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氨酸阿奇霉素(精选八篇)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一共150例研究对象, 均为该院儿科于2014年1月—12月间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所有患儿确诊全部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儿童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5], 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湿啰音等, 血清支原体冷凝集试验呈阳性, 所有研究对象对克林霉素和大环内酯类不过敏。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把全部患儿依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48例男性, 女27例;年龄最小6个月, 最大11岁, 平均年龄 (6.23±1.38) 岁;平均发病时间为 (39.34±4.87) h。对照组男孩46例, 女孩29例;年龄最小6.5个月, 最大12岁, 平均年龄 (6.30±1.57) 岁;平均发病时长为 (40.24±4.74) h。比较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 (χ2检验)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均对参与该项研究知情并同意, 配合良好。
1.2 方法
所有入组病例均给予常规处理, 然后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注射液 (国药准字H43020028) 25~30 mg/ (kg·d) , 1次/d服用, 并将同等剂量红霉素加入5%葡萄糖200 m L内静脉点滴3~5 h, 7 d为1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则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 给予门冬氨酸阿奇霉素 (国药准字H20051466) 治疗, 服用剂量为25~30 mg/ (kg`d) , 1次/d, 并加入5%葡萄糖200 m L内静脉点滴1~3 h。另给予痰热清 (国药准字H20030054) 0.5 m L/ (kg·d) +蒸馏水10 m L, 雾化吸入, 3次/d。也是7 d为1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两组患儿整体疗效。所有患儿在以上治疗过程中都不再接受其他药物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通过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来判断临床的治疗效果。治愈是指经过10 d的治疗, 咳嗽和肺部干湿啰音等症状消失, 体温转为正常, 胸片平片阴影消失;显效是指经过10 d治疗, 咳嗽、肺部干湿啰音症状显著好转, 体温转为正常, 胸部平片实变影基本消失;无效是指咳嗽、肺部干湿啰音变化不明显, 体温仍旧较高, 胸部平片检查无显著改变。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不良反应判定观察患儿是否在治疗后有过敏反应或者胃肠道反应出现[6,7]。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行χ2检验,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整体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 对照组仅为69.33%, 观察组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结果对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41.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目前, 关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基本上是用大环内酯类联合内酰胺类抗生素进行治疗[8]。由于红霉素属于一种14环大环内酯类, 作为第一代天然品种, 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对于肝脏, 造成严重的胃肠道不适, 该研究结果与之相符, 如表2所示, 对照组纳差、腹部疼痛不适、皮疹、呕吐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观察组比较 (χ2=7.102、5.324、4.076、5.558, 均P<0.05) , 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红霉素单一用药或者作为主要用药进行临床治疗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观察组采用静脉点滴门冬氨酸阿奇霉素辅助雾化吸入给药治疗后,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整体效果也比对照组好, 结果 (见表1) 两组患者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比较 (χ2=9.101、7.245、10.010、8.979, 均P<0.01) 。分析认为,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的抗菌效果良好, 对阿奇霉素的抗菌活性增强有效, 具有良好的抑制耐药菌的效果;毒副作用小;门冬氨酸是人体18种必需氨基酸的一种, 有利于人体吸收利用, 并能够显著将人体免疫机制提高;水溶效果较好, 药效稳定, 可以和多种静脉滴注液相互配伍[9,10,11], 故门冬氨酸阿奇霉素可作为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主要用药。另外, 该研究同时采用炎热清雾化吸入治疗, 起到了良好的辅佐治疗作用。其机理一是雾化吸入给药, 可有效地避免胃肠道给药的弊端, 即可降低了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 也避免了肝脏对口服药物的首过清除效应, 还可湿化气道, 稀释痰液又可控制呼吸道感染, 可使药液随着患儿的呼吸将药液吸入气管和支气管, 甚至肺泡, 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体外。二是痰热清注射液具有广谱的抗菌、抗感染作用以及较强的抗呼吸道多种病毒作用;还有增强机体免疫、促进白细胞吞噬以及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介质引起的气道炎症及肺组织损害、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从而促进排痰, 改善呼吸状况[12], 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雾化吸入, 起到了药物和给药途径之间良好的协同作用, 有效地发挥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总之, 通过该研究结果表明,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静滴辅助痰热清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操作简便, 患儿易于接受, 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阿奇霉素静滴辅助痰热清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治疗对象15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 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 给予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 对照组则给予红霉素服用, 并将同等剂量红霉素加入5%葡萄糖200 m L内静脉点滴。两组均7 d为1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整体疗效, 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χ2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痊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比较 (χ2=9.101、7.245、10.010、8.979, 均P<0.01) , 观察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的纳差、腹部疼痛不适、皮疹、呕吐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χ2=7.102、5.324、4.076、5.558, 均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静滴辅助痰热清雾化吸入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尚佳, 不良反应发生少。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门冬氨酸阿奇霉素静滴,痰热清雾化吸入
参考文献
[1]陈琼华.孟鲁司特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咳嗽的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3, 11 (22) :33-34.
[2]李新宇, 孙娜, 李东野.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肺炎患儿住院期间肺外损害表现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3) :449.
[3]刘金萍.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 2013, 51 (32) :80-82.
[4]陈强.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 2014, 11 (12) :88-89.
[5]叶巧云.阿奇霉素与克林霉素交替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32 (35) :7505.
[6]曹建欣.门冬氨酸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72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5) :22-23.
[7]芦长龙, 倪陈, 潘家华.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4, 19 (1) :30-32.
[8]乔瑞君.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 (1) :150-151.
[9]王永霞, 王霞, 王宝力.108例小儿感染性肺炎痰培养病原菌分布特点与耐药分析[M].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17 (12) :2236-2237.
[10]吴香云.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 2013, 11 (24) :50-51.
[11]杨从茂, 苏诗琴.儿童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M].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B12) :76-77.
浅析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 篇2
【关键词】阿奇霉素;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1-89-02
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由于阿奇霉素具有对酸稳定、半衰期长,而且感染部位组织及细胞内浓度高、疗效显著、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范围日趋扩大,但不良反应也屡见不鲜,现将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概述如下,供临床用药参考。
1过敏反应
患儿,女,10个月,因发热伴咳嗽3天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收住院患儿系高度过敏性体质,既往对青霉素、先锋霉素有过敏史。于2005年11月11日入院后遵医嘱给5%葡萄糖150ml加入 阿奇霉素0.2g静脉输入。约5min,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颜面青紫,口唇发绀,双眼凝视,皮肤发花,四肢湿冷,痰,呕吐。
2严重胃肠道反应
李晶报道[1],1例48岁女性患者,因发热伴咳嗽,予以阿奇霉素0.5g入5%葡萄糖500ml,每日1次静脉注射,患者于治疗第1天、第2天感到上腹部不适,于第3天出现胃灼热、恶心,第4天开始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均为胃内容,1天多达二十多次,不能进食水。
3低血压反应
卢鲁等[2]报道,1例60岁女性患者,因食管癌手术,术中静脉滴注阿奇霉素0.15g,30min时血压开始降,输注完毕血压降为90/60mmHg,给予全血400ml输注后,血压回升至120/83mmHg。回病房后静脉滴注阿奇霉素0.15g,输毕血压降为83/44mmHg,立即给予多巴胺40 mg及全血200ml,2h后血压回升至正常,停用阿奇霉素后未再出现低血压现象
4肝损害并急性胆囊炎
孟庆颖[3]报道,1例81岁男性患者,因鼻窦炎,每天服用阿奇霉素500 mg。服药当天感上腹不适,坚持服药后症状加重,连服3天后停药,就诊时体温38 ℃,皮肤及巩膜黄染,右上腹压痛、叩击痛,莫菲征阳性B超声检查示胆囊512~111.2mm,壁厚1.32mm且模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急性胆囊炎。给予消炎及保肝等治疗1周后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住院10天痊愈出院。
5尿潴留
王业涛等[4]报道,1例68岁男性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发作,口服阿奇霉素2片(每片0.125g)后自觉药效不理想,又加量服用(12h内共服8片),夜间感膀胱充盈,伴刺痛难忍、排尿困难,次日晨导出尿液1500ml后症状缓解,肌注新斯的明1mg/天,3天后排尿恢复正常,后服用该药时遵医嘱减为0.15g,每天1次,上述症状未再发生
6急性肾衰竭
高淑娟[5]报道,1例79岁女性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感染,给予阿奇霉素0.15g静脉滴注,约1h后出现烦躁不安,颜面及口唇发绀,胸及后背可见片状皮疹,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房室结性期前收缩。 立即给予苯海拉明20mg加地塞米松10mg肌注,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注,约1h后症状消失,但第2天出现少尿,间断给予呋塞米及利尿合剂等均无效,查尿素氮2819mmol/L、血肌酐445μmol/L,第4天出现嗜睡、呼吸深大、双下肢中度指凹陷性水肿,行定期血液透析治疗后症状缓解。
7白细胞减少
刘全祥等[6]报道,1例27岁男性患者,因发热39.0℃,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64109/L,淋巴细胞0.24,中性粒细胞0.76。摄X线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每日1次。3天后患者感疲乏无力,纳差。查体:36.5℃,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28109/L,红细胞及血小板正常。遂停用注射用阿奇霉素,其余治疗不变。分别于停药4天及8天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升至42109/L和64109/L。
8致严重溶血
张毅[7]报道,1例35岁男性患者,因支气管哮喘入院,过敏体质,曾有阿司匹林致哮喘史,静脉滴注阿奇霉素3min后,患者感到腰痛、全身乏力,无其他不适,做超声检查,排除结石。第2天用药同上,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输入2min后,患者再次感到腰痛、全身乏力、尿呈酱油色,伴发热,体温38℃,并出现了血尿,巩膜黄染,怀疑系阿奇霉素导致的溶血,急查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均升高,尿蛋白(+++),潜血(++),立即停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5%葡萄糖500ml+维生素C 3.0g+维生素B6 2.0g等作对症处理,病情好转。
9耳鸣
刘桂兰等[8]报道,1例36岁女性患者,因肺炎支原体感染,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滴注过程中患者出现轻微耳鸣,未予处理。次日再次输注,耳鸣加重,遂停药观察,停药后耳鸣渐减轻(未服任何药),2天后耳鸣消失。
综上所述,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涉及面广,有些在药品说明书中尚未提及,发生时间较快。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过敏体质、剂量过大、肝肾功能不全等等。为预防胃肠道副反应的发生,应用阿奇霉素的同时,先给予口服思密达[9]。提醒临床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在使用阿奇霉素时应加强用药观察和监测,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晶.阿奇霉素致严重胃肠道反应1例.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2:61.
[2] 卢鲁,邓玉华,张伟.阿奇霉素致低血压反应1例.山东医药,2003,43(13):38.
[3] 孟庆颖.阿奇霉素致肝损害并发急性胆囊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1):57-58.
[4] 王业涛,魏广明,车开英.大剂量阿奇霉素致尿潴留1例.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3,20(1):6.
[5] 高淑娟.阿奇霉素致急性肾衰竭1例.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4):537.
[6] 刘安祥,顾以华,俞学忠.注射用阿奇霉素/门冬氨酸致白细胞减少一例.中国药物与临床,2003,3(6):464.
[7] 张毅.阿奇霉素注射液致严重溶血1例.临床荟萃,2006,21(20):1454.
[8] 刘桂兰,杨秀云,刘爽.阿奇霉素致耳鸣1例.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4,13(1):49.
阿奇霉素的合理应用 篇3
1 药理作用
1.1 作用机制
阿奇霉素的作用机制与红霉素相似, 主要是通过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结合, 阻断肽的移位来阻止细菌多肽的合成, 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起到抗菌的作用。阿奇霉素具有口服吸收快、组织分布广、细胞内液浓度高、半衰期长及对酸稳定等特点。其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比红霉素弱;对包柔螺旋体作用比红霉素强;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最强的。
1.2 药物动力学
本品的生物利用度为37%, 分布容积为23L/kg, 血浆半衰期接近于组织消除半衰期, 为35~48h。50%以上的给药量以原形经胆道排出, 约4.5%的给药量在给药后72h内以原形经尿排出。
2 不良反应
2.1 胃肠道反应
用药后可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但发生率比红霉素低。
2.2 过敏反应
包括过敏性皮疹和过敏性休克, 静脉滴注或口服均有可能发生。过敏性皮疹的临床表现为出现皮疹的时间不等, 快者十几分钟即出现症状, 一般用药数小时或几天后出现。多为弥漫性红色丘疹, 呈对称性分布, 以颜面及双上肢为主, 瘙痒剧烈。停药, 经抗变态反应治疗, 2~3d后皮疹消退。郭小兰等[1]报道口服阿奇霉素致荨麻疹1例。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为起病急, 用药后数分钟即发作, 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恶心、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头晕、大汗淋漓、呕吐、剧烈咳嗽、口唇紫绀、神志不清、血压急剧下降等症状, 若抢救不及时可能引起死亡[2]。临床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 同时给予抗休克抗过敏治疗。
2.3 泌尿系统反应
临床表现为血尿、肾区疼痛、肾功能不全等。孙铭晓等[3]报道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血尿1例。宋瑞丽等[4]报道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引起双肾疼痛1例。
2.4 肝毒性
患者一般在用药几天后出现症状, 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肝功能指标异常、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 、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 升高。白燕等[5]对儿童长期静脉输入阿奇霉素致肝脏损害14例进行分析, 发现患者用药时间均在1周以上, 最长达12d, 均为静脉滴注。因阿奇霉素的半衰期为41h, 连续用药使血药浓度进行性增高, 上述的不良反应就会明显增加, 造成肝脏的损害。
2.5 耳鸣
刘桂兰等[6]报道, 一患者经阿奇霉素静脉滴注, 出现轻微耳鸣, 未予处理。次日再次输注本品, 耳鸣加重, 遂停药, 耳鸣渐减轻, 2d后耳鸣消失。
2.6 支气管痉挛
临床表现咳嗽、气急、唇发绀、四肢抽搐等, 王坚昌[7]报道阿奇霉素针致小儿支气管痉挛3例, 属于阿奇霉素少见过敏反应, 但较急剧, 而且是曾经用过阿奇霉素针, 或连续在使用, 所以应特别注意。
3 注意事项
3.1 交叉过敏
和其他大环内酯类药存在交叉过敏, 对阿奇霉素、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在临床应用中, 应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密切观察是否是过敏体质。用药过程中一旦出现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慌、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时, 立即停药, 积极治疗, 防止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3.2 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建议临床医师使用该药治疗前, 应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肝病史, 并检测肝功能、监测血药浓度。老人、儿童用药应适当调整剂量, 禁止长时间、大剂量用药。此外, 两药联合应用有可能加重对肝脏的毒性, 应尽量避免[8]。
3.3 控制药物浓度与滴速
每次静脉滴注时间≥60min, 浓度≤2.0mg/ml, 在静脉滴注过程中, 要严格掌握好浓度, 控制好滴速。如果为成年人, 浓度为1.0~2.0mg/ml, 则滴速控制在40滴/min左右;如为婴幼儿, 浓度为1.0~2.0mg/ml, 则滴速控制在20滴/min左右[9]。
4 小 结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第2代半合成衍生物, 在结构上不同于红霉素, 它在红霉素内酯环的9a位点插入了一个甲基取代氮, 从而产生一个15元环的大环内酯。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等相比, 具有抗菌作用强、半衰期长、组织内药物浓度高、应用方便、疗程短、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等优点, 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伴随阿奇霉素的大范围应用, 其不良反应逐渐增多, 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急性肾损害、肝毒性等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在临床应用时, 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尤其是老年和儿童患者, 应避免大剂量长期使用。发现不良反应, 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总之, 临床医师对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以便更合理地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郭小兰, 王湘玲, 汤萍.口服阿奇霉素致荨麻疹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4, 13 (2) :106.
[2]张秀英, 马军红.阿奇霉素静滴致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4, 6 (1) :54.
[3]孙铭晓, 王丽.静滴阿奇霉素致血尿1例[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5, 14 (1) :55.
[4]宋瑞丽, 李光强, 张永翠.静滴阿奇霉素引起双肾区疼痛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4, 24 (7) :448.
[5]白燕, 祝丽平, 李宪荣.儿童长期静脉输入阿奇霉素致肝脏损害14例分析[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5, 3 (23) :2540-2541.
[6]刘桂兰, 杨秀云, 刘爽.阿奇霉素致耳鸣1例[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4, 13 (1) :49.
[7]王坚昌.阿奇霉素针致小儿支气管痉挛3例[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6, 5 (11) :1290-1291.
[8]王沪凯, 白云, 李丽, 等.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6, 9 (3) :191-193.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住院的儿童肺炎患者133例, 全部符合小儿肺炎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胸部X线的诊断标准[2]。使用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的肺炎患儿72例为治疗组, 其中男44例, 女28例, 年龄在5个月~8岁, 使用注射用红霉素治疗的肺炎患儿61例为对照组, 其中男33例, 女28例, 年龄在2个月~8岁。所有病例病程3~10 d, 咳嗽明显, 胸部X线呈支气管肺炎或肺炎表现, 兼有发热或呼吸增快或白细胞计数>12×109/L。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征上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用药方法:治疗组患儿应用注射用阿奇霉素 (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国药准字H20000426) , 剂量10 mg/ (kg·d) , 溶解于5%葡糖糖注射液中, 浓度0.1%, 每天1次, 疗程2~5 d。对照组患儿应用注射用红霉素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国药准字H43020028) , 剂量20~30 mg/ (kg·d) , 溶解于5%葡糖糖注射液中, 浓度0.1%, 每天1次, 疗程7~14 d。两组其他治疗相同。
1.3疗效判断。痊愈:症状、体征、外周血象恢复正常, 胸部X线显示炎症完全吸收。显效:病情明显好转, 但上述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有效:病情有好转, 但不够明显。无效:病情无好转。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判定采用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2.2不良反应:治疗组有6例有胃肠道反应、皮疹, 对症处理后未影响继续治疗, 对照组有14例有胃肠道反应、皮疹, 对症处理后未影响继续治疗。两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 有显著性差异, 见表2。
3讨论
大环内酯类药物中红霉素最早应用于临床, 治疗小儿肺炎以红霉素为首选, 但存在患儿不易耐受、难以吸收以及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特别是疗程长等缺点, 严重影响该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患儿的依从性[3]。阿奇霉素是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4], 它的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 但抗菌效力更强, 半衰期更是大环内酯类药物中最常者, 可长达40 h左右[5,6,7,8,9], 最大的优点是最后一次给药后的5~7 d仍能维持较高的组织浓度。
注:P>0.05,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注:P<0.05,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本观察发现,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疗效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 但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红霉素, 且阿奇霉素剂量比红霉素小, 所用液体总量小于红霉素, 故其输液量和输液时间较红霉素减少, 可提高患儿的依从性。
本观察结果表明, 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与注射用红霉素同样有效, 但阿奇霉素抗菌力强, 半衰期长, 液量小, 疗程短, 药物不良反应少, 可推荐用于儿童肺炎的治疗。
摘要:目的 比较观察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33例儿童肺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72例采用阿奇霉素治疗, 对照组61例采用红霉素治疗。结果 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7.22%, 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为95.08%,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6例 (8.33%) , 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4例 (22.95%) ,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与红霉素同样有效, 但不良反应少, 可推荐用于儿童肺炎的治疗。
关键词:肺炎,儿童,阿奇霉素,红霉素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抗感染药物的疗法[J].中华现代医学临床杂志, 2009, 7 (7) :29-30.
[2]王迎春, 周学蓉, 刘玉琴, 等.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2, 37 (1) :73-75.
[3]华志红, 宋治军, 王伟, 等.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27 (4) :286-287.
[4]Chinese Pharmacopria Commission.Clinical Guide to the Chinese Pharmacoporia[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1:679.
[5]吴绮.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 2013, 19 (6) :126-127.
[6]张莉.浅谈阿奇霉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J].求医问药, 2012, 10 (6) :200.
[7]张延伟.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 (23) :122-123.
[8]余超.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回顾性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4, 27 (2) :185-186.
浅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疾病 篇5
1抗菌机制与抗菌活性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在抗菌机制上具有共同性, 均通过与细菌细胞中核糖体50S亚基结合, 阻碍细菌转肽过程, 抑制依赖于RNA的蛋白质合成而达到抗菌作用。但由于结构的改变, 阿奇霉素比红霉素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 能抑制多种革兰阳性球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嗜肺军团菌, 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革兰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等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弥补了大环内酯类对嗜血杆菌作用差的不足。其对流感嗜血杆菌的作用强度比红霉素及罗红霉素高4~8倍, 对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球菌等的抗菌作用是红霉素的2~4倍, 对大肠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2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
2.1 呼吸系统疾病
王玲玲[1]将242例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个无统计学差异的组别, 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 对照组给予红霉素, 疗程不超过14 d。治疗组咳嗽, 肺啰音明显减轻, 治疗组总有效率88.52%, 对照组总有效率70%。还有对42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分析研究, 治疗结果显示, 42例患儿, 痊愈16例, 显效21例, 好转5例, 无效0例, 总有效率为88.1%。对8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使用阿奇霉素治疗的分析中显示, 在使用阿奇霉素7~22 d后, 患儿治愈好转患儿82例次, 疗效明显确切。
余红[2]将186例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口服阿奇霉素, 对照组口服正常剂量的红霉素、头孢拉定、羟氨苄青霉素, 5 d为一疗程。治疗组扁桃体充血消退明显, 脓点或脓性分泌物减少, 治疗组总有效率95.79%, 对照组总有效率72%, 结果表明阿奇霉素对儿童化脓性扁桃体炎治疗效果显著。另外有研究对242例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将130例为轻、中度CAP患儿, 随机分为阿奇霉素口服治疗组和阿莫西林口服对照组, 将112例为中重度CAP患儿随机分为阿奇霉素静脉治疗组及头孢呋辛静脉对照组, 7~14 d为一个疗程。临床疗效显示, 口服用药治疗组有效率95.4%高于对照组76.9%, 静脉用药治疗组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0.7%, 差异有显著意义, 不论是口服用药还是静脉用药, 阿奇霉素均有显著疗效。
2.2 急性传染病
赵新春 [3] 等将90例恙虫病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 各30例患儿, 治疗组应用阿奇霉素, 对照组分别使用西环素 (30例) 及氯霉素 (30例) , 最终三组治愈率均为100%, 无显著性差异, 但阿奇霉素在临床应用表现出有良好的组织穿透力、半衰期长、给药频次小、毒副作用轻微的优点, 可取代副反应较大的四环素和氯霉素, 作为治疗恙虫病的首选药。另对31例确诊空肠弯曲菌肠炎的患儿随机分组, 治疗组加用阿奇霉素, 两组患儿经过不同处理均痊愈出院, 无反复或并发症, 但是在入院后病程, 总病程及大便弯曲菌转阴时间上, 应用阿奇霉素者有显著缩短,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2.3 细菌感染疾病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感染有效、安全、副反应小, 无过敏反应。贺印永 [4] 等将62例细菌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 (3 d) , 对照组给予头孢克肟 (5~7 d) , 用药后随访, 治疗组显效22例, 有效10例, 总有效率100%, 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70%,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使用阿奇霉素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对临床5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的研究中显示, 阿奇霉素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很好的疗效, 50例患儿中, 治愈39例 (78%) , 好转 (28%) , 总有效率100%, 而且研究中同时表明, 阿奇霉素用药方便, 疗程短, 毒性低, 儿童耐受性好, 值得推广应用。
2.4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付涛 [5] 等将35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为阿奇霉素组与对照组, 疗程为8周。8周后, 阿奇霉素组总有效率80.64%, 对照组总有效率44.83%, 不仅在疗效上差异明显, 在检测患儿的听阈也显示, 阿奇霉素组的患儿听力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
3不良反应及使用注意事项
阿奇霉素一般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它的副反应偶尔在一部分人服用后出现, 主要是胃肠道的症状, 例如:恶心、胃不舒服, 婴幼儿服用可能出现大便稀, 还有的可能会出皮疹, 但是这些发生的机率很小。另外阿奇霉素对较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使用尚无充分资料, 给这些患者使用阿奇霉素时应慎重。由于肝胆系统是阿奇霉素排泄的主要途径, 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严重肝病患者不应使用。用药期间定期随访肝功能。
用药期间如果发生过敏反应 (如血管神经性水肿, 皮肤反应, 毒性表皮坏死等) , 应立即停药, 并采取适当措施。有些因阿奇霉素引起的反应可反复发作, 需较长时间观察和治疗。同其他抗生素一样, 应注意观察包括真菌在内的非敏感菌所致的二重感染症状。治疗期间, 若患者出现腹泻症状, 应考查假膜性肠炎发生, 如果诊断确立, 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包括维持水, 电解质平衡, 补充蛋白质等。
参考文献
[1]王玲玲.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242例.实用医学杂志, 2009, 15:2920-2921.
[2]余红.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95例.临床医药, 2007, 16 (17) :54.
[3]赵新春.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恙虫病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08, 6 (2) :9-10.
[4]贺印永, 张晰莹.阿奇霉素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病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 (14) :2143-2144.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择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诊治的急性扁桃体炎患者80例。纳入标准:年龄8~60岁;符合急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4];无支气管哮喘和肺结核等呼吸疾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伴有先天性心脏疾病和其他严重疾病;合并严重全身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根据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中, 男21例, 女19例;年龄10~59岁, 平均 (25.24±3.19) 岁;平均病程 (3.10±1.29) d;体温37.8~39.4℃。对照组中, 男20例, 女20例;年龄10~59岁, 平均 (25.33±2.94) 岁;平均病程 (3.45±1.44) d;体温37.5~39.2℃。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克林霉素注射液 (厂家:苏州天马医药集团天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6848;批号:131204) 治疗, 40 mg/kg, 加入500 m L生理盐水, 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应用3 d。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 (厂家: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060;规格:0.25 g/粒;批号:130516) 口服, 1粒/次, 1次/d, 连续应用3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血清IL-6和IL-8进行对比分析。
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发热持续不退, 为无效;症状显著改善, 发热渐退, 为有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发热退至正常, 为显效。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IL-6及IL-8含量测定: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 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白介素-6 (IL-6) 、血清白介素-8 (IL-8) 的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n/%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进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2.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表1)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IL-8水平比较
经过检测,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和IL-8都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 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和IL-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出现1例恶心, 2例伴有轻微腹部不适,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 (3/40) , 在滴注速度减缓后, 临床症状消失, 对治疗效果未造成任何影响。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0.0%)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扁桃体炎是临床中常见疾病之一, 是指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 主要致病菌为流感杆菌、腺病毒、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多为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感染所致[5]。急性扁桃体炎若得不到及时治疗, 可能会逐渐演变为慢性扁桃体炎, 也会诱发心肝肾等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急性扁桃体炎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普遍认为急性扁桃体炎可刺激β细胞产生大量的免疫抗体, 进而促使多种炎性因子表达发生紊乱, 从而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 诱发其他多种疾病的发生[6]。IL-6是人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之一, 血清中IL-6浓度值增加, 便导致B淋巴细胞过度的增殖, 造成免疫损伤。而IL-8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 能促使周围组织损伤[7]。
急性扁桃体炎往往起病较急,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 对反复急性发作或有并发症者, 应在急性期过后行扁桃体切除术, 但是疗效不理想[8]。本次研究中, 给予观察组患者阿奇霉素进行治疗, 取得了显著效果,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 能够可逆性结合于细菌细胞核糖体, 对转移核糖核酸的结合及转移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且能够对细胞蛋白合成路径进行阻断, 抑制细菌繁殖效果尤为明显。在疾病治疗中, 能够在人体内实现优化分布, 不会对患者的肝脏以及胃肠功能造成较大困扰, 与青霉素以及克林霉素药物相比, 具有显著的优势[9]。本研究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2.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主要在于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 半衰期也比较长, 具有较强的渗透性, 从而有利于提高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IL-6和IL-8都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 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和IL-8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克林霉素是临床治疗扁桃体炎的常用抗生素之一, 而阿奇霉素为半合成的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阿奇霉素的应用可抑制机体炎症因子的释放[10]。
综上所述, 阿奇霉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能抑制机体炎症因子的释放,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不过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 此结论有待大样本研究的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张伟铮, 韩菊梅, 屈平华, 等.银翘散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与阿奇霉素的协同作用[J].中国热带医学, 2015, 15 (6) :655-657.
[2]ALTAMIMI S, KHALIL A, KHALAIWI KA, et al.Short-term late-generation antibiotics versus longer term penicillin for acute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 in children[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2, 8 (8) :114-119.
[3]杨冰心, 肖东霞.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 2015, 22 (7) :41-42.
[4]李新杰.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 2011, 9 (7) :23-26.
[5]潘丽兰, 申娜, 张永泽, 等.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 2014, 2 (10) :1537-1538.
[6]马锦敏.48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 2015, 12 (12) :63.
[7]张革萍, 苗迎春, 朱延红,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扁桃体炎60例[J].环球中医药, 2013, 6 (s2) :104.
[8]林娜.清火退热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 (6) :1016-1017.
[9]叶树栋, 沈玲玲.急性扁桃体炎合理用药浅析[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3, 11 (9) :181-182.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择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住院初诊的支原体肺炎患儿62例, 均符合第6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 且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将62例分为红霉素组30例和阿奇霉素组32例。红霉素组年龄2~14岁, 入院时病程5~14天, 有发热、咳嗽、皮疹5例 (16.7%) 。阿奇霉素组年龄2~15岁, 入院时病程5~14天, 有发热、咳嗽、皮疹6例 (1 8.7%) 。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不用其他抗生素, 发热、咳嗽者给予对症处理。红霉素组给予红霉素30mg/ (kg·d) , 先溶于10ml灭菌注射用水中, 再加入到添加了抗坏血酸钠的5%葡萄糖注射液 (最终稀释浓度小于0.1%) 中, 每日分2次缓慢静脉滴注10d, 改为红霉素口服, 30~50mg/kg, 4d, 疗程2周。阿奇霉素组给予阿奇霉素10mg/ (kg·d) , 静脉滴注4d, 停药3d, 连续2周, 继而改为同等剂量阿奇霉素口服3d, 停药4d, 连续2周, 总疗程4周。两组均治疗2周后出院, 出院后2周随访。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2周进行疗效判定。痊愈:发热、咳嗽, 肺部啰音、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均恢复正常;好转:咳嗽或胸部X线检查结果显示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阿奇霉素组热退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红霉素组, 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咳止时间略短于红霉素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 阿奇霉素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短于红霉素组。
2.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阿奇霉素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红霉素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0 8, P<0.0 5) 。阿奇霉素组疗效好于红霉素组。
2.3 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阿奇霉素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胃肠道反应11例 (34.4%) , 红霉素组23例 (76.7%) 。出院时复查肝功能, 红霉素组出现肝功能损害3例 (1 0.0%) , 停药后经保肝治疗好转;阿奇霉素组无肝功能损害病例发生。两组治愈病例出院后门诊随访2周, 红霉素组12例中复发3例 (3/12) , 阿奇霉素组21例中复发2例 (9.5%) 。
3 讨论
近年来, 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明显增加, 肺炎支原体成为儿童肺炎的主要病原。如支原体肺炎治疗不彻底, 则不能完全消除病原, 病情易复发。有人甚至从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肺炎支原体数月之久, 从而成为感染的传播者。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可以抑制蛋白合成, 成为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主要药物, 由于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较红霉素小, 本文中前者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 且未出现肝功能损害病例, 还可以间断应用, 患儿及家长容易接受, 能够坚持用药, 远期效果好于红霉素。
门冬氨酸阿奇霉素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68例, 所有患儿均经X线胸片以及实验室检测确诊为支原体肺炎, 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1]诊断标准。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红霉素组和联合组各56例。阿奇霉素组56例, 男25例, 女31例, 年龄9个月~10岁 (4.9±1.5) 岁, 发病平均时间 (6.5±1.2) d;红霉素组56例, 男29例, 女27例, 年龄1.0~9 (4.4±1.3) 岁, 发病平均时间 (5.7±1.8) d;阿奇霉素组56例, 男26例, 女30例, 年龄1.2~11 (5.1±1.9) 岁, 发病平均时间 (5.5±1.4) d。3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以及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3组患儿均常规给予镇静、化痰、止咳等基础治疗。其中红霉素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红霉素20~25mg·kg-1·d-1静脉滴注, 每天1次;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先给予红霉素20~25mg·kg-1·d-1静脉滴注, 热退后再给予阿奇霉素10mg·kg-1·d-1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阿奇霉素10mg·kg-1·d-1静脉滴注。3组疗程均为7~14d。
1.3 观察指标
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胸部X线片以及血、尿常规, 并记录3组患儿的发热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不良反应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治疗后比较
红霉素组与联合组发热缓解时间最短, 与阿奇霉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阿奇霉素组与联合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红霉素组少,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联合组的住院时间较其他2组少, 住院费用红霉素组与联合组较单用阿奇霉素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阿奇霉素组比较, *P<0.05;与红霉素组比较, #P<0.05;与其他2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
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 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红霉素组、阿奇霉素组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各1例, 停药后均消失。
3 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成为小儿肺炎主要类型, 其临床治疗中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 但其治疗方案不尽相同, 而综合比较何种方案对患儿利益最大化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前者主要作用于支原体核糖体亚单位, 阻止蛋白质合成, 进而抑制支原体生长, 其血清浓度高, 持续时间长, 因此可很好的控制发热症状。但也正因为以上特点容易引起患者反应, 且对肝功能有损害[2、3]。阿奇霉素是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其主要特点是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 这种优势可以使药物首先作用于炎性反应组织, 并使白细胞趋向炎性反应部位, 增强炎性部位的免疫反应。阿奇霉素虽经肝脏代谢, 但对其并无严重损害, 故不良反应较红霉素小。但单纯应用阿奇霉素费用较昂贵, 且退热效果较红霉素差, 因而可以考虑2种药物联合应用[4]。
本研究表明, 应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较其他2组少, 但红霉素组发热缓解时间最短, 阿奇霉素组与联合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红霉素组少。因此, 联合组的应用既避免了单用红霉素出现的不良反应, 又避免单用阿奇霉素费用的昂贵, 为患者争取最大的利益。
摘要:目的 观察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16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 随机分为阿奇霉素组、红霉素组和联合组各56例, 其中红霉素组仅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联合组先给予红霉素静脉滴注后, 热退后再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阿奇霉素组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疗程均为714d, 比较3组发热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结果 红霉素组与联合组发热缓解时间最短、住院费用少, 与阿奇霉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阿奇霉素组与联合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较红霉素组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联合组的住院时间较其他2组少,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用2种药物, 且更经济,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 小儿,阿奇霉素,红霉素
参考文献
[1] 吴瑞萍, 胡亚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6:1171.
[2] 马迫, 鲁莹.阿奇霉素、红霉素合用短程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200例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35) :4999.
[3] 明贵, 张婴元.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1997, 16 (1) :38-40.
相关文章:
善待地球,爱我校园 演讲01-07
爱我校园主题班会教案01-07
爱我校园 强我集体01-07
爱我校园绿色环保倡议书01-07
勤俭节约爱我校园作文01-07
《爱我校园-从我做起》国旗下讲话01-07
七夕祝福语短句01-07
爱我校园主题队会01-07
爱我家园美我校园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