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的非洲--彩色的课堂评课(共14篇)
篇1:彩色的非洲--彩色的课堂评课
《彩色的非洲》评课稿
古城中心小学
陈嘉顺
今天非常荣幸能聆听杨老师这节精彩纷呈的课。一个色彩斑斓的非洲世界,在这节课上被杨老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让我有身临其境之感,如高山流水,使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这节课可以用本篇课文中的“多姿多彩”这个词语来概括。
我认为杨老师的课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多彩的课件
杨老师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穿插了一张张色彩明丽鲜艳的图片,课前还播放了优美动听的音乐,让我们的视觉和听觉都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力。因为图片比文字更有说服力,它能直观而又形象地吧我们带进了非洲这个奇异多彩的世界,让我们不禁与作者共鸣:好一个色彩斑斓的非洲世界!
二、多彩的教学语言
杨老师精神饱满,那激情干练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深深吸引了在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当然也包括我。杨老师抓住课文的重点段声情并茂地朗读指导,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把每一个孩子都吸引入了文本情境,让孩子们一会儿置身花海深处,一会儿身边又彩蝶纷飞,如入仙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三、多彩的教学设计
1、牵一词,带全课。
整堂课,杨老师抓住“色彩斑斓”一词,通过抓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来体会非洲的彩色。植物世界段落着重抓住描写颜色词进行朗读体会。让学生明白用上这些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就仿佛是给植物们穿上了彩色的外衣,让文字与画面也变成彩色的,不仅加深了对彩色非洲的印象,更体会到了形容词的妙用。最后还设计了一个当小导游介绍其他段落的口语交际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尽显“略读”特色。
杨老师准确把握住了略读课文的特点,一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让学生领略了异域风情,实现了长文短教。每一个环节都能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教学“度”很难把握。精讲太多,怕变成精读课文,如果放任学生自主阅读,又怕变成泛泛而读,毫无教学效果可言。而杨老师这节课,做到了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有的放矢,松弛有度。
3、总结学法,合作学习。
杨老师在重点教完描写植物这一段后,总结学习方法,发放合作学习卡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学以致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上是我关于杨老师这堂课的一些粗浅看法,不当之处,还望各位领导和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我的点评完毕,谢谢大家。
2017.6.21
篇2:彩色的非洲--彩色的课堂评课
彩色的课堂 ——评《彩色的非洲》
评课人:魏传光
评课时间 :六月十四日
六月十四日,我与张爱国老师听了张静老师的一节课《彩色的非洲》 一个色彩斑斓的非洲世界,在这节课上张静老师把它展现的淋漓尽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好一节多姿多彩的课堂!
一、多彩的课件
张静老师穿插一张张色彩明丽鲜艳的图片,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我们的视觉和听觉都受到了强大的冲击力。图片比文字更有说服力,直观而又形象地吧我们带进了非洲这个奇异多彩的世界,让我们不禁与作者共鸣:好一个色彩斑斓的非洲世界!
二、多彩的教学语言
张静老师一开口,那亲切甜美的女中音,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课堂上,张静老师那激情、富有感染力的导语、过渡语(一个大陆,却包含着许多个不同的世界。刚刚还沉浸在色彩斑斓的植物世界,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又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动物世界。)、评价语(诗一样的语言,需要诗一样的朗读!你带我们进入了蝴蝶世界!),特别是一些搭桥性的语言(是啊,到了开花的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长河。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看了左边的,还想看——右边的,看了楼上的,还想看——楼下的,看了近处的,还想看——远处的,一条街是这样,两条街——也是这样,条条街——都是这样。此时此刻,你置身在哪里呀?)(此时的你会由衷地赞叹——,此时的你会情不自禁地说——,此时的你会忍不住叫——,此时的你会兴奋地喊——,此时的我也许会瞪大双眼,捂住嘴巴,不知说什么好了。),以及张静老师声情并茂的配乐诗朗诵,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把我们吸入了文本情境,让孩子们一会儿置身花海深处,一会儿身边又彩蝶纷飞,如入仙境。
三、多彩的教学设计
1、牵一词,带全课。
整堂课,张静老师抓住“色彩斑斓”一词,通过抓文字中颜色的词语,来体会非洲的彩色。植物、动物段落着重抓住颜色词,进行朗读体会。在动物段落还设计了一个当小导游介绍其他野生动物的说话联系,让学生明白用上这些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给动物穿上了彩色的外衣,让文字与画面也变成彩色的,不仅加深了对彩色非洲的印象,更体会到了形容词的妙用。
2、尽显“略读”特色。
张静老师正确把握住了略读课文的特点,一堂课短短的四十分钟,让学生领略了异域风情,实现了长文短教。我们知道,略读课文的教学很难把握好度。精讲太多,怕变成精读课文,如果放任学生自主阅读,又怕变成泛泛而读,毫无教学效果可言。而张静老师这节课,做到了略其所略,重其所重,有的放矢,松弛有度。
(1)略在生字词教学。导课后,教师出示三组词语检查预习,只要求正确认读,词语大致理解,没有细究。
(2)略在整体感知。初读时,张静老师抓住“色彩斑斓”一词,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三个过渡句,还有总领句,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梳理了文路。
(3)略在课文6、7自然段的教学。这两段讲述的是非洲人生活和艺术方面。张静老师巧妙地将文本内容变成小导游的参考资料,让学生更加愿意亲近文本,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文本语言,再加进自己的语言,向大家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使课堂变成学生自主阅读的舞台,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口语交际情境中,既领悟了非洲风情,更重要的是把文本语言进行重组处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正做到了学语文,用语文。
(4)略在课外读物的推荐。课末,学生对非洲还有无尽的向往,张静老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了《非洲地理杂志》《非洲之旅》等读物,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增加阅读量,凸显略读课文的教学本色。
篇3:彩色的非洲--彩色的课堂评课
一、研读教材解读,明确教学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进行这种对话,拉近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的距离,教师首先必须深入文本,对文本的整体内容、作者传递的情感有准确的解读和把握。教师用书通过课文简说和词句简析,对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进行说明和解读。细细研读教材解读,《彩色的非洲》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方面特点十分鲜明。课文先概述再分述,最后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既首尾照应,呼应课题,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风情、文化的赞美之情。因此,教学这篇文章不仅要增进学生对非洲的了解,感受非洲的独特风情与文化,还要引领学生欣赏优美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因为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学生之前已经欣赏过三篇美文佳作,对于这类文章的书写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但对异域风情却知之甚少,因此心中总怀着一份神奇和向往。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去感悟彩色的非洲。通过研读,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思路,为下一步的教学设计做好铺垫,同时也为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用教材教”创造条件。
二、研读教学目标和建议,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对教学活动的方向、过程和结果都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价值和效率。课文《彩色的非洲》目标为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在仔细研读教学目标后,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重新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借助工具书或课本上的拼音,自主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随文理解本课的生词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多种途径搜集非洲的资料,丰富对非洲的认识;思考“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教学建议是针对教材特点,依据课程标准和年段要求,提出教学方法和意见,供教师教学参考。教师用书对《彩色的非洲》提出四点教学建议:课前布置学生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教学时应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后,可以让学生谈谈对非洲的印象和了解,可以让学生做一做有关非洲风情与文化的手抄报、剪贴报进行交流展示;教学时,加强对本课生字词的集体检查指导。在研读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后,通过反复思考,审视本班学生实际,对《彩色的非洲》做以下教学设计。
三、“六环节”构建有效课堂模式
1.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板书“非洲”一词,学生齐读)
师:读了“非洲”一词,你头脑里会浮现哪些词语?
生:炎热、干旱、黝黑的皮肤……
师:你们对非洲有哪些了解,谁来交流一下?
(指名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师相机出示非洲的相关资料)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感受非洲带给大家的独特风情文化。
(师在“非洲”一词的前面板书“彩色的”,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呢?
(指名交流)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让学生交流有关非洲的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立足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探究文本的兴趣)
2. 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序号。出示本课生字词,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生字词,不仅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还能大大提高学习生字词的效果,扫除生字词的障碍,为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打下基础。
3. 再读课文,初知“彩色”。
师:再读课文,选择课文中的恰当词语填空。
()的世界()的阳光
()的天空()的鲜花
()的木薯()的香蕉
()的西瓜()的旋律
师:自读所填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表示颜色的词语。
师(小结):这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出现在文中都是为了描写非洲,说明非洲是一个什么样的非洲?请你从文中找出两个关键的句子说一说。
(出示句子: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意思。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句子在课文中所处的位置,思考写作的方法)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求、读有所获,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基本写作方法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对全文的结构有大致印象,为下一个环节的重点感悟打好基础。
4. 默读课文,感悟“彩色”。
师: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导读提示中的问题:“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指名交流,师板书:蓝天骄阳、植物、动物、日常生活、艺术)
师:课文用了哪些句子把这几方面的内容连接了起来?在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并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师引导,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默读自学课文,让学生初步获得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的“彩色”,结合课文的过渡句,渗透归纳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5. 自主研读,体验“彩色”。
师:非洲的哪一处景色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并在句子旁批注自己的体会。
(1)“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
(这句话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非洲的天空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十分蓝,给人一种惬意之感,美不胜收)
(2)“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
(引导学生思考“高擎”和“绽开”这两个词好在哪里?“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理解这样表达的目的)
(3)“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看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引导学生理解“妙不可言”和“五彩缤纷”的意思。花树的“妙不可言”妙在哪里?这样的树你看到过吗?你仿佛听到这位“含情脉脉的少女”在对你说些什么?此时,你会做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4)“如果你有幸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看到熊熊燃烧的火焰旁身穿花衣裙欢跳的人群,不,那是流动的、五彩的旋律,你就会更深地领悟非洲彩色的美,非洲彩色的涌动与无限的活力。”
(这句话描写了篝火晚会的场面。“流动的、五彩的旋律”是指非洲人穿着五彩的衣服翩翩起舞的景象,作者由这美丽欢庆的场面引发感慨“非洲彩色的涌动与无限的活力”)
本环节的教学,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主研读,抓住关键的句子去品味体验彩色的非洲,并写下自己的体会,再通过激情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出自己心中对彩色非洲的赞美和向往,提高学生的想象、感悟、表达和朗读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
6. 总结拓展,升华“彩色”。
师:彩色的非洲值得大家赞美,更令人向往,但疾病,战乱,缺乏饮用水、粮食等,仍然是非洲人民面临的严峻问题,而非洲的儿童则是这些问题最严重的受害者。
(播放非洲儿童受难的图片)
师:面对这些受难的同龄人,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播放我国援助非洲的图片)
师:早在建国初期,我国人民就与非洲人民建立了很好的友谊。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非洲一些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帮助非洲修建铁路、公路、港口、水坝、会议大厦、体育场馆、学校和医院,竖起了一座座增进中非人民感情的丰碑。所以,我们更应该伸出友爱、援助之手去帮助非洲人民。大家的爱心会让这片神奇而又淳朴的土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篇4:让课堂飘扬彩色的音符
关键词:课堂;表演;快乐;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80-01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阅读中强调个性化解读,强调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表演引入课堂,是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全身心感受课文的高效手段,更是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有效形式。适当有效的表演不仅活跃了课堂,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充分认识课文里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的素养。如何适当的在阅读教学中发挥课堂表演的功效呢?本人有几点浅薄的认识,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找准即兴表演的契机
《麻雀》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的尖叫着……”辛艳萍老师抓住“扎煞”“绝望”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进行表演。辛老师先师范,她嘴里读着文中的句子,同时怒目圆睁,双臂扎开,脚跟离地,看样子似乎愤怒至极。然后她指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来表演“扎煞”的样子。孩子们在老师的表演中领略了“扎煞”是生气、愤怒的样子,还说:“武打片里,人愤怒了头发都会竖立起来,老麻雀的羽毛应该是竖起来的。”辛老师让学生用动作,眼神表示“扎煞”是愤怒的样子,同时补充“多么小的麻雀,多么庞大的猎狗啊!”孩子们“呀”的一声,露出惊恐之状。辛老师继续问:“老麻雀,能斗过猎狗吗?”“不能——”所以老麻雀“绝望”地尖叫“我该怎么办呢?”让学生通过表演明白,老麻雀愤怒、紧张、害怕、绝望的心情,明白老麻雀落在猎狗面前,就等于落在了死神面前,体会老麻雀“落下来”无与伦比的勇气。
辛老师选择的表演时机恰到好处,不仅活跃了课堂,更主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词语和课文的理解。可见,阅读教学中,要在表演需要的时候表演,要找准表演的契机,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善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堂表演与舞台表演是不一样的,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表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一种深读课文、感知语言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手段。在这表演生成的过程中,师生往往有惊喜的发现。
俎喜欢老师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要求学生表演“负荆请罪”的情节。经过准备,几位同学上台表演了,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对台上小演员的表现做出评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认为廉颇表演的不到位。因为他们都认为廉颇的态度应该极为诚恳,来到蔺相如的面前单膝下跪,双手抱拳向蔺相如请罪。而蔺相如也应诚恳地说:“你以后只要改过自新,你还是君王的好臣子。”这个评价似乎很有道理,可是一位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廉颇又没有罪,蔺相如怎么能说廉颇应改过自新呢?”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这个学生对课文有着独特的体会。这时,俎老师把握这个亮点,点燃了所有学生思维的火花。“廉颇有罪吗?”“怎么评价廉颇?”俎老师抛出这个问题,同学们纷纷议论,最后得出结论,廉颇负荆请罪,足矣说明廉颇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人,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俎老师抓紧了课堂表演是即兴生成的亮点,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通过表演,对廉颇这个人物形象认识越来越深刻——廉颇不再是一个莽夫的形象,其坦荡,磊落的一面也为学生说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评价者,都对文本的内涵有进一步的了解。
三、敲响表演动听的前奏
表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但自主不代表放任自流。明确有效的指导是成功的前提,它能使学生表演时,成竹在胸,掌握要领,迅速达到成功的彼岸。所以在学生表演前,教师应该有效的知道学生做好精心的准备。为课堂表演敲响动听的前奏。
《陶罐与铁罐》一文是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的是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铁罐经常奚落陶罐;后来王朝覆灭了,两只罐子背埋在地下几千年后,陶罐依然完美如初,而铁罐早已背氧化的无踪无影。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表演陶罐和铁罐当年在御厨里的情景。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课堂表演。小演员李旭阳同学,摇头光脑地摇摆着身体,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充分表现出铁罐的骄傲;尚柳林同学双手合拳,放于腹部,不比不亢恰到好处地体现了陶罐的谦虚。他们成功地再现了当年国王御厨里的情景。丰富的语言,夸张的动作、神态,活灵活现,趣味横生。所有在场的学生和老师都为他们鼓掌叫好。表演的成功,归结于老师在学生表演之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我请同学们,认真自学课文,把握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接着请全体同学集思广益,为表演提出好的建议。有的学生认为,铁罐骄傲自大,动作上应该摇头晃脑,一副自以为是的模样;有的学生认为,铁罐看不起的陶罐,语言应该大张旗鼓,漫无边际地吹嘘、炫耀自己;有的学生认为,陶罐谦虚,但不是软糯,应该仰头、面带笑容;有的学生认为铁罐应该斜着眼睛看陶罐,陶罐应该对铁罐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表示惋惜……
篇5:《彩色的非洲》评课稿
整堂课自然流畅,清晰明了,没有哗众取宠,没有刻意追求。这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引领学生紧抓行文思路
刘老师上课时,先引导学生找出两个中心句,找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概括课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写非洲的彩色的。理清了的思路,使学生初步明了的脉络,并指导学生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学文,总结课文首尾呼应,先概述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二、牵一词,带全课
《彩色的非洲》是一篇略读课文,刘老师选择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很好。她主要带领学生游非洲的“植物世界”,抓住“色彩斑斓”一词以及文中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来体会非洲的彩色,以朗读的方式加以体会。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受词的妙处,不仅给植物穿上了彩色的外衣,也让文字与画面变成彩色的,加深了孩子们对非洲的印象
三、授之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教学上更应如此。刘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当抛出“课文写了非洲的哪些方面?”找出过渡句后,刘老师小结说“这就是长文短读的方法,我们要抓住的主要内容来学习,在小学高段已经出现了一些较长的课文,如果我们有意识的教给学生长文短读的方法,我们也长文短教,无疑是一种高效的手段。
篇6:彩色的非洲教案
一、导入:离开亚洲的泰国,我们还沉浸在与象共舞的欢乐气氛中。放眼辽阔的非洲,我们面前是一个欢乐多彩的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彩色的非洲》
二、PPT内容
1、课题:《彩色的非洲》
2、课文朗读
3、作家简介:彭仁——写过很多作品,有《彩色的非洲》(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8课)《漫游这个世界》 《洛丽塔——卓亚君 》等。现最高职务享受副县级待遇,1988年在寻乌县总工会退休。
4、近义词:帜热
—()
充沛—()
富裕—()
反义词:炽热—()
强悍—()
富裕—()
5、词语: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沙瓤、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频频点头、大饱眼福、目不暇接、色彩斑斓
6、理解词语:炽热:温度极高,极热
湛蓝:状态词,深蓝色(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充沛:充足而旺盛 硕大:高大
渗透:渗入;透过
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含情脉脉:眼神传达或内心怀着情谊。妙不可言:美妙的无法用言语形容。
7、课文主要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受 答:这篇文章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各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表达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8、为课文分段
答:课文按总-分-总的课文顺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非洲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第二段(第2至7自然段):写非洲的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及人的生活、艺术等构成了七彩的世界.第三段(第8自然段):写非洲是个多姿多彩的世界.9、作者是怎样介绍非洲的?(三个感叹句)答:①、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②、蓝天、骄阳、绿树、红土、鲜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非洲人,构成了七彩的非洲!③、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10、多彩的非洲都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非洲是彩色的
非洲的(骄阳)是彩色的 非洲的(蓝天)是彩色的 非洲的(植物)是彩色的 非洲的(动物)是彩色的 非洲的(生活)是彩色的 非洲的(艺术)是彩色的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11、”作为彩色之源的赤道骄阳,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感受到了什么? 答:从中感受到了非洲阳光的炽热和明亮。12.多彩的植物
问:哪看出了蓝天之下非洲的植物是彩色的呢?
答:1)充沛的阳光和雨水,使得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繁花似锦,绿海荡波,满眼是绿色,处处是花海。
2)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
3)到了开花季节,一条条街道,都成了彩色的长河。人在街上走,就像置身于花海深处。4)还有一种叫做花树的树,更是妙不可言,远远看去,树上像是开满五彩缤纷的花,非常壮观。走近一看,却是满树的彩叶,紫的、黄的、绿的、红的,好似含情脉脉的少女,向人们频频点头。
12.“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金灿灿的黄花,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炬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一棵似一团火,一排是一片霞。”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答:句中连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展现了树开花的奇丽景色。这里如此细致地描写树开花的情形,是因为这是非洲的特色。相比,前面略写花开花则是因为太常见了。
“无论是乡村、市郊还是城里,到处开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不过大多是野花,比我们栽在盆里的花还要硕大,还要茂盛,还要鲜艳。”感受到了什么?
答: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非洲的繁华似锦的特点。先用“无论......都......”这组关联词语写出了花朵,照应前文“处处是花海”。然后与盆花对比,写出野花花朵硕大、长势茂盛和颜色的鲜艳的特点。
14.彩色的动物
15.“仅仅是被人称为蝴蝶王国的刚果,蝴蝶就有几千种。单单在一家大宾馆我们就看到几百种蝴蝶。”感受到了什么? 答:从“单单”和“仅仅”中可以感受到非洲的蝴蝶数量多、种类多是名副其实的蝴蝶王国。在朗读时,要重读“几千种”、“几百种”并读出感叹的语气
16.“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在不断变换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令你目不暇接,不住地发出赞叹......”可以感受到什么?
答:颜色在变换更能表现非洲蝴蝶的色彩缤纷,与众不同。17“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在非洲彩色的动物这一部分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18.想象:如果你是非洲的游客你会怎样赞叹非洲的动物世界? 19..彩色的生活
20、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非洲的生活? 答:1)花花绿绿的衣服2)五光十色的食物3)绿树红花的住房
21、猜测非洲人的性格和生活态度? 答:开朗、乐观、热情......22、彩色的艺术
23、非洲的艺术在文中出现了那些? 答:1)绘画2)工艺品3)音乐4)舞蹈
24、作者用什么手法表现了非洲的艺术? 答:用排比手法表现了非洲的艺术。25.拓展延伸:如果你是非洲的小朋友,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世界各地的小朋友介绍非洲呢? 26.板书
篇7:彩色的非洲教案
1.认识生字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3.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表现在哪些方面,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难点:抓住重点词语深入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并学会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非洲。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本单元学习的几篇课文,首先我们了解到了德国人种花是给别人看的,知道了威尼斯的小艇相当于我们大街上的汽车,还感受了泰国的美丽风情。那么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另外一个美丽的地方——非洲。(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词
1.课件出示: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
2.小老师带读生字词
3.强调“含情脉脉”的读音和“脉”的多音字读音;“目不暇接”中“暇”的字形;
三、走进非洲
(一)究竟非洲的色彩斑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做上批注,然后把大屏幕上的空填写完整。
课件出示: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那里的(骄阳蓝天)是彩色的,那里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那里的(动物世界)是彩色的,那里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那里的(艺术)是彩色的。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1.植物世界
在这一部分中,哪些句子你觉得作者写得特别好?(1)交流
(2)出示重点句子:
芒果树开的是星星点点的白花……一片霞。
师问: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拟人
a改句子:如果我把这句话改成这样,你们觉得好吗?(课件出示:芒果树开的白花,仙人树开的是黄花,玉兰树高高的枝头开着白色或者白里透青的花朵,火炬树绽开的花朵非常多,火红火红的。)
b提问:星星点点说明芒果树开的白花是怎么样的?(很小,很零散的),那么金灿灿呢?(仙人树花的黄不是一般的黄,是金灿灿的,把黄色写具体了,也就写生动了);玉兰树高擎着白色或白里透青的玉杯,火焰树绽开的花朵比绿叶还多,像天空的云霞,像燃烧的火炬。(用了拟人写出了玉兰树花的形态、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火炬树花的多、密)。
c总结:我们平时我们也会看到菊花,桃花,睡莲等各种各样的花,为什么我们写不出这么美得句子呢?(是因为我们没有用上修辞手法,所以要写好作文平时必须积累好词好句;是因为我们没有把看到的花朵写具体,所以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板书:观察生活
d练习。学了不用怎么行,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来试试,在以上的图片中随便一种花来写一写。
课件出示图片:桃花,菊花,睡莲等等
e 交流自己写的句子,全班评议。
f师生合作朗读:植物世界的彩色还表现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一段。
除了沙漠之外的非洲大地,生接——繁华似锦,绿海荡波,到处是绿色,处处是花海。师——而非洲的花之所以多,是因为,生——那里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师——还有一种叫做花的树,生——频频点头。
g总结:是啊,白的,黄的,红的,紫的…….这真是一个(生: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2.动物世界
出示句子:可是多达一万四千多种的非洲蝴蝶……眼福。
a 自由读,提问:我觉得这句话作者也写得非常棒,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引导:点红一万四千多种,只有……才,作者为什么要用上这几个词?)
b 总结:这说明有些非洲蝴蝶只能在非洲看到,其他地方是看不到的,而且这些蝴蝶有一万四千多种,并不是五千多也不是两万,这说明了作者用词?(精准)
c 寻找。这样的词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还有体现,找到的同学就马上举手,看谁眼睛最亮?
(仅仅、几千种、单单、几百种)
d 齐读。这么好的句子我们一定要积累起来,我们一起把这几句话话朗读一遍。
(仅仅是被人称为...........几百种蝴蝶。)
e 过渡:除了蝴蝶,作者还写到了许多动物,有七彩的巨蟒(图片),黑白相间的斑马(图片)……非洲的动物多种多样,作者无法面面俱到地描述,所以抓住了自己印象最深的蝴蝶来写,详略得当,这也是我们要学会的一种写作方法。板书:详略得当
f 总结: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非洲的动物世界里充满着赤橙黄绿青蓝紫,所以说,这真是一个(生接: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3.日常生活和艺术
在非洲的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哪些让你印象深刻呢?如果你是带领我们的小导游,你要如何为我们介绍呢?请你选择其中最吸引你的一处简单为我们解说一下。
学生解说。老师适当补充。
(1)彩色的日常生活(图片展示:五彩斑斓的服装、餐桌、住房),非洲人的吃穿住都是七彩的,这真是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啊!
(2)彩色的艺术(课件出示非洲绘画、工艺品图片),在这些彩色的艺术中,非洲舞蹈又是其灵魂,非洲的舞蹈质朴、清纯、火热。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播放非洲舞蹈图片)。怪不得作者说——学生朗读:如果你有幸参加他们的篝火晚会…….活力。
小结:这就是非洲舞蹈的魅力,它让人激情洋溢,热情似火。这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二)仔细观察一下,你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板书:总分总)
三、总结
这五彩斑斓的自然景观,这热情洋溢的七彩生活。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课件出示,学生朗读)
有机会我们一定要亲身去感受一下非洲的彩色,它一定会给你更多的惊喜!
篇8:彩色的非洲--彩色的课堂评课
《彩色的非洲》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异域风情”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从自然景观、日常生活和艺术三方面描述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课文开头和结尾照应,又与课题呼应,直接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是本文一个明显的结构特点。课文运用丰富的描写色彩的词语,进行简单列举,语言表达特色鲜明。
【教学目标】
1.认读“湛蓝、充沛 、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等词语 ,理解新词,积累优美词句。
2. 借助关键词句梳理文章脉络 , 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
3. 通过圈画、朗读 、对比等方式 , 学习并运用文章采用丰富的描写色彩的词语进行简单列举的表达方法,感受非洲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试着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彩色”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初感“彩色”,梳理脉络
1.揭示课题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聚焦“彩色”一词。
2.聚焦首尾 ,引导学生在关键词句中感受“彩色”。
课文哪两句话直接写出非洲是彩色的?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1)这两句话里哪两个词也表示“彩色”的意思 ? (色彩斑斓、多姿多彩)引导学生发现:一种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2)读这两句话 ,了解其总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3) 小结 : 抓住关键句子有助于我们 更好地理 解课题、理解课文。
3.梳理脉络 ,引导学生在课文结构中了解 “彩色 ”。
(1)“彩色的非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用“____”画出关键句。
(2)交流后出示三个关键句 (过渡句 ):我们发现“彩色的非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自然景观、日常生活、艺术)
(3)呈现五个关键句(开头、结尾、三个过渡句),引导学生从五个句子中梳理课文脉络,发现“总—分—总”的结构。
(4)小结 :抓住关键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梳理文章的脉络。
紧扣“彩色”一词,从课题到首尾的中心句,渗透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题的方法。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关注篇章布局, 初读后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总起句、三个过渡句、总结句,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总—分—总”的结构特点,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二、细品“彩色”,体悟写法
(一 )整体感知日常生活的 “彩色 ”
1. 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 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这个彩色世界,走进非洲的日常生活。 (出示第六自然段)自由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写了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后点击穿衣服、食物、住房三个色块的段落)
2.交 流 :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
此环节直接聚焦于“日常生活”段落的学习,在重点品读“食物”之前,先从整体上对本自然段所写内容进行梳理,有机渗透本段并列结构的写法。
(二 )品读 “色彩斑斓 ”式遣词
1.“彩 色 ”的食物
出示: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牛排上有殷红的血,水果沙拉五光十色,各种饮料像是流动的颜色;在不太宽裕的人家,木薯是粉红的,香蕉是金黄的,西瓜是红沙瓤的,取之不尽的芒果则黄中透红。
(1)自由读 ,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餐桌上的“彩色”? 圈出表示色彩的词。
(3)师生合作朗读 ,谈感受。
师: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牛排上有———生:殷红的血
师:水果沙拉———生:五光十色
师:各种饮料像是———生:流动的颜色
师:在不太宽裕的人家,木薯是———生:粉红的
师:香蕉是———生:金黄的
师:西瓜是———生:红沙瓤的
师:取之不尽的芒果则———生:黄中透红
(4)填空式积累词句。
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牛排上有()的血,水果沙拉(),各种饮料像是();在不太宽裕的人家,木薯是(),香蕉是(),西瓜是(),取之不尽的芒果则()。
(5)回读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
2.“彩 色 ”的衣服 、住房
(1)到“衣服”和“住房”中去圈一圈表示色彩的词 。
(2)引导有规律地积累词语 ,在快节奏的朗读中感受色彩的丰富。
(3)小结 (板书 :丰富的色彩词 ),回读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关注语言表达,揭示文本言说的秘妙,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关键。运用丰富的表示色彩的词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色。采用师生合作朗读、变速接读、填空式补读等形式,能有效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积累丰富的“色彩词”,形象感受非洲的色彩斑斓,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感。从“食物”到 “衣服”“ 住房”感受色彩之绚烂 , 有机渗透了积累词语的方法。
(三)品悟简单列举
1.出示教师自改的段落,与原文进行比较,质疑:一段话写得越具体越好,越生动越好,作者是语言大师,不可能写不具体,写不生动啊! 为什么他选择简单列举的写法呢?
2.学生讨论后小结 :原来采用哪种写法是要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确定,不是每次越具体越好。这里抓住色彩简单列举事物,(板书:简单列举)是紧扣了课文“彩色”这个主题。
3.朗 读课文原句 ,体会精妙 。
4.到文中再找采用简单列举写法的句子 ,朗 读体会 。
5.小结 ,回读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
对比,是一种有效的品鉴词句表达效果的方式。在学习“简单列举”这一写法时,教师通过引进改编后的具体、生动的语段,与原文进行对比,引发冲突:写文章不是越具体越好吗,此处为何简单列举? 在质疑、对比中体悟:采用哪种写法要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确定, 此处非简单列举不可。而以点带面的学法,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迁移,强调的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迁移运用写法
1.播放非洲五彩的矿石、多彩的一天的图片 ,再次感受彩色的世界,体悟色彩之丰富,作者不能一下写完,只能抓住色彩进行简单列举。
2.选择一幅或几幅图片 ,试 着采用简单列举的方法 ,用上丰富的颜色词写一写非洲这个彩色的世界。
3.交 流 ,讲评 。
播放图片,创设与课文一致的语境,迁移运用写法,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良径,也有利于学生文章意境的体验。
三、领悟“彩色”,感受激情
1.质疑 :还有什么彩色是我们无法用眼睛看到的 、难以理解的呢?
2.讨论 ,破解 :为什么说连音乐、舞蹈也是彩色的呢 ?
(1)讨论 ,交流。
(2)播放非洲音乐与热舞的视频 ,学生在欣赏中感受“非洲人的”。
3.总结课堂 ,发出感叹 :啊 ,非洲 ,好一个___的世界 !
再次回读: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音乐、舞蹈的彩色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通过播放视频,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使其直观感受到非洲艺术所体现出来的热情、豪放、粗犷,在异域风情中突破难点。
四、推介阅读,走进非洲
推荐阅读《非洲之旅》,走进非洲这一个全新的世界。
篇9:彩色的非洲--彩色的课堂评课
关键词:彩色的翅膀;课堂教学;设计
【分类号】G633.3
教学是一项技术性活动也是一项艺术性活动,教学设计是根据所要教授的课堂内容以及学生们的学习特点来进行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材料等的安排,将教学内容利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手段教授给学生。教学设计会使教学活动有明确的指导性和有计划地条理性,使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教学方法更加丰富和人性化。
一、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会生学会课文的生字词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帮助学生学会例会作者的情感
(四)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岛战士保家卫国的高尚品质
(五)学习课文好词好句,学会运用关键字词来表达思想感情
(六)通过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一)帮助学生学会分析课文
(二)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保卫海岛的品德
(三)了解自然界中植物与昆虫的关系
(四)学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准备
(一)预读课文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前就要熟悉课文,在学生预读课文时带着字典一起读,对于不会的生字词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用红笔画出来,然后查询字典标注字的读音和意思。在朗读课文第二遍时要对自己觉得优美的语句进行标注,准备笔记本,记录自己喜欢的字词句。
(二)教师要准备教学需要的教学材料、教案等
《彩色的翅膀》重点讲述了海岛战士种植西瓜,认真的给西瓜施肥、松土但是西瓜并没有结果,因为缺少昆虫来给西瓜授粉,所以小高就带了一箱蝴蝶来到海岛。课文描述到了西瓜的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以及昆虫和西瓜的关系,还描写了海岛的环境和海岛战士的种瓜过程。很多同学都没见过生长在地里的西瓜。因此,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去西瓜地中现场观看。在参观完之后可以准备一些关于西瓜生长的图片,昆虫给植物授粉的视频以及海岛战士生活的视频
(三)学生要准备好去参观瓜地的物品,了解西瓜的一些相关知识
(四)参观瓜田
老师在课前带领学生去当地的瓜田进行参观,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课本,在参观瓜田时认真自己的观察,记录自己的观察内容和感想,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也跟老师去了瓜田参观,对于西瓜的生长状况也有了一些了解,那么海岛战士在海岛上是如何种西瓜的同学们就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来了解。在中国的领海上有很多的岛屿,这些岛屿都是中国的领土需要有人进行守卫,所以很多的海岛战士离开家乡来到海岛保家卫国。今天我们就来将一个关于海岛战士的感人的故事。
(二)进行朗读比赛,说说海岛生活
把全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和小组之间进行集体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比赛,再一次熟悉课文。朗读课文完毕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心目中的海岛战士的海岛生活是怎么样的。
(二)精读课文,完成目标
老师明确教学目标,学生在一次的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高为什么把蝴蝶带到海岛,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是什么,画出自己认为的触动自己的词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然后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可以提问,小组推举代表进行回答问题。然后对于关键词句可以找学生来进行朗读。
(三)问题思考,把握主题
出示语段,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深入思考。认真分析: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的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的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思考战士们为什们会感到有甘泉流进心田思考文段最后我忽然发现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闪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这句话中彩色的翅膀所代表的含义。
在讲解完教师的问题之后,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讨论解答。
(四)习作练习
现在的海岛战士才刚刚进入海岛,海岛的建设还没完全完成,那么经过海岛战士辛勤改造的海岛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实际情况写一篇现在的海岛的文章。
五、课后总结
今天学习了《彩色的翅膀》这一课,我们来总结一下关于这一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可以和大家进行交流分享。然后总结学生们在这一节课上的表现,最后总结老师的教学成果,与学生交流,补充不足的部分。
结束语:
《彩色的翅膀》这一节课可以结合社会实践进行教学,让同学们走入大自然,在最真实的生活中了解课文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有计划有目的有顺序的开展教学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海岛战士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参考文献:
[1] 易联兵. 基于回归生活理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 文理导航(中旬),2015,11(08):87.
[2] 韩雪松,牟永贵. 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策略分析[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2(04):158-160.
篇10:《彩色的非洲》教案
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情感与思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拓展与延伸】
搜集有关非洲的资料,加深对非洲的了解。
【重、难点突破】
感受非洲独特风情与文化,欣赏优美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能说说非洲在自己脑海中的印象吗?(学生自由交流)可能会说非洲贫穷、落后、多沙漠、色彩单调等等。
其实,你们这种认识是不准的,非洲是一个多姿多彩而美丽的大陆,非洲人民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而美丽的。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彩色的非洲》
篇11:彩色的非洲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生字。读读记记“斑斓、炽热、湛蓝、充沛、硕大、火炬、巨蟒、渗透、聆听、木薯、强悍、粗犷、篝火、繁花似锦、含情脉脉、目不暇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论非洲,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聊聊非洲。板书:非洲(同学们交流以前对非洲的了解。)
2、在人们的印象里,恐怕非洲是要和贫穷、落后、灾难、疾病、干旱联系在一起的。其实那是非洲政治、经济落后所导致,今天,老师却要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非洲(师板书:彩色)请大家读一下,有什么疑问吗?是啊!孩子们,为什么说非洲是彩色的呢?大家想知道吗?3.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者彭仁一起走进彩色的非洲,去感受非洲那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
二、带入情境,走进文本
1.课文都预习过了,我们来检查一下词语。
2.那我们学习了词语后,就要走进课文看一看,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快速朗读课文,看看非洲给我们的作者留下什么印象?找出用了哪句话来概括的,在文中找一找。(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3.书中还有哪一句话跟它相呼应?(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4.出示读两句话,有何相同的地方?(!)引出首尾呼应。如果同学们以后再写作中能用到这种手法,相信我们的作文会更加精彩。
这次旅行,除了观赏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文化以外还有几个任务:(出示幻灯)
A.默读课文,注意生字和新词,不熟悉的反复读。
B.游历了彩色的非洲,你有什么感受?哪几句表达作者的真切感受?
C.课文分成几个方面来写?
注意:快速默读,可以写写画画 5.“色彩斑斓”是什么意思?那非洲的彩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那里的骄阳蓝天
是彩色的,那里的植物世界
是彩色的,那里的动物世界
是彩色的,那里的艺
术
是彩色的,那里的日常生活
是彩色的。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7.同学们找的真迅速,读了这些句子,能说说课文的结构吗?(总—分—总)。8.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把这些内容连接起来的,找出这些句子。(课件出示)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
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说说这些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三、研读重点词语句段,感受彩色非洲
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课文里的语言也是丰富多彩的。
1、寻找描写颜色的词。
像“色彩斑斓”这样描写颜色的词语就用了好些,你能找出几个来吗?
2、师:课文不仅用了丰富的颜色词汇描绘彩色的非洲,还用了许多独有的方式展现非洲的五彩斑斓。请同学们选择最吸引你的一段文字细读,感受非洲的魅力和课文语言表达的特色。
师:你最喜欢哪一段? 预设一:多彩的植物世界
① 我们的植物世界在哪一段?自由朗读第四段,找一找作者用了哪一句话来概括非洲的植物世界。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充沛的阳光„„处处是花海。)能不能用这句话的词语说说这是个怎样的世界?从哪句看出来?
②出示第四句:你感受到了什么?(种类多)接下来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看。(出示树开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图片。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带感情读。
③小结:我们刚刚走进了非洲的植物世界,看到了非洲非常多,非常美的植物世界,你们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刚刚是怎么来学习这一自然段的。首先我们找到这一自然段中的总起句,接着画感到非常美的句子,然后谈一谈走进的感受,最后读了读。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学习非洲的其他几个彩色的方面。预设二:彩色的动物世界
① 非洲的动物世界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动物是什么?(蝴蝶)为什么?(种类多)从哪句话来?
②出示句子:其颜色不仅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而且在不断地变幻着,交织着,渗透着,辉映着,令你目不暇接,不住地发出赞叹。这还是凝固的色彩呢,你若到盛产蝴蝶的刚果奥旺多省,置身于五彩缤纷的蝴蝶世界,细细聆听这彩色小天使飞翔的轻微音韵,简直如同步入仙境。
出示图片很多蝴蝶:看到这么多的蝴蝶,你想用文中哪个词语来形容你的感受?“目不暇接”读出
人们曾说:非洲是上帝创造的伊甸园,这里是植物的乐园,也是动物的天堂。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就在非洲!
(课件展示非洲的野生动物)
预设三:多彩的日常生活 师:为什么你喜欢这一段?
【这段话里描绘了几幅非洲人民彩色的生活画卷?花花绿绿的服装、五光十色的食物、绿树红花的住房】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彩色的生活画卷。预设四:五彩缤纷的艺术 出示第七自然段
①作者紧紧围绕“非洲的艺术也是彩色的”这句话,具体又介绍了什么?(非洲的绘画、工艺品、音乐和舞蹈艺术都是彩色的)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出示有关绘画、工艺品的图片,播放非洲的音乐、舞蹈片断)师:这就是激情似火的非洲舞蹈。欣赏完这些图片舞蹈,你有什么感受?感受非洲艺术的热情奔放、非洲人民的对生活充满激情。②师:是啊,无论是服装,还是住宅,无论是绘画,还是歌舞,都无不流露出非洲人乐观开朗、富于活力的性格。
四、拓展延伸
小练笔:根据最后第七段先概括叙述后具体叙述的写作方法,围绕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写一段话。
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非洲的_____——无论是„„,还是„„,是彩色的;非洲的_______——无论是„„,还是„„,是彩色的:„„
„„ 交流汇报
师:难怪作者会发出感慨,大家齐读: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五、课堂总结
非洲是一方热土,他古朴、自然、美丽;他吸引了世界人的目光,他更呼唤人们对和平的心态对待这片淳朴的土地;非洲人正渴望你伸出友谊之手,共同保护这片奇异的土地。
篇12:彩色的非洲反思总结
《彩色的非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本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域风光和文化,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人读后大开眼界。
因为所学课文是自读课文,同时又因为所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因此在预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到课外书和网络上广泛收集有关非洲的资料,并且提出要结合课文所介绍的内容开展活动。关于非洲动植物,日常生活以及艺术的图片的要多欣赏,并尽可能的打印下来,对于有特色的介绍,要将文章过目后,能挑选精华抄下来或打印下来。这些工作使得学生对非洲的了解更进了一步,对文章的领悟有了充实的基础,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了保证。同时,我为了上好这节课,也反复深入研读课文,搜集资料充实教学内容,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能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欣赏非洲的植物、动物、日常生活、艺术等影片或图片,对非洲有更加形象直观的了解。可以说这些做法充分地体现了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思想。
篇13:彩色的非洲--彩色的课堂评课
一、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1. 表达
它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十分鲜明。结构上采用了先概述再分述, 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 非洲, 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既首尾照应, 呼应课题, 又直接抒发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课文不仅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过渡也十分自然, 如, 过渡句“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等,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使文章顺畅自然。
2. 语言
课文的语言十分优美生动, 作者联想丰富, 如, “金灿灿的阳光, 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 好似透明的蓝宝石。”“……繁花似锦, 绿海荡波, 满眼是绿色, 处处是花海。”无不体现着意境的色彩美和语言文字本身的美, 让人回味无穷。
基于这些特点, 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根据略读课文教学略教但不略学的理念, 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让学生当“小老师”完成这一课的教学。课前我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自学生字词, 搜集与课文相关的图文资料, 根据自读提示和教师平时的教学过程写出自己的教学设想。谁写得好, 谁就当老师。学生的积极性真高!有十多个学生完成的预习作业出乎我所料。其中有两个学生的作业更胜一筹———几乎可称得上是一份比较完美的教案, 有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有一份还有非洲的资料、非洲的简易地图和教学过渡语呢!于是我让这两个学生分别执教这一课。
二、两个学生对这篇课文的执教情况
第一个当“小老师”, 讲《彩色的非洲》一文的是杨德坤同学。他分三步展开教学: (1) 板书课题, 学生质疑。 (2) 初读课文, 了解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3) 再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
他的导入很有特色。他首先板书:非洲, 然后问:“同学们, 你了解非洲吗?请你介绍一下你了解的非洲。”他叫了一个学生交流非洲的资料, 自己在黑板上画非洲的简易图。画完又问:“在你的眼里非洲是什么颜色的?”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彩色的。”于是他叫一名学生上黑板写:“彩色的”。 (遗憾的是由于紧张, 他画完非洲地图没有利用地图再介绍一下非洲。) 接着他引导学生质疑, 让学生带着问题, 自读课文思考:“非洲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都表现在哪些地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个问题。一个人有板有眼地讲了整整一节课。其他学生在他的引导下时而思考, 时而读文, 时而讨论, 时而发言, 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下课后, 学生激动地围在我身边, 七嘴八舌地说:“廖老师, 下一节课还上语文吧!”“好!好!好!”我连声答应。杨德坤同学更加激动!他说:“廖老师, 我太高兴!太激动了!当老师的感觉真好!我以后也要当老师!”“好!我欢迎你和我将来成为同事。”我高兴地说。于是我和数学老师换了一下课, 第二节课让另一个同学接着讲这一课。
第二个当“小老师”的是董怡旻同学。她的教学过程分四步: (1) 板书课题, 导入新课。 (2) 找中心句, 体会文章的结构。 (3) 再读课文,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4) 谈感受。在教学中她把杨德坤“老师”讲得详细的地方, 一带而过, 把没讲到的地方重点讲了一下。比如, 导入新课后她问:“同学们, 非洲是个什么样的世界?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写非洲的一句话。”学生很快找到了开头的“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 非洲, 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两句话来回答。她说:“不错, 这两句话既首尾照应, 呼应课题, 又抒发了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接着又问:“非洲美不美?把你觉得美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 好吗?”同学们读了文中的很多好词好句, 不但感受了文章的语言美, 也感受了美丽的异国风情。接着她说:“课文不仅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过渡也十分自然。文中有哪些过渡句?谁来读一读。”学生读了两个过渡句。如, “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 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学生回答。她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最精彩。她问:“同学们,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喜欢非洲吗?”有的说:“学了课文, 我觉得非洲很美, 我喜欢非洲的服装。”有的说:“我觉得非洲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我喜欢非洲的蝴蝶。”……等大家说完了, 董怡旻“老师”说:“这节课我也有一些感受, 我觉得非洲的骄阳、蓝天、绿树、红花……这里的一切都是多彩的, 都是美丽的。有机会我一定要去那里看一看!”
篇14:彩色的翅膀彩色的梦
■
师: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生:因为岛上没有昆虫给花授粉,瓜果结不了果实,所以小高就带昆虫回宝石岛。
师:由此可见,宝石岛是一座怎样的岛?
生:是很荒凉的岛。
师:是吗?先别忙着下结论,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句段中能体会到这是一座怎样的岛。(生读课文)
生:“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这个岛上成熟了第一个西瓜。”从这里我体会到这是一座荒凉的岛。
师:很好。你能先读文中的句子再说自己的体会,很有条理,我很欣赏。
生:“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从这句话我体会到这个岛很艰苦。
师:是的,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了解到宝石岛条件艰苦,自然环境差。宝石岛又名西沙群岛,这里美丽而纯净,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古代这里被称为“千里长沙”,不过这里也曾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宝石岛是我国的边防前哨,为了保卫祖国的领土,边防战士常年驻守在这里。那里虽然风景优美,但远离大陆,物质缺乏,驻守在那里的边防战士有的好几年不能回家,甚至有的扎根在那,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都献给了边防哨卡。同学们,你能理解这是怎样一种情感吗?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战士们对宝石岛怀着怎样的感情吗?请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生读课文)
生:“战士们都笑着……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战士们爱海岛。
师:这是“尝瓜会”上战士们尝西瓜的细节描写。请大家找出描写战士们动作的词。
(生相继找出:笑着、捏起、端详着、闻着、咬着……)
师:请女同学齐读这段话,男同学模仿战士们的动作,咱们好好体会一下。
(读后,师采访“小战士”)
师:小战士,西瓜甜吗?多少年没吃西瓜了?
生:西瓜好甜啊,好多年没吃过西瓜了。(众笑)这是我们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多不容易啊!
师:小战士,刚才尝瓜时,你为什么看了又看、闻了又闻呢?
生:因为我舍不得吃呢,这西瓜来得太不容易了。
师:此刻,战士们沉浸在西瓜的甜蜜中,多么幸福啊。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
…………
师:那晚“我”做了一个梦,猜猜“我”梦见了什么?
生:梦见岛上结了很多西瓜。(众笑)
生:梦见岛上到处飞着蝴蝶、蜜蜂,它们在岛上快乐地生活着。
…………
师:是的,“我”做了个甜甜的梦,醒来看见了什么呢?请齐读最后一段。(生读)
师:有了这些小精灵快乐地扎根海岛,海岛必定有美好的未来,这也是战士们美好的愿望。现在,你明白课文为什么以“彩色的翅膀”为题吗?
生:“彩色的翅膀”象征着海岛美好的未来。
生:以“彩色的翅膀”为题表达了战士们对海岛美好的愿望和深厚的感情。
■“抓住主旨,恰当地学习语言”是略读课文的教学关键。执教者抓住“战士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到宝石岛、宝石岛是一座怎样的岛、战士们对宝石岛怀着怎样的感情”这三个问题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扩展,让他们从语言文字中读出真实的场景,获得真切的感受,激起真挚的情感。
本教学环节有三处亮点。
1.品读文字,领悟情感。如抓住“尝瓜会”上战士们尝西瓜的细节描写,女生齐读句子,男生模仿战士们的动作,让学生在品读和模仿中体会课文抓住动作描写的方法。随后采访“小战士”,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在笑声中似乎置身于文本的真实场景,真切体会到战士们心中的那份甜蜜,那份幸福。
2.开启想象,促进理解。文学作品总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抒发情感的,而本文的结尾正是运用艺术的手段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场景,且富有深刻的含义。为了让学生理解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执教者发挥想象这一有效方法,让学生猜猜“我”梦见了什么。看似无关紧要的设计,却起着关键作用——在积极的思维想象中,学生的头脑中出现一幅幅画面,形成一段段文字,真正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而那一幅幅画面正是宝石岛美好的未来,也是作者及战士们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