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穿刺采血流程标准

关键词: 采血 静脉 穿刺

静脉穿刺采血流程标准(通用12篇)

篇1:静脉穿刺采血流程标准

静脉采血技术(外周静脉)

【目的】

静脉血标本的采集 【禁忌证】

局部感染、静脉炎、血管硬化者,躁动不能合作的病人也相对禁忌,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后进行。

【物品准备】

治疗盘内准备:安尔碘或碘伏、棉签、止血带、治疗巾、5-10ml注射器2具、标本容器、试管架、检验单;治疗车一侧放手消毒液;治疗车底层:锐器盒、医疗垃圾容器、止血带消毒容器等。

【操作步骤】

1、评估

1)了解病情,认真观察局部皮肤、血管状况;

2)了解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例如是否空腹等; 3)解释采血目的、方法,指导配合。

2、操作要点

1)1.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床旁。

2)核对医嘱、检验单,确定检验项目、抽血量,容器与标签是否正确;再次核对床号、姓名。

3)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

4)露出患者手臂,手臂下垫治疗巾,选择静脉,于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处扎紧止血带,并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5)消毒3 遍,消毒范围 6-8cm。待上一次消毒干后再次消毒。6)在穿刺部位下方,以左手拇指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度一30度进针,见回血后将针头略放平,稍前行 固定不动,抽血至需要量。

7)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以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并指导患者前臂屈曲压迫3~5分钟。

8)取血标本时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内,切勿将泡沫注入,避免振荡,以免溶血。

9)如系抗凝试管,应在双手内轻轻转动,以防凝固。

10)如系液体培养基,应使血液与培养液混匀,并在血液注入培养瓶前后,用消毒液消毒瓶口。

11)再次检查病人穿刺处是否已止血,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撤去治疗巾和止血带,整理床单位,观察并询问病人的感觉。12)将标本容器和检验单放置妥当,及时送检。

13)正确处理物品(符合“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消毒”)14)洗手或进行手消毒。【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制度。

2、采集标本的方法、量、和时间要准确。做生化检验,应在清晨空腹时采血,应事先通知患者,抽血前勿进食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3、不宜在输液、输血的手臂采血,严禁在输液、输血针头处抽取血标本,最好在对侧肢体采集。

4、需要抗凝的血标本,应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5、血培养标本应注入无菌容器内,不可混入消毒剂、防腐剂及药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篇2:静脉穿刺采血流程标准

【摘 要】婴儿的静脉采血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操作,它不仅要求采血护士具备娴熟的穿刺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关键字】股静脉穿刺;婴儿;采血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515-01

在临床工作中,患儿静脉采集血液标本时,护士常规选择周围静脉,但如果是休克病人,因外周血液循环差,不易找到较充盈的静脉血管,还有一些是肥胖患儿和长期输液的患儿也很难在周围静脉找到可采血的静脉血管,又如在患儿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为明确诊断治疗,争取抢救时机也常需要静脉采血以协助诊断。在采集血标本时患儿易长时间挣扎啼哭,不配合,造成过度通气,血中PCO2量非病理性下降“)。尤其是新生儿、早产儿足部采血末梢循环差,由于血量不足反复针刺,增加新生儿、早产儿皮肤损伤,再加上患儿哭闹,以致造成采血困难、采集血液量不够,易造成血液溶血,延误病情的诊断、治疗和抢救,针对以上情况选择股静脉采血可以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和争取抢救时间,现将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体会总结如下: 基本操作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暴露腹股沟,大腿外转与躯干成45°角,小腿变曲与大腿成90°角,臀部垫高,使腹股沟表现展平。常规消毒皮肤及术者左手食指,在腹股沟中内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后,右手持注射器,自股动脉内侧0.5cm处垂直刺入,然后逐渐提针并同时抽吸注射器活塞,见有回血后立即停止提针并固定针头,抽足所需血量,拔出针头,以干棉球按压穿刺处数分钟,防止出血及局部血肿。注意事项

2.1 熟悉股静脉的解剖位置,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

2.1.1 触摸股动脉搏动点,股静脉在股三角区,位于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如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和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股动脉的内侧0.5cm处。首先要准确触摸股动脉搏动点,摸搏动点时要精力集中,有耐心。

2.1.2 进针的部位首先要触及股动脉搏动点,根据股动脉搏动点结合患儿年龄、体形选择股静脉的进针部位。一般的,1岁以内应在腹股沟线略偏内、靠近搏动点的位置进针;2~3岁患儿在腹股沟的正中位置,食指触及搏动点的内下0.2cm处进针;3岁以上患儿进针位置在腹股沟中线略偏外处,在触及搏动点内下0.3~0.4cm处。但由于过胖或严重哭闹的患儿、新生儿触不清或触不到搏动点的位置时,在腹股沟处轻摸可摸到一个不明显的凹陷,以此处为进针点,采用7号针头进行穿刺。

2.1.3 进针的深度不论患儿胖瘦或新生儿,一定要使穿刺针尖触到股骨上,如穿刺进去后无触到股骨上的感觉就往回抽血,则不宜成功。

2.2 对患儿采取的措施

2.2.1 安抚患儿婴幼儿情绪变化较快,对情感反应较敏感,因此在穿刺前护士以亲切的语言、温柔的动作来安抚患儿,使患儿产生一种安全感。比如,穿刺前抱起患儿,轻轻拍其背部,与其轻声交谈,或唱儿歌等方法,均可有效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2.2.2 穿刺成功后要精心护理要向患儿家属交待清楚按压针眼的注意事项,避免穿刺侧腿过早有过度用力动作,比如蹬腿、站立等。

2.3 作好患儿家属工作

2.3.1 穿刺前耐心向家属解释向其简单讲解有关股静脉抽血的知识,让家属了解股静脉穿刺并非想象的那样可怕和痛苦,解释“只是针尖进人皮肤时稍痛,进入血管后就不痛了”。若有些家属还是紧张,可告诉家属对我们的操作放心,并请家属在治疗室外等候。

2.3.2 变换穿刺对象的次序在遇到股静脉穿刺困难的患儿时,可先选择年龄稍大一些的能够清晰地摸到股动脉搏动或体质较瘦弱的患儿先进行静脉穿刺,这样可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的几率,增强患儿家属对护士操作技术的信任,同时也可增加护士操作时的信心。

2.4 充分做好穿刺前准备工作

2.4.1 摆好体位,置患儿于仰卧位,使一条腿伸直,准备穿刺侧的脚后跟抵在对侧腿的膝部内侧,使大腿呈外旋外展位,同时垫高采血侧臀部。

2.4.2 穿刺前要充分固定患儿可由一人从患儿头侧用双手夹紧患儿双臂及胯部,另一人双手固定住患儿膝盖。

2.4.3 穿刺成功见有暗红色血液抽出时,要继续固定好患儿,以免患儿翻动使针尖刺破血管或滑出血管外。

参考文献:

篇3:静脉穿刺采血失败38例分析

自我国从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 我市的无偿采血工作已经由街头宣传采血取代了依靠单位组织集体献血的方式, 由坐等靠变为走出去, 请进来, 主动宣传《献血法》, 为广大人民了解《献血法》, 激发献血热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站无偿血液采集量, 由刚建站时的半吨一吨达到如今的十二吨多。这就给血液采集的工作人员献血服务尤其是静脉穿刺术有了更高的要求。

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 笔者共接待献血者2987人次, 共有38例献血者在给予采血时因为各种情况而静脉穿刺失败。这38例献血者都为第一次献血, 女性占32例, 其中18~25岁占12例, 26~35岁11例, 36~55岁9例;男性占6例, 其中18~25岁4例, 26~55岁2例。探究其穿刺失败原因不外有以下几点。

1. 许多献血者对“针头”感到害怕, 事实上一些人害怕一些很小的针头甚至于对照片上的针头也会感到害怕。

当看见采血针头粗大时, 更加紧张害怕, 这样容易造成采血的血管收缩痉挛, 从而导致在进行采血操作时进针极易穿透血管壁, 引起皮下血肿而血流不畅, 导致穿刺失败。男性献血者有5例, 女性献血者有21例出现这种现象, 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2. 进行静脉穿刺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抽血操作时精神不佳或过度疲

劳而导致精力不集中, 采血技术不过关, 导致5例女性献血者不舒服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昏过去而导致血液采集失败。

3. 采血者所选穿刺静脉血管欠妥或献血者的静脉条件较差。

选择的静脉血管偏细, 弹性差, 血管壁薄, 血管位置较深或所选血管可固定性差等因素, 导致3例女性献血者和1例男性献血者静脉穿刺采血失败。并有2例女性献血者第2次静脉穿刺失败。

4. 年龄性别因素的差异, 也是导致静脉穿刺采血失败的原因之一。

特别是18~24岁的年轻女性, 在献血前的健康咨询中, 有些人会隐瞒不适合献血的实情, 有2例女性献血者正在进行节食减肥或正处于月经期等而导致采血失败。

5. 预防心得:

(1) 选择适当的静脉可保证进行一次干净利落的静脉穿刺术, 必须对献血者就静脉穿刺术的操作作适当的解释, 确保献血者对你的信任和尊敬。选择的静脉必须有足够的直径, 饱满有充分的组织支撑, 以确保在整个采血过程中静脉穿刺针的位置顾定。最清晰可见的静脉并不一定是最合适的, 因为最表浅的静脉常常太窄。若献血者街头献血随意性大, 血管充盈度较差, 可嘱献血者饮水500毫升左右20分钟后再献血, 这样可增加血容量, 提高血管的充盈度。肥胖献血者宜选择直且弹性好的静脉血管, 用手指触摸血管, 确定血管的深浅度利于穿刺的成功。体型偏瘦的献血者因其皮下脂肪少血管不宜固定, 进行穿刺时, 最好两位采血者相互配合完成, 一位协助固定血管, 另一位完成静脉穿刺, 这样可以减少对献血者的不必要的痛苦。 (2) 在进行静脉穿刺采血时, 采血者应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 首先向献血者表示问候, 并在选择静脉的过程中简单的询问几个问题以便发现潜在的问题:如你以前献过血吗?你现在身体好吗?以前采血时发生过什么问题吗?尽力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选静脉时, 用压脉带系在肘部上端6厘米处, 并要求献血者握紧拳头, 检查和触摸肘窝处的静脉, 选择合适的。处于节食状态下的女性应在正常饮食后方再献血, 避免月经期献血, 鼓励健康的人群献血。 (3) 如果遇到献血者发生眩晕, 应立即拔针, 让献血者平卧休息, 必要时指压从中和合谷穴, 若因低血糖诱发眩晕, 可立即让献血者口服糖水, 并及时呼叫医师。 (4) 有一些失败的静脉穿刺并不是操作人员所引起的, 它可能是由于设计较差且钝的针头引起的, 笔者并没有碰到, 但是在采集血液前检查针头是重要的步骤。

篇4: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

Small vein bloo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retrograde puncture

Zhuo Wan-ping

【Abstract】Objective:The goal venula goes against the flow the puncture to pick the blood in clinical the application. The method uses the hand and foot venula to go against the flow the puncture to pick the blood, the observation picks the blood success ratio, the atonement convention method insufficiency. The result goes against the flow the puncture 50 examples, the success ratio 98%, failure rate 2%. The conclusion venula goes against the flow the puncture to pick the blood to be possible to enhance picks the blood success ratio.

【Keywords】 The venula goes against the flow the puncture to pick blood 静脉采血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护理技术操作中,常用的采血方法是采取向心方向静脉穿刺,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静脉采血经常选择肘正中静脉等较大静脉,对一般患者来说是适用的,成功率也比较高,但对部分急、危、重患者及四肢静脉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特殊患者,采血时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笔者采用手足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方法,弥补了常规方法的不足,并对新旧两种方法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采血对象: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底,在我科住院的急、危重患者300例。

1.2方法:采用手足小静脉逆行穿刺150例采血,按常规方法采集150例采血,观察采血成功率。

2结果

手足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顺利成功147例(成功率98%),常规方法采集成功36例(成功率24%)。经统计学处理,手足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与常规方法采血有显著性差异(P<0.001)。

3结论

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可以提高采血成功率,弥补了常规方法的不足。

4讨论

由于急、危、重患者及四肢静脉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特殊患者,因血液循环不畅或经长期反复多次的穿刺治疗后,致使一些常用的静脉遭受严重的破坏,采用传统的顺行穿刺法成功率不高,而采用逆行穿刺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手足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与常规方法采血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宗玉芹,刘晶手足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兼输液的临床观察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其优点如下:①手足背末梢浅静脉有很好的网状结构;②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法的关键是逆行穿刺,也就是针头指向远心端,针头迎着血流穿刺,针体阻止血液回流,恰好使针头部位血液充盈,更有利于采血[2]。③一般情况下,血液在静脉管腔中呈向心方向流动,按常规进行静脉穿刺时,本身急、危、重患者血管血液不充盈或血流不畅,血流就会被采血针阻滞,针头部位就没有血流或血流不畅,不容易取出血来[2]。所以,对于急、危、重患者及四肢静脉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特殊患者,应尽早采用小静脉逆行穿刺采血,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更多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护理学杂志,2005,20(17)

篇5:静脉采血操作流程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

目的: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 评估:

1、询问患者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如:是否空腹等。

2、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静脉充盈度和管壁弹性。准备:

1、要求: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2、备物:核对医嘱,化验单及联号,选择合适的标本容器。

1)治疗盘;2)无菌棉签;3)0.5%碘伏;4)5-20ml 注射器;4)一次性手套;5)弯盘;6)止血带;7)垫巾;8)检验单;9)试管架;10)标本容器(干燥试管、抗凝试管或血培养瓶或真空采血管);11)浸泡桶;12)洗手液;13)锐器盒;14)医用垃圾袋 操作:

1、推车携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

2、取舒适卧位,铺垫巾,在穿刺处上部约6 ㎝系止血带、选择合适的静脉、松止血带。

3、以穿刺点为中心用0.5%碘伏棉签常规消毒2 次,扎止血带于穿刺点上约6 ㎝处。

4、嘱病人握拳,操作者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20°角进针,刺入静脉,见回血后抽出适量血液。

5、松止血带,松拳,以干棉签置穿刺点处迅速拔出针头,按压局部片刻。

6、根据检查目的不同将血液标本置于不同容器内。

7、采全血标本时,取下针头,缓慢注入抗凝管中,轻轻转动试管防止血液凝固。

8、取采血清标本时,取下针头,缓慢注入干燥凝管中,勿将泡沫注入,避免震荡,以防红细胞破裂而造成溶血。

9、采取血培养标本时,注入密封瓶时应常规消毒瓶口,更换针头后将抽出的血液注入瓶内,轻轻摇匀;注入无菌试管时,取下塞子,迅速在乙醇灯火焰上试管口,注入,轻轻摇匀,再将试管在乙醇灯火焰上试管口后塞好。

10、如戴手套者脱去手套,洗手。

11、整理用物和环境,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12、标本连同化验单及时送检。整体要求:

1、如果患者正在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

2、在采血过程中,应避免导致溶血的因素。

3、需要抗凝的血标本,应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篇6:静脉采血操作流程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

1询问患者姓名,查对检验单与采血管是否相符,检查采血管的质量及有效期。如需空腹的询问患者是否进食,在哪只手采血。洗手,戴口罩。铺治疗巾,评估患者穿刺处的情况,消毒(范围直径超过5厘米),戴手套,检查采血针头,系压脉带,嘱患者握拳,进行操作中查对,呼唤患者姓名,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成15-30度进针见回血后再进少许,连接采血管。3 采血完毕,松压脉带,嘱患者松拳,轻压穿刺部位拔针。4 如为抗凝管轻摇采血管7-8下,避免血液凝固。5操作后查对。

6取下治疗巾及压脉带,脱手套,洗手取口罩。7向患者交代取检验报告的时间。

篇7:详细静脉采血流程

首先接到医生的医嘱后,要两人核对;

核对的内容有:电子医嘱本、采血执行单、条码上的姓名、检验的项目是否一致;两人核对。

评估病历内容: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及既往史、现病史、异常化验单。

评估患者:先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对患者进行反核对,并解释静脉抽血的目的;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并询问是否进食;评估患者采血局部皮肤组织情况和血管情况。回到治疗室 护士按要求着装 六部洗手法洗手并擦干,戴口罩 治疗室光线明亮、宽敞、清洁;操作台整洁 准备用物

清洁的治疗盘一个、安尔典一瓶、据采血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一个、根据项目选择适合的采血管一只、根采血器一个、清洁消毒后的止血带一根、棉签若干包、一次性垫巾、试管架一个、采血执行单、化验条码;

清洁的治疗车一台、上置消毒洗手液一瓶、锐器盒一个、擦车用的含氯消毒液毛巾一条、医用垃圾桶一个、止血带浸泡桶、生活垃圾桶一个,两人核对采血执行单及条码、采血管,并贴好条码。检查并放到指定位置

快速手消 检查有效期 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安尔典 有效期 打开时间 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

采血针 有效期 封口完好 可以使用 采血管 有效期 无裂痕 封口完好 可以使用 注射器 有效期 无潮湿 破损 漏气 可以使用 棉签 有效期 无漏气 可以使用 并逐一检查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向患者解释采血的方法、采血的量,并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并帮助患者摆好舒适的体位 协助患者暴露需采血的肢体、选择合适的静脉 肘下垫一次性垫巾

距穿刺点6-10cm处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选择血管,送止血带 常规皮肤消毒一次,消毒面积:直径为5cm 安装针孔采血装置

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第二次,直径为5cm 左手夹一棉签,嘱患者握拳,再次核对 患者床号、姓名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进针,进针的角度为20° 固定穿刺针、插入采血管,采血至采血量

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针 协助患者摆好舒适的体位 向患者解释采血后的注意事项 给患者舒适卧位

进行手部消毒,操作后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并在采血执行单上签字 回到治疗室,将血标本及时送检,整理用物,垃圾分类处理,清洁治疗车,洗手,摘口罩,记录。

备注

篇8:静脉穿刺采血流程标准

1 皮下瘀血 (血肿) 的原因分析

1.1 操作技术原因

采血前必须慎重选择静脉穿刺部位, 避免二次穿刺。应选择大、充盈、饱满的静脉做穿刺点, 对深而不易触及的静脉, 需用手指摸准部位后用止血带系紧, 待静脉充盈后方可穿刺。发现血流不畅时, 应立即查明其原因, 及时排除, 防止血凝堵住针头。其方法:立即调整针头在血管中的位置, 避免针头斜面被静脉壁和静脉瓣阻挡;检查止血带, 因其压力不足或过高都可能造成浅表静脉不充盈或深部静脉回流受阻;检查采血导管是否有粘连或弯曲变形。

1.2 首次献血精神紧张

献血者在第一次献血时, 思想有顾虑, 精神紧张, 对献血的生理知识了解甚少。这种情况下反射性引起静脉血管收缩, 可以降低穿刺成功率。

1.3 穿刺不顺利或过猛

献血者血管太细, 进针不顺利, 献血时间在6min以上是皮下瘀血的首要原因。反复穿刺刺伤血管周围神经和血管组织, 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静脉收缩影响血液流速, 压脉带持续压迫静脉组织, 使组织缺血缺氧发生水肿。反复穿刺增加了细菌感染机会, 容易造成继发性静脉炎、淋巴管炎等。女性的血管脆性较男性大而细, 如穿刺过猛或不当, 很容易造成血肿的发生。

1.4 针眼按压方法不正确

按压不当是发生皮下瘀血 (或静脉血肿) 的重要原因。当采血结束拔针时, 嘱献血者用另一手的2、3指平压针眼处, 要适当用力, 压时不要用一个手指压, 也不要用搡。更不要即刻屈肘, 否则会因按压针眼面积变小, 压不实或时间不够, 而出现皮下瘀血或静脉血肿。

2 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

2.1 穿刺后无血液

针头是否在静脉内, 沿血管刺入静脉腔应有脱空感;针头处被脂肪滴或肌肉阻塞, 也可能为献血员凝血功能好, 针头被血凝块阻塞;贮血袋或采血导管粘连受阻。

2.2 穿刺后见到血液, 但血流不通畅

针头斜面贴在血管壁时, 血流很慢或不流, 有时针头有抖动的感觉。此时可以调整针头位置, 沿着静脉将针头旋转, 必要时用棉签垫高针头尾部。

2.3 静脉充盈不足

穿刺时易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血管痉挛引起静脉塌陷, 此时可放松止血带或松开止血带, 嘱献血员握拳就可以。

2.4 止血带过紧过松, 可以影响血流速度

止血带过紧, 可造成深部血流受阻, 包括冬季献血员穿衣服较多, 袖口紧在内均可出现;反之, 止血带过松, 可造成表浅静脉充盈不足。

2.5 献血者采血时姿势不正确

一般来说, 为献血员采血时, 应是平卧位姿势。由于在右手臂与支架不合, 献血员反坐在椅子上的姿势很勉强, 容易影响采血的整个过程, 而且还容易导致晕针现象的发生。对这种情况, 工作人员应当帮助献血员选好正确的采血姿势, 避免坐卧姿势不当, 引起血液回流不足。

3 处理方法与预防措施

3.1 处理方法

在采血过程中, 当献血员的肘部静脉出现血肿时, 采血护士应立即撤掉止血带, 拔掉针头, 在血肿上面盖无菌棉球, 并让献血员用手指压迫7~10min, 将手臂抬到心脏水平以上, 持续时间在10min左右。若采血后出现皮下瘀血, 嘱献血员保留棉球4h, 针眼3d内不能沾水。有条件的可以做冷敷, 3d后可以做热敷, 以促进血肿吸收。

3.2 预防措施

嘱献血员在拔针后伸直前臂或伸直后稍上抬, 用另一手食指和中指压针眼处及上方5min, 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压迫时稍用点力。否则因压力小, 而出现皮下瘀血。不要屈肘止血, 因为屈肘会给手臂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阻力, 使血液从针眼处溢出出现血肿。也不要捻动棉球, 那样会使针眼刚粘合又被搡开。穿上衣多者, 应脱去上外衣, 使袖口宽松些为宜。

篇9:浅谈小儿颈外静脉穿刺采血的体会

静脉采血是儿科常见的的一项护理操作,临床上很多疾病需要依靠血液检查协助诊断,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但有一些小儿的肘、踝、挠及足背等

常用采血部位的静脉由于不够显露或循环血量不足,因而很难穿刺采血成功。临床上对此类小儿常需选择较粗大的静脉进行穿刺,而我科开展得较多的是颈外静脉穿刺采血法,操作略不同与以往常规,较前安全,成功率高。现将我在实践工作中的一点切身体会介绍入下:

1 操作方法

1.1穿刺前准备由于此项操作在颈部,家属很难接受,所以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以便取得合作。最好将患儿抱入治疗室由助手协助。备品同一般静脉穿刺,但须多备一把无菌镊子。

1.2按全身约束法包裹患儿,抱入治疗室。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于治疗床上,由助手两臂按住患儿身躯,两手扶住头部,使肩部与治疗床顶端边沿相齐,头垂于治疗床边沿下,露出颈外静脉。患儿啼哭时,颈外静脉显露明显。

1.3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其一次性5毫升注射器,拔掉针帽后,保持针尖斜面向上,用无菌镊子夹住针柄的内三分之一外,使针尖外三分之二向上翘起25-30度角

1.4左手固定颈外静脉远端,右手持注射器,在颈外静脉可见部分的上三分之一处,以10-15度角向心侧斜刺入皮肤,再沿颈静脉方向平行刺入血管,当有落空感并见回血时,可证实进入颈外静脉,即可固定针栓,抽取需要血量。

1.5拔出针头并迅速以无菌棉球压迫针眼部2-3分钟,观察无出血后,用胶布固定,防止感染。

2 效果

由于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处于肩和下颚之间的凹处,当进行操作时不能像肘静脉踝静脉那样以较小的角度(小于20度)进针,传统上都以30-40度刺入,而颈动脉与颈静脉伴行,如进针过深误入颈动脉,引起皮下血肿,产生压迫症状,将会有一定的危险症状。现将针柄弯成弧形,就缩小了进针角度,几乎可以平行刺入颈外静脉,增加了安全性,并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3 注意事项

3.1操作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排除干扰,室内光线要亮度适宜。

3.2操作时间不能过长,助手固定患儿头部后,操作要迅速,以免患儿头部下垂时间过长,影响头部血液回流。

3.3因頸部多为软组织,血管较多,刺破后易引起血肿,所以穿刺局部静脉应加压止血并观察。(不可过的用力,以免压迫颈静脉窦)

3.4适用于5岁以内婴儿或肥胖儿静脉采血,严重心肺疾患或出血倾向患儿及其他病情危重者禁用。

篇10:2.静脉采血操作--流程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

一、准备:

提前十分钟上岗,服装整洁,按照七部洗手法洗手、戴上口罩。

⑴.环境:室内清洁整齐、采光好、室温适度。

⑵.备好用物:消毒液、消毒巾、消毒后的止血带、采血针、试管、锐器盒、弯盘、消毒棉签、手消毒液。

⑶.当操作者接到检验申请单后,首先核对检验申请单上面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病案号、检验项目等,与患者是否一致。

⑷.根据检验申请单上的检验项目,正确选择合适的真空采血管、采血器(一次性采血针)、消毒后的止血带、消毒棉签、一次性消毒垫巾、试管架等。

二、评估患者:

⑴.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并询问是否进食。

⑵.评估患者肢体活动状况,和静脉充盈状况。

⑶.穿刺部位皮肤情况:有无水肿、结节、疤痕、伤口等。⑷.患者的心理状态。

⑸.与患者进行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⑹.患者的需求。

保定市口腔医院检验科

三、核对患者信息:

操作者:“您好!请问您叫什么名字?………”

患者:“×××”

四、与患者沟通:

⑴.避免因进食而影响检验结果。

操作者:“您好,请问您早晨进食、喝水了吗?” ⑵.向患者说明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⑶有患者询问采血的有关事宜,操作者有必要向患者解释静脉采血的目的、真空采血的方法、及采血的量。⑷.操作者:您好,现在我开始给您抽血了,请您坐好,请把胳膊伸过来,握紧拳头,这样会使血管清楚一些。进针的时候,会有些疼痛,我会尽量轻些。

⑸.帮助患者摆好采血的舒适体位。协助患者暴露需采血的肢体,肘下垫带有一次性垫巾的枕包,选择合适的肘部静脉准备进行穿刺。

五、静脉穿刺:

⑴.选好合适的静脉穿刺点,距穿刺点上方约6~10cm处系止血带,嘱咐患者握拳,再次仔细选择穿刺血管的部位,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消毒面积:直径为5cm,左手夹一棉签,嘱咐患者握拳,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持针的角度为20,进行穿刺,当穿刺针头进入血管内,见到回血后,固定穿刺针,将穿刺针的另一端刺塞针插入真空采血管内,55

0

保定市口腔医院检验科

采血试管按检验项目的要求顺序,抽取所需血量。须按要求混均的采血管,要颠倒混均6~8次。

⑵.松开止血带,同时嘱患者松拳,用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针。

六、向患者解释: 采血后的注意事项等。

⑴.操作者:“好了,现在已经抽好血了,在针眼的部位,要用手按压棉签不动,时间约5分钟,直至不出血为止。不可以环揉、或拿开棉签看看针眼,再按住„„,以免造成皮下血肿。今晚您就不要洗澡了,抽血的胳膊不要提过重的物品。谢谢您的合作。”

⑵.凝血功能障碍者,拔针后,要按压时间延长至10分钟。⑶.告知患者,发放检验结果的时间、地点。嘱咐患者临走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七、认真核对:

⑴.采完血后,核对检验申请单上的检验项目,和所采的各种真空采血管是否对应。并在检验申请单右上角,贴好电子条码、编号、必要时在采血管上注明姓名、性别、年龄、日期等,检查完毕后,将标本放到指定位置。

⑵.操作者进行手部消毒后,对下一位患者,核对检验申请单,进行采血„„。

八、整理:

保定市口腔医院检验科

⑴.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处置整理用物,垃圾分类,在黄色医废垃圾袋外上方贴签,注明:科别、日期、时间、医废的重量(kg)。并做好登记。⑵.按照七部洗手法洗手。

九、明天的准备工作:

⑴.消毒洗手液、锐器盒、医废垃圾桶(内套黄色医废垃圾袋)、止血带浸泡桶(内装5%次氯酸钠稀释液)、生活垃圾筒(内套黑色垃圾袋)。

十、要点说明:

⑴.采集血标本,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⑵.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⑶.注意手消毒液、碘伏、75%酒精在有效期内使用。检查一次性采血针、消毒棉签,是否密封完好,有无漏气。真空采血管有无裂痕、胶塞有无松脱,以免影响采血管内负压,影响采血量。

篇11:静脉穿刺采血流程标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中2 000例患儿系该院采用静脉采血的患儿。其中男童1 182例, 女童818例。年龄分布上:2岁以下患儿338例, 2~6岁患儿1 662例。所有入选患儿无严重心脑疾病, 健康状态良好, 在进行静脉采血前由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 000例患儿根据采血的先后顺序,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1 000例。

1.2 方法

研究组患儿采用真空负压的方式进行取血, 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直接穿刺的方式取血, 具体如下。

1.2.1 采血部位选择

2~6岁小儿的采血选择上肢肘窝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 下肢踝部大隐静脉。2岁以下小儿选择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高[2]。1岁以下婴儿及新生儿选择采血部位以头皮静脉及颈外静脉为主[2]。

1.2.2 穿刺技巧

1.2.2. 1 上肢穿刺技巧

要固定好小孩下肢及上肢肩关节后, 使肘窝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贵要静脉充分暴露, 止血带应扎在肘窝上5 cm处, 常规消毒皮肤, 左手拇指在上, 其它四指在下, 在穿刺部位下方握住患儿前臂肌肉向穿刺部位方向用力挤压, 右手持采血针针柄在穿刺部位血管远心端3~5 mm处, 正对血管上方沿血管走形与皮肤成10~25°快速穿刺进针见回血停止并开始采集所需血液, 采集完毕松开止血带, 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眼拔出针头[3,4,5]。

1.2.2. 2 下肢穿刺技巧

在下肢大隐静脉采血时固定好膝关节, 在踝关节上5 cm处扎止血带, 穿刺应在静脉暴露部位远心端3~5 mm处正对血管上方沿血管走形快速进针, 针头进入皮下前行正好在血管暴露处见回血后停止, 开始采集血液[6]。

1.2.2. 3 颈部颈外静脉采血技巧

颈部颈外静脉采血时需要家长配合, 家长固定好患儿上肢躯干及头部后, 操作者左手按压头部使其向下同时固定远心端皮肤, 使颈部伸展颈外静脉充分暴露, 在孩子啼哭时右手持采血针正对颈外静脉上方沿血管走形与皮肤成20°迅速穿刺进针采血。

1.2.2. 4 头皮静脉采血技巧

头皮静脉穿刺时要固定好头部, 比较小的婴儿及新生儿头皮皮下脂肪少, 头皮比较松弛, 固定好头部不能让头骨在头皮下来回乱动, 消毒皮肤, 在小孩啼哭时静脉充盈可穿刺进针, 进针时要正对血管以10~15°缓慢由浅到深沿血管走形前行见回血后开始采集血液, 采集完毕用无菌干棉签按压针眼拔出针头, 按压针眼5 min[7]。

1.2.2. 5 股静脉采血技巧

患儿平躺于床上两腿伸直两脚分开向外伸展, 固定好。在腹股沟处用左手食指指腹触摸股动脉搏动, 找到股动脉搏动处, 在搏动处消毒皮肤及左手食指指腹, 右手持注射器针栓在搏动处针头垂直皮肤穿刺进针, 暗红色回血后固定好针栓抽取所需血量。

1.2.3 注意事项

在小孩四肢采血时, 扎止血带不能距采血部位太近, 不能少于3 cm, 太近会由于止血带的牵拉肌肉聚集掩盖了血管, 不容易选择和找到血管, 造成穿刺失败对于血管在表皮下很表浅, 进针时针头和皮肤角度要小, 对于血管较深不易看到但是可以摸到血管弹性及走形, 进针时针头与皮肤角度要稍大。颈部颈外静脉采血时, 脖子下方不能垫东西, 这样会使头部向上, 颈部不能伸展, 颈外静脉不能充分暴露造成无法进行采血。小儿颈外静脉表浅, 针头进针角度不易太大和太深, 以免刺穿对侧血管壁损伤颈部其他组织。

1.3 效果比较

对两分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进行了统计。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患儿首次取血成功人数为872例, 成功率为87.2%;研究组患儿首次取血成功人数为989例, 成功率为98.9%;两分组在首次取血成功率的比较上, 真空负压组优于传统方式,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真空负压组患儿采血后, 无一例感染及溶血发生;传统组采血后8例出现溶血, 6例采血口感染, 经对症处理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小儿静脉采血的主要困难: (1) 患儿不配合、躁动, 操作时不易固定; (2) 四肢头皮浅表静脉细小。在临床工作中, 家长对患儿的疼痛敏感, 对颈、股静脉穿刺不易接受, 反复穿刺更会造成血管的损坏。传统的注射器采血, 需要操作者抽吸, 压力大小难以把握, 压力过小吸不出血, 压力过大会导致血管塌陷, 血液不易吸出, 而且抽吸血液中易混有气泡产生溶血, 影响化验结果。另外采血过程相对较长容易产生凝血。该研究中研究组采用真空负压管进行小儿静脉采血, 其原理是通过负压使血液自行流入真空管, 真空负压管内是稳定均衡的负压, 具有自动抽吸作用, 回血非常快。研究中真空负压组患儿无一例溶血发生, 少于传统组8例出现溶血的情况, 这说明真空负压采血不容易发生溶血现象。

该研究中, 传统注射组患儿首次取血成功率为87.2%;真空负压组患儿首次取血成功率为98.9%。真空负压组在首次取血成功率的比较上优于传统方式,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真空负压组在进行取血的过程中无一例感染发生, 传统组6例采血口感染, 真空负压组感染例数要少于传统组, 临床应用效果较好。谢秀珍等[8]在对400例患者的穿刺抽血研究中发现, 真空负压静脉穿刺方法成功率较高且患者疼痛和局部反应较少。卢杰云等[9]在针对14岁以下患者采血的研究中发现, 传统直刺法采血难度较高, 且患者满意度低于股静脉负压穿刺法。叶丹玲等[10]在婴幼儿静脉采血中研究发现传统穿刺组的一针见血成功率及穿刺成功率均低于真空负压静脉穿刺法。这说明, 真空负压静脉穿刺采血法是方便易行的, 这与该研究的结果是相一致的。

综上, 在静脉采血技术中, 小儿静脉采血技术比较难掌握, 成功率较低。在护理操作上, 断的改进和提高操作凡是, 采用真空负压管连接留置针用于小儿静脉采血能减轻患儿痛苦, 穿刺成功率高, 家长易接受, 临床应用上首次穿刺成功率优于传统静脉采血的方式, 适合在临床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邵高丽, 章晓军, 冯意红.真空采血法与注射器采血法采集婴幼儿静脉血的比较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21 (7) :145.

[2]谭连, 吴雪坚.四种静脉路径在婴幼儿采血的应用比较[J].吉林医学, 2013, 34 (3) :551-551.

[3]李慧荣, 曹艳丽, 张艳.临床股静脉采血定位方法在新生儿, 婴幼儿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 2011, 32 (13) :2680-2681.

[4]黄旦珠, 史建琴, 陈温柔.谈留置针连接采血针及真空负压管在儿科抽血的优点[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8) :72-73.

[5]朱正莲.静脉抽血的观察及注意事项[J].健康大视野, 2013, 21 (5) :92-93.

[6]赵立华, 丹丹.真空负压静脉采血中5 ml注射器的妙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5下旬刊) :56-57.

[7]廖雪艳, 高章萍.静脉采血时真空采血试管负压不足时的应急措施[J].护理研究, 2012 (8) :66.

[8]谢秀珍, 姚爱棠, 陈小灵, 等.负压穿刺法在高难度静脉采血患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2) :108-109.

[9]卢杰云.股静脉负压穿刺法与直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 :101-102.

篇12:静脉穿刺采血流程标准

摘 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颞浅静脉与股静脉采血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颞浅静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1次穿刺的成功率及其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4%,对照组为80%;穿刺部位瘀斑发生率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20%;血肿发生率观察组为2%,对照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经颞浅静脉采血比股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颞浅静脉股静脉 血样采集 新生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84

AbstractObjective:Searing for the best way to get the neonate blood specimen and to cut down the complication.Methods:Dividing randomly 100 samples of neonate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team by venae temporales superficialesblood collection,the control group by femoral arteryblood collection.The success and complication incidence rates are recorded by one piercing。Results:The one piercing success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is 94%,and 8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iercing region ecchymosis incidence rates are 6% and 2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team respectively.The hematoma incidence rate are 6% in observation group and 18% in the control team respectively group.Apparently,the diversity of two groups is quite different(P<0.05).Conclusions:The neonate with venae temporales superficiales blood collection is recommened for more success chances and less complications.

Keywordsvenae temporales superficiales;femoral artery;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neonate

在新生儿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中,常常需要采集血标本来进一步明确诊断。因为新生儿血管细、年龄小、不配合,所以采血时会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股静脉穿刺采血是新生儿常用的采血方法之一,但由于股静脉的复杂解剖位置的特殊关系,影响了穿刺的成功率,而且极易造成溶血。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中的100例均为2008年2月~2008年6月在我科住院而且需要采集血标本进一步确诊的新生儿,其中男56例,女44例。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新生儿日龄为2小时~24天,平均年龄为8.3天,平均体重2637g,全部新生儿均无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倾向,抽血量均为2~5ml。两组在性别、日龄、体重以及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

穿刺方法:①观察组:选用5.5号的头皮针,将患儿仰卧操作台上,头偏向一侧。操作者立于患儿头侧,助手按压患儿头部,暴露颞浅静脉并常规消毒皮肤,然后操作者用消毒剪刀将头皮针针端硅胶管2cm处剪断后,行常规静脉穿刺,见回血后稍进少许,助手将标本容器斜置于硅胶管端,让血液直接沿容器壁滴入,为防凝血可缓慢转动容器。至所需血量后拔出针头,立即用无菌棉球局部压迫5~6分钟。②对照组:选用5ml注射器,将患儿仰卧,暴露新生儿一侧下肢,穿刺侧臀下髋关节处垫小垫,使股三角后壁凹陷处的肌肉将股动脉和股静脉托起,大腿外展外旋30°~45°,膝关节呈直角屈曲,膝盖转向外层,暴露腹股沟区,呈蛙腿状卧位。操作者常规消毒穿刺部位及左手指,在腹股沟中1/3与内1/3交界处,用左手示指触摸股动脉搏动点,右手将注射器自股动脉搏动点内侧垂直刺入,然后再逐渐向上提升。当感觉到针头有进入血管的落空感后轻轻抽吸,见有回血时立即停止提针,固定并抽足血量,取出针头并用棉球压迫5~6分钟。操作过程必须有助手协助完成。

评价标准:①一次穿刺成功:一针见血或提针过程中见回血即固定针头,并采集所需血量。②失败:连穿2次及2次以上的未见回血或所采血量不足的即为失败[1]。并发症以新生儿出现的瘀斑、血肿数来衡量分析[2]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本组资料结果表明,采血1次成功率观察组为94%,对照组为80%;穿刺部位瘀斑的发生率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20%;血肿发生率观察组为2%,对照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4.33、8.66、7.11,P<0.05)。见表1。

讨 论

新生儿出生后,血流的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和内脏,四肢很少,且血管细小,血管充盈度差[3],故长期以来选用股静脉采集血标本。由于股静脉可供穿刺暴露段很短,即使外展外旋髋关节时,也仅约20mm,股静脉外径约为3.9mm,所以若穿刺时,进针部位过低或在股动脉搏动处过于偏内侧进针,都可能刺不到股静脉而使穿刺失败[4],同时常会发生下列情况:①股静脉邻近会阴部,易被排泄物污染,如果消毒不严容易造成感染。②股静脉位置较深,滑动度大,不易固定,如新生儿哭闹、合作无法配合,往往使得穿刺失败,影响抢救治疗。③因为股静脉旁有股动脉和股神经伴行,所以容易误伤股动脉与神经。④股静脉是大血管,部位较深,穿刺后压迫不当极易出现巨大血肿及其压迫症状。⑤股静脉部位较深,穿刺不易一次成功,反复穿刺损伤血管易造成血栓形成。⑥股静脉穿刺时,由于受体位的影响,暴露面积较大,很容易受凉,并且需2人协作才能完成整个操作。⑦股静脉由于负压抽吸,力量稍大就会容易产生血标本溶血而影响检验结果。⑧拔针后按压的力度不容易掌握,过大或过小、按压的时间过长或过短,均易引起瘀斑、血肿以及下肢青紫等并发症。

而采取颞浅静脉采血,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其优点是:①颞浅静脉穿刺部位不易被污染,减少了感染的机会。②颞浅静脉没有复杂的解剖位置,血管表浅,暴露充分、直观、浅表、隐约可见,容易固定,一次穿刺成功率较高。③颞浅静脉穿刺暴露面积少,不必担心患儿受凉。④头皮针硅胶管为一种高聚物弹性体,有短期抗凝作用,采血过程中很少出现凝血阻塞现象,由于血液沿管壁直接滴入容器,采集血标本不易溶血。⑤操作手法简单易掌握,拔针后按压5~6分钟常无血肿、瘀斑等并发症发生。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血一次成功率观察组为94%,对照组为80%;穿刺部位瘀斑的发生率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20%;血肿发生率观察组为2%,对照组为1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很高,而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华梅,潘小英,钟燕芳,等.目测法行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效果观察.护理报,2006,13(9):36-37.

2 贾平,何平,马清华.经动脉置管采集动脉血查肾功能的可行性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7C):45.

3 金汉珍,黄德民,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1997:57-58.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足跟采血02-05

动脉采血02-05

桡动脉采血02-05

真空采血02-05

爱祖国诗歌朗诵精选02-05

静脉采血患者须知02-05

静脉采血与注射技术02-05

血站采血02-05

颈外静脉采血02-05

采血技术并发症02-0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足跟采血 下一篇:静脉采血患者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