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母细胞瘤

关键词: 肿瘤

肝母细胞瘤(精选三篇)

肝母细胞瘤 篇1

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是犬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犬肝脏肿瘤没有品种特异性, 经组织学检查方可确诊。现将公安部沈阳警犬技术学校一例犬肝母细胞瘤死亡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犬为德国牧羊犬, 雌性, 2005年11月18日出生, 体重30.3 kg。2012年8月4日该犬表现出食欲减退、精神沉郁、轻度腹泻 (排糊样稀便) 等症状, 体温38.2℃。犬主遂饲喂患犬牛肉、鸡蛋等食物, 以增加适口性。但患犬食量少未见明显好转, 2 d后该犬死于犬舍中。

2 剖检变化

患犬全身无外伤, 尸僵完全, 根据死亡犬尸僵情况推测死亡时间为4:00时左右。死亡犬双目未闭, 眼窝下陷, 口腔黏膜、眼结膜微黄, 舌苔薄且色淡, 腹围基本正常。沿腹白线切开腹腔, 内有少量黄色液体;肝脏略肿大, 整个肝脏弥散性病变、质硬 (见图1) ;大网膜淋巴结肿大, 黄豆粒大小 (见图2) ;脾脏略肿大;胸腹腔其他组织、器官, 肉眼未见异常。

3 病理组织学检查

取患犬肝脏组织做病理检查。组织切片可见瘤细胞较小、异型性、弥漫性分布 (见图3) ;出血、坏死多、肝细胞索之间可见瘤细胞浸润 (见图4) 。

4 诊断

经病理组织检查, 诊断为胚胎性肝母细胞瘤。

图2腹腔大网膜淋巴结肿大

图3肿瘤组织中弥漫性分布瘤细胞

图4肿瘤组织出血及瘤细胞浸润

5 讨论

(1) 犬肝母细胞瘤患犬临床症状无特异性, 如非特异性体重下降、虚弱、多尿、多饮、呕吐、腹泻、肝脏肿大、腹水等。患犬亦可呈现出仅与肿物影响相关而与肝功能无关的症状。患犬最终因心功能异常引发呼吸障碍而死亡。因此, 病情容易被饲养管理人员、兽医忽视。

(2) 病变部位可始见于肝脏左外侧叶直至扩散到整个肝脏。具有高度转移性, 可直接扩散到肝脏临近器官, 或经淋巴 (或血管) 转移到较远部位。

(3) 老龄犬多发。

(4) 没有品种特异性, 患病品种如马尔济斯犬、德国牧羊犬。目前报道仅见于母犬。上皮肿瘤通常转移到外周淋巴结和肺脏, 间质瘤通常转移到脾脏。

(5) 多种检测方法同时运用方可确诊。X光检测可能无法发现病变, 实施超声波、CT/MR检查更有效, 对腹水动物尤其有效;实验室检查, 碱性磷酸酶 (ALP) 含量在病程中出现升高, 但不持续, 但提示医生对肝胆管系统进行进一步检查;丙氨酸转氨酶 (ALT) 可正常。所以肝酶等检测无法辅助于肝功能评定;肝母细胞瘤、肝细胞癌、肝炎患犬血清甲胎蛋白 (AFP) 含量高于正常, 鉴别诊断困难;超声波指导下的剖腹术活检是本病确切诊断的方法;可出现异常低血糖性类肿瘤综合征, 应实施血糖检测辅助诊断。

肝母细胞瘤 篇2

(1)雌激素刺激症状:由于肿瘤细胞可以分泌雌激素,若肿瘤发生在青春期前,多数表现为性早熟。此类性早熟为肿瘤刺激引起,并非真性早熟,又称假性性早熟。临床可出现乳房增大、阴阜发育、阴毛腋毛生长、内外生殖器等异常发育,甚至出现无排卵性月经。另有的出现身高、骨龄过度超前发育,而精神及思想发育不同步的不协调症状。

肿瘤发生于绝经后妇女,绝经后出血是典型的临床症状,还会出现乳房涨、乳房增大,阴道涂片鳞状上皮成熟指数右移等表现。在此年龄组病人中,发生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癌前病变及癌的机率较育龄组妇女为高。合并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年龄多在50岁以上。

(2)男性化征象:由于卵巢间质发生黄素化及卵泡内膜细胞黄素化,少数患者出现月经稀发、闭经、多毛、阴蒂长大、面部痤疮、声音低哑等男性化现象。这些症状常常医学教育网原创发生在患有囊性颗粒细胞瘤的患者。

(3)腹部包块:卵巢颗粒细胞瘤平均直径12cm左右,一般为中等大小,于妇科盆腔检查中可以摸到,而于腹部不容易触及。若患者自己扪到下腹包块,并以此为主诉就诊,其肿瘤往往已较大。

若伴有腹水,可有腹胀、饱满感、排尿困难等其他症状。

卵泡膜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篇3

【关键词】卵巢肿瘤 卵泡膜细胞瘤 弥漫性粒层细胞瘤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039-01

卵泡膜细胞瘤是指内卵泡膜细胞组成的肿瘤,首先由Lasta和Colillas两位在1926年报道,Giest等证实肿瘤产生雌激素,并常引起子宫内膜变化[1]。有时肿瘤内出现明显的黄素化,则称之为黄素化卵泡膜细胞瘤。我们报道1例卵泡膜细胞瘤,并结合文献总结复习,着重讨论卵泡膜细胞瘤的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渐进性加重性痛经2年,入院,查体心肺(—),妇科专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已婚已产,皮肤色素无改变,无赘生物,阴道粘膜正常,通畅,见少量血性液,后穹窿不饱满。宫颈:大小正常,质地中等,光,无接触性出血,无息肉,无撕裂,无腺体囊肿,无举痛,口闭,宫体:前位如孕12周大,质硬,表面光滑,凹凸不平,活动可,有压痛,双侧宫旁结缔组织无增厚,双附件无增厚,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行子宫全切+右卵巢囊肿切除术。术中,子宫增大如孕12周,凹凸不平,右卵巢增大约4cm,质硬,表面呈结节状,左卵巢略大,术中将子宫及右卵巢完全切除,左卵巢取活检。

方法:标本经4%甲醛液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

2结果

巨检:宫腔镜切除标本,灰白色不整组织一堆V4×11×9cm3,其中宫颈长3cm,宫口直径4.5cm,子宫前后壁厚分别为4 cm,3 cm,内膜厚0.2 cm,左卵巢:灰白灰红色组织一块V2×1.2×0.8 cm 3 ,切面实性,质中;右卵巢:灰黄色组织2块V5×4×2 cm 3,切面实性,灰黄灰白色,质韧。

镜检:细胞呈螺纹状交叉排列,被不同程度玻璃样变纤维组织间质分隔开来,瘤细胞为肥胖的短梭形,细胞核圆和卵圆形,细胞间质均匀。

免疫组化:肿瘤细胞inhibin(+),SMA灶性(+),Vim(+),CK(—),Des(—)。

病理诊断:1 子宫:子宫腺肌病。

2 宫内膜:分泌期子宫内膜。

3 右卵巢:卵泡膜细胞瘤。

4 左卵巢:未见明显异常。

3讨论

诊断:卵泡膜细胞瘤是指内卵泡膜细胞组成的肿瘤,首先由Lasta和Colillas两位在1926年报道,Giest等证实肿瘤产生雌激素,并常引起子宫内膜变化[1]。有时肿瘤内出现明显的黄素化,则称之为黄素化卵泡膜细胞瘤。临床可伴有男性化体征,典型的卵泡膜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见于40岁以上,2/3以上为绝经后,青春期前罕见,平均发病年龄为55岁,约60%出现内分泌症状,最常见雌激素增多引起的绝经后阴道流血或月经不规律,少数可出现男性化[2]。

本病特征根据细胞形态和成分分4种亚型[3]:

①典型的卵泡膜细胞瘤:瘤细胞呈梭形,胞浆内含有丰富的类脂质,瘤细胞排列成囊状或螺旋状疏密不均。

②黄素化的卵泡膜细胞瘤:具有卵细胞膜瘤的基本组织象,并含有大而圆的黄素化细胞。

③异性核卵泡膜瘤:少见,少数瘤细胞核有显著异性,但无核分裂,生物学行为也为良性。

⑤纤维卵泡膜瘤:瘤组织中除卵泡膜细胞外,内含有较多的纤维细胞,两者可有过度。

本例基本属于典型的卵泡膜细胞瘤,镜下特点:本病特征性组织学表现为细胞呈螺纹状交叉排列,被不同程度玻璃样变纤维组织间质分隔开来,瘤细胞为肥胖的短梭形,细胞核圆和卵圆形,细胞间质均匀。免疫組化:肿瘤细胞inhibin(+),SMA灶性(+),Vim(+),CK(—),Des(—)。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诊断:①弥漫性粒层细胞瘤的区别:前者卵泡膜细胞形态较一致,呈交叉漩涡状排列,极少分裂相。后者除弥漫排列外,常常可发现卡尔—爱克斯小体,或排列成这种小体的趋势,分裂相易找到。银染色前者含有丰富的嗜银纤维,并围绕着每一个肿瘤细胞。后者嗜银纤维较少,无次序地伸到肿瘤细胞群中。②黄素化卵泡膜瘤与间质黄体瘤的区别:前者较年轻,肿瘤多为孤立性病变,正常卵巢间质无增生,后者一般为老年患者,肿瘤绝大多数为结节状,瘤旁或(和)对侧常伴有卵泡膜增生症。③纤维瘤区别:瘤细胞长而细,核亦细长,常有较多的间质,胞浆内无类脂质,油红O染色阴性,瘤细胞排列成波浪状。④Krukenberg瘤:纤维卵泡膜瘤可出现印戒样细胞,所以应与Krukenberg瘤鉴别,后者的印戒细胞有异型,间质常有粘液样物质,免疫组化EMA和角蛋白阳性,细胞内粘液阳性。

预后:一般认为卵泡膜细胞瘤为良性肿瘤,但亦有少数恶性报道,但这些可能实际上是纤维肉瘤或颗粒细胞瘤的变异型,后者可能发生于原发肿瘤具有异源性成分并且颗粒细胞不明显的情况下[4]。

参考文献:

[1] 陈忠年主编:《妇产科诊断病理学》(第一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66,10:551.

[2] 陈乐真主编:《妇产科诊断病理学》(第二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351—353.

[3] 朱梅刚主编:《肿瘤病理鉴别诊断手册》(第一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6:136.

本文来自 古文书网(www.gwbook.cn),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相关文章:

神经母细胞瘤02-10

血管母细胞瘤02-10

卵母细胞成熟02-10

视网膜母细胞瘤02-10

嗅神经母细胞瘤02-10

花粉母细胞02-10

预合金粉02-10

分解物基因激活蛋白02-10

激活方法02-10

激活蛋白02-10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神经母细胞瘤 下一篇:花粉母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