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工字钢
51123回风巷回撤工字钢安全技术措施(通用2篇)
篇1:51123回风巷回撤工字钢安全技术措施
51123回风巷外段回撤工字钢棚
安全技术措施
说明:
51123回风巷采用工字钢+撑木+小板,断面形状为梯形,净断面:5.94㎡,毛断面:6.34㎡;净高:2.2m,毛高:2.35m;上净宽:2.2m,下净宽:3.2m,毛宽:3.4m。经矿领导商议决定:对51123回风巷外切眼至内切眼口的工字钢棚全部回撤。为了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一、组织措施:
为统一指挥,确保51123回风巷外段回撤工作顺利、安全地进行,矿成立了51123回风巷回撤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秦明祥 副组长:高 波、徐闯南 成 员:张佳友、张克友、陈昌林
1、回撤作业期间,生产副矿长秦明祥对回撤期间的安全组织负全面领导管理责任。
2、回撤作业期间,总工余廷勇对安全、生产、技术负分管领导责任。
3、回撤作业期间,机电副矿长徐闯南对机电、运输负分管领导责任。
4、回撤作业期间的安全检查及监督工作由安全副矿长高波负责。
5、回撤作业期间的生产组织及安全、质量管理由采煤队长张佳友负责。
6、回撤作业期间,每个班必须有跟班队长现场统一指挥。
7、回撤作业期间的技术指导及措施的落实兑现由技术员何后志负责。
8、回撤作业期间机电设备完好及运输工作由机运队长文永候负责。
9、回撤作业期间,当班的工程质量和安全工作由当班跟班队长负责。
10、回撤作业期间,班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本班的安全生产工作。
11、回撤作业期间,通风设施完善及日常“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由通防队长蒋泽光负责。
12、回撤作业期间,瓦检员负责通风及瓦斯检查,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二、施工前准备工作
1、回撤作业前,机电队必须在51123回风巷内安设一台8t回柱绞车,接通电源并试运转正常。
2、回柱绞车必须打齐、加好“四压两戗柱”。
3、回撤作业前,作业人员必须备齐所需的钢丝绳、铁丝等备用工具。
4、回撤前提前安排人员撤出51123回风巷瓦斯抽放管、溜子并运到41车场码放整齐。
5、回撤前提前安排清理杂物及卫生,确保通风、运料安全。
6、通风队提起做好回撤前供风准备,严防瓦斯超限。
三、安全技术措施
1、回柱绞车操作必须由经过培训、考试合格的专职绞车司机担任,并持证上岗。
2、回柱绞车司机在启动绞车前,必须严格按照《回柱绞车司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对回柱绞车各部件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进行操作。
3、回柱绞车司机在操作回柱绞车时,必须集中精力,听清、听准信号,信号为“一声停车,两声开车,三声倒车松绳”。
4、回柱绞车司机必须站在回柱绞车后打好的护身柱后方进行操作。
5、回柱绞车运行时,其钢丝绳合力圈內严禁有人。
6、回撤前全面检查绞车各零部件是否完好,信号是否灵敏,必须确保其完好方能回撤。
7、回撤作业前,必须先对待回撤地点的顶、帮、支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回撤作业。
8、回撤作业前,必须先观察并清理好退路,确保畅通。
9、回撤工作必须在回撤工作领导小组及其成员的统一指挥下,由班组长或有经验的老工人担任,并严格按照从里(南)向外(北)的顺序逐根逐根逐架进行。
10、回撤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11、回撤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先支后回”,对于难回的支架,必须先打上替柱,然后再对其进行回撤。
12、回撤作业时,必须派专人观察51123回风巷的顶、帮、支架及支护情况,照看好后路安全。
13、回撤时除一人在距钩头5m外安全地点打点指挥及观察安全情况外,其余人撤到绞车后方待命。
14、回撤作业时,必须先用皮材将工字钢包裹好后,再用铁丝捆绑好,防止产生磨擦火花。
15、回撤作业时,必须先将待回的工字钢用钢丝绳捆绑牢固,且用作挂钩的马蹄环必须用螺丝套上拧紧,防止滑脱伤人。
16、绞车开动时,严禁有人骑绳作业。
17、回撤过程中必须保持退路畅通,回下的物料及时倒走,不得堵塞退路。回撤出的支架必须及时倒运到41车场内的宽敞、安全地点码放好,不得乱堆、乱放,严禁堵塞通风断面。
18、回撤作业时,风筒出口距钩头不得大于5m。通风队瓦检员必须加强51123回风巷巷的瓦斯检查汇报工作,严禁空检、漏检和假检。
19、搬运回撤出的工字钢时,必须拿稳把牢,相互协调,动作一致,严禁用皮带运送材料,防止发生意外伤人事故。20、在回撤最后两步支架时,必须用(φ= mm)圆木替换这两步支架,然后再回撤这两步支架,以利于通风队在回撤完毕后及时对51123回风巷进行封闭。
21、回撤工作全部结束后,必须及时通知通风队对51123回风巷进行封闭。
22、本措施未尽之处,继续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执行。
四、灾害应急措施
当井下事故发生后,积极、有效的自救与互救是减少伤亡的最有利措施。职工必须根据自己的工作环境特点,认识和掌握常见事故规律,熟悉事故发生前的预兆和事故发生后的征兆,牢记各类事故的避灾要点,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识和抗御灾害的能力。
1、井下避灾
一旦发生事故,井下人员应坚持“积极抢救,及时报警,安全撤退,妥善避灾”的原则。无论发生什么事故,首先必须沉着冷静,弄清事故的性质和现场的情况,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就地取材,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和方法,积极抢救,力争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努力减少事故损失,切不可惊慌失措,各行其是。抢救中,要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并随时观察灾情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严防窒息、中毒、触电、顶板二次跨落等再生事故。
在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地点、性质、灾情和事故所在地的人员、环境条件等情况,并听候调度室的指示、命令。灾情危急时,应急速向可能受到事故波及的区域的人员发出警报,如防水信号、电话等。
当受灾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条件或者抢救时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要集体行动,相互照顾,切不可单独行动。万一无法撤离到安全地点时,应有组织的按照规定的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域;或者尽快进入预先建好的或就近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硐室或其它较安全的地点,妥善避灾并努力维持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树立信心,等待救援。
2、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避灾方法
当井下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时,一般都会有强大的爆炸声和连续的空气震动,产生很强的高温气浪和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这时自救方法是:
(1)、迅速背向空气震动方向,脸朝下卧倒,头尽量低些,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用衣服盖住身体,使肉体外漏的尽量少些。在爆炸瞬间,尽可能屏住呼吸,防止吸入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2)、迅速取下自救器,按操作方法把它戴好,然后,按避灾路线尽快进入新鲜风流,离开灾区。如果巷道堵塞,无法通过时,必须就近进入避灾硐室或选择较安全的地方暂时躲避,耐心等待救援。
(3)、避灾地点应选择在顶板坚固、没有有害气体、有水或者离水较近的地方,并随时注意情况的变化,发现有危险时,就要转换地方。离开原避灾地点后,应在转移路途中设置明显标志,以便救护队跟踪查找。
3、井下火灾事故的避灾方法
在井下,无论任何人发现了烟雾或明火,知道发生了火灾,要立即报告调度室。如果火势不大,应立即进行直接灭火,切不可惊慌失措,四处奔跑。如果火势强大,无法扑灭时,或者其它地区发生火灾,接到撤退命令时,就要组织避灾和进行自救。
具体做法是:迅速戴好自救器,有组织的撤退。处在火源上风侧的人员,应逆着风流撤退。处在火源下风侧的人员,如果火势小,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可迅速穿越火区到火源上风侧;或顺风撤退,但必须找到捷径,尽快进入新鲜风流中撤退。撤退时,应迅速果断,忙而不乱,同时要随时注意观察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谨防“火风压”可能造成的风流逆转。
如巷道内已有烟雾但不大时,戴好自救器,尽量躬身弯腰,低头快速前进;烟雾大时,应贴着巷道壁和巷道底,摸着铁道或者管道快速爬出,迅速撤离。一般情况下不要逆着烟流方向撤退。当有烟且视线不清的情况下,应摸着巷道壁、支架、管道或铁道前进,以免错过通往新风流的连通出口。
在高温浓烟巷道中撤退时,应将衣服、毛巾打湿或向身上淋水进行降温,利用随身物品遮挡头、面部,防止高温烟气刺激等。万一无法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或就近找一个硐室,或其他较安全地点进行避灾自救,等待救援。
4、井下透水事故的避灾方法
井下一旦发生透水事故,应以最快的速度通知附近地区工作人员一起按照规定的避灾路线撤出。特别注意“人往高处走”,切不可进入低于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万一无法撤退时,应进行避灾,等待救援,严禁盲目潜水逃生。当避灾处低于外部水位时,不得打开水管、压风管供风,以免水位上升。避灾期间,应互相照顾,保持稳定心态,减少活动,保持静卧保温、节食、节约用灯,不可咀嚼杂物,应有规律地向外发出声光信号。长时间被困井下,被救后切不可过度兴奋,也不可吃硬质和过量食物,用毛巾蒙住眼睛,避开强光。
5、顶板事故的避灾方法
顶板事故一般是有预兆的,井下人员发现冒顶预兆,应立即进入安全地点避灾。应注意往往大的冒顶事故都常常伴随有有害气体,如遇到此种情况严格按照气体超限的方式进行避灾。
6、堵塞事故避灾路线:
(1)、如果一旦发生因片帮冒顶、堵塞安全出口时,在有其它小眼的前提下要互相照应,采取一定安全措施迅速撤离,如果无退路时要先沉着冷静,积极想办法自救,用可能的方式发出求救信号,控制矿灯耗电,等候来人抢救。(2)、下井所有人员要熟悉井下避灾路线,当发生灾害时,无论井下人员处在何地,都要从近的安全出口撤出,如果发生水灾,处在运输水平的人若有条件从运输水平撤离的要迅速从运输水平撤离,如果水灾和有害气体同时产生,要立即戴好自救器,向安全地带撤离。
篇2:51123回风巷回撤工字钢安全技术措施
由于1032回风巷设计变更,巷道内需要进行回撤工字钢棚,为了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原支护形式:采用上宽2.2米梯形工字钢棚梁。
2、临时支护要求:点柱使用单体液压支柱,必须垂直顶底板架设,单体液压支柱柱爪必须与长钢梁呈面接触,支柱初撑力不小于50KN,巷道顶板必须过严背实,掉顶处必须用木料接实顶板,确保架设的托棚正规有劲,并及时拴齐拴牢防倒绳。
3、回工字钢棚腿操作顺序:回工字钢腿必须在托棚架设好后,方可撤除原巷道工字钢棚腿,然后用手镐、铲子刷帮卧底清理,巷道帮部刷直后必须及时背帮,防止片帮,可采用编织袋装煤矸配合木料、竹笆背帮,要求巷道帮部背严背实。
4、回撤至19#钻场前5米处 安全技术措施:
1、替棚回字钢棚腿必须由里向外依次进行,严禁多茬同时进行。
2、回工字钢腿必须至少2人协同操作,一人回棚,一人观察顶板。严禁单人作业。
3、回工字钢棚腿前,首先准备好拔柱器、卸载手把、长钎等工具及 背板、竹笆、木料等护顶护帮材料。
4、回棚时,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用长钎找掉悬岩危矸。
5、回棚人员应站在顶板完整支架状况较好的安全可靠地点,避开拔 柱器力作用线方向操作,拔柱生根要牢,钩头不准对着任何人。
6、对于难回的工字钢棚腿,只准采用挑顶或卧底方法回出,严禁炮 崩工字钢棚腿子或用其它机械的方法强行回出。
7、回出的工字钢棚腿必须及时运出工作地点到指定地点码放整齐,不得影响行人、通风、运输等。
8、在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无风或者微风情况禁止作业,必须等到通风恢复正常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9、施工地点瓦斯含量超过0.8%时,禁止作业。施工地点瓦斯含量恢复正常以后方可进行施工作业;
10、瓦检员、安检员、跟班队长要在现场监督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8、其它未尽事宜仍严格按《1032工作面掘进作业规程》及《煤矿安全规程》执行
12061工字钢棚替换木棚
12061工作面上顺槽由于顶板压力的影响及工作面超前支护的需要,需将原部分工字钢支架替换为木梯形密口棚。梯形棚上口净宽1.8m,下口净宽为2.8m,腿长2.2m,扎角77度。木梁木柱小头直径不小于18cm。为了安全施工,特制定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1、梯形棚高度不低于2.0m,柱梁口要接合严密,不唇肩抚齿。梯形棚为密口棚。下帮腿子要站在硬碴上,破碴0.1m,严禁站在浮煤上。
2、密口棚采用拍子背帮背顶,帮顶必须背严背实。
3、替棚前,先加固附近支架,支架两侧各打一抬棚加固,撑杆应齐全(每架应不少于三根),歪倒扭斜支架必须打戗柱。待支架加固好后,方可撤棚更换。每次只准拆除一棚。
4、拆除支架时,先用手镐搜帮搜顶,待支架周围掏出100—200mm间隙时,先去腿子,然后安全地拆梁,而后再拔出腿子。悬挂于加固过的支架上,慢慢拉出腿子,为了安全跟班班长(队长)观顶,观察顶板和支架变化情况,小心顶板垮落伤人;发现有冒顶危险的地点,要处理好后再进行施工。现场必须清理干净,保证退路畅通无阻。
5、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找落浮石活矸,防止煤矸伤人。替棚够一节抬棚长度时,应及时打一梁二柱抬棚。自工作面煤壁10m范围内双抬棚,10—20m范围内单抬棚。
6、架棚严禁前倾后仰,歪扭射箭,迈步现象发生。
7、在井下加工梯形木棚时,要严格遵守下列规定:(1)用量具准确度量棚梁和柱腿的尺寸。
①柱腿用料时,要将料的粗端在上,超长的坑木只准截去细端。②画好勒口线,柱口和梁口的深度不得大于料径的四分之一。③用弯料时,必须保证料的弓背朝向巷道顶帮。(2)锯砍砍木料时的注意事项: ①锯砍棚料时,应将木料放平稳,不许发生滚动。
②砍料时,要注意附近人员和行人的安全,斧头和斧把不能碰在障碍物上。③砍料人不得将脚伸到砍料处近旁。
④及时清除粘在斧头上的的木屑,注意木料上的木节、钉子,避免砍滑伤人。⑤锯、砍料的地点,应避开风、水管路和电缆。
相关文章:
兴发煤矿井下煤矿设备回撤及支护材料报告01-09
安山煤矿工作面回撤新工艺设计应用01-09
支架回撤安全技术措施01-09
综采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技术研究01-09
数控机床安装调试实训01-09
机床行业01-09
机床切割01-09
切削机床试题01-09
机床爬行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