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多见病, 并有逐年增加趋势。本组病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例, 笔者从2007年至今, 用“心痛Ⅱ号”为主, 结合西药共收治30例患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全部为住院病例, 男18例, 女12例。最大72岁, 最小45岁, 平均年龄52岁, 病程最短1d, 最长20d。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肢体麻木、甚者口角歪斜、流涎、半身不遂、活动受限。
1.2 诊断标准
参照《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学》中的缺血性脑血管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中药“心痛Ⅱ号”胶囊2粒, 口服每日3次, 每粒相当于1.0,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维脑路通0.5, 静点每日1次, 15d1个疗程, 疗程间隔1周, 血压高者加用降压之品。
2 结果
显效 (症状全部消失) 18例, 有效 (症状明显改善) 12例, 无效 (症状改善不明显) 0例。疗程最短1个疗程, 最长2个疗程, 有效率100%。
3 典型病例
李某, 男, 42岁, 农民, 于2005年7月2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 左侧肢体麻木不利, 伴口角歪斜, 遂来我院诊治并收住院治疗。CT示右侧脑梗塞, 血CHO9.23mmol/L, TG 9.60mmol/L, 余在正常范围内, 遂用“心痛Ⅱ号”胶囊2粒, 口服每日3次, 加用脉通液500mL+维脑路通0.5, 静点每日1次, 15d1个疗程后, 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出院后服用“心痛Ⅱ号”胶囊30d痊愈。出院后嘱患者饮食宜清淡, 加强体育锻炼, 随访2年未复发。
4 讨论
本病属中医“瘀血病”范畴, 多由气滞血瘀引起。《金匮要略》说:“邪在于络, 肌肤不仁;邪在于经, 即中不胜”。王清任《医林改错》指出“中风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是由‘气虚血瘀’而成”, 遵循这些观点, 因此运用“心痛Ⅱ号”治疗本病达到补气活血通络的目的, 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抗凝降脂等功能, 从而消除和治疗本病的神经系统及局部症状, 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望广大同仁共同商榷。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心痛Ⅱ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法 通过对3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观察, 评价其疗效。结果 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有效率100%。结论 中药心痛Ⅱ号方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心痛Ⅱ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56.
[2] 刘运生.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8.
相关文章: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中分子羟乙基淀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02-21
甘露醇联合依达拉奉对糖尿病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02-21
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02-21
浅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