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武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校

高校设置人民武装部, 是贯彻人民战争思想的具体实践。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潮下, 人武部在学校党政领导体制里的地位和作用正在不断调整。

1 高校人武工作面临的挑战

近二十多年国内和平环境, 高校越来越注重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 使得人武部在高校里有边缘化的迹象。

1.1 征兵、双拥、人防等人武工作职能在弱化

高校人武部负责所在高校范围的教职工子女和在校大学生的征兵工作。就当前大学生征兵工作而言, 对于重点理工类名校, 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小, 选择参军的热情不是很高。高校精简机构改革和硕士化博士化人才引进工程的逐步实施, 人事部门不愿意在本校安置退伍军人。服兵役与复员后校内安置工作的脱钩, 大大影响了高校教职工子弟报名参军的热情。可见, 高校人武部在征兵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正在逐步削弱。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是军民鱼水深情的体现。高校双拥工作正在退化成一种形式化的工作。“八一节”“春节”仅仅是惯例性的给军烈属送些慰问品;有的高校与地方部队某一单位结成双拥对象, 但也是仅仅在两节期间组织些联欢活动而已。平常的大部分时间里, 双拥双方联系不是很密切。实际上高校人武部双拥工作质量在下降。

人防工程作为军事工程一部分, 一般交给校人武部来管理和维护。为解决管理维护经费问题, 上级军事机关允许人防工程坚持以洞养洞的建设和维护方针, 这确实为人防的维护和管理赢得了经费, 可是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人防在校方看来是一项创收的工具, 需要直接纳入后勤集团, 集中统一管理, 不过依然不违背人防战备功能。因此, 高校人防管理和开发工作, 逐步从人武部移交出来了。

1.2 人武部机构缩编精简

高校人武部设立主要职责是负责本校的国防动员和国防教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国际安全环境的紧张程度在减弱, 人武部工作职能发挥效果有限。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 人事部门首先想到的就是校人武部, 在他们看来高校也不是军营, 设立一个处级的人武部有占据学校机构编制之嫌。所以, 大多数的人武部都合并到其它党委机构中, 有的与保卫处合并, 有的与学工部合并, 有的与体育部合并, 并且在进人计划方面, 也受到学校规定的学历要求的限制。总之, 大多高校人武部在机构和人事方面都在萎缩。

1.3 高技术基干民兵建设效果不明显

高校聚集了大批的各类人才, 有着组建高技术基干民兵的宝贵资源。一些重点高校的人武部响应学校所在区的武装部的号召, 编制高技术民兵分队, 进行战争潜力摸底调查, 并登记造册, 纸面上的高技术基干民兵队伍组建起来了, 但是这离发挥基干民兵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校人武部代表学校, 只对学校负责。学校所在区的人武部与学校又不是同一级别或上下级关系, 所以学校所在区人武部送到学校的文件, 学校以影响教学为由可以不执行。高校人武部组建的高技术民兵分队成员主要是高校教职工, 他们都承担着教学科研任务, 无法有效地进行民兵训练任务。因此, 高校高技术基干民兵建设的质量令人担忧。

1.4 军训集中训练中承训部队聘请困难

学生军训普遍展开, 需要大批教官, 承训部队的聘请工作难度突然增加, 特别是军队驻扎比较少的省份。主要困难有:第一、教官生活补贴经费的压力。由于各种原因, 有的高校军训技能训练时间, 以军训大纲规定的下限计, 同时提高每天的教官补贴费用, 所以, 在军训教官难聘的背景之下, 对承训部队很有吸引力。而对那些按照上限实施技能训练的高校而言, 增加每天的教官生活补贴将增加技能训练费用总开支, 影响军训经费在其它方面的使用, 因此, 这类高校在增加教官每日生活补贴方面一直比较谨慎。高校的人武部在协调高校与承训部队关系上需要有更大的耐心, 按照学校的意图与承训部队进行工作公关, 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了。第二、大学生军训的时间大多同时安排在新生开学的几周, 人为地加剧了争夺承训教官的难度。第三、有些省份的高校军训教官依托当地武警部队, 在大学新生开展技能训练的九月份, 武警部队有抗洪抢险的任务以及迎接十月份国庆庆典的相关训练任务, 使得武警部队只能抽调部分教官进驻高校。

2 高校人武工作的对策

面对挑战高校人武工作应对策略有:

首先, 要有鲜明特色, 与众不同, 彰显个性。人武工作与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总目标相一致, 从而也就不会使人武部在高校里边缘化。如:利用大学生年轻健壮、爱好运动和思维敏捷等特点, 开展国防体育运动, 参加全国性的国防体育竞赛, 力争取得好名次, 既为学校争光, 又为人武工作增色。

其次, 要有创新思维。在创新意识方面, 要有突破征兵、双拥、人防、组建民兵分队等常规性人武工作思维, 树立承担全校师生员工的国防教育的新思维, 以此带动人武常规工作的开展。在创新行动方面, 可以组织一些国防领域的专家定期到学校开展国防知识的讲学;跟地方政府进行协调, 在博物馆、烈士陵园、文化古迹等建立国防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定期组织大学生进行参观学习;支持和指导学校军事社团活动, 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服务, 帮助他们争取适当的活动经费,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对全体学生进行国防爱国主义教育。总之, 高校人武工作的创新要紧紧围绕教育大学生这个主题。

第三, 要重点抓好学生军训工作。人武部要从战略的高度, 把军训当作一门课程精心建设, 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军事学等相关学科知识, 来探讨大学生军训的内容、规律和方法。军事技能训练要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要能够结合高技术战争情况下的防空战、心理战特点, 适当地在技能训练期间让学生学会自我防护的技能或进行一些防护知识和技巧的表演。军事理论课教学要突出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前沿趋势, 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国家防务知识, 让高技术战争和信息战争思想深入人心, 为战时战争动员奠定心理基础。

第四, 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机构精简改革中, 许多高校人武部与学工部合署办公, 对人武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表现为机构缩编, 机遇表现为可以从学工部吸取新的“血液”。学工部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人武部的国防教育与学工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相互合作的基础。人武部与学工部的合署办公将进一步整合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种资源, 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最终促进共同发展。

各个高校都有自身具体特点, 有的高校本来就没设人武部, 有的高校人武部面临的挑战可能小些, 有的高校人武部仍然是一个独立的机构, 本文谈的人武部面临的挑战, 可能只涉及部分高校的人武部, 但是既然作为一种现象出现, 还是有讨论的必要。

摘要:高校人武工作面临常规工作职能弱化、机构缩编、基干民兵建设效果差、承训部队难聘等挑战, 可采用特色工作、创新思维、狠抓军训、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人武部,军训,人武工作,挑战,策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粮食安全农业经济论文 下一篇: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