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网站
做生意的艺术读后感(精选6篇)
篇1:做生意的艺术读后感
唐纳德•特朗普凭借他过人的精明和特殊的才干,在短短的时间内,积累了数十亿美元的财富,使整个美国为之膛目。他的崛起,为士气低迷的美国人打入了一针强心剂。在他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在这个崇尚英雄的国度里,唐纳德•特朗普本人及其传奇般的经历成为了美国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做生意的艺术》是第45任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第一本自传,以自叙的方式将其经商的经历和经验娓娓道来。
我读完此书后的第一感觉:他是一个外表狂躁,但内心冷静和细腻的商人。他知道自己的本钱,会通过冷静的观察判断市场上的机遇与风险。他会为自己制定一个宏伟的目标,并通过分解、细化将其慢慢实现。决策时他会孤注一掷,但同时会做好最坏的打算,会设计至少半打方案保证自己能获取不错的收益,因为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即使是最好的计划。
当特朗普的公司拿到曼哈顿三十四西街的土地时,他计划修建中档楼房。当政府财政发生危机,补贴无法兑现,他选择把这块地修建为政府制定的会议场所,若最终无法达成他将会将土地转让,获取一笔不错的收益。最终,政府将该地指定为会议用地。当特朗普拿到波德维克地区的营业执照后,假日酒店提出要做他的合伙人,承担后续的所有运营费用并获取50%的股份。在面对自己承担全部风险而得到100%的利润,还是不花一分钱拿到50%的股份的选择时,特朗普选择了后者,作为一个商人可以追求最大的收益,但还要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能毫无风险的获取不错的收益,总的来说还是优于输赢对半的豪赌。
不同于一般商人普遍的圆滑,特朗普总是对朋友和帮助他的人保持最大程度的善意,而对其敌人予以最大程度的打击。他的敌人很多,但他的朋友不会少、更不会差。
现在,特朗普已经从成功的商人转型为美国总统。反对者认为其缺乏执政经历,尤其是地方管理经验;支持者认为恰恰是其没有政客背景、雷厉风行的商人行事风格,会给新的政府注入清流,成败与否,也许只有在其任期结束后才能知道答案。
看看现在中美贸易战的谈判,以特朗普的商人逐利风格以及两国国力差距的缩减和高度依存的经济关系,我个人判断结果将会是一个不会太好,但也不会太坏,双方各取所需的“僵持”局面。
从本书中可以学到特朗普很多早期的经商技巧,现在看来这些手段已经是被普遍使用的雕虫小技,但对于在30年前就已深谙此道的他来说,其超前性和创新能力确实不凡,每一个能瞬间看透事物的本质、并且付诸行动去实现自己想法的人,都不简单。在现实生活中,各种事情常常会因为不可预测的原因脱离计划好的轨迹,我们无法影响外部的不可控因素,但是如果能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至少能有个还不算太坏的结果。(黎元昊)
篇2:做生意的艺术读后感
然后就有贵国的网友挖坟,挖出了贵国在1991年出版的《做生意的艺术》,此书英文原名《The art of the deal》,作者正是Donald Trump。
其实,此书曾在今年初重版过,标题改成了《从20万到30亿》,随着川普同志竞选成功,估计中文版又可以改名了,呵呵。
1991年的企业管理出版社,当时出版此书还是抱着很正经的目的的,只是希望介绍一些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介绍西方“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案例,以帮助贵国的企业能够早日走上科学管理之路,不要像计划经济时代瞎几把折腾了。
先不管林毅夫同志的产业经济政策是不是属于计划经济的范畴,也不管张维迎教授的产业经济无用论是不是属于哈耶克的新自由主义范畴。但川普却用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告诉大家——他的成功,你也学得会,而且还不用买假文凭。
川普是靠房地产起家的,以前从没有任何州长、议员的任职经历,就这样就能从老巫婆手里抢走了总统宝座。其实,现在回头再翻翻他在1987年写的这本书,不得不说,他的成功绝非偶然。你可以说,我这属于事后诸葛亮,但有些东西,我相信,只有你具备,不敢说是不是保证成功,但起码可以提高你成功的概率。
差点儿被命名为“川普—许家印大厦”的广州第一高楼:周大福国际金融中心
第一:起点要高
川普毫不讳言他的成功的基础条件:他的起点本身就高。他老爸就是搞房地产的,不过做的都是收益很低的普通公寓和郊区的小房子,他不认同这种搞法,所以要搞大的,所以就在纽约瞎折腾了一通,起了高楼、豪华酒店之类的。
第二:要有大梦想
川普说,要想就往大了去想,要玩就玩大的。川普认为,在家带孩子的女人不一定就打不过李娜,富士康的工人们也可以干过梅西;同样,KTV的公主也可能比霉霉唱的好,贵国的公务员们的演技也会高过长腿抖森。只是,你们由于自卑而不敢或者没有想过、没有尝试也就没机会展露你的这些才能罢了。
大梦想的还有一个近似词就是要看得长远,这样你就不会在短期利益上浪费太多精力。
第三:要敢赌
梦想要大,但也要敢想敢干。川普也干过上门收房租的活儿,而且还是在美国这个可以人人持枪的国家去上门收房租。川普的某些项目也没有成功,为了盖川普大厦、川普凯悦酒店,他费尽心机,周旋于政府、地主之间。据说差点儿破产的时候,还被迫跟周大福家的大公子郑家纯赌了几把高尔夫,郑家纯要赌1000美金一局的,川普只敢堵100美金的,郑家纯看他有诚意,就帮了他一把。
看到这里,想到了贵国的第一大房地产企业——中国恒大。当年,许家印同志也是在恒大地产遭遇重大资金危机时找了郑家纯,不是不是打高尔夫,而是打牌——锄大D,然后从此许家印就跟郑家结盟了。此次许家印敢搞万科,就是郑家在背后挺着。
这里还有个插曲,川普当年曾和许家印联手想投资广州东塔的项目,结果最后东塔被周大福摘了桃子。联想到他们三者之间的勾当,不得不怀疑可能做了某些交易。
篇3:艺术厨房:只做熟人生意
独享厨房:两“特”让其与众不同
独享厨房最令人感觉到特殊的地方就是老板定下的两条规矩:一是只做熟人的生意,即每拨客人当中至少要有一名老板的熟人,如果没有熟人引荐,老板是不接受预约的;二是只做预约生意,每天饭店只接待一拨客人,客人每次最多只能预约两桌川菜,而且顾客至少要提前24小时预订。
老板梁岩是这样解释这两条怪规定的:
首先,自己打造独享厨房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给朋友之间聚会提供一个可以娱乐、休闲的空间,因此希望自己可以和顾客像朋友一样相处,而有熟人进行引荐,自然利于自己与顾客很快熟络起来。同时客人如果太多,自己也照顾不过来,服务自然就不到位,顾客的口碑就下降了,反而不利于生存发展。
其次,饭店属于夫妻店,大厨是我的妻子,而我兼顾老板、服务员,人手少自然不可能制作太多的菜肴。
第三,很多特色菜品需要腌制后再加工,时间短做不出来真正川菜的味道。同时很多不常见的食材都是从四川老家订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客人的数量。
第四,所有的菜品都是根据顾客的饮食习惯而定制,或者说就是顾客点的,店里根本没有菜单,这种个性化的定制也注定只能接待预约的客人。
装修特殊——艺术味很浓
独享厨房是由一个百平方米的库房改造的,所有的装饰物件都是旧物、废品。从进门的煤油灯、唱片盒到80年代的缝纫机、打字机、黑白电视,再到用废弃梯子做的灯架、废弃管道做的艺术品,还有公园废弃实木做的厨房吧台……
梁岩解释道:其实装修费用只花了两万多元,之所以会选择怀旧风格,实际上也是为了打造一个朋友小聚的氛围,这样可以让朋友们感觉更加亲切。如果都和传统饭店布置一样,这种亲切感就没有了。
赚钱思路:赚人脉才能赚大钱
谈起赚钱思路,梁岩绝对与常人不同。梁岩始终并没有将赚钱放到首位,而是将赚取人脉放到首位。别看这个思路剑走偏锋,但是这家于2013年9月才开张的饭店到10月时就已经接了十多笔生意,进入12月几乎每天都有生意上门,而这一切是在梁岩没有做任何宣传、广告的基础上实现的。
梁岩解释道,其实做生意最难的就是人脉的建设,如果有了庞大的人脉,生意就会相对好做很多。而对于中国人而言,吃饭是建立人脉最好的方式。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只做“熟人”的深层次含义——更利于打造我的人脉网。
现在我每接待一个订单,我的朋友数量就会从1 变成10 ~ 20 个,这样我的朋友圈就变得越来越大。现在我就已经充分体会到了人脉的好处:2013年11月的时候,有好几位朋友都租赁我的饭店作为艺术照、广告等拍摄基地,其中不乏三星手机这样的“大腕”。更加实际地讲,这个副业的盈利水平比主业要高很多。
限量晚餐一共有三个等级:600元/桌、800 元/桌及1000 元/桌套餐,除去50%的成本,每天的盈利也就在300 ~ 1000 元。如果再扣除房租,现在一个月的净利润也就一万多元。而仅11 月的副业就为我带来了三万多元的净利润。对于梁岩而言,除了房租,根本没有其他成本,换句话讲,这副业的收益基本等于纯利润。
梁岩坦言,现在自己手里已经接到了不少“朋友”租赁拍摄场地的订单,已经都排到了2014年的3月了。而自己通过与“朋友”的交流又发现了很多新的盈利点,如举办影展、创意产品寄售等。
篇4:艺术是生意还是生意
简单介绍一下如今的颜磊,他是一个不亲自参与创作,甚至连想法都不提供的艺术家。学术点说,他将艺术家自我意识的消除推向极致,艺术家的自我,或者说主体性,已不再重要。如此次展览中的《有限艺术项目》曾于2012年参加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当年该作品由400张油画组成,在展览期间颜磊的员工会将部分画作运送至大众汽车工厂喷漆覆盖,然后挂回展厅,所以在红砖的现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被单一颜色覆盖的画布。在这个作品中,原本的油画都是有颜磊的员工创作的,之所以用“创作”这个词是因为在整个绘画的过程中颜磊都不参与意见,画什么,怎么画都是员工说了算。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从学术的角度可以解读出“消解”、“工业化”、“无意义”等概念,颜磊的参与可以说少之又少,甚至不控制,任由其发展。
开幕当天主办方应景的举办了题为“如何成为不做艺术品的艺术家”研讨会,这显然是无果的讨论,但是博尔赫斯书店及录像局创始人陈侗在会上赤裸裸地表达了对颜磊不做艺术品还是艺术家的羡慕。艺术与否,生意与否,界限在哪?艺术家主体消除的临界点又在哪?陈侗以自己为例,对他来说书店是生意,但是经营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财务危机,他不得不去搞艺术填补空缺。当他回头分析,他发现其实自己真正的艺术是他经营的书店,而艺术才是他的生意。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费尽气力做的艺术反而不被认可为艺术,那些各种尝试不做艺术的行为却被认为是伟大的艺术。
篇5:做生意的艺术读后感
这是一本自传书的书,也是第一本书,本书其实是特朗普的个人宣传广告,巧妙地透露了自己名校毕业,世代从商(说父亲为穷人建造廉价公寓,做了一把道德上的广告,突出了务实的特性);写自己进入夜总会的过程,是突出了自己的坚韧不拔的特性;基本上每个事例,特朗普都会表现自己的某个优点:如,出租公寓事例反映的是听从意见,和快速应变;同意马里克撤销意向书,突出了慈悲和侧隐之心(不过那也只是意向书,并不是法律上的合同,不一定有效);
本书的最尾写的那个电视塔,则明显是向当时的政府施压。看来在八几年的时候特朗普就已经形成了大胆开炮的风格。他很会使用舆论向政府施压。当然她也很善于合作。在民主制度里,作为政治家,一届一届由选票决定位置。
其实,看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这已经不是我看的第一本署有他名字的书了。这家伙,利用自己的名气,与其他作者有一些合作的书籍,但是在那些书籍里,我并没有发现像这本书里这样典型的个人风格。可以想象,那些书仍是以第一作者为主导的。
这本书读起来并不是那么的让人愉悦,因为他一开始的艰难。经历了那么多各种各样的变故,挫折,艰难谈判,承受了那么长的时间,才做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事情。有些人认为他很厉害,一下就当上美国总统,但是根据从其他渠道得到的侧面了解,他已经为了当美国总统努力了几十年,这已经是他第三次竞选了。
-------------------------
读这本书之前,我刚读了另外一本书——工厂女孩。
里面的主人公一样了充满了奋斗向上的力量,充满了韧性,但是你可以看到两者间完全不同的视野高度、格局
篇6:会做生意的狐狸读后感
第二天,我的门口放了一只鸡,母狐狸坐在我家的房子上,大声地乱叫,我明白了,它是想用一只鸡来换小狐狸。狐狸比鸡值钱。我摇摇头,把鸡又还给了母狐狸,母狐用前爪一推,鸡又下来了,它一摇尾巴,走了。
第三天,它给我了一只更大更胖的鸡。两只鸡加起来比小狐狸值钱了,可我放了小狐狸,母狐狸就不会给我鸡了。我没有放小狐狸。
第四天,我家门前有一只死老鼠。
第五天我家门前有一泡尿。
……
我只好把小狐狸给放了。
相关文章:
做生活化的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艺术01-14
心得体会爱的教育500字01-14
长篇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500字01-14
服装淘宝店铺推广方案01-14
高效课堂研修日志01-14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作文800字01-14
艺术导论---美术与生活的关系01-14
《优秀教师的课堂艺术》读后感01-14
饥饿的艺术家读后感01-14
施工质量进度汇报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