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发中秋节的作文

关键词: 写作 学生 教学 作文

抒发中秋节的作文(精选6篇)

篇1:抒发中秋节的作文

俗话说:“中秋人月两团圆。”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会约上亲戚朋友们一起庆祝。特别是今年,今年的中秋节过得开心,也特别难忘。

那天,我们聚首一堂,用“火”来庆祝。你们不用怕,我们不是真的用火,而是烧烤!

烧烤要准备的东西可多了,因此,妈妈出了一个主意,就是“自己动手自己吃”。这一下,可把我和表姐表哥们都吓坏了。平时我们在家里都是“小姐”,“少爷”,都不用去做家务的。(我也只是帮妈妈去铺子里做过一两次而已)但是没办法,想吃就得做!

我和表姐们都喜欢吃虾、茄瓜和鸡腿,所以妈妈说,想吃什么就把想吃的东西洗干净。真幸运,我们喜欢吃的东西都很容易洗。

我们先把茄瓜一个一个地搓干净,再用开水把冰鲜鸡腿解冻,再洗干净就大功告成了!

可是……表哥们就惨了!我们女孩都可以说是心灵手巧;可表哥们都是粗枝大叶,怎能做这些家务细活呢?先看看他们闹的笑话吧!由于舅舅家有一个大鱼池,里面养了许多鱼,几位挑剔的表哥们最喜欢烤鱼了,所以他们都跑进鱼池里抓鱼。

他们几个一进水池就摔了个四脚朝天,弄得我们哈哈大笑。他们又在鱼池里左扑右扑,都捉不到一条鱼。反而弄得衣衫不整呢!看到此情此景,我这个做表妹的,又怎么能不出手相助呢?“给你们,大笨蛋!”这时,表哥们个个都目瞪口呆,接着又兴高采烈地说:“对啊,我们怎么没到呢?”

你们知道我手上拿着什么吗?猜不到吧,我是在拿着个鱼网呢!用鱼网一捞,不就行了吗?还用得着那么辛苦地去抓鱼吗?

最后,经过我们的努力,我门都有了收获!那熊熊的烈火在“照耀”着我们的劳动成果,那味道似乎比一切的东西都美味,因为那是经过我们的努力而取得的成果!

今年的这个中秋节使我们毕生难忘!

篇2:抒发中秋节的作文

林珊,女,壮族,广西凌云人,1984年5月生,大学本科学历,7月参加工作,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共平塘乡宣传统战委员。

【林姗 - 另一种乡愁】

作词:谷村新司 作曲:谷村新司

--------

没有哭泣的那一种滋味

那种使人刻骨铭心的乡愁

如果深深经历那种感受

才会明白为何?满心头

啊……只要独处

日升日落 许多感触

啊……那种滋味

澎湃飞舞 怎么倾诉

那云和树

不要遮断那故乡的道路

我虽没有哭

只愿那云和路

----

闭上眼睛的那一种滋味

那种使人刻骨铭心的乡愁

就在眼前不断的难过

睁开眼睛它又?满心头

啊……只要独处

日升日落 许多感触

啊……那种滋味

澎湃飞舞 怎么倾诉

那云和树

不要遮断那故乡的道路

我虽没有哭

只愿那云和路

----

啊……只要独处

日升日落 许多感触

啊……那种滋味

澎湃飞舞 怎么倾诉

那云和树

不要遮断那故乡的道路

我虽没有哭

只愿那云和路

----

我虽没有哭

只愿那云和路

篇3:抒发中秋节的作文

提出问题: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形:一宣布上作文课, 学生便叫苦不迭;一铺开稿纸, 学生就手足无措, 不知从何下笔。作文难教、作文难写, 对于学生来说, 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在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 对于写作素材, 教师是蜻蜓点水, 所以多数学生是模仿或张冠李戴和流水账式的叙述。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解决学生写作的“米”成了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我觉得动态式的作文课堂教学对解决学生类似的问题还是比较合适的。我曾设计这样一种活动性作文教学的案例:教师布置活动内容:这次活动内容是请同学分别到讲台上来讲话, 讲话内容不限制, 可以介绍自己的爱好, 可以谈自己的理想, 也可以谈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的大事等, 但总的要求是真实、健康、简明, 并且一定要发自内心。教师布置活动的准备工作:请同学们先思考五分钟, 不要用笔打草稿, 然后按前后位置的顺序分别到台上来说, 如果你认为上台的同学说得好, 请给以适当的掌声加以鼓励, 然后同学们再选出讲得不错的同学若干名。活动一开始, 教室里的气氛便热烈起来, 同学们争先恐后上台讲话, 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掌声不断, 不时有笑声传出。看来同学们已经真正地投入到此时的情境中了。活动结束, 开始进行评选。教师提出作文任务:在刚才我们举行的这次活动中, 我们多数同学都参与了, 而且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活动中了, 我想同学们肯定都会有所感受、想法, 自己先给自己的作文拟定一个题目。如:我的心情、我第一次上讲台、当我走上讲台的时候、使我激动的时刻、难忘的一节课、使我感受最深的一节课等。

教师引导立意:根据这次活动, 同学们都确定了自己的作文题目, 那么你准备用什么内容来表述些什么呢?教师提出构思要求, 布置学生现场作文。作文批改过程中, 我发现全班的同学笔下都有内容可写, 并且内容丰富, 感情真挚, 所阐述的哲理也不再是空谈, 有了一定的思考深度。如: (1) 以叙述自己上台式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胆怯到试探, 再到树立信心, 从而总结出不管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勇气,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2) 以台下的眼光看台上, 多了一份理解与宽容, 真正领悟了“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的不易。 (3) 还有描述当时活动场面如何激烈、同学们多么激动的。通过这次活动, 同学们再也不怵头写作文了。而且, 他们还收集了很多写作素材。那种提笔忘字的情形消失了, 他们都写出了心中所想, 并从中收获了写作的兴趣。

案例分析:从活动的形式上, 无疑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看来, 并不是同学们不会写作文, 而是缺乏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形式对于学生是新奇的, 激发了他们的参与和创作欲。有效的参与无疑为他们的写作张本, 活跃的课堂气氛更为写作内容锦上添花, 拓宽了他们的写作思路, 进入角色的学生们自然文思如泉涌。从活动效果上看, 这次活动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使学生摆脱了无话可说的尴尬。学生们的踊跃参与鼓舞了全班的创作信心, 创作激情的到位怎么能不撞击出智慧的火花?从指导的目的上看, 我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有广度地蔓延写作内容。“上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感悟, 所以写出的过程和感触也一定是真实的。没有任何框架, 不存在任何限制, 还学生自由命题、自主立意的空间, 只要合情合理, 就大胆亮出风采, 因此,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激发。

从学生写的作文来看, 我觉得这次活动确实为学生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的“米”, 学生有内容可写, 并且能够从感受到、观察到的素材中挖掘新意。

反思:1.这种形式的作文教学课堂应该以“活动”为主, 不过这里的活动并不是单一地指课上的活动, 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活动。需要明确的是在组织活动中, 教师要明确提出活动的要求, 要充分把学生的各种积极因素调动起来, 使他们充分活跃起来, 全身心地投入, 全部地进入角色, 同时注意在组织活动中要尽量让全体学生参加, 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角, 我觉得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

2.这种形式的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活动后的指导, 它的目的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有力的写作素材, 但是只有素材而不会合理地安排, 学生也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这时就需要老师指点迷津。如果不进行指导, 学生们仍然记“流水账”, 仍然没有中心、主题, 没有路子。那么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所以, 我们必须要把活动后的指导重视起来。我建议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 每个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分析, 老师从中积极指导, 对素材的挖掘, 对结构的安排, 把写作的“点”, 指导给学生去思考, 让他们认真地去整理素材内容。

3.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潜能, 等待着老师的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内心应该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把积淀在他们心中的对生活的观察、认识和感悟表达出来, 这是学生的一种天性。有时, 学生无话可说, 或者表达磕磕绊绊, 那多是因为他们的心灵还在沉睡, 激情还没有被唤醒。现在新采用的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成为一个临场的聪慧者, 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特殊情境、资源和时机, 来以此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的情感被唤醒, 但还需要激发。激发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帮助学生寻找“激情”的“喷发”点。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成为一名临场的聪慧者, 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特殊情境、资源和时机,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的情感被唤醒, 但还需要激发。激发就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帮助学生寻找“激情”的“喷发点”

篇4:抒发中秋节的作文

[关键词]新课改;作文;真情实感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多是讲解作文的结构、思路和写作技巧,却忽略了作文最本质的内容,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写作中空话连篇、虚情假意,甚至是摆出了高中生本不应该具有的老气横秋的庄严架子。真情实感被遗弃在了大家看不到的角落。现如今,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避免说假话、空话、套话”,成为新课改对高中作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学生要在写作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情感的积淀

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讲,教师要协调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既要做学生的知识导师,更要跟学生打成一片,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学过程中民主的教学氛围亦是必不可少,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以亲切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促进教学相长的同时,给学生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这样一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就能够给学生以情感的积淀,让他们更多地放飞心灵,更真切地进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只有把学生的心灵打开了,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形成体验—积累—再体验—再积累的良性循环,从而能够在写作中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中的文化熏陶,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很多关于我国悠久的文明、灿烂的文化、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安排教学进度,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拨动学生的情感脉搏,使学生在写作中叙述事件、表达情感时能够有多角度、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如李清照的温婉豪气、陆游的浓郁冷峭、杜甫的沉郁顿挫,古代文人寄寓于明月、霜露、杜鹃的乡愁,以阳光、春天、燕语、莺啼来表达的希望,用梅、兰、竹、菊来体现气节等,这些被传承下来的古典文化,韵味十足,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如果能够以传统文化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需求,那么在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就能够撷取一些精华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增强情感体验。

三、利用现有教材创设条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中的情感教育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有利于形成内在感悟,以致内心充盈,在写作中自然流诸笔端。首先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以用来进行情感教育的学习资源,如信陵君在救赵时展现出的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屈原让人叹惋的爱国情怀,司马迁催人奋进的隐忍等。其次,教师要实施语文生活化教学,以便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素材积累,如鲜活生动的新闻图片、富有独特魅力的大自然等。最后,教师还应注意在备课时广泛搜集能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素材,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同时,形成自己的独特认知。这些情感教育的内容,日积月累下来也就在学生心中形成了情感素材库,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便可以信手拈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以优秀作文为典范,拓展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的写作思维

学生的写作大都基于自己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和个性理解,他们在写作中通过人物、事件和场景来表现的内容,大都能够在班级内形成共鸣。为此,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时,不仅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即让学生互评、自评等,而且还要选择一些优秀的作文在学生中间传阅,以便学生吸取别人在写作上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给予学生以成功、愉悦感的同时,也激发学生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情。在互评作文和欣赏典范作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借鉴的眼光来审视,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拓展写作思维,提高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的能力。

篇5:抒发思乡之情的作文

故乡是我们最大的温暖,我们还小无法体会到余光中的乡愁,无

法感受“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深深无奈之情,也无法理解“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愁苦、烦闷之感。诗仙李白更是寥寥几笔创下千古佳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流露出他漂泊在外,深夜孤寂一人,思故乡、念故乡、怀故乡的凄清、心酸之痛。

当一个游子孤凄无寂的漂泊在外,内心该是多么无助啊,这时便

是又独酌一杯清酒,与月亮共饮,诉说着游子心中那份最痛的情,每当无助的时候,想想那里,温存着多抒发思乡之情的少美好的记忆,游子们捧起那些易碎的梦,继续将它尘封在沉睡已久的心湖,也许只有那里,不经意间才会触碰到那些沉睡已久的心湖。

那里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皆是最有情的事物,即使一花一

草,也依旧能点亮游子心中那盏灯,当风轻轻拂过,最嫩的柳条伸出枝,那份最深的痛又隐隐流出,“举杯消愁愁更愁”游子心中的愁唯有那里能解,那里,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牵绊。

无染的暮光勾勒不出阳光灿烂的美好,倦归的鸟儿展翼向风,正

篇6:抒发思乡之情的作文

波峦起伏的山峰一座连着一座,郁郁葱葱的杉林把村子围了个圈儿。信步山林,一股股幽深的气息迎面扑来,还夹杂有泥土的清香。小鸟在枝头上歌唱,蟋蟀在草丛中弹琴。野花遍地是,叫得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撒在田野里,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阵微风吹来,心境顿时有种从未有过的飘逸。

当太阳敲醒沉睡的东方,家家户户的屋顶上冒起了阵阵炊烟。砍菜声、劈柴声、狗叫声,一时齐发,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晰晰沥沥的雨中,乡里人开始了耕作,携着心爱的烟斗,吆喝着牛儿,拄着犁在田间的一隅,来回游动,任凭那柔柔的细雨打在他歪斜的斗笠上。

阳光金子般直泻下来,像静静的瀑布流向古树,溅起的光斑像雨点一样洒了我一身。木楼前的古树下,聚集了三五成群的老人,有的静静的坐着,有的小声的说着话,有的在下棋,老人们构筑着村庄简单的生活画卷。

慢慢的太阳消失不见,只能看见天边还残留着一点离去的痕迹。狗在路头静静地候着劳动归家的主人。路边老黄牛慢悠悠的晃着步伐,仿佛在欣赏美景,它劳作了一天,该歇歇了。邻居有的在河边召唤自家的鸭子,有的在拦小鸡进圈。

路上的行人渐渐稀少,天空暗下来。没有了小孩的欢笑声,偶尔会有几声鸡鸭叫鸣,远处还会传来一声狗叫。屋里人或躺或坐,缓解一天的疲劳。吃过饭,大人们商量比划着,明天地里种什么,用多少种子,多少化肥。也有邻居家的大叔大婶过来串门,彼此说着自己的收成和下一季的打算,丰收的幸福写在脸上。

漫天的星光洒向这片土地。田埂间的小草已有了几分睡意,身上披着几滴露珠。村旁的小路总是那么欢快:蛐蛐在唱歌,青蛙在伴乐。迷乱的声音交杂在一起,犹如动听的旋律,奏着迷人的乡间乡情。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抒发孤独寂寞的诗句 下一篇:抒发忧郁心情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