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铜业公司原料检验专项检查汇报(精选1篇)
篇1:西南铜业公司原料检验专项检查汇报
西南铜业公司原料检验专项检查汇报
一、原料检验的制度建设工作
1、《精矿类原料验收、取样操作规程》中规定:3.3预检
指每车、每批次、每阶段取样前预先使用目测、手摸、物理外观、仪器等方法确定待检物料的水份、粒度、色差、品质等状态,尽早发现异常问题。2018年4月10日现场查看取样人员取样时,没看到物资管理中心取样人员对卸下的原料采用目测、手摸等检查,而是拌矿后就直接取样。
2、物资管理中心现场取样没有做到取监督样全覆盖,监督机制没有得到有效运行,没有起到相互监督作用,厚此薄彼惯性思维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身上都有体现,都认为内部系统的原料不需要取监督样,预检与监督取样存在走过场,执行不到位,风险防控意识淡漠。
3、物资管理中心现场取样人员,在没有其他方人员监督的情况下单方实施取样,没有建立现场准许取样工作和启动取样监督的联动机制。
4、汽车矿现场取样,物资管理中心取样人员没有和装载机驾驶员进行有效沟通,对有色差原料的均匀翻拌,其质量没有得到控制,所取样品代表性存在较大隐患。
二、人员配置和考核
5、物资管理中心和质检中心提供的人员配置表中看不出各岗位定岗定员情况,实际在岗人员情况。本部门员工、轮岗员工、劳务用工等,不同用工方式于重要岗位,其风险防控能力、工作质量、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等,不满足岗位操作稳定性、检验数据准确性和爱岗敬业奉献性。
三、工作质量控制
6、抽查2017年7月4日《质检中心原料水份测定原始记录》,存在同一天同一工作人员(蒋琴梅)对多个水份测定数据进行划改的情况。7、2018年4月10日现场查看阳极铜钻样过程中未加酒精,钻出的样品明显有大片状样品存在,违反“YS/T 1083-2015标准中:应保持钻头的锋利,并使用无水乙醇冷却钻头,防止钻屑氧化,钻屑应为扇形薄片状”的规定。
8、物资管理中心、质检中心没有建立定期对留样进行再测机制,没有过程监督,只是在后续出现异常后再对留样再测。
四、检斤衡器的管理情况
9、进一步健全衡器的比对,已有相同衡器之间比对,不同衡器之间 也应该比对,更好发挥衡器比对;应加大轨道衡计量准确性的比对。
10、火车轨道衡与周边居民、仓储公司及其他小工厂紧密接壤,处于全开放式状态;磅房人员离开后没有上锁,轨道衡检查通道未按要求上锁且仅有一把锁,火车轨道衡区域没有硬隔离,外来人员可以随意进入。该场所的严密性、封闭性、安全性十分重要,没有有效的管控和形成对外界的威慑。
五、原料检验工作风险防范制度建设和风控管理情况
11、质检部《取制样记录本》中“2018年2月28日迪庆—71、迪庆 —72、迪庆—66和2018年2月11日诚宇金精矿61—66以及2017 年12月17日狮子山—396、大红山—2885、大红山—2886”取样人 员只有1人签字,没有严格执行“《原料样品流转及数据审核管理办 法》中
三、样品管理3.1 取样时必须有两人以上方可操作”的要求。
12、抽查《原料验收异常记录》中发现“2017年6月4日大冶矿异 常只有问题描述,没有处理方案”,没有找到后续处理方案。
13、原始记录本存在大量划改痕迹,记录随意,而且很多没有在划改 处签字确认,存在很大风险。
14、质检中心加密和送样两项工作及岗位设置,都由同部门的两人 完成,虽有监控和上锁等措施,但是双人单锁、权利及信息较集中,熟知样品全部重要信息,存在泄密的较大风险。
15、原料的取样、制样、加密和送样操作方法过于单一,容易被不 法商人攻破,应当采用严谨、主动、灵活的多种方法加大防假打假 的力度。
六、原料检验工作的监督检查情况
16、保卫部原料取制样监控室工作台帐记录不完整、对问题描述 不规范,字体潦草不清楚。
17、公司层面的《铜精矿验收异常情况处置管理办法(暂行)》中,对参与的单位职责不清、任务不明。没有明确的监督职责和监督频次,每个单位各有相应的监督措施,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督检查体系及综合资源、完善整改、检查协调的机制。
18、原料检验工作由物资管理中心和质检中心分别完成,避免了一定的风险,但更应进一步加强自我监督检查工作。
七、其他
19、熔炼分厂负责监督取样,机制和制度的落实以及人员素质、技能等,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有效实施管控,同样为重要岗位关键环节人员。
20、现在使用的部分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版本署名与现在不一致,没有及时更新,与质量体系的建设脱钩,需要及时完善。
相关文章:
安徽拓展训练基地之秀水篇(心锐动力)02-12
安徽拓展训练基地哪家好02-12
龋齿治疗工作小结02-12
合肥职业培训学校简介02-12
前台试用期自我总结02-12
铜业加工贸易研究论文02-12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森林防火》02-12
铜业制造项目申请报告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