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 核心 社会主义 价值观 学校

学校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阵地。要想更好地发挥学校这一作用, 从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保证, 必须在中小学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什么?学校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呢?

一、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 是民族的希望。在中小学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尚未真正完全定型。虽然他们对外界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而且迅速, 但其思想稳定性不高, 对外界事物的鉴别能力不强, 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误把流行的或者符合自身利益的观点视为真理, 从而将自己带入愤世嫉俗, 悲观厌世、或懒惰厌学的歧途。因此, 亟需在中小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以帮助学生改变懒惰的思想、消极的思想、厌学的思想, 以激发其认真学习, 提升自我的动力。

2.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是维护中小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手段。当前,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社会流行的价值观念多元多样, 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加紧在我国实施价值观渗透战略, 各种邪教势力、恐怖主义势力也加紧向学校、向学生进行渗透, 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极为不利。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校园中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来积极应对西方敌对势力、邪教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对中小学生意识形态的侵蚀。

3.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 这一重要任务, 最终要落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上。这就需要在学校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用党的信念引领学生成长, 帮助他们塑造崇高的人格和高尚的民族精神, 使他们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只有这样, 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中小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一) 积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

各学校可以利用发放学习资料、开办讲座、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手段和校园网络、校园广播站、集会、班会等平台, 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 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了熟于心, 耳熟能详。

(二)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内化、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在实际工作中, 学校应积极将其内化、吸收, 并形成适合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 可以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建设目标, 内化为“致力于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努力学习”, 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内化为“遵纪守法, 见义勇为, 互帮互助”, 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内化为“明礼守信、爱校爱国爱家”, 并将其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这样, 将更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

(三) 在常规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三个维度。其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达成, 对学生知识的习得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具有潜移默化的正面作用。因此, 在常规教学中, 教师应将课堂教育作为主渠道, 让学生在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两个目标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渐融性教育。

(四) 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更是引导学生从小处做起, 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养成教育中。比如, 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学生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尊重同学、尊重他人, 来培养学生的“友善”精神, 使全校形成和谐的氛围。当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和谐氛围之美时, 也会渐渐体会到“公平、民主、和谐、自由、友善”之美。这样, 学校将更加容易引导学生树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

(五) 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各校可以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论著选读》、《如何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等课程,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化和常态化。同时, 学校还可以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理解水平、践行水平纳入到个人综合素质评价中, 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 并内化为自觉守纪、自主发展、自强不息、爱校爱家的高贵品格, 为其顺利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六) 通过活动开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可以通过党的理论知识竞赛、社团有奖答题、作品有奖征集等活动, 带动学生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理论;可以通过培养典型、宣传榜样, 使学生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促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

在中小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但我们相信, 只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 大胆创新, 此项工作必将在中小学校园结出累累硕果。

摘要:在中小学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为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的积累, 为中小学更加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总结 下一篇:如何更好的开展校园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