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腹水症诊治

关键词:

肉鸡腹水症诊治(精选七篇)

肉鸡腹水症诊治 篇1

1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 缩头嗜睡, 独居一隅, 羽毛蓬乱, 反应迟缓, 步态不稳, 食欲减退, 饮欲稍增加, 呼吸轻度或硬化, 实质部有圆形斑点或结节, 表面常有灰白色或淡黄色胶冻样薄膜;肺显著淤血、水肿;肠道严重出血, 肠管变细, 内容物稀少;肾肿大、充血, 有尿酸盐沉积;脾脏较小, 皮下水肿;胸肌、腿肌瘀血。

2剖检变化

全身明显淤血, 有的腹部呈蓝褐色, 腹腔内充满大量清亮淡红色或土黄色液体, 液体中混有纤维素块, 个别腥臭味, 心脏增大, 右心扩张明显, 柔软。心包积液呈淡黄色, 有的为胶冻样肺脏淤血肿大, 肾苍白肿大, 肠道充血, 全身肌肉不同程度充血。

3诊断

本病根据腹部膨大、呼吸困难和发绀等特征性临床症状, 结合大量黄色腹水和右心室肥大等病理变化即可确诊。患鸡最严重时, 突然拍翅倒地死亡。通常病鸡多表现为精神不振, 步态异常, 站立不稳, 以腹部着地, 两翅下垂, 冠和肉髯发紫, 呼吸困难, 后腹膨大, 呈青紫色。触诊腹部有波动感, 腹上侧松弛, 下侧紧张, 穿刺液呈黄色, 有的混有少量血液听诊有击水声、呼吸粗粝急促, 心跳加快。叩诊腹侧下部水平浊音, 上部臌音。鸡食欲减退或废绝, 体重减轻, 生长停滞, 便秘下痢交替出现。4防治

水综合症病因复杂, 由于发病急,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所以, 在生产实际中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5治疗

一旦病鸡出现临床症状, 单纯治疗常常难以奏效, 多以死亡而告终。但以下措施有助于减少死亡和损失。

5.1用12号针头刺入病鸡腹腔先抽出腹水, 然后注入青链霉素各2万U, 经2~4次治疗后可使部分病鸡恢复基础代谢, 维持生命。

5.2发现病鸡首先使其服用大黄苏打片 (20日龄雏鸡l片/只/日, 其他日龄的鸡酌情处理) , 以清除胃肠道内容物, 然后喂服Vc和抗生素。以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 同时加强舍内外卫生管理和消毒。

5.3给病鸡皮下注射1次或2次1g/L亚硒酸钠0.1m L, 或服用利尿剂。

5.4应用脲酶抑制剂, 用量为125mg/kg饲料, 可降低患腹水征肉鸡的死亡率。

6预防措施

肉鸡腹水症病因复杂, 由于发病急,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所以, 在生产实际中要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6.1冬季做到能保证鸡舍的温度、又使舍内空气新鲜、通风换气, 可预防腹水症的发生。

6.2可采取限饲来减少腹水症的发生, 又可提高饲料利用率。

6.3饲料中添加VC (500g/t料) 、VE (200g/t料) 来减少发病。

6.4严禁饲喂霉败变质的饲料。

一例肉鸡感冒继发腹水症的诊治 篇2

2011年12月份,河北省廊坊市某养殖户饲养肉鸡20 000只,分4棚饲养。28日龄时由于气温骤降,温差大,开始有肿头、流泪和打喷嚏的现象,造成大群采食量降低并出现死亡,37日龄时,死亡鸡数最多的棚每天有70只,最少的也有12只,大群鸡精神状态不好。

2 临床症状

个别鸡呼吸道症状严重,张嘴出气,伸脖呼吸,羽毛松乱,腹部明显增大,有波动感,呼吸困难,行走吃力,喜卧,有的不能行走,以腹部着地呈犬坐姿势,有的侧身伸腿卧地,吃料不增加,个别消瘦,冠和肉髯苍白,有一个棚的鸡粪便变稀。

3 剖检变化

剖检死亡的12只鸡,发现气管出血严重,有2只包心包肝的,其他的鸡腹腔积有大量淡黄色或淡红色透明液体,有的混有纤维素性蛋白絮状物,心包膜增厚呈黄色且积液,心脏扩张,特别是右半边心脏更为显著,心肌柔软,壁变薄,肝脏瘀血、肿大,肺脏瘀血,肾脏、脾脏肿大。

4 治疗措施

应用4 d的抗病毒、抗大肠杆菌和抗呼吸道疾病的药物,病情开始好转,治疗效果明显,但随后鸡群的死亡增加。再次剖检可见病鸡腹水增加,分析认为是30日龄左右快速生长的鸡,心脏的发育晚于机体的发育,造成右心室扩张、代偿性肥大,而在体腔中蓄积起大量液体,且由于感冒,肺部有病变,造成缺氧,治疗药物对肝脏的损伤更是加重了肝脏的硬化及全身瘀血的发生。

采取通肾措施,用小苏打加红糖饮水。病情最严重的一棚配合中药通肾,维生素C饮水,兼控制呼吸道症状,使用了氨茶碱和强力霉素。补充钾离子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增加通风换气次数,每天清理鸡粪1次,减少氨气的产生。

5 讨论与分析

(1)由于害怕再次感冒,不敢通风,空气中氨浓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饲料中维生素和硒缺乏,治疗药物加重肝脏的负担等,均可促使肉鸡开始发病。

(2)肉鸡生长速度快,代谢旺盛,需氧量大。而心肺功能不能及时适应高能、高蛋白日粮,大量代谢产物清除不及时而蓄积产生毒害作用,蛋白含量过高,引起肠道氨浓度过高。

(3)与种蛋孵化后期氧气供给不足也有直接关系。这批鸡接来的时候偏弱,冬季低温导致的冷应激和肺部损伤造成呼吸不畅,是引发这次腹水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6 预防措施

(1)肉鸡腹水症要早防。在肉鸡日粮中加喂小苏打,鸡在酸中毒时可造成肺部血管缩小从而导致肺动脉压增高,而加入小苏打可中和酸中毒,使血管扩张,使肺动脉压降低,从而降低腹水症的发病率。

(2)在肉鸡饮水中加维生素C,对降低肉鸡腹水症的发生率也有较好作用。

(3)改善饲养环境。在高密度饲养肉仔鸡的生产中,舍内空气中的氨气、灰尘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是诱发腹水症的重要原因。所以,应调整饲养密度,改善通风条件,减少舍内有害气体及灰尘的含量,使鸡只有充足的氧气。

(4)孵化补氧。孵化缺氧是导致腹水症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孵化的后期,向孵化器内补充氧气也可减少腹水症的发生。

冬春季饲养肉鸡谨防腹水症 篇3

1 发病诱因

1.1 饲养管理不当

为了保暖而长期关闭门窗, 致使舍内空气污浊, 特别是氨气和二氧化碳蓄积过多, 氧气浓度下降, 鸡肺脏因供氧不足受到损害, 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而引起腹水症的发生。

1.2 营养比例失调

由于肉鸡的生长发育极为迅速, 代谢也非常旺盛, 饲料中一旦盐分含量过大, VE或某些营养元素含量不足, 导致鸡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度失衡, 影响心肺肾的功能。从而诱发肉鸡腹水症。

1.3 长期使用某些药物

长期超量使用某些药物如呋喃唑酮、牧宁菌素、某些消毒剂或者长期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等, 均可直接损害鸡的肝、肺和肾脏, 导致腹水症的发生。

1.4 细菌性疾病诱发

受某些细菌性疾病的影响如大肠杆菌病, 衣原体病等亦可诱发肉鸡腹水症。

2 临床症状

肉鸡腹水多发于30日龄左右病鸡主要表现精神沉郁, 食欲减退或者废绝, 翅膀下垂, 羽毛松乱, 缩颈呆立, 冠髯苍白或发绀, 个别鸡可见下痢。病情严重者可见皮发红, 呼吸速度加快, 但体温一般正常。其特征性病变是腹围显著增大, 腹部膨隆下垂, 腹部皮肤变薄发亮或发紫, 行动迟缓呈企鹅状, 触膜腹部有明显的波动感, 用针穿刺有大量黄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流出, 病程为1~5天。

3 防治措施

3.1 改善卫生条件, 注意鸡舍通风

冬季气候寒冷, 要处理好鸡舍通风与保暖的关系, 及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垫料, 以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和空气中尘埃的含量, 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氧充足。

3.2 加强饲养管理, 确保营养平衡

一是选用优质饲料, 杜绝饲喂霉烂变质的饲料, 特别是要保证Vc、VE和各种微量元素的均衡。二是要正确使用添加剂、药物和消毒剂, 防止慢性中毒, 损伤肝、肾等。三是对肉鸡可适当进行限饲, 缩短光照时间, 控制其生长速度。

3.3 药物治疗

肉鸡腹水症的防治措施 篇4

1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不振, 行动迟缓, 羽毛蓬乱, 独居一处, 缩头嗜睡;食欲减退或废绝, 饮欲稍增加;站立和行走不稳;呼吸困难;有的病鸡排水样或灰白色稀粪;个别的可视黏膜贫血, 肉冠发绀或苍白, 腹部胀满下垂, 蹲伏不起。严重的在强迫驱赶时拖地呈企鹅状移行;用手触摸可感到腹腔内有大量液体, 体温基本正常。

2 剖检变化

皮下及肌肉严重瘀血, 有的腹部呈蓝褐色;腹腔内充满大量棕红色或土黄色透明液体, 多者达500毫升, 并混有纤维蛋白凝块, 个别有腥臭味;心脏变形, 心包增厚, 心室和心房松弛, 心肌变薄柔软, 右心明显扩张, 心壁增厚, 心包积液呈淡黄色, 有的为胶胨样;肝脏早期瘀血, 肿大, 呈灰白色, 表面凸凹不平, 有弥漫性坏死灶, 后期萎缩梗死, 边缘钝厚、质硬;肾苍白肿大;肠道普遍充血, 特别是十二指肠。胸肌有不同程度的瘀血及皮下水肿, 其他器官变化不明显。

3 病因调查

3.1 近年来肉仔鸡的发展甚为迅速, 不断通过良种改良, 追求在遗传上具有快速生长、肉质佳良的新品系, 加之喂饲高蛋白高能量的配合饲料以加速生长, 于是心肺系统不能供应机体所必需的氧, 结果导致该病的出现, 临床上所见发病鸡多为生长快的个体, 且公鸡多于母鸡。

3.2 缺氧。天气寒冷的冬季节腹水症发病率较高。冬季节天气寒冷, 鸡舍通风不良, 舍内积聚了一定量的有害气体, 如氨气、二氧化碳以及有害尘埃, 使得鸡对缺氧更为敏感。另外肉仔鸡生长发育迅速, 代谢旺盛, 加之饲养密度较大, 呼出的二氧化碳, 排出的粪便污染的垫料使空气更加浑浊。再者由于饲养者追求经济效益, 不断加大饲料中脂肪的添加量从而导致肉仔鸡体内脂肪沉积增加, 而沉积越多氧气的消耗量也就越多使得氧气供应相对不足。缺氧致使鸡肺的功能受到损害, 肺叶毛细血管增厚, 从而造成血管狭窄, 肺血管压力升高, 加重了右心的负担, 致使右心扩大, 心壁变薄, 回流右心的血液不畅, 故造成肝及其他脏器、肠系膜血管内的液体压力过高, 导致液体成分向压力较低的腹腔渗漏, 形成腹水。

3.3 毒性油脂或食盐、磺胺类药物等中毒, 直接损伤肝脏, 造成肝病变, 引起腹水大量潴留。

3.4 禽曲霉菌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等继发病原菌。

4 防治

4.1 春、秋、冬季等季节处理好鸡舍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做到既能保证鸡舍温度, 又要使舍内空气保持新鲜, 这是防止腹水症发生重要环节。同时搞好卫生, 勤换干燥无污染的松软垫草, 定时清粪、消毒和通风换气, 排出氨等有害气体, 可预防腹水症的发生。

4.2 处理好限饲与快速生长的矛盾。鸡到2~3周龄时, 对消化饲料的供氧能力与实际需要量之间差距最大, 此后至50日龄这种差距则逐步缩小。根据这一特点, 可采取适当限饲来减少腹水症的发生, 又可提高饲料利用率, 其主要方法如下:从10~15日龄起, 下午4时至午夜12时不供料;从30~35日龄, 要控制光照时间, 抑制鸡采食和活动量;从45~50日龄起, 每天增加1小时的采食时间, 到屠宰前的最后3天达到自由采食。

4.3 每吨饲料添加维生素C 500克, 对控制腹水症的发生有一定效果。

4.4 在调配饲料时要注意各阶段肉鸡营养水平, 严格按精料、麸皮、玉米比例进行, 并且搅拌均匀。特别是能量蛋白比更应合理。

4.5 饲料中增加硒含量 (每千克饲粮含硒达0.5毫克) 和维生素E的添加量, 可降低死亡率。常用的方法是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粉或维生素E油, 或饮水中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 每周添加1~2次。

4.6 饲粮中加碳酸氢钠, 每千克饲料加1~2克, 也有预防本病的作用, 但要防止添加过量, 特别是小雏期更应少量添加。

4.7 严禁饲喂霉败变质的饲料, 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水合硅铝酸钙钠可降低黄曲霉菌素的毒性。

认识肉鸡腹水症以及防治措施 篇5

肉鸡腹水症又称“雏鸡水肿病”“腹坠症”“心衰综合症”等。肉鸡腹水症是危害快速生长幼龄肉鸡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该病以病鸡腹腔积聚多量浆液性液体, 死于该病的鸡右心扩张肥大, 肺部水肿, 瘀血肝硬化, 以及全身性瘀血变化。

1 发病原因

发生肉鸡腹水症的病因比较复杂, 肉鸡生长速度较快而引发慢性缺氧是主要病因。另外寒冷、鸡舍通风差或鸡舍有害气体过多、营养不良或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为该病的发生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饲料中能量过高,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抗生素使用过量, 饲料中油脂过高, 霉菌中毒, 痢特灵过量或菜籽油中含芥子酸过高 (40%以上) 以及某种传染性疾病 (例如慢性新城疫, 大肠杆菌后期) 等引起心肌功能障碍, 供血不足等病变引发此病。

综合上述, 鸡体组织缺氧特别是肺部对供氧不足非常敏感, 促使机体超负荷工作的右心增大、变弱, 使其搏动速度跟不上, 造成腹腔内脏器官瘀血和肿大, 使腹腔内血液积存, 血管内压力不断增高, 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发生改变, 致使血清血浆漏出蓄积在腹腔中的水分多而发生腹水症。

2 发病特点

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 寒冷季节和早春发病明显增多, 死之率也随之增高, 一般死亡率均在3%~15%左右, 高时达30%左右, 本病在全国均有发生, 主要危害快速生长的幼龄仔鸡, 最早发生于2日龄仔鸡, 本病易发生在2~8周龄的鸡, 以3~5周龄发病最多, 此病的发生与饲养密度过大,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味过大等是本病的发病原因。

3 临床症状

病鸡采食下降、精神呆倦、羽毛松乱、头部羽毛逆立、发育迟缓、呆立、腹部膨大透明有波动感、走路像企鹅、呼吸困难、反应迟纯、鸡冠肉髯发紫、突然死亡。

4 病理变化

部检病死鸡, 可见鸡全身明显瘀血, 剖开腹腔有明显的清亮, 淡黄色或淡红色液体流出, 液体中混有纤维物絮状物。心脏肿大、瘀血, 心肌松弛、柔软、肝硬化、瘀血, 肿大呈紫红色、肺呈瘀血、水肿紫红色、副支管充血, 肾肿大、呈紫红色充血、整个肠道充血、胰脏充血、胸肌充血、深红色。

5 诊断

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可明确确诊肉鸡腹水综合症。

6 防治措施

此病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可明显减少本病的发生。

6.1 首先选育优质鸡苗。

6.2 采用科学配方, 选用优质合格饲料, 不用廉价杂粕饲料。饲料中补充足够量的维生素E, 硒和磷以及维生素C。

6.3 早期限饲, 控制生长速度。

6.4 改善鸡群饲养管理及环境卫生。降低饲养密度给鸡舍补充足够的氧气为鸡群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

7 治疗

浅谈肉鸡腹水症的诊疗 篇6

1 临床症状

肉鸡腹水症多发生于30日龄左右。患有腹水症的病鸡, 一般表现为精神沉郁, 羽毛蓬乱, 冠髯发白或发绀;生长发育迟缓, 食欲减退或废绝;个别肉鸡还可见下痢的发生, 有的病鸡发生腹泻;腹围显著增大, 腹部膨隆下垂, 呈水袋状, 腹部皮肤变薄发亮或发紫, 进行腹腔穿刺, 可有黄色或淡黄色的液体流出, 病程多为1~5d;有的甚至无任何先兆, 便突然死亡。

2 剖检变化

临床病理剖检可见腹腔内有100~500m L甚至更多的淡褐或淡红黄色半透明腹水, 部分病鸡腹腔内常有淡黄色的纤维样半凝固胶胨状絮状物;皮下水肿、胸肌、腿肌瘀血;肝脏充血肿大, 呈暗紫色, 变厚变硬, 表面凹凸不平, 被膜上常覆盖一层灰白色或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肾肿大瘀血, 肠道黏膜严重瘀血, 肠道变细, 肠黏膜呈弥漫性淤血, 肠壁增厚;肺呈粉红色或紫红色, 气囊混浊;法氏囊黏膜泛红;喉头气管内粘浆糊样黏液;心包膜浑浊增厚, 心包液显著增多, 心脏体积增大, 右心室明显肥大扩张、柔软, 心肌变薄、松弛、瘫软。

3 病因分析

首先, 冬季饲养肉鸡, 鸡舍多采用煤炉取暖。养殖户为了保暖而将门窗紧闭, 很少通风换气。致使鸡舍内空气流通不畅, NH3、CO和H2S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 含氧量下降。因此, 缺氧是导致此病的原因之一。

其次, 就是肉鸡患传染性支气管炎、慢性呼吸道病、气囊炎性大肠杆菌病、霍乱等疾病后, 引起鸡呼吸困难。造成机体慢性缺氧, 导致心力衰竭也可导致鸡只发生腹水综合症。

4 防治措施

4.1 预防

(1) 改善卫生条件在保暖的前提下, 注意鸡舍通风和调整饲养密度, 北方冬季天气寒冷, 鸡舍通风应选择每天的10~13h之间, 同时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垫料, 以降低鸡舍内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 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充足的氧气。

(2) 加强饲养管理在实际生产中, 可以在肉鸡2~3周龄时, 减少10%的喂料, 饲料中的能量不要太高, 食盐不能超量。钙、磷要充足并要平衡, 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和碳酸氢钠。要防止垫料、饲料发霉变质。

4.2 治疗

(1) 将病鸡隔离。病鸡每只口服双氢克尿噻6mg, 2次/d;并在饲料中按饲料100mg/kg的量加入维生素C, 连用3d。

肉鸡腹水症诊治 篇7

2010年11月中旬, 民勤县某养鸡户引进鸡苗3000只, 引进后按该种鸡场提供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并定期消毒, 温度适宜。主诉:23日龄时, 该群鸡出现零星死亡、腹泻、后腹部胀大透明、泄殖腔周围有白色污染。用电解多维与痢菌净饮饲后, 病情依旧发展。2天后死亡数明显上升, 改用蒽诺沙星和痢菌净仍不能控制病情, 至12月10日共死亡64只, 于11日下午前来求诊。

2 临床症状

到鸡舍实地观察, 发现病鸡呼吸困难后腹胀满, 触摸腹部有明显波动感, 食欲下降或废绝。肛周羽毛有白色污染物, 整个圈舍氨味浓度重, 病情严重者羽毛蓬乱, 瘫痪在地, 张口呼吸, 人惊不愿站立。关节变形, 四趾伸直下抓, 个别能勉强前行几步。死亡后腹部膨胀呈青紫色, 面部发黑, 泄殖腔外突, 个别有明显的脱水现象, 极度消瘦。

3 剖解变化

剖解后腹腔有大量淡黄色液体, 混有纤维样沉淀物, 心脏变大, 右心房扩张明显, 肺动脉管腔内充满血液, 肝脏黄褐色, 肠系膜充血, 肾脏显著肿大, 输尿管变粗。个别喉头有小米粒大小的白色沉淀物。输尿管内有大量尿酸盐沉积, 关节腔内有不明淡清液体。根据临床症状与剖解变化结合诊断确诊为腹水综合症和尿酸盐沉积综合症并发。

4 治疗原则和方案

慎重品种选调, 调引适应力强, 内脏器官发育良好的品种。

更换饲料, 降低饲料蛋白浓度。

加强通风, 更换垫料, 降低圈舍氨浓度。

增强光照, 限制饲喂。

调整饲料钙磷比例。

一旦病鸡出现临床症状, 单纯治疗难以奏效。多以死亡告终, 必须联合治疗方能提高治愈率。

4.1 方案一

用12号针头从后腹底部刺入抽出腹水, 注入青霉素3万单位, 每天两次, 2~4次即可治愈。饲料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和电解多维。

4.2 方案二

肌注速尿3毫升/只, 鱼腥草2毫升+黄芪多糖2毫升。

4.3 中草药治疗

大黄800克、白术120克、川芎175克、泽泻200克、木通300克、牵牛子450克、香附子400克共研末均匀拌与100千克饲料中。

5 病例分析与预防

由于饲料中蛋白浓度过高, 钙磷比例失调。

早期饲喂量过大, 氨基酸供给不足。

长期饲料抗菌药物过量。

圈舍通风不良好, 垫料污染, 氨气浓度过高。

圈舍过于拥挤, 运动不良。

6 体会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超滤治疗 下一篇:超滤膜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