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为人的美德

关键词: 尊重事实 自欺 诚者 之根

诚信为人的美德(精选6篇)

篇1:诚信为人的美德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阳光,诚信是清泉。因为诚信,我们甘于过粗茶淡饭的日子,不求要有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求真诚守信,求之不竭。诚信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你拥有了一切,但失去了它,那么你就犹如一具行尸走肉,因为虚荣只会扼杀你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你将被现实所淘汰,被唾骂所覆盖,你的心灵将蒙上尘埃,你的人生将走向尽头,你的精彩将从此结束,如果你是诚信的拥有者,那你就拥有了一切,它使你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真诚是增进友谊的补品,它滋润彼此的友谊之花;坦诚是搭建心灵桥梁的建筑师,它使心与心靠得更近。人无信而不立,信誉者融匪天下,无信者固步自封。那是发生在广东省化州市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彩票投注站林海燕因朋友委托她兑彩票,结果中了大奖,林海燕在500万巨奖面前毫不动心,巨奖分份不少地归属朋友,奏出了一曲“诚信”赞歌,“中国体彩发行诚信先进个人”称号。正是因为诚信,才使她的立业之路变得坦荡。当你迷茫的时候,诚信是远方的曙光,给予你信心,让你看到成功的希望;当你失落的时候,诚信是兴奋剂,让一切出现奇迹,让你看到事物的转机;当你在黑夜里摸索,不知所措的时候,诚信是一盏灯,为你点亮前行的道路。诚信真是太神奇了,它就像是一位魔法师,创造出世界一切奇迹,这是上帝对它所创造的人的一种赏赐,是多么珍贵,多么高尚的一种道德品质,是多么古老,多么令人钦佩的一种道德范畴。它是那样渺小又是那样伟大,它存在于无形中,是撑起灵魂的支架。冥冥之中,你可能会不知不觉的拥有它,也可能会失去它。裳甫说过:“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移,我有一位朋友,咱俩形影不离,差点就没穿同一条裤子了,是什么让我俩的友谊如此深厚。那是寒冬的天,我们约好一起写作业,可天公不作美,不一会儿下起了大雪,已经超过我俩约定的时间,可朋友还没有来,我以为她不会来了,这时,门铃响了,肩上飘满了白雪,正是她,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她的信守诺言使我俩的友谊更加牢固,要知道诚实守信,重在实践,贵在积累,勿以恶小而为之,去小恶而从善,积小善成大德。讲究诚信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

篇2:诚信为人的美德

康德曾经说过:“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 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夜晚的星空依旧灿烂,可内心的道德却需要我们再次呼唤,诚信就是其中之一。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李白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卢照邻说:“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这些言语处处体现着诚信的重要性。可见,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生活之浪 淘沥而出的赤纯之金。

流淌于千万华夏儿女身上的诚信之脉,更应在我们这些莘莘学子的身上得以弘扬。可现实却不尽人意,每逢考试,就会有弄虚作假的风气,弥漫在原本圣洁的学术殿堂。这种作弊行为不仅是对自身能力的否定,对学校求实精神的亵渎,更是毫无意义的。考试的本意 旨在对上一阶段学习效果的检测,反映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方法.端正态度,从而进行更好的学习。如果舍本逐末,只是为了得到漂亮的分数,逃避一时的难堪,而在人生的白纸上留下一个品格的污点,岂不是十分可惜?

如果说人生是一畔河岸,那么诚信就是清澈的流水,没有诚信,便没有了河畔的草长莺飞,没有了河中的鱼虾嬉戏,没有了生命的盎然诗意。人一旦没有了诚信,剩下的也只是一副没有灵魂的躯壳,永远得不到内心深处的踏实与宁静。

也许有的同学对考试没有自信,害怕成绩不理想。可是我要说,生命不可能在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何必为了一张带着面具的成绩单,丢掉心灵的纯洁与品格的正义。也许,一次真实的失败比虚伪的成功更有价值,更有鞭策我们奋发拼搏的力量。或许不能人人都成为优胜者,但人人都能成为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勇敢者。

篇3:为人处世的学问

我才16岁, 就有了一大堆说不清道不明的烦恼。

说起来, 还是转学后的事儿。到了新学校, 物是人非啊!一切都要重新适应, 可又谈何容易?

这里好像没几个同学跟我对脾气, 老师也因为我浓重的地方口音时不时说些有的没有的刺激我。可这是我的错吗?谁又能选择自己在哪儿出生, 在哪儿长大?

这样一来, 同学们也学起了我的口音, 在我面前怪腔怪调地说些插科打诨的话, 好几次听得我恨不能扑上去教训他们一顿。

我来这里三个多月了, 还是没交到什么朋友, 有时想想, 真后悔当初的决定。以为转入了重点中学,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结果呢……

我回家跟爸妈说了这些, 他们反倒责备我不会为人处世!真让我觉得委屈啊!

说真的, 我到现在都没弄明白什么叫为人处世, 又要怎么为人处世!天天姐姐, 你能跟我说说吗?

西河西河:

为人处世说起来的确不容易, 相信父母也跟你说过许多这方面的常情和道理。

就像人与人的相处, 有的人让你觉得很和善很亲切;有的人就是让你觉得别扭, 怎么也处不来。但你又说不出他哪里不好, 有时纯粹就是一种感觉。

每个人在你这么大的时候, 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惑, 不论是中途转学, 还是升入高校, 来到新的环境里, 内心的无助在所难免。

新的环境要接受你, 更在于你是否先接受了新的环境。

就像你说到的口音问题, 你说老师常说些话来刺激你, 其实那也不见得是刺激, 可能老师只是在打趣, 但因为你和老师还不熟悉, 还没有在心理上完全接受他这个人, 就把善意的笑话听成了恶意的取笑。而同学们的行为可能也是一回事, 如果你也是一笑置之, 可能就不会产生后来的隔阂了。

有些事就用笑容来化解, 不去在意, 不去多想, 很可能就不会变成烦恼了。

就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脾气, 你无法要求每个人都跟你情投意合, 但相信每个人都可能和你成为朋友, 就看你是否能处理好自己性格中尖锐的一面, 不与朋友产生矛盾, 而是更多的谦让和包容。相信只要你这样做, 任何人都会成为你的朋友。

为人处世是一门学问, 但它更取决于一个人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角度。多用亲切的态度对人, 多从对方的角度看事, 这样做的话, 为人处世也不会成为一件难事。

你说呢?

篇4:陈彪 仁德为人 诚信为业

茶茗之于人类犹如甘露之于桑蚕,已然不可或缺。中国西北民众就素有“宁有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然而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认识的深化,在当今茶叶的繁多系类中,黑茶成为新宠已成为共识。人们发现黑茶兼有防癌、减肥、延缓衰老等作用,更能增强大脑中枢神经活动的敏锐性,提高思考能力,而把这一福祉和超前理念真正植入东北大地的是辽宁唐人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彪。

以茶立业业亦兴

人生是一场博弈,不同的信念导演着不同的生存轨迹。陈彪亦非生而知之。1971年,他出生于辽宁省阜新市,在1992年在辽宁省广播中专毕业后,于1993年他带着中专的学历走进了辽宁省阜新市新电石厂,开始了他人生的奋斗之旅。阜新作为一个面临资源型工业转型的城市,时代改革的大潮在不断激荡着她的旧有体制,尽管当年陈彪精力充沛、雄姿英发,也没能幸免下岗失业的命运…….

改革洪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几多彷徨,几多无奈之余,陈彪曾说“我骨子里是个不服输的人”,正是这种塞北男儿的倔强品格,识时务者陈彪,终于略谙时代之真谛,在这大浪淘沙的形势下,只有激流勇进,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方能为俊杰。本着这一信念,尽管只有积攒的不多的钱,却有一身青春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他毅然决然闯云南,去投奔在那里做军人的叔叔。

然而,奋斗正未有穷期,人生路从未平坦;“因为我的叔叔在云南是军人,到云南后那里的生意应该比较好做”之常理并未显现,那时的陈彪艰苦地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然而血气方刚的他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刚开始时他想做医药或烟草,但出于对二者行业的不甚了解,最后放弃。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见到了以前一起做事业的同事,向他介绍了一种目前刚上市的黑茶。并向他透露了此茶的特殊功效……

俗话说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然而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仅有发现已远为不够,而是缺少为了某种发现脚踏实地去践行的人,而陈彪的可贵与成功之处恰在于此:他没有和机会擦肩而过,他认真地记住了这位同事的话。

阜新作为蒙古族集聚地区,这里的茶饮习俗与文化源远流长,陈彪作为塞北男儿,这一渊缘也流淌在他年青的血液中。于是,陈彪借助他对茶叶的灵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考查与研究。他发现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其独特的加工过程,尤其是微生物的参与使其具有特殊的中医药功效,其富含茶多糖类化合物被医学界认为可以调节体内糖代谢(防止糖尿病)、降血脂、血压、抗血凝、血栓、提高机体免疫力。

临床试验证明,黑茶之特殊功效显著,是其他茶类不可替代的。数百年来的历史也证明,它是边区牧民的生命之饮,“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这就是黑茶独特的药理功效的见证。黑茶还是一种低咖啡因的健康饮料(原料成熟度高,烘焙等因素),与可乐以及其它茶类相比,黑茶不影响睡眠,经常饮用,效果愈加。

如此天然饋赠,怎还能无动于衷?当他了解到黑茶如此珍贵,更感到使命在召唤。1998年,他最终选择了茶叶的行业。

在经过专心致志的学习研究后,他很快从一个外行人,变成了行业专家。

为了付诸实践,起初,经营小店,后来又于2000年在云南成立香香家园经贸有限公司。

一旦有了可能,他要首先回报思念已久的东北父老乡亲。闯荡多年,他终于在2001年回到辽宁省阜新市成立了荣德商行。主要经营方式是利用专卖店和批发。他把经营品种从原有的单一的红茶发展到黑茶、绿茶、茉莉花茶、铁观音等等,到2010年引进了黑茶系列,在原有基础上又扩大了经销网络。

为了把黑茶这一福祉向东北全境拓展,向国内外彰显我国作为茶叶王国的传统形象,他于是在2010年底,选址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沈阳,注册了“辽宁唐人茶业有限公司”。此时的陈彪雄心勃勃,立志要在茶业上干出一番事业。

以茶育德德宜馨

茶叶之于陈彪不仅仅是事业,还是他的哲学与宗教。他的人生观似乎从茶叶的品格中获得某种启示。茶叫人以气定神闲,越是浮躁及急功近利之心,越是品尝不到茶香,领略不出茶艺。茶从未像酒那样伤人肝脾,使人失德误事,而给予人的是清新健康和沁人心脾,这恐怕是中外古今茶道之真谛。同茶的朝夕相伴与厮守,使陈彪愈加爱茶敬茶,在饮酒上,他原本是一个豪饮之人,为了专心事茶,他毅然戒掉了多年的饮酒嗜好,他立志要像茶一样地立业事人。

产品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而企业的美誉度亦为企业的生命,这是陈彪一直恪守的为企之道。用陈彪的话说,一个企业产品的质量不好没人要,而一个企业没有德,人们照样不买账。而企业的美誉度往往是由企业真诚的待人之道换来的,因此,陈彪做事从不张扬,他认为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是行动;因此,他总是踏踏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待人,在平凡中现神奇,从点滴中见沧桑。

有一次,在合作伙伴韩总那里调一批货,货到仓库后的当晚在清点货物时,他发现对方调来的货物比货单上多了5000多元的货物。他考虑到这是对方的利益损失,第二天一上班,他便打电话告诉韩总调货中出现了的差错。最后陈彪将货物归还给韩总,韩总对他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2007年,他从朝阳市进了十组毛尖茶叶,时隔一个月后对账才发现,对方将货物的单价580元写成380元。发现此情况后,他立即打电话与对方进行核对,再次避免了对方由于疏忽而造成的损失。

他对于代理商与分销商的合作,从来都是把分销商的利益与方便放在第一位,因此,也导致目前他的分销队伍逐渐庞大,由原有的20—30人发展到目前的数百人的团队,照此下去,遍布东北全境各个角落将指日可待。

以茶化文文愈博

茶在我国历史的发展中,被誉为“国饮”的同时,就成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故而称“茶通六艺”。而作为一个从事茶业的企业,更不能偏废茶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内涵。陈彪作为一个当代茶人,更是深解其义。

企业发展靠管理,更靠文化,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为了正确引领企业发展方向。陈彪常说,“人的信仰可以各异,但重要的是要修心明智。”

基于这一深入认识,陈彪秉持传统文化的“仁德精神”,把“大德智善”、“德以载物、智以不惑、善以修身”等这些核心价值理念贯穿到员工日常工作、生活和思想修养教育中,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浇灌,使企业和员工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彪深谙为领导之道,重视对自己员工进行茶艺培训和生存之道的培养。他在公司立下规矩:无论一个人天赋的高低与本领的大小,只要你肯学认干,公司就聘用你。同时,陈彪还聘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到公司讲座,提高员工的政策法律水平和工作效率;聘请专家来公司举办素质培训和技能培训,传播传统文化,在员工当中形成钻研业务和文化的良好风气。与此同时,陈彪还对合作伙伴、经销商、经营者以及广大客户无偿地进行茶艺上的传授。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领头羊的他,陈彪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用自己的奋斗经历启示他的员工,只要你肯努力,就会改变命运,这是他自己的宝贵财富,更是留给年轻人创业奋斗的立身箴言!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国的茶艺文化,释放社会爱心,陈彪最近与辽宁省残疾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对该校的聋哑人进行茶艺培训;还组织了一个聋哑残疾人表演队,进行训练和培训,准备在各种展会上演出;还准备在该校开办茶艺培训课程。

篇5:诚信是为人之本的演讲稿

古语说得好:“诚信所至,金石为开。”一语道破天机,极为精妙地表述了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因此,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不管是同学朋友之间,还是在生意场上,都要始终如一地以诚为本,以信为根。惟有如此,友谊之花方可常开不凋,财富方可滚滚而至。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美德,在古代,以诚信受到赞誉的人和事不胜枚举。古时有一商人,从集市买回一头脚有伤的驴子,不料后来被儿子卖给别人,商人得知后非常气愤,于是找到那位买病驴的商人,说明缘由并拉回了驴子,因为他认为,以诚信为本,是做人也是做买卖的最不可丢弃的信条。

诚信是增进情感的润滑剂。在生活中,人们难免与邻里发生这样那样的误会,那么消除误会的最好方法就是以诚信待人,诚信是开启心灵之门的钥匙。只要我们以心换心,就会消除误会,增进情感。朋友受挫失落流泪时,你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劝慰的话语,也许会驱散朋友心中的乌云。朋友成功喜悦时,你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一句祝贺的话语,更能鼓励友人在以后的日子里一路走好。

诚信不但体现在朋友之间,更体现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它是一种社会公德。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加快,为了方便市民的出行,许多地方设立了无人售报亭、无人售票车、无人雨伞处。这些都市新风景既方便了群众,又检验了市民的社会公德。在这里有人买报刊杂志照样付款,坐车照样掏腰包,雨停后将伞及时送回。这些皆是于细微处所见的精神风貌。而有的人总要抛弃诚信,用卑劣的手段窃取一点蝇头小利,买报坐车不付钱,用伞不归还。因此,人不能丢掉这个包含在人字里的美德———诚信。

海量资料分享

诚信体现着一种精神,不只在人与人之间,还体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在撞机事件中,中方以真诚客观的态度对待此事,而美方却百般推托抵赖,致使事件久久不能解决;巴以双方的冲突,双方若能以诚信为本进行谈判,双方就不会有那么多无辜百姓遭难,世界也多了一片和平的空间。

诚信所至,金石为开。请不要丢弃诚信,它是为人之本,处世之根。

篇6:好为人师是一种美德一辩稿

孟子的一句“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使好为人师一词被误解了两千余年。在开始讨论之前,我想请在场各位首先抛开曾经对这一词语的偏见,让我们来思考“乐于把自己所知传递给他人”究竟是好是坏。开宗明义,“好”指的的是喜好,但不同于嗜,不是不分场合和时间的。而美德,是一个人格心理学概念,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都可称之为美德。我方认为好为人师是一种美德,理由如下。

首先,好为人师者时刻关注着身边人的需要,并主动提供帮助。他们是在他人有需要的情况下传递知识与经验,而不是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人都要前去教导一番,对于需求及时伸出援手,这样一种乐于助人的方式毋庸置疑是一种美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这个自私冷漠已经快成为人之常情的时代,有人愿意主动帮助你,毫无条件地跟你分享知识经验,我们更不应该对此现象抱着固有的成见,用较为保守地观点去扼杀这样一种善意的行为。

其次,好为人师让实施者与接收者者都能有所提升。好为人师者要为人师谈何容易,他们只有不断在道德、知识上完善自己,才有资格去影响人,教育人,潜移默化中他们自身不断提升。另外,对于动作的接收者,他们无非两种结果,其一,接受他人正确的观点,收获了经验知识,这样的结果皆大欢喜;其二,拒绝别人的意见,或是认为别人的意见不正确。即便如此,受者也有拒绝的权力,并且在此过程中也会有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好为人师之所以为世人诟病,问题出在大家对“好”的误解,提起好为人师脑海里出现的好像就是,一个狂妄自大的人在耳边喋喋不休,实则不然,好为人师者与普通人的区别绝不是点到为止与喋喋不休。一个光有为人师能力、却不好为人师的人,他根本不会去关注身边人的需要,也更不可能主动去帮助别人。而好为人师不同,正因为“好”他们时刻捕捉着“为师”的机会,他们关注着身边人的需要;只要他们认为别人需要帮助,他们都会乐意主动传授自己的知识,经验。是的,可能他们会判断失误,别人也许并不需要他的指教;他们也有可能会好心办坏事,甚至让人心生厌恶。可是我们为何要否认这份热情,为何要在冷漠的当下拒绝这份热情。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第一美德的作文 下一篇:浅谈中华的传统美德——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