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早稻

关键词:

杂交早稻(精选五篇)

杂交早稻 篇1

1 管好秧田肥水,培育带蘖壮秧

育秧是水稻栽培中的第1个重要环节,也是高产的基础工作。杂交早稻在秧田播种前要施足高效复合肥(含N、P2O5、K2O各15%或16%,下同)300kg/hm2作基肥,在秧苗一叶一心期、三叶一心和移栽前3~5d各追施尿素60kg/hm2左右分别作断奶肥、分蘖肥和送嫁肥,以满足秧苗生长对肥料三要素的需要。

播种后做到出苗前秧田放干水,出苗后在天气正常的情况下浅水勤灌,如遇低温则适当加深水层,低温过后逐渐排水至浅水层,以利于形成分蘖壮秧。

2 合理安排大田各生育阶段施肥比例

大田氮、磷、钾的施用比例以1∶0.5∶0.8为宜。氮肥分配比例为基蘖肥占85%左右,穗肥占15%左右。磷、钾肥的施用要根据其特性和稻体需肥规律进行[2]。磷具有很高的再利用率,稻体早期吸入的磷可在生育过程中反复多次地从衰老器官向新生器官转移。因此,保证水稻前期施磷极为重要。钾能促进糖分和淀粉的形成和运转,增加籽粒重量,提高根的活力,延缓叶片老化,增强抗御病虫和灾害能力[3,4],特别是在茎杆伸长期施钾,能促进茎秆纤维素的发育,使茎秆强健,有效防止倒伏现象发生。因此在磷、钾肥的施用技术上,应安排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60%左右作基肥,40%左右作穗肥,以满足杂交早稻各生育阶段生长发育对磷、钾肥的需要。

3 大田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

杂交早稻移栽后,大田分蘖始期比常规早稻早7d左右。为了满足杂交早稻早发的需要,要在移栽前结合大田耕地施足高效复合肥500kg/hm2作基肥的基础上,将大田分蘖肥提早到移栽后3~5d施用,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撒施尿素112.5kg/hm2,瘦田和肥田应酌情增减施肥量,促进大田低位分蘖的发生,以达到早发争足穗的目标,为高产奠定足穗的基础[5,6]。

4 看苗适施穗、粒肥

为发挥杂交早稻壮秆大穗的优势,要在晒田复水后(颖花分化期)施氯化钾75kg/hm2作促花肥;当剑叶抽出长度的1/2时,施尿素37.5kg/hm2左右作保花肥,有利于形成壮杆大穗。有条件的还应在见穗期和齐穗期各用磷酸二氢钾1 500g/hm2对水750kg/hm2(叶色发黄的还要加入尿素7.5kg/hm2)于下午喷施作粒肥,以提高结实率,促进灌浆,增加粒重[7]。

5 大田科学管水

移栽至返青阶段灌2~3cm深的水层护秧。分蘖前期应浅水勤灌。当总苗数(包括主茎和分蘖苗数)达到计划成穗数时开始排水晒田[8]。晒田要掌握“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当总苗数达到300~375万株/hm2时要排水晒田,以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壮杆促根促大穗;对苗数迟迟达不到此标准的迟发田,前作为冬闲、绿肥等茬口的“前三田”早稻到了5月20日、前作为油菜等茬口的“后三田”早稻到了5月28日左右也要晒田。晒田晒到田边丝毛裂、田中稍硬皮时复水。拔节孕穗至抽穗开花阶段要保持浅水“养胎”和“护花”。灌浆期采用每灌1次浅水、自然落干后1~2d再灌的方式,使稻田保持湿润,有利于养根保叶增粒重。

摘要:阐述了杂交早稻肥水管理的关键技术,包括管好秧田肥水、培育带蘖壮秧;合理安排大田各生育阶段施肥比例;大田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看苗适施穗、粒肥;大田科学管水等内容,以指导杂交早稻的合理施肥和科学管水。

关键词:杂交早稻,肥水管理,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1]邵亚飞,钱宗华,於永杰,等.超级稻武粳5机插秧超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04X):19.

[2]王贺正,马均,李旭毅,等.水稻苗期生理生化特性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J].华北农学报,2009,24(4):174-178.

[3]阴小刚,余增钢,吴晓芳.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效果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4):52-53.

[4]熊文兵,丁美花.水稻施肥田间试验设计及产量效应模型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2003(2):33-35.

[5]胡启山.杂交晚稻各生育时期的水浆管理技术[J].科学种养,2008(10):13.

[6]夏存宏.水稻生育后期水浆管理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06(3):47.

[7]孙艳,郭振军,王秀艳,等.水机水稻生产技术及管理措施[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7(6):37.

杂交早稻种子浸种催芽注意事项 篇2

1.浸种前不宜晒种。常规稻种子浸种前,常常要求晒种1~2天。而杂交稻晒种后接着浸种,发芽率一般要降低5%~10%,对于那些生活力弱的种子,晒种的负面影响更大。而且杂交稻忌冷水浸种,因冷水浸种会使种子受冻,导致发芽率下降,且恶苗病发生严重。用温水浸种时,水温不能太高,以36℃左右为宜。

2.要选种分级。杂交早稻种子,一般在种子收获季节会因天气影响而芽口较多,种子的整齐程度与常规早稻会有不同,因此,对杂交早稻种子中的芽谷、半壮谷一定要单独选出,与饱满种子分别浸种、催芽及育秧,有利于利用稻种和培育壮秧。选种分级的方法是:每50公斤种子用黄泥15公斤,兑水50公斤,也可加入硫酸铵1~2公斤,搅拌均匀后将种子倒入溶液中,再将浮在上面的种谷捞出另装,分别洗净即可。

3.忌用高浓度强氯精液浸种。高浓度的强氯精会强烈抑制种子发芽。用强氯精浸种消毒,一般用10克强氯精兑水5公斤,浸种3.5公斤,浸泡8小时左右;或者用80%抗菌剂“402”5克兑水5公斤,浸种3.5公斤,浸泡10小时。上述两种药剂在浸泡种谷之后,均要用清水洗净种谷后再催芽。

4.忌浸种时间过长。杂交早稻种子若浸种时间过长,会造成种子缺氧,妨碍种子的正常呼吸,使种子胚部细胞遭受损害,降低生活力,不能长成壮苗;浸种时间过长,还会破坏细胞膜结构,当水分大量涌进细胞时,使细胞内部水溶物加速外渗,给微生物的活动造成有利条件,导致杂交早稻种子糖发酵而丧失发芽能力。因此,杂交早稻种子采用温水浸种不能超过12小时,应采用一浸多洗法。即先用30~35℃的温水保温浸种12小时,然后上堆催芽(注意保温),以后每天洗种3~4次,每隔5~8小时用温水洗1次。注意装种子催芽的器具要能漏水。

早稻杂交组合对比试验初报 篇3

关键词:杂交早稻,比较试验,福建上杭

福建省上杭县才溪镇海拔约360m, 年平均气温19.5℃, 降水量1 600mm, 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常年水稻种植28 000多亩。 才溪镇2006年开始引种T78优2155, 至今已有十年种植历史。 为了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 发挥水稻新品种的增产增效作用, 为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015年早季, 农技站选择了福建省2014年审定的水稻新品种 (组合) 6个、龙岩市审定的水稻品种 (组合) 1个、待审定品种 (组合) 1个, 以主栽品种T78优2155为对照, 进行了杂交早稻新组合比较试验。

1 试验设计与管理

1.1试验地点

试验地安排在才溪镇中兴村上坝段, 海拔360m, 该地块土质为壤土, 肥力水平中等, 排灌方便, 肥力均匀。 前作为冬种紫云英。

1.2 参试组合

参试组合含对照共8个。 其中福建省2014年审定品种 (民优5338、全优1093、福两优2155、京福8优77、夷优266) 6个、龙岩市审定品种 (全优2689) 6个、待审定品种 (炳优6028) 1 个、对照品种 (T78优2155) 。

1.3 田间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 小区长2.2m, 宽6.2m, 小区面积13.64m2 (0.02亩) ;试验四周设保护行, 保护行不得4行, 种植对应小区组合;小区与小区之间、保护行之间留有1尺 (33cm) 以上人行道;栽插密度6寸×6寸。

1.4 栽培管理

1.4.1% 同一地块、 统一播种在同一地块进行统一播种, 播种时间为3月13日, 种子催芽前用40%强氯精200倍液浸种消毒。

1.4.2 统一插秧插秧时间2015年4月13日。

1.4.3 统一肥水管理基肥每亩 ( 下同) 施碳酸氢铵35kg、过磷酸钙25kg;4月24日 (插后11d) 施分蘖肥48%复合肥 (16-16-16) 25kg;5月21日施穗肥尿素2.0kg、氯化钾8.0kg。

1.4.4 统一病虫防治于秧田期喷施送嫁药1次、本田期喷药4次, 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 从苗期开始进行病虫害防治, 特别注重稻瘟病的防治, 在孕穗末期 (或始穗期) 和齐穗期进行施药防治。

1.5 观察调查

观察记载各参试组合的生育期及长势长相、抗逆性等主要农艺性状, 收割前1d取样室内考种, 7月20日各参试组合实割测产, 分别晒干扬净后折算亩干谷产量, 并分析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生育期

参试新组合在上杭才溪早稻种植, 生育期为127~130d, 熟期适中。 其中京福8优77、 福优2155与T78 优2155 (CK) 同为127d;全优1093 为128d, 比T78 优2155 (CK) 长1d; 全优2689、 炳优6028、 夷优266 同为129d, 比T78优2155 (CK) 长2d;民优5338为130d, 比T78优2155 (CK) 长3d (表1) 。

2.2 产量表现

实割测产 (表2) 看出, 参试新组合比T78优2155 (CK) 增产的有4个、减产的3个。 产量表现依次为夷优266、民优5338、全优1093、全优2689分别比T78优2155 (CK) 增产2.75%、1.08%、0.82%和0.39%;京福8优77、炳优6028、福两优2155分别比T78优2155 (CK) 减产3.76%、3.47%、1.6%, 京福8优77产量最低。

注:有效穗、实割产量均按每亩面积计算。

2.3 主要性状

从表2看出, 参试新组合中株高最高的是福两优2155, 为106.7cm, 比CK高2.5cm;最矮的是炳优6028, 为90.0cm, 比CK矮14.2cm。 每亩有效穗最多的是全优2689, 为17.20万穗, 比CK多0.67万穗;有效穗最少的是炳优6028, 为14.47万穗, 比CK少2.06万穗。 每穗粒数最多的是炳优6028, 为177.0粒, 比CK多37粒;最少的是民优5338, 为140.0粒, 比CK多5.0粒。 结实率最高的是福两优2155, 为89.95%, 比CK高1.08%;最低的是夷优266, 为78.88%, 比CK低9.55%;其余组合为81%~89%。 千粒重最重的是夷优266, 为27.20g, 比CK重1.40g;最轻的是全优2689, 为23.00g, 比CK轻2.80g;其余组合为24~27g。

2.4 抗逆性

经田间调查, 参试组合苗瘟、叶瘟未发;穗颈瘟京福8优77、福两优2155轻发生 (穗瘟率分别为1.75%和1.36%) , 其余组合未发生;纹枯病均有轻发生。 各参试组合苗期耐寒性中等, 均未发生倒伏, 熟期转色表现为好。

3 小结与讨论

3.1民优5338

全生育期比T78优2155长3d, 产量居参试组合第2位, 比T78优2155增产1.08%。 该组合品种群体整齐、植株较高、分蘖力中等、株叶形态好、抗逆性较强。 平均株高98.3cm、穗长23.8cm、每亩有效穗16.13万穗、每穗总粒数145.0粒、结实率89.51%、千粒重26.3g。 该组合已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闽审稻2014002) 。 可在上杭县才溪镇早稻扩大试种示范。

3.2 全优2689

全生育期比T78优2155长2d, 产量居参试组合第4位, 比T78优2155增产0.39%。 该品种群体整齐, 植株较高、分蘖力中等、株叶形态好、抗逆性较强。 平均株高102.6cm、穗长23.4cm、每亩有效穗17.20万穗、每穗总粒数168粒、结实率82.75%、千粒重23.00g。 该组合已通过福建省龙岩市品种审定 (闽审稻2012F01 (龙岩) ) 。 可在上杭县才溪镇早稻扩大试种示范。

3.3 全优1093

全生育期比T78优2155长1d, 产量居参试组合第3位, 比T78优2155增产0.82%。 该品种群体整齐、植株较高、分蘖力中等、株叶形态好、抗逆性较强。 平均株高98.8cm、穗长24.4cm、每亩有效穗15.53万穗、每穗总粒数165粒、结实率83.29%、千粒重26.4g。 该组合已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闽审稻2014004) 审定。 可在上杭县才溪镇早稻扩大试种示范。

3.4 炳优6028

全生育期比T78优2155长2d, 产量居参试组合第7位, 比T78优2155减产3.47%。 该品种群体整齐、株叶形态好、抗逆性较强、熟期转色中等、结实率较低。 平均株高90.0cm、穗长22.3cm、每亩有效穗14.47万穗、每穗总粒数177粒、结实率81.18%、千粒重25.10g。 该组合还未通过审定, 建议2016年继续参试。

3.5 福两优2155

全生育期与T78优2155相同, 为127d。产量居参试组合第6位, 比T78优2155减产1.6%。 该品种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力适中、熟期转色好、易感穗颈瘟。 平均株高106.7cm、穗长22.8cm、每亩有效穗14.87粒、结实率89.95%、千粒重26.2g。 该组合虽已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闽审稻2014005) , 但本试验表现为减产、抗性差, 因此, 是否适合上杭县才溪镇早稻种植, 有待进一步试验示范。

3.6 京福8优77

全生育期与T78优2155相同, 为127d。 产量最低, 比T78优2155减产3.76%。 群体整齐, 分蘖力较强, 易感穗颈瘟, 丰产性较差。 平均株高94.8cm、 穗长21.7cm、每亩有效穗16.25万穗、每穗总粒数150粒、结实率84.67 %、千粒重24.5g。 该组合虽已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闽审稻2014003) , 但本试验表现产量最低、抗性差。 因此, 该品种是否适合上杭县作早稻种植, 有待进一步试种观察。

3.7 夷优266

杂交早稻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岳家桥镇燕子塘村尹克飞农户承包的责任田进行,土壤为红黄泥,pH值为6.1,有机质31.6g/kg,碱解氮137.2mg/kg,有效磷14.6mg/kg,速效钾78.4m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肥料:意大利拉塔瑞罗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富利尔锌肥(悬浮剂);供试作物:杂交早稻,品种为株两优819。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喷施富利尔锌肥。杂交早稻分别在移栽返青后和始穗期用750mL/hm2对水750kg/hm2叶面喷施。处理2:在同一时期喷施与处理1等量的清水。以不喷肥、不喷水作对照(CK)。重复3次,共9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3m2。试验田四周设置2.5m宽的保护行。

1.4 试验方法

试验于3月20日播种,4月20日移栽,移栽前4月18日结合耙田施40%(21-7-12)“湘银”牌水稻专用配方肥450kg/hm2作基肥;移栽返青后于4月27日施用尿素105kg/hm2作追肥。按照试验方案,处理1分别于4月30日(移栽返青后)和6月12日(始穗期)叶面喷施富利尔锌肥;在同一时期喷施与处理1等量的清水;各处理的灌溉、病虫防治等其他田间管理措施完全一致。供试杂交早稻于7月17日分小区单收单晒,单独称重计算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杂交早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杂交早稻喷施富利尔锌肥与其他处理相比,株高增加3.1~3.2cm,有效穗增加4.5~6.0万穗/hm2,每穗实粒数增加4.1~4.3粒,结实率提高3.3%~3.5%,千粒重增加0.5g(见表1)。

2.2 不同处理对杂交早稻产量的影响

杂交早稻喷施富利尔锌肥的处理平均产量为6 726.7kg/hm2,比其他处理增产660.6~690.7kg/hm2,增产率为10.9%~11.4%(见表2)。经F检验,增产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

2.3 经济效益分析

杂交早稻喷施富利尔锌肥与其他处理比较,稻谷产量平均增加660.6~690.7kg/hm2,稻谷按当地市场价1.80元/kg计算,增加产值1 189.08~1 243.26元/hm2,排除施用富利尔锌肥肥料成本150元/hm2和施肥人员工资450元/hm2,增加纯收入589.08~643.26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0~2.1,经济效益显著。

3 结论

3.1 喷施富利尔锌肥有利于改善杂交早稻的经济性状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早稻喷施富利尔锌肥,较喷清水和对照株高增加3.1~3.2cm,有效穗增加4.5~6.0万穗/hm2,每穗实粒数增加4.1~4.3粒,结实率提高3.3%~3.5%,千粒重增加0.5g。

3.2 增产增效显著

杂交早稻喷施富利尔锌肥的处理平均产量6 726.7kg/hm2,比其他处理增加660.6~690.7kg/hm2,增产率为10.9%~11.4%,经F检验,增产效果达极显著水平。稻谷按当地市场价1.80元/kg计算,比其他处理增加纯收入589.08~643.26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2.0~2.1。

参考文献

[1]季勇, 吕建武.施肥锌肥对提高早稻产量的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上半月刊) , 2006 (9) :117.

[2]朱克保, 韩韦东.水稻绿色锌肥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 2005 (4) :123-124.

[3]王存言.锌肥对水稻增产效果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9) :162-165.

[4]王亚荣.硅锌肥在水稻上应用效果总结[J].北方水稻, 2008 (5) :72, 35.

[5]苏翠萍, 韩东, 田静, 等.锌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 2008 (2) :54.

杂交早稻 篇5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植株叶鞘、稃尖紫色, 株高85 cm, 剑叶挺直上举, 长30 cm, 茎秆粗壮, 耐肥抗倒。穗大粒多, 着粒较密, 谷粒细长。有效穗数345万穗/hm2, 穗长21.5 cm, 穗总粒数120粒, 结实率75.6%, 千粒重25.5 g。苗期分蘖力较强, 生长势旺, 长势繁茂, 后期抽穗整齐, 转色好, 成熟时叶青籽黄, 抗早衰。

1.2 生育期

金优152在湖北黄冈3月25日播种, 4月25日移栽, 6月20日左右始穗, 7月22日左右成熟, 全生育期约119 d;后三田 (油菜田、小麦田、秧田田) 于4月5日播种, 5月10日移栽, 7月25日左右成熟, 全生育期约111 d。

1.3 米质和抗性

1999—2000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试, 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 糙米率78.3%, 精米率70.4%, 整精米率49.5%, 长宽比3.3, 垩白度5.5%, 垩白率26%, 直链淀粉含量21.2%, 胶稠度43 mm, 蛋白质含量9%, 达部颁2级优质米标准, 米饭较柔软, 食味好[1,2]。2000年经宜昌病鉴点鉴定为中感白叶枯病, 高感稻瘟病。

1.4 产量表现

1998年湖北省早稻预试中产量6 763.65 kg/hm2, 比对照博优湛19增产21.9%, 增产达极显著水平;1999年湖北省早稻区试平均6 948.15 kg/hm2, 比博优湛19增产5.8%, 达极显著水平;2000年湖北省早稻区试平均6 849.85 kg/hm2, 比博优湛19增产0.05%, 增产不显著。2001年在黄冈市武穴大金镇种植油菜茬田11.5 hm2, 4月2日播种, 5月14日移栽, 7月23日左右成熟, 平均产量8 100 kg/hm2, 比对照金优402增产76.5 kg/hm2, 米质优于金优402。2002年湖北省阳新县种植面积15.5 hm2, 前三田 (空白田、草籽田、其他绿肥田) 平均单产7 875 kg/hm2, 比金优402增产4.76%, 生育期也较对照早2~3 d。2010年湖北天门、京山、黄冈等地共种植面积逾1万hm2, 平均产量7 500 kg/hm2。根据各地农民反映, 早稻金优152不仅生育期较早, 而且产量高, 米饭食味也佳。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 培育壮秧

早稻是空白田, 应在3月20—25日播种, 油菜田于4月1—5日播种。空白田的播种量秧田播量375 kg/hm2;油菜田的播种量秧田播量225 kg/hm2。播种后, 采用尼龙薄膜覆盖保温育秧。播种前, 要施足秧田底肥, 施复合肥750 kg/hm2, 同时要及时催芽, 抢晴播种。播种后15~20 d, 秧苗达到3叶1心时要追施断奶肥1次, 追施尿素150 kg/hm2, 同时注意上水通风, 天气晴好时, 可采取早揭膜晚盖膜, 促使秧苗尽快适应自然温度, 茁壮成长[3]。播种20~25 d后, 秧苗达到5叶1心时, 追施送嫁肥1次, 施尿素150 kg/hm2, 同时在插秧前1~3 d喷施农药1次以防治稻蓟马。

2.2 适期移栽, 合理密植

秧苗5叶1心至6叶1心时 (播种后约30 d) 要及时移栽。移栽前要整好大田并施足底肥。大田施复合肥60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插足基本苗是夺取高产的关键, 按13 cm×20 cm规格移栽, 密度37.5万穴/hm2, 每穴插4~5粒谷苗, 插足基本苗150.0万~187.5万根/hm2, 确保苗足快发。

2.3 水肥统筹, 促进早发

秧苗移栽后, 要及时灌水, 使水深达5~10 cm。返青后, 进行浅水管理, 水深3~5 cm, 这样有利于早分蘖。当苗数达到约10根/穴时, 要及时放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 天气晴好时一般晒田7 d左右, 连续阴雨天气时晒田10 d左右, 晒田结束后, 要及时上水, 一直到抽穗灌浆后, 田间都要保持干干湿湿。进行湿润灌水, 有利于后期成熟时叶青籽黄不早衰[4]。秧苗移栽到大田5~7 d后, 要及时追肥, 按照“前重后轻”施肥法进行大田追肥, 追尿素225 kg/hm2, 晒田复水后, 再追施尿素150 kg/hm2, 然后再看苗进行少量追施。

2.4 病虫害防治

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蓟马的危害, 分蘖期注意防治稻纵卷叶螟和大螟的危害, 同时注意防治纹枯病的发生, 抽穗期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摘要:从形态特征、生育期、米质、抗性、产量表现等方面介绍了三系杂交早稻金优152的特征特性, 并提出其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适时播种、适期移栽、水肥统筹、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以期为该水稻品种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系杂交早稻,金优152,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王生轩, 冷广峡.黄淮地区时稻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11) :11-12.

[2]张世院, 谢风超.旱稻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1 (7) :50.

[3]涂意福, 官贵德.优质早籼稻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 2008 (4) :23-25, 29.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教育真谛02-03

杂交繁育02-03

不同杂交组合02-03

杂交试验02-03

杂交水稻02-03

配套杂交02-03

原位杂交02-03

系统杂交02-03

推广杂交玉米02-03

杂交制种02-0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教育真谛 下一篇:配套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