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接线

关键词: 负荷量 城乡 电力

电力接线(精选五篇)

电力接线 篇1

关键词:电力施工,技术改进,铺设接线,具体措施

从现阶段我国城乡地区的配电、输电网的电力施工线路架设结构层次而言, 基本上形成了规模化、系统化、集成化的现代城市电网架构。然而由于我国城乡系统的实际发展状况各不相同、差异明显, 所以与其适应的电网电力施工技术类型也呈现多样式、复杂性、区域化。不同类型的城乡电网系统的负荷密度比值、配输电输送模式以及电网线路系统的各个组件的接线方式、施工技术都不尽相同, 不过目前普遍应用于城乡地区的还是10KV配电网, 笔者基于其典型性、实用性的属性特点, 以其为代表着重罗列剖析当下城乡地区电网电力施工技术的基本接线作业方式以及需要改进的具体环节, 以便为相关人员提供理论数据和实践参考。

1 城乡电网电力施工接线方式的基本原则

城乡地区电网的更新改造是以实现配电系统自动化为最终的技术价值追求, 而配电、输电系统的自动化又要依托配电、输电网组件的接线方式的具体改造架设。所以在实际的配电、输电网自动化系统改造铺设作业中, 务必需要秉持电力施工接线方式最合适配自动化系统改造的基本原则。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以及实地检测, 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层面去践行体现电网电力施工接线的基本指导原则:

首先是电力施工接线系统架设简便化、维修高效化。城乡地区的社会生产生活对电能的需求量巨大, 而且呈现持续的密集性、即时性, 这对输送电力的电网系统造成了很大的负载量和调控量。保证接线方法的简捷有效以及故障维修的及时高效, 不仅可以调整优化电网的基本架构、维持其协调稳定的运转作业, 而且也有效节约了人力投入和维护成本。

其次, 规划方针的针对性、切实性。鉴于电网系统架设规模大, 涉及相关工程环节广泛, 所以在实际架设作业中务必坚持统一规划、高效调度、协同配合、扎实推进的指导方针。坚决杜绝盲目扩展、任意铺设、消极作业等违规现象, 努力实现接线工程的快速、稳定开展推进。

再者, 细化具体作业步骤, 加强基础节点构建。在实际的电力施工接线作业中, 工作人员要做好电缆沟道的选址勘测以及电缆线路的合理布局, 履行谨慎负责的职业要求;在电缆导体与金属屏蔽层材料的铺设上, 也要严格按照施工章程开展, 杜绝偷工减料、敷衍怠工;在采取分片结构接线作业时, 务必保证各个分片的最大短路容量适配其对应的配电器的额定标量, 严谨人为调频升压。

2 电网电力施工接线技术的改进探究以及架设措施

2.1 架空线路的接线方式

从目前的电网格局来看, 架空线路通常采用单一电源辐射接线的模式。该接线方式具备操作简便、构建集约、成本低廉的优势, 而且安全事故法律率低, 检修维护难度小;然而当电网线路出现突发的暂时故障时, 由于采用固定单一的配电来源, 所以必须关停控制中心配电阀门, 从而使得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电网系统停止运转, 造成短期的电路系统关闭。

单电源辐射网络通常固定为3~4段的主干线, 每段线路的装接容量应当控制在2-3.5MVA之内。而且由于单电源辐射的特性, 所以该接线模式并不存在负荷转移, 每段主干线的支线线路都可以适量地负载运行, 最大限度地满足配电系统内的电力需求。所以该接线方式虽然存在部分缺陷, 还是适宜在城乡地区铺设推广, 尤其是在耗电量巨大的城区第二产业链条之中。

2.2 电缆网络的环网式接线方式

电缆系统的接线方式也比较简单, 其主要采用电缆末端线路之间的电荷直连的剪接手法, 将相同电容量的电荷线头串联, 从而实现环网式的接线。该接线方式的优点在于线路环网中的任意一段线路单元出现非人为性故障时, 电网系统内的其它单元可以迅速为其提供供电补偿, 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过去单线放射式配电系统一条线路出现故障, 整个系统瘫痪的弊端, 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网系统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环网线路内的每个分段单元都平均承担系统电荷负载容量, 当某一线路的某个单元出现突发故障之时, 其他线路的单元组件都会瞬间承载来自故障发生环节的巨大负荷。所以为了安全保险起见, 每条线路都应当预留60%的备用电容量, 从而从侧面降低每个分段单元的负载压力。

2.3 负荷双环系统的接线方式

负荷双环接线方式是在电缆环网的基础上改进的优化增强模式, 采用二回式的电缆线路, 每个环网内的变压器都携带50%的负荷电容量, 并且以并联的模式分别接入两个环网的配电器中。该接线模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线路系统运行稳定、辐射覆盖范围大, 能够持续不断地向用户配电作业, 而且可以在可控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超标量负载运转。

双环网系统的投资成本较高, 基本上是单环网系统的一倍, 不过由于其是在单环网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增强的升级版本, 所以实际的架设操作难度也并不高。需要注意的是, 双环网使用双电源共同提供电能动力的双核心运转模式, 其发热量和功耗相当惊人, 所以需要外架适配的散热装置进行持续不断的鼓风散热, 从而降低线路表层的巨大热气含量, 保持系统运营的稳定安全。

3 电网电力施工接线工程实施的细节要点

首先, 线路分段架设的规范、合理。在实际的线路架设中, 由于架设地域的自然条件以及自身技术设备的限制, 分段配电接线的质量可能会有所降低。所以工作人员要结合实地的线路供电状况来制定切实针对的铺设规划。尤其是在分段线路的规划架设中, 要最大限度地平衡每个分段的容量, 尤其是在城乡过渡地带的段落作业中, 务必精准细致分析当地的地理属性和配电需求, 合理有效地铺设接线网络, 做到适用、适用、高效。

其次, 加强线路联络量, 提升自动化水准。在实际的接线工程中, 需要密切注意配电网络的负荷密度比值, 在密度比值较高的地区适宜架设电容量较大的配电器机组, 从而有效承载区域内的高压强;在密度比值较低的地区则应当架设电容量相对小的配电机组, 进一步减小承载的压强, 做到集约减排。

最后, 双电源双变压器的接线细化操作。该接线方式是双环网接线系统的加强版本, 主要利用率环形接线的优点, 在保证整体性能不会缩水的前提下, 大大节省了电缆的消耗量。而且该接线方式操作也相对简便, 通过变压器和低压配电系统的交互辅助使用, 实现了电力能源综合利用的预期前景, 也最大化地体现了配电管线的协调高效。

由于双电源双变压器的接线模式采用分散式、交互式的组合协同的工作原理, 每个系统内的电源箱体和变压器箱体都会因为承载过量热设计功耗而使得箱内的高压熔丝长期处于高温负荷的超标量状态, 所以需要特别注意高压熔丝的实时检测维护, 架设适配的散热降温装置与之相连, 从而保证箱体内的高压熔丝的负荷容量稳定在额定范围内。

4 结语

城乡电网系统的电力施工接线作业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制约性的综合化实践工程, 在整个电力运营系统中起着连接、调节的重要作用, 电力施工技术的更新改造是实现城乡地区电力系统自动化、集约化、高效化的基本前提。深化改进现阶段城乡地区电网电力施工接线系统, 进一步具体落实施工技术更新的程序步骤, 稳步提升电网系统整体运营的高效稳定, 从而满足城乡地区居民持续增长的用电需求, 最终实现电力技术改进更新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推进的协调双赢。

参考文献

[1]李晓江.电力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2]袁惠.110kV变电站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浅议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方式 篇2

【关键词】电力系统 电气接线方式

电气接线方式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电气接线方式是指电力系统中的隔离开关、断路器、供电线路、高压母线、电力变压器等一次设备之间的电气连接方式,因此要确保电力系统电气接线方式正确、准确,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电力系统电气接線的设计要求

(1)经济性。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必须要满足电力系统的技术要求,电气接线方式要尽量减少运行费用和接线投资,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2)灵活性。电气接线要严格满足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要求,保障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向电力用户输送满足质量要求的电能,并且要便于电力系统的扩建。(3)可靠性。电力接线要结合电力用户和电力系统的要求,提高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和可靠性,并且要按照不同类型电力负荷的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电气接线方式。(4)安全性。电气主接线方式设计,要确保电力系统相关电气设备的安全,并且在进行刀闸操作时,要保障运行操作人员的安全,确保电力接线维护检修工作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方式

电力系统的电气接线方式主要分为四类: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桥型接线、双母线接线和单母线接线,桥型接线又可以分为外桥式接线和内桥式接线,双母线接线方式可以分为带旁路双母线接线、双母线分段接线和双母线接线,单母线接线分为分段单母线接线和不分段单母线接线方式。

(一)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方式

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方式也被成为二分之三接线方式,在两组母线之间安装多个断路器,电气接线回路每串安装3个断路器,两边的断路器之间接入电气回路,中间的断路器称为联络断路器,平均每一条电气回路都安装一个半断路器,因此被成为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方式,这种接线方式坚持交叉配置原则,在不同串中连接同名回路,将出线回路和电路回路配合成串。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方式被广泛的应用在变电站和大型发电厂超高压配电设备中,通常都设置6回及以上的进出线数。一个半断路器接线方式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全部断路器和两组母线都投入系统运行中,这种多环状的供电方式运行灵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即使其中一条母线发生运行故障,也不会导致停电,而当两条母线同时发生运行故障时,整个供电回路还可以继续输送电能。除了联络断路器拒动,造成相连两条回路短路而发生停电,其他断路器检修或者发生故障都不会导致停电。并且在回路断路器和母线检修过程中,不需要对隔离开关反复的进行倒闸,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失误。但是这种接线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继电保护装置所在回路的接线设计比较复杂,当供电回路发生故障时,有可能会导致两个断路器同时调开,联络断路器拒动造成电气回路停电,并且使用的电流互感器和断路器设备较多,投资成本较高。

(二)桥型接线方式

电力系统桥型接线方式是指通过桥型的接线形式将两条线路和两台主变压器连接起来,桥型接线是分段单母线接线形式的一种变形,即去掉主变压器和母线回路侧的断路器之后的电气接线形式,桥型接线方式的桥壁主要由两侧隔离开关和断路器共同组成,按照安装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外桥接线和内桥接线。

由于电气线路的可靠性远远低于变压器,因此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中多采用内桥接线方式。桥型接线方式是一种无母线的电气接线形式,电气设备较少、线路结构简单,造价很低,便于拓展为双母线接线方式或者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但是由于内桥接线方式变压器的切除和投入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外桥接线方式中线路的切除和投入会影响主变压器的运行,并且在改变供电线路运行方式时还需要操作隔离开关,桥型接线方式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较低。

(三)双母线接线方式

双母线接线方式是由母联断路器将两组母线相连的接线形式,每一条出线和电源都需要经过一个断路器,两组母线分别和两个隔离开关相连接,任意一组母线都可以作备用母线或者工作母线。双母线接线方式被广泛的应用在出现回路较多,对于供电要求较高的变电站中。一般情况下,35kV出线数一旦超过8回,需要增加更多的连接电源,并且电力负荷较低,供电不稳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双母线接线方式的安全稳定性,可以采用双母线带旁路母线接线方式或者分段双母线接线方式。双母线接线方式在运行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在母线检修过程中,出线和电源都可以正常运行,不需要中断对电力用户的供电,并且在检修母线回路时,只需要断开隔离开关,当一组母线发生运行故障时,可将全部母线回路转换到两组母上,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供电。同时,双母线接线方式还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不会影响电力负荷的均匀分配和母线电源的运行。

(四)单母线接线方式

单母线接线方式可以分为不分段单母线接线方式和分段单母线接线方式,不分段单母线接线方式主要用于供电可靠性不高、容量小和回路少的变电站和发电厂中,这种接线方式使用的电气设备较少,运行和投资费用很低,操作方便,简单清晰,但是不分段母线接线方式在检修隔离开关或者母线故障时,会造成整个母线回路停电,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供电。分段单母线接线方式主要用于变电站和发电厂的6~10kV母线中,对于一些重要的电力用户,通过分段单母线接线方式,可以从各个分段上获取电力资源,确保不间断供电,但是这种接线方式不能应用在供电容量大、出线回路多的线路中。

三、结束语

针对不同的适用范围和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要采用不同的电气接线方式,充分考虑到不同电气接线方式的优缺点,优化电力系统电气接线方式,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吕梁. 电力系统电气接线方式分析[J]. 科技视界,2013,22:131-134.

[2]纪静. 电力系统可靠性非同调元件辨识研究[D].重庆大学,2011.

三相三线高压电力计量故障接线分析 篇3

1 三相三线电能表的正确接线方式

1) 三相三线电能表的结构。三相电能表是由驱动元件、转动、元件和计度器等部件组成, 由于接线方式不同, 可分为三线与四线两类。三相三线制的电能表所采用的是两组驱动元件作用于两个或一个铝盘的方式。2) 三相三线电能表的工作原理。三相电能表的工作原理与单相电能表相同, 都是通过电路中的电流通过电流表时, 在互感器铁芯中产生磁场, 带动铝盘转动, 铝盘的转动速度随着电流功率的大小而变的快或慢, 不同的是三相电能表采取了多组驱动部件与多个铝盘的方式。3) 接线方式。与接入中性绝缘系统三相四线制电能计量装置不同, 三相三线装置可采用有功、无功电能表接入的非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能计量装置。对于三相三线制的电能计量装置来说, 我们采用“四线双绕”的方式进行连接, 即通过对电能表与其中两台电流互感器使用四线连接的方式进行二次绕组连接。

2 电力计量故障的简易分析

1) 互感器一次回路故障。a.互感器一次电路短接。在互感器中连接一根导线可将互感器中的电流分流, 导致电流互感器中的电流流量减少, 从而三相三线电能表中的电流流量也随之减小, 最终可使电能表的记电量减少。b.互感器铁心绕线匝数减少。互感器铁心绕线匝数减少时, 会导致通过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减少, 三相三线电能表中的电流流量也随之减小, 也会导致电能表的记电量减少。由高压电力计量箱所记用电量公式E总=KUKIE表可知少计的电量与减少的匝数是正比的关系。由此, 我们可通过对互感器铁心绕线匝数的排查计算出少计电量。c.互感器铁心线路接反。当互感器铁心的线路接反时, 当电流流过互感器, 互感器反转, 由于反倒转保护措施的工作, 实际互感器停止运转, 而三相电流功率相互抵消, 最终导致电能表停止运转, 无法计算电量。应在安装时细心操作, 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2) 互感器二次回路故障。a.电能表B相断路。由于三相三线电能表为A、B、C三相共同作用, 相互连接的工作方式, 当B相断开后, 全部电压将由A、C两相承担。由三相三线制电压流向量图得知:

c.电能表C相断路。当电能表C相断路时, C相不产生功率, A相工作, 表达式为: 。当接线正确的电能表在A相或C相断开后, 表的功率将随相位的变化而变化, 具体可参见下表:

d.互感器K1、K3颠倒。此种情况发生时, 互感器内将出现回路, 电流不流向电能表, 电能表停止运转, 无法计算电量。

e.互感器K1、K2颠倒。 。这种错误发生时, 有功电能是无法反映出来的, 所能显示的是 的无功电能, 而为了是电能计量值显示正确, 只能使负载功率因数的值为0.5。

3) 电表潜动。所谓电表潜动, 就是当用户未使用用电设备的情况下, 电能表铝盘仍持续转动至少一整圈。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室内电路老化导致的漏电, 但是三相电能表未按正相序安装也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

3 三相三线电能表故障的简易检测及处理

1) 电表潜动的处理。当电表潜动发生时, 应首先关闭电闸, 之后用电笔检测室内可能漏电区域, 如又漏电现象发生, 应联系供电部门对老化电路进行更换;如未检测出漏电现象, 则应对电能表进行检测, 看是否是由于电能表接线错误导致的电表潜动, 如是, 应将线路按正确方式接回;如不是, 则可能是电能表故障, 应将电能表送至专门检测部门进行维修调整。2) 电能表某项短路。由于电能表的长期运转, 可能导致设备老化, 导致电流线圈发生短路问题。此类问题发生时, 可采用局部短路方式进行检测, 用导线依次将各线圈进行短路, 如果没有发生短路问题, 检测是电能表的转动速度应当下降, 如果连接至短路线圈, 电能表转速应不变。

4 结语

本文就高压电力计量的故障进行了分析, 并且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论述。在实践操作中, 错误的接线会造成电能表计数的错误, 安装人员在安装电能表时应细致谨慎, 正在应用的电能表也应时常检查, 以避免漏电、窃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音, 王哲.三相三线电能表计量装置错误接线的简化分析[J].电测与仪表, 2006.

电力计量装置接线检查与准确性分析 篇4

1 电力计量装置接线检查方法

通常来讲, 电力计量装置接线检查方法有很多种, 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特点, 其所适用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对电力计量装置接线检查方法的具体分析。

1.1 停电检查

停电检查是一种较为常用且安全的检查方法, 电能表在停电情况下停止运行, 相关工作人员可在这种情况下对电力计量装置的接线情况进行仔细的检查, 停电检查的目的在于在电力计量装置投入使用之前对其开展全面的检查工作, 以确保其安装的整体质量。

1.2 带电检查

带电检查是在正常通电情况下对电力计量装置接线情况进行检查, 这种情况往往适用于已经投入使用后的电力计量装置的检查。根据带电状态下检查的内容不同可将带电检查分为电压回路检查、电流回路检查两类。

1.2.1 电压回路检查

在带电状态下, 电能表正常运行, 工作人员可以重点检查电压回路中电压互感器的一、二次侧。一般来讲, 两侧均容易出现断线的情况, 也很容易在安装过程中将极性搞混。我们通常选择用一只交流电压表对二次线间的电压, 通过对测量电压的分析, 确定电压值、接线方式、二次负载情况的具体状况, 以此来判断接线的正确性及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1.2.2 电流回路检查

电流回路问题也是接线障碍的重要体现, 故而在电力计量装置接线检查过程中也要重点检查有功电能表的电流回路是否存在问题。在检查三相三线两元件有功电能表电流回路中是否存在断线和短路时, 检查人员可以通过圆盘转动来判断。首先, 检查人员可以在检查的过程中, 依次断开一相和三相电压端子的引线, 如果圆盘在这个时候仍处于转动状态, 则表明接线正确, 反之, 则存在断线或短路。其次, 在断开三相电压后, 圆盘停止了转动, 则说明在三相回路中存在断线或短路。而断开三相电压后圆盘停止了转动, 则在一相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中存在断线或短路。然而在使用该方法时, 必须注意当负载功率因素为0.5时, 一元件在正常情况下同样不会转动。

2 探讨如何提高电力计量装置计量准确性

电力计量装置的核心功用在于计量, 若要充分发挥电力计量装置的作用, 促进电力系统的应用发展, 必要致力于提高电力计量装置的准确性。以下是对提高计量准确性可采取方法的具体探讨。

2.1 主副表法

顾名思义, 主副表法是利用两块表来提高计量准确性。在同一个关口计量点装设2块同等级的关口表, 共用同一套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二次回路。指定其中一块表作为主表, 供电量结算使用, 另一块表作为副表, 供电量参考使用。定期对同一时间段内的主副表电量进行比对校核, 一旦超出允许误差就应立即报警, 到现场查找原因;如果只有一块表出现超差或故障, 则以另一块表的电量供结算使用, 这种方法不适用于2块表均出现超差或故障以及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二次回路造成的超差或故障的情况;如果2块表均出现超差或故障, 则应使用其他方法进行电量追补。

2.2 母线电量平衡法

这种方法基于母线电量平衡的原理。当采用母线电量平衡法时, 应在母线各进出线处均装设关口表, 若其中一块关口表出现超差或故障时, 可根据母线电量平衡的原理, 通过该母线上所有其他关口表的电量以及母线线损计算出该关口表的追补电量。母线电量平衡法适用于母线各进出线均装设关口表的情况。

2.3 线路两侧表法

线路两侧表法是指在关口线路两侧各装设一套电能计量装置, 事先指定其中一套电能计量装置提供的电量供结算使用, 另一套电能计量装置提供的电量备用。应定期对同一时间段内线路两侧的2套装置计量结果进行比对校核, 一旦超出线损允许范围应立即报警, 并到现场查找原因, 以其中正常的电能计量装置提供的电量为准, 再根据线路线损计算电量进行电量追补。这种方法虽适用范围广, 但要求准确计算关口计量装置故障期间的线损电量。

2.4 值班运行记录法

值班运行记录法是指在确定关口表超差或故障发生的确切起止时间的基础上, 根据变电站值班人员运行记录中的关口线路负荷计算出该时间段内的平均负荷, 再与超差或故障持续时间相乘, 计算出追补电量。如果不能确定超差或故障发生的确切起止时间, 可以选用与超差或故障发生时间最接近的关口电能计量装置正常期间前后2个抄表时间之间的时长作为追补电量计算时间, 平均负荷则依据运行记录中追补电量计算时间内的关口线路负荷计算, 然后算出这2个抄表时间之间的追补电量。值班运行记录法不用计算线损电量, 比较简单实用。

在关口电能计量装置的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二次回路均未出现超差或故障时, 应优先选用主副表法;在其出现超差或故障时, 则应优先选用线路两侧表法。在进行电量追补时应至少选择2种方法并相互验证, 最终酌情考虑采用其中哪一种方法进行电量追补。进行电量追补时还可综合参考负荷曲线、失压记录、变电站运行记录、电能量计费系统采集数据等进行验证, 以保证追补电量计算的准确性。

结束语

综上浅述, 电力计量装置是电力系统中必要装置, 可以有效计量电量, 对于用户的正常用电与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都有着重要意义。无论是在电力计量装置安装之前, 或是安装使用之后, 均需要对电力计量装置进行接线检查, 切实确保电力计量装置的正常运行。不仅如此, 还要采取有效方法提高电力计量装置计量的准确性, 本文主要介绍了主副表法、母线电量平衡法、线路两侧表法、值班运行记录法, 探讨如何提高计量准确性, 促进电力计量装置的应用发展, 为电力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摘要: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电力计量装置可以提高电能利用率, 促使电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也能防止用户私自窃电情况发生, 保障用户的用电安全的同时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如何确保电力计量装置正常运行及计量准确性变得至关重要。以电力计量装置为切入点, 分析其对电力企业供电与用户正常用电的重要性, 切实探讨接线检查方法与提高计量准确性的方法, 推动电力计量装置实现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力计量装置,接线检查,提高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正芬.加强前期管理提高计量准确性[J].农村电工, 2009 (10) .

[2]胡江溢, 周宗发, 杜新纲, 徐英辉.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实施电力计量标准化建设[J].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3 (4) .

电力接线 篇5

于庄站220kV系统采用3/2接线, 重合闸按照断路器配置。重合闸按断路器配置的二次接线简单, 原理清晰, 避免了寄生回路的产生;开关方式变化时, 对重合闸方式影响小, 操作维护工作量少, 装置的可靠性高。重合闸按照断路器配置的情况如何实现开关跳闸和重合呢?

220kV开关重合闸方式分为:单重、三重、综重、停用四种。对于环网接线的系统, 各线路的重合闸均采用“单重”方式 (比如本站正常运行方式下的所有220kV线路) , 当某线路为单电源辐射形线路时, 线路的送电侧开关采用“三重”, 受电侧开关采用“停用”方式 (比如本站停用于韩Ⅰ线或于韩Ⅱ线时) 。

2. 重合闸的原理

从重合闸的原理可知道, 实现重合闸, 就是判断:a.当线路单相故障时保护是否选相跳闸?b.开关跳闸后, 重合闸是否出口合闸?

对于传统的重合闸按线路配置的情况, 在11或901型保护装置上设“重合闸方式”把手, 切换“重合闸方式”把手, 使保护装置的“重合闸方式选择”端子获得不同的开入量组合, 一方面决定高频、距离、零序保护是否选相跳闸;另一方面决定重合闸插件是否发合闸令。

对于重合闸按断路器配置的情况, 在11或901型保护装置上不设置“重合闸方式”把手 (本站11或901型线路保护屏上的“重合闸方式”把手没有接线) , 重合闸插件或重合闸部分不用, 各保护插件固定为“选相”方式 (即“单重”方式) 出口。在线路故障时, 一方面, 保护选相出口, 另一方面输出“保护出口”接点到断路器“重合闸”装置上。在断路器保护屏上, 设CSI-121A型重合闸装置来取代线路保护的重合闸部分, 并设“重合闸方式”把手, 把手设置的开入量一方面使装置输出“沟通三跳”接点 (与“保护出口”接点串联, 构成“沟通三跳”回路, 实现选跳后的补三跳) , 一方面使重合闸装置判断当前的跳闸是否应该重合。这样, 线路保护和重合闸装置相互配合实现了开关的重合闸。下面画图来对重合闸按断路器配置的情况下重合闸的实现进行说明。

3. 举例说明

以11或15型保护为例, 图1是保护沟三启动的回路。CKJA、B、C分别是微机保护分相跳闸的出口继电器, T Z D J和3TZDJ分别是保护单跳重动和三跳重动继电器。1ZJ和2ZJ分别是外附的单跳重动和三跳重动继电器。从图中可以看出, 当微机保护动作后, 1ZJ和2ZJ中应有一个被启动。图2是沟通三跳的回路。1LP19是线路保护屏上的“线路保护启动××断路器沟三”压板 (线路微机保护投入运行时投入) , 3LP8是断路器保护屏上的“沟通三跳”压板 (该断路器运行于“三重”和“停用”方式时投入) , C S I的n 4 4、n45接点输出“GTST (沟通三跳) ”接点, 它在“三重”或“停用”方式下闭合。1TJQ是ZFZ操作箱中的 (不闭锁重合闸的) 三跳继电器。

3.1 单重:

3LP8退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后, 微机保护选相跳闸, 1ZJ动作, 虽然1LP19投入, 但重合闸装置CSI的“GTST (沟通三跳) ”接点未闭合, 故不启动三跳继电器1TJQ, 断路器最终得以选相跳闸。跳闸后重合闸装置CSI延时至0.8”, 发合闸令, 使断路器重合一次。线路多相故障后, 微机保护跳三相 (通过微机保护本身的TA、TB、TC和三跳继电器出口) , 由于“沟通三跳”不通, 1TJQ不动作。由于是单重, 断路器跳闸三相后, 重合闸通过软件被闭锁, 开关不再重合。

3.2 三重:

3LP8投入。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 微机保护选相跳闸, 线路多相故障时, 微机保护三相跳闸。它们将使1ZJ或2ZJ的接点闭合, 通过3LP8 (“GTST (沟通三跳) ”接点也闭合) 启动1TJQ出口三跳。跳闸后重合闸装置CSI延时至1.2”, 发合闸令, 使断路器重合一次。

3.3 综重:

3LP8退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 微机保护选相跳闸, 线路多相故障时, 微机保护三相跳闸。开关跳闸后, 重合闸装置根据保护启动重合闸的方式 (三跳启动还是单跳启动) 来判断执行单重还是三重, 并经预定的延时发合闸令。

3.4 停用:

3LP8投入。线路单相接地故障时, 微机保护选相跳闸, 线路多相故障时, 微机保护三相跳闸。1ZJ或2ZJ的接点闭合, 通过3LP8 (“GTST (沟通三跳) ”接点也闭合) 启动1TJQ出口三跳。由于重合闸方式为停用, 重合闸把手已给重合闸装置的虚拟电容放电, 故开关不重合。

4. 特别的说明

4.1 本站对于不同的开关, “沟通三跳”压板的编号不同, 操作时注意区分。

4.2 第四串 (2641/2642/2643) 开关保护无“沟通三跳”压板 (图3)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 这对于正常情况下重合闸的功能没有影响。于韩Ⅱ线的微机保护启动沟三的回路与其他线路保护相同 (图1) 。

4.3 重合闸装置CSI-121A的“GTST (沟通三跳) ”接点何时闭合:

4.3.1 重合闸方式把手在三重或停用位置。

4.3.2 装置出现“致命错误或装置失电。”

4.3.3 重合闸未充好电。

4.3.4 当两侧同时或先后 (在同一个重合闸周期内) 启动重合闸时, 重合闸将驱动沟通三跳接点, 以使失灵保护在两侧同时发生故障时联跳三相 (这是与失灵保护配合实现的功能, 本文不做讨论) 。

4.4 设置开关保护的“沟通三跳”压板的意义及使用规定。省调下发的《关于3/2接线重合闸运行的原则规定》中要求:断路器保护装置异常时, 对应开关可继续运行, 采用装置“自动沟通三跳”接点与压板并连接至操作箱三跳端子实现三跳方式, 并实现处理装置异常时沟通三跳功能的连续性。可见, 沟通三跳压板的设置主要是在开关运行中, 断路器保护装置异常, 此时在开关继续运行的情况下处理保护装置异常的缺陷, 此压板起沟通三跳回路的作用。

规定此压板在以下情况下投入:

1) 对应的开关重合闸为三重或停用时。

2) 重合闸装置出现致命性错误以及后来的带电处理过程中。

3) 重合闸装置因故充不上电时。

于姚Ⅱ线的901型微机保护, 没有设置保护启动沟三的回路 (即也没有1LP19压板) , 要求在三重或停用方式下, 901型微机保护的“不允许选跳”压板2LP11必须投入, 单重或综重方式下, “不允许选跳”压板退出。

参考文献

[1]河北省电力公司.河北南部电网继电保护运行管理规程.2007

[2]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与实用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张全元, 等.电运行现场技术问答.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三双”接线模式 下一篇:前接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