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与客家美食(通用6篇)
篇1:文天祥与客家美食
文天祥与客家美食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抗元英雄、文学家。其文治武功均有所建树,就连烹饪手艺也是娴熟高超。据说著名的客家美食文山鸡丁、于都炒肚尖、盆菜、三杯鸡的起源就与他有关。
1273年,文天祥调任赣州知州,此时,忽必烈已经建立了元朝,正派人率兵大举伐宋。文天祥在全国局势动荡,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形势下,在赣州提倡并践行“义理”,革除多项弊政和苛捐,奖励农桑,平反冤案,建立了良好的口碑。翌年,其祖母刘老夫人87岁生日,文天祥举办了一个敬老宴,为全城71岁以上的1 390位老人举办了一场壮观的宴会,旨在倡导尊敬老人。此事在客家地区影响极大,尊老之风代代相传。
文山鸡丁
1275年,元军占领了南京。文天祥接到勤王诏书后毁家纾难。在他的带动下,赣南绅商纷纷慷慨解囊。于是,文天祥整军经武,准备发兵抗元。在出发前一天,文天祥为了鼓舞士气,举办了一场壮行宴,并亲自下厨,指导厨师烹制菜肴。其中一道笋炒鸡丁,据说即为他亲自主持制作的,其制作方法是:将鸡肉、竹笋分别切成丁状,再把鸡丁用蛋清、淮山粉拌匀挂浆入油锅速炒起锅,再将笋丁和香葱加料酒、鲜汤、精盐等炒至六成熟,最后倒入鸡丁翻炒即成。此菜色彩鲜艳,红白相间,肉嫩、笋脆、味美。可谓色香味俱佳。客家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亲民、爱民的地方官,将它命名为文山鸡(肉)丁(文天祥号文山)。
于都炒肚尖
1276年,逃出元军虎口的文天祥在浙闽赣一带组织民众,重举抗元大旗,狙击敌人南犯,虽然取得一定战果,无奈大势已去,难有根本性的转变,特别是奸佞当道,文天祥屡遭陷害猜忌,心中甚为凄凉、悲愤。他在《赣州》诗中写道:“满城风雨送凄凉,三四年前此战场。遗老犹应愧蜂蚁,故交已久化豺狼。江山不改人心在,宇宙方来事会长。翠玉楼前天亦泣,南音半夜落沧浪。”此诗反映了文天祥对那些贪生怕死的“遗老”们的极端鄙视,对那些助纣为虐、残害同胞的豺狼般的“故交”的极度痛恨。大宋虽亡,但他坚信人心还在。
基于此心态,有一天,他从闽西汀州来到赣南于都,饥肠辘辘,听说于都厨师手艺高超,能做出各种美味佳肴,为发泄内心愤恨,便建议厨师做一道“没皮没骨,青白爽口”的菜,恨不得一口吞下那些没有骨气的投降派。于都名厨万般思量后,终于想出一道叫“炒肚尖”的菜。即取猪肚尖端,剥外膜,用草木灰浸泡片刻,洗净,剞成花刀,起油锅,将肚尖爆炒至熟后出锅。另起油锅,将葱段、白木耳、玉兰片入锅翻炒片刻,然后将肚尖与之混合,加米酒少许,施薄芡后起锅。此菜色泽青白,质脆爽口,寓意深刻。
盆菜
盆菜作为客家菜式,,一般也称为大盘菜,其出现由来已久,它源于客家人传统的“发财大盘菜”,顾名思义即用一个大盘,将食物都放到里面,混在一块,融汇出一种特别的滋味。丰富的食材逐层叠进大盘之中,最易吸收肴汁的食材一般放在下面。吃的时候每围一盘,逐层吃下去,汁液交融,味道馥郁香浓,令人大有渐入佳境之乐。盆菜极富客家乡土气息,看似粗粗的盆菜实质烹饪方法相当的考究,分别要经过煎、炸、烧、煮、焖、卤后,再逐层装盆而成,其中更有乾坤,由鸡、鸭、鱼、蚝、腐竹、萝卜、香菇、猪肉等十几种食材组成。其吃法也符合华人传统的宗亲法度,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团圆,一派祥瑞气象。
大家手持筷子,在盆中不停地翻找,必定会呈现出情趣盎然的情景,而且越是在盆深处的菜,其味道越鲜美。传统的盆菜以木盆装载,现在多数改用不锈钢盆,餐厅也有采有砂锅的,可随时加热,兼有火锅的特色。很耐人寻味的是,虽然广东沿海地区和香港新界乃至东南亚都有吃盆菜的习俗,但追溯起盆菜的`渊源,均据说起源于文天祥。文天祥率兵被元兵追杀,过伶仃洋凄惶逃至东莞(今深圳)的海滩。其时,文天祥登陆滩头时天色已晚,部队只有随身带备的米糕,缺乏菜肴。“惶恐滩头说惶恐,伶汀洋里叹伶汀”,文天祥的心境可想而知。船家们钦佩忠臣,用自家的猪肉、萝卜,加上现捕的鱼虾,船上碗碟有限,只好将这些菜肴,拿木脸盆一起盛出来。
三杯鸡
1278年12月20日,文天祥兵败五岭坡,不幸被俘。翌年被押往大都(北京)。忽必烈为了利用他笼络人心,借以软化人民的反抗意志,先后派南宋原宰相吕梦炎、南宋亡国之君宋恭帝赵显、元朝宰相阿合马等人前往劝降,均遭文天祥拒绝。忽必烈为以绝后患,在忽必烈亲自劝降不成之后,决定处死文天祥。消息传出,百姓们十分悲痛。一天,一位老婆婆拄着拐杖,提着竹篮,篮里装有一只鸡和一壶酒,来到关押文天祥的监狱。狱卒中有一位江西宁都客家人,本来就很钦佩文天祥,老婆婆的言行令他深受感动,想到文天祥就要被害,心里甚为难过。于是,这位宁都人决定帮帮她,便找来一盅酱油、一盅猪油,用老婆婆送来的酒和鸡,为文天祥做一道像样的菜肴以表敬仰之情。他和老婆婆一起将鸡宰杀、收拾成块,找来一个瓦钵,把鸡块放入瓦钵,倒入米酒、酱油、猪油,加点盐,充作调料和汤汁,用几块砖头支起瓦钵,将鸡用小火煨制。过了一个时辰,他们揭盖一看,鸡肉酥烂,香气四溢,二人将鸡端到文天祥跟前充当其最后的晚餐。文天祥饮酒水,吃鸡肉,胸怀亡国之恨,慷慨悲歌。
翌日,即1283年十二月初九,文天祥英勇就义了。不久,那位狱卒回到宁都。于是,用一杯酱油、一杯猪油、一杯米酒烹制鸡肉的做法在宁都流传开了。“三杯鸡”也就成了客家名菜。
篇2:文天祥与客家美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一首悲壮的英雄史诗。这首诗出自南宋末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过伶仃洋》。文天祥(1236-1283),江西吉州庐陵人,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先后钦任赣州知州、太子少保、右丞相兼枢密使、信国公。1275年文天祥奉命率部勤王抗元。1278年12月在海丰县五坡岭被俘,誓不降元。后于元都被杀害,壮烈就义。
以梅州为根据地举兵抗元
说起文天祥,梅州客家人都肃然起敬。因为文天祥勤王抗元之际,曾先后三次举兵,其中两次都与梅州客家人颇有关系。期间,他都是在闽粤赣边之赣南闽西梅州三地,利用客家人宗族关系发动组织义军,并曾先后两次抵驻梅州,以梅州为抗元根据地。据史谱载,第一次当在1277年初,时文天祥第二次举兵,在家乡赣州“发郡豪杰,并溪洞山蛮”,号称二十万大军“率之入卫”,先在福州、莆田间会合后即兵分二路,掩护南宋王朝王室撤退。一路由张世杰、陆秀夫统领,护端宗昰走海路至泉州、潮州而惠州;一路为陆路,由文天祥率义军一边抵抗元兵,一边护广王昺,走汀、杭、梅州而惠州。1277年3月抵达梅州后,文天祥即以梅州为根据地。在梅州,他与知州汤执中同授权蔡蒙吉任梅州签书事兼统督,组织义兵。三省边客家人即在此时踊跃投入文天祥队伍,大批进入梅州。据《福建通志》及谱史载,足有60余姓七万余人。4月文天祥即引兵北上,迎击由江西南进的元将阿楼罕。从梅州镇平山地出发,辗转经赣粤边筠门岭之盘古隘、狼口洞(羊角村)、白埠等要津之地,直指会昌、瑞金,势如破竹,接着又取得宁都、于都大捷。但是,这时另一路元军易正大等部已从浙江攻进福建。由于福州、泉州一带南宋守军不战而降,此路元军很快进占福州、莆田、泉州、汀杭,向广东推进,攻陷梅州。
6月,文天祥亦在江西兴国硿坑遭元军袭击兵败,只好依原路后撤,并再次收复、退守梅州。由于撤退仓促,家眷紧张上路,连自己的第二、第三两个女儿都死在荒乱之中。
第二次抵驻梅州后,文天祥在拱卫梅州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一面将最为得力的宗姓组成的义军,分别部署拱守在东北部蕉岭、武平间(含文福、广福)和正北面梅平间(今城北梅西一带),一面深入百姓之中,进行安抚工作。当他得知蔡蒙吉已尽忠,被元将所杀,即“嘉其忠义,遂遣将诣兴(宁),祭上人抵礼,并迎其柩返梅州葬之”。为表其坚贞,赐以“乡贤”称号,迎其神主入梅州学宫至圣先师庙,并赐圣旨金牌,谥曰“忠节”。文天祥还在蔡原籍松源祖祠内,亲书“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以彰其德。再在其门首竖立“三代进士德泽坊”及“童魁坊”以表其家学渊源。文天祥对蔡蒙吉的生平历史作了很高评价。
忠于南宋王室誓死不降
此后,文天祥统兵驻梅州达半年之久。1278年春,元军从海陆两路追击宋帝昰。宋帝昰在张世杰、陆秀夫的簇拥下,从潮州走秀山,至南澳,遇飓风,船坏,士兵死者过半,后赵昰因落水惊悸成疾,病死舟中。文天祥即与张世杰、陆秀夫议立赵昺为帝,7月,迁新会南大海中的崖山。为了忠于当时的王室,誓死战斗,从此年夏起,文天祥再次从梅州起兵勤王,率梅州客家人组成的二万义兵,转战“至循州,集散兵,屯岭南,复惠州”,他忠肝义胆,大义超然,公而忘私。由于长途跋涉,天气酷热,长女、六女也病死于河源行军途中。又“奉其母行,收兵海丰”,结果其老母病亡,只好复进兵潮阳。在潮阳的.战乱中又死了第四、第五女儿。
1278年12月20日,当文天祥再次走海丰,准备在海丰五坡岭造饭吃、然后再渡海时,被元将张弘范侦知,率骑兵拦截追上,文天祥被俘。随后被元军执持渡海,过伶仃洋,围攻崖山,企图逼使文天祥劝降。文天祥严词拒绝,几次吞樟脑自杀未遂,后被押解北上元都杀害。此时张世杰、陆秀夫孤军苦战,保卫宋帝昺,次年(1279)三月,负赵昺投海而死,至此南宋亡。当文天祥在海丰被俘时,随其担任前锋的义军士兵大多已渡海,文天祥被俘后,他们便散失于伶仃洋域至香港、澳门间及至海外。后卫及后续部队大多未随者则幸免于难,其中相当部分亦原路辗转返回,最后到梅州各县隐居下来。据众多姓氏谱史载及不完全统计,此类客家姓氏在梅州开基的足有34姓之多,其中就有如丘姓、廖姓、谢姓、叶姓等等,各姓氏族谱对此都有明确记载。
被梅州人奉若“神明”
篇3:文天祥与客家美食
客家人是汉族的一支卓越民系。据史学家考证, 客家先民本是古代中原一带的汉族居民。客家先民因为中原战乱而南迁, 先後迁徙到了赣江、泞江、梅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的山区。他们在那里披荆斩棘, 开山造田, 落地生根。相对当地原居民, 他们被称为客家, 后来也自称客家。
客家人在长达千余年的磨练中形成了在语言、民情、风俗、精神特质等方面有显著特点的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在长期的辗转迁徙中形成了吃苦耐劳、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勤奋好学、奋发向上的客家精神。这些就构成了客家文化的基本特点。客家文化也是在这个历史时期中不断渗入、融合到文学、音乐、舞蹈、雕刻、绘画等艺术之中其中包括闽西客家山歌。
山歌是客家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艺形式之一, 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客家人的生活。其内容贴近生活, 语言生动, 情真意切, 神韵自然, 有人称它是中国民歌最华彩的乐章。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民祖祖辈辈在长期劳动生活中集体创作的民间歌谣。客家人把勤劳、坚韧、热情, 融入自己喜爱的山歌之中。客家文化精神哺育的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中最为深情、最为放达, 也最为卓越的歌种。客家地区的地形地貌的基本特征是多山, 而山歌之所以能产生并流行, 最为重要的客观环境就是因为有“山”。
闽西, 地处武夷山脉南段, 因其山峦起伏的地势、闭塞的交通环境以及特有的民俗文化, 闽西山歌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点, 并形成了具有传统民俗风情的客家山歌体系。闽西山歌按音调特点可分三类:客家山歌、龙岩山歌、连城山歌。闽西客家山歌是指流传于旧属汀州府治的长汀、上杭、武平、永定、宁化、清流、归化 (今明溪) 等县和连城部分地区客家人聚居地的山歌[1]。
二
从大的方面说, 民间音乐的种种类型, 都综合体现出与具有共生性质的相关文化之间的“文化血缘”关系。正是这种与相关文化的同源构成, 使得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也可以说, 文化构成了民间音乐的生态系统, 成为将民间音乐包容于其中的不可分割的外部框架[2]。
同理, 客家山歌作为民间音乐的类型之一, 也与客家文化密不可分。那么, 闽西客家人的民俗文化又是怎样与当地的山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呢?笔者通过以下两点分析, 并且以几首闽西客家山歌为例, 通过分析其歌词、节奏、音阶、调式、曲式等方面的特点, 从闽西客家山歌在闽西人民生活中的渗透等方面, 对闽西客家山歌与客家精神的联系进行探究。
首先, 闽西客家山歌除具有一般南方山歌在唱词句式、曲式结构、节奏等方面的普遍特点外, 在音乐上的突出特点, 就是在旋律进行中突出强调羽、商两音。由于其具有这些简单、易于传唱的特点, 使得闽西客家山歌琅琅上口, 并广泛地运用、融入于闽西客家人的生活、生产劳动、爱情中, 成为体现和传播闽西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儿时时常听见村里的长辈们茶余饭后、出门劳作时唱那没有伴奏但又动听的山歌。他们扛着锄头、牵着牛羊, 在田间地头劳作, 或在山野森林砍柴时都能够边劳作边唱歌。遇见谁家迎亲嫁女、子女上大学, 都会用山歌表达愉快喜悦之情。客家妇女不仅在做针线活时唱山歌, 而且在下橱时也唱山歌。从上述民间音乐与民俗之间的关系可知, 山歌已经融入到闽西客家的民俗中, 成为了闽西客家人民生活、生产、爱情里不可或缺的部分。如:
1.《黄连树上结苦瓜》
从音程关系上看, 这也是一首四度、五度相结合的五声徵调式山歌。节拍为2/4, 3/4。节奏也相对灵活。但根据歌词内容所显示的信息来看, 这首山歌的节奏较《山歌会唱大家来》应该相对舒缓。《黄连树上结苦瓜》是不断变化重复四句乐段。第一句为主题乐句, 而第二、三、四句是根据主题乐句作变化发展, 其结构图是:a+a 1+a 2+a 3 (4+3+3+2) 。类似这种结构的山歌, 在闽西地区比较容易找到, 其他地区较少[3]。
歌词如下:黄连树上结苦瓜 (哎哎哎) , 世上最苦穷人家 (啊) (哦) 。汗水洗身泪洗面 (咯) (哎) , 穷人长年受熬煎 (哦) 。
用平缓的四度、五度音程关系, 音调中突出re、mi、la这三个音。简单明朗的旋律线条, 琅琅上口。因此, 闽西客家人用这样明了的客家山歌来表达、倾诉自己的生活。虽然歌词中向我们传达的是关于“艰苦”的信息, 勤劳勇敢的客家人民却是乐观的, 他们用歌声来排解生活的压力。但同时也可以看出, 客家人以坚忍卓绝的精神和斗志开拓着自我的生存环境, 从而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
2.《留朵梅花等郎开》
这首歌从音程角度, 也是四度、五度叠置。音调突出的是do、sol, 羽调式。节拍为2/4, 3/4。节奏舒缓, 表情专注。从曲式结构看, 这是一首复合乐段曲式的歌曲, 其结构图是:a+b+a1+b1。第三、四句是变化的重复了一、二句, 并在第二乐句有半终止。
歌词:檀香烧尽变成灰 (噢) , 一心等郎郎唔来 (噢) (崖自) , 手扶栏杆督目睡哩, 梦中见郎心花开 (噢) 。
高山顶上一头梅 (噢) , 手攀梅花等郎来 (噢) (崖自) , 十朵梅花开九朵哩, 留朵梅花等郎开 (噢) 。
这首是闽西客家情歌, 客家山歌的一种。客家人的爱情也用山歌来表达。含蓄的传情达意是客家人对待爱情的特点。这首歌曲与大部分客家情歌一样为七言体, 隔句押韵, 表达了青年们对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的憧憬。在过去的客家民间, 唱情歌是年轻人的必修课。白天走在山上或旁晚坐在各家门前, 都可以对上那么一段。情歌似乎已经成为客家文化的一部分, 超出了它作为传达爱情媒介的本体作用。客家人结婚前或结婚后都会坚持对客家情歌的热情。
其次, 用方言演唱山歌, 正体现出了文化与音乐紧密结合的特点。闽西人在语言方面用的是客家方言。客家方言也是客家文化的特点之一。闽西客家人虽是客家, 却也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客家人用语言仍然述说不尽自己生活中的点滴, 于是寄情于歌唱。客家方言演唱的客家山歌用艺术的形式, 传承着客家文化中客家方言这一文化的精髓。
唱山歌是闽西客家人重要生活方式之一, 过去闽西客家人特别喜爱用客家方言以歌会友。如现代民俗学家钟敬文先生所说:客家人无论“白天相遇于山野, 黄昏围坐于村落”, 都必定要“两人对唱, 或多人对唱, 歌声大作, 调戏杂兴”。客家人出门即山歌不断, 或在居家生活中用歌抒发情怀;或在劳动生产中以歌排解疲乏;或在月色美景前借歌传情达意。正是因为人们爱唱、会唱, 并且以歌作为交流的方式之一, 因此, 用山歌体现并传播闽西客家文化就显得理所当然。
如:《山歌会唱大家来》
这是一首四度、五度相结合的五声徵调式山歌。音调以徵音为主, 音调中突出运用re、mi、la这三个音, 正符合了闽西地区山歌中, 旋律强调四度、五度关系的特点。由于它是3/4、2/4的节拍, 因此节奏丰富灵活。在曲式结构方面, 是明显的起承转合的简单的四句体。
歌词如下:山歌会唱大 (啊) 家 (格) 来, 高山顶上 (那) 搭 (呀) 歌台, 唱得鸡 (啊) 毛沉 (啊) 落 (格) 海 (咧咧咯) , 唱得 (格) 大 (啊) 家心花开 (哎咧咯) 。
歌词里有许多衬词, 这是闽西方言的显著特征之一。闽西客家山歌里多有这样的衬词, 并且是用当地方言加以演唱。更显现出客家文化的味道。
三
从笔者上面所举三首歌曲中, 可以看出, 闽西山歌通过对客家人民思想的渗透, 融入到客家人的生活中, 进而成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并对客家文化进行传播和传承。
音乐和文化永远是不能分割的整体。音乐通过文化得以体现出其价值, 而文化在音乐中得到升华。客家先民原居中原的黄河流域, 在客家山歌成型前, 其起源地的文化必然对其产生一定影响, 而客家山歌中的中原文化印记正是客家山歌形成的基础, 是中原文化在客家山歌中长期积淀的结果, 充分表现了客家山歌文化的渊源。
客家山歌与客家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 没有闽西客家山歌, 闽西的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就没有办法得到传播和传承, 而如果没有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做为基垫, 闽西客家山歌就失去了作为客家人古老精神依托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客家人家 客家山区美食配酒志
客家人喜欢将芥菜晾晒、盐腌后制成梅菜或酸菜后入菜,比如酸菜猪肚汤、梅菜扣肉等,客家人家的出品也出色。但最具特色的则是“客家娘酒鸡”,一般传统客家人,媳妇怀孕后其婆婆就要预先用糯米、酒饼、酒曲酿造“客家娘酒”,待儿媳产后补身。而酿酒除了可以直接喝,还被大量用来入菜。经典的一道,就是“客家娘酒鸡”,自然也是客家人家的招牌菜。做法一般是杀好土鸡,洗净斩件以后放入锅中,再加入姜、红枣、杞子,倒入娘酒,煮滚以后再慢火熬煮半小时,一道大补的菜做好了。鸡肉滑嫩外加客家娘酒特有的酸甜,不仅开胃更能补身。而这道菜自然也是搭配客家娘酒的佳品。
客家地区有很多娘酒的酿造企业,但大部分是小规模生产,而只要是工业化生产的,大部分都难以遵循古法那样以“暗火”加热,品质据说比起土法生产的要打了折扣。其中像珍珠红、绿纯这样的品牌算是里面规模较大、品质较高的。客家人家因此也特地到客家偏远山区找到还用古法生产娘酒的农户,向他们收购娘酒,让客人可以尝到最纯正传统的娘酒味道。
最佳配酒菜
鲜艾叶煎蛋
鲜艾叶和煎蛋拌匀后煎至刚熟,用上汤煮两分钟,再下一点客家娘酒调味,香浓而爽口。
客家娘酒鸡
最经典的客家美食之一,要点是不要加水,要用纯娘酒来煮,味道才够纯正。
酒糟炒山野蕨菜
以酒糟、姜粒和金不换为主要调料,把蕨菜炒至刚熟即可,味道香浓,酒味扑鼻。
篇5:关于客家美食作文500字
“凉粉”是我们的家乡话发音的,但是在别的地方这种粉叫做“仙人粉”。或“仙人粉”,仙人冻“。制作起来很简单,做仙人粉需要的材料只需仙人草和水。先把采下来的仙人草晾干,再把仙人草和水放在锅里熬,熬到仙人草梗的皮起粘,用手轻轻一捻既“棉”,就可一收工了。怎么样,很简单吧。
凉粉在安远很受欢迎是客家人喜欢的夏季清凉饮料,在我们这可以说的上是五步一家摊,十步一处店了。夏天到处都是卖凉粉的,它物美价廉,一碗只要五毛钱就可以了,非常便宜。
我就忠实凉粉。一到夏天,我总要喝上好几碗。凉之后,甜之后凉粉下肚——凉粉不仅仅好喝,而且有去暑,消热的功效。传说啊,有一位小伙子,他的母亲中暑了,于是他就背着母亲去治病,可是没想到中间连他也中暑了,然后倒在了地上,他醒来后发现了旁边有一大片鲜嫩的青草,他经不住诱惑摘下了一棵尝了尝,感到嘴里凉凉的,然后自己的病就好了,他又背着母亲回到家里,把那草熬成可一碗水给母亲喝,母亲的病也好了,于是这种草就家喻户晓了。正因为它有这中功效,大家都称他为“仙人草”。
篇6:文天祥与客家美食
美食嘉年华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河源市第八届客家文化旅游节客家美食嘉年华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月八日
抄送:市委各部委办,市人大办,市政协办,市纪委办,河源军
分区,市法院,市检察院,中央、省驻市单位,市各群团组织,市各新闻单位。
河源市第八届客家文化旅游节客家
美食嘉年华活动方案
为配合国家旅游局和国家文化部2011年推出的以“文化旅游、和谐共赢”为主题的“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系列活动,进一步擦亮“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红色经典”五大旅游品牌,把河源打造成最适宜人居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岭南生态休闲旅游名城,推动河源市商贸经济活动以及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打造河源老百姓最喜爱的节庆活动,更好地丰富河源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成功举办了多届河源客家美食嘉年华活动的基础上,决定举办河源市第八届客家文化旅游节客家美食嘉年华活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主办单位及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河源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旅游局
承办单位:河源市旅游局、源城区人民政府
策划单位:广州健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8日至14日;
活动地点:河源市区文化广场。
三、活动主题
生态之都 · 幸福河源
四、活动内容
(一)开幕式:于11月8日上午10时在河源市文化广场举行,市领导、省旅游局领导及源城区相关领导出席,邀请各市旅游局领导、旅行社嘉宾、全市旅游系统相关人员参加。
(二)2011河源“六宝”评选
内容:组织河源旅游、文化单位参与,具体详细评比方案另附。研制河源旅游“六宝”手信盒,作为指定接待、馈赠用品。
1、时间:提前一个月开始
2、内容:通过专家初评,结合媒体参与、市民网络投票,评选
河源旅游“六宝”,并制作成“河源六宝礼盒”。
(三)美食嘉年华
1、河源特色美食展
(1)内容:展示河源酒店、餐饮企业的代表美食、招牌菜式。
(2)意义:展现河源地方饮食精华,形成浓郁的河源饮食文化。
2、中华美食廊
(1)、内容:展出南北各地的特色小吃、美食。
(2)、意义:体现出南北各地餐饮的文化特点,让市民在客家美
食嘉年华期间品尝到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同时了解和
体验各地的美食文化及特色风情。
3、特产食品街
(1)内容:展示全国及河源各种地方特产、名优食品、旅游生
活精品。
(2)意义:展现中华各地特色鲜明的特产文化,使游客不但在现场能品尝到各种美食,还可采购包装特产食品回家,丰
富美食嘉年华内容。
(四)啤酒嘉年华
引入著名啤酒厂家,布置成充满热带风情的露天酒廊,并举行各种游戏活动。
(五)美食一日游
策划河源美食一日游线路,选择性发动旅行社组团。
(六)文艺大汇演
1、内容:将组织活泼、风趣的表演奉献给广大游客,如歌舞、band队、杂技、小品等,并组织大胃王比赛,每天设置各种奖品供市民游客免费抽奖。
2、意义:使现场游客有得吃、有得玩、有得看、有得乐,让现
场真正成为欢乐的海洋。
(七)2011“粤唱粤闪亮”河源站赛区
1、内容:
将设立“粤唱粤闪亮”歌唱大赛河源赛区,活动分为海选、复赛、总决赛、颁奖晚会。免费报名,赛事严格执行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2、意义:加强活动的渲染力,向广大青年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与交流的音乐平台。丰富河源市民生活。
五、组织机构与工作分工
(一)组织机构
成立客家美食嘉年华活动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吴有必副市长任组长,市旅游局古敏生局长、源城区政府副区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市旅游、公安、消防、交警、工商、城管、质监、食品药品监督、供电、供水及新闻单位等部门领导及源城区政府相关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市旅游局,由市旅游局杨友平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作分工
市旅游局: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现场相关工作及发动全市酒店、餐饮、土特产企业参展。
各县区政府:负责发动本县区餐饮企业、土特产企业参展。源城区政府负责活动现场相关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活动现场的治安和交通管理工作。
市公安消防局:负责对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在活动期间派出消防员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活动期间无消防事故发
生。
市城管局:负责做好宣传广告悬挂及张贴的协调工作;负责现场卫生管理以及现场除四害工作,保证每晚9:00时收市后派出人员做好现场垃圾清理工作;做好管理现场乱摆乱卖行为。
市工商局:负责维护现场市场秩序,打击无办理合法手续的档主在活动现场设摊摆档。
市质监局:负责做好现场展销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工作。
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负责活动各摊档食品的卫生监督及卫生、安全工作。
河源供电局:负责做好活动现场电量供应工作,并确保现场用电安全。
市自来水公司:负责现场用水供应工作。
相关文章:
从客家传统文化指认赣南客家文学特质02-08
客家传统02-08
广西客家02-08
客家人的春节习俗作文02-08
正常出勤证明02-08
客家档案02-08
客家体育02-08
客家的春节600字作文02-08
客家人的春节作文02-08
客家的作文300字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