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床治疗(精选十篇)
卧床治疗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骨科卧床患者,根据1.2中研究对象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筛选获得符合条件的病例共计54例,其中包括男性34例和女性20例,年龄范围为24岁—55岁,平均年龄为(33.6±10.4)岁,卧床时间7天—38天,平均卧床时间时间为(18.4±8.4)天,54例患者中有6例为双侧下肢活动受限,有28例为单侧下肢活动受限,有3例为双侧上肢活动受限,有8例为单侧上[下转86页][上接85页]肢活动受限,其他活动受限(脊柱、骨盆等)者6例。5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27例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服用中药治疗的27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病程、骨折类型和活动受限类型等)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便秘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效果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对象质量控制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符合《中药新药指导原则》中关于便秘的判断标准[3]:患者排便时间延长至三天以上,排便时间长,质地干硬状态(严重的呈团状);患者均为我院骨科卧床治疗患者;患者均愿意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2 排除标准
排除因服用药物导致便秘者(即药物的便秘不良反应者);排除习惯性便秘患者和因体内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患者;排除精神病史者;排除妊娠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进行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指导和提供助便器等。对照组患者使用开塞露,用注射器抽取开塞露10毫升,接吸痰管后从肛门插入7厘米左右注入,直到排出大便。观察组患者使用番泻叶泡饮,每次用200毫升左右的开水泡饮3g番泻叶,每日早晚两次,另外可根据患者便秘程度,严重的加用中药饮内服治疗。
1.4 疗效标准
根据周丽娜,王少丽,吴锦珍等文献研究中的疗效标准[4]进行判断:患者治疗1周时间后能自行排便,便质无结块现象,排便周期恢复至每日一次,排便过程中无腹泻、腹痛现象者视为显效;患者治疗1周后能顺利排便,但排便时间仍较长,便质明显改善者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者为失败。
1.5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方法选择卡法值检验,以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者18例(66.7%),有效者8例(29.6%),总有效率(包括显效者和有效者之和)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结果(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比较结果如下表1:
3 讨论
便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患者的生活环境、心理状态、排便习惯和饮食因素等,便秘发病的病机主要是肝郁脾虚[5],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木条达则枢机条畅,上可疏调脾气以助运化,下可通达肠腑以行传化。当脾胃素虚,七情所伤,肝失其条达而横逆克脾,气机滞积不畅,清浊不分。长期卧床致脏腑组织功能减退,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进而出现气滞,脘腹胀闷,大便秘结。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选择的番泻叶用于热结便秘,脘腹胀满。单用泡开水服,或与枳实、厚朴同用。另外,番泻叶还具有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可在通便的同时预防腹泻腹痛。
而中药饮中含有大黄成分,其味苦性寒,归脾经、胃经,具有较强的泻下攻积、荡涤胃肠积滞之功效,是治疗便秘之要药,另外还含有芒硝,与大黄相须为用,厚朴是治疗胀满之要药,而方中的透骨草辛散温通,有活血利气之功,引诸药透入经络、血脉,又能舒筋活血止痛。冰片为开窍药,味辛苦,气味芳香,辛香走窜,易于挥发,可促进药物经肠系膜吸收迅速。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具有更优秀的临床效果。对照组患者选择的开塞露药物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对单次排便有效,但长期使用反而会使身体产生依赖性,甚至加重便秘现象。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骨科卧床患者54例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者18例(66.7%),有效者8例(29.6%),总有效率(包括显效者和有效者之和)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结果(8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饮食指导和排便护理基础上,通过中药内服方法对治疗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中医,骨科,卧床,便秘,疗效
参考文献
[1]张小培,张广清,蒋革新等.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防治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2):293-295.
[2]刘小燕.新生儿便秘中医临床治疗及医疗护理的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0):2443.
[3]顾海银.中医真心痛患者便秘的预防及辨证施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157-158.
[4]周丽娜,王少丽,吴锦珍等.自制润肠丸配合中医护理干预改善糖尿病患者便秘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9):2302-2303.
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 篇2
卧床老人宜安置在光线充足的房间,保持房间内空气流通,每日空气净化二次,室内布置淡雅合理,将老人的日常用品放在容易取放的位置,床加床档,防止老人坠床。
2、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的老人易产生抑郁、厌世的心理,此类老人的护理重点应加强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应增加与老人交谈的时间;采用触摸式护理方法;鼓励老人用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及身边的事情。
3、饮食护理
老人由于缺少活动,使肠蠕动减弱,易引起胃肠胀气、食欲不振、便秘,饮食上宜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软食和半流质,若患有糖尿病的给予无糖饮食,适量增加纤维素摄入,防止便秘,做到饮食规律,少食多餐。
4、康复护理
家有卧床病人 篇3
生活中,患有慢性疾病的人、骨折后的病人,以及因脑中风、脑外伤而造成偏瘫的病人,在经过医院的一段时间治疗回到家后只能卧床休息,因此使身体的重量长期压迫某处组织,使该处的皮肤,皮下组织长期得不到动脉血液的供给,而导致组织缺血,肿胀,破溃,坏死等一系列变化,医学上就称为褥疮。所以,对久病卧床不起的病人,特别是老人,家人就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病人要经常翻身,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对于不能自己翻身的病人,家人要协助其定时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
由于卧床时间太长,会引起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病人要经常不断地变换体位。不同的体位有不同的作用。像发生了坠积性肺炎的病人,可以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如出现了臀部的褥疮,可以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位。另外,要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床单的干燥,皮肤的清洁,最好能够每天用温水擦浴局部组织,使局部皮肤血液运输能得到改善。室内要定期开窗换气,以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在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床上使用便器时,要注意不要推、拖、拉,以免损伤局部的皮肤。
还要保证病人全身营养的供给。由于这种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组织生长,修复所必需的营养。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
要做好病人的日常护理,长期卧床的病人应该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这其中包括有口腔、皮肤、头发等方面的清洁护理。
对于卧床的重病人,做好口腔护理有许多方面的好处,例如,可以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预防口腔的溃疡以及感染等并发症;还可以防止口臭、口垢,有利于促进食欲;同时通过对口腔进行护理,可以观察口腔的变化,及时发现有无溃疡、口臭或者感染等。要想做好长期卧床病人的口腔护理,简单的方法就是漱口、擦洗牙齿。擦洗牙齿,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纵向擦洗,注意擦洗牙齿时动作要轻柔,以防伤到粘膜及牙龈。
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做好头发护理是一个关系到病人能否生活舒适、心情舒畅的大事,做好头发的护理也有许多的益处,如可以增进头皮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去除了头上的污秽和脱落的皮屑,可以使病人清洁、舒适、美观;还可以预防和灭除头虱。头发的护理包括有梳头和洗头两种。头发一般每天梳理一次就可以了。长期卧床的病人每周至少要洗头1次。洗头时,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脉搏、呼吸的变化,如果发现有异常情况,应该立即停止洗头,对于衰竭、垂危的病人,一般最好不要在床上洗头。
长期卧床的病人进行皮肤护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洗澡可以使病人的皮肤清洁,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排泄功能,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的发生,还可以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一般来说,全身情况比较良好的病人,可以洗淋浴;不能站立过久的病人,就要洗盆浴;而对于那些病情比较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就需要有家人来帮助进行擦洗,擦洗后要换上干净的衣裤。
卧床治疗 篇4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1-09~2012-11骨科住院便秘患者90例, 其中男性48例, 女性42例;年龄37~82岁, 平均 (57.5±12.1) 岁;原发疾患包括:腿部骨折47例, 手部骨折23例, 断肢5例, 椎间盘突出13例,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例;分别行创伤手术、断肢再植术、脊柱手术和关节置换术。排除骨折内固定术后取内固定者、行关节镜手术者、脊髓损伤伴截瘫者、术前3天前未行大便和习惯性便秘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平行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 每组30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自拟中药组方, 药物组成:火麻仁30g、柏子仁30g、炒杏仁15g、陈皮10g、枳实10g、黄芪15g、当归15g、白术10g, 水煎服, 每天1剂, 早晚各服1次;同时联合使用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乳果糖20ml/次, 1次/天, 清晨空腹口服。对照1组患者单纯给予乳果糖 (同上) ;对照2组患者单纯给予自拟中药组方 (同上) 。3组均连续用药2周判定疗效。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2]标准。
3.2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χ2检验;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P<0.05
3.3 3组患者首次用药后通便时间比较
见表2。
χ2检验;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P<0.05
由表2所见, 观察组48小时内排便率93.3%, 两对照组均为70%, 统计学处理均具显著差异 (P<0.05) 。
4 体会
便秘是骨科手术患者临床常见的疾病。由于骨科各种手术后活动受限, 饮食减少, 从而使胃肠蠕动减慢, 可导致便秘;创伤性的疼痛以及及紧张情绪等应激反应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从而抑制迷走神经, 使胃肠蠕动减慢, 也会导致便秘[3];创伤性的手术后患者多气血虚弱, 大肠传导功能减弱;改变环境后排便习惯发生变化等等原因, 都会造成骨科手术患者便秘的发生。因此, 寻求起效快, 且无依赖或症状反复的药物尤为重要。
中医认为骨科术后卧床者便秘的病因病机主要集中在脏腑热结、宿食留滞方面[4,5], 且由于创伤, 卧床时间长, 气血虚弱, 治疗时应以泻下力较缓的润肠通便药为主, 加以补益气血、理气的药物。自拟中药组方, 选用了润肠通便的火麻仁、柏子仁、炒杏仁;理气、顺气的陈皮、枳实;补气血的黄芪、当归、白术。诸药共凑起到缓解骨科手术患者便秘的作用。由于润肠通便药起效相对泻下药缓, 为使患者能够尽快排便, 笔者在给予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又选用了乳果糖,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 促进肠道蠕动, 加快粪便排泄, 从而缓解便秘症状[6]。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单纯使用中药或乳果糖对骨科手术后患者的便秘症状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总有效率均可达到70%以上, 但效果低于两药物联合使用, 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同时从首次服药后通便时间上看, 两药物联合使用明显具有起效快特点, 48小时通便率达93.3%, 单纯应用上述两药物均为70%。提示, 两药物联合使用后, 具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且产生通便效果起效时间短, 既克服了泻下药物的副作用, 也可达到及时通便效果, 且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阳世伟, 殷磊, 李键.饮食教育预防骨科术后病人便秘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1) :12.
[2]沈玉莲, 范宜文, 郭丰义.中药敷脐加主动腹部按摩预防骨科术后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护理研究, 2009, 23 (5) :1260.
[3]杨会玲, 朱丽丽.饮食指导预防骨科术后病人便秘探讨.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 22 (3) :358.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中华消化杂志, 2007, 27 (9) :619.
[5]杨蒙粉.便秘的中医治疗.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 (15) :121.
卧床病人的健身运动 篇5
仰卧位可做下列下肢运动
一、屈伸踝关节。仰卧位,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集中注意力于双侧足踝。用适度的力量向上屈足踝关节,屈至最大角度,再放松到自然位。左右轮流做,重复5~10次。然后,做向下(即向着床铺的方向)屈足踝关节的动作,也应屈至最大角度,重复5~10次。
二、屈伸膝关节。仰卧位,交替将膝关节屈曲到不能再屈为止。此时,髋关节也自然随同做屈曲运动。因此,屈膝屈髋常常是一个联合运动。重复5~10次。
三、抬举下肢。左右腿交替进行。先将左下肢于伸直位抬起到45度左右,持续几秒钟放下,再将右下肢抬起到45度,持续几秒钟放下。重复5~10次。肌力强者可将下肢伸直抬高到60度左右。这一运动可锻炼腹肌及股前方的大腿肌。
四、做悬空“蹬自行车”运动。仰卧位,双腿屈膝屈髋,然后交替做蹬自行车的旋转动作,重复十几圈或几十圈。这个动作的运动量也较大,适合于体力较强、心肺代偿功能尚好的中老年人锻炼选用。
五、向上抬举骨盆,同时收缩盆底及肛门括约肌。抬举骨盆的高度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节,体力强者抬高一些,体力弱者略略抬高到脱离床铺即可。重复5~10次。此运动有增强骨盆周围肌肉力量、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的作用,特别适用于患有某些慢性盆腔疾病的妇女,对于患有痔核的中老年人也较为适合。
以上5种下肢及骨盆的运动,如能坚持进行,就能较好地保持下肢肌肉的力量,促进髋、膝、踝诸关节及韧带的功能,促使肢体末梢血液向心脏回流,对预防因长期卧床而带来的血液循环迟缓、淋巴回流不畅、关节活动不足、胃肠蠕动缓慢、肺部扩张不足等有良好的效果。此外,还能预防褥疮、便秘、结石、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发生。
坐位可做下列各部位的运动
一、头颈部运动。端坐在一个高约40~42厘米的方凳上(无靠背的),双膝屈曲至90度左右,双手放于大腿上,头颈部从自然位先屈后伸,屈颈时,下巴最好能抵于胸锁关节,然后缓缓向后伸仰,以达到最大运动限度为宜。重复5~10次。活动时,颈部宜放松,动作宜自然,速度要缓慢。然后,头颈部左右旋转,左右侧屈,都以达到最大运动限度为宜。如感觉疼痛,可适度而止。同样重复5~10次。头颈部的3个方向的运动,能有效地增强颈椎各个小关节的功能,预防颈椎骨质增生和椎间盘退行性变,增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消除疲劳。
二、肩带肌运动。双手叉腰,头部处于自然位,两眼平视前方,反复做耸肩及松肩动作,接着做向后合拢及松开肩胛骨的动作,再做双肩向前方相对的动作。以上3个方向的肩带运动各重复5~10次。这些运动可以使斜方肌、肩胛提肌、背阔肌、菱形肌、胸大肌等肩、胸、背肌得到锻炼,增强肩关节周围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加强韧带和肌腱的功能,有预防肩颈痛和肩周炎的作用。
三、上肢运动。向前平举双手,然后上举,接着向两侧展开放平,持续几秒钟后,自然放下。以此为4拍,重复5~10次。此动作能使肩关节充分运动。做完后接着做左右轮流向前方击拳的动作,用力击出,屈时收回到胸前,再击出。重复5~10次。此动作能有效地增强上肢力量。再做一个较为特殊的“肩关节内旋动作”,即将手内旋到背后,力争将手背“反贴”于背心中间,以能达到最大限度为宜。手臂活动比较困难的,将手背反贴于腰部或骶部即可。
卧床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均为病房病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65~86 (75.5±10.5) 岁;基础病:脑梗死19例, 脑出血恢复期4例, 急性轴索性运动神经病4例, 重症肌无力2例, 帕金森综合征1例。全部病例均为长期卧床患者, 卧床时间1个月以上, 除了便秘外还伴随腹痛, 腹肌紧张, 不欲饮食, 夜眠差, 夜间谵语, 喃喃自语, 手足躁扰, 舌红苔燥, 脉滑数等临床表现。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1]中"便秘-肠燥便秘"标准拟定。病人年龄在65岁以上;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便秘;还伴随腹痛, 腹肌紧张, 不欲饮食, 夜眠差, 夜间谵语, 喃喃自语, 手足躁扰, 舌红苔燥, 脉滑数等。
1.3 治疗方法
用药:治本组:多潘立酮;指标组:麻仁润肠丸:火麻仁, 炒苦杏仁, 大黄, 木香, 陈皮, 白芍 (具体用量不详) , 每丸6g、开塞露。治本组为多潘立酮为每日服用, 一次10mg日3次口服, 指标组一次用量为麻仁润肠丸2丸合1支开塞露, 每日1次, 每日早晨饭前使用, 最多用3次, 麻仁润肠丸和多潘立酮口服, 鼻饲患者用热水捣成液态注射, 开塞露灌肠, 期间瞩家属进行适当的大摩腹, 促进肠蠕动。
2 结果
使用指标组1次通便而无不适者者8例, 使用2次通便而无不适者12例, 使用3次通便而无不适者10例, 全部病例通便后腹痛腹胀消失, 进食转好, 手舞足蹈, 夜间谵语等消失, 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同时排便周期趋于规律。
3讨论
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 7d内排便次数少于2~3次, 排便困难, 粪便干结而言。就排便过程而言, 其生理活动包括: (1) 粪团在直肠内膨胀所致的机械性刺激, 引起便意及排便反射和随后一系列肌肉活动; (2) 直肠平滑肌的推动性收缩; (3) 肛门内外括约肌的松弛; (4) 腹肌与膈收缩使腹压增高, 最后将粪便排出体外。若上述的某一环节存在缺陷即可导致便秘。西医认为便秘病因很多, 但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便秘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进食量或食物缺乏维生素, 对结肠运动的刺激减少; (2) 结肠运动功能障碍, 如老年体弱, 活动过少, 肠痉挛致排便困难, 如肠易激综合征; (3) 应用各种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神经阻滞药、镇静剂、抗抑郁药等) 使肠肌松弛引起便秘; (4) 全身性疾病使肠肌松弛, 排便无力[2]。而中医认为长期卧床患者因活动受限, 全身气机运行不畅, 胃气鼓动无力, 进而影响水谷之摄纳, 长此以往, 势必导致肠中燥结, 加之神经科多老年患者, 人步入老年后, 身体功能衰退, 津血多衰, 为便秘多发人群, 两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导致我科患者发生便秘者甚多。临床上除了便秘外, 多伴随腹痛, 腹肌紧张, 不欲饮食, 夜眠差, 夜间谵语, 喃喃自语, 手足躁扰, 舌红苔燥, 脉滑数等, 均为肠燥便秘, 腑气不通, 不通则痛, 燥结日久生热, 热扰神明导致。治疗用多潘立酮, 麻仁润肠丸, 开塞露联合用药。多潘立酮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药, 直接作用于胃肠壁, 可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 防止胃-食管反流, 增强胃肠蠕动, 促进胃排空, 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 抑制恶心、呕吐, 并能有效的防止胆汁返流, 不影响胃液分泌。本品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对脑内多巴胺受体无抑制作用, 因此无锥体外系等神经、精神不良反应。多用于缓解由胃肠排空延缓、胃肠道反流、食管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运用多潘立酮意在给便秘的患者形成良好的胃肠动力机制, 使排便有规律, 达到治本的目的。麻仁润肠丸在大黄, 木香, 陈皮的作用下行气散结通滞, 麻子仁, 杏仁润肠而助燥结之排除, 芍药助养阴但力量薄弱, 苦寒助下之功大于润养之功, 诸药共奏行气通滞, 润肠通便, 泄热醒神之功, 但下力尚薄弱, 故再配合开塞露灌肠更有助于药力。开塞露是一种润滑剂, 其成分主要是由甘油和其他辅助药物组成。临床上通常运用开塞露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来协助排便。此法临床疗效良好且不易伤胃气, 但偏向于指标而治本之力稍弱, 若要加强治本力度还需配合养胃阴之品。本科多用竹叶石膏汤加减方或大剂量生脉饮, 疗效显著[3]。
摘要:目的 观察麻仁润肠丸, 多潘立酮, 开塞露治疗神经科长期卧床患者肠燥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确诊病例采用麻仁润肠丸, 多潘立酮, 开塞露联合用药治疗, 药物分为两组, 一组为治本组:多潘立酮每日服用10mg, 日3次口服, 一组为指标组:自便秘第3天始, 每日早晨饭前使用, 每次使用2丸麻仁润肠丸合1支开塞露用药, 最多3次。结果 使用指标组1次通便而无不适者者8例, 使用2次通便而无不适者12例, 使用3次通便而无不适者10例, 全部病例通便后腹痛腹胀消失, 进食转好, 手舞足蹈, 夜间谵语等消失, 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结论 麻仁润肠丸合开塞露治疗神经科长期卧床患者肠燥便秘疗效显著。
关键词:肠燥便秘,神经科,麻仁润肠丸,多潘立酮,开塞露
参考文献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2]陈文彬.诊断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卧床老人的护理 篇7
1 护理
1.1 一般护理
卧床老人宜安置在光线充足的房间, 保持房间内空气流通, 每日至少开窗通风半小时。室内布置淡雅合理, 将老人的日常用品放在容易取放的位置。床加床挡, 防止老人坠床。
1.2 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的老人易产生悲观、无用、厌世的心理。此类老人的护理重点应加强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应增加与老人交谈时间, 鼓励老人用乐观的心态对待自己及身边的事。
1.3 饮食护理
老人由于缺少活动, 使肠蠕动减弱, 易引起胃肠胀气, 食欲不振, 便秘。有的牙齿稀疏脱落, 又无假牙, 食物不能很好的咀嚼, 从而影响消化吸收。因此饮食宜给予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软食、半流质饮食。适量增加纤维素的摄入, 防止便秘。若患有糖尿病的给予无糖饮食。
1.4 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的目的是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防止口臭、口垢, 促进食欲。长期卧床老人每日三餐后半小时内应协助其刷牙。对于没有牙齿又没有安装假牙的, 也应餐后给与漱口。这样不仅口气清新, 还可防止食物残渣为牙齿表面的细菌提供营养。
1.5 康复护理
对患有老年性痴呆的老人, 根据老人的文化层次、爱好、习惯、采取个体化康复措施。着重加强记忆, 思维能力的训练, 如看书, 看报, 写字等。定时收看老人喜欢的电视节目, 对老人的近期遗忘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对肢体活动有障碍的老人应帮助老人在床上被动运动和按摩, 防止肌肉萎缩。
2 防止并发症
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差, 长期卧床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 造成病情加重, 甚至导致死亡。
2.1 防止褥疮的形成
褥疮又称压疮, 压力性溃疡。是由于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影响血液循环, 导致局部皮肤和皮下组织发生持续缺血、缺氧, 营养不良致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皮肤破损、溃烂、坏死。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 缺乏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 如骶尾骨、足外踝及足跟、股骨粗隆等。因此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要勤翻身, 应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 翻身时动作轻柔, 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对受压处皮肤用75%酒精进行环形按摩。另外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完整;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气垫床充气软硬适度, 过度充气反而可使皮肤受压增加。若皮肤出现褥疮, 及时处理疮面, 防止褥疮进一步发展。
2.2 防止坠积性肺炎
老人长期卧床, 久病体弱, 咳嗽无力, 会引起排痰不畅, 甚至形成坠积性肺炎。应积极指导老人做深呼吸, 主动咳嗽。同时轻拍老人背部, 以促进痰液排出。根据病情更换卧位姿势,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保证营养及水分的摄入, 防止痰液粘稠。
2.3 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
长期卧床使静脉血液回流减慢, 老人血液粘滞度增加, 易发生静脉血栓, 尤其双下肢多见。每天给老人按摩机体肌肉, 活动关节, 以促进血液循环, 同时鼓励老人多做自主运动。注意观察末梢循环, 发生异常及时处理。
2.4 防止泌尿感染
有的老人卧位时排尿不习惯, 再加上膀胱肌无力, 易发生尿潴留, 继发尿路感染。应保证老人每日足够的摄水量, 每晚用温水擦洗会阴部, 保持会阴部干燥, 清洁。注意观察老人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及发热症状, 如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及时按医嘱给与相应的治疗。若需要导尿, 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进行。
3 小结
卧床病人床上简易洗头法 篇8
1 用物
床上洗头盆1个、水桶2个 (1个清洁桶放40 ℃~43 ℃温水适量, 1个污水桶) 、浴巾1条、一次性巾单1块、洗发液、电吹风1个、棉球若干、纱布若干、水杯1个、梳子。
2 方法
病人取平卧位, 在洗发盆凹口处垫上毛巾, 颈部靠于洗发盆凹口处, 病人肩下垫一软枕, 将干棉球塞于耳孔, 取下纱布盖于眼睛上。用水杯舀温水, 按常规洗头法操作, 污水顺着下水管道直接流入污水桶。洗完后取下棉球和纱布, 取掉软枕, 移开洗头盆, 病人仰卧, 全身放松, 头肩下垫上浴巾, 用吹风机吹干头发, 梳理头发,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休息。
3 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 病人感觉舒适, 无一例发生意外, 对护理工作满意度100%。
4 体会
清洁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 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保证。清洁头部可清除微生物以及污垢, 防止细菌、头虱繁殖, 促进血液循环, 有利于体内废物排泄, 使人感到愉快舒适[4]。根据病人需求, 采用床上洗头盆为卧床病人进行床上洗头, 操作轻便、省力, 病人舒适, 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操作过程中, 注意观察病人全身状况, 加强交流。在病人放松情况下, 通过皮肤接触、对话等, 使之产生安全感, 增加舒适度, 配合操作者完成操作。
参考文献
[1]谢田.基础护理技术[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64-66.
[2]郑修霞.护理学基础[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8:151.
[3]卢淑清, 陈英, 方艳, 等.洗头车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1995, 30 (8) :470.
卧床患者褥疮的护理方法 篇9
我科近3年 (骨外科) 收治病人316例, 出现褥疮52例, 褥疮发病率16%。Ⅰ级褥疮29例, Ⅱ级褥疮15例, Ⅲ级褥疮8例, 年龄在6~79岁, 平均56岁。患者收治后及时采用有效护理方法, Ⅰ期褥疮和Ⅱ期褥疮患者48h内好转率达到100%, 而Ⅲ期褥疮96h出现好转率75%。其中, 19例脊柱骨折患者出现褥疮13例, 11例骨盆骨折出现褥疮7例, 21例髋关节骨折出现褥疮16例, 其他82例骨折患者出现褥疮16例。脊柱骨折、骨盆骨折和髋关节骨折患者易发生褥疮, 需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预防褥疮的发生。
2 褥疮病因分析
2.1 病因分析
骨科患者褥疮主要发于重度损伤、长期卧床者, 局部长期受压部位, 机体组织由于持续缺血, 营养不良而发生的软组织坏死。在急性损伤时, 机体产生应激反应, 抵抗力下降, 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失衡奠定了褥疮发生的基础[1];营养不良是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之一, 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是发生褥疮的先前原因;临床上床铺面不平、潮湿、较大摩擦力损伤皮肤可直接导致褥疮的形成。褥疮多生于枕部及下半身的骨突处, 好发部位依次为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内外踝、足跟部。褥疮主要与患者骨突局部受压、摩擦、潮湿有关, 但明显也受到年龄、吸烟、营养不良、贫血及机体应激反应等影响[2]。
2.2 褥疮临床分度
根据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 临床上四度。Ⅰ度:表皮无损伤, 只是皮肤发红, 但解除压迫30min以上发红尚无改善者, 此期为急性炎症反应期;Ⅱ度:表皮发红、糜烂, 有水泡, 组织缺损未及真皮, 创面湿润呈粉红色, 伴有疼痛, 无坏死组织;Ⅲ度:由真皮达皮下, 为喷火口状的组织缺损, 伴有渗出液和感染, 但几乎无疼痛, 有坏死组织;Ⅳ度:深达肌腱及骨, 有渗出液和感染, 有坏死组织, 如有神经损伤则伴有剧烈疼痛。
3 护理方法
我科采用“褥疮临床预防为主, 护理与治疗相结合的办法”, 有效预防了收治病人的褥疮发病率, 对不同程度褥疮患者取得了较好护理效果。从收治病人开始, 就对病人褥疮发病率进行评估, 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和代谢调节, 要求患者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含微量元素丰富的饮食摄入量;提醒患者在临床适当范围内尽可能活动褥疮易发生部位。
3.1 减轻皮肤受压
对于病情允许者定期给予更换体位, 一般至少1h1次。采用30°翻身法, 并配合软垫垫起, 每种卧位持续1h, 可相应保证了髂嵴、股骨粗隆、骶尾部、足跟及枕部的有效血液循环, 从而减少上述部位的褥疮风险。对于病情不稳定, 不适用更换卧位者, 应用局部减压及减压设备如气垫床交替更换并按摩受压部位, 同时减轻受压部位的剪力和受压时间, 也减轻了更换卧位时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3.2 减轻皮肤的摩擦
使用吊架或转提式床单帮助患者在床上移动, 避免抬高床头30°以上, 使所受剪切力达最小。对轻度发红组织我们采用持续按摩的方法收到较好疗效, 按摩时将局部涂上滑石粉或爽身粉以减少手掌与皮肤的摩擦力, 持续按摩能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的循环, 减少淋巴蓄积, 促使厌氧代谢废物排出。但对于Ⅱ级以上的褥疮禁止按摩, 用力按摩时反而加重损伤, 故发红部位禁用按摩。
3.3 保持床铺及皮肤的清洁干燥
患者汗液, 引流液的流出, 静脉输液的外漏, 尿液及便渍均可导致皮肤潮湿或不清洁, 可使用温湿的毛巾和干毛巾依次擦拭皮肤, 动作轻柔, 并适当扑爽身粉,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有效防止褥疮的发生。对于引流液或切口的外渗液要及时更换敷料。注意患者个人卫生, 及时定期清洗和更换衣服。
3.4 及时清理创面
对于Ⅲ度以上患者, 应清洁创面, 祛腐生新, 促其愈合, 根据伤口情况给予相应处理。可以采用碘酊涂于创面等药物处理及物理疗法, 病情严重患者采用手术修复可缩短褥疮的病程, 减轻痛苦, 提高治愈率。
3.5 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长期卧床, 不能自主活动, 缺乏对褥疮的认识, 所以对预防褥疮护理产生反感心理。给病人做细致的护理, 同时给病人讲解如何减少剪力和发生压疮的各种危险因素, 对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很关键[3]。普及褥疮预防知识, 耐心教导病人采取多种方法来改善行为, 有计划地做好随访工作, 可以减少褥疮的复发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褥疮的关键。
4 结语与探讨
褥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长期受压部位导致神经麻痹、血液循环障碍、皮下组织坏死而形成褥疮。因此, 对已发生褥疮的, 应局部治疗为主, 辅以全身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 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护理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 加强基础护理, 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 对患者要勤翻身, 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增进营养的摄入。同时, 在褥疮患者护理过程中禁止油膏涂抹、酒精擦拭、冰敷及热烤;合理应用按摩受压部位的方法, 否则会导致更严重的创伤。
参考文献
[1]张晓明, 胡风云, 杜燕, 等.急性损伤期与非急性损伤期患者褥疮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7) :492-493.
[2]陈淑英.新编护理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215.
长期卧床,关节如何不“生锈” 篇10
足下垂预防足下垂是下肢瘫痪者常见的关节畸形。为预防这种情况出现,应给予足部足够的支持,具体做法是: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以预防跟腱挛缩(见图1)。冬季保暖时,应避免棉被压迫足部,可用支架或干净硬纸盒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患者应主动或在家人帮助下活动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膝关节畸形预防在膝关节下放垫子,防止膝肿胀和膝关节过度伸展,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去垫平卧,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见图2)。
肩、髋部关节脱位预防
(1)平卧时:肩关节下方放垫子,以防止肩关节脱位(见图3);腿、臀外侧放毛巾卷,把下半身往内侧“垫”一下,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同时,患者床垫不宜太软,避免臀部凹陷。若臀部长期处于屈曲位而发生屈髋畸形,到患者可以离床时,会因髋关节屈曲而不能站立。
(2)偏瘫患者向健侧卧时:患侧上肢内收于胸,肘下放置垫子;患侧下肢屈曲,腿下放置垫子;背后放置枕头,防止躯干痉挛(见图4)。
(3)偏瘫患者患侧卧时:患侧上肢伸展位,健侧上肢屈曲于胸,患侧下肢屈曲,足下放置垫子。
(4)半坐位时:两臂离开躯干、上肢微屈,颈、肩部下放置垫子,防止肩关节内收畸形(见图5)。
除了掌握正确的卧床体位外,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当患者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应由家属帮助其活动关节,每日l~2次,每次将各关节各方向运动3~5遍,速度宜缓慢,手法轻柔。待患者可以自行活动某些关节时,应鼓励患者积极活动,并经常保持手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书写、用筷子进餐等。这些都是保证康复期到来时关节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
相关文章:
中国铁路改革02-04
中国近期改革变化02-04
中国深化改革02-04
中国医疗改革方向分析02-04
中国推进、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领域,北邮作业02-04
中国大部制改革02-04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02-04
中国改革开放02-04
中国下一轮改革的方向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