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 需要更多掌握会计知识的人才, 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 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因此, 研究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展开教学活动;其次, 能够将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因素以合作的形式转化成教学资源;再次,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作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活动;最后, 合作学习可根据小组的整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并且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不断优化课堂结构, 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1]。
二、中职学校会计课堂教学现状
在中职学校的会计教学中, 重点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即会计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 因此, 对学生具备的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会计教学中, 相对侧重理论教学, 没有重视理论和实践教学之间的融合性, 因此, 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和社会脱节, 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为传统教学中, 在课堂上以理论知识为主,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在课堂中互动的机会有限, 同时没有为学生设计实训练习,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根据学生面临的问题展开教学,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 中职学校应转变自身教学模式, 探索出更适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为学生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在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 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将其科学分组, 在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 在课堂上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模式, 充分利用实践合作课题, 在夯实学生会计理论基础的同时, 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能加强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 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 丰富了课堂学习形式,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因此,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一) 合理分组
在中职会计教学中, 基础会计是入门知识, 通常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 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让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分组时,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情况等进行科学分组。为更好的展开教学活动, 可选出小组长。分组前, 还应让学生了解会计文化, 可组织学生参观企业, 了解会计的工作环境;还可向其简单介绍会计基础知识, 利于科学分组。此外, 在分组之前, 教师应多和学生沟通, 培养师生之间的情感, 既能促进学生对会计专业的学习产生兴趣, 还可挖掘学生潜能, 促进其积极参与分组合作学习。
(二) 创造合作学习氛围
分组工作结束后, 可为学生搭建合作学习框架, 为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还应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氛围, 让学生融入到学习当中去。如:在课堂的布局上可采用围合的方式, 教师在学生中间, 学生在教师周围, 可随时提出问题。在这种方式下, 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位学生, 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还可采取小组成员相对而坐, 教师行走在成员之间进行教学, 便于组内成员的沟通, 为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 完善合作学习流程
在“会计记账流程”的小组合作教学中, 教师应设计完善的合作学习流程。可具体包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 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按照教学设计展开合作学习。在教学设计方面, 应系统备课, 按照合作学习展开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的差异性, 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会计是实用性较强的学科, 因此,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 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可通过合作学习, 为学生设计会计实训内容, 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的账册建立形式, 展开合作教学, 使学生对会计记账的流程更好的掌握。按照记录原始凭证、填写入账凭证、绘制会计报表、制作财务报告等内容为合作学习流程, 不断提高学生的记账能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对小组成员合理分工, 每个成员负责一项记账内容, 在学习中互相交流问题, 既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还可提高学生记账能力。
第三, 指导学生讨论学习, 互相帮助。当学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思路时, 可在组内积极讨论, 同时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讨论状态, 及时发现各个学习小组中面临的问题, 给予正确的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四, 合作完成后, 进行小组成果展示, 并总结合作学习中的经验和不足。如:可由组长将每个学习小组的账册建立的流程展示给全班同学, 并将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整合, 使各个小组互相分享学习经验。此外, 还应对各自的学习成果进行归纳, 将精华部分展现出来, 做好科学总结, 将合作学习的优势展示出来, 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2]。
结论:综上所述, 在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 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通过合理分组、创造合作学习氛围、完善合作学习流程等步骤展开合作教学, 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提高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合作学习的含义, 并阐述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同时通过划分学习小组、营造学习氛围、完善学习流程等方面阐述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职,会计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燕军.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特色研究——小组合作模式[J].山西农经, 2018 (11) :134-135.
[2] 施亚楠.论开展小组合作构建中职会计魅力课堂[J].成才之路, 2016 (34) :55.
相关文章:
浅谈经济法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作用02-17
项目教学在中职学校电子技术专业中的运用02-17
浅谈角色扮演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2-17
5S管理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的运用02-17
民法案例分析的方法02-17
简述民法案例分析方法02-17
高校民法开展教学研讨论文02-17
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实例02-17
我国民法案例教学论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