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雄激素治疗更年期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DUB) 简称功血, 是由卵巢功能衰退引起, 多发生在45~55岁之间, 临床表现为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 导致不同程度的贫血, 严重可发生休克。治疗原则是止血, 调整月经或诱导闭经及改善全身状况。以往多采用刮宫或雄性激素治疗, 效果不佳者则行子宫切除。米非司酮作为为激素受体拮抗剂, 具有明显的抗孕激素作用, 临床上最早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紧急避孕、中期引产, 近几年利用其抗孕激素活性, 对子宫内膜增生具有特有的抗雌激素调节机制, 将其用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异常子宫出血等的治疗, 初见成效。基于此, 本文对米非司酮联合雄激素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和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来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更年期功血50例, 年龄45~53岁, 病程3~12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诊断性刮宫术排除子宫恶性病变, 其中单纯性增生内膜43例, 子宫内膜腺囊性增生7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已排除血液系统的疾患, 心、肝、肾功能均正常范围, 无服药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

均于诊断性刮宫病检报告当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 剂量10mg, 1次/d, 连服3个月, 同时丙酸睾丸酮25~50mg肌注, 每日1次, 共3~5d, 以后改为口服甲基睾丸素5mg, 每日1~2次, 共20d。

1.3 治疗标准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治疗后6个月内闭经或月经稀少或月经规律。有效:停药后半年内复发。无效:用药后治疗无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5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获得有效止血, 并出现药物性闭经。停药后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 治愈率94.0%, 有效率为6.0%。用药不良反应:恶心、皮疹、更年期综合征等对症处理均好转。用药1个疗程后患者贫血均有不同程度纠正, 平均血红蛋白由70.8g/L上升至106.8g/L。治疗前后均专人行B超检查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 以 (x-±5) 表示。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为 (8.60±1.77) mm, 治疗后子宫内膜明显变薄, 均小于5mm, 为 (3.74土0.71) mm, 两者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01) 。

3 讨论

更年期功血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 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下降所致的子宫出血, 此期卵巢内残存卵泡虽有发育, 但不成熟, 无排卵、无黄体形成, 因此体内有一定量雌激素和极少量孕激素。子宫内膜在雌激素持久刺激下增生过长, 最终导致突破性出血, 若雌激素水平持续降低, 并维持最低水平, 则月经稀少或闭经。米非司酮是一种孕酮受体 (PR) 阻断剂[2]。米非司酮的作用不只是单纯拮抗孕激素的作用, 它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也有作用。对下丘脑的作用是抑制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 (LH-RH) 的分泌, 从而影响FSH和LH的分泌;对垂体不仅直接抑制FSH和LH释放, 而且还促进卵巢抑制素分泌[3], 从而使血清FSH和LH水平进一步下降;对卵巢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卵泡发育和延迟排卵, 也可直接作用于卵巢颗粒细胞, 促进其凋亡, 从而增加闭锁卵泡数, 加速卵巢内残存卵泡萎缩, 造成闭经, 对子宫内膜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子宫内膜发育[4]。Reinsch等用彩色阴道B超检查证实米非司酮明显减少子宫动脉血流, 导致子宫萎缩[5]。雄激素能对抗雌激素, 使子宫平滑肌和血管收缩, 内膜萎缩而止血, 米非司酮对更年期子宫功能性出血有明显的止血作用, 且服用方便。两者联合可加快更年期功血患者卵巢内残余卵泡闭锁, 促使子宫内膜凋亡, 从而诱发闭经, 而且可弥补了单用小剂量米非司酮片治疗更年期功血疗程长, 易复发的缺点, 无肝肾功能损害,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雄激素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将50例确诊为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0mg连服3个月, 同时给雄激素治疗20d, 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彩色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50例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 子宫内膜萎缩, 肝肾功能正常, 贫血改善, 停药后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 治愈率94.0%, 有效率为6.0%。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联合雄激素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 无肝肾功能损害, 复发率低,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米非司酮,雄激素,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44.

[2] 张俊慧, 周剑萍.米非司酮对人蜕膜孕激素受体及血清生殖激素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6, 391:610.

[3] 朱四军.RUH86对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轴的功能影响[J].生殖与避孕, 1995, 15 (4) :245.

[4] 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06.

[5] 张雪莲.氨酸、米非司酮和睾酮对大鼠颗粒细胞凋亡的影响[J].生殖医学杂志, 1995, 4 (3) :142.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副作用的防治 下一篇:宫颈糜烂80例药物治疗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