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的词语

关键词:

财的词语(共3篇)

篇1:财的词语

许琪浙

我的弟弟是个财迷,他只要听到关于钱的事,就会两眼变成金子。

在暑假,我的小灾星弟弟降临到了我家。“叮铃铃!”恶魔般的铃声也就意味着他到了。我妈妈与我阿姨叽叽喳喳对话了一阵后,弟弟就在我家“安营”了。

“琪浙!妈妈要去银行,你把弟弟照顾好,听见没有?”妈妈用狮吼功给我下了第一道命令。我还没回答,就见弟弟“砰”地从沙发上跳下来,直奔妈妈,一把拽住她的手,两只闪烁着异光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妈妈,仿佛在说:“带上我吧!带我一起去吧!”“哦,凯凯乖,你在家里好了,我马上回来!”妈妈委婉地说。弟弟一听不高兴了,在地上打滚并且咿呀咿呀地哭着。“好了好了!凯凯不哭!我带你去就是了!”妈妈着急地说。小弟弟立马像电视里演的那样,立马起身,不哭了。到了银行,平常喜欢东张西望的小弟弟今天却一直看着妈妈,好像要做一次小偷,把钱都偷走!“扑!”一张红色的毛爷爷现身了!还没等妈妈反应过来……咦?钱呢?原来在老弟手上,此时此刻的老弟,两眼发红,口水滴滴答答流个不停,大家都对这种现象见怪不怪了。

还有一次,我正在美滋滋地数着自己储蓄罐里的钞票,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一个黑影闪现,一把夺走了我的钞票。“是谁?”我愤怒地喊。然而,没有人回答我,只有老弟站在床上笑,把钱还给我!不然就揍你!我大声说。而然老弟一点儿也不怕,还不停地朝我做着鬼脸,我怒从心起,一跳就跳到了床上,刚伸出手想抓住这个不听话的老弟,结果他竟然灵敏地躲开了,我再伸,再抓,再扑……哈哈!总算让我逮到你了!我想也没想,一把抢到钞票,再不轻不重地打了老弟的屁股一下,“哇!”老弟哭了起来。我这才后悔了,连连安慰他,过来好长一段时间,老弟终于不哭了。我真的又恨又喜欢老弟那欢快而朴实的脸蛋啊!

这就是我那贪财的老弟,不过他认真起来可不会被金钱所诱惑的哦!

指导老师:范老师

点评:文章内容紧扣主题,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实为一篇美文。开头结尾相呼应。

篇2:财的词语

在中国的家庭中, “家长”即“家主”, “家的主人”, 处在“家的主人”的地位的某一个人, 他同时是父亲或者兄长①。作为家长的长者掌握经济大权, 在家庭中, 他被赋予日常性支出之权和管理权, 也就是说, 他可以实际上处分家产, 管理家务。简单举例, 处分家产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把蓄积的金钱转化为不动产, 进行生产、经营甚至投资。而管理家务则是一般的日常性收支事务的处理。

何谓家产?家产是家庭成员所共同拥有的财产, 也称产业、家业、家当。家产一般掌握在家长手中, 家庭成员人人有份, 这也是同居共财一词中的“财”的来源。同居共财主要包括几个要素。第一, 每个人的劳动所得全部放进为了全体成员利益的单一共同的会计即家计中的形态, 此为同居共财的核心;第二, 同居的每个人的生活中必要的消费全面性地由共同的会计来供给;第三, 以上的剩余, 被当作为了全体乘员的共同资产即家产加以蓄积②。

二、家族成员特有财产包含什么?

家庭纪律的松弛, 导致私产被秘密的储存起来时有发生, 这是事实问题, 暂且不论。另外, 还有一些财产, 是作为特有财产被公认的, 也就是说, 法律允许这些财产供个人支配。

男性可以个人私有的, 是官俸及其他特别的劳动所得;而女性可以个人私有的, 有自己的随嫁财产, 通常称之为“陪嫁”或“嫁妆”, 还有少部分纯个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以及金银首饰等。

中国的民事法律绝大部分来源于习惯, 就家规中的习惯来看, 既有官俸应该属于家产的规定, 也有非强制性的规定。官俸至少不是由家产提供资本而从事经营的盈利, 所做的工作本质上也与通常的劳动相差悬殊, 因此特殊对待。不过, 为官者, 置父母、兄弟于贫寒之状况而不顾, 也是不顾脸面违反孝道的。另外, 如果有人空手出门, 多年后拥有大笔产业归乡, 那么除去一部分给兄弟们的适当补贴, 其余的默认为自己本人的财产来保有也被承认。

原则的例外还是原则的补充?

中国古代的“家”是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又由于古人好“枝繁叶茂”、“五代同堂”, 故古代的家庭有往往具有“生活堡垒”的规模。而在这个繁杂的家族中, 若所有成年人都有权处置家产, 则很可能出现不事先知会家人而私自出卖家产, 甚至出现“一地二卖”的情况。这种交易对于一个典型的小农家庭的生计是十分要害的。于是就产生了“家长”作为一切事务代表的制度, 以保证“同居共财”下的全家所有人的生计不受侵害。

但是, 个人特有财产同样在事实上广泛存在, 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成员试图挑战根本的原则和家族伦理, 也不意味着人们先进到开始反思同居共财的劣势, 社会逐渐向私有制过渡。然而, 人性中不可抵抗的私欲的存在, 人与人之间获得收入的不平等, 也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与自己不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所得。譬如, 为官者事实上并不靠那少量官俸生活, 把这部分钱财放进公中, 既能为自己博得美名, 亦不会影响自己小家庭的个人生活。所以, 实际上, 逐渐被制度默认的其实指的是所有不因传统劳作所得的收入, 在明清以后, 商品经济逐渐发展, 商人辗转各地经营, 官员也用尽各种手段敛财, 这些收入当然地不计入家族财产, 而是夫妻这个最简单的生活体的特有财产。而妇女, 因其“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的特性, 在料理后宅事务是, 同样需要一部分个人财产来周转。妻妾地位的巨大差异, 使得妾往往需要更多的私产来维持自己和庶子女的生活。这些不被制度承认的私有财产, 如同地下暗河一样静静地流淌。

因此, 笔者认为, 与其将所有的这些家族成员的特有财产视之为同居共财原则的例外, 不如视为原则的补充。它们并不独立地和同居共财相对抗, 而是在此之外, 更灵活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财产关系, 甚至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份关系。小农社会的本质不变, 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就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这里的特有财产, 不能和现代意义上的个人私有财产相等同, 严格上来讲, 它们并不是法定的, 不是天然的, 而是随之社会关系的变化, 人们生产生活习惯的改变而形成, 并被制度或者说法律逐渐认可的。家族成员特有财产的问题, 更倾向于是事实问题而非理论问题。

虽然中国的古代 (甚至到现代) 一直因其强烈的“暴君式专制”而为人所诟病, 但在作为古代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家庭却是一个十分稳定且精致的系统, 依靠人们脑中根深蒂固的“家法”有序而安逸的运作着。“在中国的家庭生活之中, 如此明确的区别自己的与他人的、公共的于个人的, 即这种法师存在着的。类似所谓家父、家长权威, 由于仅强调权利支配的方法论, 家庭生活的真实状态并没有被抓住”。中国古代的家族法并不是以一个权威含糊霸道的概括掉的, 而是细致的订立下来的, 彷如刺绣一般, 每一种情况都依照那个基本的原则精确无误的订立着, 大气而不失细节。这样精致的家族法, 使得在那个生产力比较低的农业社会下的基本单位———“家”能够最大限度地生存下来。

摘要:近年, 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宫斗”、“宅斗”小说的热潮, 其中不少甚至被改编成影视剧, 导致人们对古代家庭生活也产生了一些刻板印象, 比如说, 男子不涉内宅之事, 父权家长制, 一妻多妾, 嫡庶之争等等。文艺作品毕竟会有夸张和虚构历史的成分在, 有一些是事实, 而许多内容和历史相去甚远。

关键词:家族,家产

注释

1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234.

篇3:推开漏财的大门

2006年春节前夕,付新国的万鑫公司终于走到了尽头。这个在付新国眼中马上就要崛起的企业,竟然突然间坍塌,付新国心中充满了苦楚。

服装小贩要办厂

万鑫的创始人付新国出生于湖北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读完小学后,母亲就送他到武汉秤铺当学徒,在这里他是“种瓜得豆”,跟师傅学做秤没有取得好成绩,而与顾客周旋和收账却做得不错。

18岁那年,付新国借助亲戚朋友的关系,到武汉接洽了一些加工铸件之类的加工活,并在家乡办了一个五金加工厂,几经“敲打”,五金厂办得很红火。7年后,他又创办塑料厂,成为镇上的名人。1990年,付新国决定走出小镇谋求更大的发展,便带着4000元钱再次回到武汉,在民众乐园租下一节柜台,卖起了小百货。最初是卖些小孩袜子、鞋子、针线扣子之类的小玩意。仅一年的时间,他就从一节柜台发展为3节柜台。3年后,他的“乐园百货”开张了。

一天,付新国在经过汉口一处批发市场时,发现里面的生意很红火,购买西服的人络绎不绝,他赶紧也进了20套西服拿到柜上卖,没想到,短短一个月就全部卖光。接着,他又趁热打铁进了300套西服,3个多月销售一空,让他一下子就净赚了6万多元。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一阵惊喜,于是,把进货的目标锁定在男式西服上。

听人说温州西服进货便宜,他连夜赶到温州,找到一家能长期供货的厂家,这家服装厂虽然规模很小,但其西服质量却相当过硬。尽管其工价比许多服装厂都高,但付新国知道只要质量好,贵一点也好销。

进货的渠道打通后,付新国又想办法进商场销售,当时商场有规定,必须是武汉的厂家才能进去,凡是代理或赚过手钱的都不能进。正好他当时有一个朋友是本地长艳服装厂的厂长,他们生产的衣服几乎没有销路,维持生计都困难。付新国顿时想到借长艳的牌子进商场,从谈判到达成协议几乎没费什么周折,一桩借鸡下蛋的买卖很快成交。

1995年,付新国在中南商业大楼租下了7个柜台,并以长鑫西服一炮打响,当年就成了中南商业大楼的百万销售冠军,将美尔雅、杉杉远远抛在了后面。

但付新国并不满足这种单纯的商业经营,他想自己生产西服,创自己的品牌。

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身边的朋友时,其中有几位是长年在汉正街经营西服有方的老板,他们大都在浙江加工西服,从没想到要在武汉开辟生产基地,所以对付新国能否把西服生产搞上去都持怀疑态度。这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西装工艺讲究,而浙江人是最早熟悉掌握西服工艺的。

但付新国总是对自己充满自信。1997年8月,付新国找到与他长期合作的温州市长城针织服装厂厂长金长根,在付新国反复再三的动员和劝慰下,最后金厂长同意派几个人来武汉,跟随付新国一起创业。

1999年,付新国将家庭式工厂里的机器由6台增加到27台,人员由当初的10多个人扩充到50多人。同年8月,他又通过朋友介绍在武昌卓刀泉的一个大院里租了600平方米的仓库。企业在体制上则由单纯的私营改为挂靠武汉市老年委所属的万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万鑫服装厂就这样挂牌了。

膨胀欲似燃烧的枯草

这时的服装市场是一个只有黄金,没有地雷的年代,万鑫开业头一年就创下了190万元的销售额。随后两年,万鑫日益壮大,不仅销售额均在1000万元以上,生产设备均更新为先进的日本、意大利西服生产流水线,产品开发也由单一的万鑫西装逐步向风衣、领带、衬衣等万鑫男装系列化迈进。

2002年至2003年间,万鑫更是得以迅猛发展,付新国在一片掌声和鲜花中,实现了万鑫从一家小型服装厂到企业集团的巨变。

然而,此时的付新国却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万鑫凭什么跳跃式发展、如何跳跃式发展?他很快就投资3300万元,在武汉市经济开发区买了一座16000平方米花园式标准厂房和340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并在汉口买下4000平方米的总部大楼。万鑫人从此不再为搬家费神,真正可以安居乐业了。

随着厂房和配套设施的扩大,职工也由原来的200多人迅速发展到500多人,其中大多数为武汉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他们都以能在万鑫这样的名牌厂家上班为荣。而最初来的一批温州员工大多已充实到技术部门或管理层。付新国在扩大生产规模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又一次性从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引进了近1200万元的先进设备。

但这些用来买房和添置设备的钱基本上都是从银行贷的款,以前的厂房、职工宿舍、办公楼虽是租来的,但每年只需交30万元的租金,而现在每年付银行的利息就接近400万元。

与此同时,付新国又加大了广告力度。付新国说:“女人穿花色,男人讲牌子,酒好还需多吆喝。”自万鑫西服上市后,他就从未停止过做广告。后来,万鑫已经家喻户晓了,付新国仍然继续在电台、报纸、户外广告上到处撒钱,任意轰炸,每年的广告费高达700多万元。付新国还在武汉以外的市场广为布点,一时间,上海、郑州、长沙、成都、天津等地都有了万鑫的专卖店,销售网点由原来的60多个一下子增加到100多个。

付新国把前期赚的钱几乎全部用在了市场开发上,然而,专卖店的投入跟企业的效益却不成正比。2004年,付新国仅在武汉中山大道上就连续开了两个专卖店,一年的人员工资和房租、水、电费就得60多万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于市场异常疲软,付新国不得不对产品进行适时调整,原本1000多元的毛料西服现在只能4-5折销售了,而这些毛料西服每套的制作成本均在400元以上,营业员的工资是底薪加提成,所以他们的提成越高专卖店的亏损就越大。以中山大道的两个专卖店为例,虽然到了年底能达到60万元的销售额,其实还不够付一年的开销,更谈不上制作西服的成本了。其它专卖店也是这样,不仅不赚钱,有的一年还要亏损几十万元。万鑫表面看似红火,其实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万鑫的投入总量大大超过了自身承受能力。

供血不足造成万鑫枯萎

一个企业扩大后,除了资金,技术和人才必须同步跟上。然而,万鑫的员工数量虽然在成批成批地增加,但高技术人才却难以进来。那些老技术人员更加固步自封、裹足不前,且企业还要用加倍的待遇去稳住他们,担心他们跳槽。

西服生产的专业性强,付新国创业的一班技术骨干几乎都来自温州。早在浙江师傅没到达武汉之前,付新国就托人帮他们的子女办好入学手续,给他们安排好住处,并明确规定:高层管理人员的年薪均在10万元以上,每年来回两次的飞机票,加上生病、住院的钱全部报销; 普通员工每月的工资平均2000元以上。

付新国还长期给他们无偿提供住房,不仅水费、电费免了,连棉被等生活用品都是免费发放的。这些人为了进一步为自己谋福利,还要求付新国每年搞一次质量标兵评比活动,根据员工的质量合格率情况,评出金、银、铜牌奖,金牌得奖者为纯金金牌一枚(仅造价就是1万多元),一次发奖就得几十万元,而这些得奖者大多是温州人。付新国以超常的代价稳定员工,这在创业初期找不到更好的人才情况下本也无可厚非,但付新国忘了,这些人毕竟是漂在武汉的浮萍,眼睛多是盯在眼前利益和小集团利益上的。而付新国对为他打过江山的这些人又一味地迁就、忍让,对解决企业内的人际矛盾也终归力不从心,致使一些高素质的人才招不进来或招进来却留不住。

2005年底,付新国从公司财务部上报的情况中了解,当年的总销售额6000多万元,而销售成本却是2000多万元,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正是在这些毫无节制的漏财行为中,付新国赚来的家当被掏空了。

·财务分析·

如何实施低成本战略

在员工眼中,付新国是个难得的好老板,但对于企业来说,付新国却是一个不胜任的领导者。事实上,要确保企业长青,一个根本的问题已经摆在了所有创业者的眼前,这就是该如何实施低成本战略。

所谓的低成本战略可以这样定义:它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内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使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从而赢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或更多的利润,成为行业中的成本领先者的一种竞争战略。

成功实施低成本战略有很多优点。最突出的一点是,对于行业内竞争者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由于企业的成本低,公司可以利用低价格的吸引力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掘销售额和市场份额,在价格战中存活下来并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其基础是利润率较高或者是总的销售量较大)。如果市场上有很多购买者对价格都很敏感,而且价格竞争很激烈,那么,低成本就是一种很强大的防御力量。

另一个显著的好处是,公司的低成本战略对于潜在的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进入障碍,从而吓退潜在的进入者。公司随时可以采用降价的策略使得一个新的竞争对手很难赢得顾客,那些在生产技术尚不成熟、经营上缺乏规模经济的企业都很难进入此行业。

此外,低成本战略还可以给公司带来竞争优势,包括增强了对供应商和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降低了替代品的威胁。

企业该如何通过改造价值链的结构来获得成本优势呢?以下的方式和手段可供参考:

一、简化产品设计,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减少零部件,将各种模型和款式的零配件标准化,转向“易于制造”的设计方式。

二、削减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只提供基本的、无附加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削减多用途的特色和选择。

三、转向更简单的、资本密集度更低的,或者更简便、更灵活的技术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既能够实现低成本效率,又能够实现产品定制性的柔性制造系统)。

四、寻找各种途径避免使用高成本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五、使用“直接到达最终用户”的销售策略,从而削减由于中间商而产生的成本费用。

六、将各种设施重新布置在更靠近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地方,以减少入厂和出厂成本。

七、抛弃那种“定制式营销”的经营方式,将核心集中在有限的产品或服务之上,以消除产品或服务中的各种变形所带来的活动和成本。

八、再造和更新业务流程,从而统一和联合一些工作步骤,去掉附加值很低的活动。

九、利用电子通信技术减少笔头工作,减少打印和复印成本,通过电子邮件加快通信,通过电视会议减少差旅成本,通过公司的内部网络传播信息,通过网址和网页同顾客建立联系。

例如:戴尔计算机公司就是改造个人计算机的制造和营销价值链的先驱。在戴尔之前,绝大多数的个人计算机生产商都是进行大批量的生产,然后将产品通过独立的特约经销商和分销商进行销售。但是,戴尔计算机公司却直接把产品销售给客户,顾客一发出订单,公司就生产订单上的产品,并在接到订单之后的几天之内将产品装运给客户。事实证明,戴尔公司的价值链方式在计算机行业产品的寿命周期“转瞬即逝”(几乎要不了几个月就会出现带有更快的芯片和新特色的机型)的情况之下很有成本有效性。戴尔公司的这种按照订单生产的战略,可以使戴尔公司能够避免错误地判断公司各种机型的需求,从而避免背负过时很快的零配件和成品存货;同时,它的直销战略将特约经销商和分销商的成本和利润从价值链中剔除了。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喝酒的词语02-02

绿的词语02-02

景的词语02-02

贺的词语02-02

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_自然词语02-02

静的词语02-02

含反义词的词语四字词语02-02

词语倒念相同的词语02-02

尊的词语02-02

其的词语02-0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喝酒的词语 下一篇:静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