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果落地开花, 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措施[1]。
2015年4月21日,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富民之道、强国之举, 有利于产业、企业、分配等多方面结构优化。面对今年就业压力加大的形势, 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 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号) , 站在国家高度, 明确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再次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诠释, 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突破点[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号) , 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 2017年, 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已经是第三届了, 全国共有2100多所高校, 75万大学生参加比赛[3]。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市场营销系教师, 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体系”的研究, 成效显著[4]。
一、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
(一) 健全政府保障机制
1. 了解国家和地方对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
国家和地方在工商管理、税收、小额贷款、经营场地、社会保障补贴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学生创业者方便和实惠, 构建了系统的大学生创业激励和保障机制。
河北省对创新创业的支持: (1) 设立不低于10亿元的风险补偿基金[5]。 (2) 设立省天使投资引导基金。 (3) 支持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开展创业路演、创业大赛、创业论坛等各类创业活动, 按其举办各类创业活动实际支出的20%给予后补助, 单个机构每年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6]。
云南省对创新创业的支持: (1) 实施“贷免扶补”政策。 (2) “两个10万元”微型企业培育工程。 (3) 二次贷款贴息, 对经“贷免扶补”或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扶持。 (4) 对高校应届未就业毕业生开办网店, 持续经营半年以上, 且月收入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经认定后, 一次性给予2000元资金补贴。
黑龙江对创新创业的支持: (1) 各级政府的采购和招标优先选择大学生创业企业。 (2) 符合有关条件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可以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器。 (3) 支持高校学生通过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实现创业[7]。
2. 构建大学生创业救助机制
可以借助于政府机关的风投干预机制以及补偿机制, 对高校学生创业企业的风投进行有效干预, 有效降低大学生创业企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80后创业者茅侃侃自杀事件使得创业的艰辛和重压成为了众人关注的话题。所以创业失败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坦然接受创业的失败, 是政府应该研究的课题。政府可以组织成立大创新创业企业救助机构, 对创业失败的学生进行挫折关怀, 最大程度的对创业受挫的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并且从基本生活上给予保障, 纳入城乡低保范围, 使困难得到有效的解决, 最大限度的保障大学生创业的持续性, 使茅侃侃事件不再重演。
3. 搭建创业孵化园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创业孵化器对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理念的影响, 加强创业孵化园平台建设,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为大学生创业搭桥铺路。
(二) 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机制
1. 设立创业公益组织, 募集创业基金
设立创新创业公益组织, 借鉴于慈善基金的运做和管理方法, 在企业和风投机构进行广泛深入的募捐宣传, 使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募捐活动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公益行为, 用法律做保障, 支持自主创业项目的实施和发展。
2. 分享创业经验
企业行业协会鼓励创业的高校学生加入,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 使学生可以在企业行业协会等组织中及时把握行业企业发展动态, 了解行业的前沿知识, 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行规律, 学习企业运营的方法, 向成功的创业企业讨教创业的经验。鼓励行业企业的专家深入到高校或创业孵化园, 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创新创业公益组织和政府相关机构对大学生创业企业跟踪服务, 为创业的大学生传授经验。
二、构建大学“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能充分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但是创业创新教育条块分割严重影响, 实践性差, 形式化, 创业创新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不畅致使大学校园的创新创业教育流域形式。所以要构建新的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完善课程、教材、实训、指导教师、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1) 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 强化创业创新教育的合作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 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2) 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保证创业教育的质量。
(3) 创建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利用校内外顶岗实习的机会,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实现生产、经营、社会服务等综合性实训。
构建以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的竞赛为载体的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举办创新与创业大讲堂、创业沙龙等活动, 邀请企业界高管讲述行业背景、企业经营的真实案例,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创业视野;从企业中聘请专家授课, 对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长期跟踪和指导;让风险投资家、创业园区、创业校友、创业基金等各方人士与学生接触, 把学生推到前台。
可以借鉴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对创业学生实行的弹性学制。一是延长学制, 学生可以再4—8年间完成学业, 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创业空间, 二是设置第三学期, 利用学期末2周, 暑假3周, 共5周的时间组成第三学期, 鼓励学生实习实践, 并纳入学分。
(4) 发挥地方的力量, 引导学生在创业观、创业能力、创业资源方面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相契合, 积极准备, 顺势创业。例如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紧抓石家庄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创业教育的重点上, 着重于此, 引国家动漫产业孵化园基地入驻校园, 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意产业创业。动漫系的高佳、张飞等学生, 在室内创意设计等方面的成功创业就是很好的案例。
经过几年的学大生创新创业的实践研究, 深深地感受到互联网+形势下创业创新教育任重而道远。在高校创业创新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总体上的发展的步伐还是慢的, 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继续解决。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低, 创新意识、开拓意识差, 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是否适合各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 还需要自己不断的摸索, 继续努力。
摘要:为了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市场营销系教师进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体系”研究。从政府保障机制、社会支持机制、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几个方面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落地开花。
关键词:创新创业机制,教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黄淑敏.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服务体制研究[J].考试周刊, 2015, (36) :159-160.
[2] 创业新政策, 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87/201505/188093.html.
[3] 曹莹.大学生创业标本[J].科技创业, 2005, (6) :42-43.
[4] 陈艳红.当代大学生创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8, 22 (8) :170-172.
[5] 金碧华.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 :11-15.
[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国办发[2015]36号文) .
[7] 张春颖, 王建华.中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7, 27 (2) :41-44.
相关文章:
CIS战略分析——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为例02-15
旅游企业发展战略与职业学校合作的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02-15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02-15
战略定位对企业的影响——以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为例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