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凡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 都有自己对于荣与辱的看法和理解。作为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 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荣辱观是不同的, 甚至是对立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1]。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 他的办学育人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 实现人的现代化。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2]因此, 在新形势下, 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仅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而且也为高校解决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仅为高校和谐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而且也为高校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为当代大学生德育树立了新标杆。
1 在高等学校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十分重要。大学阶段不仅是大学生长知识的阶段, 也是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 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建和谐高校校园、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摆在高校工作中的一项重大任务, 也是指引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动指南。
1.2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
“八荣八耻”是对传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新阐释, 是对青年学生坚持理想信念的再次要求, 是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指引。在新形势下, 各种文化思潮、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仍是高校所共同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 高校的党委和广大教职工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要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高度, 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论高度出发, 以对党对人民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 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抓手, 切实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紧、抓细、抓实, 抓出成效。
1.3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要求
高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是党的建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程度和发展质量, 不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 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未来。改革开发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发展。然而, 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 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确实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 “一手硬, 一手软”现象在一些高校仍然存在, 严重地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近年来, 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指出,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是全党的一件大事, 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 并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我国改革和建设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 组织力量进一步研究并抓紧解决。因此, 在高校必须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切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 高等学校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2.1 加强舆论引导, 为学习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离不开舆论力量的倡导和推动。为了营造浓郁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舆论氛围, 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各种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 大力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容, 积极阐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质, 及时反映各地学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宣传力度, 在校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 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人人皆知、深入人心, 从而促进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为高校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2.2 把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加强师德建设紧密结合, 促进师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 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 理应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 切实发挥好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3]。因此, 高校要把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到师德建设之中, 并把提高师德修养作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前提, 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3 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 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只有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 与各门课程的学习有机结合, 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做到全员育人, 全程育人。要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纳入“两课”教学中, 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列入教材, 引入课堂, 深入学生头脑。并经常组织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内容的系列专题讲座, 帮助师生深刻认识其科学内涵。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教育, 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提高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实效性。要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础, 切实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摘要: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为当代大学生德育树立了新标杆。开展社1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高校工作中的一项重大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高等院校,教育
参考文献
[1] 吴潜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人民日报, 2006, 4, 3.9.
[2] 宪法, 第二十四条.
[3] 陶行知全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6年版.
相关文章:
加强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02-16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02-16
谈爱国主义的新内涵5则范文02-16
关于加强在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通知的通知02-16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02-16
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培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骨干力量02-16
大学生如何加强自身爱国主义素质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