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美文摘抄

关键词: 摘抄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美文摘抄(精选5篇)

篇1: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美文摘抄

我和成浩开始同居了,这是顺应潮流,也是顺应激情的呼唤。

我们俩是大学同学,有了亲密接触,体验到两情相悦的美好之后,每天的分离 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痛苦。更何况,每次成浩来我的出租屋到最后都赖着不走,和我挤在小小的单人床上。男人的小赖皮不仅不会让女人感到厌烦,反而会在心底生 出更多的宠爱之心来,就像我对成浩。每次到最后都是我败下阵后,怕同租的女孩不高兴,两个人在床上接吻亲热都是轻手轻脚的。然后,两个人开始商量租一套小 点的房子同居,等攒够了房子首付的钱后就买房结婚。

成浩非常积极地奔走,终于租到了一套让我们都很满意的房子。像蚂蚁搬家一样,我们一点一点地往“家”搬去双人床,粉紫的床单,情侣杯,靠垫,鞋架,杯盘碗碟。空空的屋子一点一点地丰盈,慢慢地就有了家的感觉,家里,有两个晚上睡着了都忍不住偷笑的男女。

他开始大言不惭地叫我“老婆”,我娇嗔:“谁是你老婆啊?”可是回过头,我就嗲嗲地叫他“老公”,他呢,脆生生地应着。

刚开始同居的时候,我很享受这样的生活,每天像个家庭主妇一样安排一日三餐。有时候正在上班,也会突然想起给成浩发短信:老公,晚上想吃点什么?

其实我的厨艺一般,成浩常取笑我也就是个喂猪的水平,但是,每次他都必须装出很享受的样子吃完我做的菜,否则,我就会生气撒娇揪他的耳朵什么的。在成浩一迭声的讨饶里我们嬉笑打闹,享受着这恋人间的小把戏。

甜蜜的日子总是过得快,不知不觉间,两个人同居大半年了,一些琐碎的纷争纷纷冒出头来。成浩不再变着花样讨我欢心,他的臭袜子脏衬衣却堂而皇之地扔给了 我。我不是成浩法律意义上的老婆,却做着老婆才做的那些事。买菜做饭,洗衣拖地,这些事其实我也可以不做,但是两个人住在一起,吃喝拉撒,这些事都是避不 开的,总得有一个人去做。家里脏得不成样子了,成浩可以踮着脚尖走过,我却不行,所以到最后这些事都成了我的份内事。

都是被爹妈捧 在手心里养大的,一天两天,我还可以有着那种“初为人妇”的快乐,屁颠屁颠地做这做那,谓之爱的奉献,但是时间长了,我心里开始不平衡了。正是花样年纪的 女孩,谁愿意整天像黄脸婆一样做那些事,不说让他来侍候我,但至少,也不应该让我来侍候他啊。于是,我和成浩常常因为家务琐事争吵。开始的时候,他还会哄 着我让着我,后来就不会了。有一次他喝醉酒回来,我骂了他几句,他竟然对我说,你又不是我老婆,管那么多干什么?

虽然是句醉话,却揭穿了一个真相,那就是我们过着事实上的婚姻生活,他却不是我老公,我也不是他老婆,无论我付出了多少,但不一定会有回报。

尽管如此,我却越来越习惯了两个人的生活,对成浩越来越依恋。

两个人每天厮磨在一起,最容易出现的事情就是意外怀孕。第一次意外怀孕的时候,我们同居还不久,两个人都像还没有玩够的孩子,根本没有结婚的打算,于是 没有异议地做了人流。那几天,成浩像个温柔的小丈夫,给我煲鸡汤,还打电话问老家的妈妈怎么照顾我,我身子痛着心里却是暖的。这以后我一直很小心地避孕,过了安全期成浩再不高兴我也逼着他用套。成浩醉酒时的那句话成了我心头的一个结,我们只是同居,如果发生什么事情,他不想负责的话我真的是哭都哭不出来。

再次意外怀孕的时候,和成浩同居已经3年,我有了结婚的打算。我26岁了,成浩也28岁了,从恋爱到同居,我们已经在一起生活差不多4年了,我以为结婚就像当初同居一样水到渠成。但是成浩说,他还没有过够单身的日子呢,不想这么早就把自己套进婚姻里去。

我问他孩子怎么办,他说打掉。他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很轻松,就好像请我去喝茶一样。最后,我不得不做手术拿掉了孩子。

这次人流过后,我加紧了逼婚的步伐。两边的父母都同意赞助我们买房,长辈们甚至还互相通了几次电话,交流了各自的看法,一致认为我们已经到了应该结婚的时候了。

成浩一会儿说随时都可以结婚,一会儿又说过一段时间再说。说实话,3年的同居生活下来,我不再是当初那个心高气傲天不怕地不怕青春无敌的女孩了,我已经习惯了和成浩在一起的日子。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它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生出依赖之心,害怕这种习惯被人一刀砍断。

在声势浩大的逼婚中,成浩终于摊牌了,他说:“我不想结婚,结婚以后两个人的日子不还是这样过吗?还不一样每天吵,吵了好,再接着吵,这婚结和不结有什么不同?不就是多了一张纸吗?与其多那张纸还不如没那张纸呢,我干嘛要结婚?”

成浩的话让我的心彻底凉了。他并没有说要和我分手,仿佛他可以和我无限期地同居下去一样。可是我能这样没有结果地一直和他同居下去吗?他是男人,男人30一枝花,我呢,到时候就成了豆腐渣,成了下市的菜,我输不起,我不得不提出了分手。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分手后不到半年,我还在东奔西走地相亲,成浩却交了新的女友定了婚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把嘴唇都咬出了血。口口声声说结婚没意 思的成浩转过身去就有了结婚的打算,原来他只是对和我结婚不感兴趣。恨过之后我也有些理解他,两个人同室而居4年了,吵过打过,看过彼此坐马桶,更看过彼 此恶劣的嘴脸,已经熟悉到几近麻木,哪里还有结婚的激情呢?

我们都以为从同居到婚姻只不过一步之遥,但我们忽略了同居生活的琐碎,恋爱中的男女极易在这种琐碎中失去耐心,生出退却的心理,曾经鲜活的爱情就会失去水份而渐渐枯萎。

篇2: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美文摘抄

一、如果云知道。

冬日晴好,阳光如同春天般明媚。透过沿街梧桐的满树枯叶和横曳的枝丫,我眯着眼抬头看天,有霾,无云,素日里清爽湛蓝的天空几近浑浊。

有些失落。不是突然感慨起来要去评论我所生活的这个城市的环境好和差,就像天气一样,久雨必有久晴,久晴必有久雨,偶尔的阴霾也必定是其中的变化之一吧。这些怎不能接受?我只是突然想起不久前晓离曾对我说,若颈部酸了疼了,或者不开心了,心情烦闷了,可以抬头看天空,那里,有高远深邃的蓝天,有穿过重重乌云阻隔的阳光,有轻轻飞掠的小鸟,还有袅袅婷婷飘逸着的美丽的云。只是,现在,姑且不提蓝天、阳光和小鸟,云去了哪里呢?不用说是高大的云山,绒毛的积云,即使是有着柔丝般光泽分离散乱的卷云,也躲在了层层阴霾的背后了吗?又或者,日复一日,我早已经在风中渐渐疲惫,无论怎样都找不到一个豁然的出口?

无可否认,人都有心情,好或者坏,高或者低。如同山林里清脆婉转的鸟鸣可以给人薄薄的欢喜一样,偶尔凛冽的眼神也能让人的心瞬间冷却下来。善感也好,多疑也罢,那一刻,情绪变换着,起伏着,仿佛得了强迫症,片刻间有了过分的焦虑,又犹豫又固执,连身边的人也会在那一刹那被感染,想问又不敢问,只疑惑地看着你:怎么了,刚才还好好的?

我也不知道怎么了,长长叹息后突然的神色黯然。

一定可以自我调节的吧,譬如走出门去。像现在,阴霾渐渐散去,阳光突然好得不像话。我走在街上,看人来人往,看车水马龙,有木篱笆新筑,有大红茶花妖娆,风过处,梧桐枯叶簌簌飘落,有些萧瑟,却已经不是死气沉沉,一切好像有了生机。不是吗,当枯叶落尽,当我们等待,不久之后一定是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

等待。当最后,所有的话题只落入这一个字眼,我是不是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是不是可以就此遗弃所有的心绪,只在它的面前安然地看时光的仓促和静美?发生了的,开始了的,经历过的,任凭那么多的画面毫无规则地在我的面前揉合在一起,那一刻,心全无凌厉之势,已经开始静笃,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会看到故事的结局。

那时候必定年华已飞逝了吗?留下的`,是忘或不忘的往事,和隐藏在心里的繁花不惊。

日影渐稀。冬天就是这样,连白天也短暂了许多,再次抬头时候,我看见天空里有云随风轻飘逸,不时还变换着形状,绵密着,游移着,呵,如果云知道,它是不是会停下来与我一起等待,等待时光苍老?

二、何以爱情。

还能不能相信?关于爱情,当我越来越年长的时候。

先生说,你是想得太多了,还是电视看多了,怎么连话题也开始幼稚起来?我看着他,忍住笑,然后装着用更严肃的口吻问他,你不爱我了吗?他再看我,同时开始上下打量起我来,接着,他微笑,叹气,摇着头不说一句话。

是现实太细碎太纷杂,还是电视太唯美太浪漫,某一时刻,我们竟再也听不见初遇时那些爱的诺言?于是总幻想着自己是主人公,在一个耽美的故事里深深地爱着被爱着,甚至还可以用日渐粗糙的心记下一个个细小而温情的镜头,譬如深夜巷口翘首的等待,俯首时候深情的注视,某个日子里精心策划却又装着很不经意的话语和礼物。笑。我承认有时候我是电视看多了,脑子里也经常回放着一些触动着心扉的情节。但是,如果他真是这么一个人,谁不会等待着也如此这般地被惦记着,被爱着,被捧在手上呢?

从未想过要去评论顾漫的“何以,”当它经久未衰时,我震撼于书中那份近乎固执的深情等待,别说是漫长的七年,现实里,一分钟也能将沧海变成桑田啊!“你转身的一瞬,我萧条的一生,”、“有些伤口会随时间慢慢愈合,有些伤口会在时间中慢慢溃烂,有些等待会变成习惯,有些记忆会相伴一生,”、“你更要知道,我的等待不是执着,而是习惯,如果有一天我不再习惯喊你、喜欢你、等待你,那必然是我闭上眼睛,停止呼吸的时刻。”这些句子,这些影像,如此美好,如此温软,读着,想着,怎能不感慨?

叹。如果等待也是爱情的一部分,那么这个过程是酸楚疼痛还是甜蜜温馨?年少时候任性地以为爱就是一切,要等待多久才能知道。有时候爱其实也很微不足道,它没有所谓的永恒,只有在变的心境,柴米油盐的琐碎,鸡毛蒜皮的嘈杂,习惯了,无语了,默契了,薄欢了,一切一切到最后终归了平静,从此死水微澜。

我喜欢这样走着,看着,可以将目光抵达处悉数收入眼底,也可以漫不经心,漠然地,不去理会任何一道风景。街尽处,是灵山江,此刻的江水几近枯竭,江底露出大片大片的块石,堤坝洁净,金属栏杆泛着冬的凛冽。我倚着,眼前有些荒寒,风也刺骨,阳光渐渐隐去。很冷。他不在身边。

若他在,会怎样?会像书里描述的那样拉起我的手,握在他的手心,然后用力地搓着揉着,呼着气,给我他的温暖吗?笑。彼时的烈酒早已经被生活蒸发,之后的日子山长水阔。就这样安然地行走吧,一个人也可以欣然地看岁月沉淀,然后和时光寂寞地赛跑。

偶尔戴上耳机,一遍又一遍地听喜欢的歌,譬如,《何以爱情》。

三、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走下堤坝。曾经沿坝缝滋长的蔓草色苍如土,矮冬青和黄杨木组合成的图案显得有些杂乱。凛冽的冬里,它们也开始萎枯,又落寞,又凄清,几近荒凉。再往下,木质的台阶,这是我那么喜欢坐的地方啊,临水的,空阔的,我却再也看不见当初我喜欢它时它的光滑和幽亮了。风吹雨打后,阶上的深红漆面已经开始空鼓,开始剥落,连幽绿的苔痕也清晰可辨了,那是岁月的侵蚀,毫不留情,彻彻底底。

再没有旧时模样了。我呆呆地看着,多空寂,仿佛山河岁月里最艳寂的刹那,瞬间已经没有了自己和自己随时爆发的一场金戈铁马的战争,只慢慢地如那年般坐下来,看眼前空无一人,看曾经恣肆浩荡的江水缩起了身子,看风过处,我的脸上,泪潸然。

这一刻,风也收起了它最凛然的呼啸声,全世界是空寂的,眼前的灵山江,水枯,石出,仿若一幅老了的山水画,空洞了,黯淡了,再无它的光泽和美意。日影渐渐散去,我一动不动地坐着,若有等待。

是等待吗?我在等待什么?叹气的时候我看见了自己淡淡的忧伤,仿佛越等待越失望,想着如果带一本书来,坐着看看,该有多好;想着如果有人可以与我同行,只这样坐着说说话,该有多好。木阶上总是我孤坐的影子,那镜头,又寂寞又苍凉。

突然想起《漫长的婚约》,法国年轻女子玛蒂尔德在战争结束时接到了未婚夫死亡讯息的来信,她如何接受这个残酷的消息,她如何去相信他会弃她而去。她毅然踏上千里寻夫的漫漫征途。战争的可怕,岁月的**,一次又一次死亡的威胁,伴随她的却是坚定的信念和惊人的力量,她千辛万苦地走在寻找他的路途上。她在等待,等待终有一日,她的爱情,云开,雾散。

那是动荡的年代,任何一场离散和一场寻觅都可以牵扯出一个让人震撼的故事来,更何况A Very Long Engagement从年少时候便已经开始。整个过程有多恐惧,结尾就有多美好,奇迹总会出现的,是吗?当最后,阳光明媚的下午,玛蒂尔德坐在未婚夫的身边,安静地看着他,这个时候,这个镜头,我能想起什么?我会感叹什么?

时间在丝丝折叠,经年的记忆里闪过老爵士般的温厚和朴实,也闪过少年的清澈与简单,我知道,不是每个等待都有这样的结果,这尘世有坦途亦有险滩,却总会有一个人值得你去等待,也总会有一个人会愿意陪着你去爬山涉水。时光会化繁为简,最后的最后,我们会只携一个人的手,和这个人一起慢慢变老。

篇3: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这句话最初是谁说的呢?虽然透着小清新文艺腔,但其实说得有道理。等待的滋味不好受。会让时间变长,让青春变短,我不能因为某句话太俗滥就瞧不起它。

整个童年与青少年时期最深刻的记忆,是夜深人静,孩子都打发上床了,妈妈犹在客厅看书,东摸西摸找零散家务做。灯光从走廊那边拖过来,昏昏黄黄,家具狭长的阴影打在墙壁上。睡意浓重地压下来了,但我总睡不沉,心里隐隐地感觉到一点不安。妈妈在那边轻悄悄地叹气,一会儿一声。她在等爸爸回家。

那时老爸经常出差,下乡或上省城。上省城还好点,最多遇见贼,有次他进门,兴致勃勃,大吹客车上抓贼的故事,一声怒吼,正准备溜下车的小偷吓得就把钱包奉还他了。我妈听了却只是心惊肉跳,再一看,他那件新买的皮夹克腋窝下面,有道用刀划出来的大长口子,顿时骂了个狗血淋头。小时候我觉得我爸多英勇啊,我妈竟然还骂他!现在想想,哎呀,这事做的,是有点二哎!昨天我妈讲起件往事,刚谈上恋爱那会,她坐长途车去看他,直接去了单位,看见我爸骑着辆破烂的邮政自行车远远来了,旁边同事就帮她喊了声,我爸一转头,看见是我妈,骑车就哐当哐当冲过来了,冲就冲吧,还当众撒了把,得意洋洋,就差吹口哨了——主要是他一直没学会过吹口哨。我妈说:当时我就想,怎么找了这么个人!差点就想分手了。

下乡的地点总在大别山,他们单位的破邮车在山路上跳跃奔窜,那景象如果你看上一回,就再也放心不下了。我爸又不喜欢在外面住,事情办完总往回赶,有时到家都是凌晨了。这些都是我妈在后来日子里说的。

我记得有一次,半夜起来上马桶,那时家里没卫生间的,都用马桶放在床边。就感觉有凉凉的风在屋里吹,吹得很怪异。我向客厅走去,灯亮着,没有人,又穿过小小的院子,院子里的压水井旁,窝着亮晶晶的一摊水,月光照在地面上真白。然后我看到大门开着,门边靠着一个黑影,我差点尖叫了,又立刻醒悟过来那是老妈,她仍在等老爸。我回到床上躺下,忽然也感觉到忧郁了,心里直发慌,爸爸还没回家,他会不会在路上出事了?回不来了?他要是不见了,以后我们一家三口日子怎么过?我把头埋在被子里,很精明地算起账来,觉得以我妈的工资和她的能力,绝对养不活两个女儿再加没工作的外公外婆的。

那夜我爸终于还是回家了,听见他进门后的响动,听见老妈压低嗓门的埋怨声,我也在床上大大地松了口气。后来好长一段时间里,看着老爸进进出出,我都有些忧心忡忡,想,这可是我家的顶梁柱啊!再翻他回家时提的包,就没那么兴致勃勃了,哪怕能翻出来金币巧克力。再后来我跟老妈一样,学会了辨认几十米外,巷子入口处爸爸的脚步声,咳嗽声。

好多年后。我家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无论谁一进门,看看有不在家的,立刻会问:某某呢?有时候忙着事情,发现家里少了一个人,也立刻会大惊小怪地问起来:某某去哪了呢?人不到齐不吃饭。无论谁在外面,其他人就让饭菜在锅里热着,心照不宣地谁也不提,心不在焉地干各自的事。时间像被凝固了。直到那个人进了家门,才刷的一下,世界正常运转。

篇4: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美文摘抄

地铁已开动,你忍着泪,离开了,恨得、连头都不回。

懂太多就会想太多,想太多就再绕不开悲伤。

都说人人从出生一半是老天安排好的,而另一半是要自己去寻找的。

对他人一分真九分假。对你则是九分真一分假。

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

莪 对迩锝依赖已经到无法呼吸锝地步

迩偶尔的慰藉对俄来说 ,是最大的伤害。

爱是一场战争,我不怕受伤只怕你不快乐.

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 。

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 。

当我看天的时候 我就不喜欢再说话 每当我说话的时候 我却不敢再看天 。

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

凡世的喧嚣和明亮,世俗的快乐和幸福,如同清亮的溪涧,在风里,在我眼前,汨汨而过,温暖如同 泉水一样涌出来,我没有奢望,我只要你快乐,不要哀伤

风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摇晃摇晃,成为我命途中最美的点缀,看天,看雪,看季节深 深的暗影。

很多我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了 。

记忆想是倒在掌心的水 不论你摊开还是紧握 终究还是会从指缝中 一滴一滴 流淌干净。

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 在每个星光陨 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假如有一天我们不在一起了,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结局和过程都有了,再去纠缠,连自己都觉得贪婪

没有人见过深海鱼留眼泪 就以为它不会悲伤 那是因为它生活在深深的海底 它的眼泪 人们看不到而已~

篇5:顾小白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读后感

在我的经历中,电影评论是很学术的领域。想到我们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那会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电影在中国新文化复兴运动(不知道能不能用这样的词来形容那个时期的文化现象)中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新电影语言”、“新浪潮”、“结构主义”等等名词如雷贯耳,而且话语权威都是一派学者气质,很有学术性、高尚感。这样的气氛把我们烘托得很了不起,真有艺术殿堂的感受。

后来,大概到了九十年代中期,1995、19前后,这帮大师突然不玩儿了,很快从这个圈子里消失掉,无影无踪了。在他们抛弃我们之后的寂寞的日子里,我们感觉到一阵孤独。文艺批评一向左右着各类艺术的历史进程,这样的空白真的令人心慌。

我想他们不玩儿了的很大原因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有关。消费概念一统天下,文化也可以成为产品进入流通市场,当它们成为超级市场货架上供人选择的,和选择一件衣服一样自由、一样随意的商品的时候,艺术过去神圣的地位、仪式化风范及上层领域的优越感全然被打碎了。这十来年,随着这样的.变迁,其实谁也没消停,大师放弃的阵地自有后来人。由于商品化的普及、便利和自由,还有文化艺术产品本身的巨大魅力,孕育出了一代从f ans走入电影行业的专业人员。这些从消费群体中走出来的人可能是批评家,可能是导演,也可能是编剧。我想他们的出身就能把前辈的鼻子给气歪。美国前卫导演昆廷・塔伦蒂诺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他“卑贱”的出身让他在入行时受了一番屈辱,直到1993年他的《落水狗》一举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才得以扬眉吐气,也标志着一个新的电影时代的到来。法国人是多么地傲慢,从来都以文化大国国民自居,一副霸权的样子,一直把持着艺术殿堂的金钥匙。所以昆廷的获奖,连他自己都深感意外、欣喜若狂,直到今年在戛纳当评委主席还念念不忘那一幕。如果不是世道变了,这事无论如何解释不通。

很多事情不再是梦想。DV从家庭走向专业,电视从标清发展到高清,高清播出时代即将到来,电信号的色彩还原和胶片越来越接近,还有什么不可能实现?

大概有一个现象我原来没有足够重视,当我知道后,很吃惊。原来各电影厂有自己的刊物、画报,不知何时被外面的人承包下来,变了味道,和过去大不相同了。开始我很嗤鼻,觉得不够专业化,比如《看电影》、《电影世界》、《新电影》啊什么的,我很长时间把它们等同于文化商品的延伸纸版读物,比如盗版光碟指南什么的。到了有一天在三联书店看到一本近似工具书的《电影》,还有《为希区柯克尖叫》和《后窗看电影》,我发觉这已经不是我原来概念中的电影产品指南了。其资料的价值性和全面性,以及专业化水准都令我对他们的存在不可小视。网络上颇负盛名的“后窗看电影”等阵地亦成为新一代的影评代言人。

就在这个时候,早已在新锐影评人中赫赫有名的小白把他的书稿(《等待是一生最初苍老:顾小白电影随笔》,古吴轩出版社5月版)拿给我看,极没有架子,以很自我的口吻,甚至是一个影迷的角色来谈电影。像日记,像观后感,也像夜话。我在他曾任版主的论坛“后窗看电影”及其精选书籍里也能感觉到同样态度。小白的尖刻和敏锐也是很散漫的,像他的生活状态,完全没有权威姿态。这让我对小白刮目相看。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当时在和我合作一个剧本。我很喜欢他写在剧本中的那些人物的状态,很典型的“后工业”人类,而且是典型的中国都市小资类。

接触多了,我对小白的身份恍惚起来。我连问了他好多问题――你到底干什么专业?他回答说,在一家数字化公司,好像还是国有单位。就我对社会了解的知识结构,这就够错位的。――那你怎么又开始写剧本了呢?怎么又写评论了呢?他答,网上开始的,偶然的,喜爱的,咳……我完全听不懂,也不想再细问了。可这又有什么关系?通过小白,让我对很多事情了解更具体了。电影在他们眼中的样子和我们有很大不同,他们首先是在用精神消费它。不论欣赏、崇拜还是品尝、指点,完全像对待一种物质――某种拜物主义倾向,而我们却当做理想来追求。脱离了人文环境的我们完全失去了价值判断,这两者的对话该有多么大的差距啊。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人生是一场宝贵的唯一旅行哲理美文 下一篇:爱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唯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