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市
野生动物资源与管理学(共8篇)
篇1:野生动物资源与管理学
浅谈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摘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显著的成就,而我国在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利用与保护方面却是严重落后于野生动物保护的现实需要,许多的野生动物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所以加强我国野生动物的管理与保护迫在眉睫。
关键词:野生动物
现状
价值
管理与发展对策
保护
前言:野生动物的管理与保护事业的发展是当前世界上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并已成为国际文化交流和人类共同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现状,野生动物的价值,我国野生动物的管理与发展对策,以及野生动物园与狩猎场的管理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关键。
野生动物是那些生存在天然自由状态下,或来源于天然自由状态,虽经短期驯养但未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珍贵、濒危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益有价值的野生动物。
一、我国野生动物资源现状
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占世界的6.5%,陆生脊椎推动物种类达2100多种(哺乳类450多种、鸟类1180多种、爬行类320多种、两栖类210多种),占世界这类动物种数的10%以上,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还具有特产珍稀动物多和经济动物多的两大特点。据有关数字统计:我国有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朱鳄、黑颈鹤、黄腹角雉、褐马鸡等特产珍稀动物100多种;有熊、猕猴、马鹿、麝、狍子、野猪、黄羊、环颈雉、雁鸭类经济动物400多种。全世界鹤类共15种,我国就有9种;雁鸭类148种,我国就有46种;野生鸡类276种,我国有56种。美国、原苏联、欧洲都没有灵长类动物,我国就有16种之多。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是我国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
根据种的分布区相对集中并与一定的自然地理区相联系的事实,我国草原脊椎动物各纲“种”的分布又可归纳分为:北方型,分布区环绕北半球北部,属于古北界;东北型,分布在我国的松辽平原区、辽宁及其邻近地区,属于古北界;中亚型,即亚洲大陆中心,我国分布在新蒙高原,是“蒙新区”的主要成分;高地型,主要在青藏高原,我国青藏区的草地为草甸草地,此类型也属于古北界;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型,分布于横断山脉中,是我国西南区的主要成分,属于东洋界。
二、野生动物的价值
野生动物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不仅为早期人类提供了基本的食物、衣服,并且提供了我们至今赖以生存的粮食和畜禽的种源。我国与野生动物资源紧密相关的产业有野生动物养殖、传统医药、特种皮革、民族乐器、工艺品制造、观赏旅游等,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
(一)消耗使用价值。我们的祖先在“茹毛饮血”的时代就是依靠采集或猎捕野生动植物来维持生计的,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许多动物依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食用或衣用原料。
(二)商业价值。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交换和贸易所产生的,或从野生动物群获得的经济价值。
(三)游乐观赏价值。濒危动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动物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招揽游客的王牌,是马戏团表演的主角,也是部分家庭养殖观赏或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主要对象。赴国外展出和合作研究一对大熊猫,每年至少可为国家筹集到800万元大熊猫保护基金。另外,象牙、河马牙雕刻而成的工艺品以及孔雀、鸵鸟羽毛、蝴蝶、盘羊头骨制成的装饰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四)生态服务价值。野生动物是维系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是生态系统中的活跃部分。
(五)潜在的开发价值。物种的价值,人类目前所了解到的仅仅是其极小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物种的潜在价值将会逐渐被发现和认识。
此外,野生动物在科学教育、文化美学、医学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价值。由此可见,我们不仅要保护濒危动物,而且还要发展濒危动物资源,最终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保护濒危动物是为了永续利用濒危动物。
三、野生动物管理及发展对策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方针是“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育,合理开发利用。”在野生动物管理中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野生动物是土地的产品,在适宜的环境中,肥力大的土壤会增加野生动物质量。
此外,在发展对策方面,野生动物及其驯养繁殖后代的区分管理要规范,要处理好加强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明确界定野外野生动物与室内驯养繁育动物的标准,不能把山地、湿地等本土野生的母代动物与人工驯养繁育的子代动物都等同一个“野生”概念。“野生”概念界定不清,不利加强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
野生动物不应列入以个体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现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允许经法定权限主管部门批准、向工商部门登记造册者,经营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经营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不少酒家、餐馆经营者对法律条规断章取义,申办登记,有的甚至不申办登记,经营利用野外野生动物肉食品,以野味佳肴招揽顾客牟利。暗地与非法猎捕者、商贩交易,宰杀、加工、出售野味,使得有些三级野生保护动物也处于“濒危、珍贵”境地。野生动物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财富,是生态环境链的组成部门,只要是野生的动物,均应受到同等保护,都不应允许列入酒家、餐馆等个体经营范围,以免形成新的濒危野生动物种类。
野生动物法规需充实可操作性的条规、文字。法律法则,是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的,现《野生动物保护法》在规范约束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行为上有些条款如果更具体,就更具有约束性。
四、野生动物园与狩猎场的管理
我国野生动物园与狩猎场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过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野生动物园含义的理解存在误区、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迁地保护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动物福利状况差、安全隐患严重、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
野生动物观赏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非消费型野生动物旅游。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源经济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和体验经济学的旅游体验论,以资源保护为首要目的,通过加强参与性与提高科普教育功能的手段吸引游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还应注意:健全法律法规、明确指导思想、促进迁地保护功能的发挥、保障动物福利、出台关于安全工作的法规、实施保护教育等。
五、小结
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是我国一项宝贵的自然资源,而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现状令人堪忧。所以,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任务,而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与职责。希望更多的人都能进一步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来保护我们那已为数不多,甚至濒危的“野生朋友”。
参考文献:
【1】王晶,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评价及开发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魏婉红,我国野生动物园的发展定位思考[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3】陈文汇,刘俊昌,温亚利,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经营利用产业化的认识与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01期。
【4】张谊,韦汉群,龙霞,蔡霞,李洋甫,浅析野生动物园的可持续发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5】费荣梅,中国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合理开发利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6】蒋志刚,野生动物的价值与生态服务功能[J],生态学报,2001年。【7】董婉维,程津津,尚昌连,王禄增,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的关系[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6年。
【8】高智晟,野生动物价值评估与定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9】马建章,宗诚,中国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J],科技导报,2008年。【10】蒋志刚,李春旺,曾岩,中国野生动物研究进展[A],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进展——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1】王继兴,姚永刚,3S技术在八达岭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
篇2:野生动物资源与管理学
1.林学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林学学科基础理论,掌握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野生植物资源利用和城市林业建设等方面基本理论与操作技能,具有苗圃设计、造林规划设计、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资源监测与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能力的研究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森林培育(包括经济林栽培)、林木遗传育种、森林病虫鼠害防治、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林木良种选育、造林、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与检疫、林火管理及野生植物利用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1.2.掌握林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环境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3.掌握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林木生理生化分析和森林资源调查、动态监测、评价的方法,掌握林木良种选育、林木栽培抚育、森林病虫鼠害防治和
4.具有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培育、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森林资
5.熟悉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和国土
6.了解国内外林学学科理论前沿、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前景、林业科技发展趋势以及林业生产
7.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
主干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遗传学、生物技术概论、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森林计测学、林木育种学、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等。
就业方向及深造:毕业后主要在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企事业和政府部门从事林业生物技术、林木培育、森林保护、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等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2.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
本专业培养具有森林有害生物监测及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能从事外来有害生物监测、森林病虫害鉴定、森林病虫害检疫及综合治理等领域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灾害防治等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地理学、森林资源保护、旅游管理和森林游憩资源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森林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和森林游憩业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生态公众教育、森林游憩市场运营与分析、游憩资源经营管理和协调森林游憩与森林资源关系的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昆虫分类学、真菌分类学、微生物学、森林昆虫学、森林病理学、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学、林木化学保护、资源昆虫学、资源微生物学、森林植物检疫。
3.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本专业培养能在与野生动物和自然保护区相关的行业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产业开发等工作的高级管理和科学技术人才。要求学生了解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具有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组织和管理以及预测和决策的能力。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保护生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预防兽医学、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显微制片技术、动物解剖、生物化学分析、饲料营养成分分析、自然保护区规划、动植物检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与评价、野生动物疾病防治、野生动物产品鉴定与开发利用以及自然保
主干课程:动物学、遗传学、动物生理学、鸟类学、兽类学、野生动物生态学、野生动物营养学、野生动物管理学、自然保护区学、保护生物学、野生动物饲养学、野生动物疾病防治。
篇3:略论野生动物资源与辽代社会
一、野生动物资源是契丹人的衣食之源
契丹人“畜牧畋渔以食, 皮毛以衣, 转徙随时, 车马为家”[1]373。为抵抗塞外的严寒, 契丹人穿动物的皮毛制成的衣服, 因为皮毛有很强的防风抗寒能力, 特别是野生动物的皮毛尤为契丹人青睐, 正如洪浩所云:“北方苦寒, 故多衣皮, 虽得一鼠, 亦褫皮藏去。”[2]39《辽史》记载, 契丹人“贵者被貂裘, 貂以紫黑色为贵, ……贱者被貂毛、羊、鼠、沙狐裘”[3]225。这里的貂、鼠、沙狐都是野生动物, 为获得更多的野生动物皮毛, 契丹统治者要求周边附属部族岁时进贡, 宋人路振在《乘轺录》中记载, 契丹“北有秣宜国, 有铁骊国, 二国产貂鼠, 尤为温润, 岁输皮数千枚”[4]20。由此可见, 野生动物皮毛是契丹人重要的御寒衣料, 必不可少。
另外, 飞禽、走兽、鱼类等野生动物是契丹人重要的食物来源。“舂粮煮雪安得饱, 击兔射鹿夸强雄”[5]399是契丹人生活的真实写照。野生动物资源构成了契丹人生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是在辽朝前期尤为明显。天赞三年 (924) 冬十月,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猎寓乐山, 获野兽数千, 以充军食”。同年十一月, 太祖行军“六百余里且行且猎, 日有鲜食, 军士皆给”[1]20。即使契丹立国近百年, 野生动物资源依然是契丹人的重要菜肴。宋人路振于大中祥符元年 (1008) 出使辽国, 贺契丹国主生辰。十二月九日到幽州, 在副留守府第享宴, 亲身体验了契丹人的菜肴:“熊肪、羊豚、雉兔之肉为濡肉, 牛、鹿、雁、鹜、熊、貉之肉为腊肉, 割之令方正, 杂置大盘中。”[6]46在这次颇具契丹特色的宴会上仍有诸多野兽飞禽烹制的美味佳肴。这些野味主要包括麋鹿、糜子 (狍子) 、虎、豹、熊、野猪、貂、狼、野兔、黄羊、鹅雁和野鸡等。
鱼鳖虾蟹等野生水产也是颇受契丹人青睐的野生食物。辽国境内河流湖泊众多, 出产各种鱼类, 是契丹人重要食物来源。契丹人一年四季都可吃到新鲜的鱼类, 即使在河流封冻时, 他们也会凿冰取鱼。宋绶《契丹风俗》记载:“蕃 (契丹) 俗喜罩鱼, 设毡庐于河之上, 密掩其门, 凿冰为窍, 举火照之, 鱼尽来凑, 即垂钓竿, 罕有失者。”[7]36宋人程大昌《演繁录》引《燕北杂录》较为详尽地记载契丹人钩鱼的情景:“挞鲁河东与海接, 岁正月方冻, 至四月而泮。其钩是鱼也, 北主与其母皆设帐冰上, 先使人于河上下十里间, 以毛网截鱼, 令不得散逸, 双从而驱之, 使集冰帐。其床前预开冰窍四, 名为冰眼, 中眼透水, 旁三眼环之不透, 第斫减令薄而已。薄者所以候鱼, 而透者将以施钩也。鱼虽水中物, 若久闭于冰, 遇可出水之处, 亦必伸首吐气, 故透水一眼, 必可以使鱼, 而薄不透水者将以同际也。鱼之将至……即遂于斫透眼中, 同绳钧掷之, 无不中者。即中遂纵绳令去, 久, 鱼倦, 即曳绳出之。”[8]53
由此可见, 野生动物资源在契丹人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关系契丹王朝国计民生的大事。
二、野生动物资源是契丹皇帝“春水秋山”的重要保障
“四时捺钵”是契丹王朝最具民族特色的制度, 契丹皇帝带着游动的政治中心, 一年四季穿行于捺钵之地, 练兵习武、处理国家大事, 闲暇游猎。《辽史·营卫志》记载:“春捺钵, 鸭子河泺。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 约六十日方至。天鹅未至, 卓帐冰上, 凿冰取鱼。冰泮, 乃纵鹰鹘捕鹅雁。……弋猎网钩, 春尽乃还。夏捺钵, 无常所, 多在吐儿山。……四月中旬起牙帐, 卜吉地为纳凉所, ……与北南臣僚议国事, 暇日游猎, 七月中旬乃去。秋捺钵, 曰伏虎林。七月中旬, 自纳凉处起牙帐, 入山射鹿及虎。……每岁车驾至, 皇族而下分布泺水侧。伺夜将半, 鹿饮盐水, 令猎人吹角效鹿鸣, 既集而射之。冬捺钵, 曰广平淀。……地甚坦夷, 四望皆沙碛, 木多榆柳。其地饶沙, 冬月稍暖, 牙帐多于此坐冬, 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 时出校猎讲武, 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契丹皇帝“四时捺钵”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狩猎, 正如王守春先生所说:“辽代帝王最喜爱打猎, 这在历代王朝中可能最突出”, 王先生根据《辽史》记载统计了辽代帝王仅在西辽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就有15次猎虎、43次捕鹿、16次射熊的记录[9]717, 可见射猎的频繁, 而射猎的前提就是有种群数量繁多的野生动物。
契丹统治集团“春水秋山”时的射猎活动, 不仅是满足娱乐之需, 更重要的是军事演习, 长期的行猎培养了契丹人骑马擅射的本领和桀骜不驯的性格, “弯弓射猎本天性”[5]399, 狩猎活动使契丹人有尚武精神, 骁勇无畏, “善战, 能寒, 此兵之所以强也”[1]400。另外, 统治集团在捺钵中也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由此可知, 契丹皇帝的“春水秋山”, 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 而只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才能使捺钵行猎成为可能, 这是野生动物资源在契丹王朝的政治、军事作用。
综上所述, 野生动物资源对辽代社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是契丹人的衣食之源, 同时也是契丹王朝习武练兵的重要保障, 所以说, 野生动物资源是关系契丹王朝国计民生和强弱盛衰的大事, 而辽国境内丰富的野生动物种群为这一切提供了保障, 使契丹立国二百余年。
参考文献
[1]脱脱.辽史[M].中华书局, 1974.
[2]洪皓.松漠纪闻续[M].载李澍田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
[3]叶隆礼.契丹国志[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4]赵永春编注.奉使辽金行程录[M].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5.
[5]苏辙.栾城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
[6]路振.乘轺录[M].载贾敬颜.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行记十三种疏证稿[M].中华书局, 2004.
[7]宋绶.契丹风俗[M].载赵永春编注.奉使辽金行程录[M].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5.
[8]傅乐焕.辽史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 1984.
篇4:浅析野生植物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
摘要:当前在我国,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最为常用的是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由于行政管理的成本过高,效率过低等问题,因此,行政管理的效果常常不盡人意。因此,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管理中的经济手段,也就成为当前在野生植物资源管理手段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野生植物资源;经济手段;资源管理
我国的野生资源物质丰富,有着超过3万多种,据统计资料显示是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约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是世界上植物资源种类最多,生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对野生资源的利用范围越来越大,对资源的破坏也就越来越严重。在我国的野生资源中,有很多植物正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有的甚至已经灭绝,因此,探索并且完善野生植物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并且发挥经济手段的作用,是当前野生植物资源工作者的主要工作。
一、当前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管理的现状分析
从野生植物资源经济效益角度分析,野生植物相对于野生动物的生长繁育的不确定性更易管理,野生植物有着较高的观赏性是我国花卉市场建材市场、纺织市场发展的基础,其很高的药用价值使得野生植物在人们的食品、药品、化工领域成为普遍使用的原材料。合理管理野生植物资源,是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丰富物质基础与发展方向;从野生植物资源的生态效益角度上分析,野生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整个生存系统提供氧气和屏障耳朵族群,野生动物与野生植物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但是野生植物的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效益最高。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为了加强管理,我国已经颁布了多项关于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条例,这些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作用,但是,有很多地方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的破坏行为仍然存在,而且屡禁不止,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被巨大的利益驱动的破坏行为。当前已经存在的各种保护性的法律法规对野生资源进行保护,减少了对野生植物资源的破坏性,同时,也无形中提高了野生资源的价值,致使很多人为了这巨大的利益铤而走险,为野生植物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2.管理制度上存在的缺陷。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野生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但是由于很多条款过于概括,实际操作性比较差,为资源的经济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由于法律法规的一些条款不能及时更新,也给破坏者创造了可乘之机。
3.行政执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的野生植物资源多分布于偏远山区,很多时候,执法人员无法深入到山区进行管理和保护,同时也由于执法部门的人员配备和管理经费不够,也制约着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容易出现执法的盲点,在客观上造成了破坏行为的屡禁不止。另外,有的部门为了增加地方收入,对于野生植物的破坏行为也就默许,无形中增加了野生植物破坏行为的密度和力度。
二、对野生植物资源经济管理手段的研究
当前,对于野生植物资源的破坏行为,我国已经采取了一定的经济手段进行控制,由于对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为了使经济管理手段对植物资源起到保护作用,就需要满足一些外在的条件,比如法律的保障机制。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法律机制作为支持,那么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将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我国当前还没有一个对野生植物资源管理费用的明确规定,致使在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实施过程中经常遇到难题,同时,由于管理费用的数额无法明确作出规定,也就无法根据资源的价值和破坏行为造成的损失进行激励和处罚,各部门之间无法协调,造成很多资源保护相关的条目出现重复的现象。
2.进行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单一,当前采用的经济手段一般都是对管理费用和进出口费用进行收取,事实上,经济手段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税费制度、生态补偿等等,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经济管理手段的研究,采用丰富的管理手段,加强对野生植物资源的管理。
三、完善野生植物资源经济管理手段的措施
针对当前我国野生植物资源管理经济手段的管理现状,我们应当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强和完善我国对植物资源经济管理手段的作用。
1.明确产权,建立健全产权流转制度。当前,在我国的资源管理制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究其原因,在于植物资源的产权不明确,主体不清晰,因此,明确野生植物资源的产权,规定资源的受益者要对资源进行补偿,资源的培育者将会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对野生资源经济管理手段的实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国家可以在将资源的产权进行明确的分析之后,采取招标和拍卖等方式,使资源转化为资本,从而使野生资源的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对野生植物资源实施有偿使用。在我国,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资源无价,产品高价的扭曲的价格体制,从事原料生产与加工的企业占有着高额的市场利润,但是却没有应用到对资源的补偿中去,而使资源面临着枯竭的危险,因此,制定合理的价格体系,对野生植物资源实施有偿使用,缓解人类对野生植物资源带来的巨大压力,限制对某些物种的大范围开发和利用,减少对野生植物资源环境的破坏。
篇5:野生动物资源与管理学
发布日期:2006-5-11 林业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关于发布《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的通知
(1992年12月17日)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和《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管理费收费标准》已于十一月二十二日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发布施行。
附件:1、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
2、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
附件一: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关于“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的规定,现将陆生野生动物(以下简称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规定如下:
一、凡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按本办法规定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二、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猎捕、出售、收购、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必须按《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和《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规定,严格履行申报审批手续。
三、经批准捕捉、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必须向林业部或其授权的单位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经批准猎捕、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其收费环节、标准和办法如下:
(一)对批准捕捉、猎捕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按《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向申请捕捉、猎捕者收费。
(二)对批准出售、收购、利用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按其成交额的8%向供货方收费,对受货方不予收费;对批准出售、收购、利用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按其成交额的6%向供货方收费,对受货方不予收费。
(三)依据《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关于“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举办出国展览等活动的经济收益,主要用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规定,对批准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在国外举办的表演、展览等活动,按其纯收入的50%向国内承办单位收费。
(四)外国人依法在中国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研究、拍摄电影、录像或者从事狩猎,由林业部参照国际惯例制定具体收费办法。
(五)对以保护野生动物为目的的科学研究、资源调查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按分工管理权限,分别经林业部、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酌情减免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四、经营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收费环节、标准和办法,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经同级物价、财政部门审定后执行。
五、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申请特许猎捕证,每核发一份特许猎捕证,收取工本费5元;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申请驯养繁殖许可证,每核发一份驯养繁殖许可证,收取工本费10元;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申请狩猎证,每核发一份狩猎证,收取工本费5元。
六、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除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给予处罚外,还必须按本办法规定收费标准的二至五倍补收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七、《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的调整,由林业部商国家物价局、财政部确定;《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七条中规定的价值标准,由林业部确定。
八、收费单位应向指定的物价部门办领收费许可证,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
九、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纳入财政部专户储存。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要专款专用,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全部用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资源调查、宣传教育、驯养繁殖、科学研究等方面,不得用于发放奖金、搞基本建设、提高福利待遇或挪作他用。
十、本办法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附件二:
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元/只)
蜂猴(所有种)300
熊猴 1000
台湾猴 2000
豚尾猴 1000
叶猴(所有种)5000
金丝猴 50000
长臂猿 8000
马来熊 2000
大熊猫 100000
紫貂 500
貂熊 1000
熊狸 1000
云豹 3000
豹 6000
虎 48000 雪豹 10000
亚洲象 50000
蒙古野驴 5000
西藏野驴 5000
野马 60000
野骆驼 50000
鼷鹿 500
黑麂 2000
白唇鹿 2000
坡鹿 6000
梅花鹿 3000
豚鹿 3000
麋鹿 6000
野牛 6000
野牦牛 6000
普氏原羚 3000
藏羚 2000
高鼻羚羊 6000
扭角羚 30000
台湾鬣羚 2000
赤斑羚 2000
塔尔羊 2000
北山羊 1000 河狸 3000
短尾信天翁 900
白腹军舰鸟 900
白鹳 1000
黑鹳 2000
朱环 100000
中华秋沙鸭 10000
金雕 1000
白肩雕 1000
玉带海雕 2000
白尾海雕 2000
虎头海雕 2000
拟兀鹫 900
胡兀鹫 900
细嘴松鸡 500
斑尾榛鸡 500
雉鹑 400
四川山鹧鸪 400
海南山鹧鸪 400
黑头角雉 1000
红胸角雉 1000
灰腹角雉 1000
黄腹角雉 1000
虹雉(所有种)2000
褐马鸡 2000
蓝鹇 2000
黑颈长尾雉 2000
白颈长尾雉 2000
黑长尾雉 2000
孔雀雉 2000
绿孔雀 1000
黑颈鹤 6000
白头鹤 2000
丹顶鹤 2000
白鹤 3000
赤颈鹤 6000
鸨(所有种)3000
遗鸥 1000
四爪陆龟 2000
鳄晰 3000
巨晰 900
蟒 900
扬子鳄 3000
中华蛩蠊 900
金斑啄风蝶 900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元/只)
短尾猴 250
猕猴 250
藏酉猴 250
穿山甲 100
豺 500
黑熊 1500
棕熊(包括马熊)1500
小熊猫 1500
石貂 250
黄喉貂 250
斑林狸 100
大灵猫 600
小灵猫 250
草原斑猫 250
荒漠猫 600
丛林猫 250
猞猁 1500
兔狲 250
金猫 900
渔猫 600
麝(所有种)600
河麂 300
马鹿(包括白臀鹿)1500
水鹿 600
驼鹿 700
黄羊 100
藏原羚 600
鹅喉羚 200
鬣羚 600
斑羚 600
岩羊 300
盘羊 900
海南兔 50
雪兔 50
塔日木兔 50
巨松鼠 100
角piti 80
赤颈piti 80
鹈鹕(所有种)250
鲣鸟(所有种)80
海鸬鹚 250
黑颈鸬鹚 250
黄嘴白鹭 50
岩鹭 50
海南虎斑开 50
小苇开 50
彩鹳 1500
白环 600
黑环 600
彩环 600
白琵鹭 250
黑脸琵鹭 900
红胸黑雁 250
白额雁 80
天鹅(所有种)80
鸳鸯 80
其它鹰类 200
隼科(所有种)200
黑琴鸡 200
柳雷鸟 200
岩雷鸟 200
镰翅鸟 200
花尾榛鸡 80
雪鸡(所有种)100
血雉 80
红腹角雉 200
藏马鸡 500
蓝马鸡 250
黑鹇 200
白鹇 80
原鸡 50
勺鸡 80
白冠长尾雉 250
锦鸡(所有种)80
灰鹤 60
沙丘鹤 900
白枕鹤 900
蓑羽鹤 600
长脚秧鸡 50
姬田鸡 50
棕背田鸡 50
花田鸡 50
铜翅水雉 50
小杓鹬 50
小青脚鹜 50
灰燕行 50
小鸥 50
黑浮鸥 50
黄嘴河燕鸥 50
黑嘴端凤头燕鸥 50
黑腹沙鸡 200
绿鸠(所有种)80
黑颏果鸠 80
皇鸠(所有种)80
斑尾林鸽 80
鹃鸠(所有种)80
鹦鹉(所有种)80
鸦鹃(所有种)50
号形目(所有种)80
灰喉针尾雨燕 50
凤头雨燕 50
橙胸咬鹃 50
蓝耳翠鸟 50
鹳嘴翠鸟 50
黑胸蜂虎 50
绿喉蜂虎 50
犀鸟科(所有种)200
白腹黑啄木鸟 50
阔嘴鸟科(所有种)80
八色鸫科(所有种)200
凹甲陆龟 50
大壁虎 50
虎纹蛙 50
伟铗虫八 50
尖板曦箭蜒 50
宽纹北箭蜒 50
中华缺翅虫 50
墨脱缺翅虫 50
拉步甲 50
硕步甲 50
彩臂金龟(所有种)
叉犀金龟 50
双尾褐凤蝶 80
三尾褐风蝶 80
中华虎凤蝶 80
阿波罗绢蝶 250
篇6:野生动物资源与管理学
保护管理工作总结
呼伦贝尔市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站:
2011年度我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在市林业局关心指导下,在我局党组的领导下,在全局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认真执行“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严格执法检查,打击各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各类违法行为,有效地保护了我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回顾2011年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及今后的打算:
一、大力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增强全民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制意识。
1、开展法律、法规宣传,向全社会普及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法律知识,是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局通过电视、网络、报纸、标语、宣传单等各种形式宣传贯彻《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配合纪念我国“爱鸟周”活动30周年,我局充分利用这一生态文化活动的影响,大力宣传弘扬生态文化,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理念,不断创新“爱鸟周”活动形式,5月1日至5月7日我局开展为期一周的“爱鸟周”宣传教育活动。期间森保科出动宣传车10台次,人员40人次
散发传单5000多份,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爱鸟护鸟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开展网络“爱鸟周”活动,在网上观鸟、野生精美图片鉴赏、网上爱鸟倡议以及网友喜爱的线下观鸟体验活动等并制作普及鸟类科学知识视频20多部,并通过电视台每天在黄金时间连续播出《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25次,宣传动员广大公众爱鸟护鸟。并组织实施开展“我随鸟儿去旅行-------爱鸟护鸟南北行”主题活动,“提倡不食野生动物,树立饮食新风尚”通过这些宣传,使广大群众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自觉性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群众参与野保的联系和举报电话比去年明显增多,很多群众无意中捕捉到来历不明的野生鸟类都能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或主动放归自然,形成了保护好野生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已的这样一个共识。
2、加强对外来人员野生动植保护的教育
1绥满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今年进驻我局外来人员较多,○
2风从我局施业区通过,施工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约千余人;○3探矿人员较多,这些人员来源力发电施工人员来往平繁;○复杂对保护野生动物法律意识淡薄,势必给保护野生动物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因此,我局林政执法人员适时开展执法大检查,此项工作共出动车辆30台次,人员150人次,发放宣传手册1000余份,有效遏止破坏野生动植资源违法犯罪,保护了野生动物安全。
二、进一步加强野生动植物的种植、养殖和经营利用管理。
2011年度我局辖区内的野生动植物的种、养和经营利用规模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但对管理我们并没有因此放松,而是更进一步地加强了规范,按照法规及有关条例规定凡养殖、经营国家二级以上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我们都将原有的证照重新报市林业局审核批准并核发新证。对超证养殖、经营的单位暂不予上报换证,并督促其改正后再上报,对不再进行养殖、经营的单位,我们及时收回已发放的有关证件并进行备案。在经营流通领域,我们重点抓了审核查验工作,我们在规范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也做好服务。
三、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查处违法经营活动。
随着人们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各种养殖经营活动逐步规范,但少数违法经营利用、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人员少、执法力量薄弱的实际情况下,采取日常巡查与综合执法检查等多种形式,查处各种违法、违规经营利用野生动植物活动,今年共进行各类检查10余次。通过查处有效地打击了我局1在每年3月15日至11月非法利用野生动物的经营活动。○15日禁猎期加大严查与打击力度,继续严格执行《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入山人员管理的通知》和《免渡河林业
局入山采集山产品管理办法》通过制定行之有效制度,强化2我局对非法狩猎及非法采集野生植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物、挖刨野生药材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了多次来历打击,共出动执法人员200人次,车辆50多台次,教育无证采挖野生植物人员100多人次,查获狍子套300余个,各林政检查站严格检查过往车辆及人员,对无证人员和车辆一律不准入山。各林场护林队时到时各自责任区进行巡护检查,通过严厉查处,有效地震慑和遏制了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发生,为林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2年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点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安全;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依法治林和“严管林”不动摇,坚持积极推进动植物资源管理的各项政策不动摇,坚持进一步加大动植物资源利用管理和动植物资源监督等各项工作力度不动摇。
(二)工作打算
1.继续大力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保护动植物资源的意识。
2.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执法大检查。
篇7:野生动物资源与管理学
从自然资源数量变化的角度分类:1.耗竭性自然资源2.稳定性自然资源3.流动性自然资源。
我国畜禽品种资源可分为地方型、选育型、引进型。我国畜禽不仅数量多,而且还有不少品种以其独特、优良的遗传性状和经济价值而著称与世。根据品种资源调查及2001年“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核,中国畜禽遗传资源 共计576个品种和类群,其中地方品种(类群)为426个(占74%)、培育品种有73个(占12.7%)、引进品种有77个(占13.3%)。
普通牛和瘤牛共有52个地方品种,5个培育品种和12个引进品种;牦牛11个地方品种;亚洲水牛24个地方品种。羊:绵羊31个地方品种,9个培育品种和10个引进品种;山羊43个地方品种,4个培育品种和3个引进品种(波尔、努比、萨能)。猪:72个地方品种,19个培育品种和7个引进品种。鸡:81个地方品种,14个培育品种,5个引进品种。鸭:27个地方品种,7个引进品种。鹅:26个地方品种。
物种多样性的空间格局,极地的物种多样性最低,热带雨林达到最大值。两栖类在北纬35o附近达到最大值。
物种多样性的时间布局,化石记录,陆生和海洋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都是逐渐增加的。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学说中,能量多样性假说认为物种丰富性由每个物种所分配到的能量所决定,在大尺度上能量有可能是影响物种空间格局的第一重要因子。小尺度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主要有生态因子决定。
针对动物遗传资源多样性的表现形式,相应发展了形态标记、细胞遗传标记、生化遗传标记和分子遗传标记的多样性检查技术,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来揭示动物遗传资源的遗传变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World Conservation Union),常简称为IUCN,是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的缩写,是一个国际组织,专职在世界的自然环境保护。
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常简称为CITES,是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的缩写,CITES是一件用来对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进行有效和持续管理以确保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强有力工具。我国动物濒危等级参考1996版的IUCN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使用野生灭绝、绝迹、濒危、易危、稀有和未定等级。
我国动物入侵种的侵入途径包括有意引入和偶然带入。
外来种的传入扩散过程分为传入、定植、停滞和扩散几个阶段。动物遗传资源保护的途径一般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
建于1872年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56年,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一项提案,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问题。同年10月林业部草拟了《天然森林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并在广东省肇庆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就地保护的基本方法
1、划定保护区,建立良种基地。在良种基地中禁止引进其他品种的种畜,严防群体混杂。
2、在良种基地中建立足够数量的保护群,可根据种畜、资金等因素确定种群的规模。
3、采用各家系等量留种,在每一世代留种时,实行每一个公畜后代中选留一头公畜,每一个母畜后代选留相同数量的母畜,并且尽量保持每个世代的群体规模一致,避免保种群体出现瓶颈现象。
4、制定合理的配种制度,在保种群体中实施避免全同胞、半同胞交配的不完全随机交配制度,可以降低群体近交数量增加,还可以采用划分亚群,并结合亚群间杂交的方式。
5、适当延长世代间隔,降低群体近交系数数量。
6、保持外界环境条件相对稳定,控制污染源,防止基因突变。
7、在保种群中一般不进行选择。制定保种方案的依据是什么
1、群体的资源价值和消涨形势
2、保种期限
3、群体有限的近交系数水平
4、畜种群体所能耐受的近交系数水平
5、经济水平所能饲养的群体规模 保种效率取决于群体有效规模数
《生物多样性公约》是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持下制定的,并在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签字,中国与1992年签署并被批准。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 WWF)成立于1961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
动物遗传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1、一个既有品种可采用多种方式来利用,而任何方式的利用,都不应导致原种的毁坏。
2、在一个固有品种(群体)内,以多种方式加以利用的情况下,最优秀的一部分,应用于纯种繁育,其他诸多利用方式的顺序是:杂交育种、经济杂交、直接利用。动物遗传资源开发的利用方式:
(1)直接利用,使既有品种(群体)的一部分个体直接职位市场消费的畜产品。
(2)作为经济杂交的亲本。为了适应短期或一时性的市场需求趋势,着重发挥既有品种部分特性潜在优势,将既有品种作为紧急杂交的亲本。
(3)作为选择育种的原材料。为了适应新的长期或时代性的社会需求变化,可以将既有品种作为选择育种的原材料。(4)、作为杂交育种的原材料,为了适应新的长期或时代性的社会需求变化,可以将既有品种作为杂交育种的原材料,作为新品种培育的亲本。
动物遗传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是品种内选择、品种间杂交和野生动物驯化。
篇8:野生动物资源与管理学
乐清市位于浙江东南部,地处我国海岸带中段,南北长66km,东西最大宽度32km。全市土地总面积1383.3km2,其中大陆面积1 237.4km2,沿海滩涂145.9km2。全市总的地势是西高东低。西部是低山和丘陵,东部是滨海平原,主要有虹桥、乐成、柳市3个沿海冲积平原,海拔一般3~5m。乐清湾海岸线悠长,岛屿港湾众多,共有大小岛屿9个,各类岸线125.312km,其中大陆海岸线长99.028km,岛屿岸线长26.284km。大陆及岛屿岸线外侧共有滩涂(潮间带)145.9km2。乐清市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7℃,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27.9℃。在植被区划中,乐清市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南部亚地带,浙南闽中山丘栲类细柄蕈树植被区。由于历史上人类活动频繁,原生植被早已消失。现植被以人工马尾松林、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和次生阔叶林、灌草丛为主,海拔较高处有黄山松林分布,在部分山区尚有小面积次生常绿阔叶林存在。近年来,随着乐清市经济的发展,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丘陵山区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平原地区绿化建设也日趋完善。
2 野生动物分布
2.1 山地丘陵区
山地丘陵主要分布于乐清市西部和西北部,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0.5%。复杂的地形地貌,茂密的森林植被,多样的森林小气候,良好的防御、保护条件,以及丰富充足的食物源,为陆生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提供了条件,山地丘陵区的野生动物种类较为丰富。据统计,该区域共有陆生野生动物206种(未含湿地鸟类),约占全市野生动物总种数的46.5%。兽类共有38种,占全市兽类总种数的76%,常见种类有赤腹松鼠、社鼠、针毛鼠、灰麝鼩、青鼬、华南兔、野猪、小麂等,主要营地面生活,穿山甲则营掘土生活,而普氏蹄蝠、中华鼠耳蝠栖息于山洞,夜晚营飞行生活;珍稀物种有黑麂、鬣羚、小灵猫、豹猫、鼬獾、穿山甲等多种,历史上曾有虎、豹的记载,现已绝迹,但近年云豹偶有出现;重要的狩猎种如野猪、华南兔、小麂等遍布山区。森林灌丛副总体共有鸟类140种,占全市鸟类总种数的42.2%。常见的留鸟有画眉、红嘴蓝雀、红头长尾山雀、乌鸫、棕颈钩嘴鹛、灰头鹪莺、黄臀鹎、绿鹦嘴鹎、灰鶺鸰、山斑鸠、灰胸竹鸡等,就数量而言,以棕头鸦雀、红头长尾山雀、灰眶雀鹛、红嘴蓝雀、画眉、黄臀鹎、绿鹦嘴鹎等占优势;夏候鸟较少,以短翅树莺、鹰鴞较常见;旅鸟和冬候鸟以小鵐、黄眉鵐、白眉鵐、燕雀、北红尾鸲、褐柳莺、黄鶺鸰较常见。两栖类主要生活于丘陵山区溪流、水塘边灌草丛及水田等生境,共9种,占全市总种数的39.1%,常见种类有日本林蛙、花臭蛙、棘胸蛙、华南湍蛙等;爬行动物共有19种,占全市总种数的50.0%,主要种类有石龙子、蓝尾石龙子、蝘蜥、宁波滑蜥、北草蜥、黄链蛇、玉斑锦蛇、紫灰锦蛇、翠青蛇、竹叶青、烙铁头等,其中珍稀濒危物种有黑眉锦蛇、滑鼠蛇、眼镜蛇、五步蛇等。
2.2 平原农区
平原农区面积约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1.2%,主要分布于东部与东南部。该区共有陆生野生动物127种(未含湿地鸟类),占全市野生动物总种数的28.7%。兽类共12种,占全市兽类总种数的24%,其中营地面生活的兽类主要有大麝鼩、臭鼩、黑线姬鼠、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黄毛鼠、黄鼬、狗獾等,以小型兽为主,共10种;另有1种半水栖动物———水獭,偶见于水域地带;此外,有营飞行生活的兽类(普通伏翼)1种。鸟类种类较多,除各种湿地鸟类外,尚有68种,占全市总种数的20.5%,其中常见的留鸟有麻雀、白头鹎、三道眉草鵐、大山雀、白鶺鸰、棕背伯劳、斑文鸟、金翅雀、白腰文鸟、八哥、珠颈斑鸠、红隼等;夏候鸟以红脚苦恶鸟、家燕、金腰燕、田鹨等较常见;旅鸟、冬候鸟种类较多,其中较常见并且数量较大的有树鹨、灰头鵐、灰椋鸟、云雀、斑鸫、白腰草鹬、白眉地鸫等。两栖类动物约14种,占全市总种数的60.9%,常见种有中华大蟾蜍、黑斑蛙、泽蛙、金线蛙、饰纹姬蛙等,其中虎纹蛙多见于平原与丘陵交界地带,数量不多。爬行动物主要有乌龟、红点锦蛇、水赤链游蛇、渔游蛇、虎斑游蛇等,共计19种,占全市总种数的50%。其中乌游蛇等5种主要生活于湿地,营半水栖生活。
2.3 海岸湿地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海岸线悠长,岛屿港湾众多,大陆及岛屿岸线外侧潮间带面积广阔,且多淤泥质海滩,滩坡平缓,潮沟发育,近岸有潮间沼泽植被发育,底栖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岸线内侧多养殖塘,水库密布,河网纵横。特殊的地理位置,广袤无垠的湿地水域,以及丰富的饵料食源,使海岸湿地成了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同时也吸引了数以万计的鸊鷉目、雁形目、鴴形目、鹳形目、鸥形目的水禽、涉禽云集此地越冬栖息。据调查统计,海岸湿地区共有鸟类124种,占全市鸟类种数的37.3%。常见的留鸟有黑尾鸥、苍鹭、白鹭、黑水鸡、小鸊鷉、普通翠鸟、蓝翡翠等;夏候鸟种类不多,常见的有大白鹭、池鹭、中白鹭、东方大苇莺等;旅鸟以鴴鹬类为主,常见种有滨鹬类、蒙古沙鴴、小杓鹬、中杓鹬、红腰杓鹬等。冬候鸟种类较多,其中常见的有环颈鴴、矶鹬、青脚鹬、红嘴鸥、鸬鹚、绿头鸭等,数量多的为红胸滨鹬、黑腹滨鹬、青脚鹬、环颈鴴、反嘴鹬、红嘴鸥、绿翅鸭等,而角鸊鷉、凤头鸊鷉、白琵鹭、黑脸琵鹭、白额雁、黑嘴鸥等则属珍稀濒危保护物种。乐清湾海岸湿地,水禽、涉禽种类丰富,数量大,是浙江省的重点湿地之一,在我国东部海岸湿地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 资源评价与建议
3.1 资源评价
影响乐清市野生动物资源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人类生产、生活对野生动物造成的干扰和对栖息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人们对野生动物无序的猎杀。另外,农药的大量使用也对某些野生动物生存产生极大的影响。
全市现有陆生野生动物427种,其中兽类50种,占全国兽类总数的10.04%;鸟类316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3.40%;爬行类38种,占全国爬行类总数的9.70%;两栖类23种,占全国两栖类总数的7.47%。现有陆生野生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6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6种(种类),另外还有许多具有直接利用价值、观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种类。
从目前来看,乐清市野生动物资源基本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除个别种类外,没有发生大的波动。特别是乐清湾水鸟,由于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使它们的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仍保持在较好的水平上。但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乐清湾围垦地方增多,使很多种类的分布区产生较明显的退缩,种群密度正在减小,个别种类已从原来的常见种逐步变成了稀有种。同样由于山林火灾、木材采伐等,动物的栖息环境受到破坏,生境不断被割裂和缩小,使食肉类大型动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影响,种群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下,随时都有灭绝的可能。
3.2 存在的问题
虽然乐清市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在近几年内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乐清市虽然设有专门的野生动物管理办公室临时管理机构,但却是依靠林政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管理职能受到限制;二是管理经费严重缺乏,无法维持正常的工作开展,地方财政对此项工作的投入非常有限;三是野生动物管理办公室属于临时组织,机构不稳定,造成人员变动较大;四是乡镇一级没有专门的野生动物管理机构,仅依靠林业站管理,而这些基层管理人员大都缺乏野生动物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另外,乐清市乐清湾海岸线长,养殖业发达,对建设乐清湾水鸟自然保护区增加了难度,这种状况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述几方面因素,极大制约了全市野生动物资源管理、执法和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3.3 建议
一是通过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的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了解野生动物资源的脆弱性,认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强化宣传教育效果,提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城市形象,激发广大群众自觉自愿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热情。及时提醒广大群众约束自己的行为,成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者。二是设立机构,落实人员、经费、编制。结合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大力发展乐清湾水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设立乐清湾鸟类观察(监测)站,收集监测基础资料和数据,分析资源动态变化状况,建立野生动物资源监测体系,以适应乐清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需要。三是加强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加大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使野生动物保护各项法律法规得以正确执行,各项管理措施得以更好地落实。
摘要:以乐清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资料为依据, 通过调查、访问、资料收集, 针对乐清市野生动物分布情况和存在问题, 结合实际进行资源评价与建议, 为乐清市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野生动物,分布,资源评价,建议,浙江乐清
参考文献
[1]诸葛阳.浙江动物志 (兽类) [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2]诸葛阳.浙江动物志 (鸟类) [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3]黄美华.浙江动物志 (两栖爬行类) [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相关文章:
煤矿矿长安全责任分析报告02-10
关于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自查报告02-10
第一责任人履职报告02-10
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情况自查报告02-10
对我市药品安全责任体系调研报告02-10
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报告02-10
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报告02-10
7 分院职责范围及岗位责任02-10
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