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方案

关键词: 降霾 治污 浓度 保卫

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方案(共3篇)

篇1: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方案

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按照《**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年)》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和治理重点

(一)主要目标

**年较**年PM10年均浓度下降6.5%、NO2年均浓度下降5%、SO2年均浓度零增长、降尘年均强度下降**%。全年

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不少于325天。各区县、市新区管委会均按照上述指标控制和考核。

(二)治理重点

1、工业企业粉尘污染;

2、道路扬尘污染;

3、建设工地扬尘污染;

4、燃煤烟尘污染;

5、非煤矿山扬尘污染;

6、其他大气污染源。

二、主要任务

(一)治理工业粉尘污染

1、搬迁关闭药王山周边8家水泥企业;关闭淘汰年产30万吨以下的煤矿以及铜川铝业公司100KA预培电解槽**台。(各区县政府、市工信局、市煤炭局负责,市司法局、市财政局配合)

2、按省上要求2500吨/日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必须增建脱硝设施,我市列入计划任务9条,目前已建成5条,剩余的**、声威4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年底前必须全部建成脱硝设施;华能**照金电厂年底前要完成脱硫增容和2#机组脱硝工程建设,逾期不能完成的一律实施停产治理。(各区政府、市环保局负责)

3、全面提升工业企业达标排放水平。全市共有重点大气污染企业20家,其中水泥企业17家。年底前要全面完成收尘设施提升改造和无组织扬尘污染治理,逾期不能完成的一律实施停产治理,直至淘汰退出。(市环保局负责)

(1)改造提升现有企业环保设施,确保连续、稳定、达标运行。

(2)建设和完善物料堆棚,禁止露天倒运、堆存物料。

(3)对厂区及周边道路清扫每日不少于2次,全天保洁;洒水冬季每日1-2次,其他季节早、中、晚各1次,防止扬尘产生。

(二)治理道路扬尘污染

道路扬尘污染治理责任分工:我市规划控制区内高等级公路由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负责,市公安交警支队配合;国、省道由市交通运输局负责,城市道路和辖区其他道路分别由所在区县政府负责,新区道路分别由市新区管委会和市住建局负责,市公安局配合。

1、对所有道路全年全天保洁。国、省道城市过境段及城市主干道每日带水清扫3次,其他道路每日清扫不少于2次;国、省道城市过境段及城市主干道冬季除结冰外,每日洒水不少于3次,并不断扩大洒水保洁范围;城市主干道机扫率力争达到90%以上。

2、加强道路养护,确保路面平整。

3、车辆运输的货物必须采取加盖篷布等密闭措施;从严治理车辆超速、超载、抛洒等违规行为。

4、对高尖装载、沿途抛洒的拉土车从重从严查处。

(三)治理建设工地扬尘污染

建设工地包括建筑施工、道路施工、市政工程及构筑物拆除场地等。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地扬尘污染治理要严格做到“六要”、“四禁止”。(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住建局负责,市环保局配合)

“六要”:

1、要在工地出入口设置环保公告栏;

2、要在工地周围设置高度2.5米以上硬质围栏;

3、要对工地易引起扬尘的物料、堆土实施全覆盖,工地每日洒水不少于3次;

4、要对驶出工地的运输车辆进行清洗、保洁;

5、要对出入工地的车载货物实施遮盖和密闭;

6、要在拆迁或其他易产生扬尘的施工过程中采取喷水防尘措施。

“四禁止”:

1、禁止未经冲洗和加盖蓬布的运输车辆驶出工地;

2、禁止在工地内焚烧各类建筑、生活垃圾;

3、禁止在工地内燃用烟煤;

4、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等。

对“六要”、“四禁止”落实不到位的工地,一律停工整改,高限处罚,并在媒体曝光。

(四)治理燃煤污染

巩固无煤区、改煤区建设成果。划定高污染燃料控制区,达到城市建成区面积的80%以上。燃煤锅炉改烧天然气的,市住建局要特事特办,初装费、气损费、公网费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年内淘汰城市规划区天然气通达地段燃煤锅炉51台,其中**区12台、王益区26台、印台区13台。对天然气未通达地段的燃煤锅炉实行严格脱硫除尘改造。执行《**省城市用煤标准》,落实运煤通行证制度,禁止散烧烟煤。向困难群众发放冬季取暖补贴。(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环保局负责)

(五)治理非煤矿山扬尘污染

1、城市规划控制区及环境敏感区域内的石料厂、白灰窑、砖厂等企业一律限期淘汰关闭;6月底前彻底关停川口一二三道

桥6家石料厂,年底前关闭黄堡梁家塬、新川沟、陈炉尖山、药王山景区内的石料厂、白灰窑,恢复生态。(各区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安监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配合)

2、对城市规划控制区外工艺落后、污染严重和擅自建设的石料厂、白灰窑、砖厂等一律停止建设和关闭。(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市安监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

局配合)

(六)治理其他大气污染源

1、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检测率、环保标志发放率达到85%以上;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汽车749辆。(市公安局、市环保局负责)

2、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完成现有73个加油站和2个油库油气回收改造工程(见附件7)。(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安监局负责,市商务局、市环保局配合)

3、治理餐饮油烟和露天焚烧污染。餐饮门店一律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备;推广秸秆还田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树叶、垃圾等废弃物。(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农业局、市住建局负责,市环保局配合)

4、治理市区周边煤场、粉煤灰堆场。对违规的坚决取缔,对保留的完善抑尘措施;倡导文明庆典方式,减少燃放烟花爆竹。(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市煤炭局、市文化广电局配合)

5、启用新区野狐坡北段洗车台。(市新区管委会负责,市环保局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调整产业结构,降低污染排放

1、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从领导包抓的项目做起,包括招商引资在内的所有建设项目,不符合环保政策要求和未通过环评初审或审批的,不得签约、选址、供地和建设,否则将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招商局负责)

2、从今年起不再报批水泥工业项目。(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负责)

3、制定高污染企业退出计划。(市环保局负责,市工信局配合)

(二)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根据铜川南北市区实际,实施多热源相对集中模式,加快集中供热。到2015年,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5%以上。(市住建局负责,市发展改革委配合)

(三)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城市气化率由75%提高到88%,建立煤炭消费总量预警、调控机制。(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市住建局配合)

(四)完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系统

1、对现有4个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实施扩项改造,新建耀州、印台和宜君3个大气自动监测站。(市环保局负责)

2、制定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的环境质量预警预案,实行城市区域空气质量橙色以上等级预警,提高环境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水平。对环境空气质量连续2天达到严重污染日标准且无改善趋势,应暂停城市区域建设工地出土、拆迁、倒土等土石方作业。(市环保局负责,市财政局、市气象局、市住建局配合)

(五)巩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今年城市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60万平方米。(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住建局负责,市林业局配合)

(六)加大执法力度,形成高压态势。对无组织排放点随机现场监测。第一次超标高限处罚,媒体曝光;第二次停工停产,关闭取缔。从严监控高污染排放企业,坚决打击擅自停运、昼开夜停环保设施和恶意超标排污的违法行为。(市环保局负责,市工信局、市工商局、市文化广电局、**供电局配合)。

(七)市、区县设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专项资金。对重点大气污染治理示范工程予以支持,对治理成效突出的单位进行奖励。(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负责,市财政局、市环保局配合)

(八)明确责任,强化考核。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是本辖区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将大气污染治理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由市监察局牵头,每月组织考核1次,对连续2次考核排名末位的单位取消评优资格,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追究主要负责人责任,并组织有关部门查办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市监察局负责,市考核办、市环保局配合)

(九)全民参与,社会监督。在市级主要媒体开辟“治污降霾 保卫蓝天”专栏,对治污降霾行动进展情况进行深度报道,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和媒体推力;设立“曝光台”,将重点污染源名单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终身责任。对造成污染的,轻则法定代表人向社会公开道歉,重则公开依法处罚。

(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及市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治污降霾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治污降霾工作。

篇2: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方案

为蓝而为的责任担当 唯蓝而慰的民生情怀 用系统思维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陕西省西安市“治污减霾·保卫蓝天”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董 军

《 人民日报 》(2015年08月12日

07 版)

大气污染是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2013年初,陕西省西安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治污减霾工作,将其列为西安环境治理和民生改善的头号工程。两年多来,西安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秉持为蓝而为的责任担当和唯蓝而慰的民生情怀,深入开展“治污减霾·保卫蓝天”行动,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8.9亿元,实施了5大类17项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全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211天,如期退出全国重点监测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十位。今年前5个月,西安市民享受到106个蓝天,是去年同期53个优良天数的2倍,空气质量指数在3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排名中进步最大。总结西安治污减霾的实践,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坚持用系统思维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大气污染防治新路子。

多措并举,守护蓝天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西安大气主要污染源特点,我们按照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综合施策的思路,统筹推进压煤、抑尘、减排、禁烧、增绿等工作。

压煤——大力调整能源结构。能源结构不合理、煤炭消耗量大是造成西安大气污染的一大原因。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像当年“拔烟囱”一样,力争用3年时间将主城区应拆除的燃煤锅炉全部拆除。截至2014年底,全市累计拆除燃煤锅炉1073台、提标改造229台,对8.3万蜂窝煤居民用户实施了清洁能源改造,燃煤消减量达108.1万吨。坚决禁止新上“三高”项目,全面取消燃煤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

抑尘——不以牺牲环境换速度。控制扬尘污染是一把“双刃剑”,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两年多来,我们秉持“宁愿在发展上适当稳一点,也不牺牲环境换速度”的理念,坚决落实拆迁工地“湿法作业”、建筑垃圾清运全程监控、道路保洁等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扬尘污染。

减排——从两个端口发力。重点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从两个端口同时发力。一方面“减量”,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投放公共自行车3万辆支持市民低碳出行以及重污染天气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停驶1/3公务用车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另一方面“提标”,通过加快淘汰“黄标车”、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和提升油品规格等措施,努力从源头上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

禁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居民燃煤取暖、露天烧烤以及秸秆、垃圾、杂物焚烧等,对灰霾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此,我们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形成区县、街镇、村、组多位一体的禁烧模式,实行对污染源多领域、全方位、不间断巡查,有效遏制了秸秆、垃圾、落叶焚烧和露天烧烤、餐饮油烟等面源污染,连续6年实现夏季秸秆禁烧“零火点”。同时,进一步优化生活能源结构,加快农村落后用能方式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城镇集中供热率和天然气普及率。

增绿——扩大环境容量。近年来,西安积极实施秦岭生态保护、“八水润西安”等重大生态工程,广泛开展裸露地面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加快城区分块式水域建设,显著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城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8%、42.5%和3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6平方米,各类生态水面5.2万亩,环境容量不断扩大。

系统治理,形成常态

在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实践中,我们坚持科学治霾、依法治霾、铁腕治霾、合力治霾,系统推进各项治理工作,努力使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科学治霾是前提。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大气污染防治不能搞单打一,必须综合考虑、科学施策。我们坚持把治污减霾与产业结构调整、缓堵保畅、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及生态工程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同时,坚持内外协同、区域联动,积极落实关中城市群联防联控机制。

依法治霾是保障。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治污减霾工作,在不折不扣抓好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的同时,结合实际研究出台西安市燃煤锅炉拆改、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以及规范涉土工地作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度规范,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沿着法治化的轨道持续推进。

铁腕治霾是关键。坚持把治理灰霾的力度和成效作为检验各级各部门担当意识和执行力的重要标尺,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实行严督实查、跟踪问效、铁面问责。市纪检监察部门先后对32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处理,进一步增强了各级抓落实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对重点污染企业实行从重处罚、挂牌督办、限期治理并在媒体曝光,全市累计关闭违法排污企业116户,形成了有力震慑。

合力治霾是根本。大气污染防治是一场输不起的全民战争。西安结合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大力推行治污减霾网格化管理,建立了市、区县(开发区)、街镇、村(社区)4级3748个监管网格,有效解决了基层环境治理“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的问题。同时,把治污减霾作为建设宜居城市、美丽西安的重要内容,加强宣传引导,形成了政府倡导、社会呼应、市民行动,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强大合力。

篇3: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方案

煤炭所占比例过高的能源消费结构和高污染、高排放的工业结构, 引发大气污染物过量排放, 是造成河北大气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为此, 《河北省大气污染深入治理三年 (2015-2017) 行动方案》提出,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到2017年煤炭消费量比2012年净削减4000万吨。全面推进火电、钢铁、水泥、玻璃、焦化等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治理, 到2015年底四大行业实现脱硫脱硝除尘达标治理, 2016年底焦化行业全面完成除尘和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治理。同时, 2017年, 石化、医药、有机化工等重点行业全面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

同时, 在重点城市实施针对性治理。《方案》针对重点城市产业结构和污染物排放特征, 明确区域控制重点, 力争实现最优减排效果。如石家庄市重点严控燃煤消耗量, 重点实施电力、钢铁、水泥行业提标改造, 唐山市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压减钢铁行业过剩产能, 保定则是强化淘汰低效燃煤锅炉, 增加集中供热面积, 减少原煤燃烧等。此外, 针对扬尘污染、农村面源污染、车辆尾气污染等都提出综合整治措施。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66553826@qq.com

上一篇:劳务派遣协议最新 下一篇:厉行节约工作报告