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移植患者康复护理对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影响

关键词:

众所周知, 肾脏移植是挽救终末期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最有效的方法。随着肾移植技术的迅速发展, 肾移植受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 但疾病的特殊性、恢复期长、术后并发症多、治疗费用高、术后需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等对肾移植受者生理和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和影响, 进而影响肾移植受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有研究表明规律的运动对慢性病和肾移植康复期受者有很好效果, 能促进其康复, 提高生存质量。本文为此试图建立肾移植出院受者康复运动的护理方案, 探讨肾移植出院受者康复运动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术后1个月且康复出院的肾移植受者48例, 其中男28例, 女10例;年龄10~62岁, 平均年龄35.5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例, 初中及中专15例, 高中及以上23例。纳入标准:术后1个月且康复出院的肾移植受者;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能阅读文字或可以正确回答问题。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法,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24例。2组一般资料情况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干预措施

观察组在出院后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3个月的运动护理干预, 对照组同期只进行出院后常规康复护理。首先, 干预者应了解每位研究对象的病情, 评定运动能力。询问其肾移植术后的感觉和生理状况, 详细地讲解康复运动训练的原理、特点、步骤及注意事项, 征求每位受者的同意, 然后进行步行试验, 测定其运动耐力。对步行距离>450m者施行肾移植出院受者康复运动训练方案,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达标。向干预对象发放肾移植出院受者康复训练实施方案和注意事项的材料, 并带领他们一起认真学习, 耐心听取他们提出的问题及疑虑, 掌握其心理动态;用科学及认真负责态度解答干预对象提出各种问题, 解除他们的心理顾虑, 给其亲切感和信任感, 建立良好关系。同时向他们宣教康复运动对机体体能恢复的益处, 说明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鼓励其积极锻炼。其次是确立明确的训练目标, 激发肾移植受者主动参与的动机, 坚定训练信心。再由研究者本人示范并教会所有干预对象做肾移植出院受者医疗体操, 1周后根据个体情况, 决定是否增加步行训练或登梯训练。然后选择一个安静、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环境, 由研究者每周组织肾移植受者进行集体康复运动训练1~2次。训练时配合舒缓的音乐, 随着音乐节拍做全套医疗体操, 研究者仔细观察每位干预对象的具体动作, 判定其准确度, 如有偏差, 解释原因予以纠正, 示范正确的动作。每次集体训练时给干预对象发放肾移植相关知识的宣传材料, 解说康复运动的意义, 解答疑问;积极应用换位思考, 从肾移植受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帮助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可提高干预对象参与运动的兴趣, 巩固他们对于康复运动具体步骤的记忆, 也为肾移植受者之间以及受者和研究者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平台, 进而保证肾移植受者进行康复运动的依从性, 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康复, 为其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1.3 评价方法

在康复运动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 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目标人群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和得分以及生活质量得分的差异进行评价, 评价干预效果。由研究者本人担任量表的测试, 面对面指导受者填表, 指导语严格按照量表要求进行, 使受者充分理解后进行自评, 对于不能进行自评的受者均在测评人员讲解下进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等软件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用t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焦虑、抑郁得分均有下降, 但是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当前临床肾移植己走过半世纪的历程, 已成为挽救终末期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最有效治疗方法。近年来, 移植技术的同益成熟, 有效的免疫抑制剂的研制和对排斥反应监测水平的发展, 使肾移植在生物学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在器官移植中, 存活率不再是衡量肾移植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 代之以能反映病人生存质量的康复率, 对疾病的预后及临床疗效的评价从过去单纯用生存率、复发率等生物学指标逐渐转向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等诸方面综合评估。因此, 提高肾移植受者的整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目前, 对于肾移植受者, 国内护理人员主要对其进行术前健康教育和术前准备、术后病情监护、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护理及心理护理、感染、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的护理、补液的管理、依从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这些护理活动侧重于住院期间的配合治疗, 且其中很多都是停留在经验性描述, 而对肾移植受者实施康复运动护理干预, 提高体力活动能力, 使其自觉地采取健康促进的自护行为的报道很少。国外相关文献表明, 肾移植受者康复期给予运动干预能促进其康复, 提高其生活质量。肾移植受者术前大多经历比较长时间的血液透析治疗, 而长期的血液透析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这些都和肾移植受者康复期的体力虚弱、运动能力减退、和心肺能减弱等症状有关。其次, 皮质激素的应用会引起骨质疏松、液体储留, 肌肉肥大和下肢力量减弱等副作用, 而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肾移植受者骨骼肌的有氧代谢, 改善其功能和组织学状况, 从而减少或改善这些症状。此外, 患者的躯体功能是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可以预测肾移植术后的效果, 而康复运动训练和个体的躯体功能水平有密切关系, 对肾移植受者实施增加体力活动的干预, 可以提高他们的体能和生活质量。因此, 肾移植受者出院后需要正规系统的康复护理, 这不仅包括指导患者戒烟、合理的饮食、控制体重、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还包括心理和可能的职业咨询、运动训练, 尤其是采用一个有计划的、个体化的训练方案, 对于肾移植受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况比干预前均有提高, 提示肾移植术后时间越久, 受者的体力活动能力等生理功能恢复越好, 对肾移植的知识了解的越多自护能力也会提高, 结果是生活质量越好, 从而促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总之, 康复运动作为一项安全有效的康复措施, 在肾移植受者康复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效果肯定、经济方便, 应该成为肾移植受者出院后康复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肾移植出院受者生理、心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48例肾移植手术1个月且康复出院的受者, 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出院后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康复运动护理干预, 对照组只进行出院后常规治疗护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焦虑、抑郁得分均有下降, 但是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康复运动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肾移植的焦虑和抑郁, 有利于提高受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整体康复。

关键词:肾移植,康复护理,焦虑,抑郁

参考文献

[1] 马诚, 成鹏.实用康复治疗技术[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57.

[2]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5, 8:213~223.

[3] 范仲珍, 袁浩斌, 胡雁, 等.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5:152~154.

[4] 吴永刚, 李文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元分步行运动实验[J].实用临床医学, 2003, 4 (2) :10.

[5] 罗兴华, 冯云辉.“亚健康”与有氧运动关系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 24 (5) :38~40.

[6] 吴广礼, 张万里, 史永红, 等.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感染的误诊误治[J].临床误诊误治, 2002, 15 (1) :27~28.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疼痛焦虑 下一篇:高考失败引起的焦虑情绪案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