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算式
第一篇:求加法里的未知数
求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92~93页练习十七第10~15。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应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用不同的方法,验算加、减法的计算,能比较熟练地求出加、减法算式里的x。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谁能说一说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2.应用这些关系可以验算加、减法算得对不对,还可以求加、减法算式里的x。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应用。(板书课题)
二、练习验算
3.做练习十七第10题第1题。
(1)提问:计算加法时,可以用哪两种方法验算?指名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4.做练习十七第10题第2题。学生板演,集体订正。提问:第一种验算方法的根据是什么?第二种验算方法的根据是什么?
三、练习求未知数x。
5.做练习十七第12题。提问:第一题对吗?为什么?要怎样改正?(求未知数x,每一步都要写出x=,写成两边相等的式子。并注意每一步的等号都要对齐)第二题对吗?为什么不对?为什么要用加法来求x?
6.做练习十七第11题。让学生填在课本上。
7.做练习十七第13题第一组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8.做练习十七第14题。
四、总结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减法算式呢?指出加、减法计算的验算方法和求未知数x的方法。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七第13题第二组,第15题。
第二篇:求未知加数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求未知数,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的分与合的知识以及相关的10的加减法,孕伏方程思想,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求未知加数教学反思。
1、体会情境,引出含有未知数的加法式子,初步认识未知数。
教材呈现的是一个有10格的盒子,里面放了8个苹果,引导根据题意提问题,学生列式为10-8=2,并不能列出8+()=10的算式。我没有强求,顺势引导,8个苹果再添上几个就是10个,也可以列成“8+()=10”这样的加法式子,这儿的()里的数我们不知道,要把它算出来,所以这儿的( )也叫做未知数。引出课题。
2、解决问题,实现算式多样化。
学生在列出“8+()=10”后,说说括号里填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通过交流,有的用数数方法算出结果,有的用分成得出结果,也有的用减法算出结果,更多的小朋友用加法得出结果,教学反思《求未知加数教学反思》。 对于学生的多种想法我都给予表扬,通过一些巩固练习并让学生说说想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算法。
3、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新课结束后,我根据教学效果又添加了三类题目。第一类:含有未知数的减法算式:10-()=7()-8=2.第二类:3+( )>7( )+5<8等。第三类:生活中除了用( )?等符合表示未知数,还可以用很多其他的符号表示未知数,如○□等。例○+□=9,○+3=6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
第三篇:用Excel绘制标准曲线以及求未知含量的方法
将数据整理好输入Excel,并选取完成的数据区,并点击图表向导,如下图:
点击图表向导后会运行图表向导如下图,先在图表类型中选“XY散点图”,并选了图表类型的“散点图”(第一个没有连线的)。
点击“下一步”,出现如下图界面。如是输入是如本例横向列表的就不用更改,如果是纵向列表就改选“列”:
如果发现图不理想,就要仔细察看是否数据区选择有问题,如果有误,可以点击“系列”来更改,如下图:
如果是X值错了就点击它文本框右边的小图标,结果如下图:
在表上选取正确的数据区域,点击“下一步”,出现图表选项界面如下图,调整选项,以满足自己想要的效果:
点击“下一步”,一张带标准值的完整散点图完成,如下图:
现在要根据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回归方程,绘制出标准曲线:
先点击图上的标准值点,然后按右键,点击“添加趋势线”。如下图:
本例是线性关系,在类型中选“线性”,如下图:
点击“确定”,标准曲线回归画好:
回归后的方程是什么样呢?点击趋势线(也就是标准曲线)然后按右键,选趋势线格式,如下图:
在显示公式和显示R平方值(直线相关系数)前点一下,勾上。再点确定,公式和相关系数都出来了。如图:
由此标准曲线可得出浓度:切换到“选项”标签页,选择“显示公式”,确定。在图表中出现一个公式,即浓度对吸光度的关系。
在单元格中输入该公式(其中的X值用具体的单元格引用代替),即可根据该公式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有时候有的项目是成指数增加,散点图如下图:
从上图看并不相关,除了最大的一个点外其余的几乎都成了直线。这不难理解,因为对于10000000而言,10与10000都差不了多少。因此我们平时常使用半对数坐标纸画图。对于Excel,先点中Y坐标轴,再按右键,选“坐标轴格式”如下图:
将左下方的对数刻度选中,确定。完整的一个半对数标准曲线就做好了:
利用Excel制作标准曲线,如果认真调整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绘图时最好用XY散点图。生成图表后,选择生成的曲线,之后在曲线上点击右键,选择“添加趋势线”,在“类型”中,选择最接近的曲线形式。比如你的曲线接近线性,则选择“线性”,若接近乘幂的形式,则选择“乘幂”,如果比较难判断,则选择“多项式”,并调整其阶数。
第四篇:人教版一年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求原来有多少实际问题1
课 题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设 计 者 教学目标 能用画图的策略分析问题,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借助已有的逆思考的经验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1. 师生谈话。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想要)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回答老师的问题,答对了,你们就能得到这些礼物。2.师生活动。(准备7块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师:谁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橡皮?教师请学生在这个魔盒里抓橡皮。根据学生抓出的橡皮数,教师告诉学生魔盒里还剩多少块橡皮。师:现在你知道魔盒里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吗?能说出理由吗?3.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魔盒里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抓出来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抓出来的橡皮放回魔盒里,再将所有的都拿出来,数橡皮的块数)4.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二) 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例6情境图)师: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把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 教学过程 教 学 活 动 二次备课 巩固应用 (1)请学生把整理好的信息在课本上填一填。师:要求原来有多少个哨子,“原来”是什么意思?(原来:以前固有的、本来的,没有经过改变的,在这里指哨子被取走前有多少个)(2)请学生把了解到的信息用圆片摆一摆,或在纸上画一画。取走的:○○○○○○○剩下的:○○○○○师:观察圆片图,你想到解题的方法了吗?①师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求原来的,就应该把取走的再放回来,和剩下的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计算。②请学生说算式,师板书:7+5=12(个)。③说一说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教材板书画图) 2.师引导学生回顾解题过程。(1)为了弄清题意,我们是怎样做的?(2)看看题中的文字和我们画的图,你更喜欢哪种方式?(3)以后再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1.课件出示教材98页“做一做”(1)你从图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3)列式解答。
板 书 设 计 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原来有多少个? 7+5=12(个)或5+7=12(个) 教 学 反 思
第五篇:失败是个未知数教案
15、失败是个未知数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运用事例论证的写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引导学生体会失败不是最终结果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事例论证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自身实际,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找到成功之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提问:在课文第一段中提出了什么论点?
(失败是个岔道口,一条通向彻底的失败,一条通向成功。)
二、导入新课。
作者提出了这个论点,他用了什么方法来证明呢?
三、学习第二段。
1、朗读第二段,独立思考:威灵顿将军的故事给了人们什么启示?
2、讨论: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事例?
(2)威灵顿将军从什么地方得到了启示? (3)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3、组织交流以上问题。 (威灵顿将军吃了败仗后,从蜘蛛一次次拉丝结网中受到启发,重整旗鼓,打垮了对手拿破仑。)
4、理解“毫不气馁”“重整旗鼓”“赫赫有名”的意思。
5、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威灵顿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这个道理吗?
(用反问句作结加强了语气,阐述了“失败不是最终结果”这个道理。)
6、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伟大的成功者善于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找到成功之路。
7、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思考:这一段激励我们要怎么做?
3、集体讨论交流。
4、把最后一句话,改成另外一种性质的选择,把改句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当我们失败之后, 。
5、流畅地朗读第三段。
四、讨论:
1、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
2、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哪一种?
五、总结全文。
失败 → 痛苦 → 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 彻底的失败 失败→( )→( )→ 成功
六、情感教育。
师: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遭遇过失败吗?你是怎样做的呢?结果怎样?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再遇到失败,你会怎么做呢?
七、结束语:同学们,我们马上就要初中毕业了,今后,有的同学会继续读书,有的同学可能就此走入社会。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在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只要我们努力拼搏,一定能够成功。 板书设计:
15、失败是个未知数
吃了败仗,落荒而逃 → 失败 ↓ ↓
又痛苦、又懊丧 → 痛苦
↓ ↓
重整旗鼓 → 吸取教训、奋起拼搏 ↓ ↓
反败为胜 → 成功
相关文章:
骑共享单车被罚款02-04
砼预制板渠道衬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02-04
夏季施工安全应急方案02-04
夏季施工防暑降温措施02-04
夏季十防安全措施02-04
渠道安全技术措施02-04
渠道施工安全自查报告02-04
密闭施工安全技术措施02-04
长发小学-学年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02-04
六合中心小学交通安全管理制度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