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作文

关键词: 泉源 作文

马云作文(共13篇)

篇1:马云作文

读书时,他的成绩从没进过前三名。他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他只上了杭州师院,还是个专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马云后来常说自己的创业经历至少可以证明:“如果我马云能够创业成功,那么我相信中国80%的年轻人都能创业成功。”·大学毕业后,马云当了6年半的英语老师。期间,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译社,用业余时间接了一些外贸单位的翻译活。钱没挣到多少,倒是闯出了一点名气。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

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倒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这里有大

大的生意可做!”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

噩梦般的讨债之旅结束了,马云灰溜溜地回到了杭州,身上只剩下1美元和一个疯狂的念头。成为“阿里巴巴”马云的想法是,把中国企业的资料集中起来,快递到美国,由设计者做好网页向全世界发布,利润则来自向企业收取的费用。

马云相信“时不我待,舍我其谁”!找了个学自动化的“拍档”,加上妻子,一共三人,两万元启动资金,租了间房,就开始创业了。这就是马云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海博网络,产品叫做“中国黄页”。在早期的海外留学生当中,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上最早出现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商业信息网站,正是“中国黄页”。所以国外媒体称马云为中国的mr。internet

篇2:马云作文

大写的人

湖北省松滋市第一中学 肖晓庆

阳光逐渐收敛了光芒,世界似乎在一点点沉静,云端的胭脂红却愈发饱满、充盈了,胸中如有泉源,涌动出细腻的温暖,微小,但清晰、悠长,散发出一种难以忽略的力量。

满树黄叶跌落在地上,满含凄凉,是为你仍未能跨人大学之门感伤;大雪从你窗前飘落,映着你苦读的身影,原来两次高考失利都没能将你打倒;大地苏醒了,生命的气息充斥着一切,你的信心如幼苗,随着日夜交替一点点生长;大地不安地躁动着,知了疯狂地喊叫,红榜公布栏前,汗流浃背的你露出了与天气不符的舒心微笑。三年的努力,总算有了成效,因为那份常人难有的坚持,那颗爱拼搏爱追求的心。尽管自己曾经是一个不爱学习、爱打架的坏学生,所有人眼中的傻孩子,甚至在自己都放弃了自己的情况下,能理智地唤醒自己(读完了路遥的《人生》),并给自己定下一个有些遥远的目标:上大学。也许就是坚守这样一个信念“不要给失败找借口,要给成功找方向”去做每件事,才让你拥有了别样的人生。

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你的创业故事,那是令我永远不会忘的。曾经拥有大学英语教师工作的你,得知中国互联商业的滞后状态,毅然辞掉公职,选择创业,家人、朋友百般劝说也未动摇你的决心。单单是你这份“毅然”就令我钦佩,要知道这份工作在当时是被叫作“金饭碗”的。一个没有胆识和魄力的人,怎敢在当时选择这样一个完全冷门的行业?如果仅是为了自己获利,用不着冒如此大的风险投身这个行业,这包含着追求的美德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让这份“毅然”又重了许多。没错,正如你常说的:“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要去完成不平凡的工作。”

近五年的打拼,才换来1999年阿里的诞生,10年发展,阿里已闻名中外。如今拥有了辉煌成就,你也未被套上富人所有的浮躁的枷锁,仍保留着那颗如同你钟爱的太极那样的心,持着“中庸”的理念,每一招,每一式,总打在恰如其分的点上,稳、准,舒缓而流畅,却不乏力度。你认为练太极贵在坚持,为此你便坚持了近十年,某种独到的精神力量已被领略:避开虚假造作的元素,展示着个性深度带来的美。不焦躁,不空洞,不矫情,不张扬,让人只有用心才能有所感悟。也许你爱太极也同你爱《道德经》一样,它们都是古圣人用心创造出的,“大直若曲”,“大盈若缺”,在那个原始的时代里,他们用灵魂和思想揣透了人的心思。(作文大全)或许你已为此努力了很久,而我还只是浅层领会到了这一点,尚无法谈实践的过程。

“甘心地把我们的日常生活过得有声有色。”这是刘绪源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这也是我研究马云最大的感受了。马云就是这样一个人,小时虽不爱学习,但曾十几年每天到西湖边读英语。求学看似没有前途了,但高考三年也要考进大学,再从大学教师到办“三员工”公司,再到今天的阿里巴巴创业成功,都离不开马云对“有声有色的生活”的追求。忙碌的工作之余还挤出时间进行修身养性的活动,让自己成为一个崇尚道德修养的思想者,这让我对你产生了敬佩和尊重,忍不住向周围的人高谈你的光辉事迹。在我看来,你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你身上那股难以忽略的力量已渐渐积聚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在我胸中澎湃,激起满腔热情,久久不能平静„„

(指导教师:张兴武)

教师点评

篇3:马云十年

从1999年到2009年,中国的电子商务走过了十年;中国的网商群体也走过了十年。十年时间,电子商务从业者的数量从零扩张到了几千万。一个朝气蓬勃的市场正处于领先位置向全世界招手。而在这“网商群落”中,马云无疑是只领头羊。

让你的回忆回到十年前。

那时候,流传着诸如此类的笑话:“一个网络公司的销售员去一家公司推销网络业务,找到公司的两位老总,给他们讲了一大堆互联网、电子邮箱方面的知识。一位老总问道:“你们说了做网站页面的正面,我想看看这反面有什么东西。”另一位老总也疑惑地说:“你说我可以有三个邮箱,那我把一个邮箱放在办公室,一个放在家里,还有一个往哪里放呢?”

十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第一代网商们在创业之初所面临的那种艰辛与痛苦了。但回首历史,B2B电子商务当时受冷落的原因在于:商业模式过于简单,看不清未来盈利方向,以及过低的市场门槛。甚至连电子商务教父马云本人也承认,当初创建阿里巴巴并不是明确知道这个公司将走向何处。

阿里巴巴帝国建业十年,马云“教主”的思路显然已经清晰过往昔。

7月底,有媒体报道,阿里巴巴正在进行内部架构重组,并得到阿里巴巴证实。8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重组旗下中国雅虎,剥离口碑网,并将其资产注入淘宝网。9月,时尚周刊《淘宝天下》在全国公开发行——这是阿里巴巴在传媒业的第一笔投资。

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加快了海外扩张步伐,在伦敦成立了新的欧洲总部,并投入3000万美元相继在美国、欧洲及中东展开广告攻势。

“老马最近很忙,公司马上要有大活动,内部的人都不容易见到他。”一位阿里巴巴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了马云的近况——他在忙碌于崭新的“大淘宝”战略,他的淘宝网也不只是“淘啊淘啊淘”的小手笔,而是开始从之前的网络卖场向集合营销、卖场、咨询、广告于一身的服务性“卖霸”全面演变。

马云力捧淘宝自然是有道理的。举一例说明,在传统消费市场遭受冲击的今天,服装网络销售业绩却能毫不动摇的猛烈上升。2009年上半年,仅淘宝网平均每分钟就卖出473件衣服。仅今年10月9日一天,淘宝产生6.26亿的交易额,女装以接近6000万的日交易额成为了销售冠军。日本著名服装品牌优衣库在淘宝商城开店,上线前11天成交额和客流量,相当于在中国线下所有实体店之和。而李宁淘宝商城官方店,更成为李宁全国所有店铺中的销售冠军。淘宝数据显示,杰克琼斯系列产品今年在淘宝网的半年交易额就达到3亿7千万元,位居所有服装品牌之首。

多让人乍舌的成绩!

尽管在中国的网购市场上,淘宝以80%以上的渗透率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在永远警惕的马云的望远镜里,竞争对手的身影也已经逐渐显现。那么在未来的3~5年内,谁将是最具实力挑战淘宝的竞争对手?

篇4:马云谈论马云

投资华谊,第一天,我是半点兴趣都没有。如果你想挣钱,我一点兴趣都没有。以前没有,今天也没有。钱越多,责任越大。×的,有那么多钱,你突然发现你要干的事情也多了。因为找你的人都大了。以前你没钱,没人找你。你有钱以后找你的人都很大,要不就有权,你吃不消。

谈支付宝的“敏感”

杨致远和孙正义(编者注:分别是雅虎创始人和软银集团董事长,二者都是阿里巴巴的重要股东)跟我讲的话很明确,“哈,你们中国一向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一定是在骗我。”我说:“兄弟,你如果开个小煤矿,搞个小合资企业,没关系,没问题;你搞的是支付宝,是金融,越来越触及到敏感地带,都不是傻子,金融是数据,一定会出问题的。”

有的人没退,他其实退了。我已经在退。

不是因为我想要休息,不仅仅是因为累。最最重要的是,这个公司。假设我的能力不能再匹配這家公司,(不离开)是对这家公司的巨大伤害,对无数人的巨大伤害。……有的人退了,其实没退,这个你应该知道。有的人没退,他其实退了。我已经在退。

我不能出现脑子撞坏的情况

篇5:高考作文素材4:马云范文

美国当地时间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成功完成史上最大规模IPO,也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送上了中国内地新首富的宝座。

聚光灯下,9天前刚度过50岁生日的马云笑容依旧,但鱼尾纹已爬满眼角。

在自己的知天命之年,马云步入了人生的事业巅峰。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人口红利与互联网的爆发增长,他所领导的公司仅用了15年时间,就奇迹般成长为超过2000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巨无霸,建立起了一个由约30个事业部、202家附属实体构成的庞大电商帝国。

35岁创立阿里巴巴,49岁辞任CEO,作为中国互联网领袖级人物,马云的阿里巴巴和马云本人都对中国互联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马云在建立董事会制度、培养接班人和权利控制分配等方面独特的管理思维,为互联网行业甚至商业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范本。

当整个阿里集团都沉浸在交易额突破 10000 亿的喜悦中时,马云却显得异常的冷静。因为在他看来,10000 亿不过是新时代的序幕而已,离他的梦想还很遥远。根据马云的构想:在未来 10 年当中,阿里的生态系统当中会孕育出 1000 万小企业、提供 1 亿个就业岗位、面向 10 亿级消费者,而最终交易额会达到 10 万亿。

温家宝曾评价马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而两次荣获中国经济人物的马云通过网上平台,创造了一千万个创业机会,每天有超过一亿人登录消费,而且帮助许多亚洲企业走上全球化之路。

世界上,先有了马云,后有了阿里巴巴,再有了全球的电子商务。所以马云敢说:即使我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

马云的事迹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⒈要有目标.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目标有多高,成就有多高。做人要有一个目标,并始终对自己要充满希望。

⒉要有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是自己看自己的样子;魅力, 是别人看你的样子

.⒊要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兴奋剂。

⒋要有方法。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方法在成功的关键.再聪明,再有势力的人如果方法错了,也只能失败.⒌要有毅力。因为流泪没有用创业者没有退路的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今

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

太阳创业者要懂得左手温暖右手要懂得把痛苦当作快乐去欣赏去体味你才会有成功 ⒍要自律。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打败缺点,拓展优点,才能走向辉煌。⒎要勤奋。一勤天下无难事,业精于勤。勤奋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石。成功很简单,天天做一点。

⒏要创新。是创新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没有创新,我们会依旧生活在刀耕火种的年代.爱迪生一生卓越的成就并非侥幸,而是他百折不挠、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成果。⒐要乐观。太阳每天照常升起,快乐是一天,不快乐是一天,为何不快快乐乐度过每一天呢?快乐在一种心态,而不在于生活本身。

⒑要养成好习惯。播种愿望,收获思想;播种思想,收获信念;播种信念 ,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

篇6:关于马云取得成功的作文素材

大学三年级时,宿舍一许姓同学教我下围棋。因为我从没有学过棋,他每次让我九颗子,我均大败,对许同学甚是佩服。他说:“毕业前我让你五子,你如能胜我,我输五块大排给你”。那时侯穷,一个月我只能吃两次大排肉。

不料三月后,我平手下棋赢了许同学,又三月我让他四子,赢他。嘿嘿,于是我兴趣大增,一有空捧着棋盘就找同学下,以大排为诱惑赌注,每天乐此不疲的计算大排的增减量,也居然把外语系所有的男生杀了个遍,有天下孤独求败的思想。

一日,我妹妹的男朋友(今天的妹夫)和我说他的数学老师喜好围棋,获过西湖区业余赛冠军,业余四段。我大喜前往求战。

那晚大雨滂沱,我借一破自行车,六点从学校出发,路上链条掉了三四次,晚上九点半多找到郊外僻静处,敲开老师之门。老师打开门,惊愕的发现我披着雨衣,满手修车后油腻腻的样子,问:“您是?”。我又冷又累的说:“老师,我来和你下棋”。

老师特别感动,忙拉我进房间。整理干净坐落。他问:“小马,你是和我下还是和我大儿子下?还是和我小儿子下?”

“有何讲究?”。

老师慢慢的说:“我是西湖区冠军,我大儿子让我六颗子,小儿子让我大儿子六颗子!”

我选了和老师先下。下了几步棋时,12岁的大儿子出来看了两分钟,笑眯眯的说:“你们玩着,我睡觉去了。”

20分钟后,老师忍不住对我说:“嘿嘿,小马,我们重新来吧,你先下四颗子”。

篇7:马云成功之路的励志作文素材

前中国首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小时候一直有一个梦想“成为富豪”。上大学之后,马云尝试了各种兼职,发过传单,送过外卖,卖过烧烤。积累了一定成本后又开始创业,在创业中也遭遇各种困难,比如资金短缺、家人的不理解、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等等。但他一直坚持自己成为富豪的梦想,书店开倒了就开花店,花店开倒了就开快餐店,屡败屡战,从不气馁。正因为他的坚持不懈,他寻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创建了电子商务平台——淘宝网,创办了阿里巴巴集团。并且仅用了时间,他所领导的公司就奇迹般成长为超过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巨无霸,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电商帝国。温家宝曾评价马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而两次荣获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的马云通过网上平台,创造了一千万个创业机会,每天有超过一亿人登录消费,而且帮助许多亚洲企业走上全球化之路。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目标有多高,成就有多高。做人要有一个目标,并始终对自己要充满希望。

篇8:马云“北伐”意欲何为?

最近, 阿里系的几个新动作, 引起了笔者的好奇和关注。

一是南京攻略。继阿里软件苏皖服务中心四月在南京开业之后, 阿里软件与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共同打造的“互联网产业园”, 七月初又落户南京。在新闻发布会上, 阿里巴巴集团代表还明确表示, 阿里软件首期投资上亿元的全国第一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 也将落户南京市雨花台区。

二是北京攻略。7月8日, 淘宝正式在北京设立分公司, 由原阿里巴巴总经理吴泳铭出任分公司总经理, 淘宝北京分公司的主要职能是技术研发。据报道, 北京是淘宝在国内第一个开设分公司的一线城市, 广州、上海等其他一线城市尚未有开设分公司。

记忆犹新。2008年的这个时候, 马云正在言之凿凿的告诉阿里人, 冬天到了, 冬天可能比想象的要漫长。可是, 一年的时间, 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 阿里巴巴似乎已经摆脱了寒冬的阴霾, 又开始了新一轮扩张, 一枚枚棋子相继投出, 继落子六朝古都南京后, 又挥师北上直抵北京, 这其中蕴含怎样的战略意图呢?

记忆犹新。2008年, 广东省主要领导到浙江, 曾专程参观阿里巴巴集团, 并力邀马云南下;上海市主要领导感慨上海为什么出不了马云, 也邀请马云到沪上布局。可是, 马云似乎不为所动, 虽有网商大会之类象征性举动, 但无实质行动, 这其中蕴藏怎样的商业玄机呢?

在笔者印象中, 马云曾经在北京走过背字, 所以退守杭州, 卧薪尝胆, 奋发图强, 终于, 数年磨一剑, 功成名就;在笔者印象中, 马云和南京这个城市, 似无任何渊源, 现在却骤然发力, 频频落子, 意欲何为?

这的确耐人寻味。可是, 如果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 审视阿里系的这些举措, 我们可以看到, 从空间版图上, 南京是马云夺取苏皖的重要平台, 东向, 可以辐射江苏长江两岸以及沿海发达地区, 并且和杭州形成犄角之势, 从两侧夹攻上海;西向, 沿长江上溯可以夺取安徽市场, 所以说, 这一举动可谓高瞻远瞩或老谋深算;北京, 则是任何一个一流企业必须渗透和进入的城市, 一方面, 这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其地位举足轻重, 牵一发而动全身;另一方面, 北京在地理版图上, 是北方的重要门户, 要塞之地, 夺取了北京市场, 则可以觊觎河北、天津、内蒙乃至东北三省市场, 北京, 可谓兵家必夺之地。

如果从产业的角度看, 北京淘宝侧重于技术研发, 南京的阿里软件苏皖服务中心、互联网产业园, 以及将要落户的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 也主要是软件研发应用和市场化推进, 表明了阿里巴巴集团在B2B、C2C, 电子支付等领域, 取得决定性市场份额后, 开始将目光投向IT基础技术研发, 重拳出击软件领域, 特别是SaaS领域, 这是产业链的上游延伸, 也是阿里系战略重心的一次调整和转移。

所以, 笔者认为, 南京, 北京, 两京攻略, 马云北伐, 是阿里巴巴新一轮扩张战略的重要举措, 意味深长。

篇9:马云不想成为“马云”

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之后,《华尔街日报》不能免俗,发表过一篇谁会成为下一个乔布斯的文章。文中提到的人包括美国的马克·扎克伯格与杰夫·贝佐斯、日本的孙正义和中国大陆的互联网企业家马云。当时与今日,乔布斯都已成为公认的传奇。因此,无论是谁能被媒体称为下一个史蒂夫·乔布斯,理所当然都应被视为莫大的赞誉。这篇文章自然让不少人心里有些酸溜溜的,称马云就是会搞媒体关系,就像他当年登上《福布斯》杂志的封面一样。

但是马云本人卻在不止一个场合表态过,自己不要成为史蒂夫·乔布斯。一次在淘宝商城(如今的天猫)修改规则引发“十月围城”的国内媒体沟通会上;另一次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内部活动上。他说乔布斯是个非常孤独﹑没有什么朋友的人。他不要成为乔布斯这样的人,他想花更多的时间和家人、朋友在一起。

如果不了解马云讲这话的背景,单凭不要做史蒂夫·乔布斯这样的人一句话,就足以认定此人在借乔布斯炒作:你以为你是谁啊,还不想成为乔布斯?但如果考虑到 2011 年马云所经受的“七伤拳”,以及他发布会前在手心画“忍”字的行为,就可以想到马云的话其实是发自肺腑的。蔡元培在 1919 年 5 月 9 日突然辞去北大校长职务时,留下的辞职信上写道:“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马云想必有同样的心情。看客的赞扬声或者辱骂声,都是能累死骑士和骑士胯下骏马的。

史蒂夫·乔布斯宣布辞去苹果公司 CEO 时,按照他去世的时间推测,当时乔布斯已然病入膏肓。而马云宣布辞去阿里巴巴集团 CEO 时,无病无灾,正值当打之年——想想看,柳传志是40岁开始创业的,宗庆后是 42 岁才开始创业。马云辞任 CEO 之年,也不过 49 岁。更何况,最近还有褚时健的励志故事。因此,对马云更高的要求是,你应当挺住,一直坚持你所讲的那些东西,坚持到有一天所有人都意识到你是在说真的,而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但是,这真的还挺难。说说自然容易,真搁自个儿身上,谁也受不了。用马云的话说,你让素不相识的人给你设个灵堂试试看,让那些人攻击你最亲近的家人同事试试看。

名满天下,谤亦随之。这句话放在今日的马云身上最为贴切。在阿里巴巴发布马云辞任 CEO 的公开信之后,微博马上就被有关马云的信息刷屏。各种各样的解释,各种各样的推论,其中很多的确让人啼笑皆非,只能感慨,互联网这个行业终归是互联网分析师的。而行业中人,哪怕是已经位高权重,也只能落得个动辄得咎的舆论处境。当然,这是言论民主化早期发生混乱的必然现象。

2012 年的 10 月上旬,我有幸在杭州同马云聊了一个下午。我后来将谈话的一部分发表在了《时尚先生 Esquire》上。后来在网络上看到一些分析马云的文章,的确有从这篇谈话中引用马云的言辞,并且推测发表的时机背后是否有玄机。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大规模传播已经是在 2013 年的 1 月初。之所以推迟到1月发表,是因为聊天时,马云表示说,自己在 2012 年没有接受过国内媒体的访问,希望我最好不要破掉这个纪录。我为了表示尊重,所以推迟。至于他和周星驰的对话、年度经济人物上和王健林的打赌、接受中央电视台《对话》的访问以及突然又宣布辞职,同时发生在这一时间段,我只能说,这真的很偶然。至少我了解到的信息,和周星驰对话是为了配合华谊兄弟参与的周星驰新片《西游降魔篇》的宣传;年度经济人物和王健林打赌,也是早先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内部活动上两人讨论的延续。

有人问我跟马云有多熟?我的回答是我很尊敬他和他做的事情,阿里巴巴是真正对中国产生改变的公司。要说熟,一个记者能跟一个采访对象有多熟?我跟谁谁谁很熟这种话,由一个记者讲出来,基本上,你懂的……他自己说,我们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这些话是为我贴金。如果他真视我为可以交谈的人,我很荣幸。我自己觉得,可能是他知道我不会抱有敌视心态,是真的想了解他在想什么,也没有持锤者心态——有句话说,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都想上去敲打几下。所以后来看,很多人认为他在访问中讲得比较坦诚。一开始他也说了:因为我们是这样的关系,所以有什么问题你就尽管问,有些话我现在不能告诉你,是因为涉及到第三方,现在告诉你会给其他人带来伤害,以后可以慢慢告诉你。

我第一次跟马云交谈是 2008年,在上海四季酒店的大堂,约了跟他一起喝茶。当时也是约了很长时间。我进去的时候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当时阿里巴巴的副总裁王帅(后来是集团 CMO)跟我说:“你还是把这个收起来吧,马总看到会不高兴,讲好了不是采访。”因为 2007 年阿里巴巴 B2B 业务在香港上市之后,马云和阿里巴巴对外宣称是不接受采访的。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也确实没接受过正儿八经的采访。我当时的老板、《经济观察报》的总编辑刘坚说:“我跟马云开玩笑说,我们看看能不能破一下这个纪录。”

后来有一次特别打动我的是在 2011 年冬天,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组织了一群企业家访问美国。整个行程快要结束时,杨致远在斯坦福大学校立美术馆里请大家吃饭。因为他是斯坦福大学一个很重要的捐赠人,所以可以做到这点。美术馆关上门,一群中国人在里面吃东西,还自带了茅台酒。杨致远开玩笑说,大家喝多了桌子椅子可以随便砸,最好别动墙上的画,虽然不是赔不起,但真还挺贵的。中途马云也来了,他当时常住美国。

那次饭局上,新浪的 CEO 曹国伟上台讲话时说,他那天下午刚刚见过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玛丽·米克尔对他说,人们都知道杨致远创办了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雅虎,却往往忽视了他还促成了对另一家伟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的投资。轮到北极光的合伙人邓锋讲话时,他在台上说:“以前我们都特别骄傲地跟人讲,雅虎投资阿里巴巴,是在我们做的活动上促成的。后来发生了支付宝的事情,我们就不知道这个事该讲不该讲了。”这话在我听来,还是有些尴尬。接着马云就上场发表了一个非常打动人的演讲。我描述过很多次,他在其中提到中国自古商人不能善终,提到 2011 年的七伤拳。听者无不伤感。

nlc202309020526

2011 年马云开了三次新闻发布会,我参加过支付宝股权转移风波后的那次。发布会后,我跟着《中国企业家》的李岷、王长胜一起采访马云。他们后来做了一个封面。我感觉当时马云的情绪的确不是太好,因此讲话也比较无顾忌,活灵活现。后来他自己也说,是有波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谈到孙正义时说:“孙正义这小子,你要想从他手里拿一点股份回来,比从雌老虎嘴里拔牙还要困难。”

马云这个人一贯很会讲话,经常妙语连篇。《华尔街日报》说他雄辩无敌。比如在 2011 年淘宝商城修改规则引发风波之后的发布会上,他说:“有人说我们调高商城收费是为了拿这个钱去买下雅虎,还计算出一个数字,说是可以借此收到40亿人民币,但你们知道雅虎值多少钱么?现在是市值两百亿美元!我靠收这点钱,什么时候才能买下雅虎?”如果能放开来谈,他的语言一贯是这个风格。这也是构成他个人魅力的一个很重要元素。阿里巴巴开发布会之前,基本不会告诉记者马云是否会参加。从我个人来讲,如果知道马云会参加发布会并且讲话回答问题,我一定会去杭州听一下。

我对马云的评价很高。但是我认为自己从没有以媒体的口吻来谈论我对马云的看法,每次我都会说,我认为怎样怎样,都是以我个人的名义。我一直有一个观点是,过去几十年,中国进步最快的其实是在商业领域。举一个例子,有一次我跟老上司刘坚一起去南京见苏宁的董事长张近东,张近东回忆说,他第一次和刘坚见面,是苏宁想要在北京开店。

一晃这么几年过去,苏宁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了,而《经济观察报》的增长速度又有多快?

另一件让我个人受刺激比较深的是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这件事当时在全球范围内的商业新闻中也算一桩大事。因为其中涉及的三家公司雅虎、软银和阿里巴巴都很受人关注。但是中国的商业记者却是没有能力去操作这样的题目的。里面涉及到了跨国资源的整合和跨国采访的问题。中国的媒体基本没有能力完成这样的操作。也就是说,阿里巴巴早就跑到了前面。我们是没有能力来报道这家公司的一些事情的。

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 GDP 第二的经济超级大国。但试问一句,这个国家超过 13 亿的人口中,各个领域中有多少人是可以站在全球舞台上和同领域里的顶尖人物交流过招,并且被承认的?标准不同,每个人心里会有不同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数一定极少,而马云一定在其中。

回到文章开头。马云说他不想成为乔布斯。我不知道如果设身处地去想,会有多少人想要成为“马云”。我不想。从一些言论来看,马云也不想。他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马云”只是一件袈裟,披上它就变成了“马云”。“马云”是一个符号,一个有人爱也有人恨甚至恨之入骨的人。做这样一个的人心理承受能力要很好。我希望的是,马云不要被“马云”绑架了,那样会累死自己。

我觉得马云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上一次他会跟我讲那些率性的话。至于辞去 CEO 之职,只是方式我有些吃惊,要留下几个月时间的悬念来确定继任者,太不走尋常路。其他的我没什么好说的。我想他也讲得很明白了。要说继任者,阿里巴巴总裁办公会的成员,都已经被互联网分析师们排列组合过一遍了,也没什么好猜的。

篇10:关于名人马云的三次高考的作文

你能相信吗?高考的马云,数学只得了1分。你又相信吗?当年的他便是如今一个不折不扣的优秀企业家。

多神奇的人物!他是如何做到的?是他从小就磨砺出认定一个目标,不怕挫折,不服输,奋力向上攀登而铸就的。

1982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的他,数学只考了一分。充满挫败感的马云应聘服务生,因外表被拒之门外。灰心丧气的他每天蹬三轮车送书,心中却不甘心当“骆驼祥子”。

一年后,他再次参加高考,再次落榜。可他依然不放弃,白天辛苦的工作,晚上再去念夜校。每到周日,他准会早起一小时赶到图书馆去读书。他不为别的,只是在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拼搏奋斗!

第三次高考前,对他的数学感到失望的余老师说:“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考数学时,马云靠10个死记硬背的公式,一个题一个题地套,居然考了79分,终于如愿以偿地圆了大学梦。

马云的三次高考,成了他生命旅程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凭借自己的执着与坚持不懈打开了大学的校门,也为他后来的创业提供了“核”一样的动力。

生活中,我们不也需要这种精神吗?

记得一次习作比赛,我充满希望地等待着结果,可最后榜上无名。我失望极了,对习作兴趣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这天,老师却又偏偏布置作文,愁死我啦!我拖着下巴思考了半天,仍没有半点儿头绪。就在我想要放弃写作文的时候,我想起了马云。难道我能因为这么一点点的挫折就放弃吗?不,不能!我要像他一样坚强,像他一样执着,像他一样永不言败!从那一刻起,我振作精神,发愤学习,习作能力不断提高。去年,我的一篇《勤,成就人生》终于发表在《读写》杂志上。

篇11:马云作文

该学生在作文中写道:“假如没有互联网发展的浪潮,会有如今马云的阿里帝国吗?假如没有江苏电视台台长给姜华三分钟的介绍时间,会有如今的昆仑决吗?”

作为孩子们眼中的励志偶像,姜华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传奇经历。姜华1978年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从小由曾祖母抚养,但如今他创立的昆仑决已经成为了中国体育产业的“独角兽”!

小时候,姜华跟着曾祖母(当地称呼是太太)长大,住在茅草房里,为了节省木料,门做得只有一米七高,长大后的姜华很容易撞着头。门帘用高粱梗编的,为了防盗,窗口开得很小,大白天整个屋子也是昏暗的。地面是泥土,扫地扫多了,平整的地面也变凹了。

家里的贫穷,让他早早辍学。12岁,姜华一个人来到北京,这期间做过很多工作,吃了很多苦,但他非常热爱武术,一直都想做一个中国最具品质的武术赛事。但钱又从哪来呢?

终于,昆仑决天使投资人、蓝色光标董事长赵文权给姜华打电话,《创业家》举办黑马运动会,你来参加吧。姜华答应了,到了现场才知道,运动员都是创业者,实际是创业项目路演,很多人上台介绍自己的项目。他也问人:能不能给我个机会,让我上去讲讲项目?对方说:你长得五大三粗的,这是个文化人的事,你能行吗?姜华坚持:你让我试试吧。 他意识到,机会来了。

他渴望站在这个聚光灯下,一定要努力,一定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昆仑决是行的。在那一刻,他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语言组织上,每一个字、每一个动作都不能让它错。“太太是我的神灵,我心里就想着她。”他没有讲错一个字,没有任何口头禅,没有磕巴,没有停顿,连秒数也没有出错:5分钟演讲提前10秒结束,最后10秒用来互动,让台下的投资人high起来。姜华就像多了一双眼睛,在旁边盯着他的动作、语言,“我一定要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大家,努力,机会来了,我就是今天的主持人,我要操控一切。”

他拿下了冠军。他见到了不少一线的投资机构,扎进了资本的世界:开始明白什么是回购、什么是对赌,知道不能选择有回购、对赌条款的投资机构。最终他选择了IDG。2014年,昆仑决完成一千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有IDG、梁伯韬、真格基金等。如今短短三年时间过去,昆仑决完成B+轮融资,已经成为中国体育产业的“独角兽”。姜华也进而成为很多人的励志偶像。

此番姜华被高三学生写进高考模拟作文,这名学生的老师也已经联系上了姜华,并表示快高考了,学生们会趁课余时间观看昆仑决及姜华的励志视频以激励自己学习。高考后,他们还计划到昆仑决现场观战!

篇12:马云作文

1>永远也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有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两秒钟。

2>战略没有细节就等于一堆废纸。

概念到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卖钱了,它必须变成具体计划,哪怕很小,很具体,很细节。

3>没有什么忌讳,你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你和你的团队,不要有什么难为情。

4>我永远相信只要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最后,我们还是要坚信一点,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断的努力,只要不断的学习,不管你长的如何。

5>今天很残酷,明天也很残酷,后天美好,绝大部分人是死在明天晚上的,所以每个人都不要放弃今天。

6>在我看来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企业家必须要有创新的精神。

7>创业这么多年,我遇到过太多的倒霉事。但是只要有一点好事,我就会让自己很开心,左手温暖右手。

8>我生平做高兴的,就是我答应帮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仅是完成了,而且比他们要求做的更好。当完成这信诺时,那种兴奋是难以形容的。

篇13:马云:永远不要行贿

我以前是当老师的,一直以为知识分子了不起,当老师有知识,当科学家更了不起,当商人总觉得被人看不起。现在我觉得商人了不起,商人不是学校里能培养出来的,也不是靠国家政府训练出来的,说我培养多少个企业家出来,这很难。商人纯粹是靠自己对市场的把握、独特眼光、拼搏的能力打出来的。商人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稀缺资源,我个人坚持认为商人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科学家和艺术家。我以前在公司内部讨论战略的时候,那些MBA毕业的人经常讲,我们这样的战略不对啊,不可以复制化,我个人觉得战略是不能复制的,任何能被复制的东西都是复制品,真正不能复制的东西都是艺术品,就像我们脸长得这个样子。复制是很容易做到的,企业的战略更是这样。一个企业家要把自己企业的产品、服务,打造成艺术品,无人可以复制,无人可以超越,只有这样才能走得久,才能走得远。

企业家另外一个很难的是“知行合一”。学知识很容易,但是把知道的东西做出来,并且做出来的东西让别人喜欢,是多么的难。所以我经常不好意思地说,不是我很狂,我看到学者专家讲评的时候,说说我比他还会说,但做起来很难。知行合一是企业家非常难做到的东西。所以,我希望大家要尊重这个社会稀缺的资源,那就是我们的企业家。

影响经济的四件事

我觉得,今天来看,世界经济对我们中国有没有影响,我觉得客观来讲有整体性影响的。现在好像有80%的企业,所有的人都说经济不好,生意难做,看样子世界经济对我们是有影响的。我觉得影响的就有四件事,这四件事对于在座的以及我们中国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任何一件事情出现危机的当刻不是危机,后面的危机才是危机。

第一,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当时危机出现时,中国政府应对强大,但我个人认为我们没有意识到危机四年之后还会余波不断。首先第一波波及美国,第二波波及欧洲,我们没有做充分的准备,这一波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就像地震海啸一样,这一震,这一波一波过来,需要时间。

第二,没有人认为互联网这次技术革命会对世界经济带来多大的影响。我相信,5年10年以前,我在这里开过很多会,公司内部的会或其他的会,当我们讲到互联网会对很多行业和产业带来巨大冲击的时候,大家就觉得你就是说说的。但现在大家都觉得不说上个“互联网+”都觉得不时髦,不“+互联网”也不新鲜。这个技术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只是刚刚开始。

第三,能源危机所带来新能源的诞生,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变革,大家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第四,在中国,我们的经济模式,我们的社会发展,导致我们环境的问题大家有没有想到。再加上这几年来中国政府其实很早就提醒大家转型升级,转型升级。这么大一个国家,说一件事情,坚持不断地说,五六年肯定有效果。如果一个政策下来,想要产生效果,大概三年。但是转型升级我们说了很多年,效果还不是那么好。

这几件事情合在一起,这个国家的经济已经发生变化三年。应该讲,我们今天的经济已经真正到了转型升级时候,转型升级已经开始。只是,转型升级,提出这个口号的时候,没有想到转型升级能够带来这么多麻烦。因为任何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你既希望转做新的经济模式,又不希望丢掉昨天,不能改那个,也不能死老企业。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这个代价谁都得付。我们国家正在付出这个代价。

低端制造业、粗劣制造业还会下滑

我刚在台下听的时候,讲到制造业、实体经济,好像把制造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对垒起来。

关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我认为未来:

第一,中国制造业还会继续下滑,你高兴不高兴,还会下去。第二,中国的虚拟经济日子也不好过。其实中国的制造业下滑,也不等于世界的制造业全都下滑,苹果很好,特斯拉也不错。低端制造业、粗劣制造业必须下滑,如果中国粗制滥造的加工制造业不继续下滑,中国没有机会。

你想想我们三十年靠什么起来,我们原来靠加工,大家都知道知识产品、版权、品牌我们都没有,但是你想过没有,我们拼的是什么,拼的是成本低、劳动力低。劳动力能低吗?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就是让我们的老百姓收入能好起来,你已经不可能再六百、七百块钱给他们了。因为劳动力成本越低,意味着你的产品附加值越低,你的员工创造力就越低,你的服务和产品的价值就越低。第二个我们拼的是原材料低。请问中国有原材料吗?我们的生产原材料,尤其是铁、煤还是从国外进口过来,搞得乌烟瘴气,赚得一点点毛利,我们的经济需要吗?把环境搞成这样。真正付出代价的是我们,我们谁都在付出这个代价。

这是一场真正的商业变革时代,你看成机会它是机会,你如果把它看成灾难,它就是真正的灾难。危机危机,机会一定在危险之中,了不起的企业一定是诞生在危险之中。只有冷静下来去观察,你怎么能改变自己。

为什么我认为中国经济现在的调整对浙商群体是巨大的机会?如果浙商群体过不了,中国没几个群体过得了。也很难找到一个商帮能过的了。

从长远来看,中国目前的经济模式不能持久,我们要把握中国未来可能持久的经济模式是什么?刚才一个经济学家讲了,我们不可能保持10%的增长了。人如社会,企业如人,人长个子长到1米8,你不可能再保持10%的增长,经济同样。所以我们看得到的增长,大概二十年内、三十年内,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人看不到的增长是脑子里,不是身体的增长,而是脑子的增长。

中国未来要增长的,不是体量,而是质量。这是大家一定要思考清楚的问题。经济的增长7%、6%,即使5%那又怎样? 四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 中国, 只有中国一个经济体的GDP增长速度超过5%,中国每年的经济收入规模非常之大,这些钱已经够了,要问的是这些钱用得合理吗?用得对吗?该用到哪里?这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思考。

内需经济是未来

根据今天的增长速度,未来10到15年中国会有5亿中等收入人群。5亿什么概念?美国现在大概有1.5亿中等收入人群,我们的5亿相当于3个美国的需求。

美国经济怎么起来的?内需。美元精神。美国强大的内需,不断开出未来的钱,不断借你们家的钱,花你们家的钱,一整套的经济体制,加上美元加上军事实力,形成整个世界的标准。

假如中国未来有3个美国的经济体量,那是多么大的机会。问题是,如果按照昨天的做法,我们可能越做越死。如果我们还按照昨天这样的增长,我们永远看不到北京的蓝天,杭州的蓝天。这样的路子下去,产生的灾难是全人类的,我们的孩子是会倒霉的。

所以我觉得经济模式该改变。我们稍微熬几年,抓住未来的机会。我们今天的模式,欧洲走过,日本走过,美国走过,有人说“中等收入陷阱”,但哪个成长期没有困难?小孩子身上都是伤疤,一样要过。中国必须面对的是,大量的中等收入群体会起来,中国经济未来的机会就在于强大的内需。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我一直认为是“两马一牛”。出口是马车,投资是马车,但内需绝对是牛车。这么多年,内需,消费该怎么花?中国经济前30年,加大基础设施,加大出口,这是政府拿手好戏,政策补贴,银行的钱掏出来。消费,把老百姓的钱掏出来,那是企业家的本事,那是创新的体现。

什么是消费?消费的消,是消耗品的消,费,是浪费的费。我们小时候家里就1台电视机,现在家里有5台电视机,4台基本上不看,就是浪费。去思考这些购买冲动,哪怕它就用一次,一次也不等于粗制滥造,依旧很好。我们要用观念去不断打开这个消费和内需拉动的东西,这一定是企业家的作用。请大家记住,未来20年到30年,中国必须以消费拉动,而消费拉动一定是企业家、一定是市场在拉动,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机会。

失败者总在怪别人

今天,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千万不要对立。中国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虚拟经济,都是婴幼儿期。中国有几个真正的投资大师?请问,那些炒股票的人,天天看报纸、听广播的,他们干嘛自己不去买?我发现世界各大基金的老板,我都认识,他们从来不听,他们买什么从来不告诉别人。所以我自己觉得,中国的虚、实都还是初级阶段,我们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是大家记住,这三十年的发展,我们的生意做得太顺利了,国家发展得太顺利了,我们没碰上过(危机)。欧美几百年的企业,他们不知道倒了多少,又再做起来的不知道多少了。所以,我觉得中国30年已经很幸运、平稳、高速地发展了三十年,未来的三十年,是你亮本事的时候,也就是说,前三十年,你练出来的毅力、能力、团队,这样的一整套,在这个时候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当然也有说,现在政府不作为了。你也别怪政府,政府以前搞经济也太容易了,现在突然碰上危机,有的政府不晓得该怎么办。不是他不作为,是他不知道该怎么作为。大家都要互相理解,对吧?招商进来是刚开始的第一步。一个企业生孩子最容易,孩子养大最难,养大有出息更难。

所以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的政府和企业里面,缺了大批经济人才。这个的储备、准备,是需要时间的。而在座的我们以及未来的年轻人可能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你今天做准备正好,否则呢,我觉得我们都是过惯了三十年的顺风顺水,碰上了一次倒霉的事情觉得就有多倒霉,其实没多大点事。所以大家放心。

那么,另外一个我也看到,实体怪虚拟,虚拟怪实体,失败者总在怪别人。成功的人总在怪自己——哎呀,我怎么没把握住这个?哎呀,当时讲过怎么就没有听见?哎呀,我儿子跟我说的时候,我怎么没注意呢?这些人都会成功。但是,那些怪别人把自己搞翻掉、把自己弄开的人,都没出息。我看到无数的人,所有的成功者都在检查自己,所有的失败者都是别人的错。

所以我们还要自己检查自己,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反省,别人成功了,去欣赏别人,要学会欣赏;即使别人失败了,也不要觉得别人很愚蠢,我告诉大家,几乎所有企业犯的错,是90%的人重复犯了99%的错,你们要去思考下。天下其实没有那么多愚蠢的人,人与人之间相差的真不多,只是你会不会去反省、会不会去欣赏、你会不会熬一熬而已。

好企业都是在诞生在坏时代。我想讲一个例子,英国和美国在两百年以前竞争航运是很典型的。英国的船那时候垄断了整个海运,美国人来了,和英国竞争,没多少年,美国就把英国打败掉了。你知道为什么打败,原因很简单,欧洲人、英国人不敢冒险,而美国人敢冒险,欧洲人一看风不对,今天就不出去了,但美国人照样出去。美国人22个月船行到广州贩卖茶叶,路上几乎是各种风浪。所以他们吃的都是雨水加咸鱼,省下来的那点钱让每一公斤茶叶少了5分钱。正因为少了那5分钱,才完全抢下了这个市场,然后英国人说,我们的船比美国人好。美国人说现在航船技术变化那么快,坏了再换个新船,然后零部件坏了继续上,美国链条中的零部件也起来了,一个行业就诞生起来了。敢不敢冒风险,敢不敢迎接挑战,敢不敢改掉昨天自己觉得很熟悉的东西,这是我们今天要去思考的。

企业竞争,是人才竞争,“强我”到“利他”

这些我们在座的企业家,能坐在这里的,你们已经经历了无数的困难,我们今天讲要对未来有敬畏,对昨天要有感恩,我们感恩是没有中国三十年的平稳发展,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对未来来讲,敬畏之心必须要有,要有对新技术的敬畏,它的发展将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其实没有阿里巴巴,很多传统零售行业也会倒下,只是我们的降生加速了他们的倒下而已。

就像航海技术起来了,就把它颠覆掉,第一次工业革命出来把农业颠覆掉。但是任何一次技术革命,别给我讲技术消灭了就业,不是那么回事,其实每次的技术革命都创造了无数的就业。第一次工业革命,人们认为机器会取代人力,事实上,工业革命诞生了无数的工人,第二次农业革命也诞生了无数的就业机会,这一次技术革命也不例外,只是他要求的是高端就业。所以,我相信,也请大家记住,经济的转型一定从原本低端的,向高端制造业走,而制造业必须跟服务业结合在一起,服务业才是未来,任何的制造业就是一个服务业。服务业、制造业其实不是在拼成本,也不仅仅是拼成本,还拼创新能力、拼人才、组织。

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最后其实是人才的竞争、领导层的竞争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从现在起已经换掉。你昨天的一些比赛游戏规则可能已经改变,所以刚刚有的企业家在讲,我觉得他们还在讲IT,现在是DT, 就是DATA TECHNOLOGY,IT讲的就是自己的信息化而已,那是基本功,而DT出来后,它不是技术的变革,而是思想的变革,可以使你的员工更强大、让你的合作伙伴更强大、让你的客户更强大,甚至让你的对手更强大。大家有时候会想,对手更强大是什么概念?就像贼越傻警察越无能,贼越强则警察越强。对手越强,你才会越强,你看到任何一个对手,你都要把它看作一种福报,因为今天终于有一个人让我练一练了。但是,千万不要你死我活,因为你搞死他,你未必能活下来。

所以我们在这个商战的过程中,请大家记住,DT数字技术是采用了IT技术以外,去让别人更强,今后的企业也会越来越透明,今后的企业也要懂得分享,企业在透明和分享的基础上要担当责任、要培养出无数创新人才,这才是未来的竞争之处。

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从强我变成利他思想,是21世纪,企业必须要有的素质,你要让你的员工比你聪明、比你更了解信息和数据、让你的员工有更强的能力,让你的客户、合作伙伴更强。这个才是这个世纪会诞生的新型的企业,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今天是说了,等到30年以后,你再回头看看。我的好处在于,我们公司其他人在干活,而我是在胡思乱想。

浙商永远不要行贿

对年轻人来讲,没有比这个时代更好的了。这个时代,不需要拼老爸老妈的关系,不需要拼腐败,不需要拼银行贷款,拼的是你的真知才学,怎么样去努力。

我也想跟浙商所有的理事、 会员讲,这个国家这几年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反腐倡廉,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这是时代的决心,时代的痛。

我希望, 浙商永远不参与任何行贿,如果我们的会员参与行贿,就清除出去。这个代价不能再让我们的下一代去承受,再去拼这些东西。

我希望大家坚持底线,我们可以少做生意,政企关系还是要搞好,但是不干那些事。我们拼真本事,拼的是睡地板,拼的是勤奋,拼的是不断改变自己,拥抱变化。别人讨厌的东西,我们停下来思考一下。竞争失败,往往是因为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

我们浙商动在先, 比谁都敢于冒险,但是我们得建立制度、人才、文化,只有这样浙商才能扛风险。今天的企业,要做全球的生意,没有良好的组织,文化,优秀的人才,没有机会。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马云的创新范文 下一篇:关于局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