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重象征(精选三篇)
多重象征 篇1
一、清教主义与《红字》
《红字》描写了17世纪中叶在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小说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一个年轻美丽、热情奔放、心地善良、外表“修长的身材, 柔美的身段, 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1]的英国姑娘, 她在很年轻时就嫁给了一个年老体弱、苍白瘦小、身体有些畸形、心地伪善的老学者罗格·齐灵渥斯, 在他们从阿姆斯特丹移居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的途中, 齐灵渥斯被掳失踪, 在寡居生活中, 海丝特·白兰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并生一女, 名叫珠儿。事发后, 政教合一的加尔文教政权将她作为训诫罪恶的标本, 惩罚她在胸前佩戴鲜红的红字“A” (Adultery的首字母) 。齐灵渥斯潜回北美, 处心积虑地折磨牧师丁梅斯代尔。在一系列曲折情节之后, 白兰因善良的品德和美好的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宽恕, 牧师丁梅斯代尔在公众面前袒露自己的罪责后死去, 珠儿则得到大笔的遗产, 又获得了幸福的婚姻。白兰代表的是罪人, 在当时保守的社会, 她犯了所不能容忍的通奸罪, 因而受到了众人的排挤和迫害, 特别是以齐灵渥斯为代表的集体的迫害是这场悲剧的主要原因。
海丝特·白兰的悲惨遭遇, 一方面反映了清教徒殖民统治的残忍、黑暗, 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和凶恶, 斥责了加尔文教派统治的不合理性。另一方面说明霍桑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清教徒思想观念, 他像描写一个受难的圣母那样描写站在刑台上的海丝特·白兰, 但是又让她承受七年的默默自我赎罪, 从而达到洗清她灵魂深处的罪恶的目的。并且霍桑从主观上又恰恰是以宗教的罪恶观为标准来评判人和世界的, 他的思想里潜伏着清教思想的阴影。在他的作品中, 他着重探讨道德和罪恶的问题, 主张通过善良的品行和虔诚的忏悔来洗刷罪恶、净化心灵, 从而得到自我拯救。海丝特·白兰正是当时社会的替罪羊, 她所担负的是拯救和净化人心灵的作用。
二、红字“A”的多重象征手法
霍桑精通于象征手法的运用, 《红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监狱、蔷薇花、刑台、森林、珠儿和红字“A”, 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在小说中, 红字“A”是最具代表性的象征。整部小说的线索都是围绕着这个重要的象征红字“A”而展开的。“A”贯穿小说始末, 它像一道红线, 联结起书中所有人物和场景, 是寓意丰富的核心象征。红字“A”统领全书, 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象征意义。霍桑在《红字》中将海丝特的罪定为“通奸”罪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按清教教规, 由于海丝特与丁梅斯代尔通奸, 有违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并触犯了法律, 为了惩治海丝特, 犯了通奸罪须佩带红字“A”, A是Adultery的首字母, 小说以当局将红字“A”戴在她的胸前并将其押上刑台示众为开场戏, 正是表达了“开始即是堕落”的宗教观点。戴上红字, 海丝特就成了罪人。这时, 海丝特被迫在胸前佩戴的红字“A”与牧师丁梅斯代尔暗自在胸膛烙刻的“A”一样, 显然象征着英文单词中的“A”中的“Adultery (通奸罪) ”的意思或“Adulteress (奸妇) ”的代名词, 是耻辱和罪恶的象征。
其次, “A”也是“Able (能干) ”和“Angle (天使) ”的象征。海丝特拥有出众的刺绣手艺, 她做手工得来的钱除了一部分用来维持生活外, 其余“全部多余的收入都用于救济他人, 而这些人并不比她生活得更凄苦, 而且还忘恩负义地侮辱施惠于他们的佩戴着‘A’字的海丝特。本来她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手艺, 但她却替穷人缝制衣裳”。[1]在城里瘟疫流行时, 她忘我地工作, 每逢灾难她都会挺身而出, 尽心尽责地去帮助别人。她经常会像天使一样出现于因灾难而愁云密布的人家, 并守候在受难者临终的痛苦时刻“在现实的光亮迅速暗淡下去, 而来世的光亮还没有照亮到死者之前, 为她指引往何处迈步”, “她对任何真正的需求有求必应”。[2]“A”字此时不再是受人鄙视的耻辱符号, 而是令人羡慕、尊敬 (Admire) 的象征。她的绣品精美绝伦, “A”又被看成是艺术“Art (艺术) ”。
再次, 尽管海丝特对别人和社会做了很多, 但在离去时“绝不回眸收受那份应得的感激之情”, 甚至有时在街上遇到曾经帮助过的人, “她从不抬头来接受他们的致意, 如果他们执意要同她搭讪, 她便把手指放在红字上, 侧身而过”。[3]久而久之, 海丝特胸前的红字“A”就具有了与修女胸前十字架同样的作用, 她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方式也获得了人们的尊重。因此红字“A”又被赋予了值得敬佩的象征意义。红字“A”象征意义的演化足以证明海丝特的爱心, 正是因为她内心充满了爱和同情, 在她自己真实的爱的原则下, 她付出了大量的充满人性之爱的行为以后, 她不仅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也使得其胸前的红字“A”的含义在历经漫长的痛苦和孤独以后, 从“Adultery (通奸罪) ”变成了“Arrogance (自豪) ”和“Amazon (女强者) ”。
第四, 对于海丝特本人来说, 红字“A”有着另一番含义。虽然她忍受着红字“A”的折磨, 但并不是因为她后悔、忏悔, 而是因为内心深处的爱, 自己的恋人阿瑟 (Arthur) 名字的缩写与自己的彭湃起伏的内心情感 (Af fection) 。她外观上表现出的谦逊与坚韧源于她内心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对自己恋人的无限忠诚。在第三章中, 众人纷纷要求海丝特说出自己怀里孩子的父亲时, 她坚决拒绝:“我不说!”[3]海丝特为了自己的爱情, 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免受耻辱而甘愿做出牺牲, 她甘愿自己的真心和自尊被投在街上, 被所有人践踏, 而独自承担了全部责任和痛苦, 所以海丝特是一个敢于为纯洁爱情献身的女人。就连当时表现出极度虚伪的丁梅斯代尔都由衷感叹道:“一个女人的心胸是多么坚强, 多么伟大啊!”[3]“在随后的七年中, 她从不泄露关于孩子父亲的秘密, 一心维护着自己的心上人。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中, 她更是含辛茹苦, 独自一人养大孩子, 对孩子爱护有加。”[5]如果说在以上场景中, 海丝特心中真实情感初露端倪的话, 那么她和丁梅斯代尔在森林中会面时, 心中的情感秘密便充分展现出来。在这里, 她坦白告诉丁梅代尔, 他才是自己深爱的人。红字, 是她心中的火焰, 心中的信念, 鲜红的A字, 或许就是象征着她心中的恋人———“Arthur (阿瑟) ”。
最后, 对于老罗格·齐灵渥斯和清教徒社会而言, 红字“A”代表了“Aged (老化) ”与“Ancestor (祖先遗传) ”, 最终象征着残酷的“Avenge (报复) ”。
红字“A”, 它全部的象征意义都活生生地体现在海丝特的女儿———珠儿的身上, 霍桑笔下的珠儿狂野聪明、光彩照人, 似缥缈的幽灵, 珠儿“就是那个红字”, 她被看成是“罪恶”的化身, 但霍桑给她取名Pearl (珍珠) 。珠儿集“善与恶”于一身, 珠儿的形象, 最能说明作者对海丝特所犯“罪孽”的态度。
三、《红字》的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 人们对社会道德的漠视日益明显, 社会上情感婚姻变故、感情出轨、第三者插足等事件屡见不鲜。如果要像海丝特所说的那样:“如果到处揭穿实情的话, 许多人的胸上都要闪耀出那个红字来。”[1]不知要有多少男男女女要佩戴上鲜红的红字, 他们也会像海丝特那样对自己的爱情始终忠贞并始终维护自己的爱情, 并忘我地工作, 每逢灾难马上会挺身而出以一颗善良和乐于助人的心尽心尽责去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吗?这个问题令我们深思。读了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 是否对每个现代人都有所启示呢?丰富的象征手法给每个读者都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思考空间。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
[2]纳撒尼尔.霍桑著.姚乃强译.红字[M].北京:译林出版社, 1996.
[3]胡尚田.论《红字》中的红字“A”.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999.
[4]毛信德.美国小说史纲[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8.
[5]吴伟仁等.美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6]Nathaniel Hawthorne著.王阳红, 陈贻平, 南平译.The Scarlet Letter[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
[7]余虹.在西方文明的转折点——论象征主义思潮.外国文学评论, 1989.
[8]殷企平.小说艺术管窥[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5.
[9]朱虹.英美文学散论[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 1984.
解析《老人与海》中的多重象征寓意 篇2
关键词: 《老人与海》 象征主义 寓意
引言
《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美国著名小说家,他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奥克帕克。其深受父亲影响,自幼喜欢打猎钓鱼,好冒险,这些品性成为他文学创作中的特色,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以记者身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这些阅历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并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打不败的“硬汉性格”在《老人与海》这部文学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象征手法是通过意象诱发欣赏者的经验与情感的表现,使文学作品产生强盛生命力和永久的艺术魅力。作为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运用象征主义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变成具体事物,再让读者从具体物象激发经验想象和情感表现,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大量象征手法,下文一一解析。
1.老人的象征寓意
作者通过对老人和大马林鱼及鲨鱼之间斗争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人类在困境中永不言败、克难奋进的伟大精神及人类顽强的生命力。例如:在老人与鲨鱼搏斗中,老人随时都有可能被鲨鱼吞噬,但老人并没有显示出丝毫畏惧,他鼓励自己:“I am too old to club shark to death. But I will try it as long as I have the cars and short clue and the tiller.”当第四次与鲨鱼斗争时,老人由于持续战斗与年迈的缘故不能杀死这两条鲨鱼,但是他不愿意以失败告终,他认为至少要使鲨鱼受到重创,他问自己:“What will you do now if they come in the night. What can you do?”“Fight them”他說,“I will fight them until I die.”即使老人在与鲨鱼搏斗中战死了,他的精神也永远不会消失,海明威作品中描写的老人形象被赋予了一种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克难奋进的伟大精神。
2.小男孩象征着世世代代相传的人类智慧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社会背景极其黑暗,桑迪亚哥八十五天没有捕到鱼,外面的老人或者青年人虽然没有直接当面嘲笑,但背后总是瞧不起他的。只有小男孩死心塌地地想要跟着他,但是他的父母阻止了他,说桑迪亚哥的船交了背运不允许小男孩去。但是男孩还是每天都来看他,还会假装提出一些问题,而老人也很自然地应和。马诺林每天都会给老人收拾鱼钩吊索,像自己生来就是属于桑迪亚哥的。老人就是小男孩的信仰,小男孩不仅从老人那里学会了捕鱼的技术,而且学会了像“硬汉”一样的性格,虽然听从爸爸的话离开桑迪亚哥,但是他的心依然在老人那里,这种形象海明威笔下是少见的,“迷惘的一代”在小男孩这里发现了人性的善良,给人们以希望及活下去的勇气。
3.狮子象征着勇敢、自信和坚强
对小说《老人与海》中狮子的解读是把它视为主体,以狮子象征英雄,象征“硬汉”形象,寓言故事往往把狮子称为“百兽之王”。占心术的狮子—狮子座—与太阳这一“行星”相对应;生于此星象的人们具有太阳般个性。狮子座与太阳的联系可能源于狮子的力量,作为“百兽之王”的狮子因象征力量和勇气而在中世纪成为一种流行的动物纹章,在《老人与海》中,狮子可以被理解为老人的象征,老人好比一头大海中的雄狮。出海前两次谈起或梦见狮子,表明老人虽然八十四天未捕到鱼,但内心并没有屈服和妥协,他也没有抱怨生活的残酷和命运的不公,他仍然具有狮子般的雄心、狮子般的力量和勇气。正如作品开头所述:“他这人处处显老,唯独两只眼睛跟海水一个颜色,透出开朗且打不垮的精神。”从释梦角度说,“梦中人物和物品是我们自身的投射,是我们生活方式的投射”。“梦是一种特殊的象征,往往具有预言作用”。
结语
《老人与海》多处用到象征手法,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更真实地再现海明威生存的环境,深刻地反映海明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自己对待命运与前途的看法,象征手法的运用生动地展示了海明威生活的那个年代的普通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象征手法赋予老人、大海、大马林鱼及鲨鱼丰富的象征意义,将作者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小说增添不少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凸显了该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为当代文学创作树立了榜样。
参考文献:
[1]袁贤铨.简论海明威的“冰山”风格[U].宁波大学学报,1996,1.
[2]Ernest Hemingway.The Old Man and the Sea[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7.
[3]董衡簨.海明威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刘荣强.“90年代国内海明威研究评述”[J].国外文学,1999,(03).
[5]于冬云.“硬汉神话与生命理论”[J].外国文学评论,2000,(02).
[6]杜隽.“海明威与存在主义”[J].外国文学研究,2000,(04).
关于《红与黑》的多重象征解读 篇3
关于《红与黑》中的两种颜色:红色与黑色的象征解读,一直是人们在探究这本小说的内涵时的重点探究对象。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不同的读者在进行《红与黑》的象征解读时,所解读出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关于《红与黑》的多重象征解读,可以更加全面的理解“一八三零年纪实”所表现出的社会背景和人性主体。
一、《红与黑》中的红色与黑色象征着理想与现实
《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一个富有才华以及野心的年轻人,但是他出身贫苦,周围环境也相对恶劣,使得这个“面色苍白”的年轻人,在实现自身梦想的过程中,充满了阴暗与曲折。因此探究《红与黑》的象征,可以将红色理解为于连所具有的理想,然而黑色则为苦难的现实,代表理想的红色,在不断的与代表现实的黑色的碰撞的过程中,红色终会衰减,但是永远不会被黑色所磨灭。于连在被告台上放弃了忏悔,也放弃了生的机会,他为了理想而甘愿面临死亡。因此红色理想与黑色现实的碰撞,使得于连的死亡具有悲剧的意味。于连拒绝了官宦小姐马特尔的帮助,平静的走向死亡,实际上这一段是小说的高潮,也是“红色”在黑色当中的爆发点。因此《红与黑》中的红色与黑色象征着理想与现实,这种象征,使得主人公于连的理想主义得以充分的体现。
二、《红与黑》中的红色与黑色象征着爱情与阴谋
在《红与黑》这部小说的描写中,于连与德瑞纳夫人以及马特尔小姐的爱情贯穿着整部小说的始终。由于于连出身的贫瘠以及野心的庞大,使得主人公将爱情应用成为实现野心的途径之一,因此于连的两段爱情,特别是与马特尔小姐的爱情,至始至终都贯穿着于连的阴谋。因此探究《红与黑》的象征,可以将红色理解为于连的爱情,而黑色则代表着,于连在爱情中的阴谋。于连的爱情的特殊性在于,爱情由阴谋而发生,阴谋由于爱情而结束,于连在放弃了将阴谋继续下去,不在利用马特尔的贵族身份,选择平静的面对死亡,当马特尔怀着于连的孩子,亲手埋葬于连的头颅的时候,黑色被红色所磨灭,阴谋在爱情中消散。此时斯丹达尔的人性光辉理念也在《红与黑》中红色所象征的爱情中得以充分的体现。
三、《红与黑》中的红色和黑色也象征着正义和邪恶
与传统的小说不同,《红与黑》的小说的主人公既不是正义的代表,也不是邪恶的化身,而是两种矛盾的理念的综合体,这使得于连的性格的复杂性得以更加深刻的体现。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具有热烈的感情以及崇高的理想,是正义的,同时他也具有阴暗的心理,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卑鄙的,获取爱情的手段,此时他无疑又是邪恶的。因此《红与黑》中的红色所象征正义以及黑色所象征的邪恶,通过《红与黑》这一个容器,复杂的融合到了一起。小说的内容将快乐与痛苦,光明与黑暗,人性与反人性相结合,也使得《红与黑》中所表现出的正义和邪恶的内容同时被生化,更加的多元化和生动化。
四、《红与黑》中的红色和黑色也象征着荣誉与耻辱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则出身于贵族家庭,司汤达以父亲所具有的凶狠、市侩、算计为耻辱,而以外祖父家所具有的尊严以及贵族的气节为荣。这种对于自身的家庭所具有的荣誉与耻辱并存的思想,也被司汤达深深的刻画在了《红与黑》这部小说之中,并且通过红色与黑色这两种鲜明的色彩所表现出来。因此司汤达所赋予小说主人公于连的一生所具有的荣誉以及遭受的耻辱,实际上也是司汤达的荣誉感以及耻辱感的变相的体现。
结束语:《红与黑》这部作品所描述的内容,充分的体现出了作者司汤达对于人性的理解,以及对于“一八三零年”这个法国的特殊的时代的思考与拷问,开展《红与黑》的多重象征解读,可以更加全面的理解小说中的“红色”以及“黑色”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深刻的内涵,红色与黑色既象征着爱情与阴谋,同时也象征着理想与现实、正义与邪恶以及荣誉和耻辱。小说主人公的人格的复杂性和鲜活性,在这两种人性的碰撞中得以了充分的体现。说中的“红”所表现出的热烈以及“黑”所表现出的肃穆,将小说主人公于连所具有的悲剧英雄的色彩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渲染。通过分析《红与黑》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浪漫色彩作品,所具有的多重象征,有效的促使读者对于法国的那一段时期的历史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体会,产生新的审美观点的同时与作者产生更加强烈的共鸣。
参考文献
[1]邹东来,朱春雨.司汤达的政治观念在其作品《红与黑》中的投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从《红与黑》汉译讨论到村上春树的林译之争——两场翻译评论事件的实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02:24-28.
[2]许渊冲.论小说《红与黑》主人公伦理身份的诉求[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文学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竞赛——《红与黑》新译本前言[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03:25-3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