发生情况并同意使用催产素及同意必要时人工破膜请

签名: 家属签名: 关系:

医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催产素使用知情同意书

使用适应症:

禁忌症:无 / 有:明显头盆不称、产道梗阻、胎位异常、中央性前置胎盘、血管前置、胎盘功能严重减退、宫颈恶性肿瘤、引产药物过敏严重的胎盘功能低下、胎儿窘迫、其他: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危险有:

1.宫缩过强,子宫破裂或先兆子宫破裂;产道裂伤如:会阴严重裂伤,宫颈裂伤等;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急产至新生儿产伤;

2.使用无效,必要时改剖宫产术;

3.胎盘早剥至大出血;

4.产后出血;

5.水中毒致心衰、肺水肿、脑水肿;药物敏;其他:

使用过程中,会有专门的医务人员监测宫缩及胎心变化,绝大多数产妇使用并无上述并发症或危险出现,如果出现,产科医生会依据病情作出相应的、及时的、恰当的处理。

终止妊娠引产术知情同意书

2010-11-18 14:27

转载自 幽兰如心1

最终编辑 chendan871006

尊敬的患者,为了使您对终止妊娠引产术有所了解,并使您在诊疗过程中能积极地配合我们,现将终止妊娠引产术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发症、需采取的措施、注意事项等向您告知如下:

一、中期妊娠引产是在妊娠16~24周采用药物或水囊等方法,将胎儿及其附属物排出体外,使妊娠终止的一种方法。

二、中期妊娠引产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大类为水囊加催产素的引产方法;另一大类为药物引产,如利凡诺尔引产等。具体采用那种方式应依据患者自身具体情况及现实条件,选择方法简便,时间较短,用药量少,效果好,副作用轻,并发症少的方式。

三、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发症及需采取的措施:

1、药物引起过敏,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药物引起肝、肾损害等。

2、子宫或子宫颈破裂损伤、软产道破裂损伤;需进行软产道修补,严重者有剖宫取胎甚至子宫切除可能。

3、产后子宫收缩不良,可致失血过多,失血性休克,经多种方法处置无效,需切除子宫及输血抗休克等治疗。

4、羊水栓塞,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5、子宫发育不良或畸形,导致经阴道引产失败需剖腹取胎。

6、产后不排除胎盘粘连,残留、植入可能。若胎盘粘连则需徒手剥离胎盘;若胎盘、胎膜残留需行清宫术,若存在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哺乳期子宫、稽留流产、反复流产等,有子宫穿孔可能,必要时需开腹手术治疗;若胎盘植入,则有子宫切除可能。

7、宫内感染,严重可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远期有可能引起宫腔粘连、不孕。

8、孕妇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引产过程中可加重原病情。

9、此引产方式失败需改用其他终止妊娠的方式。

10、其他(http:// 范文速递网搜集整理)

四、终止妊娠引产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1、根据打击“两非”管理要求,患者需提供身份复印件及计划生育工作机构批准证明。

2、孕妇在引产前一定要禁房事1周,洗澡,尤其是下腹部及阴部更应清洗干净;

3、引产后至少修养2周,加强营养,不吃或少吃油腻生冷食物,不宜食萝卜、山楂、苦瓜、橘子等有理气、活血、寒凉性食物,应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

4、引产后1个月内注意外阴部卫生,禁止性生活。1个月后复查,并选用新的避孕方法。

5、出院后如有阴道出血多、发烧等不适,应来院复诊。

以上情况医师已讲明,我(患者或家属、监护人)经过慎重考虑,对上述情况表示充分理解并愿意承担可能发生的风险,要求终止妊娠,授权医师采取必要相应的治疗措施并签字负责。

患者签名:家属签名:与患者关系:

医生签名:

奇妙荷尔蒙催产素 篇3

激发动物母性本能

几十年来,人们对于催产素的认知一直停留在这样的水平上:它通过引起子宫收缩起助产作用。在希腊语中,“催产素”一词的意思就是“助产”。但在最近几年里,关于催产素作用的研究进展神速,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论文给我们带来令人兴奋的新发现。

催产素研究的开先河者是美国科学家柯尔特·皮特森,他于20世纪70年代进行了最早的实验,当时他想要弄明白:母鼠的母性本能来自哪里?他将刚出生的仔鼠与未生育过小鼠的雌鼠放在一起,然后观察它们的行为。结果发现,雌鼠要么将仔鼠活埋掉,要么将仔鼠吃掉。但他接下来又发现,在怀孕或分娩期间,母鼠的性情会大变,从残忍的“杀婴狂”变成充满母性光辉的“保姆”。

众所周知,在怀孕或分娩期间,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会释放大量催产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刺激子宫收缩,加速分娩过程。但皮特森还想知道:催产素对大脑是否也会产生影响?于是,他将催产素注入未生育过的雌鼠的大脑里,然后观察它们的行为。结果发现,曾经有过“杀婴劣迹”的母鼠在被注射了催产素后,不但不会杀死放在它们身边的仔鼠,还会充满爱心地照料养育它们。皮特森的实验首次证明,催产素对大脑也会产生影响,可以起到激发动物母性本能的作用。正因此,催产素也被称为“拥抱荷尔蒙”。

治疗疾病

泛自闭症障碍症(ASD)是一种发育障碍症,有1%的人群受其影响。ASD患者的特征之一是社交困难——患者缺少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移情能力,无法了解他人的感觉和动机,无法与他人正常交往。一些研究认为,催产素对于社交信息的处理起着一定的作用,而ASD患者体内的催产素水平低于常人,并存在与催产素有关的基因异常。如今,科学家正在尝试通过提高ASD患者体内的催产素水平来改善他们的社交能力。美国研究人员通过鼻喷法,将一定剂量的催产素分别注入患有ASD的儿童和成人体内,然后让他们盯着人的眼睛和车辆看(这两者分别代表社交判断能力和非社交判断能力),同时通过核磁共振成像脑扫描技术观察催产素对患者大脑的影响。结果表明,催产素令患者大脑处理社交信息的活动得到了增强。

德国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催产素还具有增强安慰剂效果的作用。研究人员在80名男性志愿者的手臂两侧涂抹普通的霜剂,但对志愿者说,其中一侧涂抹的是强效镇痛药膏,例如局部麻醉剂利多卡因,另一侧涂抹的是普通的霜剂。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在志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让其中40名志愿者通过鼻喷法吸入催产素,而让另外40名志愿者吸入含盐喷雾剂。之后,研究人员用热电极给志愿者的两侧手臂加热,使其产生痛感。实验结果是,志愿者感觉涂抹了强效镇痛剂的一侧手臂痛感稍轻;与吸入普通含盐喷雾剂的志愿者相比,吸入了催产素的志愿者在被认为涂抹了强效镇痛剂的一侧,痛感程度比其他志愿者轻。研究人员希望由此开发出更有效的镇痛药物。

关注细节是与他人沟通交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关注对方面部细微的表情变化。就辨别面部细节的能力来说,人类比计算机要做得更好。不过,有一种疾病叫“面盲症”,它导致患者无法辨识他人的面孔,认不出自己的伴侣、孩子,甚至认不出自己,患者因此很难与他人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动物实验发现,如果老鼠的催产素受体(受体是指位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内,可以与特定激素相结合的蛋白物质)被破坏,它们将无法认出之前遇到过的其他老鼠同伴(当然,它们还可以通过气味辨别出对方)。而研究人员对英国和芬兰198个家庭——每个家庭里都有一名面孔识别困难的自闭症患儿——进行的基因检测发现,在患儿、患儿父母,以及患儿其他正常的兄弟姐妹身上,都存在催产素受体基因的微小差异。研究人员认为,正是这种微小的不同,导致了患儿面部识别能力受到损害。如今,科学家通过研究催产素,对治疗面盲症有了更多的信心。

影响大脑和情绪

对草原田鼠的早期研究显示,草原田鼠大脑中的催产素与大脑奖励中心存在特定的关联。在草原田鼠与同类的交往活动中,催产素在促使交往更加愉悦的同时,还促使大脑更多地关注交往对象在情绪、表情上的细节。如今,催产素在让我们成为社会性动物中所起的作用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明。那么,我们能通过补充催产素来“修补”自闭症、社交恐惧症等患者的社交能力缺陷吗?目前还不好说。

美国科学家卡伦·巴莱斯指出,对于“一夫一妻制”的草原田鼠来说,如果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每天给雄性草原田鼠注入低到中等剂量的催产素,就会降低它们以后与雌鼠形成稳固配偶关系的能力。巴莱斯认为,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影响,是因为催产素分子受体的反向调节,即对催产素的反应减弱,或者纯粹是因为草原田鼠的大脑产生的催产素没有原来多了。

中国研究人员发表在《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指出,催产素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并不仅仅作用于大脑里面,还作用于大脑之上,并与大脑感觉皮层的发育有关。所以,对于任何有可能影响儿童这一大脑区域发育的治疗都需谨慎,因为一旦发育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对儿童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

对包括绵羊、草原田鼠在内的其他动物,以及人类身上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表明,催产素不但刺激产生照料后代的本能,同时还与其他一些情绪和行为的产生有关,如社交联系、合作愿望、个体间的互相信任感和利他精神等。有人甚至将催产素分子称为“道德分子”——实验发现,在一定剂量的催产素的作用下,在对待钱财的态度上,人们互相之间的信任感增加了。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催产素会增加一些如沾沾自喜、妒嫉眼红、以他人的痛苦为乐等负面情绪。催产素不仅会影响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还可能让我们自己的情绪变得糟糕起来。最近发表在美国心理学会杂志《情绪》上的一篇论文发现,催产素有可能让人们在情绪上变得过度敏感。如此来看,如果有人认为将催产素通过排气孔释放进入联合国大会会场是个好主意的话,他最好三思而后行,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给会场里人们的情绪带来负面的影响。

随着大脑成像技术的问世,特别是功能磁共振成像和基因测序时代的到来,科学家将揭示更多的催产素与人类行为和情绪之间的奥秘。

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观察与护理 篇4

1 掌握催产素静脉滴注引产的指征:

(1) 头位、头盆相称, 无产道异常; (2) 过期妊娠; (3) 胎膜早破达10 h以上; (4) 滞产、活跃期延长; (5) 非完全性前置胎盘。

2 引产前进行评估:

Bishop评分≥9分, 引产容易成功较安全, 产程<4 h;7~8分, 在成熟过程中, 根据引产时间可考虑仔细检查, 调整药量;评分≤6分表示宫颈不成熟, 如引产已进行相当时间, 最好请有经验的医生审查进行的全过程及详细进行产科检查, 排除梗阻性难产。

3 用药说明:

对准备行催产素静脉滴注引产的适应证产妇及家属详细介绍该药的作用、目的, 说明对母婴是无害的, 解除担心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使之更好地配合助产人员的工作。

4 注意事项:

催产素静脉滴注引产过程必须进入待产室或产房有专人监护胎心、脉搏、血压、尿量, 最好从早上开始, 引产8 h无效, 第二天可重新开始, 硫酸镁溶液备用, 以防子宫过强收缩, 瘢痕子宫密切注意子宫下段有无压痛。

5 给药方法:

由小剂量开始, 一般用2.5 U催产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注意剂量一定要准确, 用1 ml注射器抽取2.5 U催产素加入输液瓶中摇匀备用, 一开始8滴/min, 观察10 min~20 min调1次, 如宫缩不满意可加大滴速, 但≥50滴/min, 如达30~50滴/min仍无有效宫缩可加大浓度, 一般为1%, 仍无有效宫缩、引产时间超过8 h、产程无进展则为引产失败, 可于第2天做第2次引产。一旦调到有效宫缩, 持续40 s~50 s, 间隔2 min~3 min宫内压为50~60 mm Hg (1 mm Hg=0.133 kPa) , 2 h~3 h宫颈应逐渐扩展, 催产素应用至分娩结束为止, 如果宫缩发动良好, 可以停止给药。

6 产程观察:

(1) 严密观察宫缩。将手放在孕妇腹部宫底部进行触诊, 注意观察宫缩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间隔时间, 2~3个宫缩后根据产妇对催产素的不同反应, 调整滴速至理想宫缩, 这里特别要注意对催产素极度敏感的产妇的观察, 以防发生强直性子宫收缩, 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 并汇报医生, 采取紧急措施抑制宫缩。

(2) 严密观察胎心变化。行催产素引产时旁边必须有专人看护, 有条件者予电子胎心监护, 无条件者需间隔10 min~20 min在宫缩间隔听取1次胎心, 至少半分钟。遇有胎心异常>160次/min或<120次/min立即予吸氧, 左侧卧位, 减慢滴速, 并立即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3) 严密观察胎先露下降及宫口扩张情况。一般情况下, 达有效宫缩后, 2 h~4 h行肛诊1次, 宫缩过强者应缩短检查时间, 对肛查不清, 胎先露下降缓慢, 疑脐带先露、脱垂, 应在严密消毒下行阴道检查, 以便明确诊断, 并做好记录, 准确绘制产程图,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产程, 及时处理, 避免对母婴造成危害。

7 做好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

狗眼看人“亲” 只因催产素 篇5

别激动,这说的是狗。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人类和狗的相互凝视形成了催产素分泌的正反馈,正是这一反馈让狗成了人类最好的朋友,而狼就没有这个机制。看起来,催产素不但是人类爱意的纽带,同时还创造了跨物种的情谊。

何为催产素

提到催产素,可能很多人都会望文生义,以为它只是一种能加快生产过程的激素,所以肯定也只有女性才会分泌催产素,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很多行为都会受到催产素的影响。它可以让新妈妈充满母性,成为孩子的保护神;它能影响动物在“一夫一妻制”和“朝三暮四”之间作出选择。

1906年,英国生理学家亨利·戴尔发现有一种激素可以促进子宫收缩,他将这种激素命名为“催产素”,意为“快速生产”。后来,这种物质被应用于临床,因为它不仅能促进女性分娩和泌乳,更能防止产后大量出血。美国生化学家文森特·迪维尼奥发现催产素是一种由9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并在体外人工合成了这种激素。

催产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并分泌,它并不是女性所特有的,相反,男女都会分泌催产素。催产素释放后,一部分会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外周组织,如生殖器官;另一部分则穿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起着神经递质的作用,可以影响我们的很多社会行为。

催产素不只管生

催产素对个体行为的调控表现在很多方面。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对母性行为的影响方面。有研究显示,母亲怀孕时的催产素水平与她和孩子之间的依恋关系是正相关的。母亲的催产素水平越高,她对自己的子女就表现出越多的依恋和亲密行为,如拥抱、爱抚等。

除了母性,催产素还会影响夫妻关系。研究表明,夫妻在讨论有争议的话题时,吸入催产素的夫妻争吵会较少。他们会表现出更多的积极交流行为,以维持和谐的伴侣关系。此外,催产素还被称为“忠诚激素”,因为已婚男性在吸入催产素后,会在第一次跟美女见面时保持更远的距离,但是他们对女性的普遍看法和态度却并没有明显改变。这暗示着催产素在维持“一夫一妻”的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更有意思的是,催产素的作用并不仅限于人类。草原田鼠和山区田鼠在基因上很相近,但两种动物在对“婚姻”的态度上却大相径庭——草原田鼠遵循“一夫一妻制”,而山区田鼠则十分“朝三暮四”。研究发现,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草原田鼠在交配时会分泌催产素,而催产素则会刺激多巴胺分泌。接下来,大脑奖赏中枢的催产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被同时激活,让草原田鼠产生对伴侣的偏好,使其“一夫一妻制”的配偶关系得以维持,而山间田鼠却因为没有这一系统,选择了群婚生活。

虽然催产素在大部分胎生哺乳动物中是高度保守的,但口服却基本无效。而且,有研究显示催产素和信任之间存在相关性,但也有研究表明它不会让人改变态度。所以,如果之前两人的关系已经不好了,那催产素也就无力回天了。

除此之外,有研究发现,每天通过鼻腔吸入催产素的男性虽然社交能力没有得到增强,但是他会认为自己的妻子比之前更具魅力了,也更加渴望与妻子进行交流,这大概是分布在外周组织中的催产素发挥作用的一个好例子。

跨物种友谊

研究发现催产素既可以让没孩子的雌鼠化身“爱心妈妈”,也可以巩固人和宠物犬之间的跨物种友谊。

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当听到和母鼠分开的幼鼠发出的求救信号时,当过母亲的雌鼠会很快找到幼鼠,并将之叼回窝,而没有怀过孕的雌鼠则对其置之不理。但是,如果给这些没怀过孕的雌鼠注射催产素,它们也会开始回应幼鼠的求救,并把它们叼回窝里。这一结果表明,催产素可以快速改变雌鼠的大脑活动,让它们“母性大发”。

催产素的影响还可以跨越物种的界限。研究人员选择宠物犬和其主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宠物犬对主人的凝视会提升主人尿液中的催产素水平。宠物犬凝视主人的时间越长,主人尿液中催产素的含量就越高,而主人的催产素增加会让主人和宠物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这也会反过来增加宠物犬的催产素分泌。也就是说,宠物犬和主人之间会建立起一个由催产素介导的正反馈机制。在接下来的实验中,研究者发现如果给宠物犬的鼻子上喷上催产素,它凝视主人的时间也会变长。有趣的是,这一现象只出现在雌性犬身上。

与此不同的是,即使是从小养大的狼,当它们凝视主人时,主人尿液中的催产素水平也不会发生变化。研究人员认为对狗来说,凝视主人可能是其在驯化过程中的一种社会交流方式。狗会通过凝视来刺激主人的催产素释放,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最后人类和狗之间会建立起一个正反馈的催产素体系,而狼则可能将眼神接触当作威胁手段,而不是社会交流的方式。亲手养大的狼崽,长大后依然翻脸不认人,长成一头“白眼狼”。

催产素在主人与宠物狗之间起到的作用,和母亲与幼儿关系中的作用非常相似,这可能解释了有人所说的:“领养狗,也许是人类唯一可以选择亲人的机会。”

微量催产素 篇6

1.1 一般资料

2006年至2010年接受催产素点滴引产的92例病人进行宫颈评分、操作及效果评定。所有患者均无临产征兆, 以不同体征接受引产, 并选择同期自然引产92例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 引产方法

0.5%催产素每分钟8滴开始视宫颈强度和频率调节点滴速度, 每15分钟按等差级数的比例增加滴速, 直至最佳的有效宫缩 (每10分钟3次宫缩, 每次持续40~60s) , 最高达到2%, 32滴/min, 其间严密观察胎心变化。

1.2.2 标准

以Bishop评分判定宫颈成熟度, 引产4h内开始规律宫缩进入产程, 或停止点滴后24h内临产为引产成功。引产时间达4h, 浓度达2%, 每分钟32滴, 仍无有效宫缩, 连续2d不临产为引产失败。

2 结果

2.1 2组一般及产科情况

2组的一般情况基本相同;2组产科条件比较, 对照组优于引产组。

2.2 引产组引产指征、宫颈评分及成功率

2.2.1 引产指征92例中胎膜早破34例, 孕41周36例, 妊高症14例, 疑胎儿畸形、NST2次异常、孕40周及羊水指数9.7各2例。

2.2.2 宫颈评分与引产成功率的关系, 见表1, 宫颈评分>8者引产成功率100%, 评分5~8分仅为67%。

2.3 2组剖宫产指征分布引产组剖宫产指征较分散, 脐先露是B超怀疑脐带的问题, 因产中胎心监护 (OCT) 异常;低置胎盘的自然破水见血性羊水;引产失败为胎儿偏大引产2d失败, 术后证实诊断。社会因素是早破水1d, 家属要求手术。对照组主要以相对头盆不称为手术指征。2组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宫内窘迫无显著性差异, 而头盆不称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可见催产素引产并不增加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

2.4 2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

引产组平均出血量 (180.4mL) 多于对照组 (157.8mL) , 但两者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为2.17% (2/92) ,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34% (4/92) 也无差异, 表明催产素点滴引产不增加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如表2所示。

3 讨论

3.1 宫颈成熟的重要性

宫颈成熟度可直接影响催产素点滴的成败。过去认为宫颈在分娩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 即由子宫收缩使宫颈扩大和回缩。近年来研究证明, 宫颈在妊娠中并不是静止的, 而是受多种因子调节下逐步成熟的。见表1, 宫颈的不成熟可使引产失败后的剖宫产率增高。催产素点滴引产成功宫颈成熟是前提。

3.2 催产素的作用及选择

催产素是P肽激素, 其量随孕期增加而增加。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作用除了受催产素的浓度影响外, 还取决于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临床上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避免对母婴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在除外头盆不称后进行。只要选择病例合适, 在适当的时间进行催产素引产还是可以提高成功率, 减少剖宫产率的。

3.3 催产素引产的特点

催产素引产具有三性, 可调性、可监测性、可控性[1]。可调性是指通过输液泵给药, 可以准确及时调整催产素的浓度, 可监测性是指在引产的过程中输液泵反映药物滴数及用量, 胎心监护仪可监测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可控性指静脉给药可便于控制, 一旦宫缩过强或强制宫缩、胎儿宫内窘迫等发生, 可立即停止、减慢滴数调整治疗。催产素点滴引产的效果是肯定的, 尤其结合新的检测手段, 使催产素点滴变的更安全, 方便。由于不增加难产率, 对母婴的影响与自然临产者无差异, 故可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剖宫产中催产素的临床应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本院妇产科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36岁, 平均 (24.0±2.1) 岁;孕周31~42周, 平均34.5周。对照组患者年龄21~34岁, 平均 (23.0±2.7) 岁;孕周32~41周, 平均35.5周。首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有53例 (82.81%) , 第二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有11例 (17.18%) 。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进行详细的血压、体温等检查, 观察组患者术之前均采取静脉滴注5U催产素和5%葡萄糖500ml, 调节滴速8滴/min。观察患者的宫缩和新生儿胎心的变化调节滴速, 患者和新生儿正常情况下每隔15~20min调节滴速, 直到患者的宫缩次数为3次/10min, 每次的宫缩能在40s左右。在静脉滴注时先以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调整好滴速, 再加入5U催产素摇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适量的增减葡萄糖中催产素的浓度, 在患者的子宫有规律的宫缩时进行剖宫产手术。对照组患者经过术前各项检查后直接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术中、术后2h、术后2~24h的出血量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子宫口出现裂伤的有3例 (9.37%) , 新生儿发生窒息的为1例 (3.12%) , 未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对照组中子宫口出现裂伤的有17例 (53.12%) , 新生儿发生窒息的为9例 (28.12%) 。观察组32例剖宫产患者在术中、术后2h、术后2~24h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不同时间出血量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剖宫产手术能够有效的治疗抢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解决产妇因各种因素导致的难产, 对于患者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手段[3]。手术时存在一定的风险, 并且手术期间也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 术中的大出血就是剖宫产手术中最常见且严重的一种并发症, 其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子宫下段伤口断裂、凝血功能障碍和胎盘因素等。为了减少术中出血量, 减轻患者痛苦, 保证新生儿健康, 在术中可以使用催产素对术中出血量预防。催产素的注射时间能够影响患者术中的出血量, 传统手术是在新生儿娩出后, 利用静脉注射的方法注射, 催产素一般在5min内或是更长的时间才能会作用, 这时的子宫切口边缘血窦开放, 会增加出血量。而且在注射的催产素还没有起作用或是没有达到最佳效果时, 主刀医生大多不会等到胎盘自行剥离, 而是进行人工剥离胎盘, 会造成出血过多, 且患者术后易出现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4]。影响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另一个因素是子宫收缩乏力, 而在我国仍然有许多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大出血死亡的病例, 所以要对产后如何预防出血引起重视[5]。本研究观察组的32例剖宫产的患者在术前利用了静脉滴注的方法滴入催产素, 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在术后2h、2~24h的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 因此在术前注射催产素能有效预防术中和术后大出血。观察组剖宫产患者子宫口出现裂伤的有3例, 但经过治疗裂伤已基本痊愈;1例新生儿出现窒息, 经过抢救呼吸恢复正常, 患者在使用催产素时没有明显的出现呕吐、心率加快、恶心等不良反应。这表明在剖宫产手术中催产素的使用能有效的减少子宫出现裂伤和新生儿出现窒息的概率, 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也较小, 为患者减少了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在术中使用催产素时要注意, 要随时观测产妇和胎儿的身体体征, 每15min要对产妇宫缩频率、维持时间和强度进行测量, 要密切观察产妇的脉搏、血压和羊水的量、色等情况。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征差异适当调节催产素的剂量, 催产素剂量过少也会导致晚期的妊娠子宫破裂。如果为了控制产后的出血, 无限制的加大催产素的剂量, 会对患者产生较大的危险。

综上所述, 在剖宫产手术中运用催产素能有效的预防产后的大出血。具有疗效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较小、容易掌控、价格较低等优势, 催产素在临床上的使用能有效的降低新生儿的重度窒息率和子宫切口裂伤的发生率, 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

参考文献

[1] 文雪梅.剖宫产术中催产素静脉点滴预防产后出血126例分析[J].西藏医药杂志, 2012, 23 (4) :46-47.

[2] 毛晓玲, 龙红.择期剖宫产术前催产素刺激的临床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 2011, 28 (13) :87-88.

[3] 刘雁冰, 郭峻.剖宫产术中大出血35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8 (19) :34-35.

[4] 楚永红, 王燕.卡孕栓联合催产素在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3 (10) :84-85.

微量催产素 篇8

关键词:足月妊娠,引产,米索前列醇,催产素,宫颈评分

足月妊娠引产始终是产科医务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是产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以往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催产素, 但是长期临床使用结果显示其效果一般。目前米索前列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尤其在足月妊娠引产方面, 米索前列醇有软化宫颈、促进其成熟的作用, 并且能刺激子宫诱导宫缩, 从而达到缩短产程促进分娩的作用, 是临床应用中比较有效、简便易行的引产方法。我院自2010 年10 月至2011 年10 月对100 例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初产妇应用米索前列醇作为促宫颈成熟药物实施引产, 与传统的催产素组100 例进行了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10 月至2011 年10 月在我院分娩的200 例健康初产妇, 年龄21 ~ 34 岁, 孕周37 ~ 41+ 6周, 随机分为米索组和催产素组各100 例。

1. 2 用药方法

常规产科检查评估胎儿大小, 骨盆测量排除胎儿和骨盆因素可致难产, 宫颈评分后消毒窥器暴露宫颈, 将阴道穹窿分泌物用消毒棉球擦试干净, 再按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1]的要求使用, 将米索前列醇25μg放置于阴道后穹窿, 用软枕抬高臀部, 平卧半小时后起床活动。观察并记录用药后的反应, 如无宫缩, 间隔6 h后再次放置25μg, 每日总量不超过50μg。催产素组以催产素2.5 U加入5%葡萄糖液、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用生理盐水500 ml加催产素2.5 U, 以8滴·min-1速度开始静脉点滴, 根据宫缩调整滴速, 最大剂量不超过30滴·min-1。如仍未临产于次日再次宫颈评分, 重新用药, 累计5 U。以上两组在用药前后均不给予人工破膜、灌肠等促进产程的措施, 等有规律宫缩后用产程图来监测产程进展情况, 并定时听取胎心音、观察宫缩、宫口扩张、先露下降、羊水等情况, 必要时进行胎心监护。引产效果的评定以末次用药后24 h内临产并在48 h内分娩为引产成功。临产标准为产妇10 min内出现3次宫缩, 每次时间能持续约30 s同时伴有宫口扩张、胎儿先露下降。

1. 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引产效果比较

见表1。

两组引产效果相比较, 米索组成功率为95. 0% , 催产素组成功率68. 0%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24. 18, P < 0. 001) , 说明米索前列醇引产效果优于催产素。

2.2引产前宫颈评分与引产成功的关系

见表2。

宫颈评分≥7 时引产成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χ2= 3. 51, P = 0. 061) , 评分< 7 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χ2= 22. 52, P < 0. 001) , 说明米索前列醇在低宫颈评分中促宫颈成熟作用效果优于催产素。

3 讨论

米索前列醇为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1衍生物, 放入阴道后穹隆后药物逐渐溶化经阴道黏膜直接吸收, 可促进宫颈组织释放大量蛋白酶, 进而使胶原纤维降解、宫颈软化, 最终引起子宫肌肉收缩而达到分娩效果[2]。产生的子宫收缩同临产后自然收缩, 是足月妊娠引产中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因经阴道用药, 且剂量又小, 避免口服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米索前列醇有软化宫颈促进其成熟, 并且能刺激子宫诱导宫缩, 从而达到缩短产程促进分娩的作用, 这是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的优越性所在。催产素可以引起子宫体肌肉收缩, 间接影响宫颈成熟, 因此促宫颈成熟作用效果较差。此外, 催产素引产成功率低, 剖宫产率高, 究其原因与催产素引产几小时或十几小时卧床造成生活不便及心理上负担, 影响产程进展, 多数孕妇不愿坚持用药有关[3]。另外, 因催产素引产时需要静脉点滴, 还要有助产士专门看护, 增加了助产士的工作量。应用米索前列醇后, 产妇不需要在待产室留观可以在病房自由活动, 减轻了心理负担, 减少了助产士的工作量, 节省人力。能使产程明显缩短, 减少了产后24 h的出血量, 并且引产成功率也比催产素高, 减轻了孕妇因催产素引产而引起的疲劳、紧张, 减少了难产的几率。本研究结果显示, 米索组引产成功率达95%, 而催产素组引产成功率达6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米索前列醇在低宫颈评分中引产成功率达91.7%, 而催产素为52.7%,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 因此认为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是有效的, 但子宫收缩过频或过强有一定的发生率, 除在引产过程中加强监测, 适当处理外, 在给药时控制好药物剂量可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 (草案) [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8, 43 (1) :75-76.

[2]王泽华, 李慰玑, 欧阳为相, 等.米索前列醇促宫颈成熟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7, 32 (6) :326-328.

微量催产素 篇9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

产后阴道内出血量在24 h内达到500 m L即为产后出血,是产科最主要、最常见的并发症,好发于产后2 h和第三产程,其发生率高、危险性高,严重威胁孕妇的生命[1]。产后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宫缩无力[2]。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方法是产后及时促进子宫收缩,此方法可明显减少孕妇的死亡率[3]。本研究探讨了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分娩产妇300例,均为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宫缩无力状态,所有孕妇均经阴道分娩,单胎,胎儿体位正常,对米索前列醇无过敏现象等。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50例,年龄25~36岁,平均(26.7±4.4)岁,孕周37~41周,平均(38.9±2.1)周;对照组150例,年龄22~34岁,平均(25.6±4.9)岁,孕周38~42周,平均(39.2±2.3)周。两组患者年龄、孕周等均对实验结果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使用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方法:(1)在5%葡萄糖溶液中注入2~5 U催产素,稀释成500 mL,在第一产程时以8滴/min的速度注入宫缩无力患者体内,根据患者宫缩情况调整静滴速度;(2)分娩后,于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20 U催产素,稀释成500 mL,以50滴/min的速度注入产妇体内;(3)对产妇会阴处进行消毒、缝合。试验组使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方法:(1)在5%葡萄糖溶液中注入2~5 U催产素,稀释成500 mL,在第一产程时以8滴/min的速度注入宫缩无力患者体内,根据患者宫缩情况调整静滴速度;(2)产妇分娩后,在产妇肛门处塞入0.4 mg米索前列醇,同时于5%葡萄糖溶液中加入20 U催产素,稀释成500 mL,以50滴/min的速度注入产妇体内;(3)对产妇会阴处进行消毒、缝合。

产后出血量的收集方法:(1)产妇分娩后,待羊水流尽,在产妇臀部放入带有刻度的聚血器,测量至产后2 h;(2)产后2~24 h,在产妇臀部放置专用敷料,使用称重法测量出出血量。

评价标准:(1)有效:治疗后,产妇出血量<50 mL/h,其他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2)无效:治疗后,产妇出血量>50 mL/h,其他指标波动不大。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取进行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试验组第三产程时间、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产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产后出血是指孕妇分娩24 h其阴道内出血量达到500 mL以上,是产妇分娩时发生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4]。预防产后出血是减少孕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本研究收治分娩产妇300例,均为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宫缩无力状态,按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50例,使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状况,对照组150例,使用催产素预防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状况,分析、比较对两组患者分娩时间、产后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产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等指标,判断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第三产程分娩时间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产后不同时间段出血量、出血患者比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首选药物之一,其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可明显减少第三产程时间、产妇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秀红.护理干预对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3(10):99-100.

[2]朱东芳.小剂量米索前列醇联合催生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2):3088-3089.

[3]王周丽.米索前列醇联合催生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1,19(10):1699-1700.

微量催产素 篇10

【关键词】低位水囊;催产素;晚期引产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71-01

本文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两年间我院接收的待产孕妇300例,作为本次探讨低位水囊加催产素用于晚期引产的临床效果的研究对象,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两年间我院接收的待产孕妇300例为观察对象,孕妇均未发生子宫破裂以及软产道损伤等并发症,均为单活胎头位,并无阴道分娩禁忌,阴道分娩率为81%,无新生儿窒息情况。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妇150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7.8±4.2)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6±1.3)周;观察组孕妇150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7.7±4.6)岁,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40.2±1.4)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差异,可进行观察比较。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孕妇采用低位水囊加催产素进行引产[1]:在引产前一天21:30在产妇的宫腔内放置水囊,在放置水囊前,需要先进行常规的阴道和宫颈消毒,在水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50ml,让水囊处于孕妇宫下段宫颈内口位置,导管的尾端使用无菌手套包裹,产妇一般会有下腹坠胀感,有个别会出现不规律性宫缩现象。于第二天8:30对孕妇进行人工破膜,了解其羊水量和羊水性状,以尽早了解胎儿是否存在宫内缺氧情况,在宫膜破裂后加强宫缩,对孕妇的宫缩规律进行半小时的观察,若始终为无规律宫缩,则为产妇滴加催产素,5%gs500ml加上2.5u催产素,初始滴注速度为8滴每分钟,不断调节催产素的浓度以及静脉滴注速度,直到孕妇出现规律性宫缩,催产素的应用量需保持在10U以下。

对照组孕妇采用500ml的5%GS加2.5u催产素,以8滴每分钟的频率进行静脉滴注,并逐渐对催产素的浓度以及静脉滴注速度进行调节,直到孕妇出现规律性宫缩。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的引产成功率,产妇在放置水囊后24h内顺利分娩则为引产成功,产妇在放置水囊后超过24h完成分娩则为引产失败,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并观察使用方式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对以上收集到的两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統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的引产结果对比:具体情况如表1。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孕妇所产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对比: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如表2。两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4例胎儿窘迫,1例脐带脱垂;对照组有7例胎儿窘迫。

3 讨论

引产是一种晚期妊娠人工促产的方法[2]。低位水囊引产是将水囊置于产妇的宫颈之中,对孕妇的子宫下段以及子宫颈产生压迫作用,对宫颈管产生机械性刺激,促进宫颈局部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强胶原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的活性,加强其对胶原纤维的降解作用,促进宫内膜软化,诱导子宫收缩,让子宫下段的胎膜产生剥离,引起蜕膜细胞的融化和崩解,破坏细胞内的溶酶体,促进产妇机体内磷酸酯酶A2的释放,并让磷酸酯产生生化作用,使其形成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前列腺素能够增加产妇体内胶原酶的发热活性,让宫颈软化、变短,从而达到让宫口出现扩张的目的,进一步促进子宫缩,诱发产妇临产[3]。随着产妇产程的到来,其宫颈和阴道壁会受到水囊的压迫出现扩张,并将这种感觉传道给产妇的大脑,让垂体后叶神经束释放催产素,提高产妇血液循环中催产素的含量,加强宫缩,加快宫口扩张速度,水囊的可塑性、弹力、重力能够让其在宫缩宫口开大后逐渐被完整的排出产妇阴道,让产妇能够顺利分娩[4]。

相较于催产素引产,低位水囊加上少量催产素能够提高引产的成功率,且操作简单、安全,起效快,还不影响孕妇活动[5]。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低位水囊加催产素进行引产,其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低位水囊加催产素在孕妇晚期引产上具有极为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伟,沈丽,薛艳春.低位水囊加催产素用于晚期引产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25(33):105-106.

[2]李苑瑛.小水囊加催产素用于晚期引产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4(02):165-166.

[3]吴和萍,张爱莲.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用于晚期引产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23(20):163-164.

[4]唐俐,杨丽娟,王秀芹.低位水囊用于妊娠晚期引产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18(36):125-126.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我国润滑油技术发展方向 下一篇:润滑油生产技术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