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化妆品行业人才“双主体”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关键词: 职业院校 校企 合作 顶岗

校企合作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在近年来, 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模式的不断探索与发展, 基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思路及路径, 仍然存在实践性不足、职业性不强、开放性不够等问题。以校企合作为例, 对于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来说, 如何从各自的优势来实现有效整合, 如何从双方的互动与交流中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迫切需要从校企双方的良性互动中来深化工学交替, 完善课程体系,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当前校企合作中的突出问题

从现有合作实践来看, 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途径的重要性, 且在推进校企合作中, 对于企业人才成长需求的分析, 关系到校企双方合作的深度与成效。由于缺乏相关配套体系的支撑, 学校与企业在深化专业建设, 增强学生职业技能过程中, 仅止于双方的各自需求, 而未能从长远规划与设施、政策、资金等配套上给予衔接, 制约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同时, 在合作模式上, 高职院校过于强调就业率, 特别是对于办学方向的评价, 多从相关的企业合作协议上来探索, 缺乏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关注, 使得合作仅停留在就业层面。缺乏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企业和学校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协同机制, 忽视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宗旨, 导致人才培养缺乏持续性, 也未能与企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相协同, 导致合作持久性不长。

二、美容化妆行业“双主体”校企合作模式实践体系

近年来, 我国美容美发机构、化妆品企业以及相关培训机构增长迅速, 市场人才缺口较大, 高职院校在学科设置及专业教育上, 更应该从行业发展实际及人才需求上来优化教育布局, 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据统计, 全国美容化妆品行业从业人数达到2000 万人, 高中、中专学历约占50% 以上, 而大专学历不足20%。可见, 高职院校在人才需求及人才培养方向上, 要从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及服务能力上, 积极开拓与相关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 拉近校企合作, 深化人才战略。

1、明确人才培养层次及方向

美容化妆品行业保持在35%以上的增长率, 从业人员素质及专业技能普遍较低, 人才培养缺口大。高职院校在适应产业升级及发展需求上, 首先需要从人才目标定位上, 确立技能型高端服务型人才方向, 如美容养生高端技术;美容店店长管理;美容师服务高端客户能力, 美容化妆品生产企业员工队伍等。从学科专业特点来看, 美容化妆品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强调“内外兼修, 身心合一”, 不仅要具有相关的美化能力, 还要从自我管理、自我团队管理上来美化自己。对于一般的培训机构, 其人才目标锁定为从业人员, 而无法实现内外的统一。因此, 高职院校要从课程上将美容、保健、养生、会所管理等知识、技能进行统合, 满足毕业生具有顾客管理、美容师管理、化妆品项目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能力。

2、明确各岗位职业需求及对应素质

从美容化妆品行业人才需求来看, 在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上, 要从就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培养上, 明确人才定位, 优化实践技能及管理课程。如参照当前美容化妆品行业协会对人才的调研需求, 对于美容会所人才的就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划分为四点。一是店长管理岗位, 其职业能力需要具有美容、养生、保健、营养、会所管理等行业知识及技能, 具体来讲, 在课程上应该设置连锁店经营管理知识, 对美容会所进行开发、设计、运营、管理, 相关商品的采购、配送;制定美容店人才招聘及岗位分析, 人才培训及薪酬管理、设计客户服务项目, 制定销售服务模式;强调语言沟通与表达力训练, 掌握礼仪技巧及服务能力。二是具有美容化妆品企业岗位工作能力, 主要从美容化妆品企业实际入手, 从不同岗位职业能力上来满足人才需求。如市场营销岗位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化妆品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物流管理能力等。三是具有相关岗位执业资格的美容美体师能力, 如基本的皮肤诊断及护理能力、美体保健能力、中医美容知识能力、亚健康调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四是自主创业岗位能力, 能够从行业发展战略规划, 掌握美容化妆品行业管理知识与能力, 如实体店人、财、物管理, 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美容化妆品商贸管理能力等。

3、“双主体”校企合作模式构建

在双主体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上, 首先从合作企业选择上, 围绕合作模式来达成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 如校企共建“校工厂”, 校企共派管理层、培训师资参与组织、运营、教学和管理。如学校提供50% 的学费, 满足校企管理日常运营, 企业派驻实习岗位并负责薪资及奖助学金。从美容化妆品行业人才岗位职业能力构成上, 围绕“高素质”+“强技能”要求, 着力从学生、教师、领导三者关系上, 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双重身份, 既是学生, 又是学徒, 让教师明白, 既是教师又是美容师或管理顾问, 让领导明白, 既是企业负责人, 又是学院管理者。在课程设置及实施上, 结合专业围绕行业发展走、课程围绕企业服务管理走、教学围绕岗位技能走、教材围绕项目实施走,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中, 企业、学校的各自优势和资源, 保障学生在学习、实习中完成相应的职业能力。如在课程体系组织上, 从核心课程设置、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课程教学标准制定、专业技能实训与考核、师资队伍合作培养, 教学过程细化监督等方面, 从课程内容、职业标准、专业技能、岗位要求上实现对接, 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生产服务环境, 获得综合提升。

三、结语

通过构建“双主体”校企互动式合作培养模式, 将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进行对接,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以校企深度合作, 立足美容化妆品行业人才需求方向来组织课程教学, 特别是在校企协同上, 从教育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协同中, 发挥各自的积极性, 推进和优化教学, 促进高技能型人才的快速有效培养。

摘要:所谓“双主体”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要从学校、企业双方互动中来优化人才培养方向, 改革教学目标, 切实从校企合作中来解决人才培养难题。以美容化妆品行业为例来探讨“双主体”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职业院校,美容化妆,校企合作,双主体模式

参考文献

[1] 刘惠坚, 李桂霞.对高职教育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01) .

[2] 张勇, 张丽娜.基于美容行业校企协同合作平台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J].职业时空.2014 (11) .

[3] 王艳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2 (01)

[4] 申晓伟, 罗华.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综合研究) .2011 (1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构建工学结合_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_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交替教学 下一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