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重要经纬线(通用9篇)
篇1:高中地理重要经纬线
经纬线练习
一、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题号左侧!)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79°N,12°E)建成并投入使用。据此完成第1题。
1.估算黄河站至北极的距离约为
A.666千米B.1221千米C.2664千米D.3996千米
2.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20°W向北匀速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A.他们不可能相遇B.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远
C.他们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D.他们可在南极再相会
3.在地球仪上
A.所有经线均相互平行B.所有纬线形状均为半圆
C.所有经线均相交于南、北两极点D.所有纬线长度均相等
4.甲地位置40ºS、120ºE,乙地位置40ºN、20ºW,甲地在乙地的A.东北方B.西南方C.东南方D.西北方
图4中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的晨昏线,① 点以西是东半球,①点与②③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约是3330KM,回答5—7题。
5.图中③点的经度是④
A.160°EB.130°E
C.180°ED.170°W
6.此时北京时间是
A.15点20分 C.14点20分B.2点40分 D.3点20分
③② ① 7.图中④点的昼长约为
A.8小时 B.16小时C.6小时 D.12小时
8.某点以东为西半球,以西为东半球,以北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以南为温带地区,这点的地理以经纬度是
A.(180 °,23°26 ′N)B.(160°E,23°26 ′S)
C.(20°W,23°26 ′S)D.(0°,23°26 ′N)
9.有关纬线和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D)
A.任何地方,纬度差°的经线长都相等
B.经度差1°的纬线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
C.0°纬线的长度是0°经线的两倍多
D.任何纬线圈都长于任何经线圈
篇2:高中地理重要经纬线
——中国地形图,经纬线经过的地形。
纬线,【从左至右】
45°N:准格尔盆地、内蒙古盆地、大兴安岭、东北平原
40°N: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内蒙古高原、河套平原、太行山脉、辽东半岛、渤海35°N:昆仑山脉、青藏高原、秦岭、华北平原、黄海
30°N: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海22.5°N:云贵高原、南岭、东南丘陵、台湾海峡
经线【从上至下】
125°E:东北平原、黄海、东海
120°E:大兴安岭、渤海、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台湾海峡
115°E:内蒙古高原、太行山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南海110°E:内蒙古高原、阴山山脉、黄土高原、秦岭、巫山、琼州海峡、105°E: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秦岭、四川盆地、云贵高原、100°E:内蒙古高原、祁连山脉、青海湖、横断山脉、95°E::阿尔泰山脉、阿尔金山脉、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90°E: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雅鲁
藏布江、喜马拉雅山脉
85°E:额尔齐斯河、准格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河、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青藏
高原、冈底斯山脉、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
篇3:地理课导学案——利用经纬网定位
利用导学案, 设计地理活动, 能让学生边做边学, 创造高效课堂。
二、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如何利用经纬网判定位置, 是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地理教师经常反映, 课堂上反反复复讲过多少遍了, 初一学生还是很难学明白。为此我与几位地理教师共同研讨, 设计了这节导学案。
三、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做中循序渐进学会, 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学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 通过简易图自我寻找总结规律。掌握了规律, 难题自会迎刃而解。
四、本节课的设计内容:
学习目标:
1.会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或根据坐标描点。
2. 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
3. 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的相互位置。
重、难点:
让学生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教学。
五、导学过程:
前言:
同学们, 你们知道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轮船, 在辽阔天空中翱翔的飞机, 是如何来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吗?
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有无数条, 任意一点都有一条经线和纬线经过 (而且是唯一的) 。所以说给出任意一个地理坐标 (经度+纬度) 都能找到具体地点。我们就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它们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空、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 都有广泛用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认知经纬网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的报道后, 在地图上 (另找同学在地球仪上) 指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另找同学在地球仪上指出) 。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N、125.3°E。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的重要性。)
学习任务二:请同学先完成一些基本训练。阅读课本P7~8, 图册P6内容, 思考完成: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知识为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作准备。供学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 通过简易图自我寻找总结规律。)
(一)
1.
0°纬线又叫做___。它以北的纬度称___, 它以南的纬度称___。纬线指示___方向。
2.
0°经线又叫做___。它以东的经度称___, 它以西的经度称___。经线指示___方向。
3. 用英文字母的方式表示下列经纬度:
北纬30°___南纬23.5°___东经160°___西经20°___
[注意:定位时纬度必须标注南纬或北纬 (常用英文字母的方式表示) ;经度必须标注东经或西经 (常用英文字母的方式表示) ;赤道和本初子午线不要标注, 就是0°。]
4.
通过赤道可以把地球划分为___半球和___半球, 也就是说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___。
5.请看图完成任务:
在A图标出南北半球;总结出纬度的变化规律:
判定B图C图的纬度分别属于北纬还是南纬?写出理由。
(二)
1.
通过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可以把地球划分为___半球和___半球, 也就是说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___。
2.请在下图把160°E和20°W涂重色, 并标识出东西半球。
请你看上图总结出经度变化的规律:
3.请看图完成任务:
A图B图分别属于东经还是西经?写出理由。
4. 请结合上图判定以下经度的东西半球。
165°E———10°W——50°E———120°W———
学习任务三:读图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 (注意:首先纬度是北纬还是南纬, 再定东经或西经) 、半球位置、相互位置。
(设计意图:结合以上的基础知识和判定规律, 读图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测评价。)
1.写出A、B、C、D四地的地理坐标:
A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_
2.从东西半球看:A在_______半球, B在_______半球, C在______半球, D在______半球。
3.从南北半球看:A在_______半球, B在_______半球, C在_______半球, D在______半球。
4. 从方向上来看: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方向。C点位于D点的_________方向。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 让学生畅所欲言, 尊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表现。力求解决学生的困惑与质疑, 让所有学生都学会, 学明白。)
后记:传统教学中, 教师教得很多, 也教得很辛苦, 但是学生“不感冒”, 记不住、学不明白, 课堂效果不好。通过运用导学案, 设计层层深入的学习任务, 所有学生都在做中学, 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篇4:地理课导学案——利用经纬网定位
利用导学案,设计地理活动,能让学生边做边学,创造高效课堂。
二、本节课的设计意图:
如何利用经纬网判定位置,是地理教学的重难点。地理教师经常反映,课堂上反反复复讲过多少遍了,初一学生还是很难学明白。为此我与几位地理教师共同研讨,设计了这节导学案。
三、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做中循序渐进学会,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学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通过简易图自我寻找总结规律。掌握了规律,难题自会迎刃而解。
四、本节课的设计内容:
学习目标: 1.会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或根据坐标描点。
2.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
3.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的相互位置。
重、难点: 让学生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教学。
五、导学过程:
前言: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茫茫大海上航行的轮船,在辽阔天空中翱翔的飞机,是如何来确定它们的位置的吗?
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有无数条,任意一点都有一条经线和纬线经过(而且是唯一的)。所以说给出任意一个地理坐标(经度+纬度)都能找到具体地点。我们就可以利用经纬网来确定它们的位置。经纬网在军事、航空、航海、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认知经纬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8的报道后,在地图上(另找同学在地球仪上)指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另找同学在地球仪上指出)。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N、125.3°E。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在经纬网上找点的经纬网坐标的重要性。)
学习任务二:请同学先完成一些基本训练。阅读课本P7~8,图册P6内容,思考完成: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知识为会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和半球位置作准备。供学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通过简易图自我寻找总结规律。)
(一)1. 0°纬线又叫做______。它以北的纬度称______,它以南的纬度称______。纬线指示______方向。
2. 0°经线又叫做______。它以东的经度称______,它以西的经度称______。 经线指示______方向。
3. 用英文字母的方式表示下列经纬度:
北纬30°______南纬23.5°______东经160°______西经20°______
[注意:定位时纬度必须标注南纬或北纬(常用英文字母的方式表示);经度必须标注东经或西经(常用英文字母的方式表示);赤道和本初子午线不要标注,就是0°。]
4. 通过赤道可以把地球划分为______半球和______半球,也就是说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______。
5. 请看图完成任务:
在 A图标出南北半球; 总结出纬度的变化规律:
判定B图C图的纬度分别属于北纬还是南纬?写出理由。
(二)1.通过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可以把地球划分为______半球和______半球,也就是说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______。
2.请在下图把160°E和20°W涂重色,并标识出东西半球。
请你看上图总结出经度变化的规律:
3. 请看图完成任务:
A图B图分别属于东经还是西经?写出理由。
4.请结合上图判定以下经度的东西半球。
学习任务三:读图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注意:首先纬度是北纬还是南纬,再定东经或西经)、半球位置、相互位置。
(设计意图:结合以上的基础知识和判定规律,读图判断经纬网上各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测评价。)
1. 写出A、B、C、D四地的地理坐标: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 D
2. 从东西半球看:A 在_______半球, B在_______半球,C在______半球, D在______半球。
3. 从南北半球看:A 在_______半球,B在_______半球,C在_______半球,D在______半球。
4.从方向上来看:A点位于B点的_________方向。 C点位于D点的_________方向。
(设计意图:师生互动,让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表现。力求解决学生的困惑与质疑,让所有学生都学会,学明白。)
后记: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得很多,也教得很辛苦,但是学生“不感冒”,记不住、学不明白,课堂效果不好。通过运用导学案,设计层层深入的学习任务,所有学生都在做中学,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而且,过程中学生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判断南北纬和东西经的方法:向右手方向增大的经度数,就是东经度数;向左手方向增大的经度数,就是西经度数。向头的方向增大的纬度数,就是北纬度数;向脚的方向增大的纬度数,就是南纬度数。判断方法形象好记忆,学生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双方都觉得“教有所教”,“学有所学”。
E-mail:114153580@qq.com
编辑/岳凤
篇5:重要经纬线和知识点
1、0经线:北海、伦敦、英吉利海峡、伊比利亚半岛东侧、西非几内亚湾中部2、30E: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最北端、芬兰与俄罗斯的国界、黑海、小亚西亚半岛、地中海东部、尼罗河的西部附近、东非大裂谷、南非高原的东部3、60E:乌拉尔山脉、咸海、伊朗高原、阿富汗的国界、阿拉伯半岛最东侧、阿拉伯海4、90E:叶尼塞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东部、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阿尔金山、昆仑山东侧、柴达木盆地西侧、唐古拉山、雅鲁藏布江谷地、喜马拉雅山、不丹、孟加拉恒河河口5、100E: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6、110E:中西伯利亚高原、贝加尔湖东侧、蒙古高原、包头、东胜、黄土高原、渭河谷地、华山、汉江、神农架、巫峡、怀化、桂林、雷州半岛、琼州海峡、海南岛中部、加里曼丹岛中部、爪哇岛中部7、120E: 勒拿河西部、漠河西侧、大兴安岭、辽西走廊、秦皇岛、渤海中部、山东半岛中部、青岛、太湖、杭州、福州、台湾西侧及高雄、菲律宾群岛西侧、澳大利亚西侧8、150E:东西伯利亚山地、鄂霍次克海、千岛群岛中部、关岛、新几内亚岛东侧、澳大利亚东侧9、180:白领海峡以西、新西兰以东10、120W:北美西海岸、11、90W:哈德孙湾、苏必利尔湖西侧、密西西比河及河口、墨西哥湾中部、中美洲12、75W:拉布拉多半岛、五大湖东部、华盛顿东部、西印度群岛、安第斯山中部、南美洲最南端海岸、13、80W:拉布拉多半岛东侧、纽芬兰半岛西侧、南美洲中部
重要纬线:
1、0赤道:几内亚湾、刚果盆地、东非高原、马来群岛、安第斯山、亚马孙河口
2、北回归线:撒哈拉中部、尼罗河、红海、阿拉伯半岛北部、阿拉伯海、印度半岛北部、恒河河口、中南半岛、云南广西广东南部、台湾海峡、台湾岛中部、夏威夷群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南部、墨西哥高原、墨西哥湾中部。古巴以北3、30N:非洲地中海海岸、死海、苏伊士运河、西奈半岛、波斯湾北部、珠穆朗玛峰、青
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杭州湾南部、密西西比河口、4、40N:南欧三大半岛、土耳其海鲜、小亚细亚半岛、里海、图兰平原、帕米尔高原、塔
里木河、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大同、北京、秦皇岛、鸭绿江口、朝鲜半岛、日本海、本州岛、落基山、中央大平原、阿巴拉契亚山5、60N: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波罗的海、东欧平原、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
利亚山地、鄂霍次克海、勘察加半岛、白令海、阿拉斯加半岛、科迪勒拉山、中央大平原、哈德孙河、拉布拉多半岛、格陵兰岛南端
重要地理事物界线性的经纬线:
0°经线(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和法国)180°经线(白令海峡和新西兰)20°W和160°E(东、西半球界线)
确定极其重要地理事物范围的经纬线:
篇6:地球的形状和经纬网_地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树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
2.通过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长度关系,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
二、教学时间 约20分钟。
三、教具
地球仪、经纬网地球仪、地球卫星照片。
四、教学过程
师:我们从小学就了解地球的形状,但头脑中还要树立起科学的地球概念,如果我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该怎样回答?
生:是圆的„„,是球形的„„,像梨形„„ 师:最准确、最科学的回答是什么? 生:地球的形状是球形。
师:对,[画板图、画圆、圆心、圆半径]我们看,这是圆,有圆心、圆半径、圆周。[再画出赤道、极半径、赤道半径表示球形] 请看,这是球形,有球心、球半径和最大周长。圆是平面的,球是立体的,地球是球形。[出示地球仪]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它的球心、球半径和最大周长在哪里? 生:球心和球半径在球的里面,最大周长叫赤道,在地球仪的中部。
师:[指地球仪上赤道]对,地球的最大周长叫赤道。这是地球的两个端点,叫北极和南极,赤道正好在北极和南极的中间。[出示经纬网地球仪]地球的球心叫地心,球半径叫地球半径,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地心和地球半径了。[板书赤道、两极、极半径、赤道半径]从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叫作地球半径。其中,从地心到北极或南极的半径。叫极半径;从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点的半径,叫赤道半径。请大家思考它们各有多少条? 生:极半径有两条,赤道半径有无数条。
师:对,大家想得很好。那么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长度同地球形状有什么关系?如果二者相等,地球是什么形状? 生:地球是正球体。
师:对,如果极半径大于赤道半径呢? 生:是两极之间长的椭球体。
师:对,但这不符合实际情况,地球实际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因此极半径和赤道半径哪个长一些?
生:极半径短一些,赤道半径长一些。
师:对,请看课本上图书所注的具体数字。二者相差多少千米?[学生看书] 生:赤道半径6378.2千米,极半径6356.8千米,两者相差21.4千米。
师:很好,大家计算出极半径略短于赤道半径,[板书6378.2,6356.8]说明地球形状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这里的“稍”和“略”说明差得不多,几乎看不出扁了多少。因为6300多千米只差21千米,约为1/300,我们说地球是扁圆的、像桔子或像梨形都是不科学的。[出示卫星照片]请看,这是从36000千米高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你能看出它扁了多少吗?
生:看不出来。
师:对,所以我们画出地球的图或做出的地球模型都是正球体。
篇7:高中地理重要经纬线
一、社团名称:
经纬地理学社
二、社团性质:
经纬地理学社是隶属于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的非盈利行社团,分属文化交流类。
三、社团宗旨:
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家对地理的兴趣,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致力于为喜爱地理的同学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为对地理知识不甚了解的同学搭建一个进入地理世界的桥梁。
四、社团口号:
亲近自然感悟人文
五、活动范围:
经纬学社主要负责举办一些与地理通识教育有关的活动,并邀请其他高校地理专业老师来学校开展公益性讲座,同时定期组织同学们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六、社团机构:
经纬地理学社由社长领导,其下设有副社长、公关部、行政策划部、学术部,各部门具体分工如下:
社长:主要负责经纬地理学社的整体工作,指导各部门工作的开展,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具体职能如下:
1、代表经纬地理学社参加各种大型会议与活动;
2、负责向学院、校社联汇报工作;
3、修改经纬地理学社的规章制度,指定学期目标及任务;
4、统筹学社人员安排和活动安排。
副社长:主要负责辅助社长职能的行使与工作的开展,处理好学社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其具体职能如下:
1、定期召开部长例会;
2、协调各部门之间关系,定期组织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会;
3、社长外出时,代替社长参加各种大型会议与活动;
4、做好平时的日常监督管理;
5、学期末对干事和社团做最后的评定。
公关部:主要负责经纬地理学社的活动的宣传工作以及与其他社团组织或校外商家的联系工作,为学社拉取赞助,是经纬地理学社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其具体职能如下:
1、通过制作海报、彩喷等宣传工具,对外宣传学社近期的工作情况;
2、负责学社举办活动时现场的场景设计与布置工作;
3、负责学社对外宣传的一切道具的制作;
4、通过赞助等方式,为学社提供活动所需的资金;
5、定期与校其他社团交流,扩大学社的影响力。
行政策划部:主要负责经纬地理学社的日常行政事物以及举办活动的策划的撰写和组织安排工作。其具体职能如下:
1、撰写学社举办的活动的策划;
2、向社长推荐学社可以或应该举办的,并且能够体现学社特色的活动;
3、活动举办后,负责撰写活动总结;
4、做好档案、资料及日常文件的分类整理工作和做好每次例会的考评;
5、更新社团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以保信息畅通。
学术部:主要负责联系相关老师,为社团活动提供知识理论支持,丰富社团学术氛围。其主要职能如下:
1、为社团开展学术报告会联系相关老师,促进良好的校园地理学术氛围的营造;
2、为社团活动提供地理知识支持,寓教于乐,学乐相融;
3、负责与其他同类社团或地理类组织机构沟通与开展交流活动;
4、坚持定期向同学们宣传地理相关的知识等。
七、学社成员:
经纬地理学社主要由南京财经大学对地理学科感兴趣的学生组成,其他学校的学生经过相关人员的介绍也可加入。
八、学社成员的权利与义务:
(一)成员的权利:
1、享有学社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享有监督学社履行其职责的权利;
3、享有参加学社举办的活动的权利;
4、享有对学社提出批评与建议的权利。
(二)成员的义务:
1、承认学社的章程,并按照学社的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2、不得破坏学社的声誉,自觉维护学社的合法权益;
3、积极参加学社举办的各种活动。
九、奖惩制度:
1、凡拥护学社利益,热心工作,并取得不错成绩的成员,将授予“优秀社员”称号。
2、凡对学社工作热心,认真负责,为学社作出突出贡献的干部成员,将授予“优秀学生社团干部”称号。
3、凡两次以上无故不参加学社大会、损害学社利益和声誉、不遵守学社章程、工作不负责者,给予批评、警告、退社等处分。
十、章程的制定和修改:
(一)章程的制度:
《经纬地理学社章程》经过理事会商讨并达成一致后制定,并在学社成立后正式生效。
(二)章程的修改:
《经纬地理学社章程》在正式实施后,如有需要改进的地方,经过理事会商讨决定后向全体成员公布,经过2/3成员同意即可对《经纬地理学社章程》进行相应的修改。
注:本章程是学社活动工作的原则和依据,也是学社成员根据实践总结归纳而来的经验结晶,每届成员都权利和义务对章程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
篇8:高中地理重要经纬线
制作材料:
(每位学生一只乒乓球、一根铁丝,另外还有圆规,圆珠笔(红色)及铅笔等)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已从课本上初步了解了地轴、赤道、两极、经线,纬线的概念,也从地球仪上观察了经线和纬线的特点,那末,同学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和特点了呢?你们能否利用这些概念自己制作小地球仪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小地球仪的制作。
教师:现在同学们每人手里有一只乒乓球、一根铁丝,还有圆规、红笔和铅笔。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如何在乒乓球上画出赤道?
学生:(指乒乓球接缝处):中间这一条就是赤道。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赤道是中间最大的圆圈。
教师:对,利用赤道的概念,赤道是到南、北极距离相等的最大的圆圈。因此可以利用乒乓球两半球的接缝作为赤道。现在,我们用红笔来把赤道描出来。
(教师把学生已画好赤道的乒乓球拿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教师:画好了赤道,老师要求第二步画经线,我请同学一起想办法如何画经线?用什么工具?
学生:圆规。
教师:有同学提议用圆规,怎么画?
(学生尝试后发现不能画经线)
教师:想一想经线的概念?
学生:连接南北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
学生:我想到了,可以用铁丝画经线。
……
教师(指屏幕):我们把画好的经线圈标为0°经线和180°经线,那么90°E和90°W经线圈又该如何画呢?
学生:将铁丝圈再转一转,与赤道垂直。
教师:就请你来给大家演示。
(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边画边演示)
教师:这条经线圈与刚刚我们画好的0°和180°经线圈是什么关系?
学生:垂直。
……
教师:我们已完成了二个步骤,第三步我们来找两极。哪位同学能找到两极在哪里?
学生(指乒乓球):两个经线圈的交点就是南北极。
教师:是不是与赤道的交点?
学生:不是的,是两个经线圈的交点。
教师:为什么这就是两极呢?
学生:因为两极是所有经线的交点。
教师:对,同学们能够运用概念,很好,下一步我们来画纬线。纬线的定义是什么?
学生: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教师:怎么画呢?
学生:用圆规。
教师:好的,有同学想到了用圆规,哪里为圆心呢?
学生:南极和北极。
(教师把完成的“地球仪”都放到投影仪上展示)教师:请两个同学来评价一下,哪几个做得比较好?
(学生挑选出几个)
教师:你们说说为什么比较好?
学生:好看。
学生:经度、纬度标出来了。
学生:经线与赤道垂直。
学生:纬线与赤道平行。
篇9:高中地理重要经纬线
【摘要】就高中地理教学来说,地图在其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地图,能够很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事物空间分布,还能够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来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地理问题等。本文主要阐述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的必要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让学生在地图上确定事物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变化形态和相互关系;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地图;高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自然现象与社会经济现象的结构、空间分布、相互联系以及人地关系的知识。地图是高中地理教学中最形象、直观的教学媒体。在空间地理信息的传递上,地图具有文字和语言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式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只要使教材和地图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做到概念深刻,生动具体,这样能很好帮助学生记忆、理解,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在生活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地图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地图可以确定教材中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各种地理分布知识。譬如,我们学习一个地区时,首先运用地图指出这个地区的经纬度和相对位置,用以形成关于这个地区的空间概念;进而利用专门地图,了解出这个地区的气候、河湖、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矿产资源的分布和主要城市的地理分布及其海拔高度等,然后在对应地图中找出规律,得出这个分布规律。根据我国地形丰富多样、呈阶梯状分布、地势西高东低、山区面积广大等的基本特征,再结合地图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水能资源、大河流向及气候的影响。
由此可知,应用地图既可以让我们对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一目了然,又可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二)通过地图可以更好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
有人称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可以以无声的语言让学生加强理解记忆课文内容,以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成因和分布。例如,关于西北的地貌特征内容,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川西滇西山地自北而南的走向清晰地反映了山脊线、高原面和谷地海拔沿同一方向递降的特点。地势起伏之大也为其他各区所罕见,最大高差相差近7500m。西南区降水丰富,河流湖泊众多,地表水较为丰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元江和珠江七大水系。大河多为过境河,且其中不乏国际河流。长江、珠江两水系共占全西南面积的 81.28%,居于主导地位。这些特征在西北地区地形图可以一一找出。得出由于该地区东西跨越的经度很广,东部距海近,水汽较充足,因而降水丰富。因此,地图有助于阐明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分布、成因的
规律性。
(三)地图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地理区时、地理空间、地形地貌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借助地图就可以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况下,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习惯。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既可以归纳各种地理信息和地理要素,进而形成良好的积累,当积累达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
地图作为地理信息的直观表达,可以用最为简明的图画表达丰富多样的地理信息。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学习地图为契机,培养他们良好的识图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效率,而且还能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地图有助于了解历史和爱国教育
在地图上可以了解到因朝代的更迭对应的疆土发生的变化以及板块运动所引起的地貌变化。也可以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物产资源、森林和草原等,这些都可以激发热爱祖国的热情。
(五)地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地理知识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其中,自然地理包含了众多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们看来都是乏味无聊的,加上自然地理相对来说晦涩难懂,因此他们很难产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甚至想到地理就头脑发胀,他们自然不会主动去学习地理。
但是借助地图之后,自然地理就能够客观地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能够将晦涩的知识以地图的进行解释和说明,这就为地理课堂带来更加
直观和趣味性的氛围,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地理知识,容易产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教学中致使读图能力弱的原因
(一)教学环境有限、方法陈旧。
首先,在地理教学中,由于缺少专题挂图,且部分挂图因图幅所限,致使很多学生离挂图稍远就看不太清。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带领学生读图、分析图,学生只能在下面揣摩。其次,在传统地理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独自操控着整个教学过程,致使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只能被动的紧跟老师的思路走,不会跟或跟不上的学生就会掉下队来,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最终会演变为“学困生”。
(二)教学内容与生活脱离。
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理论在走向生活中展现出来,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符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的新教学理念。就拿“工业区位选择”来说,课堂上假设让学生自己当老板去选择自己的工业区位,学生都会纷纷说出自己对区位的大致要求,细听可以发现学生们所说的区位条件和我们教材上的基本相同,然后教师再加以归纳即可,这样做肯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愿意学习地理、分析地图。
(三)对地图重视不够。
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谈话等方式,发现部分同学对地图不够重视,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总以为考前背背书就
行了,不注重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实际学习中对读图、用图甚感困惑,缺少读图意识,没有用图习惯,这严重违反了地理教学的规律。也有部分同学虽然了解了地图的重要性,但因基础知识欠缺,使他们对地图“一知半解”,连最基本、最起码的地理轮廓图都不知道从哪里着手,面对地图只能一脸茫然,更不用说分析地图、运用地图这种高层次的要求了。
三、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读图兴趣,让读图成为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授课中,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拿出来让学生感知,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分布的地区,学生听起来会津津有味,日积月累学生便对地图有了感性认识,不但知道了地区的地理位置,还意识到我们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学生有了读图的兴趣,让读图成为一种习惯便成为可能,为了培养这种习惯,我在教室内张贴了世界政区图和中国政区图,课余时间,学生有意无意就会看一看,这对地理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提供读图方法,加强指导。
养成了运用地图的习惯还不够,在教学中,我们还得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地图,获取所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让学生明确并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正如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使用地图的工具及方法,我们的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2.关注学生用图的技能。首先要读图名,了解该图要表示的主要内容;其次是根据经纬网确定各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范围,根据等高线原理
看出地面的起伏,地形的种类等;第三步才是地理主要分布规律的读取或地理成因的分析。此时,要特别注意读取图中的各种数据,对于复杂的插图,还要善于将其分解或化简,使其易于掌握,教学中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读出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
(1)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示意图;
(2)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达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人口增长图等;
(3)根据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
3.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
(1)文字语言向形象化语言的转化。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
(2)地图、课文相互转化。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地图理解课文内容,借助地图回忆思考、表述地理知识。
(三)温故知新,及时总结。
由于人的学习不可能过目不忘,大部分人不可能做到学过一次就能终身不忘,这就需要学生经常看图、练图,对于考试大纲中列出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做题中的易错点,应进行针对性的专项练习,把学生容易出
错或看不懂的图形再拿出来进行专项总结,告诉学生阅读这些图形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具体情况,在考试前再把一些自己不会的专题图拿出来反复认识、及时总结,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这样的学习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元化展示地图。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课堂上仅用两张单一的地理挂图上课,就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了。在日益网络化的今天,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学,将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太阳光照图等以课件的形式直观、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图、文、声并茂,不仅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而且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的明显得提升。【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高速公路运营单位档案管理现状与思考——以少洛高速公路为例02-04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公司02-04
沪杭甬八车道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初探02-04
高速公路PPP项目运营移交方案02-04
宿舍改造项目施工方案02-04
高中地理经纬线练习02-04
浅谈电子经纬仪在产建工程监理中的应用02-04
经纬线教学设计02-04
电子经纬仪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