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设计文化的内涵与外沿

关键词: 闽南 特质 文化

设计与设计文化的内涵与外沿(通用6篇)

篇1:设计与设计文化的内涵与外沿

设计与设计文化的内涵与外沿

设计将成为一种文化,而文化将成为设计之魂.人类的一切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都要经过精心而富于创意设计,而不再是惰性的、随意的、粗糙的杂乱无章的.人类将生活在一个经过了设计并被不断设计着的.文化氛围中,甚至达到离开设计便无法生存的地步…….

作 者:陈雪清 CHEN Xue-qing 作者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福建,福州,350012刊 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COMMERCIAL COLLEGE年,卷(期):“”(1)分类号:G05关键词:设计 设计文化 设计情调

篇2:设计与设计文化的内涵与外沿

自古文化特质是以实物做比, 例如“美即沉鱼落雁”总是实物相联系, 而思想文化风格的思想, 纯精神物化的形象更需我们仔细探究。艺术即是造物的艺术, 艺术又充满了幻想, 让人们能从精神上回归自然, 充分体现精神的释放与创造。结合实用和审美伦理, 它实质是人文精神的层面, “爱”与“诚”是设计的灵魂。

一、源起:“传统纹饰”与国际文化的撞击

设计是文化个性的本质体现, “激活经典”是对传统艺术的一种精神文明建设, 即“去伪存真”, 随着现代网络和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宣传与普及, 我相信优秀的设计会赋予新的时代含义。相传饕餮是蚩尤败给炎黄二后被斩下的首级身首异处集怨气所化, 有吞噬万物之能被黄帝用轩辕剑所封印并由狮族世代看守 (首门石狮) 。对于饕餮纹的普及和喜爱, 是从西周初期的封建社会简化的趋向青铜器可以洞见的。如周代的父癸鼎, 三足作翘尾夔形, “王权衰落礼崩乐坏”, 使得原来代表王权尊贵和神灵的青铜礼器逐渐走向生活化和装饰化.。

研究内容: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图案化构造 (青铜, 瓷器, 珠宝等工艺品) , 封建社会用来威慑民众的精神信仰, 使人生畏, 而无法解读。

特点:造型主观、大胆、神秘庄重、稚拙美, 透出不可侵犯的民族气势。依据它的深层含义提炼它的客观原因, 在回顾历史的同时, 捕捉人文信息。

普遍意义:举例国外古希腊月份中 (一月) January双面怪的人文涵义与“年”的饕餮涵义做比。饕餮造型怒目圆睁, 以

6. 从细节处体现人性化设计

一个优秀的橱窗设计, 不仅要有一定艺术构思, 同时还需要正确处理好人、商品、环境之间的关系。从顾客的角度设计规划橱窗里的每一个细节, 例如橱窗的布置要考虑顾客的行走视线以及视觉观看习惯, 依照人们的视觉运动规律, 合理布局, 从细节体现出人性化设计。

四、结束语

橱窗既是商品的广告媒介之一, 又是城市整体景观的组成部分, 作为设计师只有从多方位、多角度去协调设计因素, 才能强化商品信息的传播, 扩大其市场认知力和信赖度, 达到展示与销售的目的。橱窗展示设计更需要我们设计师具有创造思维和艺术修养以及工艺制作水平, 同时熟悉各种装饰材料、了解各种制造威吓警示精神为主;但同时它的人文理念是为善的, 警告世人“度”的把握, 不可过于贪欲, 免于自毁灭亡。

设计建构理念:有文化才有时尚, 进行文化反思。封建社会时期饕餮图形创作偏小众状态, 通过公益广告设计宣传普及文化艺术中博大精深的人文涵义, 发掘警戒的“善”的深层含义。能够为最广大大众所接受和理解、欣赏、提升。

在20世纪80年代, 许许多多的设计教育者, 设计师在尊崇西方设计否定传统工艺美术时, 有意无意将自己民族设计的文化之根割断了。张道一先生曾说现代设计是当代工艺美术新形式。所以设计是一个过程, 也是一种工具、造物、生产、行动。民族个性的符号化艺术应该注重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的问题, 而且我们发现东西方设计的共通之处是:我们的饕餮对话古希腊的半人半兽牛头怪-------莎翁的戏剧对话梁祝的化蝶, 泰戈尔的清新对话徐志摩的浪漫, 敦煌的飞天对矇巴黎圣母院的创世纪, 屈原离骚对唱荷马史诗的悲剧, 这些大悲大美, 无不体现哲学中“易”的生死交替, 辉煌而瞬息万变。

二、运用饕餮图纹来挖掘本土精神文化在设计中的体现。——甄选与挪用 (深层涵义、文化蕴含)

1. 辩证的思维古来有之, 古人曾说“喻物于意则乐, 留意于

物则病”, 那么似与不似之间可以使人陷入无限遐想, 设计元素既是符号又是装饰, 通过平衡的造型原理设计图形给人以完满肃穆, 庄重, 威严之感, 这种表形的夸张性思维, 使威慑力象征真正的活起来。

2. 微观乾坤之美, 有点睛之用。

它富含互动辩证思维, 它的内在冲动虽然古老神秘, 但却没有让人感到陈旧沮丧, 反而那样的鲜活与勇敢, 正所谓它的个性独创求异的特色历久弥新。

视觉化的思考可以脱离科技, 却无论如何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思考。悠久的历史, 厚重的文化艺术积淀, 活跃的生活情感, 开放扩大的文化精神。

所以我们会更加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我们可以借鉴后现代主义, 它不仅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 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 融古代与时尚为一体的创新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1998.

[2]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院出版社.1996.

[3]柏格森.《生命哲学》.商务印书馆.1990.

[4]王文源.《中国吉祥图说》.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

[5]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腊神话》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6]金旭明.《平面设计反思》.核心期刊《装饰》.1998.

篇3:设计与设计文化的内涵与外沿

关键词:结构力学内涵概念外沿概念工程应用

引言

结构力学主要研究工程结构荷载传递的基本规律,重点培养学生结构计算和分析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土建类和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1]。目前,不少毕业生存在对结构基本概念不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的现状[2]。本文结合结构力学中基本概念,阐述其外沿概念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1。结构刚度

结构刚度是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刚度定义为作用在弹性体上的力F与位移Δ的比值:KS=FΔ。随着结构越来越高,工程用何种方案来提高结构刚度?解决上述实际问题比掌握刚度基本概念更加重要,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更为重要。

1.1 结构刚度外沿概念

为某实际工程原方案屈曲约束支撑布置情况,混凝土柱截面为700×700mm,梁截面为400×700mm,屈曲约束支撑弹性刚度为4200kN/mm。原方案并不完全满足提高刚度外沿概念。图2为采用提高刚度外沿概念优化布置结果,与原方案相比,所采用的支撑数量相同。在结构顶部施加1000kN水平荷载,原布置方案顶点变形为2.32mm,优化方案变形为0.91mm,与采用提高刚度外沿概念一致。

由刚度外沿概念可很好指导屈曲约束支撑构件的设计。该思路也适用于支撑构件在高层结构、脚手架等结构应用,同理,该概念也可推广至梁式结构。结构力学外沿概念理解与掌握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实际意义。

2.单自由度系统

系统的位置由一个变量来唯一确定,则该系统称为单自由度系统(SDOF)。掌握单自由度系统反应特点是理解结构动力响应的核心。

2.1 单自由度系统在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响应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加速度反应谱采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表示,以北京、东京、台北、洛杉矶和波坦察为代表[5],反应谱进行对比见图5。我国规范反应谱存在以下特点: 2s以内结构的地震作用较小,多层结构抗震能力水平处于较低水平;长周期段为直线下降段,3s以上结构地震作用偏大,超高层结构抗震水平有保障。

水平隔震技术原理是通过在下部结构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来改变整体结构的动力特性。隔震系统因水平刚度较小,可延长上部结构的周期至3 s以上(图6),使建筑物因地震而产生的加速度反应可大量减小,而达到保护建筑结构物的目的。结构减震原理也可通过不同阻尼比对应反应谱曲线规律进行理解,随着阻尼比增加,结构响应减小。通过单自由学习,可培养学生从总体出发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论

1)掌握刚度外沿概念可很好指导支撑类构件的设计。

2)单自由度系统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规律也可广泛解决实际工程振动问题。

3)通过单自由度系统反应谱分析,可掌握我国建筑抗震现状以及减、隔震基理。

4)结构力学外沿概念掌握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廉锟. 结构力学(第5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蒋永生,邱洪兴,陈以一. 土建类专业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 高等建筑教育, 2003( 2 ):pp14- 16.

[3]季天健,Adrian Bell. 感知结构概念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篇4:设计与设计文化的内涵与外沿

1.1 传统闽南文化背景

传统闽南文化是海洋文化、移民文化、海外文化及中原文化交织和融合后所形成的一种特质文化。这种特质文化并不完整地拥有以上某一种文化的所有特征, 而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礼, 这些文化在不同时期的碰撞演变后不断交织融合在一起, 塑造出其特有的文化特质。作为地域文化, 闽南文化上接中原、吴楚, 下续台湾、东南亚, 涵盖和影响的范围相当广泛。台湾现在的文化, 特别是传统文化, 大多源自闽南文化, 台湾有包括宗教文化、民族民间艺术等众多的闽南文化种类, 起源于闽南泉州, 且千百年来不间断地传承至今。共同的闽南文化传统是维系台湾与祖国密不可分的精神支柱, 是两岸三地和海外闽南人联系乡谊的纽带和桥梁[1]。

1.2 泉州服装产业现状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多元文化宝库, 海峡西岸名城”, 并因举世闻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而闻名遐迩。泉州作为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 又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主要保护地。目前, 在海西区的核心地区泉州湾一带, 聚集了近60家证券上市企业, 泉州全市有8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 形成了产值近2千亿元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他们涵盖了从纺织、漂染、后整理、服装加工、服饰配套的完美产业链, 形成鼎足中国的实力。泉州服装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服装产业的三大板块之一, 形成了以“休闲、时尚、品牌、个性”为主要特征的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区, 占据全国休闲服装市场的四分之一份额。然而, “重制造、轻创造”的泉州服装产业虽然在国内外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绝大多数服装企业都是低端品牌或者是OEM, 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位置。

2 泉州服装产业的提升策略——融入传统闽南文化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机遇和挑战, 过去的“服装加工厂”方式己不能继续适应市场而生存。如何搭上市场世界化的经济快车, 又如何应对服装品牌的强势市场争夺?此时此刻, 文化创意被推上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2.1 融入传统闽南文化的精髓元素, 提升泉州服装产业设计创意能力

2007年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这是中国首批1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 而泉州作为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 拥有众多优秀的闽南文化元素, 其中泉州南音、泉州李尧宝刻纸、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全市现有28个项目先后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居全国前列;同时, 全市还认定了61项省级、97项市级、194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2]。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若能转化为创意元素和文化内涵为泉州的本土服装品牌所采用, 那将是既达到保护传统闽南文化的目的, 又实现了推动服装产业的飞跃发展。

传统闽南文化中拥有众多优秀的经典文化艺术元素, 如惠安石雕、泉州花灯、永春纸织画、泉州 (李尧宝) 刻纸、泉州 (江加走) 木偶头雕刻、惠安木雕、泉州妆糕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泉州蚵壳厝建筑等, 都是本土服装设计师可以吸取和采纳的, 他们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的韵味和艺术特色。此外, 其他民俗文化如惠安女服饰、虫寻埔女服饰、泉州闹元宵习俗、闽南祭祖习俗、闽南博饼习俗、闽南茶文化等也可为服装设计师提供灵感来源和文化背景素材。

我们知道, 文化创意是将文化中的某些元素汲取, 在原有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转变成新的构思, 并将构思成型转化为有效实践的过程。一个好的文化创意理念的实现, 首先需要设计师对服装文化内涵的深刻了解和融会贯通, 将有形物质以及观念意识等文化转化为设计师自身的理解, 挖掘出这种文化潜在的深层韵味, 然后通过专业技能, 对其加工, 表达和传播。闽南文化博大精深, 文化内涵极其丰富, 传统文化中又蕴藏着提取不竭的资源。泉州服装设计师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和层次来挖掘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和性格。此外一些传统的造型艺术元素也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设计师可以通过对自然精神、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 对传统的造型艺术元素的吸纳和借鉴, 将这些思想、意念等融入到服装设计的型、色、质中, 创意出能够反映闽南文化特色的服装。在服装造型设计上, 闽南民居风格建筑的装饰构造、泉州蚵壳厝建筑审美情趣、石雕、花灯的奇特造型可以提供参考;在图案设计上, 永春纸织画工细绝伦、泉州 (李尧宝) 刻纸细腻、木偶头的诡异等可以提供灵感, 见图1、图2和图3。

举一个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2007年, 计文波在米兰展示的“兵马俑”元素系列服装就是从兵马俑中获得创意灵感, 计文波在米兰将黑色——这一男性成熟稳重的基调, 同样也是秦人最为崇尚的色彩——幻化为一件件洋溢着力量与自信的现代版“兵马俑”服饰。在这个男装水准最高的时装展示舞台上, 兵马俑、京剧以及功夫, 中国文化中历久弥

新的精髓所在, 被计文波熟练地运用, 诸多经典语意和个性化元素也融合到了时尚概念中, 将时装概念进行全新的东方式的演绎, 从而获得了国际时装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3]。这也给泉州本土服装设计师提供了参考, 一个成功创意的关键在于知识积累和积累的选择与组合。设计师在提炼闽南文化元素的同时, 还要以国际化与时尚的超前目光, 重构服装文化的活泼鲜亮的全新风貌, 这才是服装创意设计的方向所在。

2.2 融入闽南文化的精神, 提升泉州服装品牌文化内涵

寻找准确而有创意的设计灵感和设计元素是服装产业从代加工走向自主创新的基础, 而提高服装产业服装品牌的文化内涵的深度, 才是服装品牌走向成功的坚实后盾。近年来国内一些有见地的设计师提出了“别把传统元素符号化”的呼吁, 唐庭斌说:提到德国产品, 也许你会马上联想到精细和稳重;说起美国的产品, 也许你又会联想到宽大和开放;但提到中国产品, 你会联想到什么呢?你会感觉很难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 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产品缺乏自己的设计风格[4]。同样的道理, 如果简单地把传统闽南文化元素理解为一些符号, 把这些符号摆上去就是闽南元素, 这样的理解是表面化的, 而“设计的内涵是文化”, 在设计中体现出传统闽南文化的内涵, 才能产生真正有震撼力度的闽南风格, 比如, 北京申奥标识“太极拳”、北京2008奥运标识“中国印”都反映出了中国文化带给设计领域的灵感。所以泉州的服装创意设计在吸取传统闽南文化的精华元素后, 当务之急是从表面符号式的匀速运用提升到对闽南文化内涵的表现, 让人只要一看服装品牌的设计风格, 就仿佛看到闽南文化的影子。

传统闽南文化不仅是化石, 而是活体, 是还在今天现实生活中发展着的有着十分活跃生命力的文化活体。闽南文化不仅是历史积累的结果, 还是现实发展的产物。

泉州服装品牌在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服装设计的关系, 就意味着必须创新, 不能重复历史, 因此必须改变设计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 要注意理论研究, 在文化精神的层面上把握优秀的传统闽南文化, 牢牢抓住它的精神理念, 防止符号化、表面化地组合传统元素, 图解式、猎奇式的展览传统元素。思考和感受传统闽南文化的精神理念, 要求泉州服装品牌设计者要提高知识修养和对文化历史的了解能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传统闽南文化的理念不是简单的民族风格, 如果搞“传统”的设计会比较土气, 没法与现代流行和国际风格完美结合, 尤其是民间艺术的印象, 而闽南传统文化是超越民族风格的, 其积极方面是超越历史的。这些方面都要求设计师去理解去领悟。

如日本的代表设计师品牌“三宅一生”, 该品牌之所以能在国际服饰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就是因为他融入了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创造了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为一体的独特设计。三宅一生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还淡淡隐现出日本传统服饰宽衣博袖的特点, 在他的作品中把传统精神与现代精神融为一体, 又透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他设计的服装造型是以日本传统的裁剪方法和服装空间意识为基础, 隐现出作为东方的日本民族的哲学观念和对自然的态度, 他的作品无不流露着传统日本的文化内涵和气韵美感[5]。

3 结语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 服装产业只有提升品牌的文化创意内涵, 开发服装设计创意, 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 这也是泉州服装品牌创造国际名牌, 实现建设服装强市目标的必由之路。而泉州又是优秀传统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主要保护地, 拥有众多令人惊叹的优秀传统闽南文化元素, 如果泉州服装业能够融入吸收传统闽南文化的精髓元素, 应用于发展服装文化创意产业, 让新的泉州服装产业赋予深层次的闽南文化的内涵, 那将必然达到保护传承闽南文化和泉州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赢的局面。

摘要:传统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主要保护地泉州, 拥有众多令人惊叹的优秀传统闽南文化元素以及产值近2千亿元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本研究提出了泉州服装业要积极传统闽南文化的精髓元素和文化精神, 发展提升泉州服装产业的设计创意与文化内涵的思路, 此举既能应对国际服装品牌的强势市场争夺, 又能达到保护传统文化和实现服装产业转型的目标。

关键词:传统闽南文化,泉州、服装产业,设计创意,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魏旭东.闽南文化对福建企业发展的影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4) .

[2]吕艺高.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与保护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5) .

[3]王跃明.我国服装产业文化创意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5.

[4]余玉霞.从把握传统文化精神浅谈提升我国服装设计创意能力[J].丝绸, 2006, (9) .

篇5:现代设计艺术的文化内涵

在当代世界信息一体化的全球浪潮下,不少优秀的设计艺术作品都体现出很强的人文情怀和本土意识,因此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些融入了文化情感因素的设计作品往往更能被需求者所接受。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激烈的商业竞争和多元文化的兴起,大众消费群体的需求也逐渐由物质满足性消费转向文化精神性消费,人文观念和文化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在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应该坚守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并培养高尚的人文情怀,在艺术创作中发挥不断探索、努力创新的精神。因此,现代设计艺术更加注重本土文化基础,同时注重将设计艺术的本土意识与国际文化发展趋势互通互融。现实生活是现代设计寻找艺术创意的广阔沃土,也是艺术原创性的重要来源。

新疆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极其丰厚,并且具有多彩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仅就民间美术中的图案而言,其丰富多样的形式种类,独特的艺术手法,都生动展示出少数民族的文化风貌与美学特征,例如古代石窟壁画上的图案、出土文物上的各种装饰图案等,都是我们进行现代设计时可以借鉴和研究的丰富资料。这些极具特色的民族图案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活领域中的各个方面,包括鞋帽、首饰、服装、地毯、壁挂、刀具、器皿、乐器、门窗建筑等。

维吾尔族花帽的图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图案素材多取自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形态,工艺手法也多种多样,图案纹样的构图多变并且组合新颖,一般多采用四瓣相同的单独纹样,顶部往往形成一组四面对称的适合纹样。按照图案构成的形式可以归纳为:单独适合纹样、满地散花纹样、巴旦木花纹样、十字对称纹样等。新疆和田地区的花帽以格子架绣女式花帽最负盛名;喀什地区的花帽以黑底白花、顶大口小,棱角突起的巴旦木男式花帽最具特色;伊犁地区的花帽以概括简练的单独纹样多见。

柯尔克孜族艺术中图案的特点,一是反映本民族历史的图案,二是反映自然之美的图案。图案制作上包括剪贴、绣制、编制、雕刻等多种工艺。柯尔克孜族艺术中的图案造型多见于牧民毡房中的花毡、挂毯等边沿部分的图案,从图案的造型结构上可以分为:以古代兵器为造型的传统图案,多见于花毡的中部以及墙面和挂毯的边沿部分,这类图案一般都是交叉而有序地排列着,造型大方明快;以山鹰形象为造型元素的传统图案,这种图案多见于花毡的边沿和墙围的中部;以群山为造型元素的图案,这种图案运用得最为普遍,多见于花毡、墙围的边沿部分以及枕头的顶部;以水波为造型元素的图案,这种图案又可以作为花边使用,常见于毡子及其他装饰品的边沿部分,常常给人以水波荡漾、波浪翻腾的感觉;以云为造型元素的图案,这种图案常见于装饰物的边沿部分和餐具的中间,尤以角款最多;以动物为造型元素的图案,这类图案以动物的头、角作为图案造型元素,多见于刀柄、鞍具、木器上的雕刻装饰以及男子腰袋上缀挂的银质饰物上。素雅庄重的“阿合卡巴克”毡帽就具有代表性,帽子的上面表现为雪山,下面翻起的黑帽檐代表着黑水,“白山黑水”的装饰形式正体现出柯尔克孜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一般而言,白色毡帽上绣有四条黑色粗线条,也有一些毡帽还绣有单色图案。图案线条以粗线条为主,不多使用细腻线条进行刻画,因此显得豪放有力。图案的色彩通常采用大红、大绿、黑、白四种颜色,形成鲜明对比,色彩艳丽明快。

维吾尔族建筑中的传统装饰图案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包括石膏花(多见于民居建筑、宗教建筑及陵园建筑中)、彩绘、镂窗、拼花砖、木雕等多种装饰形式。维吾尔族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图案装饰因地区不同而不尽相同。例如新疆吐鲁番地区的民居建筑中主要以几何形图案构成各式花纹,木格紧密;和田地区民居建筑中的壁炉外常常刻有土黄色图案,色彩朴素淡雅;喀什地区的民居建筑中常常绘有植物花卉图案,多以二方连续和单独纹样为主要表现形式;伊犁地区民居建筑中的壁炉上一般绘有各种装饰图案等。除此之外,新疆地区清真寺建筑中的装饰图案也独具特色,几何形图案常常以直线相互穿插,结构十分巧妙。这种几何图案有平面也有立体形式,有时在几何纹中还加入花朵纹样。纹样多以藤蔓植物为主,图案造型有直立式、团花式等,均为按照同一单元左右延伸的二方连续,极少见到波浪式。清真寺建筑中的装饰图案还有叶形四方连续、桑椹纹、叶纹和卐字纹,花形则为波斯菊、莲花、牡丹,麦穗等各种花卉。天篷顶灯部位的装饰图案有圆形、八角形、多角形等。藻井纹样的外部为二方连续边饰,绘有花卉和风景图案,开窗的边饰作色彩的推移。藻井中间以几何形木格构成图案骨式处理,木格有卐字形间以八角形、有八角形间以十字形、有卐字不到边的四方连续图案,木格内填以平面彩绘花卉等多种装饰方式。小开窗上绘有外来风格的风景及花卉图案。壁炉上刻有石膏花饰浮雕,图案有花瓶、莲花等纹饰。门楣上则装饰有窗格纹、席纹、辫纹、莲花及莲蓬纹、经文纹饰等纹样。

篇6:浅谈电视频道形象设计的文化内涵

电视本身就综合了丰富的文化元素。作为电视台或电视频道“脸面”的电视频道形象设计作品, 则更集中和突出反映出一个电视台或一个频道的文化取向、文化含量、文化品位和文化底蕴。

一、依托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丰厚底蕴

频道形象设计首先要定位准确、清晰, 立意新颖, 内容丰富而具个性;其次适合受众的收视习惯、接受方式和心理特点;而更重要的一点是, 应依托、借助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底蕴丰厚的中华文化, 设计制作出独具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价值的精彩视听画面。中国画的空灵而颇富象征意味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 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效果, 就可以为电视形象设计所借鉴和采用;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 无论是江南丝竹还是北方的腰鼓唢呐, 无论是胡笳胡琴还是檀板木鱼, 奇妙的音乐配以风情迷人的景物、山水, 一定会使电视画面令人流连不去……还有意境幽远的中国茶文化, 颇得道家真传的太极文化, 动静自如、出神入化的中国书法文化, 神秘精美的陶瓷文化, 称奇世界的丝稠、刺绣文化, 以及流派各异、色味纷呈的烹调文化等等, 这还不算, 同样也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文化和趣味迥异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不同特色的电视台和电视频道, 都可以在这些数不清的文化宝库中提取、加工宝贵的文化养料, 以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荧屏形象。

中华文化的魅力不仅表现在它的丰富性, 还表现在它的意蕴上, 这可以说是中化文化的审美精华所在。徒具形似而未达其意, 那还不算是真正领悟了中华文化的真谛。所以, 我们在设计电视形象时, 一定要探究其中的味道, 巧妙地表现出其中不可言说的神韵。首先, 我们要有意识地追求电视形象设计的意境美。有了意境, 画面才有生命和灵魂, 才会有诗意。中国古代的诗画是相通的, 画, 讲究“外师造化, 神游象外”;诗, 推崇“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得其神者, 为最高境界。同时, 我们还应注意到, 中化文化讲究含蓄、深遂、隐喻, 不可能太直白、直露;而且, 比较注重简约风格, 鄙斥繁复重叠。还有一点, 那就是情注其间, 以情动人, 有情有理, 情理交融。

二、在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中提高文化品位

从技术层面说, 电视艺术本身是“舶来品”, 先天带有异质文化的技术特征, 因此, 我们所说的电视文化, 或者说, 我们要努力丰富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电视文化, 应该是以鲜明的中华文化为主要特征, 同时也兼容了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先进文化。我们的电视形象设计, 应该以中华文化为基点, 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 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形成自己的特点, 不断提高文化品位。

首先, 电视形象策划者应解决好电视传播中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冲突与沟通的问题。精英文化承担着社会的教化使命, 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 传播经典和传统, 而大众文化立足于世俗, 反映了大众的爱好和追求;精英文化常常以专业化的语言阴隔了人们对这一文化的了解, 而大众文化活跃于世俗社会中, 以低姿态亲近大众, 所以电视上的“大众快嘴”颇受欢迎;另外, 精英文化带有个性印记, 难以重复和替代, 而大众文化反映了大众的口味和喜好。所以既要保持“收视率”, 满足和迎合受众的需求, 又要避免低俗、媚俗, 以“三贴近”为原则, 把代表先进文化的高质量、高品位的电视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做到又有观众缘, 又有高品位。

其次, 要注意在电视形象制作, 特别是电视广告作品中提高文化品位, 增加艺术含量。优秀的电视广告, 无一例外都会展示出一种企业文化精神。当然, 在提高电视广告文化含量的同时, 也要提高其审美价值。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寝室文化设计大赛 下一篇:传统设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