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练习与指导六

关键词: 书法

书法练习与指导六(精选6篇)

篇1:书法练习与指导六

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

书法教案

(四年级下册)

《书法练习与指导》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 长横 教学目标

掌握长横的写法;练习提笔、按笔和调整笔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观察长横形态的方法和分析长横写法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书写长横时重起、提行、顿收和侧锋转中锋的技巧。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我们尝过横的写法,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遇到的每个横都是不同的?按照长短来分,可分为长横和短横。今天我们来学习长横的写法。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长横是横的主要形态之一,在字中往往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五”字为例,来学习长横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五”字中的长横都有哪些特点?长横要比楷书中一般的横画长,呈左低右高、两端粗、中间细的形状。“五”字中的长横下沿稍微有弧度。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五”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长横?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五”字的长横怎样起笔?(2)怎样行笔?(3)如何收笔?(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五”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长横的形态,以及起、行、收的运笔方法。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2页,先观察课本中的“五”“贵”“千”三个例字中长横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指导学生在课本第3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5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长横,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二课 短横 教学目标

掌握短横的写法,学习侧锋转中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短横渐行渐按的笔法和稍呈仰势的形态。教学难点:掌握书写短横时侧锋转中锋的方法。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长横的写法,大家还记得它的书写要领吗?请同学们回忆《九成宫》中“五”字的写法和其他有长横的例字。这节课我们学习短横的写法。板书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短横相对较短,是横画的一种变化写法。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王”字为例,来学习短横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王”字中的短横都有哪些特点?短横相对粗壮、短小,呈左低右高、左细右粗,上沿稍有弧度的形态。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王”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可以看到短横的起、收笔的位置及倾斜度。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短横?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王”字的横怎样起笔?(2)怎样毛笔?(3)如何收笔?(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王”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短横的形态,以及起、行、收的运笔方法。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5页,先观察课本中的“王”“在”“工”三个例字中短横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发现三字中短横形态的不同之处,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强调书写姿势和执笔姿势,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6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5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短横,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三课 左尖横、右尖横 教学目标

掌握左尖、右尖横的写法;练习左尖横先提后按和右尖横先按后提的笔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左尖横渐行渐按和右尖横渐行渐提的笔法。教学难点:左尖横的起笔和行笔和右尖横的行笔和收笔。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短横的写法,大家还记得短横的书写要领吗?请同学们回忆《九成宫》中“王”字的短横怎么写?我们还学会了哪些有短横的例字?板书。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左尖横和右尖横是在横画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是横画的变化写法。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南”“如”字为例,来学习左尖横和右尖横的写法。先请同学们说一说,“南”“如”两个字中的哪个笔画是左尖横,哪个笔画是右尖横?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南”“如”字中的左尖横、右尖横都有哪些特点?左尖横和右尖横要和一般楷书中横画一样,呈左低右高,不同的是左尖横左端尖,右端粗;右尖横与左尖横相反。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南”“如”两个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左尖横和右尖横?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南”字的左尖横应该怎样写?(2)“如”字的右尖横应该怎样写?(3)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示范“南”“如”两个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左尖横和右尖横的形态,以及起、行、收的运笔方法。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2页,先观察课本中的“南”“如”“非”三个例字中左尖横和右尖横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指导学生在课本第9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6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左尖横和右尖横,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

己的发现。

第四课 横的组合 教学目标

掌握横画组合的不同变化,锻炼相同笔画的变化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横画组合的写法,练习当两个以上的横画组合在一起时,有长短、粗细、藏露等变化。

教学难点:利用不同的笔法写出不同形态的横画。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我们前三节课学习了长横和右尖横的写法,请同学们回忆不同横画的书写要领,回忆《九成宫》中“五”“王”“南”“如字怎么写?我们还学会了哪些有横画的例字?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本节课我们学习横的组合的写法,当一个字中同时出现多个横画时,要写得有变化,不能千篇一律。通常情况下,横画组合时应该有粗细、长短等变化。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五”字为例,来学习长横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五”字中的长横都有哪些特点?长横要比楷书中一般的横画长,呈左低右高、两端粗、中间细的形状。“五”字中的长横下沿稍微有弧度。

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五”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长横?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五”字和长横怎样起笔?(2)怎样毛笔?(3)如何收笔?(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五”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长横的形态,以及起、行、收的运笔方法。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2页,先观察课本中的“五”“贵”“千”三个例字中长横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指导学生在课本第3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5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长横,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五课 曲头竖 教学目标

掌握曲头竖的写法;练习曲头竖提笔、按笔和调整笔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好曲头竖的倾斜度和弧度,掌握书写曲头竖时用笔由轻到重再渐轻的力度变化。

教学难点:掌握书写曲头竖时由轻到重再渐轻的力量控制。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我们三年级学过竖的写法,大家还记得竖的书写要领吗?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垂露竖和悬针竖的形态及写法。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本节课我们学习曲头竖的写法,曲头竖是竖的变化写法。板书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泉”字为例,来学习曲头竖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泉”字中的哪个笔画是曲头竖呀?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泉”字中的曲头竖都有哪些特点?曲头竖由尖到粗再到细,用笔的轻重变化明显。向右弯曲,有一定的弧度,比较短。

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泉”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曲头竖?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泉”字的曲头竖怎样起笔?(2)怎样行笔?(3)如何收笔?(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泉”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曲头竖的位置,以及起、行、收的运笔方法。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18页,先观察课本中的“泉”“典”“也”三个例字中曲头竖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指导学生在课本第19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7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曲头竖,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第六课弧竖;教学目标;掌握弧竖的写法;练习提笔、按笔和调整笔锋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弧竖的写法;教学难点:掌握书写弧竖时顺入、提行、顿收和弧向运;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曲头竖的写法,请同;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

2、观察笔画形态;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井”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

第六课 弧竖 教学目标

掌握弧竖的写法;练习提笔、按笔和调整笔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弧竖的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书写弧竖时顺入、提行、顿收和弧向运笔的笔法。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曲头竖的写法,请同学回忆一下“泉”字的写法。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本节课我们学习弧竖的写法,弧竖是垂露竖的一种变化写法。板书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井”字为例,来学习弧竖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井”字中的弧竖都有哪些特点?弧竖是垂露竖的一种变化写法,与一般楷书中的垂露竖一样,两端粗,中间细,不同的地方是它还带有一定的弧度。

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井”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弧竖?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井”字的弧竖怎样起笔?(2)怎样行笔?(3)如何收笔?(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井”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弧竖的形态,以及起、行、收的运笔方法。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22页,先观察课本中的“井”“形”“闲”三个例字中弧竖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指导学生在课本第23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7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弧竖,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七课 竖的组合 教学目标

运用已学习的方法,用形态不同的写出竖的组合。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竖画起笔、行笔、收笔的动作要领,练习当两个以上的竖画组合在一起时,有垂露、悬针、长短、粗细、曲直等变化。

教学难点:掌握书写竖画组合时的变化技巧。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请大家总结一下,我们学过的竖画都有哪些?再请同学们想一下,如果同一个字中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的竖画,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哪些方面?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本节课我们学习竖画组合的写法。板书 竖画组合是在学习不同的竖画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和组合。一个字中,当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竖画时,除了垂露、悬针、尖头、曲头等不同形态的变化外,还要有粗细、长短的变化。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其”字为例,来学习竖画组合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其”字中的两竖都有哪些特点?其字有两个竖画,形态略有不同。左边的竖画短,挺直,略细;右边的竖画长,略微弯曲,稍粗。

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其”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两竖的组合?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其”字的两竖怎样起笔?(2)怎样毛笔?(3)如何收笔?(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其”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两个竖画的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25页,先观察课本中的“其”“州”“德”三个例字中竖画组合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指导学生在课本第26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7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竖的组合,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八课 短撇、平撇 教学目标

掌握短撇、平撇的写法;练习逆锋起笔和提笔出锋笔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短撇、平撇的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掌握短撇、平撇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笔法。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我们学过了撇的写法,大家还记得它的书写要领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九成宫》中的“太”字的写法。我们还学会了哪些有撇的例字?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本节课我们学习短撇、平撇的写法,短撇、平撇是撇画的变化写法。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生”“重”字为例,来学习短撇、平撇的写法。请同学们说一说“生”“重”字中的哪个笔画是短撇,哪个是平撇?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生”“重”中的短撇、平撇都有哪些特点?短撇、平撇和一般楷书中撇画的写法基本一样,逆锋起笔,出锋收笔。不同的是短撇相对粗壮、短小,倾斜角度较大;平撇类似于短撇,但倾斜角度较小。

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生”“重”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短撇、平撇?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生”“重”字短撇、平撇怎样起笔?(2)怎样行笔?(3)如何收笔?(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生”“重”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短撇、平撇的形态,以及起、行、收的运笔方法。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31页,先观察课本中的“生”“重”“禹”三个例字中短撇、平撇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指导学生在课本第32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8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短撇、平撇,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九课 竖撇 教学目标

掌握书写竖撇时顺入、提行、提收和弧向运笔的笔法。感受书写乐趣,培养书写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竖撇的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书写竖撇时顺入、提行、提收和弧向运笔的笔法。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我们三年级已经学习了撇的写法,大家还记得撇的书写要领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九成宫》中的“太”字如何书写?我们还学会了哪些有撇的例字?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本节课我们学习竖撇的写法,竖撇是撇画的一种变化写法。板书。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月”字为例,来学习竖撇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月”字中的竖撇有哪些特点?竖撇和一般楷书中的撇画基本一样,其不同点是竖撇的上部类似竖画,下部逐渐提笔出锋,中下部稍向左弯曲。

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月”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竖撇?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月”字的竖撇怎样起笔?(2)怎样行笔?应该顺锋入纸还是逆锋入纸?笔锋运行的路线是怎样的?(3)如何收笔?(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月”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竖撇的形态,以及起、行、收的运笔方法。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34页,先观察课本中的“月”“周”“丈”三个例字中竖撇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指导学生在课本第35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75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竖撇,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十课 兰叶撇 教学目标

掌握兰叶撇的写法;练习提笔、按笔、提笔和出锋的运笔方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兰叶撇的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书写兰叶撇时提入、按行、提收和出锋的运笔方法。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同学们注意过兰草的叶子吗?它是什么形状的?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本节课我们学习兰叶撇的写法,兰叶撇是撇画的又一种变化写法。板书。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庶”字为例,来学习兰叶撇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庶”字中的兰叶撇都有哪些特点?兰叶撇和一般楷书中的撇不一样,两端细,中间粗,同时还带有一定的弧度。

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庶”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兰叶撇?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庶”字的兰叶撇怎样起笔?(2)怎样行笔?(3)如何收笔?(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庶”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兰叶撇的位置,以及起、行、收的运笔方法。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37页,先观察课本中的“庶”“度”“石”三个例字中兰叶撇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指导学生在课本第38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0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兰叶撇,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十一课撇的组合;教学目标;对比不同撇画的写法,掌握撇画组合的不同变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撇画的变化写法;教学难点:掌握书写撇画组合时的变化技巧,除了有斜;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各种撇的写法,大家;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

2、观察笔画形态;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後”字,第十一课 撇的组合 教学目标

对比不同撇画的写法,掌握撇画组合的不同变化。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撇画的变化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书写撇画组合时的变化技巧,除了有斜撇、短撇、平撇、兰叶撇等变化外,还要有长短、粗细、弯曲度等变化。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各种撇的写法,大家还记得有哪几种吗?请大家跟教师一起复习一下。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本节课我们学习撇的组合。撇的组合是在不同撇画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和组合。在一个字中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撇画,撇的长短、斜正、曲直往往要有变化。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後”字为例,来学习撇画组合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後”字中的四撇都有哪些特点?“後”字中的每一个撇画的粗细、长短、方向各不相同,变化丰富。

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後”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撇的组合?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後”字左边的两撇有什么特点?(2)右边的两撇有什么特点?(3)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後”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各个撇的形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40页,先观察课本中的“後”“家”“物”三个例字中撇画组合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指导学生在课本第41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0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撇的组合,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十二课平捺 教学目标

掌握平捺的写法;练习一波三折的运笔法,能熟练准确地书写平捺。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书写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平捺的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书写平捺时一波三折的运笔法。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我们学过了捺的写法,大家还记得捺画的书写要领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九成宫》中的“人”字怎么写?我们还学会了哪些有捺画的例字。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本节课我们学习习近平捺的写法。平捺是捺画的一种变化写法。板书。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之”字为例,来学习习近平捺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之”字中的平捺都有哪些特点?平捺曲折有致,一波三折。

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之”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平捺?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之”字的平捺怎样起笔?(2)怎样行笔?(3)如何收笔?(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之”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平捺的形态,以及起、行、收的运笔方法。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45页,先观察课本中的“之”“道”“徒”三个例字中平捺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指导学生在课本第46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0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平捺,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十三课 反捺 教学目标

掌握反捺的写法;掌握顺入、按行和顿收的用笔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反捺的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顺入、按行和顿收的用笔法。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捺的写法,大家还记得平捺的书写要领吗?还记得上节课练习过的例字吗?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本节课我们学习反捺的写法。反捺是捺的又一种变化写法。板书。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取”字为例,来学习反捺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取”字中的反捺都有哪些特点?反捺的形态与长点很相似。反捺是捺的变化写法,起笔较快,收笔较圆。

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取”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反捺?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取”字的反捺怎样起笔?(2)怎样行笔?(3)如何收笔?(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取”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反捺的形态,以及起、行、收的运笔方法。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48页,先观察课本中的“取”“食”“饮”三个例字中反捺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指导学生在课本第49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1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反捺,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十四课 竖点 教学目标

掌握竖点的写法;学习竖点的用笔方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竖点的写法。教学难点:掌握书写竖点时的笔法。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我们三年级已经学习了点的写法。大家还记得点的书写要领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九成宫》中的“永”字的点怎么写?我们还学会了哪些有点画的例字?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本节课我们学习竖点的写法,竖点是点画的一种变化形态,常常是字的起始笔画。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宫”字为例,来学习竖点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宫”字中的竖点都有哪些特点?竖点与短竖的写法类似,收笔较尖。竖点的形态类似上宽下窄的三角形。

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宫”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竖点?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宫”字的竖点怎样起笔?(2)怎样行笔?(3)如何收笔?(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宫”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竖点的形态,以及起、行、收的运笔方法。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51页,先观察课本中的“宫”“六”“室”三个例字中竖点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指导学生在课本第52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2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竖点,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第十五课 挑点 教学目标

掌握挑点的写法;练习提笔、按笔和调整笔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挑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书写挑点时的笔锋转换方法。

教学用具:干净的毛笔一支,清水一杯,米字格练习簿。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导入: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竖点的写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竖点的书写要领。

二、探究新知:

1、介绍笔画。本节课我们学习挑点的写法。挑点是点的一种变化写法。

2、观察笔画形态。我们以“来”字为例,来学习挑点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来”字中的挑点都有哪些特点?挑点像是缩短了的挑画,外形呈斜三角形。

请同学科观察米字格中“来”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讲解示范:

1、分析笔画形态。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写挑点?

教师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来”字的挑战怎样起笔?(2)怎样行笔?(3)如何收笔?(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来”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挑点的形态,以及起、行、收的运笔方法。

四、书写实践: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55页,先观察课本中的“来”“光”“以”三个例字中挑点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再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提醒学生在描红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环境的整洁。指导学生在课本第56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2页继续临摹。个别辅导,纠错,示范。

五、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改正不好的地方。互评时多引导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

六、知识拓展: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挑点,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出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篇2:书法练习与指导六

(四年级下册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一课单人旁

教学目标:掌握单人旁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掌握单人旁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合理安排单人旁两个笔画的位置、大小、精细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我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汉字毛笔基本笔画的写法,大家的进步很快,但是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四年级下册的内容,第一单元,左偏旁的写法

(一);第二单元,左偏旁的写法

(二)。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本节课我们学习单人旁的写法。单人旁是常见的左偏旁,形态狭长,与不同部件搭配时写法略有变化。(板书:单人旁)

2、观察偏旁形态。我们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仁”字为例,来学习单人旁的写法。

先请同学们说一说,“仁”字中的哪个偏旁是单人旁?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仁”字中的单人旁都有哪些特点?单人旁的字一般左窄右宽。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仁”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进行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仁”字中的撇画的倾斜度和长度。撇画起笔较方,撇画和竖画相交于撇画的中部;竖画的长度和撇画相近,略有弯度。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分析偏旁写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单人旁?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书写“仁”字的单人旁怎样写撇?(2)应该顺锋入纸还是逆锋入纸?(3)怎样写竖:(4)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示范。示范“仁”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单人旁撇和竖的形态及写法。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2页,先观察课本中的“仁”“侈”“信”三个例字中单人旁的形态,两分析它们的写法要领,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手笔,尝试描红。描红时,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例字中单人旁形态的不同之处。

强调学生要注意掌握好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要领。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3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7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自评时,对学生单人旁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撇画形态和角度是否准确,竖画长短和粗细是否接近原帖。互评时,从书写习惯的角度入手,看谁能正确地起笔、行笔和收笔。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是双人旁,这些字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二课双人旁

教学目标:掌握双人旁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掌握双人旁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合理安排双人旁三个笔画的位置、长短等。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单人旁的写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仁”字单人旁的书写要领。我们还学会了哪些有单人旁的例字。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双人旁是常见的左偏旁,比单人旁多了一个短撇。双人旁的写法比单人旁略复杂一些,书写时更要注意到整体安排的和谐。(板书:双人旁)

2、观察偏旁形态。我们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德”字为例,来学习双人旁的写法。

先请同学们说一说,“德”字中的哪个偏旁是双人旁?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德”字中的双人旁都有哪些特点?双人旁由两撇加一竖组成。两撇一长一短、一粗一细,近于平行。跟“德”字右边的部分相比,可以看出左窄右宽,这也是双人旁字的一般特点。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德”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进行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德”字中三个笔画的位置关系。具体来看,第一撇较短,第二撇较长,竖画的起笔位于第二撇中部。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分析偏旁写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双人旁?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1)书写“德”字的双人旁,第一撇从哪儿起笔?要写出什么样的形态?(2)第二笔撇画从哪儿起笔?有什么特点?(3)竖画从哪儿起笔,有什么特点?(4)图中的辅助红提醒我们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示范。示范“德”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双人旁三个笔画的形态、位置关系及写法。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5页,先观察课本中的“德”“彼”“循”三个例字中双人旁的形态,两分析它们的写法要领,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毛笔,尝试描红。描红时,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例字中双人旁形态的不同之处。

强调学生养成仔细读帖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6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7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老师点评。自评时,从本课内容入手,评价是否学会了双人旁的写法,三个笔画的形态是否准确,位置关系是否恰当。互评时,从书写习惯的角度入手,看谁读帖更细心。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是双人旁,这些字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三课三点水

教学目标:掌握三点水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掌握三点水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写好三个点画的位置关系,使它们彼此呼应。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请同学们想一想,有三点水的字都有哪些?这些字从意思上来说,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三点水的汉字比较常见,看似简单的三个点,写好了还真是不容易!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三点水的写法。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三点水由三个点组成。三点水的字一般左窄右宽。(板书:三点水)

2、观察偏旁形态。我们以《九成宫醴泉铭》中的“深”字为例,来学习三点水的写法。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深”字中的三点水都有哪些特点?三个点是怎么排列的?。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深”字。将汉字放入米字格进行观察和分析,是学习书法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深”字三个点各自的位置和倾斜度。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分析偏旁写法。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三点水?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第一点从哪儿起笔?有什么特点? 第二点从哪儿起笔?有什么特点? 第三点有什么特点?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示范。示范“深”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书写三点时的用笔节奏。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8页,先观察课本中的“深”“凄”“湛”三个例字中三点水的形态,两分析它们的写法要领,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手笔,尝试描红。描红时,引导学生发现三个例字中三点水形态的不同之处。

强调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要养成善于利用米字格的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9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8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一方面,从本课内容入手,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学会了三点水的写法,三个点是否相互呼应,是否灵动自然;另一方面,从书写习惯入手,学生互相评价,看谁会利用米字格把握字的笔画。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三点水或两点水: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四课提土旁

教学目标:掌握提土旁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提土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把握好三个笔画的交叉位置,以及横与提之间的距离。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土”做偏旁时,在字中有哪个位置。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

今天我们学习“土”做偏旁时的情况,即提土旁。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提土旁是汉字偏旁中常用的左偏旁。提土旁和“土”字的形态有所不同。下面的横画变为提。(板书:提土旁)

2、观察偏旁形态。

我们以《九成宫》中的“坤”字为例,来学习提土旁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坤”字中的提土旁都有哪些特点?

提土旁由横、竖、提三个笔画组成。提土旁形态较为端正,提土旁的字一般左窄右宽。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坤”字。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坤”字提土旁中横左低右高,提斜度更大,竖较直。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1、分析偏旁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提土旁?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提土旁的短横有什么特点? 竖画有什么特点? 提画有什么特点?

图中的辅助线提醒我们注意什么?

2、教师示范

示范“坤”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提土旁三个笔画的长短、倾斜度和位置的关系。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15页,先观察课本中的“坤”“城”“地”三个例字中提土旁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毛笔,尝试描红。强调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要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强调并指出,通过描红,可以发现“坤”“城”“地”三个例字中提土旁的形态略有差别。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16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8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评价时,一方面从本课学习内容入手,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学会的提土旁的写法,一横一提距离是否匀称,倾斜角度是否合理,竖画形态是否准确;另一方面,从书写习惯入手,学生互相评价,看谁书写时注意力集中。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提土旁?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五课王字旁

教学目标:掌握王字旁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王字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处理好笔画的交点位置,以及两横与提之间的距离。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提土旁的写法,大家还记得提土旁的书写要领吗?王字旁比提土旁多一短横,其书写要领与提土旁相似。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本节课我们学习王字旁的写法。王字旁是汉字偏旁中常用的偏旁,笔画组成比较简单,但要注意写得稳定而有动感,使布局和谐。(板书:王字旁)

2、观察偏旁形态。

我们以《九成宫》中的“珠”字为例,来学习王字旁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王字旁由哪些笔画组成?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珠”字。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珠”字王字旁略向左倾斜,左放右收、左低右高。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1、分析偏旁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王字旁?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珠字的前两横有什么特点?” 竖画有什么特点? 提画有什么特点? 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珠”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四个笔画的形态和位置的关系。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18页,先观察课本中的“珠”“理”“瑕”三个例字中王字旁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毛笔,尝试描红。强调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掌握好临摹的基本方法。

强调并指出,通过描红,可以发现“珠”“理”“瑕”三个例字中王字旁的形态略有不同,请几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19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9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评价时,一方面从本课学习内容入手,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学会的王字旁的写法,四个笔画是否形态准确,是否位置关系恰当;另一方面,从书写习惯出发,学生互相评价,看谁临摹掌握得好。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王字旁?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六课竖心旁

教学目标:掌握竖心旁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竖心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写好两点之间的呼应,以及三个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在黑板上写出小篆“心”字。请同学们猜一下,这是什么字?我们再来看竖心旁在小篆中是怎么写的。写出小篆和楷书的竖心旁。通过这样的比较,同学们很容易就知道楷书的竖心旁为什么是由两点一竖组成的了。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本节课我们学习竖心旁的写法。竖心旁是汉字偏旁中常见的偏旁,特点是形态狭长。(板书:竖心旁)

2、观察偏旁形态。我们以《九成宫》中的“怀”字为例,来学习竖心旁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怀”字中的竖心旁都有哪些特点?竖心旁由两点一竖三个笔画组成。两点靠近竖的上部,左大右小,左低右高,分别位于竖的左右,竖直挺有力。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怀”字。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怀”字竖心旁略向左倾斜,形态瘦长。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1、分析偏旁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竖心旁?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怀”字竖心旁的第一个点有什么特点?第二个点有什么特点?竖画有什么特点?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怀”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竖的形态,以及竖心旁与“怀”字右边部分的关系。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22页,先观察课本中的“怀”“惟”“性”三个例字中竖心旁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强调并指出,通过描红,可以发现“怀”“惟”“性”三个例字中竖心旁的形态略有差别。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23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69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评价时,一方面从本课学习内容入手,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学会的竖心旁的写法,是否彼此呼应,和字右边的部分搭配是否合宜。另一方面,从书写习惯入手,学生互相评价,看谁书写时行笔沉稳。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竖心旁?它们都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七课左耳刀

教学目标:掌握左耳刀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左耳刀的写法。教学难点:横撇弯钩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写出横撇弯钩,请同学们看一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个笔画?横撇弯钩的左边加上一个垂露竖,就成了什么偏旁?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本节课我们学习左耳刀的写法。左耳刀上部笔画紧凑,垂露竖较为伸展。(板书:左耳刀)

2、观察偏旁形态。

我们以《九成宫》中的“陈”字为例,来学习左耳刀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陈”字中的左耳刀都有哪些特点?左耳刀是由横撇弯钩和垂露竖两个笔画组成。左耳刀形态狭长。左耳刀的字一般左窄右宽。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陈”字。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陈”字左耳刀中两个笔画的位置、角度及相互关系。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1、分析偏旁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左耳刀?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左耳刀的横撇弯钩应该怎么写?竖画有什么特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陈”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左耳刀两个笔画的形态及其位置的关系。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25页,先观察课本中的“陈”“随”“降”三个例字中左耳刀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强调并指出,通过描红,可以发现“陈”“随”“降”三个例字中提土旁的形态略有不同,请几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强调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米字格去把握字的结构。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26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0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评价时,一方面从本课学习内容入手,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学会的左耳的写法,是否能写好横撇弯钩的形态,是否能处理好左耳刀和字右边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另一方面,从书写习惯入手,学生互相评价,是否利用米字格把握字的结构。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左耳刀?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八课提手旁

教学目标:掌握提手旁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提手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把握好三个笔画的长短和位置关系。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同学们注意过没有,汉字中有的偏旁只能做左偏旁,只能位于汉字的左边。大家能举出几个例子吗?提手旁就是这样的一种偏旁,由它组成的汉字,都和手有关系。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提手旁是汉字偏旁中常用的左偏旁。竖钩挺直伸展,形态狭长。(板书:提手旁)

2、观察偏旁形态。

我们以《九成宫》中的“接”字为例,来学习提手旁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接”字中的提手旁都有哪些特点?提手旁由横、竖钩、提三个笔画组成。提手旁的字一般左窄右宽。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接”字。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提手旁三个笔画的长短、角度及位置关系。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1、分析偏旁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提手旁?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提手旁的横画有什么特点? 竖钩有什么特点?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接”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提手旁三个笔画的形态和位置的关系,以及提手旁和字的右边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28页,先观察课本中的“接”“拒”“校”三个例字中提手旁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毛笔,尝试描红。强调并指出,通过描红,可以发现“接”“拒”“校”三个例字中提手旁的形态略有不同。请几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29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0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评价时,一方面从本课学习内容入手,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学会的提手旁的写法,三个笔画是否形态准确,笔画是否写得挺拔有力,是否与字的右边部分搭配协调;另一方面,从书写习惯入手,学生互相评价,看谁临摹的例字与范字更接近。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提手旁?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九课木字旁

教学目标:掌握木字旁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木字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写好木字旁左放右收的态势,以及四个笔画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请同学们想一下:“木”字怎么写?当“木”字做左偏旁时,有什么变化呢?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本节课我们学习木字旁的写法。与“木”字相比,木字旁的横左伸右缩,长捺变成点,更容易和汉字右边的部分搭配。(板书:木字旁)

2、观察偏旁形态。

我们以《九成宫》中的“杖”字为例,来学习木字旁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杖”字中的木字旁都有哪些特点?

木字旁由横、竖、撇和点四个笔画组成。撇向左伸展,点收缩,形体狭长。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杖”字。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杖”字木字旁笔画的长短、角度和位置关系。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1、分析偏旁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木字旁?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杖”字中的木字旁,其横画有什么特点?竖钩有什么特点?撇和点有什么特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杖”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笔画相交的位置,以及木字旁和字右边部分的位置关系。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36页,先观察课本中的“杖”“榭”“相”三个例字中木字旁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强调并指出,通过描红,可以发现“杖”“榭”“相”三个例字中木字旁的形态略有差别,请几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强调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要注意起笔、行笔和收笔的方法。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37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2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评价时,一方面从本课学习内容入手,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学会了木字旁的写法,是否把握木横空出世旁左放右收,字形狭长的特点,是否处理好木字旁与字右边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另一方面,从书写习惯入手,学生互相评价,看谁书写时注意力集中。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木字旁?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十课日字旁

教学目标:掌握日字旁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日字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掌握日字旁瘦长的态势,以及横画之间的距离。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请同学们想一下,我们在写笔画少,形态小的左偏旁时,把它放在什么位置更好?对,放在字的左上能让字显得更加精神。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日字旁就是这样的一个偏旁。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本节课我们学习日字旁的写法,“日”字做左偏旁时,一般写得瘦长。(板书:日字旁)

2、观察偏旁形态。

我们以《九成宫》中的“晖”字为例,来学习日字旁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晖”字中的日字旁都有哪些特点?

日字旁由竖、横折、两横四个笔画组成。日字旁形态瘦长,末笔变横为提。日字旁的字一般左窄右宽。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晖”字。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晖”字日旁笔画的长短,角度和位置关系。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1、分析偏旁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日字旁?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晖字的日字旁,其竖画有什么特点? 横折有什么特点?

第三笔横画有什么特点,末笔横画有什么特点?

2、教师示范

示范“晖”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日字旁四个笔画的形态和写法,以及位置关系。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39,先观察课本中的“晖”“时”“映”三个例字中日字旁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强调并指出,通过描红,可以发现“晖”“时”“映”三个例字中日字旁的形态略有差别。强调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要细心读帖。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40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2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评价时,一方面从本课学习内容入手,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学会的日字旁的写法,日字旁的形态是否准确,位置是否恰当;另一方面,从书写习惯入手,学生互相评价,看谁书写时注意力集中。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日字旁?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十一课月字旁

教学目标:掌握月字旁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月字旁的写法。教学难点:写好有弧度的笔画。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同学们能举出几个月字旁做偏旁的例字吗?月字旁除了做左偏旁还能出现在字的哪些位置。你能各举几个例子吗?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本节课我们学习月字旁的写法,月字旁做左偏旁时,形态狭长,微向左倾。(板书:月字旁)

2、观察偏旁形态。

我们以《九成宫》中的“腊”字为例,来学习月字旁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腊”字中的月字旁都有哪些特点?

月字旁由竖撇、横折钩和两横四个笔画组成。月字旁的字一般左窄右宽。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1、分析偏旁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月字旁?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腊”字中的月字旁,其撇画有什么特点?

横折钩有什么特点?两个横画处于什么位置,怎么排列? 两个横画处于什么位置,怎么排列?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腊”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月字旁四个笔画的写法,以及月字旁和字右边部分的位置关系。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142页,先观察课本中的“腊”“胝”“胼”三个例字中月字旁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强调并指出,通过描红,可以发现“腊”“胝”“胼”三个例字中月字旁的形态略有差别,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强调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要关于利用米字格把握字的笔画。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43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3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评价时,一方面从本课学习内容入手,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学会的月字旁的写法,是否学会了月字旁形态狭长的特点,是否使得月字旁和字的右边部分搭配协调;另一方面,从书写习惯入手,学生互相评价,看谁会利用米字格把握字的笔画。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哪些字有月字旁?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十二课示字旁

教学目标:掌握示字旁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示字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如何使示字旁笔画均匀排布,重心平稳。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示字旁的例字。示字旁的字都与什么有关系?古代人很崇拜天地、神灵和祖先,经常要祭拜他们,示字旁的字大多与祭祀有关,比如:“礼”就是祭礼的意思,“福”就是希望上天赐福给人们。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本节课我们学习示字旁的写法。示字旁笔画略显复杂,形态较宽。(板书:示字旁)

2、观察偏旁形态。

我们以《九成宫》中的“福”字为例,来学习示字旁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福”字中的示字旁都有哪些特点?

示字旁由点、横撇、竖、点四个笔画组成。在字中所占位置较宽,略向左倾;示字旁的字一般左窄右宽。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福”字。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福”字示字旁中笔画的长短、角度和位置关系。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1、分析偏旁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示字旁?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福”字中示字旁的第一笔有什么特点?横撇有什么特点? 最后两个笔画有什么特点?

图中的辅助红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

2、教师示范

示范“福”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示字旁四个笔画的形态和写法,以及示字旁与“福”字右边部分的搭配关系。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47页,先观察课本中的“福”“礼”“祥”三个例字中示字旁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强调并指出,通过描红,可以发现“福”“礼”“祥”三个例字中示字旁的形态略有差别,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强调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48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3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评价时,一方面从本课学习内容入手,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学会的示字旁的写法,是否学会了示字旁的写法,是否能处理好示字旁与字右边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另一方面,从书写习惯入手,学生互相评价,看谁书写时注意力集中。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示字旁?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十三课米字旁

教学目标:掌握米字旁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米字旁的写法。教学难点:把握米字旁笔画的疏密。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我们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示字旁的写法,大家还记得示官旁的书写要领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九成宫》中的“福”字怎么写?我们还学会了哪些有示字旁的例字。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本节课我们学习米字旁的写法。“米”字做左偏旁时,撇画收缩,捺变为点,整体形态较宽(板书:米字旁)

2、观察偏旁形态。

我们以《九成宫》中的“精”字为例,来学习米字旁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精”字中的米字旁都有哪些特点?

米字旁由点、撇、横、竖钩等六个笔画组成。米字旁的点、撇向横竖交叉处聚拢;米字旁的字一般左窄右宽。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精”字。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精”字米字旁的位置、角度和笔画间的关系。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1、分析偏旁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米字旁?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精”字前两笔是什么笔画?有什么特点?第三笔和第四笔是什么笔画?有什么特点?第五笔和最后一笔是什么笔画?有什么特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精”字的写法,提醒学生米字旁六个笔画的写法,以及米字旁和字右边部分的位置关系。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50页,先观察课本中的“精”“粉”“粹”三个例字中米字旁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强调并指出,通过描红,可以发现“精”“粉”“粹”三个例字中提土旁的形态略有差别,请几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强调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要运用正确的临摹方法。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51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4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评价时,一方面从本课学习内容入手,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学会的米字旁的写法,六个笔画是否相呼应、不涣散,米字旁是否重心平稳;另一方面,从书写习惯入手,学生互相评价,看谁临摹的基本方法掌握得好。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米字旁?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十四课绞丝旁

教学目标:掌握绞丝旁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绞丝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笔画安排整体紧凑而不拥挤。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我们前面学习过米字旁、示字旁都属于笔画多且形态狭长的左偏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绞丝旁,则属于笔画多但相对集中的偏旁。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本节课,我们学习绞丝旁的写法。绞丝旁整体形态较宽。(板书:绞丝旁)

2、观察偏旁形态。

我们以《九成宫》中的“经”字为例,来学习绞丝旁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经”字中的绞丝旁都有哪些特点? 绞丝旁由两个撇折和四个点组成。绞丝旁整体紧凑。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经”字。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经”字绞丝旁与字右边部分的宽度大致相等。还可以观察到绞丝旁笔画的长短、角度和位置关系。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1、分析偏旁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绞丝旁?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经”字中绞丝旁的两个撇折有什么特点? 绞丝旁四个点有什么特点?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经”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绞丝旁六个笔画的形态和写法,注意点之间的呼应关系。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54页,先观察课本中的“经”“纪”“终”三个例字中绞丝旁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强调并指出,通过描红,可以发现“经”“纪”“终”三个例字中绞丝旁的形态略有差别,请几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强调学生在书写过程中要毛笔沉稳。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55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4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评价时,一方面从本课学习内容入手,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学会的绞丝旁的写法,笔画是否集中而不拥挤,大小是否适中;另一方面,从书写习惯入手,学生互相评价,看谁书写时行笔沉稳。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绞丝旁?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十五课言字旁

教学目标:掌握言字旁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言字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写好言字旁中点、横和“口”部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请同学们想一想,简化字中的言字旁怎么写?简化字的这种写法,来源于古代草书中言字旁的写法。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言字旁,是繁体字中言字旁的楷书写法,形态与“言”相同。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本节课我们学习言字旁的写法。“言”字做左偏旁时,形态狭长,整体向左侧微微倾斜。(板书:言字旁)

2、观察偏旁形态。

我们以《九成宫》中的“记”字为例,来学习言字旁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记”字中的言字旁都有哪些特点?

言字旁是由点、横、竖、横折等七个笔画组成。言字旁的字一般左窄右宽。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记”字。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言字旁在字中的位置、角度,以及笔画之间的关系。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1、分析偏旁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言字旁?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记”字中言字旁的点画有什么特点?三个横画应该怎么写?“口”部有什么特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记”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言字旁七个笔画的形态、写法和位置。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57页,先观察课本中的“记”“谨”“词”三个例字中言字旁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强调并指出,通过描红,可以发现“记”“谨”“词”三个例字中言旁的形态略有差别。请几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强调学生在书写过程中要善于利用米字格把握字的笔画。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58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5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评价时,一方面从本课学习内容入手,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学会的言字的写法,言字旁大小是否适中,是否于字的右边部分搭配协调;另一方面,从书写习惯入手,学生互相评价,看谁善于利用米字格把握字的笔画。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请同学们在《九成宫》中寻找一下,都有哪些字有言字旁?这些字都有哪些特点?选择自己认为字形最好的例字,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第十六课足字旁

教学目标:掌握足字旁的写法。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足字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把握“口”部和“止”的态势。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激活精神:

请同学们举出几个有足字旁的例字,再请大家想一想,这些足字旁的例字都与什么有关系?我们的古人,把脚称作足,足字旁的字都是与脚有关系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有些词语,还沿用了足的说法,比如我们大家都喜欢玩足球。

二、探究新知,激活行为:

1、介绍偏旁。本节课我们学习足字旁的写法。“足”字做左偏旁时,长捺变为横,整体狭簪。(板书:足字旁)

2、观察偏旁形态。

我们以《九成宫》中的“躇”字为例,来学习足字旁的写法。请同学们跟老师读帖,“躇”字中的足字旁都有哪些特点?

足字旁由竖、横折、横、点等笔画组成,较为复杂。足字旁上小下大,笔画紧凑,整体略向左倾。足字旁的字一般左窄右宽。

请同学们观察米字格中的“躇”字。借助米字格,我们可以看到“躇”字足字旁的位置和笔画之间的关系。

三、讲解示范,激活方法:

1、分析偏旁写法

接下来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我们应该怎样书写足字旁? 教师点名请几位同学回答下列问题:

书写足字旁的“口”部时,需要注意什么? “止”部有什么特点? 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教师示范

示范“躇”字的写法,提醒学生注意足字旁七个笔画的写法,以及与字右边部分的位置关系。

四、书写实践,激活灵性:

指导学生打开课本第60页,先观察课本中的“躇”“跨”“逾”三个例字中足字旁的形态,再分析它们的写法,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拿起毛笔,尝试描红。

强调并指出,通过描红,可以发现“坤”“城”“地”三个例字中足字旁的形态略有差别。请几名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强调学生在书写过程中要尽力使自己临摹的字接近范字。

指导学生在课本第61页描红、双钩填墨、临写例字。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课本第75页继续临摹练习。

五、展示评价,取长补短:

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评价时,一方面从本课学习内容入手,学生自我评价,是否学会的足字旁的写法,足字旁是否写得大小适中,是否与字的右边部分搭配协调;另一方面,从书写习惯入手,学生互相评价,看谁临摹的字更接近范字。教师点评时,以鼓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对不好的地方指导学生改正。

六、知识拓展,举一反三:

篇3:书法练习与指导六

关键词:高性能片上系统SoC(System-on-Chip),TFT液晶触摸屏,S3C2440

1 引言

传统的基于纸笔的练字模式效率低、缺乏新意,无法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因此设计一套具有一般手持系统的功能特点,方便扩展、升级,可很好的应用于音频、视频等多媒体领域的硬笔书法练习装置尤显必要。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寻求一条系统最佳解决途径,使设计既高效又具特色。

2 整体设计思想

本设计整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的硬件设计部分。主要包括:主控芯片、存储芯片和触摸屏显示屏等。由于该应用程序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该应用程序可以在SD卡或U盘上直接运行,所以选择将应用程序存储在SD卡或U盘上,触摸屏可用来做软键盘[1],用作各种功能的选择和字符的输入。首先从基于触摸屏的硬笔书法练习系统的设计角度出发,使其具备电子产品的一般特征,即完成本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功能模块;第二部分,软件设计部分。Windows CE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的定制;并针对本系统完全基于触摸屏操作的特点,对各功能模块予以优化然后分析各功能模块涉及的数据,运用数据库、数字信号处理等技术对各类数据进行处理,完善系统的功能及使用性。第三部分,对系统各状态及数据的调节和处理。

3 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1)硬件结构的设计

采用S3C2440作为系统的处理器,S3C2440处理器是Samsung公司基于ARM公司的ARM920T处理器核,S3C2440通过提供的一套完整的通用系统外设,减少整体系统成本和无须配置额外的组件。提供的接口支持:数码‘摄像头、TFT/STN液晶屏、USB、HOST/DEVICE、IIS音频、NAMD闪存、SD/MMC/SDIO存储卡以及触摸屏等[2]。使用Samsung公司的LTV350QV-F04真彩液晶触摸屏。S3C2440中集成了一个最大支持4K色STN和256K色TFT的LCD控制器,并提供1通道L C D专用D M A。所以使用S 3 C 2 4 4 0直接控制LTV350QV-F04真彩液晶触摸屏。系统硬件连接框图如图1所示。

(2)软件系统的设计

软件系统是本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首先是触摸屏手写笔画与画线处理。当用点触笔在屏幕上书写移动时,由于触摸屏表面相对纸张而言要硬一些,所以在书写1个笔画时,尤其是书写动作稍快时,点触笔中途可能短时间跳离触摸屏,导致显示的笔画不连续,影响系统对手写体的辨识,因而影响触摸屏的使用效果。针对上述情况,通过对书写过程的分析,知道任何字符都是由若干笔画组成,在书写完每一个笔画时都会提笔,而提笔的时间间隔与在书写一个笔画的过程中笔可能跳离触摸屏的时间间隔是有较大差别的。据此可以判断:在手写时,笔离开触摸屏是提笔进入下一笔画书写,还是在书写一个笔画的过程中偶然跳离。判断的过程如下:

设置1个专用的定时器/计数器,进入手写状态后,笔离开触摸屏时开始计时,笔点击到触摸屏时计时终止。设定时器/计数器计得的时间值为T;设书写1个笔画的过程中,点触笔可能跳离触摸屏的最大时间间隔为ΔT;设笔离开触摸屏时对应的显示坐标为(Xs,Ys)笔点击到触摸屏时对应的显示坐标为(Xe,Ye)。

如果T>ΔT,则为提笔进入下一笔画的书写,于是以(Xe,Ye)为起点开始新笔画的书写和显示。

如果T≤ΔT,则为笔在书写1个笔画的过程中跳离触摸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做处理将式(1)、式(2)计算获得的坐标点直接显示出来,会导致书写的这个笔画显示不连续,因而影响系统对手写字符的识别。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采取下述的方法:在显示坐标点(X s,Ys)和(Xe,Ye)之间用1条直线连起来,即在LCD显示屏上这两点之间显示1条直线,这样修补后显示的笔画轨迹与原书写笔画的轨迹基本上一致。而在显示屏上任意两点之间画线可以采用Bresenham画线算法[2,3]。其实现过程如下:

(1)设ΔX=Xe-Xs,ΔY=Ye-Ys,且ΔX>0,ΔY>0,ΔX≥ΔY;

(2)设XH为ΔX除以2之后取整的值,YH为ΔY除以2之后取整的值,即:XH=ΔX/2(取整),YH=ΔY/2(取整);

(3)设(X,Y)是两点之间将要绘制点的坐标ERR_D为误差累积项;采用Bresenham画线算法本质上就是跟踪误差项ERR_D,由其决定Y是否加1。图2所示流程图是在满足条件ΔX>0,ΔY>0,ΔX≥ΔY情况下的简略画法。具体调整的方法如下:如果ΔX<0,则流程图中的X=X+1变为X=X-1;如果ΔY<0,则流程图中的Y=Y+1变为Y=Y-1;如果ΔX<ΔY,则将流程图。中的X替换成Y,将Y替换成X,将XH替换成YH。

其次是书写数据与字模数据的比对及评判,针对书写数据与字帖数据进行一一对比,得到两者差异,通过分数形式将结果直观的表示出来。本设计采用的数据比对方法为:将在液晶屏上显示的字帖模板图片的第一行中显示为亮点的像素做累加,累积结果保存在事先声明的数组中,记为Sum1[0],然后累加第二行的亮点像素数,记为Sum1[1],同理,将剩余每一行亮点像素均做此运算,完成字帖模板的行亮点像素的累加工作,便可得到如图3所示的统计坐标图;用户书写数据提取后,做同样的像素累加工作,便可得到另外一组待比对数组,记为Sum2[0],Sum2[1],Sum2[2]…,Sum2[59]。将Sum2数组显示为统计坐标图形式则如图3所示。

得到字帖模板数据统计坐标图和用户书写数据统计坐标图后,将每行累加数做差,以第一行为例

求绝对值

同理,求得每行累加数的差值,将差值求和得

对字帖模板数据的累加项求和

根据经验值判断,所求差值的和的范围应为:

定义评分规则如下表:

根据上述表格内定义评分规则,编写相应的评分子程序供主程序调用,即可得到用户练习效果的相应得分,通过液晶显示器显示出来,可达到系统智能评分的效果。通过操作验证,此程序在手持练字系统中运行正常,评分效果良好,为用户了解自身练习硬笔书法的效果提供了较好的依据。

4 结束语

硬笔书法练习系统具备了一般手持类电子产品的特征,并较好地实现了在液晶触摸屏上练习硬笔书法的功能。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软件部分,通过数据处理的算法研究,着重解决了触摸屏手写笔画与画线处理和书写数据与字模数据的比对及评判两个问题。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其可行性,为硬笔书法练习系统的操作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也为以后的系统升级提供了良好的编程环境。

参考文献

[1]崔如春,谭海燕.电阻式触摸屏的坐标定位与笔画处理技术[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4,(8):49-50.

[2]陈元琰,张晓竞.计算机图形学实用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2-58.

篇4:书法练习与指导六

一、教材特点

1. 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写字教学规律

教材按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编写。

(1)第一学段为铅笔写字。学生刚刚入学开始学习写字,手腕等骨骼发育尚未完全,因此使用书写较轻的铅笔。针对一年级开学首先接触到汉语拼音学习,本教材把出现过的汉语拼音字母逐个逐笔进行书写提示,并配以笔顺示意和练习书写,这是国内其他写字教材所没有的。写字之初首先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掌握好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其书写;认识并写好汉字的主要偏旁部首。同时根据教学一线的实践经验,本教材编写提出低年段不要求速度,尽量慢写,把字写好,并培养学生的耐心。

(2)第二学段为钢笔写字。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开始学习使用钢笔,并用钢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临摹正楷字帖;认识并写好汉字的主要偏旁部首;掌握好汉字的常见间架结构,写好汉字。

(3)第三学段为钢笔写字。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使学生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掌握好汉字的间架结构;特别是六年级上册前半段通过楷书的总结,从第9课开始学习行楷的书写,逐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能力。

2. 书法知识技能、学生练习和教师指导有机融合

全书内容安排主要分四条线贯穿在每课编写中。

(1)第一条线是技法书写指导。全套教材按照汉字的书写规律,从基本笔画入手,逐年级安排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的学习,进而发展到突出个性化的习字、欣赏和行楷练写。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并巩固书写技能,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并从四年级开始,训练一定的书写速度,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速写能力。

(2)第二条线是常用汉字书写提示。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28个“汉字笔画名称”、“汉字笔顺基本规则”、300个“教学基本字表”和2500个“常用字表”, 低年段安排了300个基本字的书写提示,中高年级安排常用汉字约800多个分散在各课里完成书写提示。学生通过观察例字,按照笔顺基本规则进而描红、仿写,练习写字。

(3)第三条线是结合课本同步练习书写。按照《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本教材的编写参考了同学期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识字、写字内容,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的指导内容。低年段同步练习书写每课的生字,用卡通人物对话提示书写重点;中年段选取该单元课文的词语、文段练习书写,并设计了评价栏目;高年段除了选取该单元课文的词语、文段练习书写和设计了评价栏目外,还增加了横线格的书写练习,把个性化的行楷的练写、欣赏结合起来。

(4)第四条线是书法知识和硬笔书法欣赏。书法知识小课堂和硬笔书法欣赏每册各安排了4个。通过对中华书法文化的较系统学习,掌握常见书法常识。在硬笔书法欣赏系列中,通过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感性认识,提高鉴赏能力。此外还有低年段的小花絮和三年级的书家名言,更多地了解书法文化。

3. 注重书写方法指导

教材特别注重书写技法指导和书写提示。写字教学最大的难点在于许多教师不懂如何运用写字规律更好地指导学生写字。本套教材以此作为突破口,在范字书写时,特别注重教师的书写指导提示,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学会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掌握有关汉字书写的一般知识和规律,形成并巩固书写技能,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并锻炼一定的书写速度,养成良好书写习惯。本教材还在六年级介绍了历代的小楷名帖、行楷的指导,以利于钢笔在借鉴小楷的书写方法上与书法欣赏结合起来。行楷是针对提高写字的速度来编写的,通过对行楷的概述和学习,指导学生练习书写速度,并学习欣赏硬笔书法作品。

4. 方便学生练和教师教

紧密结合我省现在通用的小学语文人教版和语文S版教材内容,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根据相应版本课文的内容,书写练习首先从了解、学习汉语拼音开始,再进行生字的练习书写,通过综合训练,归纳总结每个单元的写字重点。这样既形成了教材本身的独特体系,又照顾了所学语文课文的对应练习,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破坏体系的完整性,又加深了对语文课文的理解,减轻了教和学的负担。

5. 渗透文化和审美教育

为提高学生的书法文化知识和硬笔书法欣赏能力,全套教材特别设计了书法知识小课堂系列讲座和硬笔书法欣赏,每册各安排4次。书法知识小课堂系列讲座侧重硬笔书写常识的介绍;硬笔书法欣赏重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条幅、中堂、扇面、斗方、楹联等常见的书法作品幅式,提高对楷书和行书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为了加强写字教学的趣味性,增加知识的广度,并有效地考查学生的写字水平,本教材1—3年级特别设置了系列小花絮(即名人故事)、名家名言,让学生从教材中学习了解到许多书法文化常识。

6. 注意内容和表达的趣味性

本教材特别注意版式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力求美观、整齐划一,体例一致。全套书结合语文课本编写,配合相应版本的教材。板块设计考虑到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特点,栏目名称与内容要求均不相同。1—2年级均采用15mm×15mm的田字格;3—5年级每课首页采用15mm×15mm的田字格,次页从实际出发,3—5年级用12mm×12mm方格,让学生习惯用方格写字;5—6年级设计了横线格的书写,让学生适应从方格到横线格的变化,培养书写能力。评价栏目力求活泼有趣,低年段用卡通人物对话,互相提示重点,来纠正学生常见的错误;中高年段让学生对双姿和书写进行自我评价。

二、教材体系

四条主线贯穿在12册教材中。

1. 技法书写指导

按照汉字的书写规律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行楷书写。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并巩固书写技能。从四年级开始,训练一定的书写速度,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速写能力。

2. 常用汉字书写提示

根据28个“汉字笔画名称”、“汉字笔顺基本规则”、300个“教学基本字表”和2500个“常用字表”, 低年段安排了300个基本字的书写提示,中高年级安排常用汉字约800多个分散在各课里完成书写提示。

3. 结合语文课本同步练习书写

本教材的编写参考了同学期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识字、写字内容。低年段同步练习书写每课的生字;中年段选取该单元课文的词语、文段练习书写;高年段除了选取该单元课文的词语、文段练习书写外,还增加了横线格的书写练习。

4. 书法知识和硬笔书法欣赏

书法知识小课堂和硬笔书法欣赏每册各安排4个,系列性、知识性强,通过文图的结合,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此外,几条辅线穿插在教材里:低年段的小花絮和三年级的书家名言,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书法文化。1—3年级慢速书写练习和4—6年级的词语、文段快速书写训练,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中逐步渗透。

三、教材体例

教材体例通过以下几个栏目来呈现。

1. 书写指导。1—2年级叫“金钥匙”,3—5年级叫“技法园”。通过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范例,进行书写要领指导。

2. 书写提示。1—2年级叫“小练笔”,3—5年级叫“摹写板”。通过示范例字对该字的书写特点进行书写提示,用描红、仿写练习书写。

3. 课文同步练习。1—2年级同步练习课文的生字,3—6年级同步练习课文的词语、文段。

4. 评价。1—2年级为卡通人物对话,3—6年级叫“评一评”。

5. 综合训练。对单元进行总结性练习,有几个小板块:易错、难写字提示;形近比较,组词语;难写字易错笔顺提示;举例、描红、仿写等。

6. 书法知识小课堂。书法常识系列讲座。

7. 硬笔书法欣赏。内容有配图,配诗、词、文句,配赏析。

此外,一、二年级有小花絮(书法人物故事),三年级有书家名言(有关书法写字的言论)。

篇5: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笔提按的写法。

2.了解不同书法家运笔的提按变化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写好提按 教学过程:

一、激励导入

二、学习“提”和“按”

提按是学习书法极其重要的技巧,可以说每一个笔画的书写都离不开提按。正确运用提按,能写出优美的笔画。楷书的起笔、行笔、收笔过程,提按转换丰富。

1.观察提按的变化,发现区别

教师出示:(1)轻按起笔;(2)折笔向右按笔下行;(3)渐行渐按;(4)向右下重按;(5)向又渐提渐行;(6)快提后收笔。

2.练一练 临写下面例字 丈 女 久 教师讲解;

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指导。3.找一找

比较不同书法家运笔的提按变化特点,以“之”为例。柳公权 褚遂良 欧阳询 赵孟頫

三、总结

连续不断,持之以恒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没有掌握,当然谈不上进步,而生硬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根据经验,楷书练字临帖,每天差不多要写二百多字,必须一次性连续不断写完。这才能达到一定的量才有一定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第二课 我来写贺卡

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提按运笔技法。

2.通过提按的技法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提与按的书写方法。3.体验提按产生的线条变化美感。重点:掌握提按的运笔方法。难点:掌握提按之间的转换技法。贺卡内容:天天开心,心想事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永葆青春、桃李满园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9月10日是什么日子吗?这是我国的第几个教师节呢?这么重要的日子我们可以怎样来庆贺呢? 2.出示本课课题:(我来写贺卡》

二、学习新知

1.展示各种贺卡,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毛笔制作贺卡的魅力。

2.展示贺卡“师恩”,让学生观察版面设计及“师恩”二字的书写特点(1)观察“师”字的结构特点。

师:左右结构,左高右低,左收右放,末笔悬针树伸展(2)观察“恩”字的结构特点。

恩:上窄下宽、上收下放,心字底的三点相互呼应。3.学生练习书写例字三遍。

4.评一评: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巩固左高右低,左收右放,上窄下宽、上收下放的书写规律

三、制作贺卡

1.学生讨论怎么设计写有“师恩”两字的贺卡

2.学生选择一种颜色的卡纸进行设计,考虑字的位置、大小以及周边如何装饰等,可以采用剪、画、贴、写等多种方法来 3.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裁剪时注意安全。

4.作业点评,通过激励性评价,进一步培养兴趣。

四、拓展延伸 1.拓展训练:教师节黄卡的内容除了“师思”两字,还可以写哪些内容?还可以写天天开心、心想事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水葆青春、桃李满园等。格式除了横写,还可以怎么写?还可以竖写、扇形写等。

2.延伸思考:当想写的字写不好时,有哪些办法可以将它写好?可以集字、查书法字典、请老师书写范字等。

五、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同学们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可以学以致用,用毛笔亲手写张贺卡来表达对老师辛勤教导的感恩,祝老师们教师节开心快乐。3.清洁、整理学具。

第三课 集字临摹练习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集字临摹的基本方法。

2.集字创作“中国梦”三字书法作品, 掌握“中国梦”的书写特点。3.感悟习总书记的“伟大中国梦”,体验中国书法的无穷魅力。重点:写好“中国梦”三个字。

难点:处理好三个字的大小、笔画粗细、字距宽窄等章法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集字作品“中国梦”,请学生欣赏。

教师:今天我们来完成一幅内容为“中国梦”的集字作品。2.出示本课课题:《集字临摹练习(一)》。

二、学习新知

1.了解含义。集字作品中“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总书记指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中国人的梦。

2.观察分析。

(1)请学生说一说:这幅作品是什么幅式? 这是一件横幅

(2)请学生说一说:这幅作品是由哪几部分组L 成的? 这幅作正文、落款、印章三部分组成。

(3)观察并思考:“中国梦”三个字的大小有何变化? 笔画的字线条略细, 笔画少的字线条略粗。

(4)字与字之间布白特点:字间距略小于一个字的大小。

(5)请学生思考:落款的内容可以写些什么? 时间、内容、作者姓名等。(6)落款字的大小:正文字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大小 3.分析“中国梦”三个字的写法。

(1)请学生书写这三个字, 并分组讨论。(2)教师示范书写并小结。

“中”字“口”部呈扁状, 上宽下窄, 悬针竖从“口”部中穿过, 挺拔有力。“国”字为全包围结构。方框呈长方形, 横细竖粗, 左右两左细右粗, 左短右长, 内部笔画紧凑。

“梦”字形态较长, 上部紧密, 笔画之间的距离小, 中间的秀宝盖伸展;“夕”部横撇的撇画向左下伸展, 斜中求正。

4.学生练习三个字, 教师巡视指导。

5.评一评:对学生在书写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点评。

三、集字创作 1.分发事先准备好的宣纸

2.教学生折格子。注意正文、落款、左右边、天地等处的折法

3.学生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检查学生字的大小、留白是否统一协调。4.作业点评:通过激励性评价、作品展示等方法选养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体验书法创作带来的成就感。

四、拓展延伸

1.拓展训练:讲解“中国”三个字写成条幅如何安排, 写成扇雨加安排, 回家后试着进行二次创作。

2.延伸思考:利用今天学习集字创作的方法,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精忠报国”四字

五、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今天集字临摹创了“中国梦”的书法作品。3.清洁、整理学具。

第四课 人字头与登字头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人字头与登字头的书写要领, 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金、翕、登、发”四字, 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体验带有人字头与登字头汉字结构的美感。重点:掌握人字头与登字头的书写要领。

难点:观察、领悟有人字头与登字头字的结构特点和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出示“金、念、登、发几字, 请学生说这四个字是什么结构, 它们的偏旁是什么

2.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人字头与登字头》

二、学习新知

1.人字头与登字头的写法。

(1)说一说特点:请学生观察四个上下结构的字, 说说这四字有什么特点。(2)找一找规律:人字头书写规律 展示“人字头”,找一找特点

书写要领:先撇后捺, 撇细捺粗。撇撩夹角约90度, 收笔捺高。(3)写一写:学生试写人字头, 导师巡视指导(4)评一评:对学生书写的人字头进行点评。(5)说一说:登字头与人字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6)试写登字头, 教师巡视指导。

(7)请学生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书上几个字的偏旁位置是否合理。2.范字临习。

(1)出示“金、念、登、发”四字, 请学生说说写好这些要注意什么。“金”字为上下结构, 人字头撇轻撩重, 下面的横有长知变化最后一横为长横, 中间的露竖在中线上。

“念”字为上下结构, 人字头撇细撩粗, 第三, 四笔为短横,略上斜。“心”呈扁势, 托起上部, 但仍在人字头的覆盖下

“登”字为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左小右大, 下部“豆”,笔画紧凑, 末笔长横伸展。“发”字为上下结构, 登字头的右撩写成长点, 下部笔画较多左右紧凑, 不宜松散

此四字整体需注意上宽下窄, 中心对齐(2)学生临习“金, 念、登、发”四字

(3)教所现指导, 重点检查学生是否做到上宽下窄

(4)作业点评:通过激励性评价, 进一步培养兴题:重三绕字学生是否做到上宽下窄、中心线对齐, 是否做到撇细捺粗,及撤捺夹角约90度, 收笔撇低捺高进行点评。

三、拓展延伸 1.拓展训练: 比一比, 观察不同书法家欧阳询, 柳公权、赵孟频在处理人字头与登字头时的不同方法。

同一个偏旁, 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处理好了, 同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2.了解《泰山刻石》。

(1)出示《泰山刻石》, 请学生欣赏。(2)说说看了《泰山刻石》的感受

(3)教师介绍《泰山刻石》, 帮助学生了解《泰山刻石》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四、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翕、合、食、发”四字, 说说书写这些要注意些什么“翕”字为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人字头撒捺伸展, 覆盖下部下面笔画较多, 各笔画位置要紧凑、合理, 重心平稳。“羽”左短右长, 左右对称。

“合”字为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人字头撇捺伸展, 覆盖下三笔短横刚好在横中线上,“口”部呈扁势。

“食”字为上下结构。人字头的撇画伸展, 捺画为反捺。下部“良”横折的横画与首点粘连, 末笔也是反捺。

发”字写法与上面相同

2.学生书写这四个字, 教师巡视指导。

五、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 我们发现有人字头与登字头的字还是挺难写的, 我们知道了它们的书写规律, 即撤细捺粗, 撇捺夹角约90度, 收笔撇低捺高等。我们还知道了要做到上宽下窄、中心线对齐, 这样才能写好带有人字头与登字头的字。

3.清洁、整理学具。

第五课 四点底与皿字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四点底与皿字底的书写要领;

2.能临写好“无、烈、盖、盘”四字,要求写得正确。重点:掌握四点底与皿字底的书写要领;

难点:掌握四点底、皿字底与其组合部件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字谜: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四点底与皿字底》。

二、学习新知

学习四点底与皿字底的书写。

(1)出示图解,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四点底与皿字底的笔顺和笔法。(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

四点底:四点自左向右写,左点偏向左下,第二点竖而偏左,第三点高,最后一点偏向右下。排列要均匀,外面两点稍长,中间两点稍短,星上聚下散状。皿字底:竖画上开下合,中间两竖画左细右粗,长横起笔较轻收笔较重字底为偏旁,要起到稳固重心的作用,字底在字的结构中起支撑和平稳重心的作用,一定要写正、写稳、写扁(3)学生摹写,教师点评反馈(4)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书上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2.范字练习

(1)教师示范“无、然、盖、尽”四字,边写边对“无、然、盖、尽”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仰。

“无”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三横有长短、俯仰的变化,首横最短,呈仰势,第三横长而舒展,呈俯势。四竖画上开下合。四点底的四点间距均衡,左右两点相互呼应。

“然”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笔画较多,注意穿插和避让,写得紧凑一些。整个字呈上放下收之势。

“盖”字为上下结构。上部两点上开下合,三横平行,中横略短;下部皿字底四短竖上开下合,长横舒展,起承托作用。“尽”字为上部的横画之间平行,各横画长短变化明显,第笔长横伸展;中间左边三点略小,朝左下,右边一点略大,朝右下:皿字底较扁,托起整个字。(2)学生临习,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3)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展示,学生点评,教师穿插指导。

(4)总结书写规律:四点底的点均呈纵向,左右两点相向呼应皿字底四短竖上松下紧,下横长.三、拓展延伸 1.观察比较。

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照、尽”,请学生比一比不同书法家书写四点底与皿字底的特点。

2.了解《石门颂》。

(1)出示《石门颂》,请学生欣赏。(2)请学生说说看了《石门颂》的感受。

(3)教师介绍《石门颂》,帮助学生了解《石门颂》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四、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烈、照、盘、盛”四字,说说书写这些时要注意些什么伸展,四点底较宽,起承托作用。

“烈”字为上下结构。“列”部要左右伸展,四点底较宽,起承托作用。“照”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昭”约占整个字的四分之日”部稍窄,“召”部略宽;四点底排列均匀,略宽于上部。“盘”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般”要左右对称,“舟”部横画左伸右缩,右边的反捺较为伸展:皿字底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左右。“盛”字为上下结构。上部的“成”约占整个字的三分之第四笔斜钩从左上起笔向右下伸展,行笔至右下向上钩出。

2.学生练习书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整理反思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表扬书写优秀的学生,并将学生业进行展示。2.清洁、整理学具。

第六课 八字头与八字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八字头与八字底的书写要领。

2.能临写好“能、首、共、其”,要求能写的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验带有八字头与八字底汉字结构的美感。重点:初步掌握八字头与八字底的书写要领;

难点:掌握八字头、八字底与其组合部件之间的位置、大小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析比较:出示八字头与八字底,请学生说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相同点:都由两个点组成。不同点:八字头与八字底两点的开口方向不同,八字头上开下合,八字底上合下开;八字头两点起笔左低右高,收笔左高右低,八字底两点起笔等高,收笔左低右高;作为偏旁,一个是字头,一个是字底

2.出示本课课题:《八字头与八字底》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八字头与八字底的书写。

(1)出示图解,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八字头与八字底的笔顺和笔法。(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

八字头:两点先左后右,左点短,右点长。八字底:两点先左后右,左点长细,右点厚实。(3)学生临写八字头、八字底各三个,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摹写课本上“我来动笔”中的例字,先双钩然后填写所缺笔画,教师点评反馈。

3.范字练习

(1)请学生观察书本上“前、兼、共、其”四字,思考八头与八字底的写法有哪些类型。

(2)教师通过范字总结,八字头有两种写法:一种是左圆点,右点,如“前种是左撇 点、右撩如“兼”字,字底也有两种写法,左点可向左下出锋也可向右上出锋,如“共”和“其”字,右点的写法一股用圆点。

(3)教师示范书写“前、兼、共、其”四字,边写边对“前、兼、共、其”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

“前”字八字头上开下合,第三笔长横伸展,下部竖画挺直饱满,竖钩最长。“兼”字八字头上合下开:横画间距均衡,笔画较细,长短有变化;四点底排列匀称,托起上面部分。

“共”字上部的两横分别为短横和长横,长横伸展:八字底上合下开,饱满厚重,支撑起上面部分。

“其”字上部的横画间距较均衡,长短、起收笔均有变化;两竖画起笔方法不一样,左竖短,右竖长;八字底左为挑点,右为圆点,写得饱满厚重,支撑起上面部分,左右两点的距离略宽于首横。

(4)学生书写这四字,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5)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展示,学生点评。

三、拓展延伸 1.观察比较:

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前、其”,请学生感受并说一说不同书法家书写八字头和八字底的特点。

2.了解《乙瑛碑》

(1)出示《乙瑛碑》,请学生欣赏。(2)请学生说说,看了《乙瑛碑》的感受。

(3)教师介绍《乙瑛碑》,帮助学生了解《乙瑛碑》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四、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首、尊、六、具”四字,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首”字上部取横势,八字头上开下合,横画左右伸展;下部取纵势,与八字头齐宽。“尊”字八字头上合下开,取势较扁;下部横画起收笔、长短变化丰富,“寸”部上面的横画最长,左右伸展。

“六”字首点饱满圆润,横画细长,左右钟展:八字厚实,上合下开。“具”字上窄下宽,横画间距均衡,里面的三横连左不连右末横要斜长:八字底两点呼应,上合下开,托起上部。

2.学生书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整理反思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表扬书写优秀的学生,并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2.清洁、整理学具。

第七课 集字临摹练习(二)教学目标:

1.了解横幅,斗方和条幅这三种幅式的章法;

2.临写集字作品“上善若水”,把“上善若水”四字写得正端正,整洁,章法合理,布局完整。

3.初步感受书法集字临草中文字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艺术之美。重点:参照范作,临写“上善若水”。

难点:让学生体会怎样的章法才是比较关观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上善若水”的横幅作品,让学生说说看到作品后的感受。教师总结:这是一幅横幅作品,“上善若水”出自我国传典籍《道德经》 2.出示本课课题:《集字临摹练习(二)》。

二、学习新知 1.了解含义。

教师提问:“上善若水”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水滋润万物。

但不与万物争高下。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观察分析。

(1)出示“上、善、若、水”四字,请学生观察、讨论这四个字书写要领。(2)师生讨论得出四个字的书写要领。“上”字首笔竖画粗壮厚实,起笔力量要重.“善”字横画长短错落有致,长横舒展:“口”部上宽下窄,横折的起笔不与竖画相连。

“若”字上下小,中间大,横画左右伸展,撇画舒展。“水”字竖钩直挺有力,撇捺舒展,左右基本对称;横撇不碰到到竖钩,右边撤的收笔碰到竖钩。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临写,教师点评反馈。发现比较优秀的作业,及时展示、点评。3.章法分析

(1)分析“上善若水”横幅作品的章法。A.包含了哪几部分? B.书写顺序是怎样的? C.横式作品书写时要注意什么?(2)出示条幅和斗方作品,请学生分析这两种形式的章法要点,教师总结。条幅:写“上善若水”这幅条幅作品时,正文起首不空两格,没有标点,落款写在正文左侧,略小于正文,最后可以盖上印章。

斗方:写“上善若水”作品时,“上善”一行,“若水”为一行,大小均匀,落款在正文左侧偏下。

三、集字创作

1.分发事先准备的宣纸。

2.教学生折格子。注意正文、落款、左右边、天地的折法和留白等。3.学生临写,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带有普遍性题,教师可集中讲解。

四、整理反思

1.学生互评,提高欣赏水平。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推荐作品,集体欣赏、点评,教师在评价标准上做些适当引导。

2.举办班级的书法展,展出今天临写的“上善若水”。

3.布置拓展作业: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万象更新” 4.清洁、整理学具。

第八课 日字头与日字底

教学目标:

1、学习日字头和日字底的写法。

2、把握好字的结构,要端正、美观地书写,注意位置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运笔,写好日字头和日字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握好结构,端正美观地书写。

教学过程:

1、指名说说“日”字头和日字旁的写法

2、学生练写,评价

二、讲授新课

阅读课本的碑帖例字,研究不同书法家书写 “日字头”“日字底”,小组内交流它们的结构特点。

三、合作探究“日”字头和底写法

1、出示日字头和日字底,学生合作探究日字头和日字底怎样写才好看。

2、交流

3、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老师小结、范写。作为偏旁的“日”字与独体字比较基本相同,只是字形变小、位置偏上,注意横 的右端应留点空隙,横上下居中。

(1)学生练写、评价(2)自主性学习

四、学生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观察,探究怎样写时

2、小组里交流

3、指名当小老师范写

4、老师根据小老师的范写补充评价

五、练习

1.在习字册中练写 2.清洁、整理学具。

第九课 心字底与贝字底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心字底和贝字底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心字底与贝字底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

2.能临写好“思、感、资、贞”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3.体验带有心字底与贝字底的字的结体变化美感。重点:初步掌握心字底和贝字底的书写要领。

难点:指导学生观察、领悟带有心字底与贝字底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猜字谜:出示甲骨文心,请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教师:这是甲骨文的“心”字,“心”字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有哪些书体呢?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心字底和贝字底。

2.出示本课课题:《心字底与贝字底》。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心字底和贝字底的书写。

(1)出示图解,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心字底和贝字底的书写笔顺和笔法

(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心字底:先写左点再写卧钩,先中点后右点。三点左低右高贝字底:左竖短,横折形长,三横有长短,下两点要能托住上部分。(3)学生临写心字底、贝字底各三个,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摹写课本上“我来动笔”中的例字,先双钩然后填写所缺笔画,教师点评反馈。

3.范字练习。

(1)请学生观察书本上“思、感、资、贞”四字,思考这四个字是什么结构,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2)教师通过范字总结:这四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思、贞”上窄下宽,“感、资”上宽下窄。

(3)教师示范书写“思、感、资、贞”四字,边对四个字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

“思”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首笔短竖略向右斜,上部“田”开下合;心字底左低右高,呈扁状,托起上部。

“感”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斜钩伸展,心字底较小,点与卧钩紧凑。“资”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次”字呈扁形,捺反捺;贝字底呈纵势,中间两横靠左,不与右竖相接,最后两撑开,托起上部。“贞”字横画间距较均衡,长短、起收笔均有变化;贝字底竖短,横折竖长,下两点支撑起上面部分。(4)学生书写这四字,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笔进行重点指导。(5)作业点评:通过激励性评价,进一步培养兴趣,巩固学生对带有心字底与贝字底的字比例关系的把握,发现这两类字的基本规律。

4.观察比较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贞、恩、思”,请学生感受并说说不同书法家书写心字底与贝字底的特点。

三、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忽、息、质、贤”四字,说说书写这些时要注意些什么。“忽”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部“勿”斜中求正,重心平衡;下部心字底呈扁状,三点左低右高。

“息”字为上下结构,上窄下宽;上部“自”呈纵势;下部心字底取势较扁。“质”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呈扁势;下部贝字底呈纵势,下两点撑开托住上部。

“贤”字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上部“又”末笔为反撩贝字底呈纵势,托起上部。2.学生书写这四个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整理反思

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表扬书写优秀的学生,并将学生作业进行展示。2.清洁、整理学具。

第十课 山字头与京字头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书写时的细微变化。

2.能临写好“崇、岑、玄、亭”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体验书写的快乐,感受书法之美。重点:掌握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要领。

难点:初步掌握带有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出示“崇、岁、玄、夜”四字,请学生说一说这四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它们的偏旁分别是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山字头与京字头》

二、学习新知学习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写法

(1)出示图解,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学生观察、讨论得出山字头与京字头的书写笔顺和笔法

(2)教师小结书写要领。

山字头:中间竖短而斜向左下,竖折分笔写成,右短察整体左低右高 京字头:先写点再写横。点取直势,形态粗壮,横画细左低右高

(3)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书上“我来动笔”几个字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4)评一评: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2.临写范字

(1)教师示范书写“崇、岁、玄、夜”四字,边写边对“崇、岁、玄、夜”进行结构、用笔的分解分析 “崇”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三竖略向左斜,竖折的竖画和横画分开两笔写成:中间的宝盖向右伸展:下部“示”的竖钩与山字头的竖在同一中心线上,左右两点相互呼应。

“岁”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三竖略向左斜,竖折的竖画和横画分开两笔写成:下部笔画较多,注意穿插和避让,应写得紧凑一些,斜钩向右下伸展。“玄”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点居横中,为竖点;下部的撇折起笔不碰到横画,末笔的点画饱满圆润。

“夜”字为上下结构,上合下开;京字头点居横中,为侧点下部的单人撇画向左伸展,“夕”笔画紧凑,末笔捺画伸展。

(2)学生临习,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3)对部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学生点评,教师穿插指导。(4)总结书写规律:山字头与京字头的宽窄应与下部协调配合

三、拓展延伸

1.拓展训练: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玄、夜、言”,请学生比一比不同书法家书写京字头的特点。

2.了解《礼器碑》。

(1)出示《礼器碑》,请学生欣赏。(2)请学生说说看了《礼器碑》的感受。

(3)教师介绍《礼器碑》,帮助学生了解《礼器碑》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

四、自主练习

1.请学生观察“岑、岂、亭、京”四字,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岑”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较小,“今”部的舒展,最后一笔为短竖。“岂”字为上下结构,山字头竖画较为倾斜,最后一写作短撒:下部“豆”的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二,注意横向笔画之间的距离:“口”较扁,末笔横画伸展,托起上面部分。

“亭”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比中间的秃宝盖窄:末笔与首笔点在同一中心线上,出钩较长。

“京”字为上下结构,京字头点居横中,横画伸展;下部“曰”上宽下窄,“小”的竖钩与首笔点中心对正,左右两点分得较开,呈八字形,相互呼应。2.学生临习“岑、岂、亭、京”四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山字头和京字头的写法,并且在书写相关的字时感受到了山字头和京字头的变化和运用。

3.清洁、整理学具。

第十一课 集字临摹练习(三)教学目标:

1.了解“学而时习之”的出处和含义。

2.引导学生了解颜楷不同点画形态及书写方法,把字写得端正、匀称、美观,各部分搭配合理。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重点:理解“学而时习之”的字形结构。难点:集字创作时把握好字与字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出示“学而时习之”,请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是本课课题:集字临摹练习(三)

二、学习新知 1.集字解读

(1)出示“学而时习之”五字,请学生观察、讨论这五字中些笔画比较难写。根据学生回答,单独练习横折的写法。

(2)学生察分析五个字的书“学”字中间宽面”字字形扁个纵向笔画的间距要匀称“时”字左窄右宽右部横画间距均匀,长知、曲直均有变化习”字上横下纵,笔画横细竖粗,间距均匀少”字左缩右伸横撤笔断意连,捺画伸展(3)教师示范书写。(4)学生临写,教师点评反馈。发现有比较优秀的作业,可及时进行展示、点评。2.作品欣赏

(1)出示横幅和条幅作品,欣赏并说说书写作品时的注意点。

教师总结:正文的字大,落款的字小。正文字的大小整体均衡,又有变化。“学”字笔画多,在作品中的字形可以写得略大“而”字笔画少,字形较小。“时”字的结构要紧凑,左右不可分太开。“习”字上面部分宜偏。“之”字捺画伸展。

三、学生临写

1.分发事先准备的宣纸。

2.教学生折格子。注意正文、落款、左右边、天地的折法和留白等。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检查学生字的大小、布白是否协调合理。

四、整理延伸

1.学生互评,提高欣赏水平。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推荐作品展示,集体欣赏,点评,教师在评价标准上做些适当引导。

2.举办班级的书法展,展出今天临写的“学而时习之”。

3.布置拓展作业:请学生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夜静春山空 4.清洁、整理学具。

第十二课 厂字旁与广字旁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提厂字旁与广字旁的书写要领,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般书写规律。2.能临写好“辰、厥,府、庭”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构比例适当。3.在静心书写中,体验书写的快乐,感受书法之美。重点:初步掌握厂字旁和广字旁的书写要领。

难点:指导学生观察、领悟《多宝塔碑》中带有这两种偏旁类型字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用幻灯片出示“座、度、唐、辰”这四个字,请学生说一说这四个字的偏旁分别是什么。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厂字旁与广字旁》

二、学习新知 1.观察分析,尝试书写

(1)出示厂字旁广字旁,明确;两个偏旁的笔顺,请学生说两个偏旁书写上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厂字旁横画斜而短,撇画先竖后转左下。广字旁先写点,后写横,撇露起尖收。

(2)学生分别临写厂字旁和广字旁各三个,同桌之间相互选出写得最好的一个厂字旁和广字旁。教师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

2.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座、度、唐、辰”几个字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3.临习指导。

(1)出示“辰、厉、府、广”四字,请学生说说厂字旁和广字旁在这些字中不同的处理。厂字旁和广字旁写法相似。厂字旁横稍上斜,撇斜长。广字旁横画的长短视下部分宽窄而定,横较细,撇细长略带弧度,点居横中(2)分析四个字的书写特点。

“辰”字为半包围结构,厂字旁的横稍上斜,撇画向左舒展第三笔为短横,第四笔为短撇,第五笔横画向右伸展,比首笔横要长:末笔的撩穿过短撇,向右伸展。“厉”字为半包围结构,厂字旁的横稍上斜,撇画起笔在横画起笔下面,两笔画相接,撇画向左下舒展:内部“万”笔画较多,注意各笔画之间的距离和穿插关系。“府”字为半包围结构,首点在米字格竖中线上,横画与竖撇的起笔相接,“付”的横画收笔比广字旁的横画偏右,“付”的竖钩与广字旁横的收笔在同一条线上。“广”字为半包围结构,点画在横画的中间,撇细长略带弧度广字旁里面的横画较多,注意各横画的间距和长短变化;最后的两点上合下开,托起上部。(3)学生临习“辰、厉、府、广”四字,教师巡视指导。(4)作业点评,逐步掌握两个偏旁不同的变化

三、拓展延伸

1.请学生比较不同书法家书写厂字旁和广字旁的特点,体会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2.欣赏《四狭颂》。此碑在甘肃成县天井山,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为仇靖所写,歌颂了武都太守李翕治理西狭阁道的事迹。此碑结体方整雄伟,庄严浑穆,笔力稳健,已有波磔笔画,但不少字还有篆书结构,方整中带圆融。

四、自主练习

1.临习指导:出示范字“厥、唇、庭、座”四字,进一步观察、临习,写出偏旁的变化,“厥”字笔画较多,厂字旁的横较长,撇较细:被包围的部分左右对等,改捺为点。“唇”字横画短,撇画细长。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呈窄长形,注意各笔画穿插。“庭”字广字旁点居横中,撇与“廷”部的掠左右伸展,轻捺重。“座”字广字旁点居横中,撇画细长,起笔在上横的起笔下方,但两笔不相接;被包围的部分注意对称关系,末笔横画较长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作业点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个偏旁细微的变化和各自的写法。

五、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厂字旁与广字旁的书写,并学写了相关的范字。厂字旁和广字旁书写时要根据不同字形注意把握笔画的粗细、长短、角度等。

3.清洁、整理学具

第十三课 走之底与走字旁

教学目标

1.掌握走之底与走字旁的书写方法,了解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规律。2.能临写好“近、通、起、超”,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3.感受中国书法结体变化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

重点:初步掌握走之底与走字旁的书写要领。难点:掌握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出示“近、造、起、赵”,请学生说说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偏旁。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走之底与走字旁》

二、学习新知

1.教师演示“走”字的字形演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所书写的汉是经过了几干年的演变而来的。在古代,“走”不是“走路”的意思,而是“跑”的意思。金文中可以看到上半部分是一个奔跑的“人”,下半部分是一个“止”字,代表一只脚。隶书中上面的“人”变成了“土”,下面的“止”也改变了形象。慢慢演变成我们现在书写的楷体字——走。

3.学习书写走字旁。出示“赵、起”。

这两个字认识吗?看看这两个字中的“走”,你有什么发现?带有走字旁的字都是左下半包围。写走字旁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走字旁先写“土”,再写竖和短横,最后写撇和捺,撇短呈纵势,捺长取横势。

4.学习书写走之底

教师分析走之底的结构,讲解走之底的书写要领:点的位置、横折折撇的写法(分解练习,书空练习)、捺的写法。走之底点取平势,横折折撇短小呈纵势,平捺上平下斜。

4.请学生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近、造、起、赵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5.请学生观察“近、造、起、赵”四个字走之底与走字旁的特征,并说一说,然后自己练一练。

走之底由点、横折折撇、捺组成,重点注意横折折撇的写法,要轻重适宜,捺画平而舒展。走字旁上两横上短下长,左边参差,右边较齐,撇细短,捺平而舒展。“近”字为半包围结构,走之底的捺画向右伸展,托起“斤”;“斤”部的首笔短撇起笔略高于走之底的点。

“造”字为半包围结构,走之底的点和横折折撇窄长,撩画右伸展,托起“告”部;“告”部高于右边走之底。

“起”字为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上两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捺画向右伸展,托起“己”部;“己”部较小,末笔为竖折。

“赵”字为半包围结构,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捺画向右伸展,托起“肖”部,“肖”部与走字旁紧凑。

学生练习书写这四字,教师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6.观察比较。

观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道,起”,请学生感受并说一说不同书法家书写走之底与走字旁的特点。

三、自主练习

1.说一说特点:观察“通、遂、超、赵”四个字的结构特点

“通”字走之底横折折撇粗细分明,“甬”的起笔高于走之底,末笔为垂露竖,不碰到走之底的捺画。

“遂”字走之底横折折撇粗细分明;“家”部上两点起笔高于走之底的点,末笔为反捺,不超过走之底捺画的长度。

“超”字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捺画向右伸展托起“召”部;“召”部笔画紧凑。

“赵”字走字旁的两短横上短下长,向左伸展,第四、五笔分别为点、撇,捺画向右伸展,托起“肖”部;“肖”部与走字旁紧凑。

2.写一写范字:学生试写四个范字各两遍,初步感知体验两部分的比例关系。3.找一找规律:总结出半包围结构两部分所占的位置比例有大小之分。4.评一评作业: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5.学生再次书写四个范字各三遍。6.学生课堂作业展示。

四、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走之底由点横折折撇、捺组成,重点注意横折折撇的写法,要轻重适宜,捺画平而舒展;走字旁上两横上短下长,左边参差,右边较齐,撇细短,捺平而舒展。

3.清洁、整理学具。

第十四课 同字框与门字框

教学目标

1.掌握同字框与门字框的书写方法, 了解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同、用、开、问”四字, 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3.感受中国书法结构变化的美感, 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

重点:掌握同字框与门字框的书写要领。

难点:初步掌握带有这两种偏旁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出示“同、用、关、开”,请学生说说这四个字的偏旁分别是什么。

2.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同字框与门字框》。

二、学习新知

1.教师演示“门”字的字形演变。

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今天我们所书写的汉字是经过几千年演变而来的, 猜一猜是什么字教总字的字形变化不大, 甲骨文, 小篆、楷书的“门”字, 都由两扇门组成。古代单扇的门叫“户”。

2.学习书写门字框

教师问:这两个字认识吗? 看看这两个字中的“门”, 你有什么发现? 带有门字框的字都是三面包围。书写门字框里面部分的时候, 有什么要注意的? 门字框的字为三面包围结构, 先写竖再写横折, 两横短小。竖折较直, 内横靠左。横折钩形长, 折笔向下与左竖呈相向之势, 框内的部件居中或略靠左, 笔画分布要均匀。

3.学习书写同字框。

学生分析同字框的结构, 教师讲解同字框书写要领:同字框为三面包围结构, 左竖稍短, 粗壮有力, 横折钩横略向上斜, 折笔的位置较高一点。

4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同、闻、问、开”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

5.学生观察“同、用、关、开”四个字同字框与门字框的特征, 然后自已练一练。同字框和门字框, 框的宽窄应视框里笔画的多少而定, 如笔画多, 框应略宽, 笔画略细;笔画少, 框应略窄, 笔画略粗。门字框要注意左短右长, 左小右大。

学生练习书写这四字, 教师巡视指导, 有针对性地对字体结构、用笔进行重点指导。

第十五课

方框 教学目标

1.掌握方框的书写方法,了解带有方框的字的书写规律。

2.能临写好“团、圆、因、围”四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适当。3.感受中国书法结体变化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对中国汉字的热爱之情。

重点:掌握方框的书写要领 难点:初步掌握带有方框的字的书写特点和规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出示“团、圆”,说一说这两个字偏旁是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本课课题:《方框》。

二、学习新知

1.了解“口”部。通过“国”字学习“口”部。在古代,每个部首都有一个读音“口”读音为wei,表示疆域、边界。

2.学习书写方框。

方框的书写要领:左竖要坚挺有力,曲中带直。横折钩横画上扬,起笔处和竖画呼应,折处提笔然后重按,再用力下行,到末端(超出左边的竖)顿笔调锋,迅速出钩。外形呈左梯形,左合右开,不能写成方形。

3.我来动笔。

用铅笔或钢笔先双钩再填写“

四、因、圆、围”的偏旁,看看位置是否合理。其中“四”字的偏旁与其他字有什么不同。

4.练一练

(1)请学生观察“团、圆”两个字的特征,并说一说。(2)教师总结

“团”字为全包围结构,左竖细,右竖钩粗长;方框里的笔画紧凑,各横画注意长短、粗细变化;末横要与钩相连。

“圆”字为全包围结构,方框写法与“团”字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团”字横折钩的起笔与左竖的起笔分开,“圆”字的首笔与横折钩的起笔相接;方框内的笔画紧凑,“贝”的左右两竖有粗细、长短变化。

(3)学生练一练,教师巡视指导。

5.观察比较出示不同书法家书写的“国、四”,请学生感受并说一说不同书法家书写方框的特点。

三、自主练习1.说一说特点:请学生观察“因、围”两个字的结构特点并说一说。“因”字为全包围结构,左竖画与横折钩的起笔分开,左竖画比横折钩的竖略短、略细;方框内的“大”偏左靠上,笔画较粗。

“围”字为全包围结构,首笔竖画与横折钩的起笔相接;方框内笔画繁多,注意布白均衡,框内上下均有竖画与方框的上下横相粘,方框内的笔画略细。2.写一写范字:学生试写两个范字各两遍,初步感知体验内外两部分的比例关系。

3.找一找规律:总结出方框各部分的特征。4.评一评作业:对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点评。5.学生再次书写两个范字各三遍。6.学生课堂作业展示。

四、拓展延伸

1.出示《曹全碑》,请学生欣赏。2.请学生说说看了《曹全碑》的感受。

3.教师介绍《曹全碑》,帮助学生了解《曹全碑》刻立的时间背景以及书写风格。《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记载了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事迹和政绩。《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之一,书法风格秀丽,结体匀称,以圆笔为主,被视为汉碑精品。此碑现藏陕西西安碑林。

五、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发现方框的书写特点是左竖细短,横折钩的竖粗长;末横要连接横折钩的钩。

3.清洁、整理学具。

第十六课 集字临摹练习(四)教学目标

1.了解条幅、斗方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书写条幅和斗方的章法。2.使学生学会书写“天地有正气”,掌握五字的间架结构,并写得正确、美观。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重点:学生学会书写“天地有正气”的条幅、斗方作品。

难点:掌握“天地有正气”五字的间架结构,要求写得正确美观、章法合适。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选产中最灿烂的瑰宝之一。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著名书法家频真卿的书法作品,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教师简单介绍)。

2.关于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故事,你们听说过哪些? 《祭侄文稿》书成于公元758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时任平原(今山东境内)太守的颜真卿与其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分别在山东、河北起兵讨伐叛贼,杲卿幼子季明往来于平原、常山之间进行联络。叛军攻陷常山后,杲卿父子不幸被俘而遭杀害杲卿被刑时,至死骂不绝口。颜氏家庭,可谓一门忠烈。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颜真卿命人寻访杲卿及家人下落,结果只从常山携回季明首骨。面对为国捐躯的侄子首榇,颜真卿时百感交结,兄弟谊,叔侄情,家国痛,贼子恨,激情所至,文思书意进发而出,挥笔写下了《祭侄文稿》。

3.小结:颜真卿一身正气,字如其人,今天我们就来写幅“天地有正气”纪念他。

4.出示本课课题:《集字临摹练习(四)》。

二、学习新知

1.“天地有正气”含义介绍。“天地有正气”,出自南宋文天祥的《正气歌》,意思是说天地之间有一股浩然正气。

2.探究技法,练习书写。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字是由哪些笔画组成的(撇、捺、横、竖、横折钩),还记得它们的运笔方法吗?好,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写体会。

3.学写“天”。

(1)把笔轻轻搁好,我们先看“天”字,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呢?想想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天:两横较短,撇捺舒展。

(2)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握笔姿势,哪位同学愿意带大家复习一下?请同学们对照这些要求练写一个“天”。

(3)请同学们轻轻把毛笔搁好,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天”看看他写得怎么样,哪里做得好?有写得不到位的地方吗

(4)老师也来练练这个字,请同学们认真看,专心听,并用手跟着我书空练习。请大家拿出练习纸再练习一遍。

(5)评价反馈:这是某同学写的,看看他写得怎么样。4.学写“地、有、正、气”

(1)看来“天”字大家掌握得都不错,我们再来看看写“地、有、正、气”四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呢? “地”字左窄右宽,左纵右横,左缩右伸。“有”字上横下纵。“正”字纵横间距匀称,上缩下伸。

“气”字横折弯钩的弯钩部分,应向内收而圆劲有力,出钩爽利(2)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下面对照这些要求请同学们临摹遍“地、有、正气”四字。(3)轻轻放下毛笔,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字,说说他哪里写得比较好。(4)每字再练一遍。(5)教师巡视指导。

三、集字临摹

1、出示条幅作品。

条幅是长条形竖着张挂的。书写时正文的上下要留出适当的边空,叫天地。在正文左侧,留一点空,一般写上书写者的姓名并盖章,叫落款。这五个大字写得怎么样?你们也想写出这么漂亮的条幅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写“天地有正气”。

2.观察条幅各部分的比例,学一学怎么折纸。3.教师示范折纸(条幅),重点是天地和落款怎么留。4.学生折纸,教师巡视指导。5.学生书写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作品展示:同学们写得非常棒,哪些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一起评价,说一说这幅作品哪些地方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7.如果把“天地有正气”写成斗方应该怎么写? 教师总结:五个字写成斗方则行距略宽,款字要长,以补左下空疏。

四、整理反思

1.师生问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完成了“天地有正气”五字的集字临摹作品,并感受了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的不同效果。回去后,可以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天高秋月明”。

篇6:五年级上册书法练习指导课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以横笔为主的独体字的书写要领。2.了解以横笔为主的独体字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 教学过程

1、出示以横笔为主的独体字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运笔方法:

上:以横笔为主的字,主横一定要写得平稳、舒展。如:“上”字,底横明显比上横长很多,使字形显得舒展、开阔。

3、生书空,边述运笔路线。

4、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5、自己练习。三 例字指导

1、出示范字“上”,生自由观察。

2、指生说行字的运笔路线。生评议后,师小结:

3、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2)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3)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以横笔为主的独体字的写法,大家学得很认真,课后可以多多练习。

2、独体字—以竖笔为主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以竖笔为主的独体字的书写要领。2.了解以竖笔为主的独体字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 教学过程

1、出示以竖笔为主的独体字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运笔方法:

中:以竖为主笔的字,主竖一定要写得较长、垂直、有力度。如:“中”字,中竖位于字的正中,比左右两竖长很多,且挺拔有力。

千、年:以中竖为主笔,为了字形平稳,中竖都写得直立、舒展、挺拔,可以说是整个字的脊梁。

3、生书空,边述运笔路线。

4、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5、自己练习。三 例字指导

1、出示范字“千”、“年”,生自由观察。

2、指生说行字的运笔路线。生评议后,师小结

3、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2)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3)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以竖笔为主的独体字的写法,大家学得很认真,课后可以多多练习。

3、独体字—以撇捺为主笔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以撇捺为主笔的独体字的书写要领。2.了解以撇捺为主笔的独体字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 教学过程

1、出示以撇捺为主笔的独体字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运笔方法:

大:撇和捺展开的角度不宜过小,要形成稳定的支架,撑起整个字。撇末与捺脚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

3、生书空,边述运笔路线。

4、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5、自己练习。三 例字指导

1、出示范字“天”、“及”,生自由观察。

2、指生说行字的运笔路线。生评议后,师小结:

3、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2)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3)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以撇捺为主笔的独体字的写法,大家学得很认真,课后可以多多练习。

4、独体字—以钩为主笔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以钩为主笔的独体字的书写要领。2.了解以钩为主笔的独体字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 教学过程

1、出示以钩为主笔的独体字。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运笔方法:

心:以卧钩作为主笔时,卧钩要有一定的弯度,钩底宜平,出锋要有力。以钩作为主笔时,要把钩写得弯而不弱,就像古人所说的“铁画银钩”。

3、生书空,边述运笔路线。

4、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5、自己练习。三 例字指导

1、出示范字“也”、“乎”,生自由观察。

2、指生说行字的运笔路线。生评议后,师小结:

3、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4、反馈:(1)展示优秀作业。(2)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3)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以钩为主笔的独体字的写法,大家学得很认真,课后可以多多练习。

5、独体字—方形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方形的独体字的书写要领。2.了解方形的独体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 教学过程

1、出示方形的独体字。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运笔方法:

正:左右基本对称,书写时笔画要分布均匀,保证字的端正稳定。田:外框接近正方形的独体字,书写时笔画要写得饱满一些,字形不宜太大。

3、生书空,边述运笔路线。

4、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5、自己练习。三 例字指导

1、出示范字“曰”、“雨”,生自由观察。

2、指生说行字的运笔路线。生评议后,师小结:

3、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2)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3)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女字旁、绞丝旁的写法,大家学得很认真,课后可以多多练习。

6、独体字—长形、扁形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长形、扁形的独体字的书写要领。2.了解长形、扁形的独体字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 教学过程

1、出示长形、扁形的独体字。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运笔方法:

四:字形较扁,不能写得太长,上下两横要写得平稳、舒展。月:字形较长,不能写扁,竖撇与竖钩均要写得修长有力。

3、生书空,边述运笔路线。

4、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5、自己练习。三 例字指导

1、出示范字“身”、“西”,生自由观察。

2、指生说行字的运笔路线。生评议后,师小结:

3、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2)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3)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形、扁形的独体字的写法,大家学得很认真,课后可以多多练习。

7、独体字—斜形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斜形的独体字的书写要领。2.了解斜形的独体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 教学过程

1、出示斜形的独体字。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运笔方法:

字形斜的字,书写时要注意找准字的中轴线,安排好关键笔画的位置。如“夕”字,点的末端与首撇的起笔上下对齐,位于字的中轴线上,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

3、生书空,边述运笔路线。

4、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5、自己练习。三 例字指导

1、出示范字“户”、“乃”,生自由观察。

2、指生说行字的运笔路线。生评议后,师小结:

3、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2)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3)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斜形的独体字的写法,大家学得很认真,课后可以多多练习。

8、综合练习

教学要求:学会分析字的结构并能正确的书写。教学重难点:掌握书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解决难点,指导书写。l、学生观察字形,分析结构。

2、指名上台书写,并讲解要领。

3、生对照字帖,在草稿本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生对比找问题,然后在书上完成练习。

三、自学其他字的书写。

1、生按刚才的方法自学其余字的书写。

2、生练习时,师巡视辅导。

3、生进行练习时,老师提醒学生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四、作品展示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五、课堂总结

9、上下结构—上下均匀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上下均匀的上下结构的合体字的书写要领。2.了解上下均匀的上下结构的合体字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 教学过程

1、出示上下均匀的上下结构的合体字。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运笔方法:

碧:上下两部分各占二分之一,字形为正方或长方,那么整个字上下两部分的宽窄应大致相等。

3、生书空,边述运笔路线。

4、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5、自己练习。三 例字指导

1、出示范字“留”、“炎”,生自由观察。

2、指生说行字的运笔路线。生评议后,师小结:

3、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2)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3)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均匀的上下结构的合体字的写法,大家学得很认真,课后可以多多练习。

10、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提手旁、示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 教学过程

1、出示笔画:提手旁、示字旁,及运笔路线图。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运笔方法:

提手旁:横要短。竖钩起笔稍高,由横的偏右处穿下。提的起笔要靠左一些。示字旁:共五笔,笔顺与“示”字相同。首点靠右,横向右上斜,撇不宜长。

3、生书空,边述运笔路线。

4、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5、自己练习。三 例字指导

1、出示范字“扶”、“福”,生自由观察。

2、指生说行字的运笔路线。生评议后,师小结:

3、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2)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3)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提手旁、示字旁的写法,大家学得很认真,课后可以多多练习。

11、页字旁

力字旁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页字旁、力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 教学过程

1、出示笔画:页字旁、力字旁,及运笔路线图。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运笔方法:

页字旁:五横基本平行,下四横等距。末点稍靠下。力字旁:横折钩要坚挺有力。撇起笔靠左。

3、生书空,边述运笔路线。

4、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5、自己练习。三 例字指导

1、出示范字“颂”、“功”,生自由观察。

2、指生说行字的运笔路线。生评议后,师小结:

3、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2)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3)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页字旁、力字旁的写法,大家学得很认真,课后可以多多练习。

12、左双耳旁

右双耳旁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左双耳旁、右双耳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 教学过程

1、出示笔画:左双耳旁、右双耳旁,及运笔路线图。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运笔方法:

左双耳旁:横撇弯钩的弯钩稍小。长竖必须用垂露竖。

右双耳旁:横撇弯钩的弯钩稍大。竖可写为悬针竖,也可写为垂露竖。

3、生书空,边述运笔路线。

4、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5、自己练习。三 例字指导

1、出示范字“陈”、“郡”,生自由观察。

2、指生说行字的运笔路线。生评议后,师小结:

3、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2)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3)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左双耳旁、右双耳旁的写法,大家学得很认真,课后可以多多练习。

13、贝字旁

月字旁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贝字旁、月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 教学过程

1、出示笔画:贝字旁、月字旁,及运笔路线图。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运笔方法:

贝字旁:左竖短,右竖长。各横平行、等距,末横拦左竖。

月字旁:撇为竖撇,先直后弯。各横平行、等距,里面两横稍靠上。

3、生书空,边述运笔路线。

4、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5、自己练习。三 例字指导

1、出示范字“贵”、“肌”,生自由观察。

2、指生说行字的运笔路线。生评议后,师小结:

3、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2)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3)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贝字旁、月字旁的写法,大家学得很认真,课后可以多多练习。

14、山字旁

立刀旁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山字旁、立刀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

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 教学过程

1、出示笔画:山字旁、立刀旁,及运笔路线图。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运笔方法:

山字旁:中竖高,三竖等距,左右两竖起笔的连线与下横平行。下横向右上斜。

立刀旁:左竖要短,用垂露竖。竖钩挺拔,棱角分明,钩不要大。

3、生书空,边述运笔路线。

4、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5、自己练习。三 例字指导

1、出示范字“贵”、“肌”,生自由观察。

2、指生说行字的运笔路线。生评议后,师小结:

3、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2)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3)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山字旁、立刀旁的写法,大家学得很认真,课后可以多多练习。

15、反文旁

欠字旁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反文旁、欠字旁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一般书写规律。3.写好例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结构比例恰当。二 教学过程

1、出示笔画:反文旁、欠字旁,及运笔路线图。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运笔方法:

反文旁:首撇比较直立,短横向右上斜,次撇的起笔尽量靠左,捺起笔于首撇的尾端。

欠字旁:两撇上下对正。横钩的横要短,折处棱角分明。捺可以写为反捺。

3、生书空,边述运笔路线。

4、描描写写。指导学生描红时,要求笔画连贯,一气呵成。临写时要注意笔画的起笔、收笔位置,既要注意笔画间的联系,也要注意体会笔画运笔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5、自己练习。三 例字指导

1、出示范字“效”、“欲”,生自由观察。

2、指生说行字的运笔路线。生评议后,师小结:

3、生自由练习,师巡视指导。

4、反馈:

(1)展示优秀作业。(2)纠正坐姿及执笔姿势。(3)指出作业中的不足。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反文旁、欠字旁的写法,大家学得很认真,课后可以多多练习。

16、综合练习

(二)教学要求: 复习字的书写方法。教学重难点:能用正确的笔顺规则书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解决难点,指导书写。l、教师出示字贴,学生分析字形。

2、指名上台书写,并讲解要领。

3、生对照字帖,在草稿本上练习,然后再和字帖进行对比,找出问题所在。

4、生对比找问题,然后在书上完成练习。

三、交流。

1、生按刚才的方法书写。

2、生练习时,师巡视辅导。

3、生进行练习时,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的事项。

四、作品展示

选择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师指出作品中的优缺点。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爱心助残文艺晚会主持稿 下一篇:六年级抽屉原理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