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目的论视阈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关键词: 教育性 特性 翻译

儿童文学的翻译不但需与儿童的年龄及心理特性相符, 同时还需兼具教育性、形象性及趣味性等特性, 如此才能有效性促进孩子们阅读兴趣的提升。 目的论解决了传统翻译手段存在的不足, 把目光集中在翻译目的层面, 认为翻译系一种带来有目的性的人类活动, 不管哪种形式的翻译, 均是有目的的。 与此同时, 由于儿童和成人所具有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性等因素都具有很大区别, 所以译者在进行儿童文学翻译过程中理应在目的论的引导下选用恰当的翻译方法。

1目的论概述

目的论起源于20 世纪中期, 其提出者为汉斯·维米尔及诺德等世界知名的学者。 汉斯·维米尔等人觉得:翻译属于交际行为的范畴, 其想要实现的目的对整个翻译过程具有决定作用,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目的决定方式。 译本的受众———读者, 属于决定翻译目的的一大关键因素。 读者所具有的独特文化背景及交际需求等均会对译者的翻译行为造成影响, 所以译者在实施翻译的过程中必须站在读者的立场上, 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 而无需受和原文“对等”思想的限制。

2儿童文学独有特性分析

儿童文学即将儿童看成目标读者, 具有符合儿童观赏特性, 且可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的形式各异的文学作品, 其对于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不但需与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特性相符, 同时还需具有想像丰富、语言生动及主题突出等特点。 所以译者在实施儿童文学翻译前, 理应对儿童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的特性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对于成人文学而言, 儿童文学所具有的独有特性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 教育性。 由于孩子的心智都是不成熟的, 所以儿童文学必须重视教育性;其二, 形象性。 惟有具有形象生动特性的作品方可吸引孩子, 如此教育的作用方能发挥出来;其三, 趣味性。 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品即于和谐愉悦的谈笑中, 于趣味十足的故事里, 有条不紊地给孩子们分享某一道理;其四, 时代性。 在科学技术迅猛前进的当下, 儿童文学翻译亦需与时代共同进步, 惟有那些与孩子们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的作品, 方能吸引其争相欣赏。

3目的论视阈下促进儿童文学翻译发展的措施探析

3.1 选用简单的词汇

毋庸置疑, 尽管孩子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 然而其对词汇的掌握仍然是特别浅显的, 同时其欣赏水平亦不高, 他们倾向于文学作品里的形状及色彩等的介绍, 却对兼具抽象及理性特点的文学毫无兴趣。 加之, 作品里简单的语言不仅与孩子们的欣赏水平相符, 并且也可以加深其对作品的理解。 因此译者在实施儿童文学翻译时理应尽可能地选用简单明了的词汇, 以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3.2 选用儿童化的语言

儿童文学的翻译于语言的挑选上理应与儿童活泼可爱的特性相符。 大家都知道:孩子们所具有的文学接受力是特别有限的, 同时其欣赏及审美水平亦无法与成人相提并论。 所以, 译者于语言文学的表述方式层面理应以孩子们的现实情况为着眼点, 选用孩子的语气及口吻, 尽可能选用儿童化的语言, 让译文满含童声及童趣, 进而给孩子们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受。

儿童文学通常选用大量对话, 有儿童间的对话, 亦有成人和儿童间的对话。 在翻译此类对话时, 译者理应尽可能地选用口语, 而非书面语, 并且还需仔细揣摩儿童的说话心理, 如此才能译出与儿童阅读需求相符的作品。 此外, 由于孩子们的思维通常为形象思维, 极具动感的话语可以吸引其好奇心, 同时还能让作品充满音乐感及艺术美, 因此译者在翻译时可恰当选用叠词及叹词, 以有效地促进译文儿童性及趣味性的提升。

3.3 选用短句

英文句子注重形式层面的优美及结构的复杂, 倾向于以长句表达相对复杂的概念。 英文长句的修饰成分特别多, 比方说非谓语及定语从句等。 然而汉语里却显少有长句, 尤其是在受众为孩子的作品里, 汉语一般选用诸多短句, 展开逻辑分明的阐述。鉴于孩子的接受水平有限, 无法接受过于复杂的句子。 所以译者在实施作品翻译时理应给予英语与汉语间的区别充分的关注, 可把英语的长句分成若干短句, 以防止小读者出现因译本语言冗长, 而不想阅读下去的情况出现。

3.4 选用注释

毫无疑问, 孩子们的知识面是特别窄的。 某件事或许在译者看来是理所应当的, 然而孩子们却觉得无法理解, 抑或很难理解。 如果译者在翻译时仅按文章的字面意思展开翻译, 那么孩子们或许会无法理解。 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理应以源语意思为依据, 加入部分恰当的解释文字, 以有效地帮助孩子们理解。 选用注释能够较好地拓宽孩子们的文化视野, 尤其是对目标读者孩子而言, 译文对其有特别强的教育作用, 适当地欣赏极具异域特色的作品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特别有益的。 所以译者在翻译时可恰当选用注释, 如此不但不会导致文化失真情况的出现, 亦有助于孩子们的理解。

4结语

综上所述, 文学作品的目标受众对于译者在翻译时应选用何种翻译手段具有决定性作用。 所以译者在实施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理应以目的受众年龄特性及心理特性为着眼点, 选用恰当的翻译技巧, 恰当的词汇及语言, 如此方能翻译出深受目标受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摘要:众所周知, 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品而言, 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比方说教育性、形象性及趣味性等, 所以译者在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时理应以儿童作品特性为依据, 选用恰当的方法及措施, 力求翻译出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本文从目的论着手, 对儿童文学的特性展开了详细地阐述, 并以目的论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性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儿童文学,翻译,特性,措施

参考文献

[1] 周方珠.文学翻译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14.

[2] 孙世权, 石春让.儿童文学翻译、出版的怪现状[J].编辑之友, 2012 (12) .

[3] 王振华.浅论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策略[J].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2015 (4) .

[4] 史小平.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儿童文学翻译[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2) .

[5] 张蕾, 王英.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J].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5 (3) .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基于目的论的文学翻译论文提纲 下一篇:目的论视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