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 卫生事业 整体素质 培养 学生

进入本世纪以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卫生事业的发展, 学校各级部门, 都在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一项重要组成部份, 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高级卫生人才的需要, 也是我们目前教育改革探索的必经之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的基础是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新形势要求下, 如何培养合格的适用型人才, 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极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那么, 就此问题具体应该怎样做呢?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1 认真准备——这是实施实验教学的前提

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对一次实验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关键的作用,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严格按照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 精心制定实验计划, 将实验目的, 内容、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考核方法逐一列出。

(2) 准备实验所需的模型、器械、标本、挂图等, 保证实验物品的完整性, 使用性能处于良好能动状态, 以便顺利开展实验教学。

(3) 课前, 根据实验内容进行预实验,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并可预见学生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以便及时纠正。

2 精心组织——这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场所。一次实验取得的实际效果与教师的授课经验、操作能力及技巧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实验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选择最佳的实验时机, 提高实验热情

本人通过多年的实验教学工作发现, 课堂理论结束后1~2天, 进行与之相关的实验内容能收到很好的实验效果, 这在时间上给了学生们充分理解消化和预习的空间, 再安排实验课学生对实验内容有进一步的认识, 使他们充满了自信和热情, 每个同学还可以针对个人情况重点观摩教师的演示, 提高了动手的欲望和能力。

2.2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由于班级人数较多, 而实验资源有限, 这就造成几个教师同时上实验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减少这种现象, 有的教师将实验集中安排, 一节课的实验内容安排得较紧, 学生们感到很累, 需要记住的内容太多, 同时造成动手能力受到限制。根据经验, 一次实验, 以安排1~2个内容较好。这样安排上比较宽松, 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演示和指导, 学生们也有充分的动手机会,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3 编好实验小组

根据班级人数, 实验内容及设备器械的客观条件, 可将学生分成3~4组, 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在练习结束后, 随机抽取各组学生进行操作回示比赛, 教师和同学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给每组学生打分, 对操作好的同学给予肯定并提出表扬, 对操作不到位的同学应即时纠正错误并加以鼓励, 严禁谩骂学生。这样做, 即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体荣誉感。

2.4 教师指导到位, 严格要求, 确保操作准确

教师在讲解和演示实验时, 要做到声音洪亮, 语言清晰, 方法正确, 条理清楚。在学生练习时认真巡视, 耐心指导, 解答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方法。若发现普遍共性问题要及时统一讲解, 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准确率。

2.4.1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基础

规范性操作应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方法是在学生动手之前, 教师首先要讲解实验目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并示教, 其次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巡视指导, 对不规范操作给予及时纠正。

2.4.2 实验记录要客观、真实、具体、完整

教师上实验课时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认真观察, 详细记录实验的每个结果及出现的问题, 主动把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加以分析。

2.4.3 实验报告的书写要准确、规范、具有科学性与逻辑性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进行整理, 分析、归纳和总结, 按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完成实验报告, 使学生通过实验报告的书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引入考核机制、激励学生上好实验课

实验结束后, 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教师逐一批改, 从而了解学生实际的掌握情况, 以便及时反馈实验效果并及时做调整, 学期结束前, 随机抽取某些实验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 按技能成绩占20%的比例记入学生总成绩中。这样不但检查了学生掌握实验的情况, 同时也可以督促学生重视实验操作, 提高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 笔者在从事多年的实验教学中, 充份体会到只要我们严格遵循教育发展的要求, 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在实验教学中, 认真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精心组织实施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让学生在充满自信和轻松的学习环境里不断进步,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较好的完成实验教学的全部内容。多年来, 我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直处于较强水平, 经常收到实习同学所在医院的良好反馈, 为同学们即将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 我们也会严格按照以上正确的教学方法继续前行, 开拓创新, 为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而努力。

摘要: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 是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及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关键词: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安娜.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 李小妹.护理教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7.

[3] 董薇, 宋晓波.论护理教育的现状与设想[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1) :47.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多元识读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怎样化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