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商人

关键词:

《红楼梦》中的商人(精选三篇)

《红楼梦》中的商人 篇1

一.《红楼梦》里商人的种类

(一) 皇商。

在《红楼梦》中, 如薛家、夏金桂的娘家都是皇商。薛家独苗薛蟠“虽是皇商, 一应经纪世事, 全然不知, 不过赖祖先旧日的情分, 户部挂虚名, 支领钱粮, 其余事体, 自有伙计老家人等筹办”。在《红楼梦》文本第79回, 作者借香菱的口道出“桂花夏家”的由来, “他家本姓夏, 非常的富贵。其余田地不用说, 单有几十顷地独种桂花;凡这长安城里城外桂花局俱是他家的, 连宫里的一应陈设盆景亦是他家贡奉, 因此才有这个混号”。夏家是以种花为业的富户。

(二) 个体经营商。

小说第7回中, 周瑞家的女婿、贾雨村的好朋友奸商冷子兴, 就是卖古董的。古董商也是做买进卖出的贸易, 在《红楼梦》成书的那个时代吃这碗饭的人很多。小说第24回里, 贾芸到他舅舅香料铺借点冰片、麝香, 并承诺会很快还清。可见卜世仁开了个卖冰片、麝香等之类东西的杂货铺。

(三) 高利贷商人。

倪二是典型的代表。第24回里, 贾芸向倪二借高利贷, 倪二慷慨答应并不要利息, 这令贾芸十分意外。但是倪二借钱给马贩子王短腿却是需要很高利息的。倪二虽是破落户专放重利债, 但这里却轻财尚义侠, 当贾芸向卜世仁借钱未果很气愤时, 倪二大怒道:“要不是令舅, 我便骂不出好话来, 真真气死我倪二”。

(四) 牙商。

第16回里, 贾蔷奉贾珍命率家人下姑苏聘请教习, 贾琏一度怀疑他是否胜任, 凤姐此时马上为贾蔷打圆场, 说他去主要是坐镇, 并不需要亲自去与中间商洽谈具体事务、讲价钱会经纪。这里的经纪就是指牙商。第46回里邢夫人对鸳鸯说:“你知道, 你老爷跟前竟没有个可靠的人, 心里再要买一个, 又怕那人牙子家出来的不干不净。”此处写出牙商买卖人的社会现实。

二.描写商人的作用

(一) 情节穿针引线的作用。

冷子兴是个古董商。但他的作用非常大, 是作者精心安排的一个商人。作者为什么要找一个古董商来演说荣国府呢, 让他做引绳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呢?邓云乡在《红楼风俗谈》中认为, 作者可能借鉴了《桃花扇》中老赞礼作为一个“古董先生”充当副末开场的先例。不排除这种情况, 但我认为作者觉得做买卖的见多识广, 头脑聪慧, 洞察力强, 让他担此重任更让人可信。冷子兴的演说荣国府是全部作品的一大关键, 作者让一商人来充当肯定有深意。薛蟠除了第4回交代他是皇商外, 第48回写薛蟠想外出做点小生意, 薛蟠后来做生意遇到一伙劫匪, 幸亏遇到柳湘莲行侠仗义, 这里作者很巧妙的将柳二郎引出来, 这样才有尤三姐殉情这样悲壮的篇章。后柳湘莲入道, 这也是作者的特意安排。所以通过薛蟠这个皇商的后代串通起很多重要角色和重要情节。还有在第6回里, 说狗儿“白天又做些生计”,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狗儿也是个小商人。关键狗儿的岳母是刘姥姥, 刘氏可是见证贾府兴衰的一个重要人物。当时就是狗儿力劝其岳母到贾家讨钱的, “谁知狗儿利名心最重, 听如此一说, 心下便有些活动起来”, 可以看出这类小商贩发财心重, 头脑不死板。正因为这样, 作者通过狗儿这一形象引出刘姥姥。

(二) 认识当时社会经济的作用。

通过以上商人的分类,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上的商业经济。还同样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当时海内外贸易应该非常频繁, 《红楼梦》里出现了许多洋货。第52回中宝琴说自己八岁时节, 跟父亲到西海沿子上买洋货, 还看到真真国的女孩子。梅新林在《红楼梦哲学精神》里说:“就历史现实来看, 从明代开始到清代, 海上交通与海外贸易都有了新的发展, 薛宝琴跟随父亲去海外经商也不是没有现实基础的。”第16回里, 凤姐说她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 只要有外国人来, 都是他们家养活, 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她们家的, 得意之情溢于言。《红楼梦》中涉及到的洋货特别多, 这也反映出当时商业往来的频繁。

(三) 能反映作者和脂砚斋的生平、思想。

电影中的法律——威尼斯商人 篇2

《威尼斯商人》

法律,正义,公平

《威尼斯商人》一剧中法律贯穿始终,当时各阶层的普通民众对法律深信不疑,夏洛克试图通过法律主张权利,报复一直欺压他的基督徒;而鲍西娅装扮的法官最终也是通过法律以及法律解释来实现基督徒眼中的正义,可见法律至上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是西方法文化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剧本的第四幕中,夏洛克依据契约把安东尼奥起诉至法庭,要求强制执行那“割一磅肉”的约定。虽然法官大人也知道该契约的内容是荒唐的,不公正的,但是既然双方在契约中已有明文约定,法庭也只能按照契约的内容做出判决。幸好安东尼奥友人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法律学者来到法庭,宣布“这约上所签订的惩罚,于法律条文的含义并无抵触”,夏洛克有权在安东尼奥的胸前取一磅肉;可是因为合同上只写了一磅肉,所以如果在取肉时流出一滴基督徒的血,或者所割超过一磅或不足一磅,就是谋杀,要按照威尼斯的法律抵命并没收全部的财产。

在《威尼斯商人》所叙说的那个时代,合同等同于法律仍然是一项普遍的原则。按照古罗马的法谚“合意创立法律”的意思,只要是立约人当时是自己做出承诺的,无论是多么不合理的合同,就只能自认倒霉。即使是像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之间这样的无理合同依旧被认为和法律一样具有强制力。法庭只能严格依照当事人原先约定的合同文字字面意义进行判决。因此在《威尼斯商人》法庭审判的前半部分,虽然公爵也知道那个“割一磅肉”的契约的内容是荒唐的,不公正的,但“公爵不能变更法律的规定,因为威尼斯的繁荣,完全倚赖着各国人民的来往通商,要是剥夺了异邦人的应享的权利,一定会使人对威尼斯的法治精神产生重大的怀疑。”,如果不准许夏洛克的请求,威尼斯的宪章就会失去效力,城邦也将不成其为自由邦。威尼斯的法令只是一纸空文。

在第四幕的前半部分,莎翁让我们看到了西方人的法治信念,尽管书中所提到的“威尼斯的法治精神”本身还带着人治的色彩,但西方人们对法律的重视已表露无疑,同时莎翁也让我们看到人们心目中的正义与法律有时是会发生冲突的。如果没有鲍西娅的出现,法庭可能就会严格按约执行,会剥夺安东尼奥的生命,可见,法律的执行很可能会牺牲个案的实体正义。

鲍西娅的出现是情势发生了改变,她巧妙地运用了法律解释,使得夏洛克不得不撤诉。后又进一步指出夏洛克撤诉就说明他原来的本意只是想谋害安东尼奥,使得夏洛克被没收财产,并被迫改信基督教。

鲍西娅刚开始并无直接与夏洛克交锋,还是委婉地劝导夏洛克更改合同,接受违约金,因此我们也可看出,尽管鲍西娅的目的是为了解救安东尼奥,但她仍不会选择突破制度限制来实现仁慈正义,因为如果法律因人情而变动,法律就失去权威,人情就可以借法律的名义或者越过法律来行使统治。就象鲍西娅所说的:“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都可以干的。”这一情节又一次向我们展现西方法治观念的普及。

正如鲍西娅所言,“执法者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但“神力”与“权力”毕竟是有区别的,权利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行使,我们必须承认永恒正义与法律正义之间存在着距离,正义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获得相对的实现。因此,鲍西娅巧妙的对合同进行解释以实现正义,使夏洛克所得到的公正比他所想的公正更加公正,从表面上看,鲍西娅似乎是处处为夏洛克打算,而实际上把夏洛克一步步地逼向绝路,最终使得夏洛克撤诉。同时通过其撤诉指出夏洛克的本意只是想谋害安东尼奥,最终使其反受其害,受到威尼斯法律的严惩。

莎士比亚借鲍西娅之口提出的通过合理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实现法律与正义的平衡,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法谚有云“法是善良公正之术”,但也如书中所说“魔鬼也会引证《圣经》来替自己辩护”,法律如果被滥用,即便是如神法一样的法律也无法实现正义。英国学者拉兹曾经指出:“每一个法律制度必然有规范作用,一总会有社会的作用。把规范作用归于法的根据法的规范性。把社会作用归于法是根据法所具有或预期的社会效果。”

最后还想讨论的问题是就是在这场审判中是否真正的做到了公平公正,我个人觉得并没有,这是当时的法治思想仍带着一定的人治思想所造成的。夏洛克作为身在威尼斯的犹太人,属于异邦异教的弱势群体,在剧本中也讲述了安东尼奥因各自教义的不同经常对夏洛克进行肉体和精神上的羞辱,因此夏洛克的怨恨是可以别理解,正如他所控诉的:“难道犹太人没有眼睛吗?难道犹太人没有五官四肢、没有知觉、没有感情、没有血气吗?他不是吃着同样的食物,同样的武器可以伤害他,同样的医药可以疗治他,冬天同样会冷,夏天同样会热,就像一个基督徒一样吗?你们要是用刀剑刺我们,我们不是也会出血的吗?你们要是搔我们的痒,我们不是也会笑起来的吗?你们要是用毒药谋害我们,我们不是也会死的吗?那么要是你们欺侮了我们,我们难道不会复仇吗?”虽然说为割下安东尼身上的一磅肉而驱使夏洛克走上法庭的是憎恶和复仇心,但在当时的法律来说,这也是他的权利,他也是为了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即便在众人的唾骂之中,在法官和鲍西娅的不断劝说中他还是要求法律,不肯屈服,敢于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为自己而斗争,在一点上夏洛克所表现出来的不可不算是一种勇气,同时也是对当时对当时威尼斯的宗教偏见的一种反抗。

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鲍西娅虽然不断地劝导夏洛克要慈悲要怜悯,可是她却并无赋予夏洛克一丝慈悲怜悯,她剥夺了夏洛克认为比生命还重要的财产。而安东尼奥表面上似乎给予了夏洛克慈悲怜悯,可是却强迫夏洛克放弃他信仰了50多年的犹太教,成为他自己最仇恨的基督教徒,虽然安东尼奥可能出于一片好心,但这对于夏洛克来说,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所谓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怜之处,仔细思量,这样的判决定对于一个在异乡长期受人欺辱,唯一的女儿私奔并带走了他大部分的财产的老人来说会不会有失公正?既然鲍西娅用如此精彩绝伦的怜悯词去劝说夏洛克,为什么就不能讲“慈悲像上天的甘霖”那样将在夏洛克身上呢?可见,在这场诉讼之中,双方当事人并没有受到平等的对待,这是由于当时的宗教的差异导致在法官在使用自由裁量权上的偏差所造成的,体现了与现代法治精神的差距。

《威尼斯商人》看似皆大欢喜的喜剧结局实际上蕴涵着辛辣的讽刺。被压迫阶级在法律面前的无助发人深省。莎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法治社会的法律应当平等地保护和保障每一个主体的权利,而法官作为法律和正义的化身,更应当公正司法,平等对待每一个当事人。参考文献:

法律的社会学分析

魏宏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灾难中的商人良心 篇3

世界在转眼间变了模样。

当刘光强感觉楼房晃动之后,迅速冲出楼房,亲眼看着经营多年的旅馆塌陷下去。他突然意识到,刚刚入住他旅店的一男一女已经被埋在了废墟中。

从此以后,他守在空无一人的石油街,一次又一次呼唤被埋旅客的姓名,竟然找到了旅客……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与都江堰市临近的四川省汶川县成为一场7.8级地震的震中区域,牵动了世界的目光。城市被废墟掩埋,生命与死神赛跑。本刊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直击了这场震动华夏的大地震中,那些顽强的商业生命,以及灾难中闪烁的中国商人良心。

孤独的都江堰

黑暗的城市在偶尔闪动的昏暗的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黑暗;寂静的城市在偶尔发出剧烈声响的发电机的轰鸣中,显得更加寂静;寒冷的城市在风雨的扫荡中,显得更加寒冷。

这就是5月13日夜晚,四川省都江堰市的景象。——你千万不要把这座城市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等名号结合起来,它已经随着地震变成了一座孤独的城。

从成都出发经成灌高速,一路上到处可以看到高速路上裂开的缝隙,以及歪歪倒倒的路灯。很少看到路灯,偶尔突然明亮的一串路灯,总让人想起那白色的花圈,当然也被看成希望的灯火。

抵达都江堰市区的时候,基本没有了灯光——地震之后,这里“三停”:停水、停电、停气。

更早的时候,这里的民众从那些舞动的楼房中跑了出来,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是地震。还有一些人,被埋在这片恐怖的废墟中。

随着黑夜的来临,在城市中那些稍微宽广的地方就出现了,用各种散落下来的广告牌或是雨伞组合起来的临时栖身之地。

看到有汽车进来,车灯的晃射下,可以看到不断有冒雨前来讨要吃的、喝的当地市民。他们会拉着你的手给你讲述,地震发生那刻的他们是如何的惊心动魄。他们也会给你讲述,就在他的不远处,有好几个人已经被埋了,但至今没有消息。他们还会说,前一天,某栋楼里已经挖出了多少具尸体,而又有多少具尸体至今没有人认领。

行动起来的生意人

天亮的时候,这座前一天晚上还沉浸在无限黑暗、寂静和寒冷的城市马上苏醒过来——军队、政府等送来一车又一车的救援物资和救援人员。不仅如此,更多的个人或是商人也会进来——他们给灾民送来了食物、以及生活用品。

都江堰市世纪精英广告公司的老总宋利君就是其中一位。

5月14日12时,商界传媒采访组再次抵达都江堰灾区。宋利君冲到采访车前不断拍打车子的玻璃窗。

但她不是来要吃的,也不是来要喝的。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们能不能帮忙呼吁下,我们这边需要食用明矾!”

“什么啊?明矾?”

“是的,明矾,能净化水的明矾!”她不住点头,然后递进一张她的名片。

很显然,她要求我们呼吁救灾者为灾区送明矾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昨天在都江堰的一个镇上,她看到当地受灾后水质太差了,想出来的办法。

“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正在一家公司谈生意。刚从那栋楼里出来,地就开始晃动了。”宋利君说。然后她爬着,往自己家的方向赶。当她赶到家外的时候,她住在5楼的家已经被晃翻了。楼下的操场坝上,已经站满了惊魂不定的人。

对她而言,那是一个奇迹般的时刻。儿子和家里的老人,陆续出现在她的面前。

然后,她和家人开始搭建帐篷。自己家的帐篷搭建好之后,她又在帮助周围认识不认识的人搭建帐篷。晚上7、8点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安静下来了。

宋利君却突然睡不着了。她觉得自己应该出去做点什么,然后,她偷偷爬回了那栋不断在余震中轻摇的楼房。

不过,她不是去拿柜子里的钱也不是冒着生命危险拿干粮。她仅仅是为了拿到屋里几盒印着自己名字和联系方式的名片。

此前,她努力地给自己的朋友、亲人以及120、119打电话,但是即使把手机键按坏了,依然是接不通。“我觉得拿个名片,以方便联系。”

她拿了名片之后,刚回到帐篷,准备出门,就遇到了几个联通公司的人来问路。

“我在都江堰生活了几十年,对什么地方都熟悉!”一听说有人来寻求帮助,宋利君突然来了劲。于是,带着联通公司的救援人员,她开始在各地的山上转悠,看着他们找到地方,然后一个一个地修建基站。

而自从那个夜晚,从帐篷里出来后,宋利君一直没有回过家。

“还谈什么生意啊?”当记者问及这样天天出来参与抗灾救灾,是否会对生意有影响时,宋利君做了这样的反问。“人活着比什么都好!”然后,宋利君又淡淡地说,好像是和自己的对话——她把目光放向了远方,那里是无数已经坍塌的楼房,以及用各种垃圾和非垃圾搭建起来的帐篷,当然也有越来越多前来抗灾救灾的人们。一滴泪水,就在这时从她的眼角滑落。

在没有做生意以前,宋利君是一位人民教师。这是,她不断重复的叙述。而现在她作为商人,依然和人民教师一样,充满了爱心、良心和责任感。

生命,就是生意的命运。也许宋利君的体会没有那么深刻,但是,她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这样的概念。

前一天晚上,为了孩子的安全,家人在她救灾的现场,把她逮住,要求她必须马上送孩子去成都投靠亲戚。

作为母亲,她可以受苦,但是她没有理由让还未懂事的孩子跟着受苦。

在帮助一个志愿者团队找到受灾最严重的聚源中学之后,她看到陪同她一起在风雨中冻了几个小时的孩子,泪流满面。

她要送孩子走,但,她突然发现自己身上没有钱。

结果,一个要回成都的自愿者,说什么也不要她的钱,然后把她和孩子一起送到了成都的亲戚家。

第二天一早,宋利君又赶到了都江堰。

在给我们提出了有居民迫切需要食用明矾之后,她又消失在受灾者、志愿者、救援者等各色人群中。

这一天,她依然没有回家。

煤老板不是黑的

这个家庭有5个人:一对老年夫妻,一对青年夫妻,一个3岁大的孩子。

5月12日下午发生地震之后,他们抛弃家园,连滚带爬,走了30里山路,赶到了都江堰——“因为这里容易得到救助!”

当那个老太太正在向我诉说,他们是怎么三天只喝了1瓶水,下一步也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曾万阔出现了。这是5月15日下午1点12分,地点是都江堰抗灾指挥中心外的草坪上。

他听完老太太对我的叙述,就走了过来,打开手里的钱包,拿出1000元递给老太太:“这钱你拿去买点东西,给孩子买点吃的!”

曾万阔的眼里饱含泪水,头也不回地背着我们准备快步离开。

“给他们这点钱,我知道也没有什么用,但是我们的东西都送完了,只能拿点儿钱,也算是表达我的心意吧!”他对追上去的记者说。

曾万阔是5月12日下午从贵阳出发,赶往都江堰灾区的。他带队开了6辆车,出发前,他们把每个车上都装满了矿泉水、面包、方便面。

此前,他在他的公司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救灾。

结果,全公司的人都把手举得老高,“全部都要求来参与!最后,我和公司的几位领导商量之后,选出了二十几个人。”

他们先是带着物资,努力往机场跑,结果让他们异常失望——到成都的航班已经取消。

于是,他又马上安排车,一路向北,目的地——四川都江堰——这里是目前能实施救援的地方。

“到都江堰的时候已经是凌晨2点,整个城市一片漆黑,偶尔有政府用发电机发出的跳动的灯光。”曾万阔描述说。

而随着曾万阔率领的6辆车的到来,那些点缀在黑暗城市的开阔地的一个暗暗的灯光下,开始出现了人影的晃动。他们都是从那些垃圾搭建的所谓帐篷里出来的。这些人,有的已经两天没有吃饭。

曾万阔和他的员工们一起,开始沿着有“帐篷”的地方进发。每个“帐篷”先是发一箱水,但是随着走的路程越来越远,最后只能几个“帐篷”发一箱水。

那个夜晚,七万多元购买的物资,全部被发放给了都江堰灾区的灾民。

然后,曾万阔和他的员工们,就地停车,在车里度过了那个难忘的夜晚。

“那个夜晚,我基本没有睡着,一方面是,连续吃了几顿干粮,胃受不了了;另一方面是,这里充满了说不清楚的情感漩涡。这不仅是死亡的味道,我知道我们的地下还有无数的人被埋着!还没有来得及挖或者是根本挖不出来的!”

对于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往灾区送物资,曾万阔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想着,我一定要去现场。如果我都不去了,我对不起我自己。我是一个公司的老板,手下有3000多名员工。”曾万阔说。

这突然让人感到眼前这个精瘦的男人,是如此高大——他穿着一件普通的T恤,脸上还有很多疤痕,突然遇见,往往会让生厌。

后来,在他发出的名片上,记者终于找到了这个管理3000多名员工的老板曾万阔是办什么企业的——煤矿。

煤矿是黑的,老板也是黑的,这几乎是多年来人们的共识。对于这样的“黑心企业主”,无论他做再多的慈善,也不会改变他的形象——他永远在压榨工人的血汗钱,甚至以工人的生命为代价。

事实上,他越是做慈善,越是让人感到他是多么的滑稽——这难道不是作秀吗?

而现在,当曾万阔无声无息在做慈善的时候,他是在作秀吗?

这让人看到一种希望,一种民族的希望。在别人的嘲笑与偏见之下,曾万阔这样的“黑心老板”能在黑夜里做慈善——他一定没有想到过,会被记者撞见,会成为又一次“作秀”。

这让人看到一种力量,一种企业的力量。在灾难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而作为企业,它可以动用它积累的无尽的财富,在关键时刻贡献给最渴望帮助的人们——在和记者的谈话中,曾万阔不断通过电话安排贵州的后方,准备什么物资,用什么工具运输。

当记者请曾万阔来评价自己的行为的时候,他说出了句意味深长的话——公司就是大公无私。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红楼梦》中的禅文化 下一篇:浅谈红楼梦中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